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讲课稿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讲课稿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讲课稿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

(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

(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

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输入扭矩总是()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小于、大于)

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实际在这一过程中,压油腔容积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脉动)

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变它的()可以改变其排量。(偏心距)

17.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径向力

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和()。力、直线速度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倍。2、3 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A1与

A2有杆腔面积的关系是()。A1=2A2

二、选择题

1.双作用叶片泵具有( A )的结构特点。

(A) 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B) 所有叶片的顶部和底部所受液压力平衡(C) 考虑叶片厚度,瞬时流量是均匀的(D)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可改变排量

2.双向运动时速度、负载相等,应选用(A )液压缸。

A、双出杆

B、单出杆

C、柱塞式

D、回转式

3、差动连接液压缸,采用( C )可使两个方向的运动速度相等。

A、d=1/3D

B、d=1/2D

C、d=0.707D

D、d=2/3D

4、( B )液压泵,其流量脉动最小。

A、径向柱塞式

B、双作用叶片式

C、单作用叶片式

D、齿轮式

5、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 A )其理论流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6.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杆定式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缸筒有效行程的();采用缸定式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的()。

(A)1倍(B)2倍(C)3倍(D)4倍(B;C)

7.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活塞直径D为活塞杆直径d的两倍,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非差动连接前进速度的();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快退速度的()。

(A)1倍(B)2倍(C)3倍(D)4倍(D;C)

8.液压缸的种类繁多,()可作双作用液压缸,而()只能作单作用液压缸。

(A)柱塞缸(B)活塞缸(B;A)

9.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的输出流量称为();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泵的几何尺寸计算而得到的流量称为(),它等于排量和转速的乘积。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C;B)10.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时()。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B)11.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A1=2A2,液压泵供油流量为q,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A)0.5q(B)1.5 q(C)1.75 q(D)2 q(D;A)

12.泵常用的压力中,()是随外负载变化而变化的

A.泵的输出压力

B.泵的最高压力

C.泵的额定压力(A)

13.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泵的几何尺寸计算得到的流量称为()

A.实际流量

B.理论流量

C.额定流量(B)

14.液压缸差动连接工作时,缸的(),缸的()。

A.运动速度增加了

B.输出力增加了

C.运动速度减少了

D.输出力减少了(A、D)

15.在某一液压设备中需要一个完成很长工作行程的液压缸,宜采用下述液压缸中的()

A.单活塞液压缸

B.双活塞液压缸

C.柱塞液压缸

D.伸缩式液压缸(C)

16. 驱动液压泵的电机功率应比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大,是因为()。

A、泄漏损失;

B、摩擦损失;

C、溢流损失;

D、前两种损失。(D)

17.一般单出杆油缸在快速缩回时,往往采用()。

A、有杆腔回油无杆腔进油;

B、差动连接;

C、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

18.拖动液压泵的电机功率应比液压泵的输出功率()。

A、相等;

B、小些;

C、大些。

19、将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左右两腔接通,同时引入压力油,可以使活塞获得( C )。

A、慢速移动;

B、停止不动;

C、快速移动。

20、定缸式液压缸,活塞的移动的速度与( C )成正比。

A、活塞直径;

B、负载大小;

C、进入液压缸内的油液流量。

21、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杆向力平衡考虑,叶片数Z应选( B );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 A ),以使流量均匀。

(A)奇数; (B)偶数。 (C)奇、偶数任意。

22.对齿轮泵内部泄露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间隙。

(A)端面(轴向)间隙; (B)径向间隙; (C)齿轮啮合处(啮合点)。

23.为了使齿轮泵的齿轮平稳地啮合运转、吸油腔严格地密封以及均匀连续地供油,必须使齿轮啮合的重合度系数( A )1。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三、简答题

1.简述外啮合齿轮泵泄漏的途径?

答:1)外啮合齿轮泵高压腔(排油腔)的压力油向低压腔(吸油腔)泄漏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齿轮啮合处的间隙,二是泵体内表面与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三是通过齿轮两端面与两侧端盖面的端面轴向间隙。三条途径中端面轴向间隙的泄漏量最大,约占总泄漏量的70-80%。

2.如果与液压泵吸油口相通的油箱是完全封闭的,不与大气相通,液压泵能否正常工作?答:液压泵是依靠密闭工作容积的变化,将机械能转化成压力能的泵,常称为容积式泵。液压泵在机构的作用下,密闭工作容积增大时,形成局部真空,具备了吸油条件;又由于油箱与大气相通,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油箱里的油液被压入其内,这样才能完成液压泵的吸油过程。如果将油箱完全封闭,不与大气相通,于是就失去利用大气压力将油箱的油液强行压入泵内的条件,从而无法完成吸油过程,液压泵便不能工作了。

3.什么叫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两者有何关系?

答: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阻力而建立起来的压力。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与外负载有关,若外负载增加,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升高。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工作中允许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即在液压泵铭牌或产品样本上标出的压力。

考虑液压泵在工作中应有一定的压力储备,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容积效率,通常它的工作压力应低于额定压力。在液压系统中,定量泵的工作压力由溢流阀调定,并加以稳定;变量泵的工作压力可通过泵本身的调节装置来调整。不要误解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就是额定压力,而是工作压力。

4.什么叫液压泵的排量,流量,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液压泵的排量是指泵轴转一转所排出油液的体积,单位为ml/r。液压泵的排量取决于液

压泵密封腔的几何尺寸,不同的泵,因参数不同,所以排量也不一样。

液压泵的流量是指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又分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理论流量是指不考虑液压泵泄漏损失情况下,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

实际流量是指考虑液压泵泄漏损失时,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由于液压泵在工作中存在泄漏损失,所以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理论流量。

额定流量q s是指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工作时,实际输出的流量。泵的产品样本或铭牌上标出的流量为泵的额定流量。

5.齿轮泵的径向力不平衡是怎样产生的?消除径向力不平衡的措施有哪些?

答:齿轮泵工作时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均匀的。在排油腔和吸油腔,齿轮外圆分别承受着系统工作压力和吸油压力;在齿轮齿顶圆与泵体内孔的径向间隙中可以认为油液压力由高压腔压力逐级下降到吸油腔压力。这些液体压力综合作用的合力,相当于给齿轮一个径向不平衡作用力,使齿轮和轴承受载。工作压力越大,径向不平衡力越大。

消除径向力不平衡的措施缩小压油口的直径,使高压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6.为什么称单作用叶片泵为非平衡式叶片泵,称双作用叶片泵为平衡式叶片泵?

答:由于单作用式叶片泵的吸油腔和排油腔各占一侧,转子受到压油腔油液的作用力,致使转子所受的径向力不平衡,使得轴承受到的较大载荷作用,这种结构类型的液压泵被称作非平衡式叶片泵。因为单作用叶片泵存在径向力不平衡问题,压油腔压力不能过高,所以一般不宜用在高压系统中。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对称于转轴分布,压力油作用于轴承上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7.什么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如何消除?

答:液压泵的密闭工作容积在吸满油之后向压油腔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闭死容积。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被封闭的油液受到挤压而产生很高的压力,油液发热,使轴承受到额外负载;在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解在油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现象。这些都将使泵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通常是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封闭容积减小时与排油腔相通,容积增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8.液压缸结构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液压缸常见的密封方法有哪几种?

答:液压缸的基本结构组成可以分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缓冲装置、排气装置和密封装置五部分。

常用的密封方法有三种:1)间隙密封方式,它依靠运动副间的微间隙来防止泄漏2)摩擦环密封方式3)密封圈密封方式

9.液压缸为什么需要设置缓冲装置?

答:为了避免在行程极限位置冲撞缸盖,损坏液压缸及其连接机件,一般在液压缸两端设置缓冲装置。液压缸中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活塞和缸盖的行程极限位置之间封住一部分油液,强迫它从小孔或细缝中挤出,利用节流原理以产生很大的排油阻力,实现运动件的制动,从而避免活塞撞击缸盖。

四、判断题

1.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2.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3.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4.额定流量是实际流量而不是理论流量。(○)

5.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6.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是为了保证叶片紧贴定子内环。(×)7.双作用叶片泵定子与转子是偏心的,可以通过调节偏心距改变其排量。(×)

8.单作用叶片泵可以调节偏心距改变其排量,双作用叶片泵不可以做成变量泵。(○)9.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存在闭死容积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10.双作用叶片泵也称之为平衡泵,因此它的流量是没有脉动的。(×)

11.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12.双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双作用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单作用液压缸。(×)13.液压泵自吸能力的实质是由于泵的吸油腔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油腔(○)

14.为了提高泵的自吸能力,应使泵的吸油口的真空度尽可能大(×)15.双作用叶片泵可以做成变量泵(×)16.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17.柱塞泵的柱塞为奇数时,其流量脉动率比偶数时要小(○)18.单活塞杆液压缸缸筒固定时液压缸运动所占长度与活塞杆固定的不相等()19.液压缸输出推力的大小决定进入液压缸油液压力的大小(○)20.利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差动连接实现的快速运动的回路,一般用于空载(○)

21.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液压缸直径越大,活塞运动速度越快。(×)22.由于油液在管道中流动时有压力损失和泄漏,所以液压泵输入功率要小于输送到液压缸的功率。(×)

23.将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左右两腔接通,同时引入压力油,可使活塞获得快速运动。

(○)

24.根据实验结果而推荐的可连续使用的最高压力为泵的额定输出压力。(○)25.齿轮泵多用于高压系统,柱塞泵多用于中压系统,叶片泵多用于低压系统。(×)26.不考虑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液压泵的几何尺寸计算而得到的排量称为理论流量。27.单作用液压缸具有单向液压驱动,回程只能依靠自重、弹簧或其它外力作用。(○)28.双活塞杆液压缸当采用差动联接时可以通过减小推力而获得较高的速度。

(×)

29.单活塞杆左右腔的有效工作面积不相等,它在左右方向所产生的推力和速度也不相等。(○)

30.双活塞杆液压缸当液压油分别从左右腔输入且工作压力不变时,液压缸所产生的推力都相等,而与安装方式无关。(○)

五、名词解释

1.排量

(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应排出的油液体积;液压马达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输出轴旋转一周所需要油液的体积。)

2.变量泵

(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3.困油现象

(液压泵工作时,在吸、压油腔之间形成一个闭死容积,该容积的大小随着传动轴的旋转发生变化,导致压力冲击和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

4.齿轮泵径向不平衡力

齿轮泵工作时,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均匀的。在排油腔和吸油腔齿轮外圆分别承受着系统工作压力和吸油压力;在齿轮齿顶圆与泵体内孔的径向间隙中,油液压力由高压腔压力逐渐下降到吸油腔压力。液体压力综合作用的合力是不平衡的,称之为径向不平衡力。

4.差动连接

(向单活塞液压缸的无杆腔通压力油,同时有杆腔排出的油又回到无杆腔,称为液压缸油路的差动连接。)

六分析题

1.什么是液压泵的流量脉动?对工作部件有何影响? (5分)

答:液压泵在排油过程中,瞬时流量是不均匀的,随时间而变化。但是,在液压泵连续转动时,每转中各瞬时的流量却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液压泵的流量脉动。

液压泵的流量脉动会引起压力脉动,从而使管道、阀等元件产生振动和噪声。而且,由于流量脉动致使泵的输出流量不稳定,影响工作部件的运动平稳性,尤其是对精密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更为不利。

七计算题

1.在右图的单杆液压缸中,已知缸体内径D=125mm,活塞杆直径d=70mm,活塞向右运动的速度v=0.1m/s。求进入和流出液压缸的流量Q1和Q2为多少。

帮助:

解:进入液压缸的流量

q1=υA1=υπD2/4=0.1×102×60×12.52×π/4 cm3/min

=73631.25 cm3/min = 73.6 L/min

排出液压缸的流量

q2=υA2=υπ(D2-d2)/4=0.1×102×60×(12.52-72)×π/4

cm3/min

=50540.49 cm3/min = 50.5 L/min

2.在不考虑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情况下推导单活塞杆缸差动连接时液压缸产生的推力及活塞杆伸出速度

扫描书上图

3.已知液压泵转速为1000r/min,排量为160ml/r,额定压力为30MPa,实际输出流量

为150L/min,泵的总效率为0.87,求:

1、泵的理论流量;

2、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

3、驱动液压泵所需的电动机功率。

4.向一差动连接液压缸供油,液压油的流量V,压力p。当活塞杆直径变小时,其活塞运动速度v及作用力F将如何变化?要使v3/v2=2,则活塞与活塞杆直径比应为多少?

5. 用一定量泵驱动单活塞杆液压缸,已知活塞直径D=100mm,活塞杆直径d=70mm,被驱动的负载∑R=1.2×105N。有杆腔回油背压为0.5MPa,设缸的容积效率ηv=0.99,机械效率ηm=0.98,液压泵的总效率η=0.9。求:1)当活塞运动速度为100mm/s时液压泵的流量(l/min);2)电机的输出功率(kW)。(47.6;13.96)

6. 有一液压泵,当负载压力为p=80×105Pa时,输出流量为96L/min,而负载压力为100

×105Pa时,输出流量为94L/min。用此泵带动一排量V=80cm3/r的液压马达,当负载扭矩

为120N.m时,液压马达机械效率为0.94,其转速为1100r/min。求此时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93.6)

7. 在图示液压系统中,泵的额定压力为p s=25×105Pa,流量q=10l/min,溢流阀调定压力p y

=18×105Pa,两油缸活塞面积相等,A1=A2=30 cm2,负载R1=3000N,R2=4200N其他忽略

不计。试分析:1)液压泵启动后两个缸速度分别是多少(m/s);2)各缸的输出功率和泵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多少(W)。( .056、.056 ;168、235、300 )

8.泵和马达组成系统,已知泵输出油压p p=100×105Pa,排量V p=10cm3/r,机械效率η=0.95,容积效率ηvp=0.9;马达排量V M=10cm3/r,机械效率ηmM=0.95,,容积效率ηvM=0.9,mp

泵出口处到马达入口处管路的压力损失为5×105Pa,泄漏量不计,马达回油管和泵吸油管

的压力损失不计,试求:1)泵转速为1500r/min时,所需的驱动功率P rp;(W)2)泵

输出的液压功率P op;(W)3)马达输出转速n M;(r/min)4)马达输出功率P M;(W)

5)马达输出转矩T M。(N.m)(2632、2250 ;1215;1828、14.37 )

9。两个相同的液压缸串联起来,两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有效工作面积分别为A1=100

cm2,A2=80 cm2,输入的压力p1=18×105Pa,输入的流量q=16L/min,所有损失均不考虑,

试求:1)当两缸的负载相等时,可能承担的最大负载L为多少;(N) 2)当两缸的负载不相等时,计算L1 m a x和L2 m a x的数值;(N) 3)两缸的活塞运动速度各是多少?(m/min)(10000;18000、22500 ;1.6 、1.28 )

11.已知液压泵转速为1500r/min,排量为160ml/r,额定压力为30Mpa,实际输出流量为220L/min,泵的总效率为0.87,求:(1)泵的理论流量;(2)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3)驱动液压泵所需的电动机功率。

解:(1)理论流量=排量×转速=160×1500=240000 ml/min=240L/min

(2) 容积效率=实际流量/理论流量=220/240=91.7%

总效率=机械效率×容积效率

机械效率=总效率/容积效率=0.87/0.917=94.9%

(3) 输出功率=额定压力×实际输出流量=30×106×220×10-3/60=110×103W=110KW

电动机功率=输出功率/总效率=110×103/0.87=126.4×103=126.4KW

12.某液压马达排量V M=250mL/r,入口压力P1=9.8MPa,出口压力P2=0.49MPa,其总效率

ηM =0.9,容积效率ηMV =0.92,当输入流量为22L/min 时,试求:(1)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 (2)液压马达的转速(n/min )

答:设马达进出口压差为Δp =9.8-0.49=9.31MPa

(1)MV M M MM M V p V p T ηηπηπ???=???=22 (3分) m N 4.36292

.09.021********.96

6?=????=-π (1分) (2)MV M

M V q n η?==80.9r/min (4分) 13.某液压马达每转排量V=70mL/r ,供油压力P=10 MPa ,输入流量q=100L/min ,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ηV =0.92,机械效率ηM =0.94,马达回油腔的背压为0.2 MPa ,试求:(1)液压马达输出转矩,(2)液压马达的转速。

解:(1)设液压马达进出口压差8.92.010=-=?p MPa

M 2ηπ

pV T M ?= (3分) 86.21094.021070108.96

6=????=

-π N.m (1分) (2)V M V q n η?=

(3分) min /1031.192.0107010100363r ?=???=-- (1分)

14.某一减速机要求液压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T =52.5Nm ,转速n =30r/min ,设液压马达的排量V =12.5cm 3/r ,设马达的容积效率ηv =0.9,机械效率ηm =0.9,求所需的流量和压力各为多少?

答:(1)流量: V M nV

q η= (3分)

min /7.4169.05.12303cm =?=

(1分) (2)压力: m M V p T ηπ

?=2

m

M V T P ηπ?=2 (3分) MPa Pa 3.29103.2910

5.129.05.52266=?=???=-π(1分) 15.液压马达的排量为250 mL/r ,进口压力为98×105 Pa ,出口压力为4.9×105 Pa ,总效率η=0.9,马达的容积效率为0.92,若输入流量为22.2 L/min ,试求:(1)输出扭矩;(2)理论转速和实际转速。

解:(1)

()()

m N T m p v V P m ?=????-=====-??2.363298

.010250109.49898

.06

5292.09.0πηπηηη

(6分) (2)

()

()min /69.8192.08.88min /8.883102502.22r n n r n V t q Q t =?=====-?η (2分)

会计基础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试算平衡法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Ql A.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妙B.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闵 C.试算平衡了,说 明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也D.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 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言( )。 ②A ?增加记借方 ②B.增加记贷方 工C.减少记贷方 D ?期末无余额 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四要点中的“依据相同”是指( )。 ■J l A.总分类账要根据明细分类账进行登记 B. 明细分类账要根据总分类账进行登记 C. 根据同一会计凭证登记 山D.由同一人员进行登记 4. 下列关于单式记账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B. 在单式记账法下,账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关系 C. 单式记账法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D. 这种方法适用于业务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5.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A. 借方 B. 借方或贷方 C. 贷方 D. 借方和贷方 6. 下列账户中,期末结转后无余额的账户有( A. 实收资本 D. 管理费用 7. 企业计算应交所得税时,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 日A.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B. 借:管理费用 )。 B. 应付账款 C. 固定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C. 借:所得税费用 贷:银行存款 ■J l D.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 8. 符合资产类账户记账规则的是( )。 '二A.增加额记借方 盧B.增加额记贷方 C.减少额记借方 D?期末无余额 9. 年初资产总额为100万元,本期负债减少5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20万元,则期末资产总额为()万元。■J l A.100 切B.120 卫C.115 工D.125 10?借贷记账法下的“借”表示()。 A. 费用增加 B. 负债增加 C. 所有者权益增加 丄D.收入增加 11.应收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为354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63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 为179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 借方43800元 B. 借方27000元 C. 贷方43800元 D. 贷方27000元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产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L- B.负债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C.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1- D.费用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2. 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 A. 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B. 账户名称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打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班别:姓名: 一、选择题 1.(北师附中)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 ...的是() A.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B.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雨水 C.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进行回收处理D.居室污染是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2.(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泥B.水玻璃C.氨水D.液氯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 A.消毒B.漂白C.保温D.吸收紫外线 4.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B.HNO3C.AgI D.HClO 5.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或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7.为了加速漂白粉的漂白作用,最好的方法是() A.加入苛性钠溶液B.用水湿润C.加少量稀盐酸D.加热干燥使用8.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气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A.食盐水B.氯酸钾溶液C.新制氯水D.液态氯化氢 9.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练习题及答案 1、一铜棒的横截面积为,mm 80202 ?长为2m ,两端的电位差为50V 。已知铜的电导率为 S/m 107.57?=σ。求(1)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棒内的电场强度(5)所消 耗的功率 解:(1)铜棒电阻Ω?=???=?= -571019.210 7.508.002.02 1R S l σ (2)铜棒内电流A R U I 35 3 1028.21019.21050?=??==-- (3)铜棒内电流密度263 /1043.108.002.01028.2m A S I J ?=??== (4)棒内的电场强度m V J E /1050.210 7.51043.127 6 -?=??==σ (5)所消耗的功率W R I P 2 2 1014.1?== 2、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cm a 5.0=的铜线,外面包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半径为 cm b 2=,电阻率m ?Ω?=12101ρ。绝缘层外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1)求长度m L 1000=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 (2)求当芯线与铅层的电位差为V 100时的径向电流 解:(1)距离电缆轴线处的电阻为rL dr S dr dR πρ ρ 2== 则长度的电缆沿径向的电阻可积分求得 Ω?===?81021.2ln 22a b L rL dr R b a πρπρ (2)据欧姆定律可求得径向电流 A R U I 71052.4-?== 3、已知半径为R 的环形导线,载有电流为I ,如图所示。求其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回路在中心点的磁场大小为 R I d R IR R R l Id B L 244020 2 03 0μθπμπμπ ==?= ? ?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第二章股票测试题(含答案分析)

第二章股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股票作为投资的凭证,每一股份代表公司一定数量的()。 A.资产价值 B.资产份额 C.资产净值 D.债务责任 答案C 解析:资产净值或称净资产是公司现有的实际资产,是总资产减去总负责的净值。资产净值是全体股东的权益,也是决定股价的重要基准。股票作为投资的凭证,每一股份代表一定数量的净值。一般而言,每股净值应与股价保持一定比例,即净值增加,股价上涨,净值减少,股价下跌。 2.下列关于股票流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指股票可以通过依法转让而变现的特性 B.如果买卖盘在每个价位上均有较大报单,则股票流动性较强 C.在有做市商的情况下,做市商双边报价的买卖价差通常是衡量股票流动性的最重要指标 D.价格恢复能力越强,股票的流动性越弱 答案D 解析:股票的价格弹性或者恢复能力是指交易价格受大额交易冲击而变化后,迅速恢复原先水平的能力。价格恢复能力越强,股票的流动性越高。 3.持有人对公司的财产有直接分配处理权的证券,称之为()。答案C

解析:物权证券是指证券持有者对公司的财产有直接支配处理权的证券;债权证券是指证券持有者为公司债权人的证券;设权证券是指证券所代表的权利本来不存在,而是随着证券的制作而产生,即权利的发生是以证券的制作和存在为条件的;证权证券是指证券是权利的一种物化的外在形式,它是权利的载体,权利是已经存在的。 4.一般情况下,优先股票的股息率是()的,其持有者的股东权利受到一定限制。 A.不确定 B.固定 C.随公司盈利变化而变化 D.浮动 答案:B 解析:优先股票是一种特殊股票,在其股东权利、义务中附加了某些特别条件。优先股票的股息率是固定的,其持有者的股东权利受到一定限制。 5.我国《公司法》规定,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 应当于会议召开5日前至股东大会闭幕时将()交存于公司。A.股东身份证明 B.股票 C.资产证明 D.股东名册 答案:B 解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公司应当于股东大会会议召开前30日公告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应当于会议召开5日前至股东大会闭幕时将股票交存于公司。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菌》,我准备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今天的说课,即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这节课内容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先从整体上引入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再进入《细菌》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细菌的发现史,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以及它的繁殖方式,为以后理解《真菌》以及《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总体来说,本节课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教材内容的安排方式是逐步深入,层层推进,从细菌的发现导入,再通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随后自然过渡到细胞形态结构的学习,再由细菌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这些知识点的呈现,环环相扣,一脉相承,体现了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下面说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三个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史。 ②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③学生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以及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有两个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2)通过理解细菌繁殖速度快,让学生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以及细菌的生殖方式等主要特点。 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阅读分析法,学生在阅读相关文字材料的过程中,了解细菌的发现史,理解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应用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三、下面我重点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 我是通过设疑的讨论的方式来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都有饭前洗手的生活习惯,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饭前要洗手?经过同学们自主思考后,我结合舒肤佳的广告,洗手可以有效抑菌的广告,向同学介绍细菌无处不在,洗手是为了有效抑菌,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既然细菌无处不在,那你们看到过细菌吗?能描述其形态和结构吗?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它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新厂镇初中七年级生物(下)第四章试卷 (考试内容: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将唯一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A、血浆、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血浆、血细胞 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 2、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3、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 B、运输养料和氧气 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D、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4、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 A血浆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 5、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7、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8、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9、动脉是指() A、运送含二氧化碳等废物多的血液的血管 B、输送含氧和营养物质多的血液的血管 C、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D、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的血管 10、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该() A、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C、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即可 D、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11、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年人。张大娘最近经常头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9/14千帕(健 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千帕)。据此数据分析,张大娘可能患有() A.高血压 B.低血压 C.贫血 D.坏血病 12、体内静脉血和动脉血形成的场所分别是() A、组织间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 B、肺泡壁毛细血管、组织间毛细血管 C、静脉管内、动脉管内 D、动脉管内、静脉管内

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表?什么是自由表? 2.什么是表结构?表的哪几种字段的宽度是固定不变的? 3.打开表文件之后,为什么在Visual FoxPro主窗口没有任何显示信息? 4.如何编辑备注型字段的值? 5.LIST命令和DISPLAY命令有什么区别? 6.如果缺省围子句,哪几条命令只对当前记录操作? 7.ZAP命令和PACK命令有什么区别? 8.什么是记录指针,它的作用是什么? 9.什么是排序和索引?为什么索引的查询效率高? 10.Visual FoxPro有几种类型的索引?是否所有的索引都可以在自由表中使用?在表设计器中可以创建的索引文件是哪一种? 11.什么是主控索引文件和主控索引标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2.LOCATE、FIND、SEEK命令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怎么判断查询是否成功? 二、选择题 1.某表文件有5个字段,其中3 个字符型宽度分别为6、12、和10,另外还有一个逻辑型字段和一个日期型字段,该数据库文件中每条记录的总字节数是。 A)37 B)38 C)39 D)40 2.在表文件文件尾部增加一条空记录,应该使用命令。 A)APPEND B)APPEND BLANK C)INSERT D)INSERT BLANK 3.设表文件及其索引文件已打开,为了确保指针定位在物理记录号为1的记录上,应该使用命令。 A)GO TOP B)GO BOF() C)SKIP 1 D)GO 1 4.设职工表文件已经打开,其中有工资字段,要把指针定位在第一个工资大于620元的记录上,应使用命令。 A)FIND FOR 工资>620 B)SEEK 工资>620 C)LOCATE FOR 工资>620 D)FIND 工资>620 5.删除学生表中姓王的学生,应使用命令。 A)DELETE FOR “王”$ B)DELETE FOR SUBSTR (,1,2)=“王” C)DELETE FOR =王* D)DELETE FOR RIGHT (,1)=“王” 6.USE职工 LOCATE FOR工资=900 为了将指针定位在下一个工资是900的记录上,应该接着使用命令。 A)SKIP B)CONTINUE C)SEEK 900 D)FIND 900 7.设当前表有10条记录,当EOF()为真时,命令?RECNO()的显示结果是。 A)10 B)11 C)0 D)空 8.设当前表中字段为字符型,要把存变量NAME 字符串的容输入到当前记录的字段,应当使用命令。 A)=NAME B)REPLACE WITH NAME C)REPLACE WITH &NAME D)REPLACE ALL WITH NAME 9.在Visual FoxPro中,打开索引文件的命令中,错误的是。 A) USE<库文件名> INDEX TO <索引文件名>

《细菌》说课稿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颁布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目标如下: [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植物、动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3)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还有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说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作“海绵”一样,尽可能多的吸收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新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知识。我采用了我校的“五步三查” 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 资料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 '、「尸-.、寸_? —今_*.堂效率。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参差不齐,且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基础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基础测试及答案 知识点1流动的组织一血液 1.人的血液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下面哪项() 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 3.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②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③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4.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在A、D两支试管内加人抗凝剂,BC不做上述处理。静置较长-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5.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人体 D.血浆 6.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小面大程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7.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8.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是某同学对图中的血细胞所作的描述,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在人受伤时,细胞①会释放血液凝固的物质,形成凝血块而止血 B.细胞②没有细胞核,数量过多时,人体可能患炎症 C.细胞③是血细胞,因含丰富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 D.细胞①能够运输氧气,当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该细胞数目会增加 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如果这种血细胞的数量过少,人会________

材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作业与习题的解答 一、作业: 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 kJ/mol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e 31.8=6.8X1013) 6、如图2-56,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 (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 (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 (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定 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 解: (2)位错线受力方向如图,位于位错线所在平面,且于位错垂 直。 (3)右手法则(P95):(注意:大拇指向下,P90图3.8中位错 环ABCD 的箭头应是向内,即是位错环压缩)向外扩展(环扩大)。 如果上下分切应力方向转动180度,则位错环压缩。 (4) P103-104: 2sin 2d ?τd T s b = θRd s =d ; 2/sin 2 θ?d d = ∴ τ ττkGb b kGb b T R ===2 注:k 取0.5时,为P104中式3.19得出的结果。 7、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且同号的单位螺型位错从相距100nm 推进到3nm 时需要用多少功(已知晶体点阵常数a=0.3nm,G=7﹡1010Pa )? (31002100 32ln 22ππGb dr w r Gb ==?; 1.8X10-9J ) 8、在简单立方晶体的(100)面上有一个b=a[001]的螺位错。如果

它(a)被(001)面上b=a[010]的刃位错交割。(b)被(001)面上b=a[100]的螺位错交割,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 ((a ):见P98图3.21, NN ′在(100)面内,为扭折,刃型位错;(b)图3.22,NN ′垂直(100)面,为割阶,刃型位错) 9、一个 ]101[2- =a b 的螺位错在(111)面上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遇 到障碍物而发生交滑移,请指出交滑移系统。 对FCC 结构:(1 1 -1)或写为(-1 -1 1) 10、面心立方晶体中,在(111)面上的单位位错]101[2-=a b ,在(111) 面上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请写出该位错反应,并证明所形成的扩展位错的宽度由下式给出: γπ242 b G d s ≈ 应为 γπ242a G d s ≈ (G 为切变模量,γ为层错能) (P116式3.33,两个矢量相乘的积=|b1|˙|b2|˙cos(两矢量夹角) 11、在面心立方晶体中,(111)晶面和)(- 111晶面上分别形成一个扩展位错: (111)晶面:]211[6]112[6]110[2----+→a a a =A+B )111(- 晶面:]211[6]211[6]011[2a a a +→-=C+D 两个扩展位错在各自晶面上滑动时,其领先位错相遇发生位错反应,求出新位错的柏氏矢量;用图解说明上述位错反应过程;分析新位错的组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第3章 习题解答 3-1 解释下列名词: 存储元,存储单元,存储体,存储容量,存取周期。 答:基本存储元是用来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0或1。 存储单元需要n 个存储元才能组成一个存储单元。 存储体是存储单元的集合。 存储容量就是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常以字节(Byte )为单位。 存储周期时间 是指存储器完成一次的存取操作所需的时间,即存储器进行两次连续、独立的操作(或读写)之间所需的时间,用TM 表示。 3-3 存储器的功能是什么? 答:存储器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存放地,是CPU 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流的窗口,是计算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3-6 为什么动态RAM 需要刷新?常用的刷新方式有哪几种? 答: 动态RAM 存在电容,电容放电需要刷新,常用的刷新有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刷新三种 3-8 八体交叉主存系统,每体并行读出两个字,每字长两字节,主存周期为T ,求存储器最大频宽。 答: 频宽为单位时间读出的二进制位数 W=Q/T Q 为读出信息的总量 Q=2×2×8B=32B W=32B/T 3-9 设主存容量为4MB ,如果分别采用字为32位或16位编址,则需要地址码至少多少位?如果系统允许字节编址,则需要地址码至少多少位? 答: 4MB=4×220B=222B 32位编址 222B /22B=220 需要地址码为20位 16位编址 222B /2B=221 需要地址码为21位 允许字节编址 需要地址码为22位 3-11 设有一个具有14位地址和8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 (2)如果存储器由4K ×4位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 答:(1) 14位 214B=24KB =16KB (2) 8244 8416=?=?K K 片 (3) 14位->12位 高2位地址作芯片选择。 3-12 有一个4K ×16位的存储器,由1K ×4位的DRAM 芯片构成(芯片内部结构是64×64),问: (1)总共需要多少DRAM 芯片? (2)设计此存储体组成框图。 (3)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 ,则刷新信号周期是多少?

说课稿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第1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细菌和真菌曾经祸患一时,但科技的发展让它们变害为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包括有氧的和无氧的环境;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本节内容更主要的是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是四个:一是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二是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保存方法;三是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四是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节知识结构并不复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水生产生活问题的自觉性。 本节内容有两个课时。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制作甜酒。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②能列举不同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尝试制作甜酒,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 ②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关注生活现象,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和食品保存的方法。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难点突破是这样来处理的:通过在教室放置发酵装置,学生看到发酵的实验现象的变化,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实验产物的验证,把微观的分子变化转化为宏观的产物变化,由抽象到具体,学生自然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并且由于

会计第4章单元测试题

基础会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均不得分)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原价 60000 元,双方评估确认价 50000 元(暂不考虑固定资产增值税问题)。则实收资本账户贷方登记的金额为( )元。 2.不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3.企业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等采购费用应计入( )。 A.管理费用 B.材料物资采购成本 C.生产成本 D.销售费用 4.期末结转后可能有余额的账户是( )。 A.生产成本 B.营业税金及附加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5. 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贷记( )账户。 A.固定资产 B.累计折旧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6.(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制造费用 B.原材料 C.工资及福利费 D.管理费用 7.“ 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的借方余额登记从( )账户中结转的本期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A.生产成本 B.库存商品 C.销售费用 D.在途物资 8. 支付产品广告费时,应借记( )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9. “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登记( )。 A.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 B.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D.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成本 10.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应贷记( )账户。 A.固定资产 B.累计折旧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11. 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 A.结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B.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结转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产成品 D.冲销已销售产品的成本 12.采购员出差预借差旅费时,应借记( )账户。 A.其他应收款 B.管理费用 C.原材料 D.制造费用 13. 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某厂购料款,应借记( )账户。

第3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 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 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 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章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

微生物说课稿

1、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国标,部标及企业标准),从而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引起蔬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体中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等。 第六章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意义; 2、掌握食品制造中所应用的菌种和适用范围; 3、了解和掌握食品制造中污染微生物。 教学重点: 1、生产菌种及污染菌的种类; 2、发酵机理; 2、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其代谢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本章涉及相关食品微生物的发酵机理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将结合多媒体演示重点讲授,结合思考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 讲课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食醋 食醋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一个古老的产品。我国食醋著名品牌如山西陈醋、镇江陈醋、江浙玫瑰醋、四川麸醋、福建红曲醋、东北白醋等。 (一)、菌种 食醋是利用醋酸杆菌进行好氧发酵而生产。只以乙醇类物质为原料,单纯利用醋酸杆菌就可完成酿醋作用。如以糖类物质为原料,需加入酵母菌;如以淀粉为原料,还需霉菌和酵母菌的参与。 1、曲霉菌 酿醋先酿酒,曲霉菌的作用是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为酒精发酵提高条件。常用的菌种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S.3.4309;米曲霉常用菌株有沪酿3.040,沪酿3.042等;黄曲霉菌株有AS3.800、AS3.384等。 2、酵母菌 酵母菌通过其酒化酶系统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完成酿醋过程中的酒精发酵阶段。其菌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3、醋酸菌 醋酸菌具有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醋酸菌的形态为短杆或长杆细胞,单独、成对或排列成链状。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幼龄阴性,老龄不稳定。好氧,喜欢在含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o C左右,最适pH 值为5.4-6.3。 目前国内外用于生产的食醋菌种有:奥尔兰醋酸杆菌(Acetobacter orleanwnse)、许氏醋酸杆菌(A.schutzenbachu)、弯曲杆菌(A.curvum)、产醋醋杆菌(A.acetigenum)、醋化醋杆菌(A.aceti)、恶臭醋杆菌(A.ranlens)等。我国目前使用人工纯培养的醋酸菌种,主要有中微所培育出的恶臭醋杆菌的混浊变种(AS1.41)、上海酿造所和上海醋厂从丹东速酿醋中分离而得的巴氏醋杆菌(A.pasteurianus)巴氏亚种(沪酿1.01号)。 (二)、发酵机理 (C6H12O6)N+nH2O nC6H12O6 C6H12O6+2ADP+2Pi 2CH3CH2OH+CO2+2ATP CH3CH2OH+NAD CH3CHO(乙醛)+NADH2 CH3CHO+NAD+H2O CH3OOH+NADH2

第四章单元测试(答案)

河源市技工学校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市场营销》第四套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标准主要有:地理环境 、 人口因素 、 心理因素 和 购买行为 。 2、市场细分的外在依据是企业可以利用 有限的资源 进行 有效 的 竞争。 3、企业为了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有三大策略可供选择, 即 无差异营销、 差异性营销 、 集中性营销 。 4、市场细分的内在依据是购买者对商品需求的 差异性 。 5、市场细分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 6、 市场定位战略主要有 避强定位 、 迎头定位 和 重新定位 。 7、“STP ”战略中的“P ”指的是 市场定位 。 8、企业占领目标市场的方式有: 产品—市场集中化 、 产品专业化 、 市场专业化 、 选择性专业化 和 全面覆盖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吉尔达公司生产的自行车专门满足青年人的需要,这是实施了( C ) A 、无差异营销策略 B 、差异性营销策略 C 、集中性营销策略 2、每个细分市场内部,消费者需求和欲望趋于( A ) A 、 基本一致 B 、一致 C 、不一致 D 、完全一致 3、某企业只向市场推出一种产品,运用一种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总体 市场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占领目标市场的策略属于( B )。 A .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B 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C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4、细分后的各子市场之间,应( D )。 A .有明显区别 B 无区别 C 无明显区别 D 有一些区别 5、当企业资源不足时,最好考虑实行( C )。 A .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B 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C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6、一般来说,生产化妆品、服装、鞋帽的企业,其目标市场策略应采用 ( B ) A 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B 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C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7、作为麦当劳的竞争对手,肯德基的市场定位策略是( B ) A 、避强定位 B 、迎头定位 C 、重新定位 8、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是( B ) A 、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要 B 、增加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 C 、风险大 9、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水供应千家万户,这是( A )市场策略。 A 、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B 、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C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D 、相关性营销策略 10、某公司宣称为所有的男同胞提供各种各样的鞋子,这是(D ) A 、产品市场集中化 B 、市场专业化 C 、产品专业化 D 、选择性专业化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市场细分的基础是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是客户对同一产品需求的多样性)( 错 ) 2、市场细分越细越好。 (错 ) 3、只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就可以采取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 错 ) `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