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DOC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DOC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DOC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

(1)稻谷

四川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春秋时代已有种植。自从二千多年前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后,更为成都平原发展稻谷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条件,从此水稻种植常盛不衰。

建国以后,水稻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1990年水稻产量达到225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2.7%,比1949年前增长1.4倍。但是,同期粮食产量却增长了1.85倍,在四大粮食作物中,稻谷增长幅度最小。四川稻谷产量仅次于湖南居全国第二位,但从粮食构成来看,则是我国南方稻谷比重最低的省区之一。造成水稻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物质技术基础还不能保证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四川农业区域多丘陵低山,农田基本建设的难度较平坝地区大,但长期以来,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比重一直较低。例如1953—1983年农林水利气象投资额仅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6%,而同期全国平均是

9.8%,较全国对农业投资比重低4.2%,从而影响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迅速提高。四川有冬水田约1800万亩,每年还有200万亩水田因缺水无法栽种水稻,就是最好的例证。

水稻分布广泛,全省除川西北高山高原外,种植水稻的县多达183个。但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渠江中下游浅丘地区,长江沿岸和安宁河谷地一带。水稻分布高度,在盆周山地可达1200—1300米,在川西南则高达2200—2400米,如海拔约2300米的盐源盆地,水稻生长良好,是我国水稻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四川水稻以中稻为主,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95%以上。由于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稻谷单产水平提高很快。从1977年全省平均亩产283.5公斤,到1990年达到480.5公斤,在13年内,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提高了69.5%,不能不首先归功于推广优良品种,这对稻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稻谷单产水平很不平衡,以盆地中部浅丘地带为最高,平均超过500公斤,这是由于盆中丘陵区中稻生长期间温度适宜,光照较多,高温酷暑和暴风雨天气均较少,光、热天气条件比盆西、盆东好,若水肥条件配合好,产量还可提高。其次是盆西和川西南河谷地带,单产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盆周山地稻谷单产较低,一般仅300多公斤。

四川双季稻的比重很低。目前种植面积尚不及稻田的5%,与南方各省区形成鲜明对照。从四川盆地气候条件来看,虽然多数地区适宜双季稻的种植,但是四川盆地早春气温起伏大,不稳定,秋季降温早,多阴雨,而且年变率大,尤其是晚稻生长季节气候条件较长江中下游差。一般说来,发展二熟制双季稻,季节矛盾不大,而发展三熟制连作双季稻,则季节矛盾较为突出,如若品种组合不当,茬口安排不善,技术措施跟不上,生产季节没有抓紧,就必然造成减产,产量反而不如一季中稻高,这是过去发展双季稻时起时落的重要原因。由于中稻推广杂

交水稻,又较稳产高产,所以在当前条件下,应坚持以中稻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双季稻。双季稻主要分布在盆南浅丘平坝和长江沿岸一带。

稻谷是四川人民喜爱的主粮。省工、省肥、经济效益高,增产潜力大,是高产细粮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促进整个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改善粮食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四川发展水稻的潜力很大,目前尚有近两千万亩下湿田、冬水田,其中部分是泥脚很深、“冷浸”、有的含还原性物质过多的水田,水稻产量很低。因此,改造低产田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要尽可能保证稻田满栽满插,提高稻田保栽率。只要全力解决水的问题,提高稻田保栽率是完全可能的。特别是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应该有计划地改土造田,扩大水田面积。再次,要充分发挥水稻增产优势,在水、肥、茬口、人畜力等方面为水稻增产创造条件,真正实行“以水稻为主,兼顾其他作物”。当前有些中稻单产不高,主要是迟茬口多和施肥不足。据有关调查资料,芒种后迟栽中稻比小满前栽秧的减产

7.4—14%。应很好调整小春生产中的水旱比例和粮、油、肥的种植比例,适当减少迟熟的小麦,增加油菜、大麦、绿肥和豆类早熟作物,并尽可能保证水稻生产所需的肥料。最后要特别重视培育和推广水稻优良品种,以及壮秧等关键技术的落实。可以预见,随着良种杂交水稻普遍推广,水稻生产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双季稻,仍然是今后水稻生产的方向之一。此外,为适应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还应提倡种植优质稻谷。

(2)小麦

四川是南方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建国以来发展很快,在粮食生产中,已经超过了玉米、薯类而居第二位。1990年小麦产量达到701.7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6.4%。小麦是四大粮食作物中发展最快的。

除高寒地区种植春麦外,主要是冬麦。小麦是小春作物可与水稻、玉米、红苕等大春作物轮作换茬,又能与豌豆、胡豆、油菜等混种间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四川盆地冬温高,霜期短,整个小麦生长期积温高,且较干燥,小麦生长快、成熟早、少有湿害,产量一般较高且稳。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和改田、改土的进展,特别是冬水田的进一步改造,小麦的种植面积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建国以来,小麦是粮食作物中发展最快的,1990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332万亩,产量达到701.7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1.2倍和6.02倍。小麦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尤以成都平原和盆北各县种植比例最高,一般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5—30%,其次为盆地中部,占20—25%,而盆地东部、盆周山地及川西南一带种植较少,只占15—20%。春小麦的面积和产量均不足小麦的1%,主要分布甘孜、阿坝两州海拔2500—350O米高山、高原地区。成都平原小麦单位面积产量300公斤以上,是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稳产地区之一,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山地小麦单产较低,多在200公斤以下,差距十分明显。

(3)玉米

玉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既可春播,又可夏播,同时又是高杆作物,生长期较短,便于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玉米虽属粗粮,营养价值却在稻、麦之上,较红苕质优、耐贮,又是良好饲料和工业原料。所以无论在平坝、丘陵、山地都有分布,尤其在山区,比稻、麦、薯等更易发展。

玉米主要分布于盆地丘陵、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山地,播种面积占全省的92.3%,产量占90%以上。尤以盆地丘陵地区,播种面积占全省一半多,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但是由于玉米耗水量较大又较省工,故在劳动力较少而降水量较多的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山地,玉米种植比例最高,一般占当地粮食播种面积30%左右,尤其在平武、北川、茂汶、宝兴、马边、雷波一带,玉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60%。

建国以来,玉米发展很快,1990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567万亩,产量678.6万吨,与1949年相比,播种面积虽只扩大25.7%,而产量却提高了4.3倍。近年来,由于大力推广带状种植,发挥边际效应。玉米多与红苕、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作套种,净作玉米在逐步缩小中。同时由于春播玉米早播早熟,可避开高温伏旱、暴雨、连阴雨的危害,春播玉米受灾机遇较夏播玉米少,丘陵地区春玉米将有代替夏玉米的趋势。特别是杂交玉米和地膜玉米的推广,更显出玉米增产的巨大潜力。

(4)大豆

大豆是一种遍及全省的粮食作物,具有粮油蔬菜兼用的多种用途,四川人民普遍喜食大豆及大豆制品。1990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87.8万亩和32.8万吨,难敷省内消费。由于大豆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比较耐荫,因而大豆广泛分布全省各地。在盆地的平原、丘陵地区,多种植于田边、地角或间套种植,产量约占全省的60%;盆周及川西南多利用旱坡地净种或与玉米间作,产量不足全省的40%;川西北分布很少,仅占全省1.2%。过去,由于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是大豆是很好的养地作物和营养食物,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量愈益增加,因而近年来,大豆发展很快。今后还必须大力提倡种植大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粮食生产发展途径与商品粮食基地布局

四川是一个人口众多交通不甚方便的内陆省,粮食生产应立足于自求平衡、略有节余。既是省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今后发展农业生产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播种面积,并千方百计提高单产,确保人均粮食产量能稳定的增长。为此,首先应当增加农业投资,加速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土,发展灌溉事业,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必须加强良种的选育、试种和推广工作,提倡科学种植,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第三要增大细粮比重,扩大水稻生产。提倡栽培优质品种,发展豆类作物。第四应重视旱地改造。挖掘旱粮生产潜力,在水利条件未根本改变之前,走水、旱并重的路子,是当前粮食生产中应切实重视的问题。第五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商品粮基地。

自1978年以来,四川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需矛盾得到缓和,但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不算高,可能提供的商品粮并不多又不稳。为适应工业和城镇发展的需要,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创造物质基础,加强商品粮食基地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四川粮食生产条件和生产基础,商品粮食基地的建设,应以大、中、小结合,小片分散与大片集中相结合,省、地、县各级都应建立自己的商品粮食基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各级建设商品粮基地的积极性,积少成多,扩大商品性生产;有利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发挥优势;有利于商品粮食基地接近消费区,降低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在省级商品粮食基地的布局上,除继续巩固成都平原老基地外,还应把建设重点转移到丘陵地区。这是因为丘陵地区地域面积大,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全省55%以上,大大超过成都平原,在全省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粮食的丰欠往往决定全省的收成年景;同时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基础也较好,尤其是光热条件优于成都平原;只是目前水利条件差,低产田、土多,但发展潜力大。目前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已初露端倪,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使其潜在的优势得到发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因此,在继续发挥成都平原商品粮食基地增产作用的同时,还应把发展商品粮食的重点摆在丘陵地区。

高二地理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北区土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理解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 源是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 2、了解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生产和作物分布等基本情况,理解农业基地的综 合开发是东北区农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3、理解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是东北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国土开发 与整治核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是东北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的核心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一)黑土的利用 黑土是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被下的土壤,它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东北平原,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风蚀、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的黑土目前绝大部分已被垦为耕地,由于过度开垦,施肥较少,耕作管理不善,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1、黑土冲刷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培肥土壤。 水土保持措施:A、坡面治理:坡度在1.5°~4°之间的耕地水土流失较轻,可实行改垄;坡度大于4°的耕地有中度、强度水土流失,可修梯田;B、沟壑治理。黑土区南部由于开垦较早,侵蚀较重,应修筑沟头埂、塘坝;C、植树造林。在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保留天然林或营造人工林。 培肥措施:增施有机物料,其中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秸秆还田。 3、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二)沼泽的保护 1、东北沼泽的分布情况: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地)。 2、湿地的功能: ①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②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重要作用; (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 详细介绍: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由于三江平原地面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在我国沼泽中独具特点,并有多方面作用:在动植物保护方面,这里是我国特有珍禽物种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分布着众多珍贵的沼泽植物;在水文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学案: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1)(1)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中国31个省市区重点产业布局!(最全整理)

天津 优势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娱乐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庆优势产业: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IT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2、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3、延伸汽车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 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

全国性商品粮、棉基地和其他经济作物分布地区、种植条件.do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苏浙太湖平原,苏皖江淮地区,江西鄱阳湖平原 地区性商品粮基地:辽宁盘锦垦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庄地区,山西汾河谷地,山东胶东地区,河南豫北平原,江苏的里下河地区,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阳和龙溪地区,湖北的襄北地区,湖南的湘南地区,广西的南宁、钦州地区,云南中部坝子,四川的长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机械.劳动力等 (一)种植业 1、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2、原因: 光照、热量和水分充足、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 3、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粮食作物---水稻 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 西北灌溉区水源——黄河水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东北) 九大商品粮基地 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粮基地区位条件的分析(优势和劣势)? 珠江三角洲: a.生产条件好; b.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 c.商品率高; d.增产潜力大; e.连片集中,交通便利; f.市场需求量大。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不断丧失? 城市化水平提升,非农用地增多,耕地比重下降; 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 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 分析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又快,粮食供应至今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商品粮的供需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为了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使用国家投资,大力改善粮食作物生产条件,尽快增产粮食,满足人民生活和各项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要,保证经济作物生产和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这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重要途径。 按照商品粮基地形成、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我国国情,选建商品粮基地一般应考虑符合以下标准:①应当建立在历来能稳定地有较多余粮的省(区),这是最基本的一条;②应当选择人均占有粮食数量较多,粮食商品率较高,增产粮食潜力较大,投资少、收效快的地区;③在地区上一般以县为单位,集中连成一片,同一片范围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大体类似,以利于统一规划,部署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④商品粮基地应以粮食生产作为中心任务,不宜选建在经济作物生产区,或林区、牧区,以免相互排斥,阻碍粮食生产优势的发挥。 依据上述标准,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各地粮食作物生产条件和现状特点,及国家现有经济力量出发,全国拟规划选建13片大面积的商品粮基地。这13片商品粮基地的地区范围包括247个县、市,耕地有1 644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5%,农业人口有1.13亿人,年产粮食约600多亿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粮食商品率为2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13片商品粮基地,按照其条件、特点、发展潜力和方向途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南方原有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5片。这类基地人多田少,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可一年多熟;又有悠久耕作历史,劳动力充裕,有精耕细作传统,农田基本建设有一定基础,水利、肥料等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单产一般每公顷可达6000千克~8250千克,比全国粮食平均单产约高一倍;粮食商品率为29%,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13片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因此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中国“米仓”之称。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做到以粮为主,多种经营,互相促进,增产商品粮仍有较大潜力。 第二类,新发展的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包括苏北和皖北两片,它们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条件较好,又处在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降水量、热量和无霜期低于长江以南而高于黄河以北,是我国重要的水旱轮作粮食产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水土条件改善,扩大了基本农田,粮食单产每公顷已达4065千克,粮食商品率19.6%。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继续改善土、肥条件,提高精耕细作水平,仍将有相当可观的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类,水平尚低、发展潜力最大的东北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及辽宁中部平原三片。东北地区人少地多,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只能一年一熟,生产条件和原有基础均不如前二类地区,农业经营粗放,粮食单产水平尚低,一般每公顷仅为1875千克~1950千克,但国营农场多,粮食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为35.2%,其中国营农场商品率高达40%~60%。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数量占13片商品粮基地的1/5以上。这里还有大量宜农荒地,开垦扩耕有较大余地。今后应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水利、肥料等状况,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进耕作技术,把提高粮食单产和开荒扩耕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粮食的稳产高产。这里增产商品粮的潜力,在各类商品粮基地中将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类,是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包括河西走廊、内蒙古和宁夏河套地区三片。这里深处内陆,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气候干旱,作物生长季也短,一年仅可一熟。目前河西走廊粮食单产水平中等,粮食商品率为27%;宁夏河套地区粮食单产水平较高,每公顷可产粮3750千克左右,粮食商品率为20%;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地虽较多,但劳力不足,耕作粗放,土壤盐渍化和风沙危害较重,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率约22%。今后,这些地区应兴修水利,改造盐碱地,扩大灌溉面积,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选自《高级中学地理下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作用初探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初探 车松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摘要] 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产业布局是产业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空间组合,是产业结构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与变化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在对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产业布局对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社会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我们科学认识城市产业布局,更好的发挥产业布局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产业布局;概念;影响作用 一、城市产业布局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内,有关产业布局的研究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布局生产力。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能否合理利用和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城镇化浪潮的涌动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高,国内外有关城市产业布局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但是,理论界关于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研究城市产业布局,首先就要明确城市产业布局的内涵,在明晰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从城市产业布局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研究其形成演变规律,探讨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产业布局优化思路与对策。结合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与一般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我们认为:所谓城市产业布局,即城市产业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分布与配置,也就是产业生产力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空间分布。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看,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或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从产业供给能力的形成来看,某种产业供给能力相对集中于某一地区,该地区成为该产业总供给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产业布局重心由沿海到内地,再由内地到沿海,最后追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过程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明显变化。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情况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第三个阶段(1966-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在该阶段中国经历了4个变化过程。一是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主要是为了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 的工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并着手改 造了旧中国造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偏重于沿海的畸形情况, 让经济中心有沿海转移到了内地。并且重点建设了以武钢、宝 钢为中心的东北和华北工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 和轻工业过重的问题;三是1958-1962年,二五计划阶段,经 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的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然后人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慢慢产生了冒进思想,于是在“二 五”提出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建设方针,如“以钢为纲”、“全 面大跃进”等,这种政策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农业基 础受到破坏和重工业畸形发展过快)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 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由于“二五”计划的严重失误, 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当时党的指导方针为“调整、巩 固、充实、调高”八字方针,经过这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部 分比例协调了,工农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总体而言,产业结 构得到极大协调,产业布局的重心是一路西移的过程。 (二)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该阶段由于国际上苏美两国对我国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国家内部政治斗争十分强烈,极左路线盛行。于是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五”经济建设中如何考虑安全战备 问题---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布局原则上,又“均衡 布局”变成了“战略布局”。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一 线主要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主要指我国西部地 区,如陕、干、青等。对于一、二线,主要采取“停”、“缩”、“搬”、“分”。在这种情况下,三线城市的总投资达到了全国的 52.7%,经济中心位于中国中西部。虽然国防经济建设得到了很 大提高,但是损害了其他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个阶段(1975-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内战结束,并且国际形势得到缓和,这为我国经济形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之农业教案

中国地理之农业 一、考纲透析 1.农业的分类及主要分布区域。 2.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及五大商品棉基地。 3.我国其它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例如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等基地的分布。 4.我国三大自然区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与比较。 5.如何分析某种农作物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水源、气候、土壤及市场等。 6.举例说明某种农作物在某一区域发展的主要原因。掌握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区位优势的分析,以点带面,掌握区位因素、区位优势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7.举例分析环境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8.我国海洋水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9、通过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掌握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和途径。 二、体验高考 (2012海南高考)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1品种退化2产量过大3品质较差4销售渠道不畅 A.2B.23C.14D.24 2.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 (2012全国新课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2010 全国文综)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6~7题。 6.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7.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三、自建基础 1.种植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和。 (2)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3)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1; 2。 2.林业: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1; 2;3。3.牧业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我国的农业

我国的农业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农业要求不违农时,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种和收割。下表是某农机公司统计的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完成1—3题。 1.影响四个地区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纬度C.地形D.劳动力数量 2.青海西藏小麦的收割时间比湖北 A.早,原因是太阳辐射强B.早,原因是气温日较差大 C.晚,原因是热量不足D.晚,原因是气压较低 3.如果辽宁和湖北都种植水稻,那么湖北的水稻亩产比辽宁 A.高,主要原因是熟制不同B.高,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充足 C.低,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D.低,主要原因是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1.B 2.C 3.A 解题必备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影响条件 2

3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棉区 1.九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很高,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如下:

2.三大棉区 学霸推荐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水稻D.小麦 2.江西省无农作物③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市场D.交通 3.与河北省比较,黑龙江省农作物④分布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平原面积广大B.土壤深厚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D.灌溉水源充足 4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 二、规划基础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 适应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 战略不相适应 (17)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 不相适应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 的趋势不相适应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总体目标 (29) (三)基本原则 (30) 五、空间布局 (32) (一)总体布局 (32) 1、功能分区 (32) 2、总体布局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 1、功能定位 (34) 2、中心城区 (35)

2019地理同步刷题首先卷人教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A卷)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A卷)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农产品的生产 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 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 B 解析东北地区农业应以确保国内粮食需求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据此回答2~3题。 2.下面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和沼泽土的比较,叙述合理的是() ①黑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沼泽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②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黑土培肥;沼泽土的开发主要在于土壤改良和保护③黑土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疏松;沼泽土有机质含量多,质地黏重④黑土是我国玉米带的主要土壤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黑土有机质含量多,是一种高产土壤,我国玉米带位于松嫩平原,其土壤主要是黑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黑土合理利用的措施在于水土保持和黑土培肥。 3.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①黑土冲刷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黑土被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耕作管理不善,易造成黑土肥力下降。东北地区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黑土冲刷是造成黑土肥力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如今,早已成为寂静的庄稼地。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木,没有一株白桦树。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据此,回答4~5题。 4.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③自然灾害频繁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中的“白桦”“黑土”“草甸子”等可判断此区为东北地区。该区域由于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 5.为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二00八年十一月 一、产业布局发展变化及现状 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东北老工业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造而成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强调的是:产业门类齐全、自成体系。但我市比较突出的还是造纸、农机、纺织等产业,尤其以轻工业为支柱,长期占我市工业产业比重的60%以上。由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转轨期间,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主题。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是一场被动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转轨时间,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宠儿、强者,转变为鸡肋和包袱。这期间政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项目操作和国企的补救工作。但都不尽如人意。项目操作上不成功比例过高,尤其是在一些大项目上失误较多。环氧乙烷项目、佳西热电厂项目、八万五箱板纸项目等的失败造成我市在这阶段的成功项目上出现严重的断层,造成了我市工业增长乏力,迅速拉大了与其它地市的距离。在国企改革初期,补漏多,彻底改革的少。佳纺、亚麻、友谊糖厂牵扯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但近几年我市已经认识到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提出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并有了一些大的举措。 我市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财源建设和发挥优势基础上的

引导和调控,强调政府应该由具体项目操作转变到项目操作和发展管理并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努力促进招大商、发展大产业。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处理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下定决心国退民进。使佳纺、糖厂等一批国有企业破产,有效资产被重组,形成了新的机制。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仅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作为整个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布局的调整能够保证和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明显的变化: 一是轻重工业的比重变化凸现我市产业结构变革的方向。 轻、重行业比重一向是评价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指标。而我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经历了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比较我市1989年、2000年和今年1-9月份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由1989年的1.47:1,到2000年的0.87:1,到今年0.58:1。轻工业由占总量的60%,下降到36.7%,而重工业由40%,上升到63.3%。轻工业的下降主要是造纸和纺织行业受资源和地缘负向影响逐渐萎缩。而装备制造业是拉动我市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攀升的主力军。 1、造纸业失去龙头地主,取代的是装备制造业。造纸

高三地理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区域农业发展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 2、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点及成因。 3、理解东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背诵】 1、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气候、植被、土壤) 2、东北地区成为商品农业的地理条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优化166页)。 5、湿地的作用。 6、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 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堂达标】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完成1~2题。 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 2.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 下图为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 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 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5年)表,回答5-6题。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O.3l O.21O.10O.02O.07O.05O.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4916587258707044620781754885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

1、电子信息产业: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 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 5、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 家电产业: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 8、金属制品业 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 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 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11、石化产业 我国石油加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布广泛,东北地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地区开采海洋原油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图例: 为商品粮基地。 一、概念。 商品粮基地,即“粮食生产基地”。历来以产粮为主,粮食商品率较高,能稳定地提供大量余粮的农业生产地区。 二、具备条件。 1.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 2.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3.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

4.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5.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三、类型。 按粮食产品供应范围及其重要性,商品粮基地大致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两类。在中国,前者如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苏浙太湖平原,苏皖江淮地区,江西鄱阳湖平原等。后者如辽宁盘锦垦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庄地区,山西汾河谷地,山东胶东地区,河南豫北平原,江苏的里下河地区,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阳和龙溪地区,湖北的襄北地区,湖南的湘南地区,广西的南宁、钦州地区,云南中部坝子,四川的长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四、我国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1.太湖平原; 2.鄱阳湖平原; 3.洞庭湖平原; 4.江汉平原; 5.珠江三角洲; 6.江淮地区; 7.成都平原; 8.松嫩平原; 9.三江平原。 五、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建设稳定的出售粮食的基地成了问题。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助于稳定的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高中地理每日一题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新人教版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参考答案】1. A 2 . A 3 . A 【详解详析】1.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人均产量大「所以赧食商為率量高。 2.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址形平坦,商品赧基地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废榔很高. 3「按.噱农业址域矣型划分,这里应是商品谷输农 知识必备 1. 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 1. 我国粮食商品率最咼的商品粮基地是 A .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 2. 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3.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迁移农业 D.混合农 1 — 3 题。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讯扎大閹殆粗联地分布X ■宀 i "叫IMG C

(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咼; (2)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 (3)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 (4 )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2)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黑土、黑钙土肥力很高; (4)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 (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与特点 (1 )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一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4.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1 )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3 )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5.

我国九大农业区

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面积95.3万平方公里。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本区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对最多的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粮801公斤,常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大豆。榨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本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侧和松嫩平原北部,有大量的宜农荒地,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区。解放后建立了大批国营农场,其耕地面积占全国国营农场的1/2,使“北大荒”变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最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用材林区,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本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改变粗放经营,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低温冷害和洪涝、盐碱、风沙等的能力;林区要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加强护林防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玉米、高粱在粮食总产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加上甜菜、大豆加工的副产品等,本区有极其丰富的饲料资源,但肉类却不能自给,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设城郊型副食品基地。本区包括4个二级区:1.兴安岭林区;2.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3.长白山地林农区;4.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除大兴安岭地区外)、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和张家界地区、北京市延庆县、山西晋北和晋西北地区、陕西榆林地区沿长城各县、宁夏盐池和同心县等共130个县(旗、市)。本区处于东部平原向蒙古高原、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过渡的地带,雨量少而变率大,年降雨量从东量向西北递减,春旱严重,无霜期100-150天,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水热条件不够充足,而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北部为牧区,中部为半农半牧区,南部为农区。本区年降雨量200-500毫米,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地带,冬春少雨,风大且多,地面受风蚀造成沙漠化。我国北方16.4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本区内,是全国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地区之一。农业主要种植各种旱杂粮(春小麦、米米、高粱、谷子、莜麦、马铃薯等)、耐寒油料(胡麻等)及甜菜。农区大都耕作粗放,单产在各农业区中最低。呼伦贝尔和锡盟东部是我国优良的草甸草原,草原畜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草场资源,制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展,正确处理农牧矛盾,改变粗放经营和多灾低产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开荒;严格执行草原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选择水土条件较好地段,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和各种良种牲畜(肉牛、肉乳兼用牛、细毛半细毛羊、肉用羊、良种马等)生产基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本区包括3个二级区:1.内蒙古北部牧区;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3.长城沿线农牧林区。三、黄淮海区:本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皖、苏的375个县(市),耕地3.36 亿亩(居各农区之首)。垦殖指数达50%,是全国最大的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生产基地。全区土地3/4为平原,上层深厚,无霜期175-220天,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年≥10℃活动积温4000-5000℃。春旱、夏涝常常在年内交替出现,而土壤盐碱化又广泛出现于低平洼地,旱涝碱是影响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经过30多年来的农业建设,有效灌溉面积已占耕地的55%,耕地中的盐碱土已有一半得到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棉花总产相当于1978年的5.5倍,占全国总产的60%。温带水果苹果、梨、柿产量居全国之首。林牧业薄弱,森林覆盖率约7-8%,每人平均牲畜折羊单位仅0.78。为了充分发挥本区的巨大增产潜力,必须进一步综合治理旱涝碱: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排灌工程配套,调整机井布局,控制地下漏斗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改土,大力提高单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合理布

最全城市产业支柱

市支柱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

市支柱产业(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

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

市支柱产业(工业、电子行业、汽车业、装备行业、轻纺行业) 工业布局 都市功能核心区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 都市功能拓展区 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要集聚全市80%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0%的汽车产业产值。 城市发展新区 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要聚集全市90%的化工产业产值、70%的装备产业产值、70%的材料产业产值。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50%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和60%以上的清洁能源。 工业定位 都市功能核心区: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都市功能拓展区:要以两江新区为龙头,其他片区竞相跟进,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要集聚全市80%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0%的汽车产业产值。城市发展新区:是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

两大生态区: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50%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和60%以上的清洁能源产值。 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