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近年,世界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接连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给各国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联系是客观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人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2、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颗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这一事例告诉我们()A.必须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C.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地震掀起的海啸,波及环太平洋53个国家和地区。核汇漏发生后,美国西海岸的空气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我国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区也检测出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这说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在联系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

④联系具有复杂性,我们要透过事物的内部联系去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4、从哲学上看,寓言“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

①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

③想问题、办事情没能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些战略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是实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唯物辨证法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事物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因果关系

③整体和部分相联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从哲学上这启示我们()

A.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B.要处理好关键的部分

C.要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7、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的效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②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使部分以有序的方式形成整体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④在活动中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8、美国着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个用人规律并称之为: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D.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

9、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

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

③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④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有些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盲目攀比,不顾财力民力,不讲究实际效益,不考虑群众利益,大肆修建各类“形象工程”、“标志工程”。从哲学上来看,这种政绩观错在()

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③没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④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坚持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④

12、“寒江雪柳月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现伟大理想要一点一滴的做起13、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田忌赛马》中的田忌用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的方法赢得了胜利,这说明()

①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间的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②事物的质变可以不需要量变③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从前有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个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的人错在()

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

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④割裂了事物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提出21世纪必须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定()

①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了适度原则和发展的观点④体现了人们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吉利公司,不仅购买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还买下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压器厂商。吉利收购沃尔沃,让我们体会到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喜悦,但依然会面临许多未知的课题。从辩证法角度看,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的产生是对旧事物的否定C.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D.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8、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盛传“绿豆治百病大法”,“喝绿豆汤可以包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从

辩证法角度看,“绿豆治百病大法”不合理之处在于()

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B、否认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C、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用特殊性代替了普遍性

19、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

B.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

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

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21、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

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

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2、温家宝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说:“官员只懂得GDP不行,还要懂得CDC(疾病控制中心)。”“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样的民族肯定站不稳。”从哲学上分析,这里强调的是()

A.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 B.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C.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23、着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4、作为传统文化精华——古人的名言名句,富有哲理性,对我们的今天仍然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名言名句能够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5. “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多于失去的”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26、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成功举办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7、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等。这种现象说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在谈到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此古语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

③不失时机促进飞跃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④

30.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来源:学|科|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1. 下列对谚语或俗语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有()

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一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一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一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有些人把“效率优先”等同于效率唯一,把“兼顾公平”当成可有可无,造成现阶段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告诫我们()

①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颠倒主次会混淆事物的性质

③离开两点谈重点是错误的④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4.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A. 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B.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使系统内部结构趋向优化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5.中医药学渗透着许多哲学道理,如中医“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合一”的思维过程体现了()

A.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D.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36.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认识跟上形势的发展。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7.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辨证的否定观

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

3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色规律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9.伊朗人清楚地知道,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狭窄的航道,也就控制着“世界油库”的大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是()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手,寻求最优目标 B.办事情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0.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关注民生、迈向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这体现了()

①用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坚持与时俱进②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③不忽视次要矛盾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41、材料一:上世纪90年代的苹果公司一度濒临破产,乔布斯回归后力排众议,毅然砍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创意非凡、受到人们喜爱的新产品,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1)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苹果公司是如果实现“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的。(6分)

材料二:作为引领了近十年IT业潮流的公司,苹果具有太过鲜明的乔布斯印记。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乔布斯在,苹果兴;乔布斯逝,苹果衰。

乔布斯的去世,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苹果产品的风格和推出频率。有分析认为,乔布斯的几度病休反而锻炼了苹果团队,培养了接班人才,并将其个人风格变成了一种创新和经营模式,由他确定的产品哲学和团队已渗透苹果公司的肌理。今年的一项市场调查也显示,高达93%的受访者表示,苹果有没有乔布斯,都不会对自己购买苹果产品的意向产生实质性影响。

(2)你如何看待“乔布斯在,苹果兴;乔布斯逝,苹果衰”这一观点试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8分)

42、材料: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变得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归属感缺失、幸福感下降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4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10分).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会议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

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2分) 45、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会还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14分)

47.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们因此熟悉了“低碳”这一概念。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出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和适应并重、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六项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的哲学依据。(16分)

48、自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自身海洋优势,制定了发展规划。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筹

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结合材料,说明半岛蓝色经济区做法的哲学依据。(7分)

4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着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一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主要安排实际效果利用暑假恶补数学。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10天计划瘦身10公斤)。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8分)

答案

选择题:

1-5 CAAAC 6-10 BDDAD 11-15 ACBBD 16-20 DABCD

21-25 BBBDC 26-30 ABADC 31-35 DBCBA 36-40 BCDBD

非选择题:

41、(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苹果公司科学地预见到了市场发展趋势,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成功实现了企业转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苹果公司毅然改变产品结构,实现公司起死回生。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苹果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出创意非凡的新产品,成为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

(2)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乔布斯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带来影响,如股价波动、对公司前景的担心等。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乔的去世并不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营产品的风格和推出频率,也不会影响到其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

③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乔布斯的几度病休锻炼了苹果团队,培养了接班人才,并将其个人风格变成了一种创新和经营模式,由他确定的产品哲学和团队已渗透苹果公司的肌理。

42、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分)

②矛盾是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发展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4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正确分析并创造条件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城市发展。(2分)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市的“痛”与“快”,才能解决城市“城”长的烦恼。(3分)

43.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制定解决的相应的措施。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44、

45、(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既对立统一,因此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3分)

(2)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分)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逐步变成现实。(3分)

(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十二五”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3分)

(5)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十二五”时期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2分)

46、

47、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因此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③矛盾着的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要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原则;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的原则;

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的变化发展,要用联系的看问题,坚持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因此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原则;

⑥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要坚持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这一原则。(任选4点,每点4分,共16分)

48、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自身海洋优势制定发展规划。(3分)②办事情抓主要矛盾。经济区坚持以海洋产业为重点。(2分)③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半岛蓝色经济区统筹抓好海陆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重大发挥。(2分)(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应酌情给分。)

49、.得:该同学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点,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5分)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 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 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 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 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56分) 1、2020年11月29日,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10+1)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这表明随着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无论是在贸易形式,还是在贸易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也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文化联系,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变化和发展 C、事物是不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代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许多民营企业家,也被选为党代表。把民营企业家吸收进党内来,体现了() ①我们的党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④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2020年12月1日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这表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③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把握了事物的原因,也就把握了事物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一位干部总结出一套“雁阵法则”:大雁飞在天上,要有一只领头雁。领头雁不能飞得太快,不能脱离雁阵,否则就起不到领头雁的作用。领头雁飞得太慢,混在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试卷

2010—2011学年度德育测试题(哲学与人生) 1、“实事求是”这句话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3、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 D、主动热情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0、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010-2011学年度哲学与人生测试试卷共4页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试题

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试题一、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point d’honneur],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这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一段话,结合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观点,分析马克思反宗教观与费尔巴哈反宗教观的异同。 二、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请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其他内容,分析为什么意识没有独立的历史。 三、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有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 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 有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 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 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的发展都具有防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准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1. 2013年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六阶段工作方案》,据《方案》通报,因为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尚未建成,而机动车数量和出行量持续上涨,北京仍面临严峻拥堵压力,今年底前,北京将扩大错时上下班范围,研究调整北京各级党政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 习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复旦大学哲学系考研历年复试题库

复旦大学哲学系历年复试题库 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玄学《新唯实论》知行合一民胞物与道器文中子挈矩泰州学派理一分殊正始之音三表法万物皆备于我中体西用禅宗三达德龟长于蛇天官一念三千朴辟十六字心决得意忘言质测致良知以物观物仁政道统论有无五德终始化性起伪天人相分三纲领八条目叶水心心血事工学派童心即真心托古改制民生史观心统性情抱法处势崇本举末尚同谶纬火不热 简答论述 1、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知之於贤者也,圣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问题:标点这段文字,并说明这段文字是谁的观点?简单分析之。 2、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研也。问题,标点这段文字,作者批评墨家之学“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请问何谓? 3、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问题,标点并说明何谓“游外以弘内”?指出这一学说在思想史上之意义。 4、中国哲学的特征 5、公孙龙的理论 6、理气关系

7、王阳明的良知简述 8、孔子正名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0、天之付与谓命。这是二程的什么思想?简述其关于命、性、心、理的关系。 11、孔子的仁指什么,它与理的关系是什么? 12、二程关于“天理”的思想有哪些?并论述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影响、作用。 13、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14、简述老子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5、龚自珍“我气造天地”何谓? 16、“知行两字原是一个工夫。” 17、董仲舒人副天数概念提出的意义。 18、周敦颐“无极而太极” 19、从先秦到西汉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主要形态 20、朱熹理欲观及戴震对其的批判 21、比较老庄思想的异同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229530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 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把握实践的含义。8.领会实践的特点。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 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这表明 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 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这说明 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 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 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 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7.右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③规 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3江苏)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 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9.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 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10.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11.“缪勒莱耶错觉”强调当两个图形彼此接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 制,从而使人产生错觉。如图甲,长度原本相同的两条线段会被误认为不同,若将两个图形错开(图乙),这种错觉效果会更加明显。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具有反映对象的主观特性并不会使对象发生变化 B.意识能将客观事物植入人脑并进行加工和制作 C.真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D.事物所处场所的变化必然会打破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 1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 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3.针对2011年春海南蕉农受损事件,2011年4月29日,海南省省长要求海南政府各部门重视发挥媒 体作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让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减少负面报道对海南的伤害。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B.负面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C.虚假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 14.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要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C.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2

高中政治哲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3.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明()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析学的贫闲》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1 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同的世界成为可能。可见( )-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 B、前者是自觉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 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6、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法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02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5分*5个) 兼爱大乘三位一体此在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 二,论述(25分*3个) 1,试评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思想。 2,简单介绍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并评述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单评述《费尔巴哈提纲》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4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五选十,10分*10个) 劳动人化自然意识形态民胞物与格物致知《海国图志》先验统觉权力意志科学价值中立三纲五常黄金律三法印原罪三段论《拉奥孔》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缺。 2,孔子的基本思想。 3,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 4,论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05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八选十,10分*10个) 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原道》中体西用自然法四假相语言游戏科学共同体增长的极限三达德绝对命令内涵主义公理化方法禅宗马丁-路德崇高感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老子与庄子思想之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及意义。 07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45分) 性即理贞元六书对象性活动抽象劳动物自体语言游戏 二,简答(45分) 1,海氏“此在”概念。

2,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 3,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论述(三选二,60分)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儒家、墨家异同评议。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08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0分*6个) 我思我在逻各斯尚同道统论社会形态人的本质 二,简答(15分*3个) 1,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 2,柏拉图“理念”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45分,三选一) 1,从先秦至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 2,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009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哲学综合知识 哲学综合知识12选10 每题15分 1、“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⑥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⑦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⑧,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⑨,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⑩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这段文字是谁说的,“其善者伪也”中“伪”字是什么意思。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 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把握实践的含义。8.领会实践的特点。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 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这表明 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 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这说明 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 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 创始人。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 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 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7.右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3江苏)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9.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10.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11.“缪勒莱耶错觉”强调当两个图形彼此接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从而使人产生错觉。如图甲,长度原本相同的两条线段会被误认为不同,若将两个图形错开(图乙),这种错觉效果会更加明显。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具有反映对象的主观特性并不会使对象发生变化 B.意识能将客观事物植入人脑并进行加工和制作 C.真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D.事物所处场所的变化必然会打破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 1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3.针对2011年春海南蕉农受损事件,2011年4月29日,海南省省长要求海南政府各部门重视发挥媒体作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让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减少负面报道对海南的伤害。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B.负面报道是对客观事 物的歪曲反映 C.虚假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 14.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要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