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2.1.4 画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 2.1.4 画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 2.1.4 画线段【教案】

2.1.4画线段

4.教师小结: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不论横着、竖着、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

5.你们还想设计多长的线段,自己画一画。

6.同桌检查,再画一条跟同桌一样的线段。

7.(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画法的错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汇报。(先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出和下面同样长的线段。)

3.动手画一画,说说画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认真审题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2.画花在距离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画树在距离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画气球在距离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学生的作业。

6.结合图形做一些练习:

(1)花在距离气球()厘米的地方。

(2)气球在距离树()厘米的地方。

……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课本,从曲、直来区分线段,从过两点画一条线段等知识设计练习,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检测了教学效果。展示学生的作品,适当的赞许,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让他们用各种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线段设计更复杂的图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2.你知道吗?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介绍各种尺子的不同用途,丰富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画线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

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4)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及角计数的技巧

线段及角计数的技巧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5 分,共30分) 1.左图一共有()条线段。 ①5②8③10 2.时针与分针成钝角的是()。 ①7时②9时③12时 3.钥匙约长()厘米。 ①2 ②3③5 4.如图,连接两个点画线段,一共能画()条线段。 ①4②5③6 5.右图所标的4个角中,有()个角是钝角。 ①3②2③1

6.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后展开(如下图),两条折痕相交所成 的4个角都是( )角。 ① 锐 ② 钝 ③ 直 二、算一算,各有多少个角?(每空1分,共14分) 1. ( )+( )=( )(个) 2. ( )+( )+( )=( )(个) 3. ( )+( )+( )+( )=( )(个) 我发现:数角时,先从单个的角数起,再数由2个、3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计数时,把这些角( )起来的( )就是要数的角的个数。 三、数一数,填一填。(每空2分,共24分) ( )个锐角 ( )个锐角 ( )个锐角 ( )个钝角 ( )个钝角 ( )个钝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条线段 ( )条线段 ( )条线段

四、动手操作,我能行。(共32分) 1.按要求画角。(8分) 2.先量出下面这条线段的长度,再在下面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 段。(4分) ( )厘米 3.一块三角形纸板,切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画线表示。(8分) 还剩( )个角 还剩( )个角 4.按要求画一条线段。(每小题4分,共12分) (1)增加2个直角。 (2)增加3个直角。 (3)增加4个直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修订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6页例6、例7。 【课程标准描述】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上台动手实践向两边拉线的两头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画出3厘米,从各小组展示中比较出最规范的画法,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会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 3.初步认识线段,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学习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动手捏住线的两端,比较拉前后线的弯曲变化的活动及练习题判断线段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各小组对3厘米的画法是否规范上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课堂目标检测第4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优美的线条,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简单的线条。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评价目标1)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拿起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作品编号:1598753694221587112546 学 校:录记理旬市杨家镇路计小学* 教师:周喻王* 班级:荣耀壹班*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6例6、例7,完成教科书P5~6“做一做”和P9“练习一”中第6、7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可测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量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具袋中放有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师:(出示一根弯曲的绳子)同学们,谁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 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他是怎么测量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将弯曲的绳子拉直,放在讲台上,再用尺子测量。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他在用尺子量之前,做了一件事。(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6的情境图) 师:要想测量出这根弯曲的绳子的长度,我们必须将它拉直,像这样拉直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奠定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学具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判断一下哪些物体是直的。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从中迅速拿出自己认为是直的物体。【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比如: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修订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三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6页例6、例7。 【课程标准描述】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上台动手实践向两边拉线的两头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画出3厘米,从各小组展示中比较出最规范的画法,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会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 3.初步认识线段,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学习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动手捏住线的两端,比较拉前后线的弯曲变化的活动及练习题判断线段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各小组对3厘米的画法是否规范上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课堂目标检测第4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优美的线条,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简单的线条。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评价目标1)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拿起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线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读、会量、会画线段,并会计算线段的长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课题引出及线段的特点 1、出示图片,展示线段部分并揭示课题(出示:上海市出名的建筑物→学校部分建筑→射击房→线段) 2、出示各方位的线段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那么线段究竟有哪些特征呢?(直的、有两个端点) 板书:线段特征:直的 有两个端点 3、判断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形,请你来判断一下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4、生活实例 师:在我们身边到处可以看到线段,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谁还能举举例子?(用手摸一摸,说一说。) (二)读线段 1、带着问题我们自学书P108/例1以上的内容。 (1)学生自学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板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 记作:线段a 2、师:给你刚才选出的三条线段标上字母,并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 师:请一位同学和大家交流,读给全班听。 3、练习: 师:戴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读出各个图形中的每一条线段。

4、小结:刚才你学会了有关线段的哪些知识?(线段的特征,读线段)同学们自己想不想亲手画一画线段? 二、画线段 师:请大家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1、尝试独立画 2、请学生介绍画法 师:把你的书打开,翻到108页,与例1比较一下,我们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把结论补上) 三、量线段(引出线段可以度量这一特征) 1、师:戴老师这里也画了两条线段,请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短。 生可能的回答一是线段AB长,因为看上去就长。二是一样长。 2、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度量) (1)学生自己量一量,得出结论。 (2)请学生边说边演示如何量线段。 板书:AB=CD 师:我们发现线段可以度量。 3、小结:谁能把线段的特征完整的说一下?(线段不仅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线段可以度量。) 四、计算线段的长度 1学习例题(电脑出示)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几条线段?能不能读出这些线段?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这些条件,要你求线段AC的长,你会计算吗?你先独立试试。 师:请一名同学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核对,纠正书写格式,学生修改) 2、求下列各线段的长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用直尺测量、画线段教案

3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提示 线段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在前面的学习中,虽然没有认识线段,但是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已经用到。如,长方形有4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其中,图形的这些边,都是线段。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物品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毛线和线段的测量以及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毛线、直尺,彩色纸条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毛线、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游戏回顾上课知识,小竞赛,看谁速度快。 一人发一张彩色纸条,比赛量纸条的长度,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宣布比赛结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检验了上节课的知识,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测量弯曲毛线的长度: 1.给出一段弯曲的毛线,怎么准确的测量毛线的长度呢? 2.学生交流后发言,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是怎样测量的。 认识线段 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让学生感受测量的乐趣,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先讨论后测量,有助于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吸取他人的好办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他学生得到感染。同时,让学生体会线性物品到线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画线段 1.教师教授,利用直尺还可以画出一定的长度。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呢?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画出一条线段。发表各自见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5、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 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教案 人教版

线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 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手段: 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 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 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 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 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二、新授与操练 1. 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 [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段;

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2.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3. 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 4. 判断,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出示图片1] 5. 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填在()里。[出示图片2] 6. 师: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7. 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8. 完成P15页上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 (1)完成P15 1[出示图片3] (2)完成P15 2[出示图片4] 2. 操作性练习 (1)完成P16 3 (2)选择完成P16 4(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 3. 思考性练习 完成P16 5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