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9自考浙江省2012年4月视听语言试题

07189自考浙江省2012年4月视听语言试题
07189自考浙江省2012年4月视听语言试题

4月份自考试题在线测试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年的()

A.《白雪公主》

B.《木偶奇遇记》

C.《小鹿斑比》

D.《一只小鹿》

2.______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

A.大全景

B.全景

C.中景

D.特写

3.______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A.平拍角度

B.仰角镜头

C.俯拍角度

D.主观视角

4.如果长时间采用______,呈现出的画面形式通常能够有说服力地成为一个演员,它可以像演员一样东歪西倒,前后摇晃。()

A.俯拍角度 B.晃动镜头

C.闪摇镜头

D.主观视角

5.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搭救少女玛蒂达时的场面调度是:开始,少女穿过阴暗的走廊,发现家人全部倒在血泊中,然后开始按里昂的门铃,在里昂将门打开的一瞬间,一道光线照射到少女脸上,整个环境突然阳光灿烂。这种光线明暗的反差,既符合当时的环境气氛,又符合人物的心理感受。下列哪一项符合以上描述?()

A.纵深场面调度

B.象征性场面调度

C.对比性场面调度

D.平面场面调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讲,镜头的职能是______,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07189# 视听语言试题第1 页共 3 页

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7.中国唐朝发明的______,是一种由幕后投射光源的影子戏。

8.在使用纵深场面调度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向银幕深处运动,一边走一边迅速变小,说明在拍摄时采用了______镜头。

9.长焦距镜头(最长的称为望远镜头)的视野较______,它具有较高的倍数值,可将相当小或远的东西收入景框内。

10.各种轴线中,______是指运动物体和其目标之间的假想线。

11.焦距越______,所获得影像范围越小,视野越小。

12.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响或对自然声音进行变形处理后的音响是______,这类音响在

影片中能够增加生活气息,烘托气氛,扩大视野,增加画面的深度和广度。

13.移动镜头按其移动方式可以分为______和摇移。

14.语言、音乐和音响三条声带同步还原出来,导演、作曲家(音乐编辑)和录音师密切配

合,对各种声音的高低强弱比例作最后调整,经过再录音,制成一条将各种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声带。这叫______。

15.电影场面调度基本包含两个层次:______与镜头调度。

16.导演和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

从而深化影片主题,这是______。

17.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之前,后一画面即已开始渐渐显露,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现,起到

时空自然过渡的作用,这叫______。

18.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是______,它

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

19.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叫做______。

2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______和运动。

21.场景转换技巧中,______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人物的表情或某

一物件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之感。

22.画面设计即______,又可称为“设计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3.动效

24.全景深

25.视听语言

07189# 视听语言试题第2 页共 3 页

26.齐轴镜头

27.音响转场剪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8.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的推拉效果的区别?

29.镜头的摄法大致有哪两种?如果综合考虑画面内角色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会出现哪四种

情况?

30.镜头组接的技巧有哪些?

31.简述视听语言的特性?

32.制约景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3.剪辑创作涉及到镜头之间的时间空间关系时,通常有几种情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4.结合具体影片实例,谈一谈常见的场景转换技巧。

35.结合影片的实例,谈谈声音的主观运用。

07189# 视听语言试题第3 页共 3 页

2019年4月自考《视听语言》真题完整试卷

2019年4月自考《视听语言》真题完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哪种形式开始的? A.实验电影 B.实验动画 C.影院动画 D.叙事动画 2.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又可称之为 A.草稿 B.色彩稿 C.设计稿 D.铅笔稿 3.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叫做 A.重复性场面调度 B.纵深场面调度 C.平面场面调度 D.对比性场面调度 4.剪辑创作的内容,首先是什么的组接? A.画面 B.声音

答 的 C.镜头 D.背景 5.表现对话场面必须在对话中插入什么镜头? A.停顿镜头 B.反应镜头 C.轴线镜头 D.运动镜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题纸” 相应代码涂黑。错 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6.视听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 A.镜头 B.镜头的拍摄 C.镜头的组接 D.声画关系 E.镜头的处理 7.常用的跃轴方法主要有 A.利用第三者的介入跃轴 B.利用空镜头改变轴线 C.利用摄像机移动过轴线 D.利用齐轴镜头过轴 E.利用旋转镜头跃轴 8.剪辑创作过程主要包含哪些步骤? A.剪辑设想

B.场次调整 C.镜头组接 D.确定剪辑点 E.处理声画关系 9.通常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去衡量动效的艺术水准? A.声音的临场感 B.声音的环境感 C.声音的运动感 D.声音的对比感 E.声音的丰富感 10.焦距固定的镜头主要分为以下哪几种? A.短焦距镜头 B.固定镜头 C.长焦距镜头 D.标准镜头 E.中焦距镜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 12.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13.摄像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同高度的拍摄角度是 14.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叫做

《视听语言》重点

题型: 1、单选 15题(15分) 2、填空 10题(10分) 3、名词解释 5题(15分) 4、简答 5题(30分) 5、论述题 2题(20分) 6、案例分析 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着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 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 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 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着配乐提名。 ⑤1942年《小鹿斑比》首创渲染式水彩概念画法。 ⑥1995年《玩具总动员》——电影史上首部全计算机动画长片,获奥斯卡特殊成就奖,最佳原着剧本提名,最佳音乐配乐提名及最佳歌曲提名。 (注意P7—P8中出现的作品,年代及出品公司) ⑸世界各国动画:(P8) ①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PA)——1943年成立。 1)理想——改革动画既定的风貌,作品注重平实的、风格化、当下流行的线条设

最新7月浙江自考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大全景不同,____通常表现室内环境,表现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通过它,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还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黄土地》中就大量运用了这种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动作。( ) A.大特写 B.特写 C.中景 D.全景 2.吕克·贝松的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第一场戏中,男主人公里昂正在接受着一个有关谋杀的任务。影片用里昂的手,牛奶,里昂的墨镜,雇佣者的面部,被杀者的照片等若干个____镜头简练地完成了这场对话。( ) A.大全景 B.特写 C.全景 D.中景 3.1896年法国摄影师狄克逊首创了____手法。( ) A.旋转镜头 B.升降镜头 C.闪摇镜头 D.摇镜头 4.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 ) A.14mm-35mm B.35mm-50mm C.50mm-75mm D.200mm-1200mm 5.麦克·尼克尔斯的《毕业生》将近结尾时,达斯丁·霍夫曼在人行道上奔跑,匆忙赶去阻止女友嫁给别人。此时摄影师采用了____压扁了透视,使人感觉他虽尽其所能快跑,却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 ) A.长焦距镜头 B.望远镜头 C.变焦距镜头 D.广角镜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作为电影创作的实践术语,它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地一次拍摄。 7.画面的_________,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这两个因素。 8.电影一诞生,卢米埃尔就发现并运用了______景画面善于表现大的物象的特点。《工厂大门》与《火车进站》所表现的就是众多工人上工和火车到站时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9.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拍摄,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点向后移动的感觉,这种运动镜头方式叫做_________。 10.移动镜头按其移动方向大致可分为横向移动和_________。 11.镜头的_________是指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光学中心的距离。 12.具有多重焦距的镜头叫做_________。 13.由远及近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指_________。 14.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_________。 15.电影场面调度基本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与_________。 16.音响与画面的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叫_________。 17.音乐的录音有先期录音、后期录音、_________三种方式。 18.前一个场景的画面逐渐暗淡直至完全消失,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用于表现某一个情节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的开端。这叫_________。 19.导演在剪辑两个镜头时,必须考虑到两种形式的运动:一种运动是蕴藏在镜头本身之中的,另一种运动是由_________产生的。 20.导演使用的基本的、首要的手段是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主观视角 22.甩 23.齐轴镜头 24.跟移 25.特写转场剪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广播电视广告自考 填空题

《广播电视广告》自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无线广播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经济、政治的需要是无线电广播产生发展的内在的因素。P3 2. 19世纪末无线电学从物理学中分离出来为一门独立的学科p4 3.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对电磁波的重大的发现为无线电的研究和运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P4 4.波波夫、马可尼两位科学家完成了无线电通讯(电报)的发明和实验,为无线电广播广告的问题奠定了基础。P4 5. 1906年12月25日圣诞节之夜,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成功了。P4 6. 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批广播电视。P5 7.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是最早拥有广播电台的国家。P5 8.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广播电台最早的国家,第一个取得营业执照的电台是匹兹堡市的西屋电气公司电台,呼号为 KDKA.。 9.1922年8月28日,WEAF广播电台播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付费广播广告。P5 10.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网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P6 11.前苏联广播事业的创建是同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起始。P7 12.我国的广播事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步履维艰的昨天、蓬勃发展的今天、光辉灿烂的明天。P9 13.上海是中国的广播的发源地。P9 14.1922年12月,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于1923年1月23日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P9 15.1927年3月,邝赞建立了第一座中国人创办的私营广播电台。P10 16.1926年,无线电专家刘翰在哈尔滨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P10 17.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了对外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P11 18.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这一天成为人民广播的创办日。P11 19. 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开播纪念日。P12 20.1950年4月,我国正式开办了对外广播,建立了国际广播电台。P13 21.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是年12月5月,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P13 22.1952年4月1日,吉林省九台县有线广播站成立,标志着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网建设的开始。P13 23.1958年5月1日,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年9月2日正式播出。P14 24.台湾是世界上广播电台设置密度最高的地区。P16 25. 1968年7月31日,“中国广播公司”的台北地区调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标志着台湾广播进入调频广播时代。 26.1996年12月15 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率先开通网上实时广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内第一个上网的广播电台。P18 27.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主要指用数字技术取代广播电视业务操作中传统的模拟技术。P20 28.广播电视拥有两重性:喉舌性和企业性。 P23 29.最早说媒介(报纸)具有“喉舌”功能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P23 30.广播电视属信息产业,应归入第三产业中。P24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动画视听语言自考知识点

高纲083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1733动画视听语言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动画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构成元素以及动画视听语言的主要特点及创作技巧、手段与表现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动画视听语言的含义、基本规律、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分类以及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着重介绍作为视听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影像”,认识和运用其中的镜头、景别、构图、角度、运动、光线、色彩等构成元素;第三章为声音,主要介绍作为视觉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声音”的构成与制作;第四章为剪辑,主要介绍了剪辑的基本概念、轴线、蒙太奇以及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熟练掌握有关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述技巧及处理方法,让自学应考者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理论; 2、掌握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及相互关系; 3、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规律及经验。 动画是电影的一种独特形式,视听语言是电影的一种独特语言,一种独具魅力但又需学习的语言,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视听语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影视编导、视频编辑、综合设计等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影视编导主要是掌握导演的基本创作技巧,建立影视时空观念和思维习惯,能够运用基本的视觉语言解读和拍

视听语言考试卷

视听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A .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所在的位置。 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 B.推动镜头 C.移动背景 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A.背景 B.均衡 C.镜头 D.主体

最新7月浙江自考视听语言试卷及答案解析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视听语言试卷 课程代码:0718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较为明确的结局的动画片被称为______。 2.在一部影片中,______镜头所占的比例较大,因而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3.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的拍摄角度被称为______角度。 4.焦距越______,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5.场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轴线是以他们相互______的走向为基础的。 6.轴线是在镜头的切换中______的界线。 7.三角形摄影机布局原理基本规则,就是选择______的一侧并保持在那一侧。 8.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______随心所欲地移动,而是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9.拼剪是用拼接来补救______。 10.声音的距离感指人耳对______的感觉。它主要取决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以及音量的大小。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叙事动画片 2.背景设定 3.主观视角 4.运动轴线 5.演员调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视听语言的特性有哪些? 2.总角度的形成和确定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 3.在同一轴线上分切运动有哪几种代表性的方法? 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含哪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 5.剪辑创作涉及到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通常有哪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三维动画片,简述三维动画镜头形成的过程。 2.结合课本中具体的实例,说明纵深场面调度和镜头焦距的关系。 1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最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___________服务的,是大众化的。 2.腋部或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体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被称为___________。 3.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 4.将人物的1/2或2/3拍摄入景框的画面都可以称为___________。 5.当我们用极广的镜头近距离拍摄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垂直线条会因为透视的关系而被弯曲成弧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角镜头的___________。 6.光线聚合的一点或光线由此发散的一点被称为___________,是使画面清晰的重要环节。 7.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___________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8.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的场面调度被称为___________。 9.镜头构图中的细微差别,摄影机的稍稍推进或摄制方向的微小变动,在银幕上都会被看成是___________。 10.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声音的___________和距离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视听语言 2.人物设定 3.变焦镜头 4.轴线 5.镜头调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电视动画片的特点。 1

2.运动摄影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要说明常规的拍摄三人对话的方法。 4.场面调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5.剪辑创作过程包含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的电影片段,谈谈你对动作分解法的理解。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音画对位的理解。 2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 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 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

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它与广义的蒙太奇最大的不同就是介入了人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2声画关系的组合方式 影视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三种。 1.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声画组合方式,通常指画面上的影像和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二者如影随形,这增强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它是电影中普遍的表现方式。 2.声画对位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与声音所表达的情绪之间是一种对比关系,以此使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揭示心理更加深刻的内涵。《天云山传奇》中,宋薇结婚那场戏,画面是许多人在欢快的喝酒,而传来的是宋薇心里痛苦的无奈画外音。 3.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呈平行关系发展。《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一个场面是德国人枪杀犹太人的画面,而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钢琴曲,节奏明朗欢快,使屠杀场面更加残忍。 3.功能:蒙太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组接镜头,即按照导演总的意图,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小段,再把一个个小段组成一个大段,再把一个个大段组织成一部完整流畅并让人看懂的影视片。默片时代,蒙太奇主要起镜头组接的作用,到了有声片时,蒙太奇除了连接镜头外,还要将镜头和音响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

最新7月浙江自考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 0718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大全景不同,____通常表现室内环境,表现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通过它,不仅可以清 楚地看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还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黄土地》中就大量运用了这种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动作。() A. 大特写 B. 特写 C.中景 D. 全景 2.吕克·贝松的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第一场戏中,男主人公里昂正在接受着一个有关 谋杀的任务。影片用里昂的手,牛奶,里昂的墨镜,雇佣者的面部,被杀者的照片等若 干个 ____镜头简练地完成了这场对话。 ( ) A. 大全景 B. 特写 C.全景 D. 中景 3.1896 年法国摄影师狄克逊首创了____手法。 ( ) A. 旋转镜头 B. 升降镜头 C.闪摇镜头 D. 摇镜头 4.在 35mm 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 ) A.14mm-35mm B.35mm-50mm C.50mm-75mm D.200mm-1200mm 5.麦克·尼克尔斯的《毕业生》将近结尾时,达斯丁·霍夫曼在人行道上奔跑,匆忙赶去阻 止女友嫁给别人。此时摄影师采用了____压扁了透视,使人感觉他虽尽其所能快跑,却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 A. 长焦距镜头 B. 望远镜头 C.变焦距镜头 D. 广角镜头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1

《视听语言》复习 王丽娟版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视听语言体系 一、蒙太奇语法与修辞: 1、八大组合段学说:1967年由麦茨提出。划分如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时序性描述组合段;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时序性直接叙事场景;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段;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 2、声画对位:涉及的是电影意义单元中影像(或称画面、镜头)与声音的关系问题。即垂直蒙太奇,当然这种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声音和画面在影视艺术中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语言元素。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及其组合是视听语言考察的基本点。 3、声画蒙太奇: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同步方式,其一,声音是画面动作的同步音效;其二,声画合一中的声音起到对画面内容补充、渲染和揭示的作用。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与复调音乐的对位类似,只不过强调的是视听语言元素间的对位组合。声画对位的组织方式造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不同的信息指向,从而使镜头含义显示出丰富的多义性。 4、单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包括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也就是说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5、蒙太奇修辞: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包括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6、各种蒙太奇定义: ①叙事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那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段篆集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含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就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发展。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

视听语言 整理版重点

1、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特写的基本类型:细节特写,道具特写,运动特写,环境特写,心理特写 2、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不过,景深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光圈越窄景深越深 长焦\短焦\标准焦 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由于长焦摄影的视域较小,如果被拍摄物体是运动的,为了避免视角,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长镜头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响风格中。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造成前景画面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 标准镜头:无论是长焦镜头还是短焦镜头,往往都展现了一种人为的、主观化的影像风格。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还原生活原汁原味的视觉质感,往往需要避免使用非标准镜头。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为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3、视觉残留: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视觉残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1829 比利时普拉托 4、焦距:焦距是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5、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所谓被摄元素,可以使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线条构图、例子:塑造空间的透视表现力量冲突对比《战舰》“敖德萨阶梯”对角线(或“X”形)构图与“丁”字形(或十字架形)构图两种图式交替出现,动荡的状态与平稳的状态交替出现,画面构图形式本身就形成了一种视觉节奏的变化。本段落大量运用对角线的构图、倾斜的画面,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协调统一,保持了剪辑的连贯性,有效表现了屠杀场景所要体现的极度动荡不安的状态。相比于水平的、平稳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交叉点、倾斜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表现动荡与不安的情境。 几何形状构图、例子:承担审美的意义、叙事的功能《公民凯恩》三角形构图构图分析:1、观察画框内各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或失重;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是紧或松;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或倾斜;4、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线条;5、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几何形状;6、观察面框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7、观察光影、颜色的构成; 构图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图的原则 6、《战舰波将金号》苏联蒙太奇爱森斯坦体现导演对于画面形式表现力的严谨追求 《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十月》 7、灯光照明:灯光照明在影视拍摄中的作用是对于摄影的配合,灯光部门应该成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影视语言表现力的开掘,灯光照明本身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审美功能。灯光照明的作用主要包括: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是灯光照明的最基本的作用。在场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有必要人为地增强场景中的照明,以增强胶片的感光,提高画面的亮度。)、造型、构图、强调、抒情、其他作用。 光的性质:硬光、软光 光的主次:主光、补光 光的方位:水平方向(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底光)

07189 视听语言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课程代码:0718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视听语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专升本)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影视动画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使用影视语言的能力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包括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与蒙太奇、声音与声画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本课程应用性强,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视听语言的目的是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起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了解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 2、理解视听语言中各部分的综合分析,包括时空关系、修辞功能、电影风格与结构。它们对一部影片的主题表现、叙事结构、情绪气氛发生作用。 3、掌握试听语言作为影视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和基本语言(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和蒙太奇、声音和声画关系)。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和后续课程有紧密的联系。 本课程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一直到声画关系,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各门专业课,如《摄影》、《剪辑》等正是对视听语言所涉及的某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和深化。如果说各门专业课程是在就影视创作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话,视听语言则是指导学生把这些分散开的环节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创作的全貌。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电影视听语言详解

电影视听语言 (一)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是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而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冷静客观 (二)、运动镜头 镜头相对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包括镜头和整个摄影机两种情况)叫做运动镜头。、 1、推镜头 即光学镜头对准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1)、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2)、强化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3)、模拟视线的集中和投向 2、拉镜头 拉镜头的方向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摄影机向后退,这样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 (1)、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所处环境的关系(2)、拉出意外之物。有一部喜剧片,镜头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雪白的床单上一只手的特写,接着又一只手入画,紧紧地握着那只手的手指,然后两只手互相

揉捏起来。这时,人们都以为这肯定是一对情人在互相亲热。然而镜头拉出以后,我们看到原来是一个男人自己坐在床头捏自己的手。 (3)、结束一次叙述,进行换场或者收尾 (4)、造成剧中人物或者观众对主体物的远离感,赋予画面一种抒情色彩 3、摇镜头 这种运动镜头是指在摄影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机身进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转式摇动的运动镜头。(1)摇镜头的种类: ①、纯描述性摇镜头 ②、表现性摇镜头 ③、戏剧性摇镜头 (2)摇镜头的作用: ①、扩大镜头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的完整统一。 ②、在完整展现对象全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表现细节。 ③、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间的关系。 ④模拟主观视线。 4、移动镜头 指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通过移动摄影机拍下的运动镜头便称为

视听语言自学考试辅导

形象思维的三种态式和三个阶段:原型、意象、推演出新形象 电影是以每秒24格画面的速度放映的,电视是以每秒25帧图像的速度传播的。 电话是利用电波脉冲转换声音的传播技术。最早的电话实验是1876年,由美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和托马斯·沃森进行的。 187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和传声器。 广播的基本性质是用电波传播声音。广播网络的局限性:听者只能被动的收听,难以积极介入并作出当场的反馈,无法与广播的播送者进行意念和情感的交流。 电传真技术是将光与电组合起来,先对画面或文字进行光谱扫描,分解出细腻的光谱层次,然后转换为电信号再输出发射。 18世纪出现的摄影术根据光线可以使感光剂感光的原理利用透镜装置使涂有感光剂的底片感光显像而发明的记录影像的技术。(图像记录) 1832年比利时,普拉托和奥地利,丹普弗尔利用幻盘游戏原理发明“诡盘”。1851,英国阿歇尔法国杜波斯克使”活动照片”的拍摄取得成功。1878年美国旧金山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连续拍摄,拍出了一组骏马飞奔的栩栩如生的照片,同时美国爱迪生发明了35毫米的软质胶片和每次供一人观看的“电影视镜”。卢米埃尔时电影诞生。 导演在进行“叙述”时用的作为艺术的电影、电视所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称为“画面语言”或“镜头语言”。从此产生“影视语言”。 阿恩海姆认为,“意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即作为绘画、符号和记号。 电报的发明,开创了人类探索远程传递书面文字即视觉语言的现代技术。电报采用了人为约定的电报码的方式进行工作:把文字信息“翻译”成电码,然后通过有线的电流脉冲或无线的电磁波脉冲发射到接收方的电报机里,再按同一个电报编码规定“翻译”成文字。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其实质在于人类相互之间有信息和情感需要交流。 电影电视属于艺术,它们面对观众的直接现实是它们的语言,我们将其称为“影视语言”。 视听语言、影视语言、镜头语言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它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视听语言的概念偏重在人类思想感情进行交流交际时所凭借的工具性方面;影视语言的概念偏重于她的艺术性方面;镜头语言则偏重于她的技术性。 视听语言的定义: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语言和言语:言语是人“说”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具体而言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言语的存在形式;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体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影视语言最基本的表意单位是镜头。人类语言是种现行体系结构。 影视语言的层级结构: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完整的作品 一个镜头和另一个镜头组合,构成镜头组,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镜义;镜头组和镜头组组合成为一个镜头句,表达一个完整独立的镜义;镜头句组合成为镜头群,镜头群再进一步组合成为镜头段,完成一次较为完整的叙述,等等叫组合。因各自不同的性质而发生一种与同级语言单位的替换关系叫做聚合。 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从影视语言的结构单位——镜头出发,有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 影视语言的几种基本表意方式:叙述、议论、说明、抒情、虚构。影视语言的核心是:叙述 影视语言中“叙述”的意义:将人的经历,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各种表意语言传送出去的一种表意方式。A是人际沟通的主要形态B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C是心理平衡的健康通道。 影视语言中“议论”的意义:借助于各种表意语言并运用逻辑论证,显示语言使用主体对自然或人事进行评判的表意形态。他使人更清醒的意识到主题的存在价值,促成了人类的自在和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