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研究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攻读学位:

学院: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需在认真完成。

2.完成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3.打印要求:此表用A4纸双面打印。

4.此表与中期考核审核表、成绩单、实践报告、学术活动列表等材料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参考文献(一)课题来源

1、问题的提出

数据挖掘,顾名思义即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1]。数据挖掘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加以分析,并将这些有意义的信息归纳成结构模式,提供给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目前已经提出的常用方法有关联规则、决策树、聚类、神经网络等方法。

然而,在对数据进行挖掘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敏感信息泄露的问题,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护数据的隐私,人们不愿提供正确的信息给服务商,以免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数据挖掘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是提供的数据正确。由于数据挖掘主要任务是对汇总数据的模式开发,这使得构造一个不需要访问精确的单个信息而获得准确的模式的挖掘技术成为可能。目前,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颖热门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的研究算法和技术。

通过众多文献比对我们发现,目前已有的这些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算法和技术大多是针对单源数据库进行挖掘和保护,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情况必须面对多个数据源。例如,许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都拥有过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相应的数据库。这就迫切需要数据库挖掘系统具有针对多数据源进行挖掘和保护的能力。已有的国内外文献中,针对多源数据进行挖掘的模型和算法已经出现,但是基于隐私保护技术的多源数据挖掘研究却很少提及。这可能是由于多源数据挖掘本身的技术局限性,导致在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挖掘时,泄露敏感信息都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操作。因此,本文在对当前已有的多源序列模式挖掘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并行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特点,提出新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使得在多源环境下既可以高效率高准确度的挖掘出高投票率模式(全局模式),又可以隐藏敏感序列模式,达到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1、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首次是由Adam N等学者在《Security-control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databases: A comparison study》[2]一文中提出,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用扰动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隐私保护。所谓“扰动”就是发布数据集失真,数据获得者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构建出原始数据集,但是这个失真的数据集又仍然保持数据获得者所希望保留的某种特性。基于数据失真的技术还有随机扰动、阻塞和凝聚等。目前常用的隐私保护技术大多都是以统计模型和概率模型为主理论,应用在较低层次的数据隐私保护。在分布式环境中,Clifton C等提出使用SMC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安全多方计算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通信安全[3],这种基于加密的隐私保护技术可适用于科学计算、分布式安全查询、几何计算、分布式数据挖掘等应用。当前,关于SM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低计算开销、以SMC为工具解决问题以及优化分布式计算协议。在国内,关于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数据失真或数据加密技术方面的研究,如基于隐私保护分类挖掘算法、关联规则挖掘、分布式数据的隐私保护协同过滤推荐、网格访问控制等。(国内研究现状)

对数据进行隐私保护,主要可分为在数据发布过程中和在数据挖掘过程中进行。目前已有的针对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技术已经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数据挖掘中的隐私保护技术。

2、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中的隐私保护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敏感的原始数据,一个是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敏感知识。这两种信息都应当在挖掘的时候进行删除,因为可能导致隐私泄露问题。因此,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某种技术改进已有的数据挖掘算法来修改原始数据,使得敏感的数据和知识不被泄露。目前,针对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的研究,国外已经有很多方法。文献[4]采用数据扰乱技术,从训练数据中重构一个决策树分类器从而解决数据挖掘中隐私保护问题。文献[5]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响应技术,利用这种源于统计学研究中隐私保护的方法,来实现在不泄露隐私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精度的建模,文中主要探讨了与ID3决策树算法结合进行分类的方法。文献[6]讨论了一个利用不确定性符号进行数据阻塞并应用于关联规则挖掘的具体例子,这种情况下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用支持度区间和置信度区间代替。文献[7]提出一个利用添加噪声数据对待挖掘数据库进行有效分类的框架,满足了对数据集中敏感信息方差和协方差的有效保护。对于如何很好的平衡隐藏限制模式和揭露非限制模式,文献[8]中提出了一个基于隐私保护的频繁项集数据挖掘框架,对原始数据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清洗。文献[9]针对交易型数据库,提出一个新的仅需要一遍扫描数据库的算法对原始数据库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既能达到保护隐私数据,又能挖掘出准确的关联规则,保留关联规则挖掘的益处。由于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很容易从非敏感信息和原始未分类数据中推测出敏感信息,因此文献[10]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来平衡关联规则挖掘中的隐私保护和知识发现。该算法对原始数据库进行两次扫描,不用考虑数据库大小和限制性关联规则数目。

针对分布式数据环境进行挖掘和隐私保护的研究是当前国内主要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文献[11]中,从基于随机扰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以及基于限制查询三个层次分类别讨论了现有的针对分布式隐私保护数据挖掘方法,对比各自优缺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文献[12]中,总结了在分布式数据库特有环境下,如何解决数据安全性计算效率问题。文献[13]中,结合随机数生成器和RSA公钥加密技术,提出了PPD-ARBSM算法。该算法引入数据挖掘服务器和密码管理服务器,保证了敏感数据的安全性。文献[14]中,针对分布式数据共享及计算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环境的隐私保护计算模型(PPCMLS),该模型的核心为隐私安全模块,将计算划分为本地计算和全局计算。通过综合运用同态加密、安全点积协议、数据随机扰乱算法等多种安全技术,在实现了多个节点在一个互不信任的分布式环境下合作计算的同时,任何节点无法获取其他节点的隐私信息及敏感中间计算结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献[15]中提出一种分布式匿名数据扰乱方法APM,该算法是匿名数据交换机制下的数据挖掘隐私保护方法,在高密度共谋攻击的半诚实环境中有较好的鲁棒性,与SMC相比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和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能应用于关联规则挖掘和聚类等多种场合。

然而现有的隐私保护研究大都是在关联规则方面,很少有针对序列模式方面。序列模式挖掘包含时间因素,即每一个模式的元素之间存在先后顺序关系,因此序列模式挖掘增加了时间顺序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的应用能挖掘出关联规则所无法挖掘的模式,提供更有效的挖掘结果。本文提出的就是在多数据源环境下针对序列模式的数据挖掘算法,并尽可能的达到隐私保护效果。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序列模式的挖掘算法和模型已有一些。文献[16]在假设参与方都是半诚实基础上,强调了在一个类似二维站点的模式中隐私保护频繁模式挖掘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参与和不涉及加密的序列模式挖掘新方法。针对已有的序列模式挖掘方法都是在数据库数据不发生任何改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文献[17]中基于数据可随时更新的数据库动态变化,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的序列树PS-tree,以解决改进的序列模式挖掘中出现的问题。文献[18]利用密码学中同态加密和数字信封技术来达到在多方参与中不共享隐私数据的协同序列模式挖掘。文献[19]以PrefixSpan算法为基础,结合分布式计算的特点,研究并提

出了一种分布式序列模式挖掘算法DSPM(Distributed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并针对分布式环境下信息传递耗费大、任务可并行执行等特点,对DSPM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序列模式挖掘的隐私保护算法CLSD(Current Least Sequences Delete),该方法通过删除原始序列来降低敏感序列的支持数达到隐藏敏感信息的目的。

基于隐私保护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文献[20]中首次提出了三个敏感序列隐藏算法一MSA、MSRA和SDRF。这三种算法借鉴了关联规则隐藏的思想,通过删除原始序列降低支持数的方式实现了敏感序列的隐藏。但MSA和MSRA算法在选择被删除序列时没有做任何优化,SDRF对候选删除序列只进行了基本的筛选,仍存在删除原始序列过多的问题,而且算法引入的预期最低支持度可能会导致敏感序列隐藏失败情况的出现。已有的这三种敏感序列隐藏算法均采用了预期最低支持度来保证敏感序列的隐藏,它们在删除过程执行之前就确定好了被删除的原始序列,不能够动态反映出已删除序列对未删除序列的影响,没有考虑先删除序列对后删除序列的影响,会删除掉一些不必要删除的序列。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文献[21]提出一种有效的敏感序列隐藏算法CLSDA(current least sequences delete algorithm),该算法对候选序列加权,在删除序列的过程中随时更新权值,使用贪心算法获得局部最优解,尽可能减少对原始数据库的改动。文献[22]提出一种基于隐私保护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PP-SPM。算法以修改原始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来降低受限序列模式的支持度为原则,首先构建SPAM序列树,根据一定的启发式规则,从中获得敏感序列,再进一步在原始数据库中找到敏感数据,对其做布尔操作,实现数据库的清洗。文献[23]中提出一个基于数据清洗的敏感序列模式隐藏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事务组影响权值,选取对非敏感序列模式影响最小的事务组进行清洗,从而在确保隐藏敏感序列模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非敏感模式集的影响。

从以上两个大的数据挖掘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到大多是针对单一数据源提出的各类算法和技术,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多源数据挖掘已经逐渐成为数据挖掘领域新的进展方向,针对此领域的研究,将更好的应用于金融安全等各个行业和组织。

3、多源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多数据源数据挖掘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都比较少。对于多源数据挖掘,为了有效从多数据库挖掘全局序列,必须首先挖掘每个本地DB的信息,在本地层次上总结整合。一般情况下,多源数据挖掘可分三步进行:1)对多数据源进行分类;2)挖掘每个数据库的知识;3)把同类数据库挖掘到的知识进行合成。由于多源数据挖掘中必须面临众多不同大小的数据集,文献[24]提出一个可供选择的多源数据挖掘技术,仅选择支持度大于给定阈值的若干相关性大的数据库进行挖掘搜索。该方法主要针对多源数据挖掘步骤中第一步分类进行,有效的缩短了搜索代价。随后,文献[25]中又提出一种根据用户查询从多源数据库中搜索用户感兴趣知识的方法,这一过程仅在被选择数据库中进行挖掘检索信息。以上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构成了目前已有的针对多源数据环境进行挖掘的主要模式,我们将其称为传统的多源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可知,其挖掘过程可分为三步进行:1)通过数据选择从众多数据库中选择其中有相关性的若干数据库;2)利用数据合成技术将这些选中数据库合为一个单一数据集;3)对这个巨大的单一数据集采用单源数据挖掘算法,得到最终的模式集。文献[26]介绍了一种将INLEN系统扩展到多源数据环境下进行知识发现的方式。现有的并行挖掘技术有些也可以用来解决多源数据挖掘问题[27-31]。

多源数据挖掘中的模式主要可分为四类:1)局部模式;2)高投票率模式,高投票率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被用来制定全局决策的全局模式;3)异常模式;4)支持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传统的多源数据挖掘技术对于鉴定多源数据库中出现的两类新的模式(高投票

率模式和异常模式)非常不适用。因此,文献[32]综述性的阐述了多源数据挖掘中的若干问题和难点,介绍了多源数据挖掘和单源数据挖掘的差别,提出了针对多源数据挖掘的基础框架MDM 和只在多数据源挖掘中才可挖掘出的具有深度意义的高投票率模式和异常模式的概念。新型的多源数据挖掘框架MDM 对传统的多源数据挖掘过程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它更关注于局部模式分析。具体分三步进行:1)寻找全部数据库的较好的分类;2)从局部模式中鉴定出两种新模式类型:高投票率模式和异常模式;3)根据权重合成局部模式。文献[33]基于之前工作提出了从多个统计类和交易类数据库中挖掘特性模式的方法。这一特性模式不同于异常模式,它代表了所有局部数据库中某一普遍模式。

当前的局部模式分析可以从多源数据库中发现高频率的模式,但是仍然存在两个关键问题妨碍其扩展应用范围:1)从因特网收集的数据质量较低,无法区分是否为有用模式,且大多数据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来解决,并且必须在数据挖掘之前解决数据不一致,于是提出了数据预处理的需求;2)多源数据库中鉴定出潜在有用模式的有效算法仍未提出,传统的多源数据挖掘是利用单源数据挖掘技术(即将从相关数据源中获得的所有数据全部聚集到一个大型数据集中进行挖掘),这将破坏有用模式,并且利用局部模式分析时,将产生大量局部模式,时间空间消耗大。传统的基于支持度的序列模式挖掘不能总结出局部信息,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献[34]中提出一个可选择的本地挖掘方法在多DB 中发现本地DB 中的近似序列模式——近似序列模式挖掘ApproxMAP 算法。该算法的挖掘步骤是:①根据相似度聚合序列;②通过多序列比较从每个聚群中挖掘一致模式;③针对人造和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系统研究算法的性能。

目前对于从多源数据库中挖掘全局关联规则的方法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提出相关算法。文献[35]提出一种根据权重从不同数据来源数据库中发掘合成高频率关联规则,文献[36]是从多数据源中鉴定发现全局异常模式。文献[37]提出一种在多源数据挖掘库中挖掘异常模式的有效策略,其挖掘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别为)(2

nl m O 和)(m nl O ,其中m 代表数据库分类个数,n 代表每个分类中局部模式数,l 代表分类中长度最长的数据库的长度。国内方面对于多源数据挖掘的研究还很少,文献[38]应用聚类思想,提出一种独立于应用的数据库分类方法,有效的在多源数据挖掘初始步骤将多数据库合理划分成若干类。文献[39]主要针对多源数据挖掘中第三个步骤模式合成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对多源数据先进行预处理,选取有用规则,删除掉冗余和噪声之后,在利用各个规则的权值来合成多数据源中的关联规则。文献[40]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技术的多数据源记录匹配算法,该算法运用了专门针对大型数据聚类的罩盖聚类技术,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多源环境下记录匹配的效率。

然而对于从多源数据库中挖掘出全局序列模式的研究仍旧为空,因此这也是本文和今后将要研究的重点所在。分析可知,已有的许多著名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如GSP [41]、PrefixSpan [42]、SPADE [43]和SPAM [44]等,都能够有效的挖掘出满足最小支持度的序列模式。可是当将这些算法移植到多源数据环境中后,由于序列模式大量积累产生的内在局限性使得这些算法对于多源数据库并不适用。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许多常规方法挖掘序列模式的完整集合,容易产生大量、琐碎的短模式,近来挖掘相对紧凑的序列模式表达式已经被逐渐提出[45];2)常规方法挖掘序列模式需要精确匹配,但实际中并不是所有客户的购买习惯都完全相同,必然在模式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度,若只进行精确匹配,很容易挖掘出大量繁复的无可借鉴价值的短模式;3)仅支持度不能够区分统计上显著的模式和随机事件,许多短模式均意外更改,这种机率发生比较频繁。文献[33]提出的一些诸如周期性、随机依赖关系和模式等在多源数据库中都是隐藏不可发现的,不能够简单的使用单一挖掘方法进行。因此文献[34]中提出了可借鉴的近似序列模式匹配算法,即将从各个局部数据库中挖掘出的局部模式做近似匹配,得到具有满足一定支持度阈值的近似一致模式,以这个模式作为

局部数据库的代表,来进而构造全局模式。并在挖掘中得到高投票率模式和异常模式两类有用模式序列。文献[46]提出一种针对多源数据环境的数据库分类技术。文中将多数据库中的所有局部数据库根据其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划分成若干聚类,再根据算法得到最优分类。实验可知,相比较传统的从每个局部数据库中挖掘局部序列模式再进行合成的步骤而言,文中提出的从这些分类中再进行局部序列模式挖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搜索代价。为了在多源数据库中挖掘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高投票率模式和异常模式的局部模式合成技术已经在很多文献中被提出,如前面提到的[35,36,37]等。

综上所述,对于多源数据挖掘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将在如何评估全局序列模式挖掘和如何在挖掘的同时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考虑到真实的携带有用全局模式的序列数据在众多可得到数据中都是非常小的,即使在局部序列模式挖掘中其挖掘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未来对于全局挖掘算法的更加系统有效的评估方法还有待研究,并且对于如何从真实多源数据库中生成有用全局模式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数据源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同样重要,因此更加需要在多源数据环境下保证数据安全,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将在基于隐私保护技术的多源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领域展开。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已逐渐从已有的单一数据源逐步向多数据源发展。考虑单数据源和多数据源差异,针对多源数据库独有特点提出的多源数据挖掘算法和技术已经是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然而,分析可知,当前已有的多源数据挖掘算法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空缺:一是这些已有算法大多是针对关联规则提出的,对于带有时间顺序的序列模式挖掘研究还较少,且只保证挖掘精度而未考虑挖掘速度;二是在这些已有多源数据挖掘算法中几乎没有涉及考虑隐私保护问题。针对以上两个特点,本文的研究一方面着眼于将已有成熟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并行技术设计研究多源环境下高效、高准确度的序列模式挖掘模型和算法,另一方面考虑在多源数据挖掘有效高投票率模式(全局模式)的同时,结合隐私保护技术,将敏感序列模式进行隐藏,达到既从多源数据环境中挖掘有用序列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敏感信息保护的目的。

(四)参考文献

[1]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Data Mining Concept and Techniques.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01.

[2] Adam N, Wortmann J. Security-control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databases:A comparison study[A]. ACM

Computing Surveys, 1989, 21(4):515-556.

[3] Clifton C, Kantaricioglou M. Tools for privacy preserving distributed data mining[A]. ACM SIGKDD

Explorations, 2002, 4(2):28-34.

[4] R.Agrawal, R.Srikant. Privacy-preserving data-mining[C]. //Proceedings of ACM SIGMOD on Management of

Data. Dallas,2000:439-450.

[5] W.Du, Z.Zhan. Using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s for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9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Washington DC,2003:505-510.

[6] Yucel Saygin, Vassilios S.Verykios, Ahmed K.Elmagarmid. Privacy preserving association rule mi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search Issues in Data Engineering. 2002:151-158. [7] Md. Zahidul Islam, Ljiljana Brankovic. A Framework for Privacy Preserving Classification in Data Mi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workshop on Australasian information security, Data Mining and Web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Internationalisation - V olume 32, Pages 163-168.

[8] SRM Oliveira, OR Za?ane. Privacy Preserving Frequent Itemset Mi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vacy security and data mining - V olume 14, Pages 43-54.

[9] SRM Oliveira, OR Za?ane. Protecting Sensitive Knowledge By Data Sanit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3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ICDM'03), pages 613-616. Nov 2003.

[10] SRM Oliveira, OR Za?ane. Algorithms for Balancing Privacy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Association Rule

Mi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Databas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Symposium, pages 54-63. July 2003.

[11] 刘英华, 杨炳儒等. 分布式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 28(10):3607-3609.

[12] 张宏壮, 王建民. 分布式数据库保持隐私挖掘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 29(14):3684-3686.

[13] 桂琼, 程小辉, 饶建辉. 基于RSA的隐私保护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09, 35(17):138-140.

[14] 余智欣, 黄天戍等. 一种新型的分布式隐私保护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41(8):955-958.

[15] 马进, 李锋等. 分布式数据挖掘中基于扰乱的隐私保护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 2010,44(2):276-282.

[16] Ada Wai-Chee Fu, Raymond Chi-Wing Wong, Ke Wang. Privacy-Preserving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cross

Private Databses[C].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ICDM'05).

Houston. 2005.

[17] Jen-Wei Huang, Chi-Yao Tseng, Jian-Chih Ou, Ming-Syan Chen. On Progressive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C]. //CIKM’06. Virginia. 2006.

[18] Justin Zhan. Privacy-Preserving Collaborative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J]. ACM. 2006(06):12-22.

[19] 常鹏. 基于隐私保护的分布式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研究[D]. 江苏: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0] 陈肇勳. 序列模式探勘的隐私保护[D]. 中国台湾:静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006.

[21] 朱玉全, 胡天寒, 陈耿, 常鹏. 序列模式挖掘中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26(7):2489-2491.

[22] 燕彩荣, 朱明, 史有群. 基于隐私保护的序列模式挖掘[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8,7(7):1241-1244.

[23] 华蓓, 钟诚等. 通过计算影响权值实现敏感序列模式隐藏[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8(8):1647-1651.

[24] H. Liu, H. Lu, J. Yao. Identifying Relevant Databases for Multi-database Mining[C]. //Proceedings of

Pacific-Asia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ages 210-221, 1998.

[25] J. Yao, H. Liu. Searching Multiple Databases for Interesting Complexes[C]. //Proceedings of PAKDD, pages

198-210, 1997.

[26] J. Ribeiro, K. Kaufman, L. Kerschberg.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multiple databases[C]. //Proceedings of

KDD95, pages 240-245. 1995.

[27] J. Chattratichat, etc. Large scale data mining: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ages 143-146. 1997.

[28] D. Cheung, J. Han, V. Ng and C. Wong. Maintenance of discovered association rules in large databases: an

incremental updating technique[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pages 106-114. 1996.

[29] A. Prodromidis, S. Stolfo. Pruning meta-classifiers in a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1s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ages 151-160. 1998.

[30] A. Prodromidis, P. Chan, and S. Stolfo. Meta-learning in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systems: Issues and

approaches[J]. In Advances in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Knowledge Discovery, H. Kargupta and P. Chan

(editors), AAAI/MIT Press, 2000.

[31] T. Shintani, M. Kitsuregawa. Parallel mining algorithms for generalized association patterns with classification

hierarchy[C]. //Proceedings of ACM SIGMOD, pages 25-36. 1998.

[32] S. Zhang, X. Wu, and C. Zhang. Multi-Database Mining[J]. In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ulletin 2(1):

pages 5-13. June 2003.

[33] N. Zhong, Y. Yao, and S. Ohsuga. Peculiarity oriented multi-database mining[C]. //Proceedings of PKDD,

pages 136-146. 1999.

[34] HC Kum, JH Chang, W Wang.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in Multi-Databases via Multiple Alignment[J].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12, pages 151-180, 2006.

[35] X. Wu and S. Zhang. Synthesizing High-Frequency Rules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J]. IEEE Trans.

Knowledge Data Engineering 15(2): pages 353-367. 2003.

[36] C. Zhang, M. Liu, W. Nie, and S. Zhang. Identifying Global Exceptional Patterns in Multi-database Mining[J].

In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ulletin 3(1): pages 19-24. Feb 2004.

[37] S. Zhang, C. Zhang, and J. X. Yu.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mining exceptions in multi-databases[J]. In

Information System 165(1-2): pages 1-20. 2004.

[38] 唐懿芳, 牛力, 钟智. 多数据库挖掘中独立于应用的数据库分类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3,21(4):32-36.

[39] 唐懿芳, 牛力, 张师超. 多数据源挖掘中的模式合成技术[J]. 菏泽师专学报. 2002,24(2):1-4.

[40] 唐懿芳, 钟达夫, 严小卫. 基于聚类模式的多数据源记录匹配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

2005,26(9):1546-1550.

[41] R. Srikant and R. Agrawal. Mining sequential patterns: Generalizations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C].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l. Conf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EDBT), pages 3-17. Mar 1996.

[42] J. Pei, J. Han, et al. PrefixSpan: Mining sequential patterns efficiently by prefix-projected pattern growth[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 pages 215-224. April 2001.

[43] M. J. Zaki. Efficient enumeration of frequent sequences[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ages 68-75. Nov 1998.

[44] J. Ayres, J. Flannick, J. Gehrke, T. Yiu.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using a bitmap represent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IGKDD), pages 429-435. July 2002.

[45] X. Yan, J. Han, and R. Afshar. CloSpan: Mining Closed Sequential Patterns in Larege Datasets[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SIA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SDM), pages 166-177, San Fransico.

CA, 2003.

[46] X. Wu, C. Zhang, and S. Zhang. Database classification for multi-database mining[J]. In Information System

30(1): pages 71-88. 2005.

二、研究内容(解决的问题),独创或新颖之处,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框架(一)研究内容(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与目标

(1)对已有的序列模式数据挖掘算法和多源数据挖掘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单源和多源数据环境中数据存储形式及模式的区别、传统多源数据挖掘过程中的局限性,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预期最低支持度等参数,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多源数据环境下的高投票率模式(全局模式)挖掘模型。

(2)在(1)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多源序列模式数据挖掘特点和并行技术特点,研究算法的并行化方案,设计一种高效率、可扩展性好的多源数据环境下高投票率模式(全局模式)挖掘的算法。

(3)在(1)(2)的基础上,结合隐私保护技术,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研究适用于多源数据环境下的敏感序列模式隐藏方法,设计实现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模型和算法,使得算法既能快速高效挖掘出全局序列模式,又能很好的隐藏敏感序列模式。

2.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分析考虑单源和多源两种数据环境的主要区别,结合现有多源环境下序列模式挖掘算法,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预期最低支持度等参数,提出新的加入并行思想的快速高效的多源数据环境下全局序列模式挖掘模型。

(2)结合相关数据清洗技术,在对多源数据进行挖掘的初始步骤之前,考虑如何消除各个数据库中低于最低支持度的子模式和异常模式,得到“干净”数据库。

(3)充分利用多源序列模式数据挖掘特点和并行技术,设计更加高效的在多源环境下挖掘全局序列模式的算法。考虑在对数据库进行划分过程中采用何种技术以达到划分效果和速度最好。

(4)如何在快速高效挖掘从多源数据环境中挖掘出全局序列模式的同时,隐藏支持敏感项集的敏感序列模式。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设计多源环境下敏感序列模式隐藏模型。

(5)在多源序列模式挖掘初始数据清洗时以何种策略删除支持敏感序列模式的部分或者全部敏感项集,并在挖掘之后各个局部模式进行合成步骤时如何解决合成过程再次出现敏感序列的情况。

(二)独创或新颖之处

(1)在考虑单源与多源两种数据环境的主要不同基础上研究高效的多源环境下高投票率模式(全局模式)挖掘技术。

(2)对多源数据挖掘中数据清洗和数据库分类过程耗时较大情况下,充分考虑多源数据库分布存储特性,通过设计有效方法在共享存储机器系统上进行并行执行清洗和分类过程来提高算法的挖掘效率。

(3)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研究提出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模型,设计实现高效和高保护精度的多源环境下敏感序列隐藏算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对已有的单源环境下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多源数据挖掘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多源数据环境特点,借鉴已有的多源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对其进行并行化,设计多源全局序列模式挖掘模型,使得在保证挖掘准确度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挖掘速度。

(2)利用并行技术,在已设计出的多源序列模式挖掘模型基础上,研究设计高效率、可扩展性好的多源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通过挖掘准确度和挖掘速度与已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分析。

(3)结合隐私保护技术,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设计针对多源数据挖掘的敏感序列隐藏模型。

(4)针对敏感序列和多源数据环境特性,研究提出适用于多源数据环境下的基于隐私保护技术的敏感序列模式隐藏算法。结合单源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有效性的评估指标(隐藏失败率、误隐藏率、伪模式率)来评估本文提出的多源环境下基于隐私保护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5)在多核计算机、Linux操作系统上,采用C语言和OpenMP并行编程的方法实现所提出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高效算法,利用IBM公司的人工数据生成器AssocGen 自动生成若干包含不同序列模式和最小支持度的数据库数据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与已有多源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进行算法速度和准确度比较,并根据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的若干评估指标进行实验性能测试与分析评估算法对于敏感模式的隐藏情况。

(四)预期成果

(1)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预期最低支持度等参数,建立适用于多数据源环境下的全局序列模式挖掘数学模型,旨在保证高准确度挖掘的前提下更快速的挖掘出全局序列模式。

(2)提出多源环境下高效率、可扩展性好的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获得算法的理论成果和实验成果。

(3)结合隐私保护技术,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提出适用于多源环境下的敏感序列模式隐藏模型,设计高效、高保护度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挖掘算法,获得算法的理论成果和实验成果。

(4)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绪论

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比较详细地对现有的隐私保护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多源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给出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多源环境下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设计与实现

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预期最低支持度等参数,提出多源环境下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的数学模型,在多源数据挖掘分类过程加入并行化思想,设计高效率、可扩展性好的多源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算法的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和分析。

第三章基于隐私保护的多源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设计与实现

分析敏感序列模式特性和多源数据挖掘特点,在多源数据挖掘清洗和合成步骤中考虑对敏感序列进行隐藏。结合隐私保护技术,根据局部模式平均支持度、模式全局支持度、敏感模式支持事务组、非敏感模式权值和事务组影响权值等参数,设计提出多源环境下敏感序列

模式隐藏模型和算法,算法的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实验性能测试与分析。

第四章总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贡献与创新之处,并给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

仪器设备等),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

(1)理论基础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和准备,目前已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单源环境下基于隐私保护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和多源数据挖掘算法;对单源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和隐私保护序列模式挖掘算法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对已有的多源数据挖掘框架及算法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有关并行开发方面的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技术进行了学习。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已修完数据挖掘、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2)技术基础

通过学习和实践,熟悉并掌握了C/C++等编程语言,掌握并使用OpenMP并行程序设计技术,熟悉单源环境下的数据挖掘相关算法和技术。

(3)软硬件条件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英特尔(Intel)多核技术实验室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验环境。已具备实验所需的Linux操作系统、C语言、OpenMP编程环境等软件和多源数据库环境。

四、论文工作安排和进度

起迄日期主要工作预期结果

2012.07-2012.12 收集并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

新文献

制定总体方案,完成开题

2013.01-2013.02 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及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模拟器建立数据存储形式不同、各个局部数据库包含序列模式格式不同的多源数据库环境

2013.03-2013.03 研究建立适用于多源数据环境下高效

率、可扩展性好的全局序列模式挖掘

数学模型

建立结合了并行技术的多源全局

序列模式挖掘的数学模型

2013.04-2013.06 研究设计、实现多源环境下高效率、

可扩展性好的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实现多源全局序列模式挖掘算

法,测试算法的实验性能

2013.07-2013.12 研究并提出适用于多源环境下的基于

隐私保护技术的全局序列模式挖掘模

型,并进行算法设计

设计与实现多源环境下敏感序列

模式隐藏模型和算法,测试算法

的实验性能

2014.01-2014.03 论文撰写、修改论文定稿

2014.04-2014.05 提交论文,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完成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各项工作与任务

五、指导和辅导论文撰写(试验)的教师

姓名职称指导(辅导)的内容

六、参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专家名单

姓名职称学科、专业单位

七、专家对开题报告的评议

(一)对选题依据、预期设想或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造性的评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结论

□同意□建议修改或补充□不同意开题报告

专家组长(签章)年月日

八、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九、学院审核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章)单位(签章)年月日十、备注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 告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 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 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

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也是本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 1 / 19

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 (或称荷载 )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 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相比,新增内容约占 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 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 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1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打算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并且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少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 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别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经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经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经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能够说,治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别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别脚的咨询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别脚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办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治理工作体味,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普通要求满脚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特意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咨询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制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进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思考到在一定时刻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别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惟独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如今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干够确立满脚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不管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依然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存与发觉咨询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记忆的过程,虽然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别能替代研究生,这算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普通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办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咨询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咨询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普通别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思考: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什么原因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普通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咨询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进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社会、文化与田野是民族学专业(编者注:作者就读专业)最令我着迷的地方,读书、走路和写作随之分配了我读研三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经历了从转行到入门再到沉淀这一系列困顿而又渐进的过程,同时也于毕业论文的调研与写作中践行了学术生涯里不可或缺的一场成人仪式。 虽然我的毕业论文说不上多么优秀,也犯了许多错误,但我把自己的错误看得珍贵无比,希望能在写下一篇20万字的论文之前汲取一点经验教训,如果侥幸惠及他人,不胜荣幸。 前期的知识储备 摘抄笔记 既然选择了读研,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毕业论文肯定就不能像本科论文一样草草了事,不求写得如何出众,但起码要对得起这三年的光阴。刚一进校,导师就语重心长地的对我们说,三年不读够一百本书,想写出一篇好论文就不容易,研三挤牙膏似的写作应验了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由于我并不是民族学科班出身,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所以在步入研一时,上课感觉非常吃力,仅凭考研时急功近利的复习是无法应对课堂上老师层出不穷的提问以及接纳源源不断的新知识。迷茫和心急的情绪让我感到了胸无点墨的焦躁,于是我开始疯狂恶补,一方面旁听宗教学和历史学的课程,希望充实与民族学相关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大量看本专业的经典著作,即使第一遍不能完全领会主旨要义,起码先装出个顿学累功的模样。这一阶段读书不成体系,走的是条野路子,仅凭借兴趣爱好、难易程度和不同课程的要求到处涉猎,并没有从民族学的理论脉络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因此,我当时看书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4.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怎么写?? 1、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水平。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能够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使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范文.docx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软件研究)

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门禁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研究 所 学 专业 通讯工程 年级、班级 20XX 级1班 学 号 20XXXXXXXXX 完成人姓名 XXX 指导教师姓名 XXX 20XX 年XX 月XX 日 学校LOGO

门禁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研究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意识的不断增强,普通意识上的门锁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电子化门禁系统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对出入口的管理,并迅速开始普及应用。 近年来,门禁系统由于其本身的优势,已经悄然兴起,包括邮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住宅小区,公司实体等各种类型的场所都已有使用门禁系统的范例,通过这套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程度。 门禁系统采用个人识别卡的方式工作。给每个有权进入的人发一张个人识别卡,相当于一把钥匙。系统根据该卡的卡号和当前时间等信息,判断该卡持有人是否可以进入(或出去),如果可以,系统自动开门。对于企业、机关等需要考勤的场所,门禁系统还可以记录每个职工是否按时上下班。门禁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随时增加和删除某一卡而不必担心某一卡丢失后造成什么损失。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门禁系统的基本含义就是出入口控制系统。它的作用在于管理人群进出管理区域,限制未经授权者进出特定区域,并使已授权者在进出上更便捷,而且根据

实际需要来查询一系列记录。门禁系统是在建筑物内的主要管理区的出入口、电梯厅、主要设备控制中心机房、贵重物品库房等重要的部位的通道口安装磁门、电控锁或读卡器等控制装置,由中心控制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多重任务的处理,能够对各通道口的位置,通过对象及通行时间进行实时控制或设定程序控制,适应小区、办公楼的安全的管理。 传统的机械门锁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装置,无论结构设计多么合理,材料多么坚固,人们总能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打开。在人员变更频繁的场所(如办公室,酒店客房)钥匙的管理很麻烦,在一些大型机关、企业,钥匙的管理成本很高,钥匙丢失或人员更换时往往要把锁和钥匙一起更换。特别是传统机械钥匙容易出现重复,而且出入没有记录,旗安全性非常差。为了弥补上述问题于是出现了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出入口通道的管理的程度。但他们本身的缺陷就逐渐暴露。磁卡锁的问题是信息容易复制,卡片与读卡机之间磨损大,故障率高,安全系数低。密码锁的问题是密码容易泄露。这个时期的门禁系统和高还停留在早期不成熟阶段,因此当时的门禁系统通常被人称为电子锁,应用也不广泛。 最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进步和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出现了感应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乱序键盘门禁系统等各种技术的系统,而且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科,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是人们在公共场所实施进出口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大规模人员出入等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JSP网上书店售书系统 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网上购书的优势在于选择面大、价格便宜、交易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等。整个图书市场一片繁荣,在这种情况下,网上书店的加入无疑将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只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网上书店的优势才能得以体现。在中国,网上书店有发展的必要,也有发展的基础,发展网上书店的各方面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把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 《网上书店购物系统》,是以当前商务的网络化、快速化实际需求为背景,实现图书购买的方便、快捷、送货上门等服务为前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通过Internet互联网对图书购买的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及图书查询、图书介绍、图书内容浏览等功能。消费者通过《网上书店购物系统》进行图书的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等活动,这样即方便了消费者,又减少了企业成本。倡导“用户是伙伴,多为用户着想”的新型客户服务理念。因此,在《网上书店购物系统》实现显示其它用户购买情况和浏览产品情况。这些新型客户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将成为和用户沟通、联系、发展的有效的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计算机日渐深刻的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起在线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作为新型的销售产业,网上商店的许多优点已经被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上购物的不断成熟,网上购物将会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走低价格路线,像超市一样,有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种是销售高档消费商品。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今,互联网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着,从原来发电子邮件、上网游览新闻,到现在购买衣服、日用品,越来越多的时尚男女,开始在网上寻找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抱着先尝尝看的态度,如果有甜头给自己带来了另外一种生活上的新鲜感,那么,这就是成功的。互联网的下一浪,也许正是因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越发受到关注。正因为如此,网上购物的浪潮被彻底激活。网上购物拥有的优势在于: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较方便、价格便宜、买到本地所缺的商品、节省体力和时间、商品品种较多、感觉好奇希望尝试、比传统购物效率高。

硕士生毕业论文经典范文.doc

硕士生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硕士生毕业论文。 现代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政府决策体制的外脑和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xx多次对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其中特别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还写进了党中央的报告,去年还专门提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江西新型智库特色转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江西的发展正处于经济持续增长的转型期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智库的发展正迎来史上最好的机遇,但是江西新型智库特色转型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其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笔者撰写此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学术界对江西新型智库特色转型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1)新型智库的基本特征 在分析新型智库的内涵定义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些智库的一般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智库的统一、规范和权威的定义。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弗兰克ț科尔博莫指出,智库是思想工厂,敢于提出挑战目前权威和超越目前智慧的战略思想,这是一个追求独立的、无拘无束和异想天开的战略

思想机构和头脑风暴中心[1]。美国知名智库专家詹姆斯ț麦甘的智库定义是参与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的机构,智库能就国内和国际问题产生政策导向[2]。新型智库就是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将智库纳入公共决策体系之中。新型智库具有政策分析、解读和评估等功能,按照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新型智库,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开放和国际化转型[3]。武汉大学教授顾海良指出,新型智库必须尽显思想的力量,构建中国学派、彰显中国意识、突出中国话语权,形成中国方案[4]。笔者赞同李国强归纳出新型智库的基本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旨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有效适用的决策服务;政府智库因为与决策层接近,尽显体制的优越性;新型智库应该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政府智库、高校智库与民间智库必须合法有序地发展[3]。 (2)江西新型智库特色转型的主要特征 江西新型智库的特色转型是个新生事物,目前江西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的标准。江西省各家智库都在积极摸索智库发展的新模式。所谓"江西新型智库特色转型"就是要以调查研究江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突出解决江西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江西特色风格的公共政策机构,从而建立起符合江西地域特色、解决江西问题现象、开拓秀美江西道路的新型智库。江西省副省长朱虹指出江西省新型智库要以决策咨询为重点,按照"资政启民、研判趋势、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江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高质量的

论文开题报告_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选题方向:女性媒介研究 第二,题目:《论相亲类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以《非诚勿扰》为例》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围绕选题,全面可款的搜集资料。文献与个案相结合,用具体理论来说明具体列子,多方位全面思考问题,力求详尽论述。(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范文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doc-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doc|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开 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评审小组的组成?; 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对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二、开题报告的内容?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20XX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3 / 3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2016版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一、结构模板(分章节撰写) 摘要(中文、英文) 【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选题的背景(简要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简要说明);所使用的方法的说明;主要结果。不少于半页。特别注意:摘要中不要大篇幅地写背景、问题的重要性等内容(该部分不能超过摘要篇幅的四分之一)。英文题目不要加“Research on”或“Study on”这样的中式英语;英语摘要中,“本文”不要用this paper,而要用this thesis 或this dissertation】 目录 【一般到三级目录即可。】 第1章引言 【第1.1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科学、技术、应用、工程、政策等面临的新形式、新需求、新问题,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研究解决其的理论意义(建立什么新理论、新方法)或/和应用价值(提出什么新技术、新工艺、新系统,满足什么应用需求,解决什么现实问题)】 第1.2节:本文的研究内容(或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1.3节:本文的结果与创新 第1.4节:本文的组织结构(介绍所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罗列章节。可用图形表示)】 第2章相关研究进展(根据具体内容,给出适当的标题) 【可以分节介绍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参考文献的引用主要在这一章。参考文献按引用的顺序编号。 最后一节为“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借此表明你的工作的必要性、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引用时,用作者等[1]提出了…的形式引用,原则上应逐篇应用,不要一次引用多篇如[1-7]】本章一般不超过5页。 第3章自己的研究工作介绍(根据具体内容,给出适当的标题。可以分成几章分开写) 【第3.1节问题定义与描述 第3.2节用到的主要定义、数据结构或硬件(如芯片)的有关说明 第3.3节XXXX(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 第3.4节XXXX(解决方案)的具体介绍 第3.5节举例说明(可以没有) 第3.6节理论分析(如果提出新的算法,需要证明算法的正确性(不能证明时,至少是说明)、分析复杂性。给出新方法的理论效果,并与别人成果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注意:不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即不要边叙述自己的方案,边举例、穿插进行,边评价。 】 第4章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给出实验环境、实验方案、实现的条件及实验结果(可以用图、表、定理),并对结果给出必要的对比分析与说明。 注意:论文必须有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及相关结果,必须有实现或模拟实验结果,并与别人的结果进行

怎样写论文开题报告

怎样写论文开题报告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 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 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 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 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 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 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 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 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 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设计论文题目:玉都华庭施工组织设计 选题依据: 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稿二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来自管理系XX级(2)班,我叫于涌,我的论文题目是《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本篇论文是在王群副教授的指导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一同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 一、选题背景、意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警员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警员不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现代管理中,警员的工作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被公安机关重视。 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不断坚持依法治国战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警员在处理暴力冲突事件中,危险性比较高,其身心健康面临较大的威胁。据研究表明,相对其他职业,警员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比较大。2012年,为促进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公安机关出台《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自觉实行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2013年,为规范公安机关的纪律,树立公安机关的形象,公安机关制定警员的行为准则。该准则指出,一旦群众面临危难,警员必须勇于相救;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禁止酗酒;禁止在娱乐场所休闲娱乐。2014年,公安部修改一些法律文件,更加规范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警员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而警员是处理各类矛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条件差,工资低,一如既往的风险大,面临各种社会矛盾和各种复杂问题,其身心健康面临各种威胁。在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中,比较侧重对警员的绩效考核以及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约束警员的执法行为,往往忽视警员的心理机制建设和警员的基本利益,对警员的相关诉求处理不及时。因此,警员在工作中心理压力较重,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警员的工作认同。为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变革公安机关的管理方式,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必须加强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对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找出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转型,组织管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高满意度”逐步被人们所熟知。不断提高组织成员工作满意度,使A市公安局警务工作效率最大化,是A市公安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警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警员工作满意度的高则警员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工作满意度低则警员的工作积极性低,其直接影响警员的工作行为,不利于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本研究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于A市警察队伍现状调查的研究,来探讨A市警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分析A市警员管理的瓶颈问题,有利于充实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理论,进一步拓展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空间。 本文通过重点剖析警员心理机制建设和制约警员个人发展的相关因素,探究警员工作压力,促进公安机关的有效管理,使得心理学不断得到各组织的重视和发展,充分考虑心理学对组织成员的影响,不断完善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本文通过探究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的现状、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不断探索其深层次原因,探讨影响A市公安局警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构成。通过借鉴国内外针对警员的工作满意度方面的研究,撰写警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了解警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