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1.1 规格

试剂1:3×60 mL,试剂2:1×45 mL;

试剂1:1×60 mL,试剂2:1×20 mL;

试剂1:4×60 mL,试剂2:4×15 mL;

试剂1:1×60 mL,试剂2:1×12 mL;

试剂1:2×40mL,试剂2:2×10mL;

试剂1:3×28 mL,试剂2:3×7 mL;

试剂1:1×4L,试剂2:1×1L;

试剂1:2×4L,试剂2:1×2L。

1.2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2.3.1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小于1.0(波长340nm,光径1cm)。

2.3.2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应不大于0.004/min。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100U/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低于0.0045。

2.5 准确度

用参考物质(GBW09177)对试剂(盒)进行测试,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6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7 线性

2.7.1在[0.5,800]U/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

2.7.2 [0.5,96)U/L区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11.52U/L;[96,800]U/L区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2%。

2.8 批间差

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9 稳定性

取在2℃~8℃条件下贮存达到12个月后的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2、2.3、2.4、2.5、2.6、2.7的要求。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 简介: Leagene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其检测原理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草酰乙酸与NADH 经LDH 催化生成NAD +,上述方法实际为AST 速率法,其反应公式如下:在上述偶联反应中,NADPH 的氧化速率与样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对于单试剂比色法,血清与试剂完整成分的底物溶液混匀,ALT 催化反应立即启动,进而计算酶的活性单位。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 血浆、血清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 -20℃保存1个月有效,用于AST/GOT 的检测。 ② 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进行匀浆,低速离心取上清,-20℃保存1个 月有效,用于AST/GOT 的检测。 ③ (选做)样品准备完毕后可以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以便于后续 计算单位蛋白重量组织或细胞内的AST/GOT 含量。 2、 分光光度计检测:按照下表设置对照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注意避 免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酶活性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编号 名称 TE0135 100T TE0135 200T Storage ALT 检测液(R) 成分 终浓度 2×50ml 2×100ml 4℃ 避光 Tris 缓冲液 100mM L-天门冬氨酸 240mM 酮戊二酸 12mM NADH 0.22mM LDH 2500U/L 防腐剂 15mM 使用说明书 1份 加入物 空白管 测定管 AST 检测液(R)(μl) 900 900

氨基酸代谢习题

氨基酸代谢 A型题: 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2.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随尿排出 D.合成尿素随尿排出 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 4.可经脱氨基作用直接生成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B.甘氨酸C.丝氨酸D.苏氨酸E.天冬氨酸5.经转氨基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的氨基酸是: 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蛋氨酸 D.苏氨酸E.丝氨酸 8.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氨基酸是:

A.天冬氨酸B.缬氨酸C.谷氨酸 D.丝氨酸E.丙氨酸 14.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E.精氨酸酶 17.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B.维生素B12C.硫胺素 D.生物素E.四氢叶酸 18.下列哪个不是一碳单位: A.-CH3B.C02C.-CH2- D.-CH=NH- E.-CH= 2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 A. 游离氨B.谷氨酰胺C.天冬酰胺D.天冬氨E.氨基甲酰磷酸24.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N l0-甲基四氢叶酸B.S-腺苷蛋氨酸C.蛋氨酸 D.胆碱E.肾上腺素 25.血氨的最主要来源是: 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 B.蛋白质腐败产生的氨

C.尿素在肠道细菌脲酶作用下产生的氨 D.体内胺类物质分解释放出的氨 E.肾小管远端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氨 36.参与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的α-酮酸是:A.α-酮戊二酸 B.丙酮酸 C.草酰乙酸 D.苯丙酮酸 E.对羟苯丙酮酸 43.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α-酮酸的去路除外:A.氧化供能 B.转变成脂肪 C.转变成糖 D.合成必需氨基酸 E.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44.由S-腺苷蛋氨酸提供的活性甲基实际来源于:A.N5-甲基四氢叶酸 B.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 C.N5,N10-次甲基四氢叶酸 D.N5-亚氨甲基四氢叶酸 E.N10-甲酰基四氢叶酸

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发酵

第十二章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发酵 L-精氨酸(L-Arginine, L-Arg)是具有胍基的碱性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和肌酸的重要原料。精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的半必需氨酸,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L-鸟氨酸(L-Ornithine, L-Orn)和L-瓜氨酸(L-Citrulline, L-Cit)是精氨酸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是生物体尿素循环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临床上除作为复合氨基酸输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外,L-精氨酸及其盐类广泛用作氨中毒性肝昏迷的解毒剂和肝功能促进剂。对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对肠道溃疡、血栓形成、神经衰弱和男性无精病等症都有治疗效果。它也是配制营养支持用或特殊治疗用要素膳的重要原料。 第一节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节机制 一、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相互转化 图12-l 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结构 从结构(见图12-1)上看,鸟氨酸虽与谷氨酸都是五碳酸,但是鸟氨酸却是一羧基二氨基的氨基酸。如果在鸟氨酸末端氨基的氮上接上氨甲酰基,则生成瓜氨酸。瓜氨酸经过精氨琥珀酸,将瓜氨酸的酮基转换成亚氨基,则成为精氨酸。当然,精氨酸放出尿素,就转变为鸟氨酸。 因此,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可认为是从谷氨酸出发,逐步合成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从而组成以精氨酸为最终产物的不分支代谢途径。但是,如果精氨酸发生分解,放出尿素,则生成鸟氨酸。这样在代谢途径上,就使所谓的终产物精氨酸与鸟氨酸相衔接,形成一个循环,即尿素循环或鸟氨酸环(图12-2)。

图12-2 尿素循环 二、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节机制 从谷氨酸经鸟氨酸、瓜氨酸生物合成L-精氨酸,由八个酶催化的反应组成(见图12-3),第一步和第五步反应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谷氨 酸N-乙酰谷氨乙酰谷氨酸磷酸 乙酰谷氨酸半醛 N-乙酰鸟氨 鸟氨酸 精氨酰琥 珀 NADPH NADP × 酸 α-酮 瓜氨 门冬氨 × 氨基甲酰磷酸 × × ⑴ ⑶ ⑸ ⑹ 精氨酸 反丁烯二酸 I 型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 谷氨酸N-乙酰谷氨酸N-乙酰谷氨酸磷酸 N-乙酰谷氨酸半醛 N-乙酰鸟氨酸 精氨酰琥珀酸精氨酸 × × × × ⑴⑵ ⑶ ⑷ 鸟氨酸 瓜氨酸 × ⑸ ⑹ ⑺⑻ × 反馈抑制×阻遏×可能存在的阻遏 II型谷氨酸产生菌、酵母菌 × 图12-3 L-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第7章 氨基酸代谢习题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腐败作用 2.联合脱氨基作用 3.鸟氨酸循环 4.一碳单位 5.生糖氨基酸 (二)选择题 A型题: 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2.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随尿排出 C.合成NH 4 D.合成尿素随尿排出 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 3.转氨酶的辅酶组分含有: A.泛酸 B.吡哆醛 C.尼克酸 D.核黄素 E.硫胺素 4.可经脱氨基作用直接生成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甘氨酸 C.丝氨酸 D.苏氨酸 E.天冬氨酸 5.经转氨基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的氨基酸是: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蛋氨酸 D.苏氨酸 E.丝氨酸 6.ALT(GP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脑 C.骨骼肌 D.肝 E.肾7.AST(GO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脑 C.骨骼肌 D.肝 E.肾8.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氨基酸是:

A.天冬氨酸 B.缬氨酸 C.谷氨酸 D.丝氨酸 E.丙氨酸 9.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种组织中进行: A.肝 B.肾 C.脑 D.肌肉 E.肺 10.嘌呤核苷酸循环中由IMP生成AMP时的氨基来自: A.天冬氨酸的α-氨基 B.氨基甲酰磷酸 C.谷氨酸的α-氨基 D.谷氨酰胺的酰胺基 E.赖氨酸的α-氨基 11.在尿素合成过程中下列哪步反应需要ATP: A.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磷酸 B.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 C.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索酸 D.精氨酸→鸟氨酸+尿素 E.草酰乙酸+谷氨酸→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 12.肾产生的氨主要来自: A.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B.谷氨酰胺的水解 C.尿素的水解 D.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胺的氧化 13.下列哪组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 A. 鸟氨酸与氨基甲酰磷酸反应 B. 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 C.精氨酸生成反应 D.延胡索酸生成反应 E.精氨酸分解成尿素反应 14.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E.精氨酸酶 15.氨基酸分解产生的NH 在体内主要的存在形式是: 3 A.尿素 B.天冬氨酸 C.谷氨酰胺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第七章-氨基酸代谢)选择题(含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单选题 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1分] A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直接脱氨基 参考答案:C 2.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1分]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B合成必需氨基酸C合成NH4+随尿排出D合成尿素参考答案:D 3.转氨酶的辅酶组分含有:[1分] A泛酸B吡哆醛(或吡哆胺)C尼克酸D核黄素 参考答案:B 4.GPT(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1分] A心肌B脑C骨骼肌D肝 参考答案:D 5.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些组织中进行?[1分] A肝B肾C脑D肌肉 参考答案:D 6.嘌呤核苷酸循环中由IMP生成AMP时,氨基来自:[1分]

A天冬氨酸的α-氨基B氨基甲酰磷酸C谷氨酸的α-氨基D谷氨酰胺的酰胺基参考答案:A 7.在尿素合成过程中,下列哪步反应需要ATP?[1分] A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磷酸B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C 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素酸D精氨酸→鸟氨酸+尿素 参考答案:B 8.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1分]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参考答案:C 9.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1分] A肠道吸收氨过量B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增强C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D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 参考答案:D 10.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1分] A叶酸B维生素B12C硫胺素D四氢叶酸 参考答案:D 11.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能由酪氨酸合成?[1分]

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苯丙氨酸 参考答案:D 12.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生酮兼生糖氨基酸?[1分] A丙氨酸B苯丙氨酸C丝氨酸D羟脯氨酸 参考答案:B 13.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1分] A游离氨B谷氨酰胺C天冬酰胺D天冬氨酸 参考答案:D 14.下列中心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1分] A谷氨酸B酪氨酸C谷氨酰胺D谷胱甘肽 参考答案:C 15.转氨酶的辅酶为:[1分] ANAD+BNADP+CFADD磷酸吡哆醛 参考答案:D 16.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1分] A合成尿素B合成谷氨酰胺C合成丙氨酸D合成核苷酸参考答案:A 17.合成尿素的器官是:[1分]

生物化学简答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简答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1.说明动物体内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答:(一)体内氨的来源 1.氨基酸脱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2.肠道吸收的氨一是肠道细菌通过腐败作用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氨,二是血中尿素扩散入肠道后经细菌尿素酶作用下水解产生氨。 3.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谷氨酰胺酶催化谷氨酰胺水解生成谷氨酸和氨。肠道和原尿中的pH对氨的来源有一定的影响,NH3易吸收入血,NH+4不易透过生物膜,在碱性环境中,NH+4易转变为NH3,所以肠道pH偏碱时,氨的吸收增加。 (二)氨的转运 1.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到肝。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氨,用于合成尿素。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可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输送到肌组织,沿糖分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后者再接受氨基而生成丙氨酸。这一途径称为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通过这个循环,即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 2.谷氨酰胺的生成作用在脑、心脏及肌肉等组织中,谷氨酸与氨由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生成后可及时经血液运向肾、小肠及肝等组织,以便利用。在肾由谷氨酰胺酶水解为谷氨酸与氨,氨被释放到肾小管腔中和肾小管腔的H’以增进机体排泄多余的酸。所以,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的形式。 (三)氨的去路 1.尿素合成这是氨的主要代谢去路。肝是合成尿素最主要的器官,通过鸟氨酸循环过程完成的。首先NH3和CO2在ATP、Mg2+及N\|乙酰谷氨酸存在时,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在线粒体中与鸟氨酸氨在鸟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瓜氨酸,然后瓜氨酸与另一分子的氨结合生成精氨酸,最后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再重复上述反应。 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每生成一分子尿素需要4个高能键,尿素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自氨基酸脱氨基生成的氨,另一个则来自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 2.合成谷氨酰胺在脑和肌肉等组织中,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后者经血液循环运到肝和肾进一步处理。合成谷氨酰胺是体内储氨、运氨以及解毒的一种重要方式。 3.参与非必须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的合成。 2.试说明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的代谢去向。 答: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主要代谢途径有三: (1)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2)转变成糖、脂类。体内能转变成糖的氨基酸称生糖氨基酸;能转变成酮体的称生酮氨基酸;二者兼备的称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大多数氨基酸为生糖氨基酸。 (3)氧化供能。 3.动物体内可生成游离氨的氨基酸脱氨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①氧化脱氨基作用:人体内只有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反应,其他D—氨基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不起作用。 ②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同时作用,是肝脏等器官的主要作用方式。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 AST),原名谷草转移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是体内重要的转氨酶,在体内各组织中广泛存在,AST以心脏活性最高。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来自肝细胞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范围是0-40U/L(单位)。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意义 在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的,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标准。对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的检测非常准确。可以和谷丙转氨酶结合起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比如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均在1.0以下为肝硬化或早期肝硬化患者。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在肝功能检查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炎引起的。因为饮酒、劳累、熬夜、剧烈运动、药物都可能引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所以出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也不用过于紧张,需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即可。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原因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情况也常会在体检中出现,很多人不解。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中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最为重要。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但是,一些外界因素也可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增高,如运动,进食,饮酒,熬夜,药物(消炎药即抗生素,但感冒药不是消炎药,要区分开,但是不管是感冒药还是消炎药,服用后都有可能引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等。应排除这些情况复查一次,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增高,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生物化学简答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简答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说明动物体内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答:(一)体内氨的来源 1.氨基酸脱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2.肠道吸收的氨一是肠道细菌通过腐败作用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氨,二是血中尿素扩散入肠道后经细菌尿素酶作用下水解产生氨。 3.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谷氨酰胺酶催化谷氨酰胺水解生成谷氨酸和氨。肠道和原尿中的pH对氨的来源有一定的影响,NH3易吸收入血,NH+4不易透过生物膜,在碱性环境中,NH+4易转变为NH3,所以肠道pH偏碱时,氨的吸收增加。 (二)氨的转运 1.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到肝。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氨,用于合成尿素。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可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输送到肌组织,沿糖分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后者再接受氨基而生成丙氨酸。这一途径称为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通过这个循环,即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 2.谷氨酰胺的生成作用在脑、心脏及肌肉等组织中,谷氨酸与氨由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生成后可及时经血液运向肾、小肠及肝等组织,以便利用。在肾由谷氨酰胺酶水解为谷氨酸与氨,氨被释放到肾小管腔中和肾小管腔的H’以增进机体排泄多余的酸。所以,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的形式。 (三)氨的去路 1.尿素合成这是氨的主要代谢去路。肝是合成尿素最主要的器官,通过鸟氨酸循环过程完成的。首先NH3和CO2在ATP、Mg2+及N\|乙酰谷氨酸存在时,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在线粒体中与鸟氨酸氨在鸟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瓜氨酸,然后瓜氨酸与另一分子的氨结合生成精氨酸,最后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再重复上述反应。 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每生成一分子尿素需要4个高能键,尿素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自氨基酸脱氨基生成的氨,另一个则来自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 2.合成谷氨酰胺在脑和肌肉等组织中,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后者经血液循环运到肝和肾进一步处理。合成谷氨酰胺是体内储氨、运氨以及解毒的一种重要方式。 3.参与非必须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的合成。

口服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口服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摘要 背景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免疫信号的重要调节剂。这个2期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应用于患有活动性类风湿样关节炎的患者的R788(一种口服Syk的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管其是否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方法 我们在一项为期6个月、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纳入457例患者,这些患者患有活动性类风湿样关节炎并不管其是否采用长期甲氨蝶呤治疗。主要结局是在第6个月时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20反应(即触痛和肿胀关节数至少减低20%并且5项标准中至少有3项改善)。结果 在第6个月时R788以剂量100 mg每天2次和剂量150 mg每天1次治疗显著优于安慰剂(ACR 20反应率分别67%和57%,与这两个剂量组相比用安慰剂为35%;P<0.001)。至于ACR 50也更优,表明至少改善50%(43%和32%相比19%;与服用100-mg剂量的安慰剂比较P<0.001,与服用150-mg剂量的安慰剂比较P = 0.007)和ACR 70 (28%和14%相比10%;与服用100-mg剂量的安慰剂比较,P<0.001,与服用150-mg 剂量的安慰剂比较P = 0.34)。在第一周治疗结束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效应。不良效应包括腹泻(服用100-mg剂量 R788受试者为19%vs服用安慰剂受试者为3%),上呼吸道感染(14%vs7%),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vs1%)。使用R788一个月后与基线水平相比心脏收缩压增高大约3mmHg,而使用安慰剂的患者血压下降2mmHg;有23%服用R788的病人和7%服用安慰剂的病人需要开始或改变抗高血压的治疗。 结论 在这项2期研究中,一个Syk抑制剂在类风湿样关节炎患者中减轻疾病活动度;不良事件包括腹泻,高血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在类风湿样关节炎患者中评估Syk-抑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Rigel提供资金; 临床试验政府编号NCT00665925.)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细胞内细胞质的激酶,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受体递质,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B细胞中传递信号。脾酪氨酸激酶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细胞上。Sky的激活对于细胞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其中可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的TNF-α诱导产生。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侵蚀性模型中,R788一种口服前体药其可以迅速转换成有效型并且相对选择性的阻止sky,R460,(其具有强有力的抗炎症活动的作用,显示出Syk抑制剂是如何对类风湿炎达到治疗作用的。 在一项既往的12-周,剂量递增、随机化、安慰剂-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政府编号NCT00326339)包括189例罹患活动型类风湿关节炎不论是否经过甲氨蝶呤的治疗的患者,与获得安慰剂或50mgR788一天两次治疗组相比,100mg一天两次和150mg一天两次的高剂量治疗的两组可以看到血清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关节炎活动的显著下降。显著地负性事件有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高血压。 在那些阳性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规模更大和为期更长的2期试验去评估在接受长期甲氨蝶呤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样关节炎患者中R788的作用。主要目标是在这一群体中经过为期6个月的带有安慰剂对照的情况下去鉴定R788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病人和研究设计 我们在6个国家(保加利亚、哥伦比亚、墨西哥、波兰、罗马尼亚、美国)的64个站点进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 实验原理: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荐的紫外连续监测法,酶偶联反应式为: L-天门冬氨酸+ -酮戊二酸A S T草酰乙酸 +L-谷氨酸草酰乙酸+ NADH +H+MDH苹果酸脱氢酶L-苹果酸+NAD++H2O 在340nm波长下,监测NADH的氧化速率,即吸光度的下降速率与AST活性呈正比。 2. 标本: 2.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 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8%;15~25℃保存:<10%;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 6.1 试剂:欧泰克AST测定试剂盒 6.1.1 试剂组成 Tris缓冲液pH7.8 80mmol/L

L-天门冬氨酸240mmol/L MDH(苹果酸脱氢酶) ≥600U/L LDH(乳酸脱氢酶) ≥1200U/L a-酮戊二酸12mmol/L NADH 0.18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0.95g/L)为防腐剂。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6.2 校准品: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复合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7. 仪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 8. 操作步骤

名词解释

2005 DNA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 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别构酶 alloseric enzyme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继而改变酶活性的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凡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称为效应物(effector)或别构剂,常为小分子代谢物或辅因子。 糖异生作用 gluconeogenesis 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肝脏或肾脏中进行,(丙酮酸羧化酶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1,6-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尿素循环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式代谢途径,由H. Krebs 和K. Henseleit 于1932年提出。 (1)1分子氨和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消耗2分子ATP; (2)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上形成瓜氨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3)瓜氨酸由线粒体运至胞浆,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瓜氨酸和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琥珀酸,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MP); (4)精氨琥珀酸酶(裂解酶)将精氨琥珀酸裂解为精氨酸,释放出延胡索酸,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 (5)精氨酸被精氨酸酶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进入线粒体,可再次与氨甲酰磷酸合成瓜氨酸,重复述循环过程。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即鞘氨醇磷脂(phosphosohigoipid)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植物种子中。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胺)组成。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构成的鞘脂。以软脂酸及丝氨酸为原料先合成鞘氨醇后,再与脂酰CoA和磷酸胆碱合成。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是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发酵作用 fermentation 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EMP HMP ED Stickland反应)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基本培养基 minimal medium,MM 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有时用符号“[ - ]”来表示。不同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是不相同的,基本培养基又称无机盐培养基。 转导 Transduction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属于一种人体然组织当中比较丰富的组织,存在于人体的肝脏、心脏,以及骨骼等,出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会容易导致一些肝脏或者是心脏部位疾病,而引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是由于长期酗酒或者是长期身体劳累所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以心肌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肝脏。在肝脏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绝对值超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以其在细胞内分布的部位不同分为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AST)和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由于m-AST 定位于线粒体内,不易释放入血。当肝细胞出现坏死时,m-AST 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使得血清中的AST增高。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心肌、肝、肾组织的损伤程度。 ★临床意义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有助于判定心和肝细胞有

无坏死及损伤程度。AST增高:常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炎、胆管炎、皮肌炎、胰腺炎等病症。 由于心肌含AST量最高,其次是肝脏,所以心和肝细胞损伤后血中酶活性能迅速升高。但仅仅测定总AST活性不能完全反映心与肝损伤程度和判定预后。测定血清m-AST可间接了解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及线粒体损害的严重程度。m-AST不仅能作为心、肝细胞坏死的指标,也能作为对心与肝脏疾病动态监测的指标。 ★正常值参考范围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值:15~40U/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是什么原因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脏次之。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可以和谷丙转氨酶结合起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 在肝功能检查中,天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炎引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本试剂以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为基础,所采用的反应原理与反应式如下。 ⑴样本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催化L-天冬氨酸和α-氧代戊二酸氨基转移,生成草酰乙酸和L谷氨酸; ⑵在还原型辅酶I(NADH+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存在下,草酰乙酸被还原为L-苹果酸,还原型辅酶I (NADH+H+)被氧化为辅酶I(NAD),从而使波长340 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通过对波长340 nm处吸光度值的下降速率进行监测,即可测得样本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 L-天门冬氨酸+ -酮戊二酸AST草酰乙酸+L-谷氨酸 草酰乙酸+ NADH +H+ MDH苹果酸脱氢酶L-苹果酸+NAD+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3.2 类型:血清。 3.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8%;15~ 25℃保存:<10%;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 月。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ST试剂盒(沪 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 4.1.1 试剂组成 试剂1(R1):乳酸脱氢酶>1365 U/L NADH 0.26mmol/ L-天冬氨酸300mmol/L Tris缓冲液 88mmol/L 试剂2(R2):苹果酸脱氢 酶>1635 U/L α氧代戊二 酸 36mmol/L

氨的代谢

第四节氨的代谢 概述: *氨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脑组织对氨的作用尤为敏感。*体内的氨主要在肝合成尿素而解毒。 *正常人血浆中氨浓度不超过0.6μmol/L (0.1mg/dl) 。 一、体内氨的来源 1.氨基酸脱氨基以及胺、嘌呤、嘧啶的分解(内源性) 2.肾脏中谷氨酰胺的分解 述: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谷氨酸和NH3,这部分氨在肾小管腔中与尿中的H+结合成NH4+,以铵盐的形式由尿排出体外,这对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酸性尿有利于肾小管细胞中的氨扩散入尿,碱性尿妨碍肾小管细胞中NH3的分泌,此时氨被吸收入血,成为血氨的另一来源。 3.肠道氨基酸和尿素的分解 述:肠道产氨的量较多,每日约 4 g。肠内腐败作用增强时,氨的产量增多。NH3比NH4+易于吸收,在碱性环境下,NH4+偏向于转变成NH3。因此肠道pH偏碱时,氨的吸收加强。 临床意义: ①临床上对高血氨病人禁止用碱性肥皂水灌肠,就是为减少氨吸收; ②肝功能严重障碍的病人,不宜使用碱性利尿药,以免血氨升高。附: 在肝中合成尿素排出(主) 氨的去路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 (课本P88)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经肾脏以铵盐形式从尿中排出

二、氨的转运 述:氨是有毒物质,必须以无毒形式经血液运输到肝合成尿素 或运至肾以铵盐的形式随尿排出体外。氨在血液中的运输 形式有两种: (一)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述:谷氨酸在脑和肌肉组织中生成谷氨酰胺,经血运输到肝。 谷氨酰胺即是氨的解毒形式,又是氨的运输形式。 NH 3 + ATP ADP + Pi 谷氨酰胺合成酶 (脑、肌肉) 谷氨酰酶(肝、肾) L-谷氨酸 谷氨酰胺 NH 3 H 2O 尿素、铵盐 临床上用谷氨酸盐降低血氨 临床应用:幻灯42 (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幻灯40) 述:在肌肉中氨基酸的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运输到肝 再分解成丙酮酸和氨。氨用以合成尿素,丙酮酸在肝异生 成糖后又可输送到肌肉。 三、氨的主要去路――合成尿素 述: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而解毒,只有 少部分氨在肾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正常成人尿素占排氮 总量的80%~90%,可见肝在氨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COOH (CH 2)2CHNH 2CHNH 2(CH 2)2CHNH 2

第七章氨基代谢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一、选择题 A型题

1.必需氨基酸是这样一些氨基酸 A.可由其它氨基酸转变而来 B.可由糖转变而来 C.可由三羟循环中间产物转变而来 D.可由脂肪中的甘油转变而来 E.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2.提高食物蛋白生理价值的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 A.糖和蛋白质混合食用 B.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 C.几种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 D.糖、脂、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食用 E.蛋白质对糖和脂肪的替代作用 3.蛋白质生理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氨基酸的种类 B.氨基酸数量 C.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比例 D.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E.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4.对婴儿、孕妇、恢复期病人,必须保持下列哪种 平衡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和恢复健康? A.氮平衡 B.氮的负平衡 C.氮的正平衡 D.氮的总平衡 E.物质代谢总平衡 5.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是 A.转氨基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非氧化脱氨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脱水脱氨 6.只含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A.色氨酸,苯丙氨酸 B.亮氨酸,异亮氨酸 C.色氨酸,缬氨酸 D.赖氨酸,甲硫氨酸 E.谷氨酸,天冬氨酸 7.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小肠是主要消化场所 B.胰酶是主要消化酶类 C.胰腺细胞最初分泌的各种蛋白酶都以酶原的 形式存在 D.蛋白质经胰酶分解的产物全是氨基酸 E.肠粘膜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以主动吸收为主 8.可在体内生成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A.甲硫氨酸 B.色氨酸 C.组氨酸 D.谷氨酸 E.酪氨酸9.蛋白质的腐败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 A.需要肠道细菌 B.必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可以产生胺类和氨 D.可以产生少量脂肪酸 E.还可以产生硫化氢 10.对真核细胞中蛋白质降解途径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降解途径有溶酶体和胞液2个系统 B.溶酶体系统不依赖泛素但需ATP C.胞液系统依赖泛素也需ATP D.溶酶体系统对降解蛋白无选择性 E.胞液系统对降解蛋白有选择性 11.下列对氨基酸转氨基作用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 ... A.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醇 B.转氨基作用是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的途 径之一 C.转氨基作用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 要途径之一 D.转氨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而血清中的活性很低 E.转氨基作用与糖异生有关 12.在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尿素 C.合成必需氨基酸 D.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 E.合成NH4+随尿排出 13.下列哪一种氨基酸经过转氨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苏氨酸 D.天冬氨酸 E.脯氨酸 14.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B6 E.维生素D 15.能直接转变为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为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酶胺 16.牛磺酸由下列哪种氨基酸衍变而来 A.甲硫氨酸 B.甘氨酸 C.半胱氨酸 D.谷氨酸 E.苏氨酸 17.骨骼肌中丙氨酸脱氨基方式为 A.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 B.由GOT催化脱氨 C.经D-氨基酸氧化酶催化脱氨 D.经丙氨酸酶催化脱氨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酰基载体蛋白含有( C ) A、核黄素 B、叶酸 C、泛酸 D、钴胺素 2.乙酰-CoA羧化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A ) A、丙二酸单酰-CoA B、丙酰-CoA C、乙酰乙酰-CoA D、琥珀酸-CoA 3.参与嘧啶合成的氨基酸是( C ) A、谷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4.可作为一碳基团供体的氨基酸有许多,下列所给的氨基酸中哪一种则不可能提供一碳基团( D ) A、丝氨酸 B、甘氨酸 C、甲硫氨酸 D、丙氨酸 5.经脱羧酶催化脱羧后可生成 -氨基丁酸的是( B ) A、赖氨酸 B、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6.脂肪酸合成时,将乙酰- CoA 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液的是( A ) A、三羧酸循环 B、乙醛酸循环 C、柠檬酸穿梭 D、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7.嘌呤环中的N7来于( D ) A、天冬氨酸 B、谷氨酰胺 C、甲酸盐 D、甘氨酸 8.嘧啶环的原子来源于( B ) A、天冬氨酸天冬酰胺 B、天冬氨酸氨甲酰磷酸 C、氨甲酰磷酸天冬酰胺 D、甘氨酸甲酸盐 9.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的途径是( C ) A、从头合成 B、在脱氧核糖上合成碱基 C、核糖核苷酸还原 D、在碱基上合成核糖 10.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C ) A、鸟氨酸 B、胍氨酸 C、精氨酸 D、精氨琥珀酸 11.代谢过程中,可作为活性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B ) A、甲硫氨酸 B、s—腺苷蛋酸 C、甘氨酸 D、胆碱 12.hnRNA是下列那种RNA的前体( C )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13.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 D )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RNA引物酶 C、DNA连接酶 D、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14.下列有关mRNA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mRNA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B、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C、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5′→3′

07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 .半胱氨酸 B .胱氨酸 C .瓜氨酸 D .精氨酸 E .赖氨酸 2 .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 .嘌呤核苷酸循环 B .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C .转氨基作用 D .鸟氨酸循环 E .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 3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 B .还原脱氨基 C .直接脱氨基 D .转氨基 E .联合脱氨基 4 .哺乳类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 A .渗入肠道 B .在肝中合成尿素 C .经肾泌氨随尿排出 D .生成谷氨酰胺 E .合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 5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 .糖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B .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C .几种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D .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E .用糖和脂肪代替蛋白质的作用 6 .脑中氨的主要去路是 A .扩散入血 B .合成谷氨酰胺 C .合成谷氨酸 D .合成尿素 E .合成嘌呤 7 .丙氨酸 - 葡萄糖循环中产生的葡萄糖分子来自于 A .肌肉内的谷氨酸 B .肌肉内的α - 酮戊二酸 C .丙氨酸 D .肝细胞内的α - 酮戊二酸 E .肝细胞内的谷氨酸 8 .消耗性疾病恢复期的病人体内氮平衡的状态是 A .摄入氮<排出氮 B .摄入氮≤排出氮 C .摄入氮>排出氮 D .摄入氮≥排出氮 E .摄入氮=排出氮 9 .下列属于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 A . Leu B . Ser C . Pro D . Glu E . Ala 10 .转氨酶的辅酶是 A .维生素 B 1 的磷酸酯 B .维生素 B 2 的磷酸酯 C .维生素 B 12 的磷酸酯 D .维生素 PP 的磷酸酯 E .维生素 B 6 的磷酸酯 11 .临床上对肝硬化伴有高血氨患者禁用碱性肥皂液灌肠,这是因为 A .肥皂液使肠道 pH 值升高,促进氨的吸收 B .可能导致碱中毒 C .可能严重损伤肾功能 D .可能严重损伤肝功能 E .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12 .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体是 A . S- 腺苷甲硫氨酸 B . N 5 - 甲基四氢叶酸 C . N 5 , N 10 - 甲烯四氢叶酸 D . N 5 , N 10 - 甲炔四氢叶酸 E . N 10 - 甲酰四氢叶酸 13 .磺胺类药物可干扰哪种物质的合成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senmeixikema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天门冬氨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1.1规格 a)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b) 试剂1:2×60ml,试剂2:2×12ml; c) 试剂1:2×90ml,试剂2:2×18ml; d) 试剂1:2×400ml,试剂2:2×80ml; e) 试剂1:3×80ml,试剂2:3×16ml; f) 试剂1:4×50ml,试剂2:4×25ml; g) 试剂1:4×60ml,试剂2:4×12ml; h) 试剂1:6×50ml,试剂2:6×55.5ml; i) 试剂1:6×66ml,试剂2:6×16.5ml; j) 试剂1:8×50ml,试剂2:2×40ml; k) 试剂1:8×60ml,试剂2:2×48ml; l) 试剂1:12×20ml,试剂2:12×4ml; m) 试剂1:4×50ml,试剂2:4×10ml; n) 试剂1:1×50ml,试剂2:1×10ml; o) 试剂1:2×40ml,试剂2:2×8ml。 1.2 组成 试剂主要组分见表1: 表1 试剂主要组分 2.1 外观

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标签清晰;试剂1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 2.2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 试剂空白 2.3.1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4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0。 2.3.2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A/min)应≤0.004。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浓度为150U/L的样品,吸光度变化率(△A/min)应不低于0.015。 2.5 线性 2.5.1在[5,500]U/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 2.5.2测试浓度[50,500]U/L的样品,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测试浓度[5,50)U/L的样品,绝对偏差应不超过±5U/L。 2.6 重复性 2.6.1 批内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6.2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R)应不超过10%。 2.7 准确度 回收率应在90%~110% 范围内。 2.8 稳定性 原包装试剂在2℃~8℃条件下有效期为18个月,取到效期后6个月内的试剂盒检测,应符合本技术要求2.1、2.3、2.4、2.5、2.6.1、2.7之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