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资料讲解

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资料讲解
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资料讲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案例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读图归纳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通过案例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分钟)

二、引入新课( 3 分钟)

复习旧课: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

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

东岸:寒流西岸:暖流

导入新课:以俄罗斯两个军港(摩尔曼斯克不冻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结冰期的差异引出新课。

洋流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海水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所以不同性质的洋流必然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不仅如此,洋流还会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运业有影响,洋流还对海洋污染有极大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产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大家翻开课本P58,浏览一下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找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三、讲授新课( 30 分钟)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吧,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对,我们首先来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学生回答]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教师归纳]对,暖流可以增温增湿,而寒流则是降温减湿。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北大西洋暖流和西北欧气候的内容。

[板书]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沿岸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

[师生互动]

1.挪威卑尔根的纬度大约是多少?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是多少?降水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挪威卑尔根的纬度大约是60。N,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 0。C,全年温和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差异?为什么?

大西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苔原带,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欧洲则是针阔混交林,这是因为大西洋的东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教师归纳]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卑尔根气候温和多雨;同纬度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却是严寒的苔原气候。

转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降温减湿的实例,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内容,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师生互动]

3.秘鲁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最热月均温大约是多少?全年降水又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秘鲁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15。C ,最热月均温大约在20。C左右,全年降水稀少,较其他热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低,这是因为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热带沙漠气候。

4.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寒流经过,洋流上部的大气受冷收缩下沉,降水稀少,加剧了沙漠面积的扩大,并沿着洋流流动的方向南北延伸。

[教师归纳]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沙漠气候

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位于热带的伊基克气候干旱,年均温比同纬度较低。

转接:学习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板书]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上升流海域

[教师提问]世界著名渔场多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的海域,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收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具体来看看四大渔场是怎么形成的。

[师生互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形成北海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形成纽芬兰渔场。

[教师归纳]秘鲁渔场的形成

在南美洲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上升补偿流并吸引大量鱼类在此聚集,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小结]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PPT展示)

转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洋流对航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1)影响航行速度

(2)冰山和海雾影响航海的安全

[教师讲述]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线只用了20天,②线比①线长,但却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敦港驶向美国的纽约港,不料在航行的第四夜遭遇了一座高达30米的冰山而被撞沉,1294人眼睁睁地随船下沉。

[学生回答]拉布拉多寒流将北冰洋的冰山携带至此。

转接:最后我们一起来探讨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板书]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洋流可以加快净化速度,但是会增大污染的范围。

[教师讲述]具体实例: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

探究课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探究内容: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发生地震,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恐慌。据专家检测,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

(1)从风向分析:

(2)从洋流流向分析:

探究办法、过程:观察、分析、推理、讨论

探究结果:

(1)从风向看,该季节盛行西北风,核泄漏物质的漂浮方向主要向东;

(2)从洋流流向看,核泄漏物质的流向主要流向东北。

[教师讲述]无论从风向还是洋流方面来分析,日本核泄漏的运动方向都是和中国领土是相反的,综合这两方面看,这次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不大。

拓展: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

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四、总结新课( 2 分钟)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影响渔场的分布,其中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以及北海渔场;而上升流处形成秘鲁渔场。对航海的影响是: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寒流带来的冰山以及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对海洋环境影响是:加速污染海区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五、复习巩固( 3 分钟)

1.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A.浅层洋流流经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B.寒流流经海域大气不稳定,容易形成降雨

C.暖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有上升流的海域鱼类资源缺乏

2.对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B )。

A.日本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巴西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3.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 D )。

A.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生长

B.寒暖流交汇处鱼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

C.寒暖流交汇使海水的盐度比较适中,有利于鱼类产卵

D.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多样的饵料

六、布置作业( 1 分钟)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并于明早到读后交到办公室。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沿岸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上升流海域

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1)影响航行速度

(2)冰山和海雾影响航海的安全

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洋流可以加快净化速度,但是会增大污染的范围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地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地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地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地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地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地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特点和转变地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地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地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地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地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地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地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地.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趋势是怎样地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地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地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地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地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地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 第10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补充讲义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主要考查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考情】: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大,多用图表资料,注重考查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将会以区域图、等温线图等为背景,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感悟高考】:2016江苏卷19题;2016上海卷13、14题; 2014年全国Ⅱ9题;2013全国Ⅱ9题;2014江苏13题。 【精讲点拨】 考点一:洋流的分类及判断 .判读方法 〖对点练习〗:(2013·江苏地理)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考点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海区: 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北顺南逆,性质:.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逆时针,性质:.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全球性西风漂流,性质为。 ④北印度洋:冬逆夏顺 〖对点练习〗(2016江苏)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 题。 3.图9中洋流甲(双选)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图9 4.(2014·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 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 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 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上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5.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文章来源 课件 w w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 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3)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4)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 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 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 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2、正 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三、学法与用具: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 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 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 师生共同探讨: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随机数、伪随机数的概念见课本 p121~126;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分析:掷骰子有6个基本事件,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因此是古 典概型。 解: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点) 所以基本事件数n=6, 事件a=(掷得奇数点)=(出现1点,出现3点,出现5点), 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3 所以,p(a)= = = =0.5 小结: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篇一:高一地理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掌握洋流的分布。 3.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教学重点 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演绎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 初步感受“演绎法”。) 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 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 般都啥样? 新课学习 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 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 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由 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把上述洋流 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 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这种类型 的洋流该如何画?生:答略。 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 流向。并提请学生注意:①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 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 ②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动画逐步演示: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到达大陆东岸,受陆地阻挡, 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这 支洋流之所以向北流,一是受陆地的阻挡,二是还受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三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四其它因素。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形成阿拉斯加暖流;一 部分折向低纬,补偿赤道洋流。 师: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洋流的形成除风力作用外, 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盛行风向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此外,洋流的形成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的影响。洋流的成因 很复杂,任何一种洋流的形成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刚才我 们提到的“日本暖流”有人认为它的形成还和海水温度差异、密度差 异有关。 案例分析一:郑和下西洋选择的时间 (设计意图5: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同时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投放“郑和下西洋图”及相关材料。 郑和下西洋,出发时多选择什么时间?返回时多选择什么时间?为 什么? 生:出发多选在冬季,返回多选在夏季,顺风顺水。 师:从刚才大家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继续探究第二个问题: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寒暖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6:利用刚才所画图示,总结寒暖流的分布规律,以达 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师:刚才在绘图的时候,要求大家用实线表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 动人口数量和增 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 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 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 低,抵御疾病和灾难 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 具从事农业活 动 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 展,食物供应变得稳 定而可靠,死亡率下 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 迅速扩大和发 展 人口数量继续 增加,增长速度 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 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 造自然的能力,人们 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 完善的医疗服务,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中土地的利用形式: 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实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3.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分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分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4.功能区的主要类型: (1)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空间的40%~60% ①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要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②低级住宅区:多建在内城或工业区附近,条件较差 (2)商业区: ①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②中心商务区(CBD): 它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教案

课题名称几何概型授课教师 科目高中数学班级 教学 目标 1.理解几何概型的特点。 2.会应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3.体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的特点及公式的应用。。 难点:几何概型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复 习 导 入 【知识回顾】(你已做好知识准备了吗?你一定还记 得以下知识吧!) 1.请看下面的例子并回答问题: (1)投掷一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 (2)一先一后投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 况。 想一想:这两个试验是什么类型的? 2. 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3.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 【创设情境】探究合作(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分组 展示,点拨提升!) 探究一: 引例1:从区间[1,6]中任取一个实数。 引例2: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 (如图),随 机地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 思考:上述试验还是不是古典概型?为什么? 温故知新,类 比正弦函数 的图象和性 质,研究余弦 函数 展 示 目 标 齐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1.理解几何概型的特点。 2.会应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3.体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 【重点】几何概型的特点及公式的应用 【难点】几何概型的应用 师生互认学 习目标,引导 学生带着目 标进入新课 学习,有的放 矢。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小组内讨论:参照古典概型的特点,上述试验的特点 是什么? 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我们通过上面的试验,得出了几何概型的概念, 明确了几何概型事件的两个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用数 学表达式来解决几何概型事件的概率问题呢? 探究二: 问题1:从区间[1,6]中任取一个实数,求取到的数比 3小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下面是运动会射箭比赛的靶面,靶面半径为 10cm,黄心半径为1cm.现一人随机射箭,假设每箭都 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请问射 中黄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500ml水样中有一只草履虫,从中随机取出2ml 水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问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类比古典概型,你是否能够得出 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呢?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问题引 导,让学生初 步感知本节 课的主要问 题,并对比前 节课古典概 型内容完成 思维推理,训 练,训练四基 中的基本技 能和基本思 想。 思维衔接,承 上启下 用古典概型 事件的公式, 尝试表达问 题事件,启发 类比思维,学 生尝试思考 二者之间的 联系 通过三个问 题,类比古典 概型事件的 公式得出几 何概型事件 概率的计算 公式,尤其是 最高点,最低 点,和与x 轴类比的两 个交点ue几 何概型在试 验中出现无 限多个结果,

洋流县优质课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洋流的含义洋流和性质类型;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探究地理原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学案填写情况 1.复习七个气压代六个风带分布模式图 2.洋流的概念和主要动力。暖流、寒流定义一般分布规律 3.世界洋流分布图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2-3-7“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如何?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 (2)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东西两侧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4.结合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总结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在大西洋和南印度洋中验证洋流分布模式是否正确 5.结合气压代风带分布模式图探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的成因。 6.洋流的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 案例: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的结果。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 (2)在图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①(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 ②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③圣劳伦斯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A线路逆流又逆风,航速慢。逆着北大西洋暖流,逆盛行西风。 B线路顺流又顺风,航速快。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顺东北信风。 (4)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受石油污染的海水会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到达欧洲和非洲西海岸,使石油污染范围扩大。 【考点基础达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 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 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 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 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 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 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完整word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教学设计.docx

教学课题:《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设计: 课时: 1课时 教材(教材版本、章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 是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三目,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洋 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 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 引导学生读图 2-3-6和图 2-3-7加深理解。最后教材从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对海 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方面方面,介绍了洋流 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 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 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 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 节课的难点。 教学思路: 将课堂教学原则上分为三大块: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当堂检测。总的体现 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数学必修三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一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 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几个典型的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算法的含义、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我们古代的计算工具?近代计算手段?(算筹与算盘→计算器与计算机,见章头图) 2. 提问:①小学四则运算的规则?(先乘除,后加减) ②初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消元法) ③高中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度ε,二分法求方程根近似值步骤如下: A .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给定精度ε;B. 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C. 计算1()f x : 若1()0f x =,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1()()0f a f x < ,则令1b x =(此时零点 01(,)x a x ∈); 若1()()0f x f b < ,则令1a x =(此时零点01(,)x x b ∈); D.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算法的含义: ① 出示例: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1) 24(2)x y x y -=??+=? 的具体步骤. 先具体解方程组,学生说解答,教师写解法 → 针对解答过程分析具体步骤,构成其算法 第一步:②-①×2,得5y =0 ③; 第二步:解③得y =0; 第三步:将y =0代入①,得x =2. ② 理解算法: 12世纪时,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算法是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且能在有限步完成. 广义的算法是指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算法特点:确定性;有限性;顺序性;正确性;普遍性. 举例生活中的算法: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渡河问题. ③ 练习:写出解方程组()11112212 22(1) 0(2)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的算法. 2. 教学几个典型的算法: ① 出示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提问:什么叫质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 → 写出算法. 分析:此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 设计算法要求: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② 出示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230x -=的近似根的算法. 提问:二分法的思想及步骤?如何求方程近似解 →写出算法. ③ 练习:举例更多的算法例子; → 对比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算法的主要特征. 3. 小结:算法含义与特征;两类算法问题(数值型、非数值型);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 三、巩固练习:1. 写出下列算法:解方程x 2 -2x -3=0;求1×3×5×7×9×11的值 2. 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3. 根据教材P6 的框图表示,使用程序框表示以上算法. 4. 作业:教材P4 1、2题.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模式 环流方向 洋 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 北半球顺时针 环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印度 南半球逆时针 西 洋除外)。 赤 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 逆时针流动 环气旋型大洋环流。 环 季风环流 夏季顺时针 不 冬季逆时针 自西向东 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环 观察 A 、B 两幅海平面等温线图回答 1. A 、B 所示海洋分别位于哪个半球?如何判断? 2. 等温线弯曲处的海水温度和同纬度海水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 变化。 (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读图 2-3-7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1、 绘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环流简图,总结世界洋流分布三大规律。 海区 流性质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 流东部为寒流, 部为暖流, 道附近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 海区 流东部为暖流流西部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填 南半球中纬度 (40°--60°) 海区 绕南极大陆,寒流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阅读教材 P51-52 及“知识窗”完成下列内容。1、对气候影响: 从全球看,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从沿海看,暖流 对沿岸地区气候起 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 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

一般在大陆架浅海:海域和海域易形成大的渔场。 3 、对航海事业的影 响:顺流速度快, 逆流速度慢。 4、对海水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加速海洋污染物净化速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公开课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2005年11月16日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探究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大海是很令人神往的,一想到大海,我们会想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气势……海水在不停地运动,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 〔课件演示〕波浪、潮汐图片 归纳总结: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我们今天来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标要求 提出问题:什么是洋流?根据水温情况,洋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课件演示〕归纳总结寒、暖流。 〔承转〕洋流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演示〕风海流的成因。展示图片: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讲解洋流模式图的形成。 〔板书〕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课件演示〕洋流模式形成过程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 北半球南半球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风海流寒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夏季冬季 〔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学生利用图2—3—7落实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 〔课堂练习〕 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3、1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 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 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 〔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哪些? 〔课件演示〕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的地理意义 气候海洋生物航运海洋污染 〔小结〕本节重点是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地理意义。 〔课堂练习〕 1、下列洋流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如果此图是太平洋,写出洋流名称: ①② ③ ⑵如果此图是大西洋,写出洋流名称: ④是,③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 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 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 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 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 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 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 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 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 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 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 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 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