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数字的诗歌

关于带数字的诗歌
关于带数字的诗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词中的数字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8、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9、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3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6、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9、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中的数学

数学,与古诗词 摘要:1.我和数学的交流史; 2.数学与古诗词的意境美联系。中国的古诗词流传下来的,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名诗名句, 大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语文中研究很多。而这次,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找找这文学瑰宝中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古代诗词数学美数学四要素 首先,我还是想谈谈我跟数学这个科目之间故事。 在我小学的时候,盛行奥数华赛,于是,赶上流行,我也去报了奥数班。然后本来就很稀少的周末时光就又减少了很多,就泡在那个奥数的培训班。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最后时刻我还是得奖了,好歹还是为升学做了点贡献。 上初中咯,就是天天的耍,数学老师又是个女的,所以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对于一个快更年期的数学老师的莫名其妙的生气,我们都是很淡定的把数学学的很淡定。后头中考咯,发现不得行咯,还是要好好的学哈数学,跑去到一个年轻的男老师那里补课。我估计异性相吸这个也算是个理由,所以初三下半期对于初中的那几个重要题型掌握的还不错,所以中考数学还是将就的满足。 高中,嘿,运气好,遇到整个学校最有趣的数学老师。所以,这个数学就学的一点都不被动。平时对数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正高中数学就是各种题各种公式,所以经常会花相对更多的时间来做数学题,而

简单的元素,已经被诗人化为美妙、精巧,给人们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记得当时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画出这个意境。很奇特,就这么短短的十个字,却真的让我们好像亲眼看见了无垠沙漠上的一幅景象。数学与古诗词的碰撞,火花如此惊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首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诗仙李白后两句在描写江岸两边的景色,但是山的数量再怎么多,也不会有万座啊?当时我以为仅是修辞手法,后来,发现,之所以是“万重”,那是因为,轻舟随水流行进的速度很快,所以诗人在船上,就看到的是不停经过的山脉,这一个万重,仅是两字,却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相似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圣杜甫的这首诗同样脍炙人口。我们知道,构成空间图形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点、线、面、体”。这首诗中,景物的描写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站在数学角度来看,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是两个“点”;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一条线”;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一个“面” ;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一个“空间体”。此处表现的时空之幽远, 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与平面的无限延伸有异曲同工之

诗歌中的数字

诗歌中的数字 有句名言: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数字是数学的骨髓,“骨髓”入诗,文理相融,别有一番情趣.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几首诗,品味数字在诗中的妙用.“1”的妙用.“一蓑一笠一叶舟,一枝竹杆一条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10个“一”字叠用,巧妙地渲染了月夜的幽静,烘托了无尽的秋思. 徐志摩的《沪杭车中》:“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彩,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撸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对一草一木都怀有丰富亲切的感情,寥寥几句,亲切之情油然而生,诗人的思绪被窗外的景物唤起了. 宋朝理学家邵康有一首以数字为框架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仅有20字的小诗,数字占一半,把1~10十个自然数按顺序融入诗中,勾勒出一幅炊烟缭绕、山花烂漫、令人心醉的山村风景.《山海经》记传清朝才子纪晓岚随乾隆皇帝下江南,受一群无聊秀才的刁难,吟咏了一首借物讽人的讥讽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丛皆不见.”平淡之中,产生悬念,笔锋急转,佳句即现,妙趣横生.明代才子伦文叙曾为《百鸟归巢图》配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描绘出封建剥削阶层贪婪、凶残的丑恶形象,诗中用8个数字暗示100,即1+l+3×4+5×6+7×8=100.又如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坐在地球上一昼夜走八万华里,在宇宙中穿来穿去遥望许多条银河.因地球周长四万公里,1公里=2华里,地球一天自转一周,人随地球自转也日行八万华里,体现一代伟人意气飞扬的革命豪情.

古诗词中的数字之美

古诗词中的数字之美 “一场缘/两心定三生/四年离散/五更天/六曲动七弦/八夜无眠/九连环/十里皆望穿/百年心寒/千般念/万般只无奈/醉眼冷看。”聆听着萦绕在耳边的《临水照花》,端一盏薄胎瓷杯,呷一口香茗,品咂流传千古的数字之美。 儿时的记忆寥寥可数,浮现的永远是那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当时对古诗词实在没有什么喜好,只是觉得它把十个数字巧妙的融入了美景当中,毫无违和感,现在看来,却勾起很多思乡的情感,有时候浓郁的令我有些潸然了。独居一隅的时候,常常想起乡下老家那美丽的田园,儿时的伙伴,在这十个数字中,流过了几许时光。 在古诗词中,且不说平仄有律如歌的韵味,单是数字和古诗词与生俱来的美丽与豪放,时而令人愁绪万千,时而又使人心潮澎湃。 且看那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一点点秋思愁绪,实实在在在这几个数字中得以体现,古人总是多情的吧!可又表达的几多婉转。“一”的形单影只,“三”的彻夜难眠,几个数字更迭,“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又是不一样的意境,这不近情理的夸张,却在缘愁中了然,这样的愁肠,这样的形容,也只有

诗仙才能在“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中体会的更加淋漓尽致,愁啊愁,白了少年头,已经不再是孩提时代的田园,长大了就多出来些许豪放。 总是有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情怀,梦里的沙场,也许是一个男儿该有的抱负,虽不曾入选军营,可是保家卫国,“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万丈豪情,总是盈盈在胸,“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无人?” 岁月如梭,年龄在不觉间渐渐增长,经历了几十载的寒暑,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中冷却下来,可是诗词中的春夏、山川不时萦绕脑海,这些也都割舍不下那寥寥的数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壮美,“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的奇异,更有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凉冷三秋月,安闲一老翁”、“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的四季,不管是国之大好河山,还是交替更迭的四季,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带一路”上浏览过去能体会到的个中情愫。不再是温婉的愁绪,也不再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而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游弋在历史的长河,徜徉在诗词的海洋,纵横的车辙和墨香扑鼻的背后,是一种淡然。古诗词中的数字犹如烙印,一笔一划,

唐诗中的数字赏析

唐诗中的数字赏析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1、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2、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3、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古诗词中的趣味数字

古诗词中的趣味数字 数字只属于数学王国的?数字只有在数学的花园里,才能放射出奇光异彩?其实不然,数字到了技巧娴熟、妙笔生花的文人笔下,同样能变得千姿百态,情趣盎然,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下面撷取几例,供同学们欣赏: 一、妙趣横生的“一”字诗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佛寺,一抹黄叶一僧归。”清代王士禛(zhēn)也写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诗,两道诗都是一连串的“一”字,不但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反让人觉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妙趣横生”。 二、含而不露的赋“二”词 清代蒋春霖有一首《沁园春·赋二字》: 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床棋对处,妙弈疑仙。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 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台荒铜雀,春锁何年?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 该词题为赋“二”字。可整首词没有一个“二”字,而是将“二”字隐藏在词句的意思中。其实每句都与“二”有关:如“杏花开候”、“春风似剪”都指农历二月,“算过了初更”说的是二更;“燕燕莺莺”、“鹣鹣兰夜”、“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写成双成对;“洲分白鹭”是由“二水中分白鹭洲”转化而来,“台荒铜雀”是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转化而来,原诗句中都含有“二”字。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含而不露,耐人玩味。 三、卓文君巧回试情诗 司马相如离家去长安求得功名后,在京日久,思家心切。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作为家书,以试卓文君其情。卓文君巧妙回复,情深义重,十分感人: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聊无赖十倚栏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祭祖问苍天,六月三伏他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阳想起有情白娘子,偏遇无情小许仙,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真是相思无绝期,痴情从心来。 四、凄凄惨惨的藏“数字”诗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丈夫是个商人,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久居异乡并有了新欢,害朱淑真长期独守空房,写下一首《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三) 詈冤家,言去不归;(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五) 有上交,无下交;(六)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七) 从今莫把仇人靠;(九) 千种相思一撇消。(十) 十句诗,每句隐射一数字,分别为“一到十”,化明为暗、变诗为谜,真实地再现了朱淑真长期独守空房,怨恨交错的凄苦之情,诗句情凄意哀,委婉感人。

唐诗中的数字

唐诗中的“数字”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数字的连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

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在言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浅谈数字在古诗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5525395.html, 浅谈数字在古诗中的运用 作者:陈晓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年第01期 中国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无论是真情与兴会、脉注与绮交、对偶与排比、借景与伏线……常常与数字有着深广的联系。古人留给我们丰富文化遗产,不论是诗、词,还是曲、赋,其中的佳句名作如林。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古诗中间往往镶嵌着数字。 一、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经诗人巧妙地用在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 古诗中的数字犹如点睛之笔,构成诗文的主线或脊梁,就好像围棋的九段高手,投下一子,满盘皆活矣。我国科普大家郑公盾老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专门文章介绍数字古诗,郑老先生特别提到的一首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短小的古诗巧妙穿插应用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而且完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七平八稳,一点不乱,很好地描绘出恬静、平和、纯朴的田园风光。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你记性好的话,朗读两三遍,就能记住了。 数字入诗常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潭水千尺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拿它与千尺潭水作比,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诗人利用数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这种高度上的夸张,突出了山楼的高。“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诗中的“三千丈”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忧愁。 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千里”虚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的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喜悦兴奋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 更有味道的是有些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读着琅琅上口的诗歌,思考着耐人寻味的数学问题,数学思维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学者喜闻乐见,闻者愿作深思。如: 晚霞红

古诗中的数学

数学,与古诗词 摘要:1.我和数学的交流史; 2.数学与古诗词的意境美联系。中国的古诗词流传下来的,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名诗名句, 大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语文中研究很多。而这次,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找找这文学瑰宝中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古代诗词数学美数学四要素 首先,我还是想谈谈我跟数学这个科目之间故事。 在我小学的时候,盛行奥数华赛,于是,赶上流行,我也去报了奥数班。然后本来就很稀少的周末时光就又减少了很多,就泡在那个奥数的培训班。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最后时刻我还是得奖了,好歹还是为升学做了点贡献。 上初中咯,就是天天的耍,数学老师又是个女的,所以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对于一个快更年期的数学老师的莫名其妙的生气,我们都是很淡定的把数学学的很淡定。后头中考咯,发现不得行咯,还是要好好的学哈数学,跑去到一个年轻的男老师那里补课。我估计异性相吸这个也算是个理由,所以初三下半期对于初中的那几个重要题型掌握的还不错,所以中考数学还是将就的满足。 高中,嘿,运气好,遇到整个学校最有趣的数学老师。所以,这个数学就学的一点都不被动。平时对数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正高中数学就是各种题各种公式,所以经常会花相对更多的时间来做数学题,而

且乐在其中。反正高考下来,相比较最满意的就是数学。 大学,有幸遇到一个好老师。不仅教会书本的数学知识,更让我觉得之前学习数学,完全是在应试,所以,就开始留心生活周围的数学。 那么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在我国古诗词中,数学的美。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中,医疗中,文字中,都有数学的身影。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各种文化瑰宝更是耀眼。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无价的文化宝物。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的古诗词是最美的!而又是能把数学运用进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美!这就是数学在古诗词的完美与巧妙地结合!诗与数学之间最深刻的关系莫过于数学概念或意象与诗歌的结合。 诗句中,在描写景色的诗句中,很多都是夹杂着很多数学的问题。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颈联这一句,被古来今往的无数数学家和文学家一致认为是最美的数学诗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最美的是圆形”。为什么呢?这与圆形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如对称、均衡、和谐、完善等是分不开的,而直线、角等也会有美的感觉,这与直线、角给人以锐利、刚劲、简洁、有力之感是分不开的。上面的诗句中,“大漠”正是数学中的平面的化身,多么洁净的世界;“孤烟直”也正是数学中的直线的表示,多么宁静的画面;“长河”数学中的曲线;“落日圆”数学中的圆。这些数学中枯燥、

群文阅读 诗中的数字美

诗中的数字美 中华民族渊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古诗词,朗诵起来节奏感强、字正腔圆,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经历史的洗刷依旧光芒四射。诗词与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它们有着奇妙的同一性。诗词一向被认为是文学艺术上的明珠,是感性灵动的。但实际上,诗词的美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数学之美。诗歌中的数字深受中国诗人的青睐,它在诗中的巧妙运用,会成为极好的支撑和点缀。我们来寻找诗中的数字,感受数字的无穷魅力吧!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百鸟归巢图 [明] 伦文叙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下阕) [宋] 辛弃疾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思考链接: 1、找找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诗,想想画面,品味诗的意境美。 3、观看《中国诗词大会》。

《诗中的数字之美》教学设计 一、课件出示《咏柳》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师范读,生趣读。 2.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齐读,师指导读,分组赛读。 2.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这里的“三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师生品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十首数字诗词让人拍案叫绝

十首数字诗词让人拍案叫绝 在诗词中, 把数字嵌入诗中, 会给人以直观、对比的感受。 今天,诗词君介绍十首数字诗, 数字巧妙地嵌入诗词中, 与诗中的情境浑然天成, 让人拍案叫绝。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流离江南,晚景凄惨,又年迈多病,当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诗人写下此诗。

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一”与“三”三次反复,按理在近体诗中是禁忌的,但诗人却写得神韵天然,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宫词二首·其二》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被称为诗奴,他专注写诗,他视写诗为生命,全身心投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他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