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复习

中国舞蹈史复习
中国舞蹈史复习

中国舞蹈史复习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填空:1、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

2、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

3、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

4、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

5、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舞》

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

7、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

8、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

9、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唐代

10、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

1、“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2、“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

3、《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

5、“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

6、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着名健舞

7、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

8、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着名软舞

9、《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 (晋)

10、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

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

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汉代

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

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

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

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

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

10、七部乐是_____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隋开皇初

名词解释: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4、以舞相属:

1《铜雀伎》

2 《谢公屐》

3健舞

3、“踏歌”

简答:《清商乐》的内容。

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内容。

原始乐舞的性质。

简述健舞和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论述:试述“礼崩乐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的体现

试述汉代舞蹈发展的成就。

试论述儒家和墨家的乐舞思想。

中国舞蹈史复习资料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⑴歌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⑵宋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宋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 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 规模宏大 人数众多 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 精巧典雅 温馨致雅 “百戏” 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 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 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汉代百戏舞蹈按特征分为:巾袖、道具、情节、舞像 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两宋舞蹈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科技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贸易发达,行会组织普遍。 3、两宋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乐舞,宴享、娱乐、朝会大典、招待使节都有乐舞。教坊中有很多有才华的舞蹈家如雷中庆、菊夫人等。 4、宫廷队舞有所发展并日趋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表现人物故事的歌舞。 5、民间舞如异峰突起,舞史出现新的局面。勾栏、瓦舍的出现,民间艺人有了固定演出场所。行会间组成的舞队互相竞赛,促进了舞蹈的发展。市民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对文娱生活的要求。时代和习俗的变迁,对高度规范和严密完整的舞蹈兴趣淡漠,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变化,生动活泼的民间舞队倍受青睐。 6、文人士大夫的歌舞仍然盛行不衰,文学方面词与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曲与舞蹈结合比唐诗更加自由。 7、宋代故事歌舞具有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歌、舞、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为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舞谱是宋代对舞史的新贡献: (1)纳西族东巴经象形文字舞谱 (2)德寿宫舞谱 9、两宋与高丽音乐、舞蹈交流频繁活跃。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 汉代是舞蹈史上统一后的第一个盛世,汉代时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舞蹈广度深度都比先秦的有所提高 1、‘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候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百戏等,实际上汉代百戏一直十分兴盛,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只是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于外极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他们的表演既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于是百戏更加盛行,表演规模更加宏大,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 2、女乐的舞蹈活动。 汉代舞蹈除穿插在百戏中有舞蹈表演外,在后宫和贵族之间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这些处于奴隶地位的女演员和以前一样,是供皇室贵族享乐的,她们中有许多杰出的舞人,汉代贵族享乐生活中的舞蹈活动继承了奴隶制时代乐舞奴隶的创造和春秋战国时代女乐舞蹈的传统,是舞蹈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经过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唐代为数众多的乐舞艺人—宫廷乐工舞人及其它各种歌舞伎人,创造了更为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表演性舞蹈 3、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舞蹈。 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既是礼节,又含有自娱性,汉魏晋各代都时兴这种舞蹈,既然是礼节性舞蹈就有一定规矩,不按规矩起舞就是失礼,宴会时除了宾客间有以舞相属的习俗外,宾主有时还作即兴舞蹈表演,这种舞蹈表演往往是以抒发舞者内心感情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 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音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汉代俗乐融入雅乐,使部分雅乐舞蹈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些新创的雅乐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雅乐舞蹈的发展回到它原来的轨道,又成为刻板僵化的祭礼仪式的组成部分,那些生气勃勃的俗乐舞蹈在掺入雅乐后便逐渐失去了光彩,改变了原貌 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汉朝与域外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加强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汉代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大发展,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中外舞蹈史》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考试科目之一,要紧考核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关心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要紧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舞蹈的进展历史和外国舞蹈历史的进展。〔一〕中国舞蹈史 1.原始舞蹈产生与进展的轨迹 〔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 〔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3〕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 〔4〕原始祭祀舞 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进展 〔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2〕祭祀舞的进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 3.两周时期舞蹈的进展和变革 〔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 〔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 〔3〕表演性舞蹈的进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妨碍 〔4〕儒家的乐舞理论 〔5〕墨家的乐舞理论 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汉代 〔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2〕“女乐”的舞蹈活动 〔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5〕民族关系的进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7〕群舞的编排 〔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9〕闻名舞及其艺术成就 〔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进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1〕《清商乐》的进展与演变 〔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妨碍 〔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6.辉煌唐舞 〔1〕节日歌舞游乐 〔2〕自舞成风 〔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 〔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 〔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 〔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7.舞蹈艺术进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2〕辽承唐舞倡诸舞 〔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 〔4〕宋代——古代舞蹈进展的转折点 〔5〕繁盛的民间歌舞 〔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8〕唐、宋舞乐传高丽 〔9〕宝贵的德寿宫舞谱 〔10〕金承辽舞融宋舞 〔11〕西夏舞迹 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2〕明代宫廷乐舞和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 〔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4〕汉族民间舞 〔5〕少数民族民间舞 〔6〕戏曲舞蹈的进展 〔二〕外国舞蹈史 1.芭蕾的起源 〔1〕古代希腊的舞蹈 〔2〕古代罗马的拟剧 〔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 2.芭蕾的雏形 〔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 〔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 〔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 3.前浪漫主义芭蕾 〔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妨碍 〔2〕18世纪的法国芭蕾

中国舞蹈史复习(2)

填空:1、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 2、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 3、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 4、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 5、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舞》 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 7、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 8、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 9、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唐代 10、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 1、“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2、“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 3、《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 5、“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 6、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著名健舞 7、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 8、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著名软舞 9、《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晋) 10、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 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

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汉代 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 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 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 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 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 10、七部乐是_____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隋开皇初 名词解释: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4、以舞相属: 1《铜雀伎》 2 《谢公屐》 3健舞 3、“踏歌” 简答:《清商乐》的内容。 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内容。 原始乐舞的性质。 简述健舞和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论述:试述“礼崩乐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的体现 试述汉代舞蹈发展的成就。

20世纪中国舞蹈史

20世纪中国舞蹈史 (一)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裕容龄,(1882~1973)晚清一品官裕庚的女儿,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 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学习芭蕾和现代舞。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为裕容龄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1902年她在巴黎第一次进行了公演,演出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节目。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并很快入宫,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专门为两宫太后和皇帝表演舞蹈。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希腊舞》、《扇子舞》等。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在对西方舞蹈的学习与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欧美歌舞团体进入中国。 1886年,一个《点石斋画报》上有一条这样的消息: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这个马戏团的节目有跑马、调狮、钻圈、掷帽、正剧、杂剧、鼓人舞蹈等等。在这些节目中,舞蹈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熟悉祭祀乐舞和宫廷舞蹈的国民来说,舞中强烈的娱乐性让人大受刺激。随后,西方各种歌舞表演团体纷纷来华演出,在中国掀起了一个西方马戏和歌舞的传播之潮。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1923年,美国檀香山哈佛歌舞团在上海维多利亚剧院演出美国歌舞;1925年,日本剧团在上海演出歌舞剧《20岁之少年》;1925-1926年,美国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率领的现代舞团在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了现代舞及各国民间舞,节目有:《西班牙舞》、《海之精》、《爪哇舞》、《印地安人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观音舞》、《霸王别姬》等;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了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吉赛尔》、《葛蓓利亚》、《火鸟》及舞蹈《华尔兹》、《小丑舞》、《牧童舞》等。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西方芭蕾舞最高水平的团体,在中国演出影响很大。1926年,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舞台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国人在欣赏了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舞蹈团的现代舞和莫斯科国家剧院舞蹈团芭蕾舞的精彩表演之后,同年11—12月又迎来了西方现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邓肯的学生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的到来。“莫斯科邓肯舞蹈团”首先来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然后到北平、上海等地演出,主要节目有:《青春舞》、《快乐》、《捉迷藏》等。它们表演了具有依莎多拉〃邓肯风格的现代舞,它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前卫意义,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小说家郁达夫观看演出后在日记中曾经写道:“邓肯的舞蹈形式,都带有革命意义,处处是力的表现”。这是历史上中国文人第一次对西方现代舞作出的评价。郁达夫对现代舞的这种认识和判断,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十分准确、恰当。1927年1月,邓肯舞蹈团来到武汉演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而演出的现代舞《葬礼歌》、《国民革命歌》、《中国妇女解放万岁》、《少年共产国际歌》等,引起了极大轰动。 西方舞蹈团体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一种追求的时尚,这就是以《华尔

2020年广东舞蹈术科统考考试大纲.doc

2020年广东舞蹈术科统考考试大纲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2020年广东舞蹈术科统考考试大纲》的内容,具体内容: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舞蹈术科考试说明已经公布,内含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及形式、基础知识题型示例等,具体大纲内容如下:一、考试性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舞蹈术科考试(...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舞蹈术科考试说明已经公布,内含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及形式、基础知识题型示例等,具体大纲内容如下: 一、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舞蹈术科考试(以下简称舞蹈术科统考)是面向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舞蹈类专业的考生进行的专业基础技能测试,是我省普通高考的组成部分。舞蹈术科统考主要考核或检测考生的舞蹈素质(其中包含舞蹈的身体条件、表现力、节奏感、美感)、舞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通过考试选拔出具备有一定舞蹈专业技能和学习潜能,毕业后能从事舞蹈表演或舞蹈教育与编导的合格学生。二、考试科目 科目考试类型分值(分)占总分比例基本功面试10035%舞蹈片段面试10040%命题即兴表演面试10015%舞蹈、音乐基础知识机考10010% 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各科目均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分。

考生舞蹈术科统考的总成绩=(基本功得分×35%+舞蹈片段得分×40%+命题即兴表演得分×15%+舞蹈、音乐基础知识机考得分×10%)×3,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舞蹈术科统考总分满分为300分。 三、考核目标、内容及形式 (一)基本功 1.考核目标 基本功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具有舞蹈表演应有的身体能力,是否经过了系统、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考试主要从软开度、旋转、弹跳、翻身、翻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2.考试内容 女生: 软开度:把上搬、控腿(前、旁、后);横叉;下腰。 技术技巧: 线路一:旋转类,可单一、可复合。 线路二:翻身类,可单一、可复合。 线路三:跳跃类,可单一、可复合。 备注:线路可选择斜线或横线。 男生: 软开度:把上搬、控腿(前、旁)、控探海;横叉、竖叉;下腰。 技术技巧: 线路一:旋转类,可单一、可复合。 线路二:翻身类,可单一、可复合。

中国舞蹈史

三、简答 1.清商乐简介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俗乐舞的总称。朝间。三国,设立清商署,专门管理清商乐。清商乐中包含: (1)“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的相和诸曲,由于清商乐中更多保留了秦、汉、魏、晋、宋、齐、等各代民间的“俗乐”,到隋文帝时曾称之为“华夏正声”。 (2)在南方新兴经济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入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吴声、西曲。 (3)清商乐的作品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清商乐所用的乐器比相和诸曲又有增益。 (4)清商乐的舞蹈节目有《巾舞》《拂舞》《铎舞》《巴渝舞》《白鸠舞》《前溪舞》《明君舞》《翳乐》《公莫舞》《神弦歌》《白纻舞》等。即有前代留下来的舞蹈,又有新的作品,不少舞蹈是当时的上乘之作。 2.简述健舞、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唐代的舞蹈按风格特点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 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演出规模都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动作技巧水平高。 《胡旋》《胡腾》《柘枝》《剑器》属于健舞。比如《胡腾》,以腾跳动作技巧见长,舞步急促变化。正如“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绿腰》《春莺啭》《柘枝》属于软舞。软舞和健舞中都有《柘枝》这个舞蹈,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腰身技巧和舞袖动作是它的特点,婉转绰约与矫健奔放相结合,服饰华美,表情动人,有鼓声和乐声相伴,是唐代舞蹈精品,有很高的专业技巧水平的艺人。 3.简述戏曲舞蹈的文化特征? ⒈戏曲艺术包括“唱念做打”,戏曲舞蹈表现为“做、打”,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吸收吸引观众的武术杂技等动作表演。 ⒉戏曲舞蹈还有不少模拟性舞蹈动作,如常用的“双飞燕、大鹏展翅,金鸣独立、扑虎、虎跳”等,是传统拟兽舞蹈;“兰花手,云步”是模拟大自然的手势动作。 ⒊戏曲表演中延伸发展了传统道具舞蹈,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前期表现为扮演舞蹈段落,移用歌舞大曲名目和采用生活化舞蹈动作。后期表现在从人物出厂、亮相、举手投足等方面。 ①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②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③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④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4.舞蹈在革命作用中的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苏区歌舞——革命舞蹈的萌芽。 产生于国内革命战争的北伐时期,用文艺的形式教育人民,宣传革命真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使中国的革命文艺事业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②舞蹈在长征路上。 在长征这一人类空前的历史壮举中,红军宣传队员用自己的生命和红色歌舞活动,有力地配合这一伟大壮举,为中国的革命文艺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③“秧歌运动”与舞蹈。 中国文艺近代史上的一次文艺革命,使文艺工作者得到了根本性的思想磨练,极好的配合了当时的斗争形势。

[全]中国舞蹈史-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中国舞蹈史-考研真题详解 1“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载于()中。 【答案】《山海经》查看答案 【解析】《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到:“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意思是:帝俊有了八个儿子后,不禁舞蹈欢庆氏族部落的人丁兴旺。这意味着舞蹈在其始之初是与祖先祭祀和生殖崇拜密切相关的;同时说明舞蹈的初始状态往往是群众性的集体形式,舞蹈是所有部族人员全体参与的群体活动。 2()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 【答案】《云门大卷》;天神查看答案 【解析】《云门大卷》或分作《云门》《大卷》两部分。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传统乐舞,歌颂黄帝功绩。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3()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 【答案】《大武》;祖先查看答案 【解析】周乐《大武》在六乐中是一种武舞,歌颂武王伐纣。用以作为宗庙之乐,祭祀祖先。

4《尚书·益稷》中(),(),()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他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答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翔舞”;“凤凰来仪”查看答案【解析】原始人在狩猎归来,常常围着篝火,敲打着石器,跳起舞蹈欢庆狩猎成功。有时,还模拟各种鸟兽舞蹈,甚至再现狩猎过程,正像《尚书·益稷》中记载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翔舞”“凤凰来仪”,是图腾崇拜的遗迹。因此许多崖画中都有表现狩猎生活的舞蹈。 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 【答案】《扶犁》查看答案 【解析】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例如伏羲的乐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 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年。 【答案】5000查看答案 【解析】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的精美图案,证明了当时人在从事狩猎的同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是中华舞蹈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物。陶盆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五千年前先民的舞蹈。

中国舞蹈史

1.清商乐简介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俗乐舞的总称。朝间。三国,设立清商署,专门管理清商乐。清商乐中包含: (1)“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的相和诸曲,由于清商乐中更多保留了秦、汉、魏、晋、宋、齐、等各代民间的“俗乐”,到隋文帝时曾称之为“华夏正声”。 (2)在南方新兴经济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入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吴声、西曲。(3)清商乐的作品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清商乐所用的乐器比相和诸曲又有增益。 (4)清商乐的舞蹈节目有《巾舞》《拂舞》《铎舞》《巴渝舞》《白鸠舞》《前溪舞》《明君舞》《翳乐》《公莫舞》《神弦歌》《白纻舞》等。即有前代留下来的舞蹈,又有新的作品,不少舞蹈是当时的上乘之作。 2.简述健舞、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唐代的舞蹈按风格特点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 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演出规模都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动作技巧水平高。 《胡旋》《胡腾》《柘枝》《剑器》属于健舞。比如《胡腾》,以腾跳动作技巧见长,舞步急促变化。正如“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绿腰》《春莺啭》《柘枝》属于软舞。软舞和健舞中都有《柘枝》这个舞蹈,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腰身技巧和舞袖动作是它的特点,婉转绰约与矫健奔放相结合,服饰华美,表情动人,有鼓声和乐声相伴,是唐代舞蹈精品,有很高的专业技巧水平的艺人。 3.简述戏曲舞蹈的文化特征? ⒈戏曲艺术包括“唱念做打”,戏曲舞蹈表现为“做、打”,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吸收吸引观众的武术杂技等动作表演。 ⒉戏曲舞蹈还有不少模拟性舞蹈动作,如常用的“双飞燕、大鹏展翅,金鸣独立、扑虎、虎跳”等,是传统拟兽舞蹈;“兰花手,云步”是模拟大自然的手势动作。 ⒊戏曲表演中延伸发展了传统道具舞蹈,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前期表现为扮演舞蹈段落,移用歌舞大曲名目和采用生活化舞蹈动作。后期表现在从人物出厂、亮相、举手投足等方面。 ①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②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③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④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4.舞蹈在革命作用中的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苏区歌舞——革命舞蹈的萌芽。 产生于国内革命战争的北伐时期,用文艺的形式教育人民,宣传革命真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使中国的革命文艺事业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②舞蹈在长征路上。 在长征这一人类空前的历史壮举中,红军宣传队员用自己的生命和红色歌舞活动,有力地配合这一伟大壮举,为中国的革命文艺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③“秧歌运动”与舞蹈。 中国文艺近代史上的一次文艺革命,使文艺工作者得到了根本性的思想磨练,极好的配合了当时的斗争形势。 ④抗日的舞蹈怒潮。 与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紧密相连,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舞蹈形式,配合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地对敌斗争的具体要求创作出的具有战斗特色的舞蹈,几配合了抗日斗争的形

中国舞蹈证书级别考试规定

中国舞蹈证书级别考试规定 舞蹈考级证书,未来大学的特别通行证! 请家长们仔细阅读 一年一度的舞蹈考级不仅是对学生和老师学习教学的成果检验,更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是孩子每一步成长的印记! 现在国家和各重点大学为提高学校学生整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艺术考级特长生,拥有高级别考级证书的孩子们会在以后冲刺的起跑线上占领有利优势! 北京大学XX年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招生项目及要求简要如下: 1、舞蹈类:a、招生类型:只招收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 b、报名要求: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功底,有较强的舞蹈学习能力,8级以上国家考级证书 2、声乐类:要求考生能熟练视唱五线谱,具备三年以上参加合唱团的经历,或在省级以上声乐和合唱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管弦乐类:报名要求:考生须具备三年以上乐团演奏经验 大连理工大学XX年计划招收60名艺术特长生,具体招

收类别为声乐类、舞蹈类、器乐类等。考生须取得国内该专业,有乐队经验者优先。 诸如此类的重点高校在招收艺术特长生上很多都要求有多年艺术特长的学习和国家级考级证书。为了美好的明天,加油吧!宝贝们! 小明星舞蹈培训中心和你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中国舞等级考试简介: 认证机构:中国歌舞剧院考级委员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 宗旨及目标:中国舞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的一种舞蹈类型,是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注重少儿的年龄特征,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些基本元素、韵律、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划分为13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内容与方法符合相应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有符合该级别学员身体条件的舞蹈基训。 一级;二级; 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第十一级适用于14-16岁青年 第十二级适用于15-17岁青年 第十三级适用于16-18岁青年 中国舞考级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和身韵、

舞蹈考研中国舞蹈史复习资料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舞蹈考研中国舞蹈史复习资料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 ⑴ 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 ⑵ 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 ⑶ 代队舞具有综合性 ⑷ 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 ⑸ 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 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规模宏大,人数众多,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 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汉代百戏舞蹈按特征分为:巾袖、道具、情节、舞像。 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 2、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者有简单故事情节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 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14、现代人体动作的科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为鲁道夫·冯·拉班。 15、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打倒偶像崇拜为标识,标榜反传统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6、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整体剧场”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

中国舞蹈史第一章

第一章、祈神求天记事象功 历史的路向两边长长地延伸,站在路上的人,不论往哪头探望,目力所及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说,对未来我们只能展望,那么,对于过去,我们则可寻着那些已留下的足迹,重温过去的路程…… 大约在170万年前,原始人类已经存在。其后经历了旧时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神话传说时代等漫长时期,才逐渐步入文明社会。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来的舞蹈,迄今为止,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这一历史的确认是以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为认证的。这个属于马家窑型文化的彩陶盆,记录了当时氏族部落成员舞蹈活动的情景:人们手拉手,朝着同一方向踏地而舞。这一很能激起人们联想的陶盆,打开了舞蹈历史的第一页。(见图1) 在舞蹈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舞蹈历史的发展是伴随人类自身进步而来的。人类感官上享娱欢乐的放纵追求与人类理性道德的自我匡正约束,二者的相互突破与替代,往往推动了舞蹈的发展。让我们回溯到荒古茫茫而又遥远的年代…… 图1 舞蹈纹彩陶盆(距今5000多年前)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 一、人类生存与舞蹈雏形 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状况极其低下,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人类的进步首先是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提高。我国古代传说记载,原始先民“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其害”,其后“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进一步,“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原始舞蹈有不少是记述这类与生存条件改善有关的重大事件的。如史籍记载,远古时代有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扶来》;有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扶犁》等。进入原始农耕时期,反映农业生产的乐舞传说相应更多了,如《葛天氏之乐》,表演时三人执牛尾,踏地而舞,乐舞分别表现诸如祝愿人丁兴旺、祭拜图腾对象、祈求五谷丰收、敬畏上天、感谢土地等多种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有关的愿望。 原始舞蹈与反映生产劳动相联系,我们可以从现存少数民族舞蹈中,见到这类舞蹈的遗迹。云南怒江一带怒族,有表现原始采集生活的舞蹈《找竹叶菜舞》,湘西土家族有表现原始狩猎活动的《摆手舞》。云南基诺族插秧时要合乐,点完一垅后,男女会合,歌舞自娱。高山族、佤族在舂米时有《杵歌》相伴。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舞蹈史复习思考题 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原始人在其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原始舞蹈,因此,原始人跳舞并非出于审美需要,而是生存使然。原始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例如,性爱舞以刺激生殖欲望为目的,战争舞多为军事演习或庆贺胜利。原始人跳舞在于实现人的生命的本质,通过舞蹈的实用功能有力地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2.为什么说原始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 首先,原始舞蹈虽然根本无法奢望有现代的灯光布景,但是,原始人却能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表现手段来发起“生命机能的总动员”。(以综合性的动态动员生命)其次,原始舞蹈的每一个强烈的情感,都是由身体的节奏动作表现出来的,反之,其每一个情感动作本身,又绝对合着严密的节奏。(以动律性的本质表现生命)第三,原始人跳舞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本质,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舞蹈使他们在自身肢体的运动中感受生命的真实与伟大。(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第四,原始舞蹈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原始舞蹈的社会意义全在于统一的社会感应力。当个人、集体、音乐、舞步全都融于一体而形成共振,原始人便在舞蹈中发现了自身本质力量,同时又感受到集体团结的力量。(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3.夏商阶段值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随着奴隶制的建立,舞蹈逐渐形成在功能特征上的分流状态。从此,中国舞蹈就在娱人、娱神和教化的轨道上向纵深发展。首先,由于奴隶制的建立和奴隶主阶级的需要,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欣赏娱乐活动,形成其表演性的特征。其次,历代统治者会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和宣传自己的功绩或德政,也就形成了中国乐舞史上的纪功舞蹈的传统。第三,这个时期的巫术祭祀活动频繁,其舞蹈亦较为多样。 4.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由于古代中国政治以“礼”为中心,故宗法血缘使中国的政治成为伦理政治,伦理政治成功的至要就在于它的情感性。而就“乐”而言,乐舞本身就是一种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乐舞无论是生成还是表现,都是以情感为媒介、以达情为旨归的。因此,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的方式来治国治民,以保持社会有序。 5.“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礼乐政治”出现了危机。“礼崩”自然会引起“乐坏”,除了“礼崩”的原因外,与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无关系。时代的进步所形成的全新的政治经济生活和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情感态度,导致了那直接根源于情感的乐舞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当雅乐的僵化形式对舞蹈的情感表

中国舞蹈史复习

中国舞蹈史复习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填空:1、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 2、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 3、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 4、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 5、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舞》 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 7、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 8、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 9、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唐代 10、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 1、“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2、“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 3、《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 5、“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 6、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着名健舞 7、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 8、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着名软舞 9、《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 (晋) 10、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

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 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汉代 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 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 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 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 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 10、七部乐是_____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隋开皇初 名词解释: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4、以舞相属: 1《铜雀伎》 2 《谢公屐》 3健舞 3、“踏歌” 简答:《清商乐》的内容。 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内容。 原始乐舞的性质。 简述健舞和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论述:试述“礼崩乐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的体现

中国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第一章原始舞蹈 1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 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 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 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 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 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 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 1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 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 载。 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 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杰出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C》、《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小舞》)包括《?“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 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 《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 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C》一起归入武舞。 3 《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 《人舞》,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