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第五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

(1)优点: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

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传粉→再套袋。(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果)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验证——测交实验

(1)研究的对象: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的存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发生的时间: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4)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及分离定律叙述的正误。

(1)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提示】开花前应除去母本的雄蕊。

(2)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提示】雌蕊、雄蕊发育成熟才能进行杂交实验。

(4)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5)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提示】根据表现型不能判断显性性状的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6)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提示】 Aa与AA的性状表现相同。

(8)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提示】测交的方法可以检测任一未知基因型的个体。

2.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A B C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________。

(2)发生时间: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4)适用范围

①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________(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________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答案】 (1)C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同源染色体分离 (4)①真核 有性 细胞核 ②一 一

1.分别以豌豆和玉米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各自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分别表现出什么性状?

【提示】 前者全为隐性;后者显、隐性个体均有。

2.假设教材中豌豆F 1产生的含d 的花粉一半败育,其他条件不变,F 1自交,F 2的分离比为多少?

【提示】 高茎∶矮茎 =5∶1。

3.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 和a ,其中a 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 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 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 2,F 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 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是5∶1。

4.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甲番茄结红果,乙番茄结黄果。将甲(RR)的花粉授于乙(rr)的雌蕊柱头上,母本植株结出什么颜色的果实?这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否矛盾?

【提示】 母本植株结出黄果。乙植株(rr)接受甲植株(RR)花粉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Rr ,由该胚发育成的新植株所结果实为红果,但就乙植株所结果实的颜色而言,由于该果实的果皮来自母本的子房壁,属于母本的一部分,与父本传来的花粉无关,故果皮的基因型为rr ,表现为黄果。这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不矛盾。

5.若将基因型为Bb 的植株连续自交n 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子n 代的高茎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 2n +12

视角 1 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

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A [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故A错误。]

2.(2017·德州模拟)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A.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B [③组顶生×腋生→全为腋生说明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则甲为隐性纯合子,丁是显性纯合子。①组和②组子代表现型约为1∶1说明乙和丙是杂合子。]

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4.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

A.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

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D [本题考查对测交实验的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测交实验的理解及应用能力,难度中等。用测交实验来检测F1是不是纯合子,是将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正确。]

视角 3 考查对核心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5.(2017·江西南昌三中第二次月考)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A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表明亲本性状为显性,无耳垂为隐性性状,故A正确;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有纯合子,故B错误;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无法判断高茎和矮茎的显隐关系,故C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故D错误。] 6.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 [自交和测交均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自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自交子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可用于淘汰隐性个体,提高显性基因的频率,即可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C正确;自交和测交均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5种交配方式的比较

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子代全为隐性?亲本:aa ×aa 全为显性?亲本:AA ×A_(或aa )

2.探究杂合子连续多代自交问题

(1)杂合子Aa 连续自交,第n 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由该曲线得到的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显性),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视角 1 考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2017·合肥一模)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 .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 .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植株杂交

D .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C [本题考查遗传实验中显隐性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要点,并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难度稍大。若两亲本是纯合子,则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判断显隐性,A 、

D 错误;B 项中,黄瓜无性染色体,正交反交结果相同,B 错误;绿色果皮植株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果皮为显性,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绿色果皮是纯合子,再和黄色果皮植株杂交,后代若出现黄色果皮植株则黄色果皮为显性,若后代为绿色果皮,则绿色果皮为显性,C 正确。]

2.(2017·和田模拟)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 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 1自交产生的F 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①③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 .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 .F 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 .P 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D [由F 1中白果?――→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黄果为隐性性状,白果为显性性状,则P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 ,黄果的基因型为aa 。F 2中各性状情况为:(1/2×1+1/2×1/4)黄果、1/2×3/4 白果,故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应为 5∶3。]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

(1)若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病;

(2)若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则为显性遗传病。

视角 2 考查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概率计算

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 1,淘汰F 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 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 、Rr 、rr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

A .1∶2∶1

B .4∶4∶1

C .3∶2∶1

D .9∶3∶1

C [杂合红果番茄自交得F 1,淘汰F 1中黄果番茄,F 1中红果番茄中31为RR ,32为Rr 。31RR

?――→31RR ,32Rr ?――→32·41RR ,32·21Rr ,32·41

rr 。则后代RR 、Rr 、rr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3∶2∶1。]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 和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和Aa 的比例是( )

A .1∶1

B .1∶2

C .2∶1

D .3∶1

A [在该群体中AA =31,Aa =32,则配子A =32,a =31,则子代中AA =94,Aa =94,aa =91

(死亡)。该子代中AA 和Aa 的比例是1∶1。]

两种自由交配类型的3个注意点

1.自交≠自由交配

(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 、Aa 群体中自交是指:AA ×AA 、Aa ×Aa 。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 、Aa 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 ×AA 、Aa ×Aa 、AA ♀×Aa ♂、Aa ♀×AA ♂。

2.在连续自由交配不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均不变。

3.在连续自由交配,但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都发生改变。

视角 3 结合从性遗传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

5.(2017·云南一模)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 L )和短毛(H S )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兔中H L 对H S 为显性,雌兔中H S 对H L 为显性。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长毛和短毛在安哥拉兔群的雄兔和雌兔中,显隐性关系刚好相反,但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H L H S 中的雄兔的表现型是________。现有一只长毛雌兔,所生的一窝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则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用多对基因型杂合的亲本杂交,F 1长毛兔与短毛兔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由于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 L )和短毛(H S )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伴性遗传。

(2)由题意知H L 控制长毛,雄兔中H L 对H S 为显性,因此基因型为H L H S 中的雄兔的表现型是长毛;雌兔中H S 对H L 为显性,因此长毛雌兔的基因型是H L H L ,长毛雌兔所生的后代都含有H L 基因,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的基因型是H S H L 。

(3)H L H S ×H S H L →H L H L ∶H L H S ∶H S H S =1∶2∶1,雄兔中H L H L 、H L H S 是长毛,H S H S 是短毛,雌兔中H L H L 是长毛,H L H S 、H S H S 是短毛,因此,F 1长毛兔与短毛兔的比例为1∶1。

【答案】 (1)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 L )和短毛(H S )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长毛 H S H L 长毛雌兔的基因型是H L H L ,所生的后代都含有H L 基因

(3)1∶1

视角 4 结合复等位基因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

6.(2017·潍坊检测)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4种,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情况为:T A 控制红色素的合成,T B 控制黄色素的合成,T C 控制蓝色素的合成,T D 控制白色素的合成,含有相应色素植株开相应颜色的花。

(1)不含T D 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可能性。

(2)现有4种纯合植株(每种均有若干株),如何确定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一种准确关系用“>”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不含T D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T A T A、T B T B、T C T C、T A T B、T A T C、T B T C 6种。

(2)4种纯合植株为T A T A、T B T B、T C T C、T D T D,要确定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只需让四种纯合植株两两相互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即可确定相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3)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可判断T A>T B、T D>T C,T A和T B对T D和T C为显性或T D和T C对T A和T B为显性。

【答案】 (1)6 (2)让4种纯合植株相互杂交,即进行6组杂交,若有3组子代开红花,2组子代开黄花,1组开蓝花,则显隐性关系为T A>T B>T C>T D(意思对即可) (3)T A>T B>T D>T C或T D>T C>T A>T B

视角 5 结合致死问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7.(2017·太原一模)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 378∶黑鼠2 398;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 396∶黑鼠1 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________性,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_______定律。

(2)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稳定遗传。

(4)若种群中黑色皮毛小鼠个体占25%,则黑色皮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和第二组亲本都是黄鼠,后代出现黑鼠,说明黄色皮毛是显性性状,小鼠皮毛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组亲本黄鼠都是杂合子(Aa),后代理论上黄鼠∶黑鼠应该为3∶1,而实际上是2∶1,且后代总数减少了1/4,说明黄鼠中纯合子(AA)致死。

(3)黄鼠纯合子致死,故黄鼠只能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4)若种群中黑色皮毛小鼠个体aa占25%,则黄鼠Aa占75%,所以a的频率=25%+1/2×75%=62.5%。

【答案】 (1)显 1 分离 (2)显性纯合致死 (3)不能 (4)62.5%(或5/8)

某些致死现象及原因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比例为Aa:AA=2:1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即AA死亡,所以自交后代Aa:aa=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配子的现象。

如雄配子A致死,则Aa自交后代中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Aa:aa=1: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无病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2、指导杂交育种

(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不分离植株上的种子。

(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3)优良品种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的同种生物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配种。

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

4、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的典型例子。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2014·海南高考)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B [根据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2013·全国卷Ⅰ)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A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所需满足的条件,逐项进行解答。用于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先杂交再测交或先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则可以用自交或者测交的方法来验证,A项符合题意。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项不符合题意。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项不符合题意。如果不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就不能得到保证,D项不符合题意。]

3.(2014·全国卷Ⅰ)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B [A项,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该病有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 表示。根据遗传学原理,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与Ⅰ2和Ⅰ4是否纯合无关;B项,若Ⅱ1和Ⅲ1纯合,则Ⅲ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Ⅳ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4,而Ⅲ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若Ⅲ4为纯合子,则Ⅳ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故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C项,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D项,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与Ⅱ5无关,若第Ⅳ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

4.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分离定律 教学设计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1.1 分离定律 课型:新授型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一、教材分析 《分离定律》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方法、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实质,本课时主要讲解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分离定律是三大遗传定律的第一个定律,既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归纳总结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又是后续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教材的内容的处理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较强的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本章教学内容涉及前面相关的旧知识点较多,并且还提出了新的遗传研究方法和许多新概念,识记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跨章节多,因此,学生的学习思路容易受到干扰,出现混乱。有些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的基础,抽象难懂的新知识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合理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3.阐明分离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3.尝试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较、分析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讨论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 2.感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 3.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遗传图解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 提问: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对黄皮肤黑头发的夫妇生了一个白皮肤白头发的儿子,这个新闻可信吗? 【学生活动】 预设:有人说可信,有人说不可信。 【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分离定律。 设计意图:从生活小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现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突出了生物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基本理念。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探究过程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探究过程 【摘要】遗传学是高中生物课的重中之重,遗传规律又是遗传学中的核心内容,学习遗传规律对高中学生来说就是重点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的探究过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统计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解决问题,最后设计验证,得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关键词】豌豆杂交实验假设解释验证定理 高中生物遗传学的遗传规律部分主要学习的是孟德尔遗传基本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是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的观察思考、分析、假设、推理、演绎得出了这两个定律。现在笔者就孟德尔探究探究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结合现代遗传学进行整理,分析、予以再现。孟德尔是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杂交试验的探究,提出了基因分离规律。 1 实验过程及提出问题 1.1 实验过程。 P♀×P♂(正交反交任意) 杂交方法:①P♀在开花前彻底去雄,但不能影响雌蕊,并套袋。②收受P♂的花粉。③人工授粉再套袋。 F1 实验结果①: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自交方法:豌豆的自然授粉就是自交。 F2 实验结果②: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1.2 观察分析实验提出问题:孟德尔多次选取了不同对的相对性状进行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每次只观察一对相对性状)发现结果①和结果②都一致,即结果①F1总是100%的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中的一种表现,(孟德尔将其定义为显性,没有表现出的另一性状定义为隐性)结果②:F2总是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例(3显性:1隐性)。 所以孟德尔认为这组实验结果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于是他提出了问题,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F1为什么总是100%的表现一种性状(显性)而F2为什么总是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例(3为显性:1隐性) 2 孟德尔自己提出理论假设,通过推理,解释以上提出的问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

1.涵盖范围 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 高考中不但必考而且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2)考查内容 ①两大定律的有关计算,学会用分离定律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②两大定律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③两大定律与育种实践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 ④伴性遗传的特点及有关概率的计算。 ⑤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实验思想。 (3)考查题型 ①选择题考查两大定律的简单计算、适用范围及一些基本概念。②计算题考查自由组合 定律的概率问题。③实验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确定。3.复习指导 (1)复习线索 ①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线索,系统复习遗传的有关概念。 ②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线索,系统复习两大定律的实质及实践应用,尤其与减数分 裂的联系。 ③以色盲的遗传为主线,全面比较分析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和判断及概率计算。 (2)复习方法 ①借助假说—演绎法,理解两大定律的发现历程。 ②注重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运用。 ③遗传系谱和遗传图解的比较。 第15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考纲要求] 1.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 2.常用符号及含义 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3.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 3 ∶ 1 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判一判]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3.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 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2.遗传图解

孟德尔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教案-第1课时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第一章第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及验证;显性的相对性。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未知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理解生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以后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变异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其解释 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结果和解释的介绍,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掌握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符号及应用 解答遗传学相关习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孟德尔生平及研究过程的介绍,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模块1相比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而且学生缺乏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难度。 四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孟德尔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常用遗传学术语; 2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 以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实例单双眼皮的遗传创设课堂情境;幻灯片动画介绍科学人物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相关结论;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试验现象并解释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上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学习选修2模块内容,先看一则报道。【幻灯片展示一桩离奇的官司】一对夫妻都是双眼皮的,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丈夫听说眼皮是遗传的,以至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经医院血型鉴定,丈夫为AB型,妻子为O型,而小孩为A型,最终闹到了法院。但最后经DNA鉴定,确认为他们的亲生儿子。 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孟德尔在一百多年之前给了我们一定的答案,一起来看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由孟德尔于1865年提出。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 (同一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I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婊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纯种高茎豌豆: D纯种矮茎豌豆: 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F高茎豌豆: 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分离规律的实质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用他自己所设计的测交等一系列试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

现已被世人所公认,并被尊称为孟德尔的分离规律。那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呢? 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 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 2 )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作为教师,对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理解到位吗?下面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真题为例,以启发思维: (2011.海南卷.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 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 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2 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2013.课标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019.课标Ⅲ.32)(9分)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 (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 F 1 自交,得 到 F 2,若 F 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 1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 用 F 1自交,得到 F 2 ,若 F 2 中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 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 1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1∶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教师用书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1章孟德尔定律第1节分离定律Ⅱ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 1.分析分离假设的验证。(重难点) 2.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能说出显性相对性的几种情况。 分离假设的验证 1.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3.测交过程(用遗传图解分析) 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C 和c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合作探讨] 探讨1: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简单地说,就是等位基因分离。

探讨2:测交实验的一方是F1,另一方必须是什么个体?孟德尔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测交的另一方必须是隐性纯合个体。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对杂交实验结果(性状分离)的解释是否正确。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假说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所以设计另外的实验,在实验前就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测结果(演绎),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探讨3: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这与F1产生的不同配子比例有什么关系? 提示: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等于F1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 1.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35930002】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遗传因子组成。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对象是F1,其遗传因子组成决定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正确与否。 【答案】D 2.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基因型种类比为1∶2∶1

为什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具有普遍性而自由组合定律有条件

为什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具有普遍性而自由组合定律有条件,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分离比例? 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那么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相对性状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要判断这些相对性状是否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比如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则可以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的判断方法有: (一)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比例1:1,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杂种F1与双隐性类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必修2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考情解读 必考加试 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 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 显性的相对性 a a 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 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 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 (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 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概念辨析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现象: 2、现象的解释(假说性):

3、验证:(测交) 4、分离规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杂合体体内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即:等位基因独立分配) 5、分离规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 怎么做? 答案: (1)Tt 抗锈病 (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 (3)TT或Tt Tt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AA 正常 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致病Aa 白化病人类遗传病 AA 多指 多指: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致病Aa aa 正常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 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 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 100%或1/2 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重难点分析: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豌豆)。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天然的豌豆都是纯种) ⑵研究方法采用由单列因素到多列因素。 (即: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在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间的遗传规律) ⑶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⑷实验程序科学严谨。 2、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⑴等位基因:生物体的每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有相对的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是对等的。所以,相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子一代体内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如Dd、Aa等。等位基因是由于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 ⑵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 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 ⑶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基 因。

1.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练习(1)(浙科版2019新教材)

一、单选题 1.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练习(1)(浙科版2019新教材)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者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 B .孟德尔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2.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B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C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3.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的是 ( ) 错误 D .F 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 B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A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4. 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 A .优良性状 B .隐性性状 C .显性性状 D .相对性状 5.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多对到一对 C .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6.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 ) A .9/10 B .1/4 C .1/2 D .3/4 7. 图所示的实验可称为 A .正交 B .反交 C .测交 D .自交 8. 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A .是否是纯合子 B .产生配子的比例 C .基因型 D .产生配子的数量 基因型HH Hh hh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9

(完整版)孟德尔分离定律类型题专项练习

孟德尔分离定律(类型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 1.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3.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4.一株“国光”苹果树,于开花前去雄,并授予“黄香蕉”品种苹果的花粉,所结实口味应是A.二个品种混合型口味 B.仍为“国光”苹果的口味 C.“黄香蕉”苹果口味 D.哪个为显性性状就表现为哪个的口味 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 5.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 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a雌配子:a雄配子=1:1 C. A雌配子:A雄配子=1:1 D. 雄配子多,雌配子少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题型四:相对性状 ....的区分 9.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和短毛 B.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 棉纤维的长和粗 D. 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10.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 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 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

高一生物孟德尔分离定律专题(类型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孟德尔分离定律(类型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题型十四的28,29题量力而行,可以不用做) 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 1.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3.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4.一株“国光”苹果树,于开花前去雄,并授予“黄香蕉”品种苹果的花粉,所结实口味应是A.二个品种混合型口味 B.仍为“国光”苹果的口味 C.“黄香蕉”苹果口味 D.哪个为显性性状就表现为哪个的口味 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 5.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 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a雌配子:a雄配子=1:1 C. A雌配子:A雄配子=1:1 D. 雄配子多,雌配子少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题型四:相对性状 ....的区分 9.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和短毛 B.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 棉纤维的长和粗 D. 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10.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讲:孟德尔定律之一——基因分离定律

第一讲:孟德尔定律之一——基因分离定律 它以减数分裂为细胞学基础,同时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又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的应用四方面的内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以叙述的形式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及相关验证过程,并且这些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都无法在课堂上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狗的长毛与卷毛 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能适用于哪些生物() A.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蓝藻 3.在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的目的是() A.保持开花的温度和水分 B.防止花粉成熟后散失 C.防止自花传粉 D.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5. 如把一支黄色玫瑰的茎嫁接到一支红色玫瑰的茎上,那么嫁接上的玫瑰茎预期开花的颜 色是() A.黄色 B.红色 C.橙色 D.有红色、有黄色 6.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 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A.1/2 B.1/4 C.1/6 D.1/12 7.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的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4仔,它们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ABC三种都有可能 8. 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1︰1),则此生物() A.一定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B.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C.不可能含有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D.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9.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自交得到的F1植株() A.高︰矮=1︰1 B.全是矮秆 C.全是高秆 D. 高︰矮=3︰1 10.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 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11. 人的秃顶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的,但只在男性可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和 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后来表现为秃顶,其母亲的遗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第五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 (1)优点: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 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传粉→再套袋。(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果)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验证——测交实验 (1)研究的对象: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的存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发生的时间: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4)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及分离定律叙述的正误。 (1)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提示】开花前应除去母本的雄蕊。 (2)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提示】雌蕊、雄蕊发育成熟才能进行杂交实验。 (4)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5)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提示】根据表现型不能判断显性性状的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6)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提示】 Aa与AA的性状表现相同。 (8)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提示】测交的方法可以检测任一未知基因型的个体。 2.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2课时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 1.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规律的验证。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3.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及其在所学研究中的应用。 4.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5.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学生用书P5]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 1.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图解分析 3.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三、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在生物界中,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3.共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例如人群的ABO血型遗传。 总之,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验F1的基因型(×) (2)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式过程中(√) (3)豌豆的测交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4)测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5)人群的ABO血型为共显性(√) (6)金鱼草的花色遗传为完全显性(×) 分离假设的验证和显性的相对性[学生用书P5]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孟德尔在验证假设前,对他的假设作了严密的逻辑演绎推理,其演绎推理的起点是:F1产生了C∶c=1∶1的配子。 (2)基于上述起点进行的演绎推理是:让杂种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的种类和比例为紫花∶白花=1∶1。 (3)实验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种类和比例。 (4)实验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基因型为Cc,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C和c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类型F1的表现型F2表型比典型实例 完全 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性状3∶1 豌豆株花色、高矮遗传 不完全显性双亲的中间类型1∶2∶1 金鱼草花色遗传;人的天 然卷发 共显性同时表现双亲性状(A+ B)=C 1∶2∶1 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 突破1 理解测交实验 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隐性类型→推测F1的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型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

孟德尔分离定律练习题附加解析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练习答案解析版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错在不是同一种性状,C与A错误相同,D也是一样, 应该是棉花的细绒和粗绒,长绒或者短绒。 2.下列能判断显隐性的杂交组合() ①红花×红花→红花②正常×患病→正常 ③高茎×矮茎→高茎矮茎④红花?→红花白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可以用概念法或者假设法(反证法)来判断。 例如用假设法①红花×红花→红花aa×aa→aa符合,AA×A_→A_。也符合,所以无法判断红花是显性还是隐性。②正常是显性,用概念法比较简单,类比高茎×矮茎→高茎。高茎为显性。③项用假设法比较简单,假设高茎是A,矮茎是a,Aa×aa→Aa aa,符合题意,假设高茎是a,矮茎是A,aa×Aa→aa Aa,也符合题意,故无法判断高,矮显隐性,④符合性状分离,故红花是显性。故选C。 3..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 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可能都有 【解析】黑色对白色是显性,黑色,白色分别用D、d表示,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写出遗传图解: Dd×Dd ↓ DD 2Dd dd 黑色黑色白色 1 : 2 1 遗传图解的意思是这两只豚鼠(生出的足够的小豚鼠)可以生出的所有的可能性和概率,它们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数量不一定足够多,可能就两三只,)可能全是黑色,也可能全是白色,也可能有黑有白。 4.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