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三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三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三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三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实验活动三

燃烧的条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人周爽授课时间2013.11.20 授课班级0504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

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

用。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

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铜片、三角架、小木块、大烧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练结合

阶段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燃烧是我们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在原始时代,人们利用火来烧熟食物、驱除野兽

和取暖。你还能举出生活当中的哪些燃烧现象?(烧火做饭、

火箭发射、冬天取暖……)火有没有坏处?(火灾事件)

通过回忆生

活的方式,使学

生迅速并自然

地进入学习情

境。

目标导航(二)解读目标清楚知识目标,让学习过程带有目标和针对性

(三)自主学习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和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条件

1、;

2、;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了解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

3、。

三、灭火的原理

1、;

2、;

3、。

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

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

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

1.石子不能燃烧,棉花可以燃烧

2.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3.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条可以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二】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2.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

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现象:

1.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

2.棉花能立即燃烧,木块不能

3.乒乓球能立即燃烧炭化,滤纸碎片不能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

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

设计范例: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

现象。

你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吗?

培养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拓

宽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通过问题,引导

学生一步一步

进行探究,让学

生了解探究的

一般方法和步

骤,学习对照试

验的设置。

培养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拓

宽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交流指导(五)交流指导

【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需要氧气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将一支燃着的蜡烛熄灭?(学生演示)

(嘴吹灭、剪掉烛芯或一段蜡烛、用大烧杯罩住、浇水等)

提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问题与交流】

1、探究实验一步骤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

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探究二(3)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

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的着火点低)

3、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语

言组织能力和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思考能

力以及分析能

力。

巩固提升(六)巩固提升

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

不会燃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回顾课堂知

识,训练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的

知识面。

测评达标(七)当堂检测

完成《名师学案》自觉练学

巩固已学知

识,加强记忆。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单位:邵刚中学姓名:纪生宏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4.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的差异,将学生按上中下为1:2:1的比例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秀,实验操作能力强;B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实验操作能力较强;C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同时每个班级按照1A、2B、1C分成实验小组,使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便于开展实验分层教学。也同时针对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重难点以及不同的教法。本教学设计针对B层次的学生。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实验用品

UML实验指导(修改)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例图 (2) 实验二类图和对象图 (4) 实验三顺序图、协作图 (6) 实验四活动图 (8) 实验五状态图 (10) 实验六组件图和部署图 (11) 2011-9-1

实验一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ual Paradigm和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 3.掌握绘制用例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和实现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 2.网上选择系统的问题描述如下: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本系统拟使用Java语言通过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在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系统登录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课界面等。 三、实验要求 1.对本系统中的参与者、用例进行分析,并绘制用例图。 2.写出添加课程、选课的用例详述。 3.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下面是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流。 添加课程事件流: a)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b)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c)管理员输入密码。 d)系统验证密码。 A1:密码错误 e)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f)管理员选择添加课程。 g)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h)管理员输入信息。 i)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人教版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演示实验后,会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并能说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原理。 2.根据给出的实验用品,通过思考,能至少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3.在不同的实验中,通过观察,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观察演示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燃烧的利与弊 学生:【思考】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进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引导,体会燃烧的重要性,点明课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引出对比试验。 学生:【总结】回答学案课前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以燃烧为主线来复习旧知) 学生:【实验一】用镊子夹持两块小石子,各滴2滴酒精和蒸馏水,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沾有酒精的小石子;沾有蒸馏水的小石子。 燃烧条件之一为:。

【实验二】分别点燃两支蜡烛,一支蜡烛扣一个烧杯,观察现象。 开始时两支蜡烛,扣上烧杯的蜡烛;未扣上烧杯的蜡烛,出现的现象是。燃烧条件之二为:。 【实验三】分别取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铜片中部,观察现象。 出现的现象是。燃烧条件之三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体会对比试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试验的设置。)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迅速记录下来,并同步将所录信息传上大屏幕,实验结束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以致用1】普通的打印纸能在酒精中燃烧后完好无损吗?请阐述原因。 【学以致用2】烧杯内两支蜡烛哪支先灭?为什么?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体会对比试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试验的设置。)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五、实验用品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 六、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七、教学过程

实验三 交互建模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实验教学)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科)2013级1、2班 授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2学期 计划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实验:18) 任课教师:杜英国 所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软件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教材:《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美】Michael Blaha James Rumbaugh著车皓阳杨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授课人1:杜英国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授课人2: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学位: 实验题目:实验三交互建模 实验类型:(4)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 每组实验的学生人数:25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IBM 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3)了解执行订单活动图、股票交易处理活动图。 实验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实验难点(预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前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完实验相关内容,学生认真复习实验相关内容;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环境教师可先提示性讲解实验内容,再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如果实验完成情况较差,教师统一辅导。 实验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Windows7,ROSE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 上交实验报告。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燃烧条件。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探究燃烧的条件 阅读教材第113-114页有关内容并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需要有可燃物; 猜想二:需要空气或氧气; 猜想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收集证据】 1.实验用品:小木条、玻璃棒、酒精灯、滤纸碎片、燃烧匙、小煤块、蜡烛(两支 )、烧杯。 2.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验证的猜想原因解释 ①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 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 能燃烧 猜想一玻璃棒不是可燃物 ②点燃两支蜡烛,用烧 杯罩住其中一支 两支蜡烛都能燃烧,不 久后用烧杯罩住的那支 蜡烛熄灭 猜想二 用烧杯罩住后缺少空气 (或氧气) ③用燃烧匙取一滤纸碎 片和一小块煤,在酒精 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 难易 滤纸碎片很容易被点 燃,煤过很久才被点燃 猜想三煤的着火点高于滤纸 【结论与解释】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1)需要有可燃物;(2)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反思与评价】 1.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 答:控制变量,确保探究的条件以外的变量保持一致。 2.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答:吹灭蜡烛——降低温度;用灯罩盖灭——隔绝氧气。 【表达与交流】 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 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和风筝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 ②部分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 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 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 1.在设计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方案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和紧扣三个燃烧条件。 2.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或降低。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材习题解答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关于燃烧现象的产生并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在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此外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燃烧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在初中化学中,重新学习和探究重点在于对“条件”的探究。所谓条件至少应该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认识燃烧条件;(二)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重难点分析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突破样例: 【投影】燃烧条件的实验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上白磷、水上红磷、水下白磷燃烧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燃烧条件,现在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生】思考回答。(1)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比如玻璃、水等。

(2)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白磷达到了,所以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所以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投影】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也可另选物品)。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 (1)可燃物 方案一: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方案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方案三: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2)温度达到着火点 方案一: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方案二: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方案三: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3)氧气(或空气) 方案一: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扣住。 方案二:将酒精灯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 …… 【引导提问】坩埚钳分别夹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观察现象。哪一个碎片更快燃烧?说明了什么?这种方案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思考回答:方案不太严密 (1)可燃物所处酒精灯火焰部位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版有答案)

2017-2018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基础实验3《物质 燃烧的条件》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一.选择题(共14 小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a、c 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实验中a、b 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 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2.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 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 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 处加热,B、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Ⅱ.待B 处冷却至室温,在A 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Ⅲ.在A 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 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 处变浑浊。(2)模拟工业炼铁:若B 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 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B 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Ⅰ和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Ⅰ和Ⅲ对比,说明O2 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③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⑤实验(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⑥实验(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 C 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⑤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水为热水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4.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上时就会燃烧B.水中 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C.红磷不能 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实验中薄 铜片的作用是利用铜片的导热性给物质加热 5.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报告2-活动图及状态图

《UML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3 年 10 月 11 日

一、实验题目 活动图及状态图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完成了对TJKD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因此,指派你运用本节所学的状态图,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1.业务分析:由前面章节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还书主要业务的描述和分析可知,还书业务的动态行为是由:空闲(idle)、图书查找(finding)、还书(reversion)、失败(Failure)、归还成功(Success)5种状态及激活相互转换的事件。 2.绘制状态图:请您根据分析运用UML绘制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分析: 还书的状态图,还书的主要业务都是由管理员来完成,首先管理员必须先登录系统,并通过验证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查找该书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则进行还书操作,如不存在该信息,则给出提示信息; 四、实验步骤 第一个 (1)在用例图中,找到删除的用例,在删除用例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New”,Rose 工具也会弹出一个菜单,选”Activity Diagram”,选中后单击,便可以新建好一个活动图。 (2)新建好活动图后,双击删除的活动图,然后把在左边的工具栏内点击“Swinlane“,在右边的图添加一个泳道,并命名为administrator.按照此步骤,再添加另一个泳道,并命名为SystemTool (3)接着在左边的工具上选取开始点,并在administrator的泳道上添加;添加完开始结点后,再来为此活动图添加活动,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中Activity这个图标,在administrator这边的泳道上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登录(login),再在开始结点和活动登录(login)之间添加活动关系 (4)完成步骤(2)后,登录输入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则在图中添加一个验证框结束(5)验证后,下一步的操作是查询需要删除的记录,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delete (6)最后,在删除后,系统会返回操作结果给操作者;删除成功或删除失败系统都会有信息返回给操作者。 (7)根据分析设计情况,进一步添加或细化活动图 第二个 (1)在用例图中的还书(revesion)用例,单击右键,新建一个状态图,命名为revesion状态图,(2)双击“receivesion”状态图,展开后,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取一个实心圆点,此结点为开始结点;当还书的时候,操作者先要询问系统的状态,如果系统忙,操作者则必需等待,因此,得到系统的两种状态

《探究燃烧的条件》word【一等奖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 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燃烧与灭火(重点)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 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重 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点) 教学过程 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吗?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 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1.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 燃烧的条件之二 【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2)刚开始滤纸片与乒乓球片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燃烧的条件之三 【实验操作】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由远及近向火焰,火焰逐渐变小,当烧杯迅速离开后,火焰恢复,如烧杯不离开时,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上的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当蘸有水的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使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UML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活动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2、掌握活动图中各元素表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掌握分支、监护条件、分岔、汇合和泳道的概念。 4、掌握阅读和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5、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环境] 1、Windows操作系统(XP、Vista等) 2、Rational Rose2003软件(或RSA8.0)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说明下面活动图所表达的信息。 表达的信息:用户下订单,可以直接生成送货单,然后由供应商发货,修改订单项状态,然后等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这样一笔订单就完成了。或者也可以由用户下订单,然后

选择支付方式,如果用户想要取消订单或订单超过了时限则该订单取消,否则供应商收款后送货,然后修改订单项状态,待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订单就完成了。 2、用活动图表示for(i=0;i<9;i++)循环。 输入i=0 i>=9 i++ i<9 2、了解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活动过程,并画出活动图,关于支付宝的相关说明可以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735911.html,/查看。

登陆淘宝网,选择要购买的商品,选中 后点“立即购买”买下选中的商品 正确填写您的收货地址、收货人、联系电话,填写您所需的购买数量;补充完成您的个人基本信息,点“确认无误,购买”继续 选择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输入支付宝账户支付密码,点“确认无误,付款”支付宝账户无余额可以选择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网点付款来完成支付 支付宝付款成功,点“点此查看 本笔交易详情” 卖家发货后,买家注意查收货物,收 到货物后,点“确认收货”付款给卖家 输入支付宝账户的支付密码, 点“同意付款”付款给卖家; 收到货点“确定”付款给卖家 成功付款 给卖家 双方相互 评价 交易成功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作用:在现代软件工程中,需求到详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后续的编码、测试、维护都只是按照前面的规划计划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设计,利用UML几乎能将整个的代码通过UML表示出来,UML处理好了,就简化了软件的制作难度。我们利用画UML,把自己想实现的程序实现。 必要性:通过使用UML,这些我们就能够阅读和交流系统架构和设计规划,就像建筑工人多年来所使用的建筑设计图一样,能让人一目了然。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用热水给红 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 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 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②知道应对灾难的避险措施和逃生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影响燃烧哦的因素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获得科学知识; ③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认识燃烧的利弊双面性; ②认识燃烧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③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灾难,认识到生命可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放映消防漫画、消防安全标志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对火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五十万年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燃烧的事例,燃烧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展示前面学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 得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演示实验: ① 白磷红磷的燃烧 ② 点燃水中的白磷 ③ 点燃试管中红磷 倒置在水中总结归纳:燃烧需要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简单的实验,思考并归纳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红磷燃烧过后的试管倒置在水中可以防止污染、并巩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重难点分析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欧阳贵宝 一、教材分析关于燃烧现象的产生并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在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此外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燃烧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在初中化学中,重新学习和探究重点在于对“条件”的探究。所谓条件至少应该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一)认识燃烧条件; (二)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重难点分析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九活动图、状态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名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状态图 2.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状态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4.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方法。 3.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4.实验内容 (1)根据学院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在删除读者用例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已知用例的业务过程: 1.描述添加读者用例。 2.描述添加管理员用例。 3.描述新加书籍用例 (2)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在学院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通过还书用例的状态图绘制学习,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借书用例的状态图。 2.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新加书籍用例的状态图。 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的实验步骤 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5.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 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

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 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7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

实验7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姓名:学号:日期: 7.1 实验目的 ?熟悉熟悉UML活动图的功能和组成元素 ?理解活动图的语义 ?学会构思活动图 ?掌握活动图的绘制方法 7.2 实验类型及学时 ?验证型 ?2学时 7.3 实验设备 ?PC机一套,要求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 ?安装Visio分析建模工具 7.4 实验要求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Visio软件所提供的菜单、工具、模型等制作图形或图 表;能用Visio软件所提供的专业图形模板,自行绘制出专业化、高质量的图形或图表 ?结合案例1,根据给定系统(案例2)的业务需求,构思网上书店的活动 图,且绘制活动图 ?攥写实验报告,请以“学号+姓名”命名实验报告文档,并在规定时间内 提交

7.5实验内容 1、案例1——图书管理系统之用户管理模块 2、案例2——网上书店系统 7.6 实验结果 1、案例2——网上书店系统 请将“网上书店系统的活动图”放置于实验报告7。 (1)客户购书的活动图

(2)订单处理的活动图 7.7 心得体会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不过如此,我觉得简单的小菜一碟,就和那个什么一样,和上次实验报告三一样,这几个案列通过之前的几次操作都是剖析的较为详细了,所以实际上画活动图和前面的几张图片没有太大差别。就是把已经剖析好的每个部分用着活动图的规则来进行摆放,尽管可能因为时间不够,然后导致有些地方出错,或者会看不出来,所以我百度了一下下,发现没有别人做的,所以就先这样上交了。非要说问题的话就是感觉有很多地方有缺漏,而且说明分析可能不够,而且图画的不是很漂亮,但是时间不够我就不改了。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含答案)

1 顺平县腰山镇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第 组 姓名: 同 组 人: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碳酸钠、稀盐酸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需要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 上加热,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能燃烧 (想一想:兵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 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示7-44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过程。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方案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降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烧杯中,然后向 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如教材图7-8),观察现象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以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实验3 包图、顺序图、活动图建模

实验三包图、顺序图、活动图建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包图的基本功能和建模方法; 2.掌握UML交互图中的顺序图,了解它的组成元素和适用场合; 3.能够准确识别活动图建模的系统元素,掌握控制流及对象流建模方法,并学会在活 动图中添加泳道; 二、实验要求 1.学习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包图、顺序图、活动图; 2.撰写实验报告,将创建的模型图全部整理到word文档中,同时在文档中对各个模 型图配以文字解释; 3.在下课前将实验报告文档提交至ftp服务器,文档名称为: 面向对象方法学实验3_ 学号_姓名 三、实验内容 1.包图建模:根据实验1、2中对“在线购物系统”的分析,使用Rational Rose进一 步构建系统的包图,要求绘制出各个包内部的详细组成情况,以及包之间的关系; 2.顺序图建模:下图1是在线购物系统的“编辑购物车”用例中的部分的类图。其用 例描述如下,请根据给出的类图,在下面的顺序图(图2)上画出“编辑购物车” 用例内各个事件流(注意消息和类图中提供的方法保持一致)。

图1在线购物系统的“编辑购物车”用例中的部分的类图 用例描述: 基本事件流: ? 用户在Shopping Cart 页面上修改购物车中商品数量,然后单击Update 按 钮。系统存储新的数量,然后计算并显示该商品的新价格; ? 用户单击Continue Shopping 按钮。系统将控制权返回给浏览商品用例。 扩展事件流: ? 用户将商品数量改为0,则系统从购物车中删除该商品; ? 用户点击Delete 按钮,系统从购物车中删除该商品; ? 用户点击Check Out 按钮,系统将控制权转到结账用例; ? 用户点击Clear Cart 按钮,系统将购物车内所有商品删除。 图2顺序图 3. 活动图建模:在实验1中用例建模基础上,使用活动图对于“在线购物系统”系统 中各主要用例进行动态行为建模。 在绘制活动图时,基本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创建活动图; ② 添加动作,完成动作建模;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

探究燃烧的条件题库 基础题 1、你认为在下列物质中:石头、布、木块、天然气、钢铁、酒精、瓷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是。 2、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燃烧,而另一只纸船中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却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3、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常见的灭火方法? 中等题 1、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A铁丝的表面积 B 氧气的浓度 C 燃烧区的温度 D 铁的着火点 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1) (2) (3) 高难题 1、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柴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如图1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温度为90℃的热水350ml,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中放入两只试管,其中A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 B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干燥的红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现象进行填空: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说明了。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说明了。 (3)再向烧杯中的白磷上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了 答案: 基础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