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考核

企业利润考核
企业利润考核

如何考核一个企业内部单位的利润指标

中国企业报道2012-10-17 11:25:06 阅读:994次

核心提示:如何考核一个企业内部单位的利润指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对利润的考核也不一样。

三种价格下的利润考核

如何考核一个企业内部单位的利润指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对利润的考核也不一样。总体上看,企业在考核内部单位利润时,按照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应采取:计划价下的、比例价下的和市场价下的三种利润考核方法。

一、计划价下的利润考核

所谓计划价下的利润是指一个企业为了便于内部市场核算,提高内部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按照计划价核算原则,由内部单位在规定的期间内实现的利润,也叫内部利润。此时采取的考核就是计划价下的利润考核,也叫内部利润考核。内部利润考核分三步完成。

首先完成利润测算。测算内部利润要具有一定的基本要素。一是内部单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能够独立运营;二是核算主体要明确,如产品品种、产品产量、人员工资、消耗指标、制造费用、资产状况、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要素都要清晰;三是要有明确的核算周期,如年度核算、半年核算、季度核算、月度核算等,一般为年度核算;四是要有专业的测算人员,如成本核算员等;五是要配备计算机,并且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六是要有一定时间限制,如每年10月底开始测算下年度的内部利润,到12月底完成;七是最好成立一个专业小组或由某一专业部门负责完成。具备以上七项要素后,就可以测算一个单位的内部利润。

一份好的内部利润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一是标题清楚,要清楚显示时间、单位、产品属性等。二是样式设计合理,布局美观,行列尺寸适中,字体统一,标题字符较大,表中字符较小。三是符合会计核算准则,核算项目不重不漏,按先后顺序排列,各项指标之间的钩稽关系要对应。四是补充说明部分要突出关键指标的测算依据。表1是A公司的内部单位成本利润测算表。

测算说明:⑴成本中的计划价格是在2004年第四季度价格基础上测算的;⑵成本中的单耗指标是根据2004年的平均值计算的;⑶吨铝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是根据2004年报表数据计算的;⑷销售价格是由市场营销部门根据行情走势预计的。

其次是确定利润考核指标。从测算结果看,2005年度A公司电解铝厂的内部利润为8230万元。公司专门召开了指标测算研讨会,在会上,公司总经理、主管领导、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电解铝厂厂长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经过双方认真分析研究,内部利润指标最终确定为9000万元。

最后是制定利润考核办法。考核内部利润采取百元利润工资结算法。如A公司电解铝厂2005年工资总额1400万元,百元利润工资结算价为15.55元/百元。如果考核频次采取季度考核,假如第一季度实现内部利润3000万元,则一季度结算工资应为466.5万元,比计划结算工资增加116.5万元。

使用计划价考核内部单位“利润”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月度核算要科学,由于原材料价格和销售价格全是计划价,不随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所以,能够反映单位业绩的主要是产量、消耗和制造费用等指标;二是要足额分摊和计提各项费用,不能少摊少提费用,如分摊公司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提工资和折旧等;三是要按时反馈给内部单位,要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有利于内部单位改进绩效。

计划价下的利润考核特点。一是直观性,通过内部利润核算,内部单位很直观地知道当期目标任务的完成度;二是相对性,计划价下的利润核算是相对公司实际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而言的,相对于内部单位来说,公司当期实际利润中的价格因素与内部单位无直接关系;三是稳定性,这种办法多用于市场变化不大,相对稳定的行情,一般情况下,原材料采购价和产品销售价与计划价相比,升降幅度不超过20%,否则,会出现两种不满意:要么市场行情非常好,公司实现利润非常多,还按计划结算工资,工人不满意;要么是市场行情很差,公司效益很不好,还按计划结算工资,公司不满意。

二、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

所谓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是指构成利润的价格不完全是计划价,也不完全是实际价,而是按计划价和实际价各占不同比例计算的利润,如计划价占60%,实际价占40%。由于内部单位的利润挂钩一定比例的实际价,所以,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可促使内部单位较多地关注适销对路产品。

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是在计划价下的利润考核基础上,企业有意识地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把各生产单位逐步培育成一个个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为此,采取模拟法人,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独立核算的半市场化考核机制。

按照计划价下测算利润的七要素,公司计划管理部门首先完成对各个生产单位的利润测算,然后与各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共同确定利润指标。在这期间,测算、沟通、确定等工作

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计划管理部门与各生产单位共同研究考核办法,如原材料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挂钩多少市场价格、奖罚比例定多少等。下面以2008年A公司电解铝厂铝锭利润考核为例,介绍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与结算办法。

2008年A公司提出了“两改一提升”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对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最终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在管理体制改革上,A公司推行了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控股公司制,一种是模拟子公司制。对第一种体制完全推向市场,而对第二种体制采取了半市场化运作,即对各个模拟子公司的考核结算采取市场价格和计划价格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市场价格控制在40%以内,计划价格控制在60%以内。

A公司对下属电解铝一厂的管理属于第二种体制即模拟子公司制,对它的利润考核采用了计划价占60%,实际价占40%的办法(表2)。

假如A公司考核电解铝一厂全年利润为15000万元,则第一季度计划利润3750万元,从计算来看,第一季度实际完成利润4750万元,超计划1000万元,如果按10%计奖,应奖励工资基金100万元。

采用比例价下的利润考核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实际价格来源要真实可靠,最好是供应部门和销售部门直接提供,经主管领导审批;二是不能采用会计报表中的实际价格,会计核算要真实反映开票情况,而受种种因素影响,实际核算时,各种票据不能及时到位,所以要真实核算生产单位的利润就要采用当期实际采购和实际销售的价格;三是如果市场价格变化较大,要适时调整挂钩比例,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三、市场价下的利润考核

所谓市场价下的利润考核是指对内部单位实行完全市场价格核算,考核利润时遵循“据实核算,分类考核”的原则。此时的内部单位无论是从管理体制上,还是运行机制上,都具备了竞争市场的条件和能力。通过核算本单位的实际利润,分类考核构成利润主要因素,是公司和内部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

构成利润的主要因素有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销售成本等于制造成本,主要指标包括产品产量、原材料价格、物料消耗、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等。根据以上项目的数据就可以核算出某一单位的当期实际实现的利润,考核时则根据影响利润的程度分类考核,考核办法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只考核销售价格,不考核采购价格,此时的利润考核被称为单一市场价格考核法。如A公司考核下属单位B时,采用了单一市场价格考核办法(表3)。可以看出,A公司考核

B单位的利润时,只考核实际销售价格下的销售收入,构成制造成本的主要消耗指标则按计划价考核。另外,考核各项费用时,不包括计提折旧和人工工资,其它费用按实考核。

二是既考核销售价格,又考核采购价格,此时的利润考核被称为双向市场价格考核法。如A公司考核下属单位C时,采用了双向市场价格考核办法(表4)。可以看出,A公司考核B单位的利润时,即考核了实际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又考核了实际价格下的各项消耗成本。

完全市场价下的利润考核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运用内部会计准则真实核算当期实现的利润,从满足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出发,各项经营指标必须反映当期真实水平;二是考核分类要有侧重点,如果是加大生产成本的控制,侧重点应在各项物料消耗和各项费用控制上,而销售收入应弱化考核,如果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营销创收能力,侧重点应放在销售收入上;三是要把核算利润与考核利润区别对待,内部单位实现多少利润要通过核算才能表现出来,核算利润的真正目的是要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绩效水平,而具体到如何考核则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影响利润不同因素的完成度,有针对性地实施考核,换句话说,核算利润只是一个指标,考核利润则具有真实意义。

采用“核算利润,分类考核”的方法后,市场价下的利润考核突出表现在两个特点上。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利润总额考核法,一般情况下,公司向下属单位下达多少利润总额,到年终就按多少利润总额来考核兑现,未考虑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二是分类考核利润的影响因素不仅解决了“利润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利润怎么实现”的问题,有利于公司把握经营的重点,有利于内部单位把握管理的重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