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

浅谈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
浅谈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

浅谈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

摘要: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古老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杰作——中国古诗词歌曲。它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中国音乐的根。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它的产生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传唱,演唱古诗词歌曲的方法也日渐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演唱步骤

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作,也是学习中国民族声乐的最好途径。如今,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课程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的特色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学科也逐步将被推广到全国的各大艺术院校,也将逐渐的被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喜爱和传唱。

一、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概念

中国古诗词歌曲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如《阳关三叠》以及南宋作曲家姜白石创作的《杏花天影》、《扬州慢》等曲目,这些都是我国早期的古代艺术歌曲。歌曲内容多为写景咏物、借景抒情,同时也有含蓄地表达对国家命运关心的内容。第二类即古词新编,是当今的作曲家结合新的创作意向、方法,借鉴和研究我国古代声乐艺术、昆曲、琴歌等传统声乐创作的歌曲,是在吸收西洋作曲技法的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改进,探索出的和我国传统歌曲艺术风格紧密结合,而又带有新的光彩特色的声乐艺术途径。

二、认真剖析歌词内容,了解并分析相关背景

我们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一定要了解和剖析诗词的相关背景,如作者的背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情、历史时代、典故出处,以及诗词中的关键词等。然后根据相关背景去分析歌曲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演唱好古诗词作品。如:我们在演唱《长相知》这首古诗词歌曲时,一定要了解它的相关背景,要在演唱之前了解这首作品选取于“汉乐府”,从词章构架与格调看,其富含民歌特点。词的开头“上邪!”末尾三呼“长相知”,首尾照应,贯通着意浓心长之情。要了解此唱词是少年男女追求爱情场合中少女对唱的歌词。这种以对唱形式追求爱情的方式,在我国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早已成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延续至今仍在流行。此歌词采取比兴手法塑造爱恋之情,形象化很突出。它把追求爱情长久,比兴于山石之坚不可摧与江水长流不断、天塌地陷不变心等,给我们留下了很实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深刻印象。这首“长相知”的歌词,旨意在于写少女心发宏愿,热情追求爱情的含情真切以及少女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一往无前的大胆吐露。在演唱歌曲时,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对其剖析再去演唱,否则,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会没有意境,不动听。

三、要注重演唱布局,深入歌曲意境

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意深”,能发人深思,经得起再三咀嚼,有“曲尽意无穷”之妙。要做到意深,必须从投入、认真、细致入微地体察歌曲的情和意入手。“情者歌之恨”,歌者要把纸上的东西唱成活的、沁人心脾的艺术作品是必须要花费一番苦心的。因为,声乐艺术

再创作是需要有真情实感的,是需要歌者所唱的作品真正的动情,对诗词和曲调做周详的探究,领会词曲作者的用意后才能歌唱出作品本身具有的浓厚的诗韵来。古诗词歌曲,只有真正明白了诗词的内容才能深入歌曲意境,掌握作品的精神面貌,这样对于歌曲的性格、体裁、风格、段落、起伏、张弛等,才能精心安排、顺利成章。这就好比雕塑家得到一块自己喜爱的石头,在手上颠来颠去,那时,他是在细心地考察和研究这块石头的形态、质地、纹路,思索怎样利用它来雕塑自己想创作的艺术作品,然后才开始下手用刀。歌唱者也应如此,从已写好的歌曲入手,反复吟诵,细心体会它的中心主题是什么?总的意趣、性格、色彩、意境怎样?总的布局怎样?每段的具体情趣怎样?音乐语言、转折、起伏、张弛怎样?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的处理,即使最细微的地方也不能放过。例如:古诗词歌曲《春晓》语言浅近,自然天成,四句二十字,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春晓图画来。其特点是时间跳跃,阴晴交替,人的感情变化富有情趣。诗人把握好这一点,就展现出“景真情真”的意境来。这首作品我们在演唱时要理解它的诗意,它的诗意在于惜春。春天,有迷人的景色,有醉人的芬芳,作者对这些都不去写,只从听觉的角度,着笔于写春之声,用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景象。诗的后两句,是由前两句的喜春而转为惜春、伤春,是因为对春的爱,面对着“风雨声”而引起了对花木的担忧,这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的不幸境遇的伤怀之情。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就要把它所描述的内容经过细致的分析再去演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让人感觉演唱者的细腻与含蓄。

四、正确把握歌曲情趣、曲风和韵味

一首歌曲的情趣、曲风、韵味、特色是歌曲本身已经基本上定下来的。我们作为演唱者,要做的就是怎样去寻找词曲作者所要体现的歌词意境、情趣。除了关注作曲家谱面上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把作曲家无法记录在谱面上的东西增添进去。比如,中国古诗词歌曲就很讲究旋律的韵味和语言的声调,那种只按谱唱,仅以曲调的音符来演唱作品,只把语言的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不考虑四声规律进行调整,不按情给予字以不同的面貌的方式,是很难完美体现中国古诗词歌曲那种韵味古雅的艺术风格的。例如:我们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这首作品时,作品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转折句,要注意装饰音和变化音的演唱,演唱似古琴悠悠,余音缭绕,紧接着是高潮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来点题,声音力度应逐渐加强,把声音的趋势唱出来,然后一个深呼吸,唱出“到”字这一全曲的最高音,此时的声音应该结实而富有弹性。随着重复旬一句句的退出去,声音逐渐减弱,把主人公的屡屡情怀与孤寂的心情充分的表达出来。整首作品“夜半”与“月落”相呼应,扣住题中的“夜”字;“客船”与“愁眠”相关联,扣住题中的“泊”字。至此,一个客游他乡、深夜不寐的游子形象就会跃然于歌者心头。总之,演唱古诗词作品,声音的韵味是要非常讲究的,用气的共鸣服从于传统音调的韵味,尤其要适应字句韵律的要求,尽量使声音古雅而有情致,一起一落、一转一折、一顿一挫做到精致而雅致。

五、把握用声技巧,运用多元音色

古诗词演唱不同歌剧或一般艺术歌曲,在用声上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恰到好处,不过火、不太满、不唱尽、不做作,有时要留有余地。该刚该柔、应浓应淡、须显须隐,哪些要规矩,哪些要抑扬等等,都要表现出来。由于古诗词作品追求艺术内涵,讲究歌词意境且内容都又比较含蓄,那种离离别别、惆惆怅怅的感觉如果用雄壮饱满的声音演唱,是很难创造出艺术的佳境来的。当然,我们不是说只有含蓄才是表演艺术中的至美,而是强调对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应用声适度。

由于古诗词歌曲大多是写景咏物,借景抒情,其总的风格也有相同之处。比如《春晓》表现的是惜春,《阳关三叠》、《长相知》表现的是离别和相思之情。古诗词歌曲的面貌和气质有很多相近的东西,为了不使每首作品都是一个味,这就给演唱者带来了许多困难,需要演唱者有更深、更细的鉴别能力和理解力。只有从作品内容、形式、性格、情趣到声音技巧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使作品在大的风格相近之中各有其特点。而这种细微差别的雕刻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够达到的。例如:《红豆词》歌曲虽小。但埋情很深,需要演唱者用心去体会,整首曲子是把“相思”作为贯穿全曲的基调,因此,在声音的运用上要以柔情、缠绵、情真意切的语气去演唱。第一段在演唱时应采用轻声低语、吐音轻缓的语调,律动、惆怅地哀叹出来,让情绪情致深,通过轻、重、缓、急、语句上的起承转合的各种变化,使情绪激动起来。第二乐章一句长长地怨诉,道尽了无限的哀感缠绵,这段的转折点是“啊”,要唱的以情融声、声声悲切,高潮点是反复以后的第二个“啊”,似火山喷发、似悲愤的呐喊,把情感宣泄出来。静点是最后一句的“悠悠”二字,要唱得深沉而意犹未尽。

古诗词演唱是非常讲究声音的色彩,音色的运用要非常丰富,要学会用自己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多样的意境和情趣。所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句话点出了一个演唱者必须运用声音染墨着色的浓、淡、重、轻、静、华、朴、远、近、刚、柔等,以使自己的歌唱“姿态万千”。作品人物的心境不一样,喜、怒、哀、乐的心绪也不一样,在表现复杂的内容、人物、性格、情趣时,单靠一种色彩是很难胜任的。因此,演唱者应在音色上多加思索和探究。中国古诗词作品有古代的,有现今的,有戏曲味浓的,有带民歌风的,也有口语化的吟诵曲等,这就决定了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多元化的。

总之,学习古诗词的演唱,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入乎其内,从各个方面着手去细致分析演唱,从而来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杨曙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古诗词歌曲教程》,王苏芬编,中国音乐学院。

[3]《走向世界音乐艺术之林》,隶月、寒山著,《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浅谈小学音乐吟唱古诗词教学的“五创新”

???? 内容提要:吟唱古诗词教学不能在常规中进行常规教学,要在常规教学中有所创新,但又要在创新中求常规教学。“听、议、唱、演、创五创新”也就是在常规教学中的创新,也是小学音乐吟唱古诗词创新教学中的常规教学。

????? 关键词:听议唱演创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精神。我区开展吟唱古诗词教学活动对于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吟唱古诗词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词、歌”原本一体,所谓“诗言志、律和声”,如《诗经》和《楚辞》等均源自民歌。但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全盘西化,诗词吟唱和传统的“读经”教育一样逐渐被国人淡忘。以“吟唱诗词”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既可以提升音乐听赏和歌唱学习的文化内涵,又可以深化、美化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儿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词的巅峰,当中不少的诗词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诗歌形式都极为适合儿童吟唱。随着“吟唱古诗词”活动的深入,我们将把吟唱的内容渐次扩充至所有的中国经典诗词,远者如《诗经》,近者如《再别康桥》等。这样,“吟唱…古?诗词”既追求古风古韵、又追求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并适合于广大少年儿童歌唱。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简单易行,容易为孩子所模仿和接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吟唱古诗词”既古色古香又现代时尚。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创新”,可以“创”新的歌词;可以“创”新的律动动作;可以“创”新的节奏;也可以“创”新的乐曲;还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自己编“创”音乐故事。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一、聆听音乐,在“听”中创新

??????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过程。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就是运用优美的、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虽然乐音稍纵即逝,但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而是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平常的见闻、以及老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他们自己通过上网、看书所获取的一切的资料慢慢地展开想象。如:在教学古诗歌曲《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诗)时,课堂上教师只提示乐曲名称,不作其他任何暗示,让学生反复倾听,鼓励学生说出对他所听到的音乐说些什么或描写什么,学生们能根据音乐情绪,结合自己掌握的部分知识描绘出了不同的古诗画面,有的说:“在雄伟的皇宫里,聚集着满朝文武官员,和曹丕商议如何处置曹植。”有的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曹植面对哥哥曹丕对他的处理,正在慢步思考,编出一首诗来,让他哥哥满意,不杀他(曹植)。”也有的说:“曹植不满他哥哥曹丕的领导,写出诗来反抗他。”

有的说:“曹植眼看要被曹丕杀,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准备写出一首诗来,结果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世间绝妙的诗篇,曹丕不得不免死曹植。”还有同学说出了他听到或想到的各种场面,在曹丕的大殿上,各大臣虎视眈眈,曹丕紧紧相逼,而曹植成竹在胸,悠然自得。有的同学甚至还用动作把自己的所听、所想、所“见”表演出来。学生们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意境,可见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虽然只是简单的《七步诗》但是通过“听”中的创新,在他们心灵深处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

二、提出问题,在“议”中创新

??????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

师:“农”指的是谁?你能谈谈吗?

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中回答)“农”指的是农民伯伯;指辛勤耕种的人;指广大的农民,并不是指哪一个人。(这里学生根据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了积极的回应。)

师:在“日当午”的时候辛勤劳作多么不容易啊,你们想对辛勤的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生甲:农民伯伯您辛苦了,请喝口水吧!

生乙:中午的时候太阳很大,您以后就早点起来工作吧,不要等中午了时候才耕种。

生丙:农民伯伯从早上一直辛苦耕种到中午还没有耕完田,真累啊!我们每天吃到的白米饭来的多不容易啊?!

生丁:那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师:我们还学过有关于爱惜粮食的哪一首诗?能不能把这首诗的词带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歌曲中?

生:关于李绅的另外一首《悯农》学生们也是能够背诵的,在这里做为一个学习的拓展,通过个小组的“议”,把新词带到歌曲中重新演唱,先议再演。通过吟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学生们不由地感叹,这些诗篇,太美丽了,太有意义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真是博大精深啊。

师:有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

生:(同学们热情高涨,经过各小组讨论、表演后,再一一地展示)他们有的小组用早就准备好的毛巾挂在脖子上,一边用动作来表现耕作的艰辛,一边还有同学演那火辣辣的太阳。有的小组则比较侧重于这首诗歌的后两句,用妈妈教育正在吃饭的孩子要吃光碗里剩下的米粒来进行表演。总之,大家都在老师问题的带动下,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议论,形象、生动地把《悯农》这首诗的意境表达地淋漓尽致。

三、表情歌唱,在“唱”中创新

?????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你的小提琴在哪里?你的声音就是你的小提琴。”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天籁之音。“唱”这一教学手段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于是我们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后,引导孩子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具个性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

?????? 如我在教授古诗词歌曲《石灰吟》时,(〔明〕于谦诗)这是一首借咏石灰,表现自己(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一切牺牲的高尚精神。作者的高风亮节,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我在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的旋律后,让同学们演唱了一次,但是学生们的演唱很平淡。为了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感,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以刚强的气质,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贯山河的热情来演唱这首歌,当他们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后,由学生自己用他们认为的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再加以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动作、表情,其效果令人满意。这样一首展现作者铮铮铁骨、高风亮节的《石灰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 《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为了更好的表达“诗歌歌曲”的深深意境,如果没有动作表演的辅助那总会好象差了点什么似的。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诗歌情境,让他们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众所周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动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并且给予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见地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 正如我在教《宿建德江》这首诗歌时,这首诗是同学们已经在语文课上学过的了,所以他们对诗歌意境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教师在课堂上只须营造出与诗歌相符的气氛即可。首先播放这首歌曲的旋律部分,让同学们静静地听,然后提问:“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学生:“音乐把我带到了江边。”然后教师出示事前准备好的关于江河的各种景色的幻灯片。接着说道:“江边的景色十分迷人,同学们到过长江边吗?如果你在长江边,你最想干什么?如果没有去过,那就想象一下我们的珠江吧。”这时学生们一下子乐开了花,积极性空前地高涨起来,纷纷答道:“我想在长江边游泳;我想在长江边划船;我想在长江边做游戏,我想在长江边钩鱼……”在这个时候,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旋律,轻轻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就要到江边了!”在这里,由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按音乐节奏尽情地表演:有的在游泳,有的在划船,有的手拉着手模仿波浪翻滚,有的模仿小鱼游泳,还有的坐在地上做拍手游戏……一下子把江边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经过了这样几次的旋律熟悉之后,学生们表现出无比快乐的心情。当他们玩得正兴,达到高潮时,这首歌曲他们已会唱了,并且能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有感情地演唱,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挥才能,在“创”中创新

??????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创”,可以“创”新的歌词;可以“创”新的律动动作;可以“创”新的节奏;也可以“创”新的乐曲;还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自己编“创”音乐故事;这个创作是不受任何拘束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在这里,有人一定会问,怎样“创”?“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最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配乐的乐器,什么口风琴、竖笛、铝板琴等等,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碰铃、双响筒、响板、沙锤、铃鼓……然后以自由的形式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并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当然也少不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自创”

表演。一一地展现在同学老师的面前,这样如同一场文艺汇演一般,个个同学争相表演,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最佳的效果。老师再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各种手段选出一、二、三等奖。

?????? 以学校教育来说,当前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正好是融合了“语文”和“音乐”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吟唱”则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并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吟唱古诗词的能力。总之,吟唱古诗词教学不能在常规中进行常规教学,要在常规教学中有所创新,但又要在创新中求常规教学。“听、议、唱、演、创五创新”也就是在常规教学中的创新,也是小学音乐吟唱古诗词创新教学中的常规教学。通过“听、议、唱、演、创五创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刘利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让“古诗词演唱”之花在“儒励”校园绽放

一、研究背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新课标对各年段的中小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背诵古诗词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古诗更加深入人心,我国的许多作曲家充分利用古典诗词其格律性与音乐之间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巧妙地将古诗与古韵结合起来。“诗歌”,顾名思义,“诗”与“歌”是无法分开的,是无歌不成诗的。诗歌也是有韵律的,仅仅靠读是不能完整表达情绪的,但是加上唱就锦上添花了。古诗词演唱就是把古诗词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演唱古典诗词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古诗词这种远古而来的古典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和保护,必须走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要有待开发,让古诗词演唱不仅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也要让其走入寻常百姓之中。将传统的古典音乐进行二度创作,让古诗词歌曲呈现出多样化的艺

术风格,古典必将迎来艺术的春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鼓励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因此许多地方学校的音乐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开发了如京剧、地方戏曲等音乐课程资源。而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古诗词演唱最能体现我校的“儒励”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将“小学音乐古诗词演唱的实践研究和校本开发”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希望孩子们在吟唱古诗词的同时,感受音乐与古诗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华经典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更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我国古代的诗歌本来就是用来咏唱的,文学与音乐共成一体。《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这不仅能够实现教导学生学习古诗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在古诗吟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九江市双峰小学从1873年建校以来,已整整历经了135个春秋。“儒行励志·崇文尚德”的中国儒家思想的育人传统已经积淀成这所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基石。近年来,学校正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质的“儒励教育”。古诗词演唱对于我校打造“儒励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内化中国古代经典意义思想,凸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情感价值必将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试论古诗词歌曲的演唱

[摘要] 要想完美的表达一首古诗词歌曲,就要在好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掌握词曲作者的背景材料,对诗词的主题,意境有深刻的理解,以加深对诗词韵味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加以表现,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技巧,以唱出古诗词的词采、意境和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和韵味。在歌曲演唱中,“声”是基础,“情”是主体,当声音训练有一定基础后,要在总体表现上提要求,下功夫,以达到词曲和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理想境界。

[关键词] 古诗词歌曲演唱技术韵味情感表达

“中国的古诗词原本都是可以咏唱的,是文学与音乐一体化的艺术作品。采诗歌以作乐,是自周代以来就有的文化传统。在宴饮上,主客之间常采用诗乐的形式相呼应酬唱和,这样一种…诗言志?的演唱方式,当时被称作…歌诗必类?。而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府,有相当一部分任务,就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配成曲,编演歌舞子宫廷演出。宋代文人作词和乐的艺术活动十分平常。他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先乐后词?。”柳永、姜夔就是当时有名的词乐创作者。而由于历史的缘故我们现在仅能看到他们的诗词,而无法听到与诗词相配的曲。凹世纪前期,出现了黄自、青主等为古诗词谱曲的作曲家。白居易的《花非花》、苏轼的《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等一批古诗词,经过现代作曲家的创作,成为词与乐结合的新型的艺术歌曲。

古诗词歌曲由于其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丰富的文化蕴含,而与现代歌曲形成了一些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在演唱风格上,还是在情绪表达上,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不仅要掌握演唱现代歌曲的基本技巧,包括呼吸、吐字等,还要在其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诗词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深知古诗词的基本旋律和风格流派,思考古诗词的风格特征,体会诗词的意思等,这样才能抓住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才能为演唱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古诗词歌曲中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艺术的能源。有了气才有强弱,才有节奏的长短、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没有良好的气息控制,歌唱时会出现气不够用,容易造成喉咙上提、声音发紧、发白、不扎实,缺乏力度和美感。演唱古诗词歌曲同样也要气息的支持。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情绪需要特殊处理时,还要吸收我国传统用气的特点,有目的的采用揉、送、提、沉、歇、缓、收等多样手法,来表达演唱歌曲。

古诗词歌曲由于其本身的原因,歌词往往只有几十个字。诗往往只有二三十个字,而词最多也不过有百十来字。几十个字来唱完全曲,所以每个字的音都不会太短,否则就没有歌曲的深意。在古诗词歌曲里,往往一个音要占四五拍或更长的时值。像汉乐府民歌《上邪》,开头“上邪”两字,就一共占了十一拍,共三小节,而且里面装饰音也较多,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持,气息连贯流动,把这一个感叹词唱到位,唱的一气呵成,而中间不能有断断续续的感觉。

演唱古诗词歌曲,不仅要气息连贯、流畅,有充足的气息去演唱每一个音,还要注意气息的变化。并不是一首歌的每一个音都用十足的力度去演唱,而是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作品的风格,调节气息的强弱变化、长短变化等。这样表达出来的歌曲,才会让人有一种虚实、变幻的感觉,才会最基本的体现出古诗词歌曲的韵味、意境之美来。

所以,要想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就要有充足的气息支持和良好的气息控制,这也是演唱一首歌曲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古诗词歌曲中吐字咬字的重要性

“古诗词歌曲的歌词是建立在汉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的,讲究声、韵、调三要素,要加强字、声的结合,要求字音清晰、准确,辨别声母的发音部位,要分清喉、牙、舌、齿、唇五音;还要准确掌握韵母的开、齐、撮、合四呼,唱字时不唱音符,而要讲究字的头、颈、腹、尾;并掌握十三辙的运用,行腔时保持好母音的准确,不论强弱顿断,一个字未唱完时,口腔位置不能变动,做到以意带声、以情扶声、以气催声。”

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恰当的咬字吐字能准确地把握风格,表现歌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歌唱中的字是有别于生活中的语言、朗诵、台词等艺术语言。如果发音不清咬字含糊,就根本谈不上歌曲风格。

古诗词歌曲以诗词作为歌词,不同于现代人的言语习惯和理解,而且因为字少,表达的意思又较为深奥,所以每一个字都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演唱古诗词歌曲时,每一个字都应-该仔细推敲、琢磨。在演唱中每一个字都要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不能够含糊不清或一带而过。因为有时一个字就可能表达了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著名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整首曲子只有二十八个字组成。而这二十八个字就能即描绘了景色,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忧郁,所以每个字都十分的重要。这首曲子的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层次变化却很多。为了更好表现歌曲的情感,体现歌曲的民族风格,在咬字上应不同于一般的创作歌曲的演唱,而要尽可能地做到字头发的快而短,字腹圆而长,字尾收的软而短,如“落lu-o”“霜shu-ang”两字要把韵母中的u延长,来突出古曲的韵味。

所以,当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词歌曲时,首先要把歌词逐字逐句的朗读几遍,弄清楚每个字的准确发音,字的归韵、重音等,为歌唱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古诗词歌曲韵味的把握

“中国语言本身具有声韵调,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是可以吟咏歌唱的声韵,故韵律一直与词采相伴,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诗经》的重歌叠唱,乐府的采诗夜咏,唐近体诗的平仄谐律,宋词的起源于燕乐胡夷里巷之曲,元小令、套数的合子工尺、律吕,都足以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精神。如果说句数、句法使中国古诗具有建筑美,词采使中国古诗具有绘画美的话,韵律则使中国古诗具有苍凉、或婉转、或凄楚、或甜蜜的独特的音乐美。”

“声乐作品是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声乐旋律是按照歌词和人声特点而谱写的。由于语言的语调是有规律的,而语调在歌曲中恰恰是旋律声乐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调表现在声乐特点上就是韵味。”

韵味是古诗词歌曲区别于一般声乐歌曲的重要标志。因为古诗词歌曲本身就是由具有韵律的诗词构成,具有诗词特有的韵律韵味,所以古诗词歌曲中的韵味美是独有的,是最能表现古诗词歌曲特点的。

不同的诗词,韵味不一样,不同的古诗词歌曲,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有的歌曲幽静,略带凄凉,如曹雪芹的《红豆词》,此曲前半部分惆怅,后半部分感情进发,这就需要用不同的力度、强弱、虚实、平曲来表达这首歌的韵味。

“古诗词歌曲演唱中,风格、情感还可以凭借乐谱、词意表达出来,但对韵味的把握就较难了。中国的古诗词中,由于语言、词义特别是诗词中…比、兴?的写法,所以在演唱时多采用…吟唱?的手法,吐字时要讲究慢吐,但不能…滞?,做到以字带声,高低适度。”

古诗词歌曲韵味的把握对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了古诗词歌曲的韵味,在演唱中把歌曲的韵味表现出来,才能更好的表达出古诗词歌曲的情感,使古诗词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的真挚,更加的自然。

四、古诗词歌曲中情感的表达

情是艺术的本源,没有情感的表达,唱歌就失去了意义。歌唱语言咬字、吐字以及归韵收音的技巧,所有这些手段最终都是为歌唱语言的情感表达服务的。清晰、准确地咬字、吐字只是歌唱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吐字、归音的技巧来生动的表现歌词作品内容的情、景、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对歌曲作品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而后形成准确、鲜明的情感体验,借助歌唱发声、咬字、吐字等手段,将内心特有的感受抒发出来,给予听众和观众。

当我们拿到一首古诗词歌曲时,不要急于去唱,而应该先对这首古诗词做些基本了解。首先应该把握好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与用意,掌握该曲的情感基调。是深情赞颂,是欢快热情,是真挚自然或是哀婉伤感等等。这是因为情感基调是作品情感表现的总趋势,它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种整体综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体表现所需要的。

把握感情的基调,就要先深入地挖掘词义。唱古诗词歌曲前,先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具体分析。古诗词歌曲的歌词一般都只有短短几行,但这短短几行字描述的就可能是一片气势宏伟的景色,一个凄凉优美的爱情故事,一幅山水秀美的画卷,它所表达的内容远远要超出诗中的那几个字。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歌词展开来看,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和写这首诗词的用意,反复推敲歌词和音乐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中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才能打动自己并感染别人。

《我住长江头》诗词上下共八句,质朴的语言抒发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而改变后的音乐具有民族风格,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是一首中国传统技法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从旋律看以简单、平稳,但就是这简单的旋律,深深刻画出了恋人间那绵绵不尽的情思。所以演唱这首曲子时声音要单纯、淡雅、自由舒畅又饱含热情。要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完美的表达出一位女子怀念心上人的那一片深情。

把握了感情基调,还要加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自己融入诗境中,融入诗词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和经历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站在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当中,用自己的感受去表达诗的内涵。

总的来说,要想完美的表达一首古诗词歌曲,就要在好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掌握词曲作者的背景材料,对诗词的主题、意境有深刻的理解,以加深对诗词韵味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加以表现。每唱一首古诗词歌曲都应在细致研究,深层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技巧,以唱出古诗词的词采、意境和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和韵味。当然,在歌曲演唱中,“声”是基础,“情”是主体,当声音训练有一定基础后,要在总体表现上提要求,下功夫,以达到词曲和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理想境界。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

带有颜色的诗句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于二月花。(红) 2、日照香炉生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 3、儿童急走追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 4、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5、骝马新跨__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7、两个黄鹂鸣__柳,一行鹭上青天。 8、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江碧鸟逾白,山__花欲燃。 10、日暮__山远,天寒屋贫。 11、毛浮水,掌拨清波。 1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13、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14、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6、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7、接天连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18、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色新。 19、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 20、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黑、白)(白)(碧、绿)(翠、白)(绿)(青)(苍、白)(红、绿)(白)(白)(白、黄)(黄)(碧、红)(青青)(青)(黄、白)(白、绿、红) 2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碧) 22、常恐秋节至,

昆华叶衰。(黄) 2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白) 24、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白、青) 25、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白) 26、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28、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30、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1、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 33、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34、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5、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 36、万丈泉落,迢迢半氛。 37、宿昔云志,蹉跎发年。 38、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9、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 40、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41、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42、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红)(青)(紫、红)(黄)(白)(黄)(绿、红)(青)(红)(红、紫)(青、白)(绿、青)(红)(红)(白、红)(红、绿)(青、绿)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100句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1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

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

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经典古诗文朗诵

经典古诗文朗诵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古典文学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画卷。 女:古典诗文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 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第一篇章春之歌 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 女: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男: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 咏柳唐贺知章(赵嘉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生机勃勃的春天,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怎能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潘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篇章夏之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男:莲花,美丽、纯洁、高尚。 女:江南盛夏,小船轻飘,莲叶田田,构成了江南采莲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女: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朱熙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男: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一只小小的蜻蜓,多么和谐亲密的关系呀。 小池宋杨万里(周欣苒)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篇章秋之月 男: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女: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男: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 水调歌头(吟唱)宋苏轼(徐凌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女:不仅是苏轼,月亮也是诗仙李白一生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传世之作。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男: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暮江吟白居易(曹栀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第四篇章冬之梅 男:当漫无边际的雪亲吻冬日的时候,跟着雪的昭示走,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听到诗人们曾播下的诗句在雪地里鲜活起来了吗? 女:看,梅花开了!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含笑绽放;面对凛冽刺骨的寒风,她坚贞不屈。 梅花宋王安石(沈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男:冰天雪地的冬天,天地间是如此的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柳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中国古典诗歌因其语言优美、画意隽永而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我国古代诗人往往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诗人们以精湛的艺术画笔,铺陈色彩,借色传情,寄寓内心的情绪和审美意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色彩瑰丽、意境深远的画卷,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色彩意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1.古诗色彩的视觉认知 色彩的运用和组合,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例如:《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写一片翠竹,葱郁秀丽,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清新繁茂的色调。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桃花一片,火样鲜红,色彩明艳,夺目耀眼。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经过清晨春雨的滋润、洗刷,柳叶柳枝更加清翠,颜色焕然一新。柳色青青,映照得客舍青青,呈现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云销雾散,杲杲日出,显露出一片绿水青山,突出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和纯净,令人悦目怡情。 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一“白”色绘出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天下白”使诗人“迷魂”觉醒,心胸豁然,壮志勃发。 这些诗所描绘的色彩,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它们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人们常见的色彩美。 以上所举诗例,其中的色彩均属单色。 单色,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全面的感受。 单色,描绘出自然环境、客观世界的纯净美。 除了单色,诗歌中经常有双色的运用。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山水之美,简直是被这首小诗刻画得淋漓尽致了。“红”、“蓝”两种颜色的运用,巧妙地概括了江南水乡景色的特征,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江南春景图。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红花、绿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

中国音乐和古诗词

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 相传,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就是在劳动时,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歌声了。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两朵奇葩,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除舞蹈,文学也许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曾说过:“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曾经有人主张中国文学的正宗是音乐文学,这话明显偏激,但也可见以诗为正宗的古代,音乐文学也是占有相当的位置。 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可见,诗词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依附、共存共荣。 远古时期的歌谣,既是文学的萌芽,也是音乐的萌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的《诗经》,它们收录的就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所流传的一些民间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关系密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诗经所录的内容来看,它是春秋时期一部声乐歌曲集,除歌词之外,每首歌曲是有旋律的,但是后来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特征。《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关雎》全为四字句,多有双生叠韵词,读来有一唱三叹之感。

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与音乐关系密切的文学样式是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体裁,和《诗经》并称“风骚”,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所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新兴音乐文体。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收集整理湖南民间祭祀时所唱的歌,是最能代表《楚辞》特色的作品。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具有浓烈的巫术色彩。屈原是最著名的楚辞家,其作品《离骚》是楚辞的千年绝调。 “乐府”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其设置始于秦代。至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的发展,致使后人将乐府视为汉武帝所立。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后来这些歌谣也被称为“乐府”。“乐府”从一个机构到诗体名称,更是被刻上了深深的音乐烙记。可以说乐府是音乐实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乐府是一种入诗的诗歌,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甚是流行。 中国的唐代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四万八千首《全唐诗》,浩如烟海。诗歌的文学意味增强,但并不代表诗歌就与音乐没有关系了。古人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今日之诗歌,古之乐也。四言如琴,吴艳如笙箫。”可见唐诗是可以入乐的,而且在当时以著名诗人的诗句入乐为一时风气。唐诗入乐的例子很多,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益的诗每写一篇,就被乐工们争先赂求;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带有颜色的诗句

22 、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__ 于二月花。 日照香炉生 __ 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儿童急走追 __ 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骝马新跨 __ 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两个黄鹂鸣 __ 柳,一行 鹭上青天。 春风又 __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碧鸟逾白,山 __ 花欲燃。 日暮 __ 山远,天寒 屋贫。 (红) 2、 紫) 3、 黄)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白) (碧、绿) 白) (红、绿) 碧、红) (青青)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碧) 常恐秋节至,昆 华叶衰。 黄)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 玉盘。 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接天连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 柳色新。 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翠、白) (绿) (白) (白) (白、黄) (青) (黄、白) (黑、白) (青) (苍、 (黄) 白、绿、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万丈泉落,迢迢半氛。宿昔云志,蹉跎发年。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青)(紫、红) (青)(红)(红、紫)白、红)(红、绿)(青、绿) 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 (黄)(白 ) (黄) (青 、 白)(绿、青)(红)4、 山横北郭,水绕东城。客路山外,行舟水前。 23 (白) 24 白、青) 25 (白)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青、白) 45 、 青、绿) (红) 绿、红) (红)

唯美的中国经典古诗词

唯美古典诗词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一、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二、示例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的第三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侧写,写的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

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 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幅苍茫的画面。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

中国经典诗词名句精华版

中国经典诗词名句精华版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珍珠帘·寿岳君选 宋·蒋捷 书楼四面筠帘卷。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争劝。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浣溪沙 宋·苏轼 芍药樱花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霜花腴·已未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近代·王国维 海漘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坡老黎村,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醉乡尽宽,更紫萸、黄菊尊前。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 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柳烟,总带棲蝉。写艳霜边,疏芳篱下,消磨十样蛮笺。载将画船,荡素波、凉月娟娟。倩郦泉、与驻秋容,重来扶醉看。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 唐·李白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初食太原葡萄时十二月二日 宋·杨万里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麴车口流涎。 牡丹 宋·梅尧臣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帖妥裁轻罗。 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 沈园二首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寄题徐候雨山堂 宋·刘克庄 竹溪来索后村吟,读记披图已醒心。 岂是沕渊行雨懒,亦非避地入山深。 喜看素瀑飞青壁,不管苍苔卧绿沉。 西北城高刁斗急,将军未可问山林。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宋·宋祁

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摘要:当今乐坛,在摇滚等重金属音乐充斥人们耳膜的大环境下,中国风歌曲清新脱俗的风格,让人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舒缓柔和的音乐,清新雅致的歌词,让无数人为之陶醉。本文讲述了中国风歌曲古典唯美的意境营造和含蓄委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风歌曲古朴优雅的古诗词韵味。 关键词:中国风古诗词现代元素意境情感 中国风歌曲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乐种,是采用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其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传承了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它是听歌的新时代, 让人在听歌的同时,思索着歌词里的故事。中国风歌曲的创作者中,不乏大牌的流行音乐人,例如,周杰伦,他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他的中国风歌曲很多:《娘子》、《本草纲目》、《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双截棍》等等都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还有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竹林深处》,陈升的《北京一夜》等等,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中国风的体现。他们共通的是一听到歌曲就会让人感到浓浓的中国气息,那种高雅的超凡脱俗的中国印象,其意境和情感都充溢着清新脱俗的古诗词韵味,无论是从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表达,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古典唯美的意境当今流行的中国风歌曲多是古风雅韵意境的营造。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这首歌曲营造的意境非常古典唯美,可谓综合了历代唐诗宋词的经典意境,从一壶漂泊到错过花开,词句蕴含的情感细腻而丰富,难入喉,三个字道出了只身在外漂泊的艰难,思念瘦,三个字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感觉。酒暖回忆,歌曲中人应该是一边独饮,一边回忆,再回首,往事已远,隔着长长的时空已经冰冷,唯有用酒温之。最后是听着琵琶弹奏的一曲东风破,陷入对往事深深的追忆......看得出来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岁月在墙上剥落,小时候的事情,虽然历历在目,可是毕竟已经远去,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歌曲仿佛在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凄美的故事,令人惆怅满怀。 古色古香的意境,忧伤委婉的吟唱,再加上凄婉柔美的琵琶伴奏,使得整首歌曲听来哀婉缠绵,韵味悠长。中国风歌曲中有很多的歌词都直接取自古诗词,随着歌曲的流行,美丽的古诗词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像《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如怨如慕的曲调与诗词中忧伤寂寥的意境相得益彰。歌曲还常常引用古诗词的意蕴,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的思想。古有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惆怅,今有周杰伦《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哀伤;古有钱起“艳静如笼月, 香寒未逐风”的淡雅,今有李宇春《梨花香》“梨花香,却让人愁断肠”的凄美。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有着微妙的联系。美丽的古诗词在中国风的歌曲中若隐若现,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着温润的光泽。通过古今的对比,更丰富了诗词的意蕴。例如古诗

关注古诗词中的“着色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7968478.html, 关注古诗词中的“着色词” 作者:张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11期 摘要:阅读古诗词时,绕不开的是景物描写,所以,在感受景物时可以借助景物描写的 时令特点、色调特征等能够表现“色”的词语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意义。 关键词:景物描写;时令;冷暖;颜色 也许是民族内敛、含蓄的特性使然,中国古代的诗词,诗人们很少直抒胸臆,往往借助于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景物描写成了诗人情感变化最直接的折射,读懂了景物,也就读懂了诗歌。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发现,作者往往要依靠声音、颜色以及冷暖色调等因素来描摹景物,其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所以,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诗中这些或明或暗的表现景物特点的“着色词”,引导学生以“色”味“意”,从而更好地辨析意象特征,关注其表达效果,最终达到深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感情的目的。 一、关注诗词写景的时令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于景物来表达,这些景物因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从而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于是,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主观感情色彩。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早春的景物特点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这一切带来的无疑都是生命在沉寂后的另一种芳华,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描写早春景物的句子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相对而言,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 同样,秋景(特别是晚秋)则更多表现冷落、萧瑟、凄凉的情景,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因此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悲秋,就成了中国文人百咏不衰的话题,“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面对秋景时所产生的这些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反映到诗人笔下就成了凄清、悲凉的情感体验。例如,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梧桐寂寞,庭院深深,秋意绵长,摄进凄婉之神韵,又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喻愁,真是“肠回心倒,缠绵之至”。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前两句“春残”“鸟稀”“杏花飞”三个词语一气而下,渲染出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