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8F-FDG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中

简述18F-FDG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中
简述18F-FDG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中

1.叙述99m Tc-MIBI显像的原理(难)

MIBI在体内分布与血液及细胞的代谢功能有关。99m Tc-MIBI是亲脂性正价阳离子化合物,肿瘤细胞能浓聚99m Tc-MIBI而显影,其特点是摄取快排泄相对缓慢,与良性细胞摄取及排泄有显著差异。

P-糖蛋白系肿瘤多耐药基因表达产物,可将细胞内的抗癌药物排到细胞外,MIBI 是P-糖蛋白多耐药系统的酶作用底物,同样也能被泵出肿瘤细胞。如治疗细胞P-糖蛋白水平提高,则99m Tc-MIBI的流速加快,细胞内浓聚减少,反之则慢。故99m Tc-MIBI显像可以指导化疗及监测疗效。

2.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最佳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综合治疗方案是什么?请说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用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中偏难

答: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最佳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综合治疗方案;意义是:1)提高DTC转移病灶摄碘能力;2)降低DTC的复发率和转移率;3)降低死亡率;4)方便随访。

3.试比较内科药物、131I和手术治疗甲亢各自的优缺点。中

答:内科药物治疗甲低及甲亢危象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疗程较长,复诊频繁较麻烦,且可能有药物过敏、肝功受损及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复发率也较高,如长期不愈,甲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将相应增加;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显效快,治愈率高,但手术、麻醉意外,出血、感染、甲亢危象及喉返神经、甲旁腺损伤、术后疤痕等并发症存在可能,且费用较高、甲低发生率高;131I 治疗甲低发生率较高,但费用低,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无痛苦,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能缩小肿大的甲状腺,改善或恢复颈部美观,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

4.根据放射性药物摄取机制的不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可分为哪几类?(中)

1)细胞选择性摄取;

2)化学吸附原理;

3)生物转化原理;

4)暂时性血管栓塞原理;

5)特异性结合原理

6)通道、灌注及生物区分布原理

5.简述放射性药物的特点(中)

1)具有放射性

2)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

3)计量单位和使用量

4)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6.简述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中)

1)功能与解剖结合,有助早期诊断

2)参数定量分析;

3)较高特异性;

4)简便易行、安全、无创、无痛苦;

5)不足之处:分辨率不高;不同目的显像剂不同

7.简述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的原理并举例至少两项常用的功能测定。(中)

用较为简便的核仪器在体表探测与记录放射性药物被脏器或组织选择性摄取、聚集及排出的情况,并以时间—放射性曲线等显示,计算出相关功能参数。常用的功能测定:肾图、吸碘率、心功能测定。

8.简述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中)

通过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组织中的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β- 射线,对病变组织产生辐射生物学效应,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造成细胞代谢功能及结构紊乱,最终肿胀、变性、分裂障碍直至死亡,而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而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

9.试从标记物质、抗体量、反应性质及测量结果关系等方面比较放射免疫测定与免疫放射测定差异(中)

差异点IRMA RIA

标记配体核素标记抗体*Ab 核素标记抗原*Ag

特异性抗体过量的*Ab 限量的Ab

结合反应非竞争性结合反应竞争性结合反应

测定结果Ag与Ag-*Ab呈正相关Ag与*Ag-Ab呈负相关10.简答甲状腺显像的原理。(中)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131I性质与普通碘相似并参与激素的合成过程,能被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特异性地摄取、浓集;锝与碘属同族元素,也

可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和浓集,使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显影;但不能有机化,不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被摄取的131I或99m Tc释放γ-ray显示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功能及放射性分布情况。

11. 说明Na131I与99m TcO4—在甲状腺显像中各自的优缺点?(难)

显像

药物特点图像用途禁忌摄取影响

Na131I

含β-ray

Eγ高,T p长

参与合成

特异性

图像差

异位甲状腺

甲癌转移灶

孕妇、哺乳

妇、<12

岁儿童

较明显

99m TcO

4-

纯γ

Eγ低,T p短

不参与合成

特异性

图像佳

常规(唾液

腺,胃粘膜,

口腔,食道,

膀胱)

无绝对禁

相对低

12.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结节有几种类型及其影像表现。(中)

结节类型

结节的放射性分布

与邻近甲状腺组织相比

结节的功能

与邻近甲状腺组织相比

热结节温结节良结节冷结节放射性增高

放射性相似

放射性降低

放射性缺损

高于邻近甲状腺组织

接近邻近甲状腺组织

低于邻近甲状腺组织

基本无功能

13.简答甲状腺显像的临床应用(适应证)。(中)

1)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2)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

3)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4)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或131I治疗后的甲状腺残体及其功能的估计

5)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

6)判断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

7)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8)甲状腺重量的估算

14.简答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的原理。(易)

静脉注射能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进入脑细胞显像剂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在体外用断层仪器,可以获得大小脑各个部位显像剂的分布影像。该细胞内的大脑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又与血流量相平行,故本显像不仅能反映,还能反映脑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15.简答局部脑血流显像的临床应用(适应证)。(中)

1)脑梗塞的诊断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癫痫病灶的诊断和定位

4)痴呆诊断与鉴别诊断

5)脑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的灌注情况。

6)脑死亡(brain death)

7)研究脑的生理功能

8)情绪障碍损伤部位的定位及辅助诊断。

16. 简述18F-FDG的显像原理:(难)

葡萄糖是脑组织实现功能的唯一能量来源,18F-FDG是葡萄糖链上第二位的羟基(OH)脱去一个氧原子而成,也叫2-18F-2-脱氧葡萄糖。2-18F-2-脱氧葡萄糖与普通的葡萄糖一样,能够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内,进入脑细胞的

2-18F-2-脱氧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变成6-磷酸-18F-FDG。由于分子构形的改变,6-磷酸-18F-FDG不能象6一磷酸葡萄糖一样进一步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滞留于细胞内,同时磷酸化后的脱氧葡萄糖又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外。所以在细胞内的6-磷酸-18F-FDG的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恒定,可以满足显像的要求。17. 脑脊液显像的临床应用(中)

1)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

2)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

3)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

4)蛛网膜下腔阻塞的诊断及脑脊液分流术后的评价

18.PET显像的适应证(易)

1)肿瘤诊断、鉴别、分期及疗效监测

2)神经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炎症

19、PET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中)

1)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寻找原发灶;

3)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

4)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和评价;

5)为放疗计划等提供生物靶区信息;

6)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7)肿瘤治疗后残余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

8)不明原因发热、副癌综合征、肿瘤标志物异常等患者的肿瘤检测;

9)指导临床选择活检部位或介入治疗定位;

10)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

20. 试述肺通气显像的原理?(难度中)

答:将放射性气溶胶通过口鼻吸入气道和肺泡内,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用放射性显像装置在体外探测双肺内放射性分布,由于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分布与局部肺通气量正成比,可以评价肺的通气功能,了解气道的通畅性以及肺泡与气体的交换功能。

21. 试述肺通灌注显像的适应症?(难度难)

1)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判断,结合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COPD等肺疾患肺减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部位和范围的确定及残留肺功能的预测。

3) 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负荷增加。

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患者,了解肺血管床受损程度及定量分析药物及手术疗效的判断。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5) 全身性疾病(胶原病、大动脉炎)可疑累及肺血管者。

6) 判断ARDS和COPD患者,肺血管受损程度也疗效判断。

7)肺部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患者,观察其病变对肺血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适应证以及对疗效的判断。

22.试述肺通通气显像的适应症?(难度难)

1) 与肺灌注显像配合诊断肺栓塞

2) 肺实质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

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

4) 肺癌的肺减容手术选择和术前预测术后残留肺功能。

23.试述肺灌注显像的原理?(难度中)

是应用微循环栓塞的核医学显像机制。因为肺毛细血管床的直径为7-9μm,而放射性颗粒的直径大于7-9μm,静脉注入的放射性颗粒颗粒将栓塞于肺毛细血管床和前毛细血管小动脉,从而可以在体外利用SPECT进行显像。从而反映肺血管床的通畅情况。肺内缺血与局部血流减低的区域出现放射性分布的下降或缺损。

24.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前哨淋巴显像有何临床价值?(难度难)

当乳腺发生恶性肿瘤时,在乳腺肿瘤及乳晕周围局部注射淋巴显像剂,可使用对该区引流的第一站淋巴节显影,从而指导术前对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活栓病理结果将决定治疗方案。

25.试述甲状腺摄碘率测量的原理?(难度中)

答: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口服或静脉注射Na131I后,即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其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与甲状腺功能有关。在体外用γ射线探测仪即可测得甲状腺在不同时间对131碘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6.试述甲状腺摄碘率测量的临床应用?(难度中)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辅助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辅助诊断,甲状腺有机化障碍等的辅助诊断。碘131治疗甲亢前的甲状腺摄碘能力。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残留量的估计。

27.试述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难度中)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口服或静脉注射Na131I后,即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在体外用SPECT即可得到甲状腺内碘分布的图像,除正常的甲状腺显像外,131碘还用于诊断异位。锝与碘属于同族元素,也可被甲状腺组

织摄取和浓聚,但不能有机化,不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锝也可以使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显影。在侦体外用SPECT即可得到甲状腺内锝分布的图像,从而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功能状态。

28.试述甲状腺静态显像的适应症?(难度中)

1)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

2)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4)估计甲状腺重量

5)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29.试述甲状腺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难度中)

1)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2)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3)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4)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

5)甲状腺术后残留功能的估计

6)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7)对恶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30试述甲状腺旁腺MIBI双时相显像的原理?(难度中)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均可摄取MIBI,但甲状腺对MIBI摄取快,洗脱也快。而摄取了MIBI的甲状旁腺放射性将持续滞留。通过把MIBI双时相显像图像相减,可以得到甲状旁腺显像。

31.试述甲状腺旁腺显像的临床应用?(难度难)

1)甲状旁腺瘤的诊断与定位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病灶的定位

3)异位甲状旁腺的诊断

4)甲状旁腺术后复发,或残留病灶的定位。

32.试述在进行甲状腺静态显像(99mTc)时,甲状腺实质性结甲可能有哪几种类型?图像表现为?有何价值?(难度中)

结节类型结节放射性分布情

常见疾病恶性机率

热结节放射性浓聚程度高

于邻近甲状腺实质

功能自主性腺瘤,

先天一叶缺如的功

能代偿

1%

温结节放射性浓聚程度等

于邻近甲状腺实质

功能正常的腺瘤,

结甲肿,桥本结节

4-5%

凉结节放射性浓聚程度低

于邻近甲状腺实质腺瘤,结甲肿,桥

本结节,甲状腺癌,

钙化斑,甲状腺囊

肿。

小于10%

冷结节放射性浓聚程度明

显低于邻近甲状腺

实质,与血液本底

相似。

单发结节20%,多

发结节18%

33.试述心肌灌注显像的高危险度图像特点有些?(难度难)

1、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缺损;

2、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灌注缺损(积分大于13分);

3、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

4、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

5、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34.试述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图像类型,其表现及临床意义?(难度难)

答:负荷试验+静息状态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图像的类型有如下五种表现。

1.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

分布”。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2.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或延迟)显像都丰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为固定

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3.部分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分布缺损,“再分布“或静息显像部分填充,心室

壁可逆性缺损和固定缺损同时存在,称为部分可逆性缺损。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

4.花斑型改变:负荷及静息显像均多处小范围、与冠脉分布不一致、严重程度

不同的稀疏或缺损区。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

5.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静息或延迟显像分布稀疏或缺损;或者负

荷显像分布缺损,静息或再分布显像较原缺损更严重,这种现像称为反向再分布。常见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稳定性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接受了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也可见于个别正常人,一般情况下此种现像多为存活心肌。其原因待无定论,可能是由于在瘢痕组织与存活心肌细胞的混合再灌注区初期过剩的显像剂摄取,随后迅速从瘢痕组织中清除所致。但需排除显像剂用量过低所致静息或延迟显像的分布缺损。

35. 请简述骨与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中)

1、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

2、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诊断;

3、良性骨肿瘤的诊断;

4、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5、骨坏死的诊断;

6、骨创伤的诊断;

7、骨移植的检测;

8、骨代谢疾病的诊断。

36. 简述影响骨显像质量的因素。(难)

(1)饮水状态。(2)肾功能。(3)显像剂的质量。(4)散射物质。(5)全身治疗。(6)伪影。

37.怎样应用核医学显像方法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中)

大多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伴有胆囊管的机械性或功能性完全梗阻。肝胆动态显像时,肝脏摄取显像剂的功能良好,肝、肝内胆管、总胆管和十二指小肠均显影正常,而胆囊持续不显影,4小时延迟显像仍不显像则诊断意义更大。

38.怎样应用核医学显像方法鉴别诊断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道闭锁?(中)

新生儿黄疸多数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肝炎。静脉注射肝胆动态显像剂后,若患先天性胆道闭锁,则肝脏显影清晰,24小时后肝内放射性仍无变化,胆道系统和肠道均不显影。胆汁促排药如鲁米那也不能使肠道出现放射性。如果肠道内出现放射性,则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而考虑新生儿肝炎。

39. 简述肾图常见的异常类型(易)

高水平延长线型肾图、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图、小肾图、急剧上升型、抛物线型、低水平递降型、阶梯状下降型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或质上与正常细胞或良性疾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肿瘤标志物很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细胞肿瘤标志物(cellular Tumor Marker) 主要是指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标志如生长因子、激素受体、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表达产物P53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humoral Tumor Marker) 是指由肿瘤组织分泌到外周血和尿等体液物质中中的标志,其浓度高于正常生理水平,如肿瘤相关抗原(CEA、AFP和CA系列抗原)以及肿瘤诱导产生的物质(如CRP)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布、增殖程度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可分为5类: ⑴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在同类的正常细胞中含量甚微,但当细胞癌变时迅速增加,如一些细胞蛋白、各种细胞的酶。特异性不强。 ⑵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是由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不是同类正常细胞的组分,如异位性激素、脑癌血ACTH可明显升高。小细胞肺癌时血,NSE明显增加,这类物质表达的特异性较强 ⑶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在胎儿过程中可升高,当胎儿成长后开始消失,而在成人组织细胞癌变时,这类物质又再次产生或表达;癌胚性物质如CEA、AFP、碱性胎儿蛋白(BFP)

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胎盘性物质,如妊娠蛋白(SP);激素如HCG、酶和同工酶。 ⑷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生成或细胞恶性转化病毒,分为DNA和RNA 病毒两种,如HTC-1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伯基特化淋巴瘤),HS病毒(宫颈癌与皮肤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 ⑸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及其产物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CD117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据。 综上所述,人体的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有许多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酶、激素、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等,广义的肿瘤标志物还 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㈠肿瘤筛查应是一份方便简易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同时存在于健康人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的循环血液中,而且浓度水平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不足以用于癌症普查的过筛试验,只在肿瘤的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作为过筛试验。 ㈡临床诊断: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不够高,难以准确区别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标志物浓度轻度升高,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也可见于非恶性疾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某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诊断癌症。但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取得非常成功。 联合检测 一般选择细胞类型相同的肿瘤所共同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定癌的原发部位。 以上皮细胞癌检测盘为例,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来自上皮细胞都含有类似的遗传组分,但由于各种细胞的细胞分化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差别,即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9 发表者:曹水江(访问人次:4326)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定义 1978年NCI提出 1979年确认并开始使用 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应当具备:特异性强;敏感性好 肿瘤标志物常用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DNA提取技术, DNA杂交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PCR技术 肿瘤标志物分类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 糖类肿瘤标志物 CA19-9 CA50 CA242 CA72-4 CA125 CA15-3(CA-27-29) 酶类肿瘤标记物 α-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儿茶酚胺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胺类肿瘤标志物 5-羟色胺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9)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 甲胎蛋白(AFP) 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单链糖蛋白590aa, MW70000, 胎儿6周开始合成,12-15周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 正常妊娠中期达90-500ng/ml, 正常参考值:<10ug/L AFP临床意义 (1)原发肝癌 80% AFP>400ng/ml, 原发肝癌近20% AFP正常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绝大部分AFP<400ng/ml (3)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与其伴肝转移者AFP可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 (放免法) <10.9ng/ml (化学发光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 .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 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91±0.068ug/ml .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 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ml,女性:6-159ng/m1 .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与AFP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 .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有一定阳性率。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 .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结肠癌、胃癌也可有较高阳性率,可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阳性率。 .用于肿瘤治疗中追踪、随访,对复发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7、糖类抗原CA-724:血清中阳性界值:<6 U/ml .对胃癌的敏感度为60%,亦适合术后及化疗后疗效观察和追踪复发的指标。 .对胆道系统、结直肠、胰腺肿瘤等亦有一定敏感性,可作为联合检测指标。 8、糖类抗原CA-125:血清中阳性界值:<21 U/m1。 .卵巢上皮细胞癌等卵巢肿瘤指标,并有助确定化疗疗程,监视病情发展和预后期。 .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诊断有一定辅助参考价值. 9、糖类抗原CA-15-3:正常参考值:<38U/ml .乳腺癌治疗后追踪监视的特异指标; .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有一定阳性率。 1O、肺癌抗原CYFRA-21-1:阳性界值:<3.3ng/ml .各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阳性检出率为70-75%,随临床分期升高。 .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追踪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血清:4.7-14.7ng/ml 脑脊液:O.5-2.0ng/ml

精选-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与ALT结合用于肝炎和肝癌的鉴别。 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3.癌抗原125 (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但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7.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8.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是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干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问题及思考题及思考 来源:检验医学网 作者:李金明,研究员,医学博士。系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指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物质,其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其存在或量变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从而了解肿瘤的发生、细胞分化及功能,在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和复发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起辅助作用。TM通常包括蛋白质(上皮粘蛋白、胚胎蛋白、糖蛋白等)、激素、酶、糖 决定簇、病毒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结构改变等。最早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追溯到1846年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发现的一种特殊蛋白,后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为本-周(Bence-Jones)蛋白,用于多发性骨髓的辅助诊断。1928年后,众多 的激素类、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相继被发现,并用于临床检测,如人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CA125)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糖决定簇包括CA19-9、CA50和CA72-4等;酶类包括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酶(NSE)、前列腺碱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CP)等;上皮粘蛋白如CA15-3、CA549和BR27.29等;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基因如BRCA1/BRCA2遗传性乳腺癌相关 基因、APC基因(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筛查)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筛查);基因结构变化如kRAS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使用;外周血游离DNA的量等。此外,新的肿瘤标志仍在不断发现。如此众多的肿瘤标志物,再加上肿瘤标 志物通常在正常和良性疾病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表现在体液中有量的变化,因此,肿瘤标志物对特定的肿瘤通常缺乏特异性。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而又有 效地使用肿瘤标志物,在国际上,一些学会或组织制定了一些指南,如美国国家 临床生化学会(NACB)、美国癌症学会(ACS)、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EGTM)等。但由于长 期以来所形成的观念和人们对肿瘤的恐惧心理,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令狐采学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 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如东县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徐然*概念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物质。 它表示肿瘤的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 *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的评价。 发展史发现:年BenceJones发现本周蛋白。 推广应用:年Abelev发现AFP与肝癌的关系。 Gold等发现CE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放免技术的诞生和应用。 发展: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 糖类肿瘤抗原的涌现。 理想中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好疗效监测监测复发预测预后灵敏度高具有器官特异性与肿瘤类型(大小分期)相关TM的分类、胚胎抗原类标志物(AFP、CEA)、蛋白类标志物(?MG、SF)、糖链抗原标志物(CA、CA)、酶类标志物(γGT、PAP)、激素类标志物(?hCG、ACTH)、基因类标志物(ras基因、bcl基因)*按肿瘤标记物本身的性质分类、从肝癌、结肠癌的组织中发现的而胚胎时期的肝、胃肠管组织也能合成并存在于胎儿的血清中因此称为胚胎抗原。 、蛋白类标记物:β微球蛋白铁蛋白等在肿瘤发生时会升高多发性骨髓瘤时本周蛋白阳性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糖类标记物:是用各种肿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来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大多是糖蛋白或粘蛋白如CACACA等。 、酶类标记物:当机体某个部位发生肿瘤时,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使某些酶或同工酶合成增加或由于肿瘤组织的压迫和浸润导致某些酶的排泄受阻使肿瘤患者血清中酶活性异常升高。 酶是较早发现并用于临床诊断的一类肿瘤标志物如患肝癌时γGT升高患前列腺癌时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等。 、激素类标记物: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某些组织在发生恶变时能产生和释放一些肽类激素(异位内分泌激素)并导致相应的征候群因此这些异位内分泌激素升高也可作为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如小细胞肺癌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患甲状腺髓样癌时降钙素升高患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时hCG明显升高。 、基因类标记物: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变异可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因此癌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ras基因蛋白myc基因蛋白p抑癌基因蛋白等。 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常见肿瘤标志物⑴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AFP是一种肝细胞和生殖细胞(非精原细胞)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分子量为kD的糖蛋白。 主要由胚胎肝、卵黄囊、胃肠上皮细胞产生。 成人由肝脏产生。

常用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

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1-02-28 07:56:57 发表者:许洪斌 (访问人次:2708) 长久以来,普通大众将恶性肿瘤冠以“不治之症”及“谈癌色变”之称号,同时 也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证明患了某种肿瘤。这些认知都已很根深根深蒂固 了,但它却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先看看近一个世纪来,医学对恶性肿瘤都做了些什么?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恶性肿瘤曾作为“不治之症”的确在肆意吞噬人类的生命,而人类对它却束手无策。但时至今日,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 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肿瘤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医学家们已能很有把握地说:“恶性肿瘤是能够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 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可见治与不治要因病、因期、因人而异。切不可因对 恶性肿瘤怀有恐惧心理而“讳疾忌医”,甚至即便已发现某些肿瘤的可疑征兆,也不愿往这方面想,有意回避医疗检查,最终导致延误病情,治之晚矣。这种惨 痛病例比比皆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医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近20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环境、空气、食品、水的污染日渐加剧以及人口的 老龄化导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上升:据调查,2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人数由90万上升到130万,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预计到2025年时将上升至270万。卫生部公布2006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它也可以称为危协生命的“头号杀手”。据研究表明: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的三大主要原因: 1 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日渐加剧。 2 食品污染严重。3 细菌、病毒性疾病引发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肿瘤的高发病率并非是医学的停滞,而是文明社会所带来 的必然结果。恶性肿瘤成为危协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它如同我们身边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及其它良性疾病一样成为了常见病,而且大多数恶性肿瘤是可以治疗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回避恶性肿瘤,不但要坦然对之而且还应该积极了解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并自觉参与支持环境污染的治 理、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 恶性肿瘤虽然可以治疗,但要取得更好的疗效还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所以,有人会提出能不能发明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能很早的发现你是否患有癌症。其实,医学家们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在苦苦摸索这种神奇的检查――肿 瘤标志物。不过,肿瘤标志物在目前阶段还达不到人们所想象的神奇高度,但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地应用它,协助肿瘤 的早期检出。 那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又称为肿瘤Marker,它是在1848年首次发现,于1979年在英国正式命名使用,并确定它的概念: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内癌变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 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90%,特异性较好。(主要看肝癌) 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正常人血清值<30 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别),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

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 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 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看卵巢癌) 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 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6、CA15-3 是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存在于多种腺癌细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胰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相关性较高,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EA,因此,主要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监测治疗和复发。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1.SCCA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5ng/ml) 0.8 对宫颈鳞癌、肺和头颈部鳞癌诊断和疗效监测,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2.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0-13ug/L)在SCLC、神经母细胞瘤、APUD系统肿瘤均可增高。14.99 3.TPA 组织多肽抗原(0-1ug/L) 为角蛋白8、18、19片段,可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用于膀胱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肝胆肿瘤的辅助诊断。 4.TPS组织特异性多肽抗原(≤80u/L) 为角蛋白18片段M3抗原决定簇,是反映肿瘤

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特异指标。与反映肿瘤容量的标志物CA153、CA125、CA199、CEA、PSA等联用,既可反映肿瘤增殖活性,亦可反映瘤负荷大小,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和胃肠道肿瘤均可增高。5.Cyfra21-1 (0-6ng/L) 89 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鳞癌敏感性76.5%,腺癌47.8%、小细胞肺癌(SCLC)42.1%。在肺鳞癌:I、II、III、VI期分别为60%、88.8%、80%和100%。在恶性胸水和间皮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 6.CA72-4 肿瘤相关糖蛋白(0-6 u/ml) 53.87 是乳腺癌、胃肠道癌和卵巢癌的标志物。在胃癌和卵巢癌敏感性45-50%,特异性几乎100%。

7.CA242 唾液酸化鞘糖脂抗原(0-20u/ml) 10.17 对胰腺癌和胆道肿瘤的诊断较CA199更具特异性。在结直肠癌、胃癌、卵巢癌、子宫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等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8.CA199低聚糖类肿瘤相关抗原(0-37u/ml) 10.64 是胰腺癌敏感标志物,与AFP、CEA联用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更有价值。在卵巢癌、淋巴瘤、胃癌、肺癌、食道癌和乳腺癌阳性率约30%。 9.CA153 粘蛋白样大分子抗原(0-30u/ml) 7.0 在非转移性乳腺癌有30-40%增高,而转移性乳腺癌有70-80%增高。在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均可升高。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肿瘤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70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 WS/T 414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指南 WS/T 420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 WS/T 46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WS/T 49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TM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3.2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类抗原,可分为两大类,即高分子粘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5-3、CA27-29,CA549等)和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72-4等)。 4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本文件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和糖类抗原19-9在内的9个肿瘤标志物。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2018

ICS 11.100 C 5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59—2018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和质量管理 Common used serum tumor marker tests:clinical practic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2018-12-11发布2019-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民、王传新、郝晓柯、吕时铭、胡晓波、杨振华。

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验后,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已被医学界普遍接受,并受到全世界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广泛重视和研究。目前已知的肿瘤标志物达上百种,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有指导医疗实践的文件,以适应目前临床检测的需要,为此制定“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肿瘤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70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 WS/T 414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指南 WS/T 420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 WS/T 46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WS/T 49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TM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3.2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类抗原,可分为两大类,即高分子粘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5-3、CA27-29,CA549等)和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72-4等)。 4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本文件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和糖类抗原19-9在内的9个肿瘤标志物。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课件)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 床意义(课件)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 下: 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

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原则及质量需求

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现有肿瘤病人3000多万,年新发病例870万,年死于肿瘤690万人。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我国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每年新发170 万,死亡130万。 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实现肿瘤早期检测的可能途径。尽管这些肿瘤标志存在非特异性,但应用得合理时,对于肿瘤的筛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 评价治疗效果和高危人群的跟踪观察等方面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已成为现在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及应具备的条件 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 )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主要指那些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 、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 2. 肿瘤标志物应具备的条件 TM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 在正常和良性疾病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同时TM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而且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正因为不存在单一类型的肿瘤,因此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 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决定了TM在临床应用中的复杂性,为保证肿瘤标志物能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会(NACB)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EGTM)对TM检测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临床应用指南。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人群的筛查及应用原则 TM在人群普查等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由于肿瘤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较差,且阳性预示值较低,故有专家认为:TM不太适宜用于对无症状个体的筛查项目。如果使用TM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应该考虑下列因素: 1.该肿瘤的发病率;该肿瘤是否能够检测出早期肿瘤; 2.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 3.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必须复查和随访的。 4.所选筛查项目的费用应经济、合理。 (二)高危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及应用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