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22÷3= 14÷3= 7÷2= 9÷2= 19÷3=

20÷3= 25÷3= 29÷5= 37÷5= 36÷5=

14÷4= 18÷4= 12÷5= 16÷5= 9÷5=

10÷3= 12÷5= 17÷3= 16÷3= 3÷2=

20÷6= 24÷7= 28÷6= 32÷6= 15÷6=

32÷9= 4÷3= 6÷4= 8÷3= 14÷3=

22÷3= 26÷3= 22÷5= 32÷5= 12÷5=

14÷3= 8÷6= 12÷5= 16÷3= 9÷2=

10÷6= 12÷7= 14÷8= 16÷8= 13÷3=

21÷4= 22÷4= 25÷4= 34÷4= 17÷5=

16÷3= 27÷2= 36÷5= 45÷7= 36÷7=

17÷5= 10÷7= 22÷7= 12÷7= 18÷7= 32÷7= 34÷7= 6÷4= 8÷5= 54÷7=

15÷6= 18÷4= 21÷8= 24÷9= 12÷8=

56÷9= 12÷5= 18÷5= 24÷5= 49÷5=

26÷6= 12÷5= 17÷5= 26÷5= 35÷6=

35÷6= 42÷5= 49÷5= 56÷5= 10÷7=

9÷5= 18÷5= 27÷5= 36÷5= 14÷5=

30÷7= 36÷7= 42÷5= 48÷7= 20÷7=

7÷5= 14÷5= 21÷5= 17÷5= 28÷5=

40÷6= 48÷9= 56÷6= 64÷9= 5÷2=

45÷8= 54÷8= 63÷8= 32÷9= 15÷4=

7÷2= 14÷5= 21÷6= 28÷5= 27÷5=

54÷7= 63÷8= 72÷7= 31÷7= 30÷8=

25÷6= 30÷7= 35÷7= 40÷7= 42÷8=

4÷3= 8÷3= 12÷4= 16÷3= 13÷2=

45÷7= 54÷8= 63÷8= 22÷5= 9÷2=

8÷5= 16÷5= 24÷5= 32÷5= 40÷7=

18÷5= 27÷5= 36÷8= 45÷6= 56÷7=

12÷5= 12÷7= 5÷2= 54÷8= 48÷9=

36÷5= 6÷5= 21÷5= 42÷8= 21÷5= 42÷5= 54÷7= 16÷5= 42÷9= 8÷7=

15÷7= 14÷6= 48÷7= 10÷7= 45÷7=

4÷3= 42÷5= 8÷3= 42÷5= 25÷7=

63÷8= 30÷8= 36÷8= 12÷5= 54÷8=

45÷6= 49÷8= 8÷3= 3÷2= 42÷7=

6÷5= 18÷5= 36÷5= 54÷7= 40÷7=

24÷5= 14÷5= 14÷6= 30÷7= 69÷7=

87÷9= 43÷5= 77÷8= 45÷6= 52÷6=

23÷3= 51÷7= 37÷4= 67÷8= 87÷9=

57÷6= 68÷8= 59÷8= 69÷8= 42÷9=

64÷7= 39÷7= 37÷5= 37÷8=7÷5=

68÷7= 48÷5= 84÷9= 30÷4= 9÷2=

4÷2= 16÷4= 24÷3= 30÷5= 22÷5=

5÷2= 18÷4= 23÷3= 28÷5= 23÷4=

16÷3= 37÷5= 25÷8= 26÷5= 28÷4=

25÷4= 17÷2= 37÷5= 14÷3= 34÷5=

9÷4= 20÷3= 40÷6= 45÷6= 42÷6=

60÷9= 48÷8= 48÷9= 27÷8= 17÷5=

41÷6= 46÷5= 27÷8= 36÷6= 22÷7=

72÷9= 47÷9= 30÷4= 50÷6= 20÷3=

14÷9= 39÷9= 23÷3= 42÷5= 19÷7=

44÷7= 23÷9= 63÷8= 17÷2= 44÷6= 47÷5= 55÷6= 54÷7= 20÷9= 25÷6= 12÷7= 54÷7= 25÷9= 31÷3= 39÷6= 10÷8= 34÷5= 42÷9= 97÷9= 42÷5= 29÷7= 97÷9= 53÷8= 69÷8= 35÷8= 57÷7= 88÷9= 74÷9= 43÷7= 59÷8= 75÷9= 29÷5= 32÷9= 13÷8= 49÷8= 26÷6= 5÷4= 35÷4= 46÷7= 27÷7= 9÷2= 63÷6= 8÷5= 38÷6= 53÷7= 74÷8= 7÷5= 11÷7= 3÷2= 37÷8=

23÷8= 26÷8= 29÷8= 59÷9= 76÷9= 23÷6= 41÷5= 30÷4= 71÷8= 87÷8= 40÷9= 95÷9= 4÷3= 34÷6= 46÷7= 39÷4= 41÷6= 26÷4= 13÷7= 34÷7= 71÷7= 4÷3= 37÷7= 46÷9= 43÷8= 74÷7= 18÷7= 91÷9= 33÷6= 41÷7= 23÷4= 49÷6= 84÷9= 63÷6= 44÷8= 35÷9= 28÷3= 70÷9= 71÷7= 27÷6= 50÷7= 46÷7= 35÷8= 9÷7= 14÷9= 14÷9= 29÷7= 62÷6= 58÷9= 22÷8=

98÷9= 45÷8= 58÷8= 40÷7= 23÷5= 21÷9= 17÷2= 38÷7= 20÷6= 14÷6= 5÷4= 68÷9= 15÷4= 25÷7= 68÷8= 32÷7= 25÷8= 3÷2= 19÷7= 29÷5= 65÷8= 87÷9= 13÷2= 30÷4= 40÷6= 38÷6= 14÷5= 62÷9= 19÷7= 22÷7= 43÷6= 8÷5= 50÷8= 56÷6= 20÷8= 12÷7= 60÷8= 37÷7= 54÷8= 5÷2= 18÷4= 25÷9= 31÷4= 11÷4= 11÷5= 44÷6= 41÷4= 5÷4= 27÷6= 22÷7=

26÷5= 61÷9= 31÷5= 12÷8= 18÷7= 26÷6= 73÷7= 17÷6= 28÷3= 14÷3= 46÷9= 51÷6= 17÷6= 32÷6= 22÷4= 25÷9= 36÷7= 79÷8= 18÷7= 11÷4= 23÷5= 62÷6= 54÷8= 13÷3= 26÷4= 30÷7= 54÷5= 11÷8= 32÷3= 46÷6= 28÷8= 71÷9= 22÷8= 11÷2= 44÷9= 11÷9= 31÷3= 47÷7= 7÷3= 18÷4= 44÷8= 9÷7= 28÷5= 33÷6= 43÷6= 20÷9= 37÷8= 34÷7= 37÷6= 36÷7=

38÷9= 11÷2= 8÷5= 31÷9= 70÷9=

33÷8= 98÷9= 21÷2= 20÷9= 23÷7= 31÷9= 18÷8= 38÷6= 29÷9= 35÷9=

32÷7= 37÷6= 29÷7= 18÷5= 22÷7=

75÷9= 83÷9= 42÷8= 23÷3= 29÷9=

52÷9= 52÷9= 5÷4= 58÷8= 31÷3=

51÷5= 10÷3= 73÷7= 26÷3= 26÷6=

20÷7= 25÷9= 47÷7= 24÷5= 47÷8=

4÷3= 66÷8= 49÷9= 61÷6= 14÷9=

82÷9= 15÷8= 41÷6= 60÷9= 37÷7=

23÷8= 29÷4= 4÷3= 20÷7= 77÷9=

51÷6= 14÷5= 10÷8= 8÷5= 13÷9= 26÷3= 48÷9= 10÷4= 56÷6= 5÷3= 63÷6= 22÷8= 86÷8= 64÷7= 57÷9= 53÷7= 48÷7= 23÷6= 18÷8= 30÷4= 40÷7= 31÷9= 27÷8= 50÷8= 36÷5= 19÷8= 58÷9= 68÷8= 16÷9= 9÷7= 22÷5= 20÷7= 93÷9= 10÷4= 25÷3= 23÷4= 87÷9= 61÷6= 31÷5= 52÷5= 20÷9= 64÷9= 11÷5= 32÷9= 70÷9= 85÷9= 22÷9= 30÷9= 31÷5= 64÷6=

74÷7= 60÷9= 32÷6= 17÷7= 85÷9= 11÷4= 34÷8= 19÷4= 17÷5= 36÷7= 25÷8= 84÷9= 21÷8= 34÷9= 44÷9= 64÷6= 39÷9= 37÷8= 26÷7= 23÷3= 19÷8= 33÷9= 49÷8= 11÷3= 68÷7= 88÷9= 9÷5= 14÷8= 34÷5= 37÷4= 41÷9= 57÷6= 32÷5= 27÷7= 85÷9= 39÷5= 11÷7= 8÷6= 47÷9= 54÷5= 73÷7= 55÷9= 78÷9= 25÷6= 11÷5= 5÷2= 73÷9= 22÷4= 45÷6= 17÷9=

28÷6= 98÷9= 41÷9= 38÷5= 39÷4= 53÷8= 51÷9= 13÷8= 41÷4= 39÷5= 74÷7= 59÷6= 11÷4= 70÷8= 46÷5= 50÷8= 98÷9= 11÷2= 14÷6= 58÷6= 29÷6= 68÷8= 18÷7= 34÷9= 34÷9= 7÷6= 21÷4= 20÷3= 23÷9= 30÷9= 26÷3= 74÷7= 85÷9= 76÷7= 41÷9= 27÷6= 22÷4= 34÷5= 50÷8= 65÷8= 97÷9= 22÷6= 98÷9= 15÷2= 47÷8= 26÷9= 9÷4= 49÷8= 29÷9= 17÷5=

36÷5= 34÷6= 75÷7= 43÷4= 68÷8= 29÷9= 28÷8= 15÷7= 42÷8= 8÷5= 56÷9= 17÷5= 44÷8= 31÷4= 32÷5= 38÷4= 44÷8= 64÷7= 22÷8= 34÷4= 26÷9= 65÷7= 11÷7= 30÷4= 63÷6= 19÷3= 18÷5= 27÷5= 13÷2= 13÷2= 23÷9= 52÷7= 11÷6= 21÷2= 61÷6= 13÷7= 25÷6= 16÷7= 50÷6= 31÷7=

58÷7= 26÷6= 58÷7= 19÷9= 51÷9= 29÷4= 64÷7= 19÷5= 39÷5= 82÷9=

45÷6= 43÷7= 36÷8= 12÷5= 27÷6=21÷5= 8÷5= 14÷6= 55÷8= 47÷9=26÷9= 61÷9= 18÷8= 54÷8= 24÷8=54÷8= 18÷6= 42÷8= 20÷5= 35÷7=34÷5= 18÷7= 36÷9= 25÷6= 44÷8=22÷8= 25÷7= 41÷9= 18÷4= 24÷5=30÷4= 62÷7= 45÷8= 26÷4= 34÷5=19÷6= 9÷5= 35÷8= 24÷7= 24÷6=29÷7= 16÷5= 12÷8= 32÷9= 65÷8=28÷9= 36÷8= 21÷3= 28÷9= 55÷6=

51÷7= 28÷9= 36÷9= 16÷7= 12÷5=

7÷4= 24÷9= 35÷8= 56÷8= 42÷5=

15÷9= 45÷7= 42÷6= 64÷7= 45÷7=

44÷6= 30÷9= 29÷7= 36÷4= 49÷8=

31÷6= 24÷9= 23÷7= 64÷7= 26÷7=

48÷9= 21÷5= 56÷7= 16÷8= 28÷6=

28÷9= 77÷8= 50÷8= 31÷5= 34÷6=

42÷8= 43÷9= 52÷9= 16÷7= 64÷8=

65÷8= 84÷4= 39÷4= 35÷6= 66÷5= 32÷7= 46÷5= 58÷8= 22÷3= 26÷4=

84÷7= 39÷6= 19÷3= 63÷6= 56÷7= 11÷8= 68÷7= 28÷6= 70÷3= 41÷6= 56÷3= 25÷7= 76÷7= 91÷8= 82÷7= 95÷3= 58÷7= 44÷8= 40÷7= 92÷4= 43÷5= 28÷8= 41÷3= 51÷5= 17÷5= 68÷6= 89÷5= 76÷4= 83÷6= 78÷8= 79÷3= 33÷8= 38÷7= 86÷3= 65÷5= 49÷4= 95÷4= 15÷3= 47÷6= 95÷3= 15÷3= 73÷8= 65÷5= 53÷7= 65÷7= 38÷8= 87÷8= 66÷3= 88÷5= 81÷5=

71÷8= 19÷5= 54÷8= 58÷5= 75÷6= 89÷5= 62÷6= 21÷3= 27÷8= 20÷8= 12÷8= 89÷4= 19÷4= 83÷5= 34÷4= 59÷5= 12÷3= 13÷4= 52÷4= 22÷3= 44÷5= 90÷5= 56÷6= 81÷3= 20÷4= 25÷4= 54÷7= 51÷3= 62÷3= 25÷8= 25÷5= 65÷5= 92÷6= 42÷6= 44÷4= 31÷8= 27÷3= 19÷7= 33÷3= 49÷7= 49÷3= 86÷7= 74÷4= 20÷7= 47÷8= 62÷8= 44÷8= 63÷5= 38÷3= 74÷6=

36÷8= 93÷7= 76÷5= 57÷7= 47÷8=

用乘法口诀做有余数的除法

用乘法口诀做有余数的除法 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靳力 教学内容:课本第55页 教学目标: 1、能用乘法口诀求商。 2、能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学准备:每人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按老师要求动手摆放。 ⑴师: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学生摆放后,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6÷3=2(个) ⑵师: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摆放后结果怎样?出现了什么情况? 师:为什么剩下的2根不能摆一个三角形? 小结:在平均分物体时往往会遇到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了以后有剩余,剩下的数不够分一份。这种情况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的解答方法。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展开 1.指名报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教师指导书写格式。 板书:7÷3=2(个)……1(根) 【着重强调:剩余的1就是余数,可用“……1”来表示】 读作:7除以3等于2个余1根 学生齐读。 2、师: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结果怎样? 10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结果怎样? 学生摆放后,师生核对,指名报出相应除法算式及结果 板书:8÷3=2(个)……2(根)

10÷3=3(个)……1(根) 师:如果我们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三角形,想一想,余数有可能是3,4或其他更大的数吗?为什么? 同桌同学讨论 得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习试商方法。 师:我们已经通过平均分的方式摆放物体来了解分出来的结果,但如果直接给出除法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⑴出示几组算式:(1)20÷5 (2)18÷6 (3)72÷8 21÷5 15÷6 70÷8 指名回答第(1)组计算结果:20÷5=? 师:你是怎么想的?(想口诀:四五二十) 21÷5=? 师:怎样算? ⑵5的口诀中有没有恰巧是21的积?你有好办法很快地算出结果吗? 【着重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试商的思考过程】 板书:21÷5=4 (1) (四)五二十 21-20=(1)(1<5) ⑶小结: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口诀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必须试商。用乘法口诀去试,看看乘法口诀的积是不是被除数或者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这样就能求得正确的商。做完以后应该把算出的余数跟除数比,余数比除数小就对了。 ⑷学生独立完成第(2)(3)组题,集体核对。 ⑸补充课题:用乘法口诀做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 1.判断。 32÷5=7……3 54÷6=9…… 14÷3=4......2 57÷8=6 (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61页)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图) 师: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分别摆出这三个图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在小组里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下3根小棒。 生2: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结果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2根小棒。 生3:我用11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如果老师有12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个)。 师:现在我们是用11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该怎样列式呢?

生:11÷4=? 师:这等于多少呢?该怎样书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欲望开始今天的学习】 1.教学例1。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师: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2.教学例2。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让学生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生: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90-93页第八单元信息窗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每人9个小圆片,每人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中演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上个月一起去郊游了。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预设:4个小朋友、9个面包、13根黄瓜、14根香肠、17根香蕉、18片饼干、19个大枣…… 师:他们带来的食品真丰富,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面包? 师: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提出一个帮图中的4个小朋友平均分食品的问题吗?生说出所有问题。 预设:把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4根香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7根香蕉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8片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片? 把19个大枣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已吧!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生说师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所有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这些算式中,你会解决哪一些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生说师板书。 师:你还会算哪个算式呢?那下面牛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题目。首先看分面包的问题,列式:9÷4= 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数出9个小圆片表示9个面包,大家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 预设:1个1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2个2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你们真是太善于思考了,老师都忍不住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分的不对的同学请调整你的操作过程。刚才不管是1个1个分,还是2个2个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那剩余的一个为什么不能分呢?生说想法。 师:噢,你说的棒极了,最后剩余的这一个确实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分得的结果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那么用算式怎么表示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6个点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课件先出示。 齐读一遍余数。 师:那你认识这个除法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吗? 师:你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地这么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掌声送给你们自已!这个算式读作?齐读1遍,同位互相说1遍。 师: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写一写。其中9表示?4表示?2表示?1表示?生说。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这两个式子,形式上有区别吗?生说。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分完面包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郎萍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板书) 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1个,就叫“余数”。 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二、练习巩固。 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分多少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 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办呢?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 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 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教师提示:余数都比除数小。 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 结合实际分酸奶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一、除法竖式的理解 1、我们班今天去做实验哦!你高兴吗? 1、请你观察一下每个实验桌有()个同学。 2、那么我们班18个同学今天做实验要几个人实验桌呢?列式: 3、回忆:平均分我们用除法! 比如:15个苹果分成3分每份()个。列式: 15个苹果5个一份,一共有()份。列式:4、列式计算除法列式18÷6=3(组) (1)先写表示除号 (2)在除号内写被除数,在除号外左侧写除数18 6 (3)18厘米有3个6,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3 18 6 (4)除数与商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3 18 6 18 (5)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乘积表示还剩的部分 3 18 6 18

【练一练】 1、很快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4 )2 5 9 )72 8 )52 6 )43 二、括号最大填几 ()×5 < 23括号里面最大能填几, 【请你找出刚好不够的数来,】 三、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1、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除法的读法 23÷5=4……3,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 2、我来读一读 34÷5=6……,读作: 47÷9=5……,读作: 3、带余数除法的计算切记一定要合理的写好数的位置。 四、注意点商的单位是要求的单位,余数的单位是原来数的单位 (1)一共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组,还多()盆。列式÷=()‥‥‥() (2)我有21个面包要包装,每袋6个,最多可以装几袋? 列式÷=()‥‥‥() (3)18条金鱼,平均分在4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金鱼?还剩几条?列式÷=()‥‥‥() (4)43只兔子,如果每7只住一个兔笼,能住满几个兔笼,还剩几只? 列式÷=()‥‥‥() 3.填空。 ()÷()=______(束)……______ (朵)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聊城建设路小学刘连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紧密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课件、小星星、糖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小动物们过两天有一个晚会,小猴子们的任务是为晚会准备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子们来到了哪里!(出示大屏幕) 师:它们来到桃园摘桃子,谁来说说它们摘了几个桃子想怎样分? 学生:它们摘了8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强调平均分的意义)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那你们会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颗小星星代表8个桃子,还有4个盘子,各小组来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分得真好,谁来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生:8÷4=2(个)) 师:在生活中给你一堆东西进行平均分的话,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刚才小猴子摘了8个桃子,如果再加一个桃子,还会分吗?这次分的情况与上次可有些不同!有信心分好吗? 生:有。 老师让小组长把8个桃子放回,每个小组再添1个,各小组动手分。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过程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最后发现每盘分2个桃子后,还剩下1个) 师:为什么剩下1个不分了呢? 生:剩下这一个不够分了。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每人分得2个,还剩下1个呢?你自己试试看。(学生尝试列式表达。) 生: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9÷4=2(个)……1(个)。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尝试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谁来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生:被除数9表示有个桃子,除数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商2表示每

二年级数学上册 做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沪教版

做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学生方面的准备: 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用乘法口诀求商。 12÷6=() 40÷5=() 21÷3=() 24÷8=() 师逐一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或抢答。 24÷8=()一题,说说算理:因为8×3=24所以24÷8=3。 2. 看图计算。 17÷5= 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核对。 师问: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3. 出示:25÷8=() 问:这题该怎么做? 揭示课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 1. 例题:25÷8=? (1)自由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摆小棒、画圆圈…… (2)出示小兔欢欢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也能用乘法口诀来做吗? 小组商议:用几的乘法口诀?哪一句? 师问:为什么哪一句都对不上?怎么办? (3)媒体演示: 熊猫乐乐:除数是8,用8的乘法口诀来试商。 小胖想到: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小巧:四八三十二,积是32已超过被除数25,不行! 小丁丁:三八二十四,积24小于被除数25,商是3,余数是1,余数小于除数,行! 师问:为什么不用二八十六呢?积十六也小于被除数25? 学生讨论、交流(若商是2,余数就是9,余数大于除数,不行!) (4)板书算式:25÷8=3 (1) (5)说说计算过程:指名或同桌互说。 2. 试一试:21÷5=? (1)独立尝试或同桌合作 (2)交流计算过程 (3)错误分析 (4)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如果口诀中的积超过被除数,商应该调小; 如果口诀中的积比被除数小,还应该算出余数,并将余数跟除数比,若余数小于除数就能定下商,否则应再试商,即将商调大。 三、巩固 1. 练一练 (1)独立完成数学书P57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6.余数的除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1 余数的除法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43÷8=5……3中余数是()。 A、8 B、5 C、3 2、“57÷9”这道题的商是()。 A、6 B、7 C、4 3、计算时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的算式有()。 A、7+7 B、49÷7 C、49-7 4、商是7的算式是()。 A、7÷7 B、1×7 C、21÷3 5、“16÷5”的余数是()。 A、2 B、6 C、1 6、余数是4的算式有()。 A、36÷8 B、10÷4 C、18-14 7、下面除以6没有余数的数是()。 A、14 B、24 C、40 8、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是2,除数可以是()。 A、1 B、2 C、比2大的数 9、□÷7=6……○,○最大是()。 A、7 B、6 C、5 10、有42块巧克力,至少拿走()块,剩下的才能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A、1 B、2 C、3 二、填空题 11、算式24÷7=3……3中,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 12、1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________只小兔,还剩________个萝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________(个) 13、把11个☆平均分成3堆,每堆________个,还剩________个。 14、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________。 15、 共有________个○,每________个圈成一堆,一共可以圈成________堆,还剩________个。 16、一个数除以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17、★÷5=3……□,余数最大是________,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 (3) ________÷7=6......637÷________=6 (1) 19、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________×8<27________×4<1726>________×4 7×________<575×________<3150>________×9 20、一袋水果糖,总数不到40块,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还余3块,这袋糖最多有________块。 三、应用题 21、40枝玫瑰花,每9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还剩几枝? 22、40个△能拼成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23、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24、同学们要去丛林玩探险游戏,每辆小车可以坐8人。 (1)38人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还剩几人? (2)要想38人一起出发,需要几辆车? 25、扎一束需要7个红气球和5个蓝气球。现有红气球30个,蓝气球28个,这些气球最多能扎成多少束? 1

最新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

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 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老师这有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小棒,我想用这些小棒来摆三角形,你们猜猜看,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小棒?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用算式怎样表示? 12÷3=4(个),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 ②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聊城建设路小学刘连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紧密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准备:课件、小星星、糖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小动物们过两天有一个晚会,小猴子们的任务是为晚会准备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子们来到了哪里!(出示大屏幕)师:它们来到桃园摘桃子,谁来说说它们摘了几个桃子想怎样分?学生:它们摘了8个桃子,把8 个桃子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师: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强调平均分的意义)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那你们会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 颗小星星代表8 个桃子,还有4 个盘子,各小组来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分得真好,谁来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生:8泊=2 (个)) 师:在生活中给你一堆东西进行平均分的话,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

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刚才小猴子摘了8 个桃子,如果再加一个桃子,还会分吗?这次分的情况与上次可有些不同!有信心分好吗? 生:有。 老师让小组长把8 个桃子放回,每个小组再添1 个,各小组动手分。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过程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最后发现每盘分2 个桃子后,还剩下1 个)师:为什么剩下1 个不分了呢? 生:剩下这一个不够分了。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每人分得2 个,还剩下1 个呢?你自己试试看。(学生尝试列式表达。) 生: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9詔=2(个)……1(个)。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尝试读)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9 除以4 商2 余1 。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师:谁来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生:被除数9 表示有个桃子,除数4 表示平均分到4 个盘子,商2 表示每个盘子分两个,余数1 表示还剩下1 个桃子师:说得太棒了。 [ 通过学生用小星星代替桃子具体分一分,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有时不能正好分完,要有剩余,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小组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指导操作。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支铅笔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这1支还能分吗? 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支) 10÷6=1(人)……4(支)(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 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新- 课-标-第-一- 网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doc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 页:例3,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比较等过程中,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投影、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 口答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9 5×()<12 提问:你是怎么想答案的? 2. 导入:小朋友们喜欢水果吗?今天小明的妈妈请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他妈妈给小朋友们 带来了什么水果?(示图) 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3 口算 提问:12 个苹果,没 4 个一盘,可以放几盘?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你知道怎么列算式解答这道题吗?你又是怎么想出答案的?[ 用口诀求商] 2. 教学例 3 没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指出: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12÷ 4 的除法竖式,同时说明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号和除数的位置,要求学生试着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引导:我们在写好12 除以 4 的竖式后,要按照“一除、二乘、三减”的顺序进行计算,让 老师一步一步带领同学们来学会除法的竖式计算。 先是“一除”:要计算12 除以4,计算时要想4×()=12,这时,我们得到了答案3。由于 3 是一位数,所以 3 不但要写在商的位置上,也就是除号的上面(出示“商”)。还要注意和被除数12 的个位对齐。 之后是“二乘”:得到商是 3 以后,除法竖式还没算完,因为我们知道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刚好分完,一种是分完了还有剩余,我们还需要判断一下每盘分 3 个之后还有没有剩余,所以下一步要在被除数12 的下面写一个“积”,这个积是我们算出的商和除数的积。(带

1、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课堂活动:在操作实践中认识余数,形成算式。 1、拿出15根小棒。提出问题:你想用几根摆一组呢?摆一摆。 2、交流摆法: 2根一组,可以摆7组,还剩1根; 3根一组,可以摆5组,刚好摆完; 4根一组,可以摆3组,还剩3根; 5根一组,可以摆3组; 6根一组,可以摆2组,还剩3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