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答案

一、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个体行为:重点运用普通心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解释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后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对个体工作行为与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个性、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

2、群体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研究工作群体的行为规律,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群体的工作绩效,研究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群体内外因素及影响方式,以便使群体成员一起紧密合作并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生产率。

3、组织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理论研究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方式和影响度,并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6分)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什么方法?(6分)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者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

2、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沟通方式直接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分为有组织的访谈和无组织的访谈。

3、调查法(问卷法):调查法是指通过针对某种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运用内容明确的调查表或者调查问卷,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再据此分析、研究被调查者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的方法。

4、测量(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者精密的测量仪器对被研究者的有关心理品质或者行为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如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罗夏墨痕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测谎仪),(MMPI),(艾森克)

5、实验法: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包括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霍桑实验《现场实验》),阿希实验《实验室实验》)

6、个案研究:指对个体、群体、或者组织以各种方法收集各方面可能的资料以供分析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指导原则:

客观性原则—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分析与解释的客观性,以事实或者研究数据作为对心理现象或者行为进行分析、解释的基础,可证伪性,对结果解释的客观性,不受价值观、偏好、利益、权利的影响。

系统性原则—组织中人的行为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具有系统性特点。

发展性原则—切忌使用凝固、僵化的观点、观念、标准与模式去解释、分析、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

4、什么是个性?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7分)

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并受到个性倾向制约的人的全部心理特性和心理品质的总合,这些特性和品质决定着个体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个性的特性:

独特性、共同性、稳定性、可变性、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整体性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对气质的影响

2、个体生理因素:性别个性差异,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特点,腺体分泌的激素过剩或者不足

3、家庭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影响:体验成功,赞许

5、环境、社会实践的对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唐山地震、工作培养出的个性特征)5、什么是气质?气质具有什么特点?(6分)

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且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转移。(侧重于情绪与行为,较多地受稳定个体的生物组织特性制约。)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可塑性比较小。

6、气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由个体多种心理活动特征交错综合在一起,构成气质的

神经系统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7分)

构成气质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

感受性。这是人对外界影响产生感觉的能力。它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表现,可以根据人们产生心理反应所需要的外界影响的最小强度来判断这种特性。(注射)耐受性。这是人在经受外界事物刺激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反映。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高竞争学年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对长时间的高强度思维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蓝色多瑙河)

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可以分为两类特性:一类为不随意的反应性,各种刺激可以引起心理的各方面的指向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另一类指一般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的速度,记忆的速度,思考的敏捷程度、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一般动作的灵活、迅速等。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系统灵活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兴奋与抑制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速度)的表现。(立体电影)

行为可塑性。这是人根据外界事物变化的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表现在对外界环境或要求的变化,主体在顺应上的难易,产生情绪上的愉快或不愉快,采取行动的简捷或迟缓,态度上的果断或犹豫等方面。凡是顺应上容易的、情绪上不出现困难的行动,果断的人表现为更大的可塑性,而在顺应上困难人的情绪上出现纷扰、行动迟缓、态度犹豫的人表现有更大的刻板性或惰性。可塑性主要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表现。(不同频率闪光刺激测试。)

情绪兴奋性。情绪兴奋性是神经系统特性在心理上表现的重要特性,包括情绪兴奋性强弱和情绪外现的强烈程度两个方面。它既表现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也表现平衡性。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强,而情绪抑制力弱,这就不但表现神经过程的强度,而且明显地表现了兴奋和抑制不平衡的特点。情绪兴奋性还包括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程度。这一点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例如,有人可以具有强烈的兴奋和强烈的外部表现;另些人可以只有强烈的兴奋但无强烈的外部表现,体现为极度兴奋但又不外露的气质特征。(恐怖分子)外倾性与内倾性。外倾性是高级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占优势的体现,内倾性则是兴奋过程占优势的反映。外倾的人表现为心理活动,言语反应和动作反应倾向表现于外,内倾的人的表现则相反。

7、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学把个体的气质划分为哪几种类型?(4分)

希波克拉底划分的四大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多血质:以反映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基本特征。

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基本特征。

抑郁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基本特征。

粘液质:稳重、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基本特征。8、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4分)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个体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以感觉(个体大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

知觉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从而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价值和作用,是对作为对象的事物概念化的过程。

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加工、解释的过程。

影响知觉的因素:情境因素、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

情境因素:每一种知觉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的特点会影响一个人的知觉。

知觉者因素:

态度: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其知觉,对同一事情,却有不同的理解与行为反应。

动机:未满足的需要或动机刺激个体并对知觉产生影响。

兴趣:兴趣通过影响注意力而影响知觉(同一情境下注意的东西不一样)。

经验: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力而影响人们的知觉。感知到的是与你有关的事情。很多情况下,经验会减弱你对客体的兴趣。而过去未经历的事物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期望:期望能使知觉失真,影响你对假设环境中的物体是什么的判断,它使你看到的是你所期望看到的。

知觉对象因素:新奇、运动、声音、大小

知觉对象本身与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被注意到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强度较强、体积较大、运动变化、色彩鲜艳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注意到而被选择成知觉对象;相反那些强度弱、体积小、静止不动、色彩灰暗的事物,则容易被忽略。知觉对象外观的相似性、空间

上的接近性、时间上的接近等特点也会影响到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人们通常把外观相似,或者在空间上、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把他们归为同一类别。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与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但人的知觉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恒常性: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选择性: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强度、大小、对比、重复、运动、新异性和熟悉性、文化强度:外部刺激越强烈,越可能被知觉到。

大小:客体越大,它越可能被知觉到。

对比:突出于背景之中或者并非人们所期望的外部刺激会引起注意而被知觉到。

重复:重复的外部刺激会比单个刺激受到注意而被知觉到。

运动:人们对自己视觉领域中的运动物体比对静止物体会投入更多的注意。

新异性和熟悉性:无论新异的还是熟悉的外部情境都可能引起注意。熟悉情境中的新客体与事件或新异情境中的熟悉客体和事件将容易被知觉到。

文化可能对知觉选择性有显着影响。

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概念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会受到情绪、意向、价值观和定势等等的影响。在知觉信息不足或复杂情况下,知觉的理解性需要语言的提示和思维的帮助。

9、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有什么特性?(5分)

社会知觉定义: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社会刺激物(社会信息)的知觉。

社会刺激物:他人,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群体,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

社会知觉的形成条件是社会环境,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与社会品质特性均影响社会知觉的形成。

知觉者形成知觉形成过程受社会因素如:他人的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影响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特性:

社会知觉除遵循知觉的一般规律性,还具有投射性、协调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等特性。

10、什么是社会印象?社会印象具有什么基本特征?(5分)

社会印象定义:

社会印象是指留在个体记忆中的作为认知客体的社会刺激物的形象。一般是对人、对由人构成的群体、组织和社会的印象。社会印象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心理面貌和特点即人的个性品质和特征的反映,比社会知觉更接近人的内在的东西。

社会印象的基本特征:间接性、综合性、固执性

间接性: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它一方面以社会知觉为基础,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又在知觉对象、认知客体不在眼前,在离开客体的情况下,浮现

出来的客体像。社会印象是一种间接的心理成像过程,是在社会刺激物离开个体感官后,在事后留下的个体记忆痕迹的一种组合。

综合性:社会印象是对社会知觉像的综合,综合像远远超过一个一个具体知觉像的一般加和。社会印象的形成过程有联想和想象两个心理过程参与。联想将记忆中的各种知觉像联系起来,想象则在已有经验总体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主体需要的有意义的符号群即价值群,对社会知觉进行改造,重新组合知觉材料。在这一重新组合的过程中,不排除有偏见、虚幻等因素的干扰,因此,社会印象可能是更接近对象真实的,也可能是偏向荒谬的。

固执性: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不容易被理性说服。

11、什么是社会知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社会知觉定义: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社会刺激物(社会信息)的知觉。

社会刺激物:他人,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群体,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

社会知觉的形成条件是社会环境,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与社会品质特性均影响社会知觉的形成。

知觉者形成知觉形成过程受社会因素如:他人的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影响社会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知觉对象、知觉效应

知觉者因素:知觉者作为知觉的主体,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知觉过程。而知觉者已有的经验、对他人的价值判断以及个人的情感等又是其关键因素。另外,即使是对于同一个知觉对象,不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知觉。知觉对象因素:

A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对于优点多的知觉对象倾向于做出积极、肯定性的判断。

B知觉对象知名度大小也直接影响着知觉者的社会认知。对知名度大的对象,知觉者无形中会把他看成是有魅力的人。

C知觉对象的复杂程度也对人们的社会知觉造成影响。简单的事物易知觉,复杂的事物则给知觉者带来困难。

D知觉对象的特征也是影响知觉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或时间上较接近的,相似的、具有连续性、封闭性的对象易被组合,往往会产生错觉,对表面相似实质并不相关的对象做因果判断。

知觉效应:由于受各种主客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反映客观现实,尤其在对人的认识时,可能会产生种种偏见,进而影响到知觉的准确性。因此,这些知觉过程中出现的偏见也是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2、什么是归因?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归因理论认为有哪两类归因?(4分)

归因的定义:

归因是指认知主体将认知客体的某种行为归于该客体的某种属性或者倾向,并建立其间逻辑联系的认知(知觉)过程。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归因理论认为的两类归因:内部归因、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行为者个人的原因—个性、情绪、态度、能力、动机等,

外部归因:工作性质、环境气氛、工作制度等。

13、什么是工作动机?工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什么?(5分)

工作动机的含义:

工作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力量。动机是个体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为的原动力,也是行为的直接驱动力量。

动机是使有机体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行为的背后,是行为的动因。同

时,动机是一种信念和期望,一种行动的意图和驱动力,它推动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行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工作动机是影响与工作背景有关的行为激起、引导和保持的条件。

工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是推动成分。

第二是将行为引向特定方向的引导成分。

第三是一旦动机产生,它就是一种保持或维持行为的成分。

14、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有什么影响?(3分)

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1、群体意识不是决定群体的每一具体行为,而是决定群体行为的总体方向;

2、造成群体成员态度变化,并由此影响群体目标,从而支配群体行为;

3、影响群体行为的强度。

15、工作满意度对组织中个体工作行为产生什么影响?(3分)

工作满意度对组织中个体工作行为的影响:

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工作满意度与旷工行为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

3、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

从直觉上讲,二者之间应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未证实这种观点。只有完全排除对工作行为的其它影响情况下,工作满意度才应当与工作绩效相关。

16、组织变革的动力有哪些?(6分)

组织变革的动力:

1、劳动力性质,

2、技术,

3、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

4、竞争,

5、社会趋势

6、政治环境(国际、国内)等。

17、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主要有什么?(6分)

1、教育和沟通;

2、参与变革的决定;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收买;

6、强制。

18、什么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对群体行为有什么影响?(6分)

群体压力的定义:

在群体内部产生的、对于群体成员能明显感觉到的,目的在于必须遵守群体规范的心理压力。

群体压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模仿、舆论、群体内部成员关系的亲疏、从众。

二、论述题(共60分)

1、科学管理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的意义、价值和影响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

用了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科学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科学管理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二者相辅相成。

2、请论述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及其对组织行为内容体系的贡献。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相关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社会心理学:研究在人与人互动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系统、信息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一

般规律。

◆社会学:研究人类在互动条件下的社会性行为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影响人类行为

的社会性因素,如群体、组织结构、人际互动、家庭,社会阶层、权力、冲突、沟通等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及其特征、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文化

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研究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各社区文化的异同,研究各种文化现象的结构、功能和象征,研究个人与文化或社会的关系等。

◆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规律。

3、请从气质的职业适应性角度,论述气质对人的行为、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效率的影响。

气质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气质对人的行为、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认为:气质与职业的适应性关系表现在2个方面:

1、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

2、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

气质不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方式,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

具备某些气质特征,才能有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个体的气质特征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且不符合是常有的事。当个人的某些气质特征不适应于普通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时,可以通过某些途径使自己适应于职业活动。(后天形成的暂时性刺激—反应模式,可以掩盖先天的某些气质特征,如情绪稳定性。)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的个性倾向性的性质,它仅使个性带有一定的动力色彩。因此,具有不同价值观、理想、信念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气质特征;具有相同价值观,理想、信念的人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特征。

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不能把某些气质类型评定为积极的,而把另一些类型评定为消极的,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也就是说气质具有双重性。

气质只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不能预先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据研究,俄国的四位着名作家就是四种气质的代表,普希金具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征,克雷洛夫属于粘液质,而果戈里属于抑郁质。类型各不相同,却并不影响他们同样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

4、什么是性格?请论述性格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作用。

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组合)。或者说,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作用:

性格的自我陶冶作用

性格对社会的作用

性格的职业适应性

5、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能力的概念:

符合(某种)活动要求并使个体顺利完成之所必须具备的(直接的)基本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能力是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心理能量保留下来(资料),属于认知和操作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直接的基本心理特征。

知识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科学概括。

技能是在理论活动或者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是由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过程和受教育过程掌握人类现存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系统。

知识和技能虽然都具有概括性,但是它们和能力概括化的性质与迁移程度是不同的。

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

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对知识、技能掌握的难易、速度和程度,也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个体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促进能力的提高。

6、请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你如何评价这个理论?(即:赞成其中的什么观点?不赞成其中的什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1)基本假设:

需要一旦被满足,就不再对行为起积极的决定作用或者组织作用。当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取而代之,成为行为的推动力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需要网络是非常复杂的,同一时刻,可能有多种需要在影响着人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被唤起并推动个体的行为。

满足高层次需要的途径比满足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

低层次需要从个体外部得到满足,高层次需要从个体内部得到满足。

(2)需要层次结构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呈层次状态分布的结构。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群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爱、友情、信任、温暖、归属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①社交欲。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难以察悟和度量。?

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成就感以及他人对自身价值的承认与尊重。包括: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地位、声望、影响力与权力。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受,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指个体充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特点:

出色的认知能力,善于洞察生活的各个方面。态度谦虚,善于倾听。自我实现的人的认识较少受到欲望、焦虑、恐惧、希望、盲目乐观或者悲观的歪曲。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者职业。个性健康,富有创造性。有勇气,不怕犯错误。个性统一,不存在内在冲突,从而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健康的自尊,善于自我控制。他们能与性格合适的人保持一种友谊,而不管其种族、信仰、阶级、教育、政治信念或者肤色。自我实现的人广泛地享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芸芸众生只能享受成功、胜利或者经历的高潮与顶点等偶尔的片刻。比普通人更少惧怕。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真、善、完整、对两级对立的超越、活跃、独特性、完美、必要性、完成、公正、秩序、单纯、丰富、自如、自足”—自我实现的人心理感受。?

你如何评价这个理论?(即:赞成其中的什么观点?不赞成其中的什么?)

7、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具有什么功能?结合你的工作实践,谈谈组织文化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性。

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所倡导并内化为组织成员个性组成部分的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组织成员共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具有的功能:

分界线作用;

表达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

使组织成员不仅仅注重自我利益,更注重组织利益;

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组织文化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性。

8、什么是工作压力?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谈谈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定义:

工作压力是指因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对人产生的压力,压力是一种动态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和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个体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

应对工作压力的途径:

个体的解决途径:实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增强体育锻炼,进行放松训练,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组织的解决途径:

有效地设置工作目标;

重新设计工作以给个体带来更多的责任、更有意义的工作,更大的自主性,更有效的反馈,这样有助于减轻个体的压力;鼓励个体参与组织决策;

强化与个体正式的组织沟通,有助于减轻个体角色模糊性和角色冲突,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减轻压力;

9、什么是工作团队?谈谈如何塑造高绩效的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的含义:

工作团队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综合。

塑造高效绩的工作团队的途径:

1、保持适度的工作团队规模;

2、成员能力的多样化,特别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的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具有提出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人,具有人际关系技能的人;

3、适当地分配角色以增强多样性;

4、对于共同目标的承诺;

5、有效地建立具体目标;

6、有效的领导与结构;

7、有效地消除社会惰化和责任心;

8、适当的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

9、培养相互信任精神。

10、什么是冲突?你是如何看待冲突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如何进行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传统观点:所有的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

人际关系观点:对于所有的群体或组织而言,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冲突无法避免,人际关系观点建议接纳冲突,使他的存在合理化。

相互作用观点:鼓励冲突。这一理论观点认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表现出静止、冷漠和迟钝。故,这一理论观点的主要贡献在于:鼓励管理者维持群体或组织一种最低水平的冲突,这能够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和不断创新。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如何进行冲突管理:

11、什么是印象管理?影响个体印象管理结果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哪些?谈谈如何进

行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管理与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尽量以社会、环境期望的方式展示自己,从而给他人留下其期望的社会印象。在组织环境中,印象管理对个体成员绩效评估具有重大影响,是个体成员成员树立自我形象和实现成功的适用政治工具。

印象结构:个体希望给别人留下何种印象类型及如何做。

自我知觉、自我同一性水平、角色限制、目标价值和现有社会印象是影响个体印象管理结果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组织成员印象管理策略:

降级防御策略:—个体成员试图使自己为某负性事件所要承担的责任最小化或者摆脱麻烦时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保住已有的社会印象。

解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者辩护。(如生病、重大的悲惨事件,越惨越好!。)

道歉:无法合理解释时,道歉,表示悔恨、痛心疾首,今后决不再犯。(最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置身事外: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我已经竭力力争了,可他们不听我的”。

促进提升策略—个体成员试图最大化自己对一个积极结果的责任或者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上更为出色时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进一步巩固、改善自己的社会印象。

争取名分: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和其他人自己所作出的贡献。“军功章上有他的一分,也有我的一分”

宣扬:对自己已经获得的成绩大加宣传,让别人知觉到自己实际上比别人知道的更为出色,效果更好。

揭示困难:让别人知觉到获得如此值得赞扬的成果多么不容易。(这件事情真难啊!)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便让人知觉到自己与成功的事情联系密切。(这件事情他也有份?)

12、什么是态度?态度对个体行为有什么影响?谈谈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方法。

态度:个体对于各种事物和现象(社会的和非社会的)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和习惯化了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对个体行为方向性和对象选择性的调节作用;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

预先确定对对象和事物的反应模式;

导致个体情绪上的不同体验;

态度与行为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性。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的改变存在两个方面:改变方向和改变强度。

态度是经过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因此,要想改变态度的强度,或以一种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按理是可能的。但态度一旦形成之后,即成为个体个性的一部分而对个体行为模式产生持久的、稳定的影响。故态度的改变并不象一般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态度改变的形式:

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一致性改变。

改变态度的方向,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非一致性改变。

13、什么是群体士气?如何提高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的含义: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成员“对某个群体或组织感到满足,乐意成为该群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群体目标”的态度。群体士气表明了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作为群体成员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具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群体士气的影响因素:

1、个人、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

2、群体内部具有团结和谐的关系;

3、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

4、民主管理的气氛。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八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201504)25、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的组织文化是( C )8 A、主文化 B、亚文化 C、强文化 D、弱文化(201510)25、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C )8 A、组织作风 B 、共同的价值观 C 、组织目标 D 、组织规范 (201604)24、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 规范的总和称为(D )8 A、k 织理念 B、组织伦理 C 、组织规范 D 、组织文化(201604)25、组织非常重视资历、年龄和经验,要求其成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忠诚感,这类组织文化是(B )8 A、学院型 B 、倶乐部型 C 、棒球队型 D 、堡垒型 (201610)16、组织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A )8 A、独特性 B 、个体性 C 、间断性 D 、控制性201610 )17、在组织文化的维系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因素是甄选过程、社会化和B )8 A、市场化 B 、高层管理人员 C 、结构化 D 、人际关系 (201704)16、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信念和( D )8 A、情感 B、气质 C、能力 D、态度 (201704)17、7S 管理模式是一种(A )8 A、组织文化理论 B、领导理论 C、个性理论 D、团队理论 (201704)18、双环学习经常发生在(D )8 A、组织成立初期 B、组织衰退期 C、组织成熟期 D、组织的渐进或根本性创新时期 (201710)16、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态度和( D )8 A、情感 B、气质 C、能力 D、信念 (201710)17、在组织文化因素理论中,迪尔和肯尼迪认为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D )8 A、价值观 B、英雄人物 C、文化网络 D、企业环境 、多项选择题 (201604)30、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有(ABD )8 A、目标导向功能 B 、激励功能 C 、效率功能 D凝聚功能 E 、创新功能 (201610)29、组织文化的特征有(ABCD )8 A、继承性 B 、整体性 C 、连续性 D创新性 E 、科学性 、名词解释 201504)(201610)35、组织文化8 答: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其实质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A)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 .霍桑试验 C、1914 “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 优异的人属于( )。 A .能力低下 B .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 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 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 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 A 、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 .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 .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 A 、强制 B 、开诚合作 C、妥协 D .回避 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提出的。 A 、勒温 B .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 .豪斯和沙特尔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 A 、社会功能 B 、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 .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 A 、人际关系 B .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 ) A 、工作再设计 B 、.目标管理 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 个或2 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 、个体 B .群体 C、组织 D .集体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 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总论 1、定义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2、组织行为学模型中3个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这三中分析水平是: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这三个基本的分析水平好像建筑砖块--每一个水平都建立在前一个水平之上。群体水平建立在个体水平之上,组织系统水平建立在群体水平之上。 3、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意味着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倾向于人力资源学派,可是对其他学派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埃德加·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 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 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

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 沙因的结论: 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4、描述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分析方法 答:在分析文化差异方面被广泛参考的方法之一就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它确定了6个基本的文化层面:天人观、时间观、人性观、作为观、责任观以及空间观。 天人观人们是屈服于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征服自然?在许多中东国家,人们相信命中注定。他们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相信人类能控制自然。他们愿意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癌症病因是可以找到的,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且是会被根除的。 处于以上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有一种适度的观念、一种强调天人和谐关系的观点。在许多远东国家,人们应对环境的方法是改造它。 时间观一种文化是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社会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例如,西方文化认为时间是一种稀有的资源。时间就是金钱,而且时间必须得到有效利用。美国人关注时间的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美国企业的绩效评估具有短期性就是一个证明。在典型的北美组织中,员工每6个月或1年接受1次评估。相反,日本人则具有长期的时间观,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现了这一点。日本工人通常可以用10年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与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就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就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就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就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瞧,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瞧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就是()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她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就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 1.面谈法属于下面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哪种研究方法? (B)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忘我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6.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 A. 能力低下 B. 一般能力 C.天才 D. 才能 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C)。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不高也不低 8.有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C)。 A.情绪型 B.理智型 C.意志型 D.独立性格型 9.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10.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 A. 梅奥 B. 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12.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做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那么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3.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C)理论。 A.需要层次 B.成就需要 C.ERG理论 D.双因素 1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1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6.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 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

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A 考试班级:工商0401、人力0401—04 考试方法:闭卷命题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B 5.C 6.A 7.B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 B 17.B 18.B 19.D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答题要点: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任一活动都要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2分) 特殊能力是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分)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2分) 2.答题要点:⑴报酬结构。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是员工满意的关键因素。⑵工作内容。一般来说,员工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工作。⑶人际关系。友好、合作的同事关系是员工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⑷事业发展。员工喜欢有机会晋升与发展的组织和工作。⑸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影响员工满意的重要因素。⑹管理状况。组织的管理状况也是员工满意与否的关键因素。⑺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果与职位、组织文化不匹配,也容易滋生不满。(答出一项因素得2分,答出3项及3项以上以上得6分。) 3.答题要点:⑴晕轮效应。当知觉者对个人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2分) ⑵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分) ⑶宽大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是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2分)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我们已经表明了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这本书,还是本书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都没有用人际技能这个概念,广泛地用来描述这个学科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 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 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 传记特点。对管理者来说传记特点非常易于得到。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的人事档案 中都有这些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该如何来做呢? 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 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人格。对人格文献的考察为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总体的指导方针,以此为根据可以 提高聘用、调职和晋升决策的有效性。由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限制了他的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预测行为的框架。比如,在社会情境中,害羞、内向、不自然的个体可能不适于做推销人员;一个具有服从、循规蹈矩人格特点的人可能在广告策划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组织行为学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人的两重性;多学科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置之不顾;随机化和不加控制;保持恒定;匹配)。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 9、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 10、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友爱和归属需要;部分相互尊重需要)。 11、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1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13、人的行为特征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 14、个性的特点是:(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16、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卡特尔)。 17、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8、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 19、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20、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 21、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和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22、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 23、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知觉防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24、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 法有(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25、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纵 向变动;横向变动;核心变动)。 26、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友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7、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 要包括(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友爱和归属需要;部分 相互尊重需要。或社交需要;安全需要;人际关系和 谐需要;相互尊重的需要)。 28、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 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29、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弗罗姆的期望 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0、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 励因素的有(工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 上司的赏识)。 31、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 32、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计 时工资;月度奖;年终分红)。 33、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对爱打小 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 良行为;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对喜欢奉承拍马 屁者,冷脸相待)。 34、我国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奖励 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差;社会上 的不正之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35、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思想政治工作动; 奖励;工作内容丰富化;职工参加管理)。 36、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安全需 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需要;完成任务的需要)。 37、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工 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 需要大家密切配合;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 的工作)。 38、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完成 复杂的工作;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39、群体典型的角色有(自我为中心者;任务角色; 维护角色)。 40、自我为中心角色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 配者;逃避者)。 41、任务角色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 评价者)。 42、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 者)。 43、群体决策的方式有(缺少反应;独裁原则;少数 原则;多数原则;完全一致原则;基本一致原则)。 44、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 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 45、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亲 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6、人际关系的功能有(产生合力;形成互补;激励 功能;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47、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人;人际接触;人际的 需要)。 48、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人的生产;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49、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 弱;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平等性增强,等级性 减弱;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复杂性增强,单一 性减少;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0、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互利原则;平等原则;信用 原则;相容原则)。 51、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为 因素)。 52、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有(设置超级目标;采取 行政手段)。 53、引起冲突的策略有(委任态度开明的领导者;重 新编组;鼓励竞争)。 54、斯托迪尔指出可以按(生理特性;智力和个性; 与任务相关的特性;社会特征)分成不同的类。 55、能力是(性格;知识;体力;智慧)的综合体现。 56、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施密特)提出 的。 57、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 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58、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政 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59、勒温认为存在着(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放任自 流方式)的领导工作方式。 60、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 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 61、“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支持 型;参与型;指导型;以成就为目标)。 62、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 方式的原则是(信息的原则;接受型原则;冲突的原 则;合理的原则;目标合适的原则)。 63、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调查反馈;群 体建议;咨询活动)。 64、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 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分工; 竞争;反应性)。 65、组织变革大致涉及(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 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环境)。 66、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工作 再设计;目标管理;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简介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推荐] Tag:组织罗宾斯 行为学派 (美)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我们已经表明了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这本书,还是本书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都没有用人际技能这个概念,广泛地用来描述这个学科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 传记特点。对管理者来说传记特点非常易于得到。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中都有这些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该如何来做呢? 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人格。对人格文献的考察为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总体的指导方针,以此为根据可以提高聘用、调职和晋升决策的有效性。由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限制了他的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预测行为的框架。比如,在社会情境中,害羞、内向、不自然的个体可能不适于做推销人员;一个具有服从、循规蹈矩人格特点的人可能在广告策划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f(S·P)=f(P·E)=f(S·E)=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理论理论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看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选择题资料(附答案)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选择题资料(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B)。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A自我B本我C超我 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D)。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C)。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A 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 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克利兰D波特 1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1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C)。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C)。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15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C) A需要层次论 B 成就需要论 C ERG理论 D 双因素理论 16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安全需要 17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D)。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18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B),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 X理论、Y理论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9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或A)。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2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 2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22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本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23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B)。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 24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