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讲解

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

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 护理研究杂志发布了「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院内转运是指病人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从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数是危重症病人,其在急诊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 72 h,需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病人要转运至其他临床专科或者医技科室。有报道,经过转运的病人比未转运病人的疾病评分严重度、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日及死亡率都明显增高;院内转运增加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保障病人安全,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转运指南。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危重症病人从急诊安全转运至其他院内科室提供借鉴和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涉及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指南均可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新生儿转运相关指南,同一机构公布的同名指南的较早版本。 2.检索策略以「病人转运(patient transfer)」为主题词,「危重症病人(critically ill patient)」「指南(guidelines)」为关键词使用 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 US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等搜索引擎进行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检索截止时间为 2015 年 4 月 1 日。 结果 最终获取最新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 4 篇,分别为澳大利亚急救医学院和澳大利亚 / 新西兰麻醉危重病协会(Australasian College for Emergency Medicine,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aesthetists and Joint Facul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在 2003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最低标准》、美国重症医学院和重症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 2004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际和院内转运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 2010 年发布的《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草案)及英国重症医学会(Intensive Care Society)发布的《危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1 第 3 版)》中的院内转运部分进行说明和比较,详见表 1,以下简称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英国指南。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柯城区人民医院刘海 一、转运目的 CT ,MRI检查,急诊手术,放射介入治疗,急诊胃镜,运送至专科及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过程中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改变,血压重大改变,以及中断转运有窒息的危险。 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 定影响的并发症。[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ICU 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 疗为必须的话,责任护士应坚持需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应做好充分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75 %的病人运送至放射科接受检查或治疗,且多数病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给氧、呼吸机支持、微量泵使用等,因此放射科的协作十分重要。放射部门应设置空气接头以保证呼吸机工作,备有供氧装置,配有足 够的插座,配备抢救车(紧急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物等)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危重病病人有足够的了解,包括病人的大致病情,检查目的,放射治疗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应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内窥镜室或其他可能接收危重病病人的科室也应有应急设备。 I 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 部门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日常工作中病人因未准确估算好时间,致病人在CT 室外等待达20min。转运护士应估计至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的电梯,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 救设备的科室,以备危重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①运病人中有意识清醒者,解释是十分必要的。责任护士应评估 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此外,由主管需转运病人的护士和医生陪同前往可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太和医院急诊科高小敏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病人准备转运目的 【文摘】急诊科是危重病人的首诊科室,病人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因此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在转运危重病人过程中的要求及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运目的 进行CT、MRI、X光片检查、B超、急诊手术及运送到专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前应评估转运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意识、呼吸、心血管、胃肠系统等变化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对于重症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师的评估和权衡,作为急诊护士也应评估和考虑转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如转运前病人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须时,应有主管医师一同前往,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避免盲目转送。 2、病人的准备 2.1、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护士 应评估病人焦虑及疼痛程度,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2.2、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携带口咽通气管、呼吸气狴等物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保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滑脱。2.4、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转运前需去除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转运前应吸净痰液,控制烦躁,妥善给予约束。 2.5、外伤失血病人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保证有效循环,骨折病人妥善固定。 2.6、各种引流管、输液管通畅、衔接处固定牢固、紧密,防止扭曲、折叠,导尿者应清空尿袋。 2.7、监测并准确记录各项生命指征,以便转运前后对照。 3、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3.1、急救药品:为预防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 3.2、供氧装置: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要根据病情备好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用物、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等物品。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好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为保证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 一、转运前的评估: 1、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的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 2、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 二、转运前的准备: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

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4)与其他科室的配合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联系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遇躁动不安的患者除加护栏外应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病人安全,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出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温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3)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的监测及有效治疗。①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各种药物输入顺利;②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③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妥善固定,随时观察插管位置、刻度并保证足够的氧气。 (4)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注意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

危重病人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一、概述: 概述:
?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院前、院内、院外的转运,而这种转运需要持续药
物和生命体征的维持,所以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件大事。
?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 转运人员的组成, 转运的急救器械、
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 二、危重患者的转运 转运指征: (一)转运指征: 1.众多的转运患者中那些属危重患者? (1)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在病房或转运途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病 情恶化。 (2)有循环、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此类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 甚至立即死亡。 2.为何需要转运? (1)院际转运 院前转运:交通事故、院外紧急发病等 向上级医院转运:更多更好的资源 向专科医院转运:特殊的治疗 (2)院内转运 特殊检查:CT、MRI、血管造影等 介入治疗或手术: 专科治疗: 3.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者 转运风险评估: (二)转运风险评估: 1.危重病人的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是医生的需要还是面对家属,我们都要在转运 前和转运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病人的生理学参数。 2.转运风险: 转运风险较大的科室是急诊科,急诊的病人伤情未知成分多,需要迫切的检查和治疗。 转运风险较小的科室是 ICU, ICU 的病人得到高级监护,病情为医生基本掌握,容易 把握和选择转运时机。 转运风险较大的病人主要涉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3.温馨提示:危重病人转运需要签同意书,你们准备好了吗? 转运的危险因素: (三)转运的危险因素: 1.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心率改变(41%) Spo2 改变(31%) 导管脱落(19%) 输液通路堵塞或滑脱(5%) 人工气道移位或滑脱(2%) 窒息(2%) 2.危险因素:
?转运计划不周:路线选择、辅助部门或科室的准备。 ?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低年资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甚至无医务人员。 ?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尤其是紧急转运或院际转运(路途远、时间长) 。 ?交接不完善:交接病情(包括路途中特殊的病情变化和处理) 、治疗方案、心理状况等。

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应对措施及效果

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应对措施及效果 摘要转运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转运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安全转运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患者转运前评估、准备工作、相应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转运过程的监护及记录,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相应科室,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安全转运;危重患者;措施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经过早期救治以后,因诊断和治疗护理的需要,常需将患者转运至更为专业的科室进行救治。然而在转运期间因各种原因而导致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情况很多,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对患者的救治极为重要。 1 影响安全转运的因素 1. 1 人文因素①护士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新入院的护士工作年限低、经验不足,未能对患者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在护送患者过程中相关急救物品、药品及器械准备不足,以致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不知如何处理。②各交接科室未做好衔接工作,转出科室未及时电话通知相关科室,接收科室未准备好床单元及相关急救药品器械,以致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抢救中断。③患者常合并复合性外伤和多器官衰竭,病情不稳定,转运中常易发生病情变化。护士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低年资护士较多,应对能力欠缺,在转运中如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力量相对薄弱,医疗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障。④患者年龄普遍偏大,躁动不安,气管插管易被患者拔除,从而影响辅助呼吸。⑤转运患者病情重,个别科室护士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细致,导致接班者不能完全掌握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措施,从而影响患者继续治疗[2]。 1. 2 环境因素①患者病情危重,家属及会诊医生过多,导致环境混乱,影响护士的准确判断。②在转运患者过程中,电梯人多拥挤,等候电梯时间过长,以致转运时间大大延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的风险大大提高。③由于平移车出现故障,未及时维修保养,转运道路不平坦等因素使转运患者的速度大大降低。 1. 3 其他因素①静脉输液过程中因固定不牢固导致针头脱出,输液器扭折等原因导致输液不畅,或患者中途活动引发液体外渗,针头堵塞等影响患者救治效果。②患者出汗较多导致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连接不紧密,途中容易脱落,影响监护效果。③途中监护仪或微量泵等设备电量不足,断电无法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并实施护理措施,影响抢救。④各种管道固定情况,如胃管、尿管等导管未妥善固定,躁动患者未做好约束措施易将管道拔出。 2 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的应对措施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一、转运前: (1)评估病情:转运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等)、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意。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2)充分准备:包括病人、物品、急救药品及护送人员的准备。 ①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依据病情填写好交接记录单。 ②转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③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④转运前要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备品。⑤妥善约束躁动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使用留置针。⑥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3)转运方式:工具的准备。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搬运次数,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过程中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二、转运中:病情观察及护理。①转运时抬起床栏或使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转运途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护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包括各种检测指标、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救治等。③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运情况。④内出血患者注意有无休克的发生,重点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湿度等。⑤转运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保暖及安全,搬运患者时要动作轻稳,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墙、门、物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三、转运后:病情交接。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严格做好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导管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及各种术前准备,双方科室交接人员在转运病人核查表上签名。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一、转运前要正确评估病情: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 又必须进行转运,应有管床医生和护士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 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争得 家属的理解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转运。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 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 力。 二、转运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①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依据病情填写好交接记录单。 ②转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 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 ③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④转运前要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备品。 ⑤妥善约束躁动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使用留置针。 ⑥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准备转运过程中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①转运时抬起床栏或使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转运途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护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包括各种检测指标、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救治等。 ③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运情况。 ④内出血患者注意有无休克的发生,重点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湿度等。 ⑤转运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保暖及安全,搬运患者时要动作轻稳,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墙、门、物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四、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一同将病人搬至病床并做好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导管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及各种术前准备,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评估与准备 1、评估:(1)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平稳后 方能转运(需手术、介入、特殊检查治疗等除外)(2)专科病情:评估专科病情及伤情,受伤部位、创伤的性质、创伤程度等(3)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4)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同意。(5)确认已与接收科室做好沟通。 2、准备:包括病人、物品、急救药品及护送人员的准备 (1)转运前由责任护士计划最佳转运路线,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路 是否通畅,固定良好,填写交接记录及护理记录单。(2)转运前10分钟再次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确认准备工作已完善,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电话通知电梯待命及转运通道保持畅通。 (3)转运前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标识清楚,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 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 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4)转运前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 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 备品。 (5)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 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 3、转运方式:(1)工具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转运前检查转运工具的性能是否完好。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 搬动次数,避免因搬动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2)转运过程中搬运 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工具(如过床易)和方法,保护隐私,关心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 4、转运前病情及处理:(1)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如使用降颅内压的药物、镇静药,控制烦躁,吸净痰液,妥善约束患者等(2)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纠正后方可转运(3)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4) 昏迷患者应吸净痰液,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口咽通气管或建立人工气道(5)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加压包扎止血,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或输血,稳定患者生命体征(6)使用转运呼吸机的患者应保证转运呼吸机各种 参数尽可能与转运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