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学生——备课要充分分析学生

美国闻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段话说明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重要性,备课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好了,哪些基础知识还没有学好,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展开教学。

2、备课标——备课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各方专家的研制,已在全国正式颁发。新课标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进。新课标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科体系的逻辑,并在学科知识和方法上作了跨学科的整合。与以往课标相比,新课标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准确和科学;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熟悉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拟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同时,新课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例如:“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这些要求和标准在老的课标里是无法体现的,所以教师的备课——尤其是备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备生活——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思想品德课的乐趣和价值,不仅成为新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成为我们每个思想品德教师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迫切要求。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

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如:“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等等。

4、备时政——将课本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课程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她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如九年级课本中“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世界时政背景、国内时政背景,还要恰如其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备课。

5、备反思——课后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过程。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记录好教学札记、教后感。做好教学札记,以便查缺补漏,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写好教后感,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炼整理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教学论文。我们在经常坚持记教学札记和教后感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共性的、有规律的教育教学现象,加以分析和总结,撰写论文。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征询意见,全面提高。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熟悉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教师还要及时征询同行的意见和建议,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全面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就像指挥员在组织一场战争前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策划。为了组织好“战争”,教师应该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直到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足的设计方案为止。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也才能上出一堂出色的优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业务学习讲座材料 实施新课程,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上,我认为,首先应从备课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就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如何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一、备课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a.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目标比教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 b.每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知识,但是不等于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等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它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道面积的意义;2、知道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4、学会与人对话、与人合作,遵循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规则。 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备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升对备课的理解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协助学生实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实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协助教师对教学实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当前很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注重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仅仅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仅仅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理应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定教师备课要求。 一、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布置作业。 三、备课格式内容 内容包括: (1)课题; (2)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放课、创新课、探究课); (3)教学目标及任务; (4)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学生活动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活动,体现学法指导); (7)设计板书和作业(板书可用红笔在过程设计内划勾划;作业,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分层布置); (8)写好教后信息反馈。 备注:教师备课可以有特色,但必须体现备课思想,具备上述基本步骤,否则一律按缺教案处理。 四、备课步骤 1、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新教师的备课和上课 1.课程改革的背景 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所有学校全面开始实践“二期课改”新课程。刚进入我区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将从起始年级开始,和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校的新生同步成长。有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让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做很多努力,他们在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抱怨的情绪、抵触的心态,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带教新分配到学校的大学生,会使他们错误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意义。所以在新教师刚进入学校之初,让他们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明确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背景;二是让新教师体会课程的内涵,感悟教师的责任。 2.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在业务上“入门”的第一步。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这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和新教师谈备课: ⑴坚持“六备”要求: 1)备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做到深浅适当。 & 2)备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3)备教法和学法:掌握授课的技能技巧,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 5)备教具:要通过教具演示,使深奥的、复杂的变为直观的知识教给学生。 6)备练习:要精心选择与设计练习,练习要有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⑵争取做到五个“突出”: 1)突出知识要点。 2)突出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过程。 < 3)突出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能力。 4)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 5)突出本节课的特点。 ⑶努力做到四个“体现”: 1)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展示。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很老套的话题,但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人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通过平时的听课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学生与研读教材同等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一旦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来展现的。通俗地说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台”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选用恰当的方法,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组织学生唱戏。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备课本内容怎么写

教师备课本内容怎么写 在备课中,无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中的练习环节的设计和课后习题的编制,都要求我们认真思考评价的设计宗旨。尽管课程标准更多地表述内容标准,而没有表述评价标准,但是,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包括 课程标准提供的若干案例),确实能给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中的 评价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教师备课本内容怎么写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3.研究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7.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教师备课本内容怎么写 (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即课堂教学是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对教师的角色 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对于教学实施的一些具体策略作出了一些建议。在备课中,这些教学建议实际上为我们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不同人对这些教学建议的理解和实际把握有很大的反差,从“满堂灌”到“满堂跑”到“满堂问”是近二十年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并将外在的教育观念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真正落脚在备课活动之中。 (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杜集镇教研室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杜集镇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现就集体备课提出以下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第一、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备课分工交教办备案)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第二、备课分发给小组成员前,备课组长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内容、格式、打印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分发给备课小组成员。 第三、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主备人集体备课发言)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 模拟、[L、中 讲课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四、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选择两三个老师),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备课组长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教师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备课组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本,备课组长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教办统一发学校邮箱) 第五、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提供给主备 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的课程理念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要发生必然的改变,而这一变革的切入点及其突破口又归结至教师如何以新的理念去备好课进而做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备什么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备的关注点因新理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不管你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读懂《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旧有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联系、区别及其主要突破;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心里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要把握好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三维目标的内涵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

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讲座(一) 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对备课认识的误解:(在检查教案中发现少数教师的现状) 1、备课就是写教案 2、备课是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应付检查的差事。 3、多年重教一科(课),多此一举。 二、错误的做法: 1、备课=写教案(与上课无关)=抄教科书(在教科书上面简单摘录,任务形式) 2、备课=背课(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中,上课时平铺直叙加以演说,上课变成演讲,学生变为听众) 3、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买来各种名师教案,甚至托人照抄) 4、改头换面,重整教案(将旧案改日子,或重抄一遍) 5、大刀阔斧,化繁为简(摘录名师教案的要点,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直接拿来,照本宣科,(不管班情、学情,留待题海战术中的反复纠错,疲劳战术) 三、备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的,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它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进程的最终归宿。准确且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相应内容整体要求和内容的实际应达到的目标,在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目标,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切忌以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取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明扼要,知识的含义是什么(了解);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知道为什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迅速解决问题,懂得怎么做(运用)。重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确定。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四川教育学院信息科学系2005级成本白班:马龙军备课是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在知识上作充分准备的过程吗?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以知识为中心备课,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管学生该怎样去学,把学生孤立起来。那样,学生能得到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吗?为此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每位教师的反思。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全面分析学生,全面满足学生需求,全面整合课程各结构要素,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去备课。教师应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备课呢? 一、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及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思想等情况,特别要注意弄清楚学生的学习思想及已经形成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哪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依据平时掌握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育人。 二、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具体备一堂课时,应先弄清楚学生原占有知识量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和平时测试,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掌握。是否需要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其次,还要弄清楚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运用新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法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全面地发展。 三、备课时要全面考虑进行有机课程整合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外,还应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能力进行课程资源分析整合。把书本、课堂、学生经验、生活世界、错误、闲言碎语等课程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贴近生活,开拓视野;让学生去观察,寻找错误的原因,激起他们的探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有趣地、有用的活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四、备课时要全面考虑统筹结构要素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预处理。备课时需要通过考虑、整体把握、突出主体、全面推进,整合静态因素与人的关系,调控好动态因素四方式——学生学习、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是备课时要考虑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因素,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材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设计也并非

小学教师备课制度及要求

小学教师备课制度及 要求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教师备课制度及要求 一、原则要求 (一)教师个人备课要求 1.教师上课必须要先备课,不得无备课上课。 2.教师个人备课呈现方式分为详案和简案两种。 具体划分办法是:按教龄分为a、b类 a类:不足十年教龄或需要评职称的教师必须要有完整、规范的教学设计详案,原则上均为手写。不得简单照抄别人的教案,不得用集体备课教案来代替自己的教学设计,否则视为无效备课。 b类:教龄超过十年,并已熟悉备课规范、能够自主、熟练地进行教学且教学质量较高(成绩超过区平均)的教师,可不再完整、规范地手写祥细的教案,在拟出(自我化的单列材料)清晰的学期教学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及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设计。主要是:表格式教学设计,框图式教学计,电子课件式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加旁批、旁注和课后反思的教学设计,粘贴单叶纸质材料的教学设计,教学基本环节加教材中旁批、旁注的教学设计等。 凡是教学从未上过的教材(含新教材),备课必须要有课时教学目标要点和较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

3.复习、试卷评讲、作业评讲等类型的备课统一按b类执行。 4.教师个人教案中要有教学反思,分为三类:一定数量的课时反思,每个单元反思,期中、期末反思,一学期合计不少于15次。 5.每节课的教案至少提前一天完成。 (二)集体备课要求 1.在能够实行集体备课的学科和年级采取设置备课组,具体设置: (1)学校分别设置语文、数学学科备课组,另设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及其他备课组。 (2)各备课组一学期要有不少于4次集体备课,允许呈现不同形式的备课,但其中有不少于4次完整、规范的教学设计详案。 (3)备课要以教师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主要内容:统一备课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包括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目标的设置、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教法选择、师生双边活动、媒体选用、练习设计等。 二、检查办法 1.备课检查采取不定期检查、定期统一检查和交流展示的办法进行。重点是不定期检查。 2.不定期检查由随堂听课检查与抽查相结合、行政值周检查。为体现公平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高考研究 2014-10-10 0113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书”这一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而是所有的书,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报刊杂志,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谁来备、备什么、怎样备,这些都是教师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好语文课,发表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谁来备 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人会觉得好笑,备课当然是教师来备。我说这个答案只说对了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应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师生互相协商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活动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和谐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又说:“…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和指导。…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帮着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从魏书生这些平常的话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备课是多么的重要。 二、备什么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2)

中学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定教师备课要求。 一、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备课时做到上承下接。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注重双基与知识拓展。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目标检测:有针对性、全面性。 8、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 三、具体要求: 1、每学期教学计划在熟悉课标、通读教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特点、学校课程安排及现有条件制定。包括: (1)教材分析(版本、体系结构)。 (2)学情分析 (3)教学内容(全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时分配。 (4)教学总目标及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材的重难点。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培训教师资料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 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校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备课 1、做到先备课,后上课,不上无准备之课。 2、凡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备课。 3、备课包括:编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教学设计等文字性材料。实验及教具的准备、课前对实验设备的操作和检验、学生的练习等都属于备课的范畴。 4、教师备课,要钻研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首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也应全面达成。要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二、上课 1、严守工作纪律,执行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得随意离开课堂。 2、教师着装应整齐、大方,树立良好的教师外在形象。不穿短裤、背心、拖鞋、超短裙进校园和进课堂。严禁酒后进课堂,严禁在上课时间吸烟和使用通讯工具,在课堂上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教师上课要用普通话教学,书写规范汉字。 4、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便停学生的课。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每个学生,善于启发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

手动脑,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和应用多种学习方法。 6、教学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能掌握、消化。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在运用上加以提高。 7、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动手练习,表演、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发现奥秘,探索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 8、教师课堂教学要达到下列要求和水平。①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思想应符合“课标”精神,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实际,并有所侧重。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上能体现学科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内容正确,难易适度,条理清楚,知识完整;教学方法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策略新颖,方法灵活多样,能激发动机兴趣;教学主体上体现学生主体,注重学法指导,满足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需要。③在教学素养上,语言清晰,说普通话,教态亲切自然,专业技能技巧熟练规范,板书设计合理;能熟练掌握教学媒体,运用得当,提高学科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征。④在教学效果上,达到创设情境,激发

如何有效备课教学提纲

如何有效备课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周的教研活动由我主持,今天下午我们教研活动我来分享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语文课上好。因此,无论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新兵,无论是讲新课,还是讲熟课,都十分重视备课,把备课看成是上好语文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但现实中,备课的实际效果很不尽人意,原因在于: 一、依赖教材、教学参考和教案汇编等备课用书照抄照搬的做法屡见不鲜。以为备课只要对着教材按图索骥,照着参考资料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的教案很“规范”,要求有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安排、教学过程等样样齐全,文字流畅,文字数量又多,可称得上是详细教案。在各级学校领导教学检查或职称评比过程中都受到较好的评定。然而,在教学中,这些教案完全脱离实际,派不上任何用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备课仅局限于弄懂教科书内容,理顺条块而已,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突出教师的教,轻视能力训练点的确立和素质的培养,很少考虑在备课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只管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传输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等,从而造成课堂教学出现千篇一律、枯燥疲乏的状态,教学方法简单单一,学生思维畸型发展,教学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看来如何促使备课达到实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

备课基本要求及其检查规范标准

弥河初中备课基本要求及检查标准 一、要求 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和重难点,同时认真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状态(学情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安排教与学的活动过程(预设与应对方案)。 (1)教学目标要准确体现新课程三维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教学内容要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进行重组,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利于学生认知迁移的形成,促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形成; (3)教学过程要清晰完整,突出重难点,反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教学应注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活动设计,即学案(重点对学生活动的设计)。 (4)教师要深入开展在参与式合作备课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的备课实践与探索。 2、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同级同学科不同教师既有共性又要有个性,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如同级同学科教案相同,则视为不合格教案。 3、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每课时都必须有备课, 其中新授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70%;复习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

20%,讲评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10%。(语、数、英复习课每学期为不少于10次,讲评课每学期不于8次,其余学科复习课不少于8次,讲评课不少于6次)。 4、复习课备课(包括:课时复习,章节复习,单元复习,学段复习,综合复习),讲评备课(包括:单元检测讲评、学段检测讲评,综合讲评),课外阅读备课应写在同一教案本上。 5、物理、化学、生物要有实验课备课。没有实验备课的每缺一节扣1分。 6、备课质量:项目齐全,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授课班级、时间; (2)教学目的、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突破的方法;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课时、教学用具; (6)教学过程:即要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预设的教学情况,有实施教学的策略,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与方法,有分组学习或演示实验或精选示范性习题等。各学科教师要按规定写出详案。重点要体现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即学案。 (7)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难度、密度,体现“循序渐进”。即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提倡分层设置作业。 (8)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洁、明确、规范。

新目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

新目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这就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跟高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必然引起我们对教学作全面反思。但课改不能仅停留在观念的变革上,它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对学校来讲,对广大教师来讲,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教学创新,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新课程下新教材的课怎么上?实行新课程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核心的问题就归结到如何备课上。提到备课,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传统意义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 然而,现在不少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课时不足,教师的备课时间过少。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像以往那样知识体系性强,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我们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拿来主义 有人把备课想象的很简单,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就把旧教案或其他现成的教案拿过来照抄一遍,导致教案流于形式,把动态的学生排除在教案之外,仍是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旧备课模式的翻版。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形式主义 有人为了体现新课标的新思想,就把教案改为学案;在教案中写上使用多媒体,而又不使用;没有课后反思,没有自身的二次备课;把以前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其实际内容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若果是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成为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拼子当头 有人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备课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