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1)可再生资源

①概念: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②举例: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资源

①概念: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②举例: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1)表现

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③水污染严重。

(2)形成原因

①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②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https://www.360docs.net/doc/c83871948.html,——教学信息分享网

【新教材】期末模拟卷(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卷(一)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的星球温度适中,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有适宜呼吸的大气 【答案】B 【解析】“金发姑娘区”就是指类似于地球的适合生命形成的环境。 A. 这一地区的星球距离绕转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适宜生命存在,A项说法正确; B. 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只是生命形成条件之一,不能满足生命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 C. 这一地区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比较安全,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进化,C项说法正确; D. 这一地区星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适合生命形成,D项说法正确。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B.稳定的光照——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安全的宇宙环境 D.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A. 液态水——地球适宜的温度,A项错误; B. 稳定的光照——太阳辐射较稳定,B项错误; C. 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C项错误; D. 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万有引力吸附空气分子,形成大气层,D项正确。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湘教版八上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选出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选择题后面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2.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3.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4.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占多少, 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量较大,但要坚持节约用水 B.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 C.浪费很多,污染严重 D.空间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读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A.400mm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 7.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①植树种草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居民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是在30亿个以上,每天仅买菜就用掉10亿个。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污染环境 B.危害人体健康 C.绿化环保 D.浪费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下图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GDP)区域比重图,读图完成9--13题。 9.人口数量最多、GDP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 湘教版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学案(湘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及分类。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的总称。 2.类型划分 (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 (2)类型????? 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③ 、土地资源、 ④ 、风能、潮汐能等 ⑤ 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2.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Ⅰ.表现:水资源⑨________ Ⅱ.原因 a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⑩____________。 b .客观因素:水资源在○ 11______和○12________上的分布不均。 c .主要因素:水资源的○ 13______利用,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 (2)土地资源问题 Ⅰ.表现????? 耕地资源短缺,如○14 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和人 均量减少、○15 整体质量下降土地退化,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16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等 Ⅱ.原因:○ 17____________,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矿产资源问题 Ⅰ.表现:○ 18______________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Ⅱ.原因:人口多。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自然资源的涵义 1.下列景观图片中的地理事物,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铁矿石②石油 ③梯田④白桦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考查点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2.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方法技巧练 归纳总结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而供水量为6 670亿立方米,缺口为318亿立方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湘教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湘教版)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 《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呼应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教材选材和内容组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创新。 (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地理I》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材各组分比例合理,符合地理科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对教材“正文”的剖析 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是《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正文行文规范,内容科学严谨。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发生的变化

高中地理教材对比 ——以湘教版为例本次对比的主要是2004湘教版教材和2019湘教版教材,侧重于章节主要内容发生的变化,未发生变化的内容未在文中提及,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新旧教材变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总体比较粗略。 对于2004版教材,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而2019版教材则演变成了必修一、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从教材安排上来看,依然是五本教材,但其中的章节分布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知识从必修部分变成选择性必修部分专门列了出来,因为不选择地理的学生将不再学习这部分内容,未单独标注出来的知识章节可能发生变化,但仍旧保留在了原书中) 2004版必修一发生的变化: 1.原1.3“地球的运动”——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内容,并拆 分为1.1地球的自转和1.2地球的公转两节内容。 2.原1.4“地球的圈层结构”加入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如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震源深度、等震线、震级、烈度等知识。 3.原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一 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无较大变化。 4.原2.2“地球表面形态”——选择性必修一2.2“地表形态 的变化”,详细地介绍了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

形态。而2019版必修一第二章内容为“地球表面形态”,划分为2.1“流水地貌”(加入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风成地貌”(加入了风化活动的危害与防治),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都与水有关)。 5.原2.3“大气环境”——2019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加入了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3.2“大气受热过程”,3.3“大气热力环流”,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包含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重点强调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3.3“天气系统”。 6.原2.4“水循环和洋流”——2019版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加入了原4.4中洪涝灾害的防治部分内容),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新增了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新增4.3“海洋与人类”(海洋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和洋流”,新增了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和4.3“海-气相互作用”,4.2“洋流”。 7.原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2019版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新增了地球的演化史),原4.2中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安排成了这一节的活动内容。 8.原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版必修一5.2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8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多种) 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吗? (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既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5)生活中的有害废物(如:废旧电池、塑料袋等)乱丢乱放,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就很少,再加之对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板书】2.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针对你身边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环境的现象?我们自身的环境意识如何呢?【出示小黑板】下面请大家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自测一下。 遇到以下情况,你将如何做 1.在一个没有垃圾桶的公共场所,你对你的食品袋、果皮等废弃物的处理是 A 放在自己提兜或书包里带回去处理 B 随手扔掉 C 在僻静处扔掉 D其他 2.在你上学的路上,看到有正在向河中排放的污水或向空中排放废气,你会 A 去上学,不理睬 B 顺路向有关部门反映 C 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 其他 3.人送你家一条活的大娃娃鱼(国家保护动物),你父母准备用它为辛苦学习的你做一顿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编写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特点分析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地理教材应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的教学内容,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到的地理问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的地理素材等。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已通过教育部核审,于2004 年在国家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试用,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使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既有与其他版本相同的共性特点,又有区别于其他教材的独特的特点。 学校地理教材的表层系统有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地理作业(活动)系统三部分构成的,之所以称之为表层系统,是因为它表现在教材编写的形式上。褚亚平教授是最早提出“学科教材构成的三系统”问题的,如图3—1 对后来学者研究地理教材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思路。 第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特点 课文系统是地理教科书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事实材料的表述,阅读材料的介绍,地理学习信息的指导以及图例注释等。 1.1 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的类型 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的类型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新课标教材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从不同的类型上转换课文系统的呈现形式,使其更有效的为学生所使用。

(1)从图3—2 课文系统的类型图上可以看到根据课文的表述形态可以把课文系统分为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 叙述式课文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课文内容,主要是以正文以及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用来阐述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现象和描述地理事物。例如:《地理Ⅱ》在讲《人口合理容量》一节时是这样描述的: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活动性课文承担部分新知识的教学,是指在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活动,用以探究基本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叙述式课文的扩展和补充。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活动性课文的增加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编排设计时每一章每一节都编排了大量的活动探究。例如:《地理2》第一节在讲《人口增长模式》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习题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结合实例,学会判断自然灾害。(难点) 3.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重点 )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自然灾害的概念 阅读教材P 2~P 4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灾害 (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如地震、 台风等人为灾害: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如交通 事故等 2.自然灾害 (1)概念: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 ①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活动只有在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 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正误判断: (1)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发生的6.7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 (2)2015年8月18日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属于自然灾害。() (3)2016年1月24日暴风雪袭击美国致17人丧生,11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1)√地震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2)×危险品仓库爆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3)√暴风雪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教材整理2自然灾害的特点 阅读教材P4第2段~P8,完成下列问题。 1.意义: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①分布范围很广。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①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且出现增加的趋势。 ②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①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②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 ①自然灾害发生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②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具有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全册教案

目录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 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案 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 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教案 4.2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案 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 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

(2019新教材)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十五)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课时双测过关(十五)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以下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A.亚马孙雨林B.撒哈拉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D.江南丘陵柑橘林 解析:选D江南丘陵地区的柑橘林,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经济林,为人工植被。 2.家住北京的小明暑假到英国伦敦旅游,他发现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北京和伦敦的 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A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对。亚寒带针叶林对应的气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C、D错。故选A。 3.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硬叶灌丛林为主,其植被具有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 根系很深的特点,以适应这里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温和湿润 C.高温多雨D.温和干燥 解析:选A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故该地植被为适应这一气候特征,具有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很深的特点。 下图是一张在冬季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5.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热量带为() A.亚寒带B.暖温带 C.亚热带D.寒温带 解析:4.B 5.C第4题,读图,图中有的树落叶,说明有落叶阔叶林;结合该照片是 南京紫金山某处景观,图中未落叶树木应为常绿阔叶林。第5题,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6.下列属于荒漠植被适应严酷干旱生态条件的是() ①叶面缩小或退化②有茎花和板根③具有肉质茎或叶④根系发达⑤有滴水叶尖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选A为适应干旱,有的荒漠植被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叶片状, 以减少蒸发;有的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有的茎叶覆盖着茸毛,以抵抗灼热;大多 根系发达,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7~8题。 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7.D8.D第7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 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 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正确,A、B、C错误。第8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

地理:湘教版必修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板书】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讲解】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自然性、价值性。 【巩固练习】 下列物质与能量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 煤炭、焦炭、铁矿石、水能、雷电、自来水、蔬菜 【点拨】雷电、台风、地震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 【思考】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巩固练习】 (1)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属性。 (2)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是因为自然资源具有()属性。 (3)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说明了资源的()属性。 (4)对森林主要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属性。 【点拨】(1)多用性(2)有限性(3)地域性(4)整体性 【阅读思考】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自我再生性质,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这两大类自然资源有何关系? 【点拨】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1教材活动题答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材P8探究: 1.不论我们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地点,都只能观察到银河系的一部分。具体地讲,由于银河系的半径为5万多光年,太阳系距离银心约为2.6万光年,我们人类肉眼在天空各处看见的个别恒星,全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来自银河系这条带状弧上的光,都是源自银河平面上肉眼不能解析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累积的光亮。 2.在夜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将无生命的星空赋予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借用自然景观,通过诗人的咏叹,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 教材P10活动: 1.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光年,1光年约为9.4605×1012千米,这样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可折合为1.2960885×1023千米。 2.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20秒。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8.64059×1014倍。 教材P14~15活动: 可配合下图进行分析。 月相原理图 教材P15~16活动: 1.(1) (2)火星(开放性答案)。学生可以从火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周期及与太

阳的距离等方面和地球进行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推测。 (3)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变得极不稳定,将会导致地球上的整体自然环境也变得极不稳定。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生物形成的初期,会导致生物进化的中断;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或将来,自然环境的突变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大量灭绝,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略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P17探究: 1.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 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 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2.略 教材P18~19活动: 1.(1) (2)有相关性。理由: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没有考虑地面的大气状况,但即使考虑不同纬度地区上空大 气状况的差异,其与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实际上,从低纬到高纬地表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是逐渐减少的,人们从而划分出热带、温带和寒带,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与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相似。 2.1.7503×1014千瓦·时(度) 教材P22活动: 1.参考例证: (1)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太阳辐射列为一类致癌

3.1 自然资源概况 每课一练(湘教版八年级上)

3.1 自然资源概况每课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已发布,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日用商品 B.工业产品 C.水资源 D.粮食作物 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是( ) A.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B.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 C.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D.注意卫生,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3.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分析其原因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加 ③许多资源管理、利用不当,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大,但浪费、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广阔的田野,和煦的阳光,欢快的鸟儿”,以上自然资源分别属于( )

①气候资源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④生物资源 ⑤矿产资源⑥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①④ D.③④⑥ 下表为我国部分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读表完成5、6题。 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丰富 C.总量缺乏,人均不足 D.总量缺乏,人均丰富 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资源 B.耕地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7.下列做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 A.毁林开荒种地 B.有选择地砍伐森林 C.垃圾分类回收 D.少用一次性消费品 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多煤、铁,南方多石油、磷 B.我国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C.我国北方多煤、有色金属,南方多煤、石油 D.我国北方多铁、有色金属,南方多煤、石油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二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二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第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答案:1.B 2.A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①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解析:第3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②三峡为河谷地貌,主要因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因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为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因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形成。因此选B。第4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3.B 4.C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河流侵蚀 6.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B.岩礁 C.沙滩D.海岸 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第6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 答案:5.A 6.C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7~8题。 7.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 本章复习内容: 自然资源 (一)目标要求: 1. 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 2. 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二)知识结构: ???人均资源量不足 总量大,种类多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二. 内容讲解 (一) 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 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1)分布: ①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和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和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 年完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 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地理:《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