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 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教材第51、52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课件、刻度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

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是多少,它们这样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三幅图。

生1:铅笔长是5厘米。

生2: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熊测量的方法根本就不对,第四只小熊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得出铅笔的长度,但不如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直接。

生3: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3.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哟。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A类

看图填空。

比短( )厘米;

比长( )厘米;

与共长( )厘米。

(考查知识点: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量木板的长,下面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 )里画“?”。

(考查知识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 5 19

B类:第二种量法正确

教材习题

第52页“练一练”:

1. (答案不唯一)

估计测量

铅笔长(20)厘米(18厘米)

橡皮长(5)厘米(6)厘米

文具盒长(20)厘米(22)厘米

2.略

3. 3厘米 5厘米 4厘米

4. ①能通过。

5.从8厘米到14厘米就可以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答案不唯一)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西安市新城区西光实验小学王文婷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

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c84156572.html,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总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备课教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是多少,它们这样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三幅图。 生1:铅笔长是5厘米。 生2: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熊测量的方法根本就不对,第四只小熊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得出铅笔的长度,但不如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直接。 生3: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3.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哟。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基本功训练 提问:怎样量教室的长度,测量物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给我们班级更换了新的课桌,你知道课桌有多长吗? 2.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课桌需要做多长。 3.示课题:课桌有多长。 三、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选择的工具不一样。 3.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厘米。 板书:厘米cm 四、自主探究,解疑分享 1.拿出标有厘米刻度的尺子,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 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3.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比画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4.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对照尺子想一想,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你发现了什么? 5.请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6.估一估自己的不同手指有几厘米长,然后量一量。 7.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 8.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9.先让学生自己量一量铅笔的长度,组织学生观察小熊它们这样量对吗? 10.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量一量”“画一画”,重点强调量法和画法。 五、课间放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c84156572.html,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