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习题答案

1.解: k P a 33.2mol 18g g 100mol g 34210g mol g 18g

100kPa 34.21

-11A *=?+???==--x p p 2.解: B

3.解:

1

111os L mol 305.0L 1/)mol

147.33g 03mol 5.74.30g 02mol 5.58g 5.82(----?=??+??+??==g g g ic c C 567.0 K,567.0k mol 305.0mol k K 86.1k mol 305.0o f 11f f 1os -==????==??≈≈---T g

g ib K T g c ib B B

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 1. 解:11A B b b mol 1.28kg

250.0g 00.7K 510.0mol kg 0.512K --?=???=??=g m m T K M

1B kg mol 996.0kg

250.0mol 1.28g

00.7-?=?=g b △T f =K f ·b B =1.86 K·kg·mol -1·0.996 mol·kg -1=1.85 ℃

T f =-1.85 ℃

2. 解: 略高。

其渗透压比人眼渗透压kPa 868K 103mol K L 8.314kPa L mol 337.0L mol 337.0L 000.1/)mol g 83.61g 0.17mol g 5.161.00g 52(11-1os 11

1os =??????==?=?+??==-----RT c Πic c

3. 解:

131A B b b m o l 1062.1kg

100.00.19K 060.0mol k 0.512K --??=???=??=g g g m m T K M 131A B f f m o l 1061.1kg

100.00.19K 220.0mol k 1.86K --??=???=??=g g g m m T K M 4. 解:把一小块冰放到0℃的水中,冰不会融化。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此时冰水处于平衡状态,所

以冰水能够共处。另一小块冰放到0℃的盐水中,冰会融化。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下降,小于0℃,0℃时冰和盐水没达到平衡状态,加入的冰会融化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5. 解:

316.3kg 000.1mol g 6.324246.3mol k K 86.1K

0588.0)Hg(NO 11B f f 2

3≈=?????=?=--g g b K T i 对00.1kg 000.1mol 71.5g 284.10mol k K 86.1K 0744.0HgCl 11B f f 2=?????=?=--g g b K T i 对 所以Hg(NO 3)2在水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

6. 解:(1) <----- (2)<======> (3)----->

7. 施肥太浓即所配的化肥为高渗溶液,将其施入土中会使土地中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中的渗透压。植

物因失水而会被烧死。同样盐碱地的渗透压也高于农作物细胞的渗透压,使农作物失水而长势不好甚至枯萎。

8. 解:kPa

776K 103mol K L 8.314kPa L mol 301.0L mol 301.0mol k 1.86K K 56.011-1os 11f f os =??????==?=??=?≈----RT c Πg K T c

9. 解

g

m m c c c 63.3)NaCl (mol

g 180L g 10L mol 3037.0L 500.0mol g 5.58)

NaCl (2)

()()NaCl (1-111-os os os =??-?=??-=--葡萄糖血浆 10. 解: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晶体物质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

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胶体高分子组成,血浆中胶体渗透压比组织液中胶体渗透压大,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目录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一、液体的蒸气压

二、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第二节 溶液的沸点升高

一、液体的沸点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第三节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一、纯液体的凝固点

二、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第四节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二、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浓度

(二)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

(三)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本章中英文索引

稀溶液的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 solution

蒸气压vapor pressure

蒸气压下降vapor pressure lowering

Raoult定律Raoult’s law

沸点boiling point

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elevation

凝固点freezing point

凝固点下降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扩散diffuse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

渗透现象osmosis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等渗溶液isotonic solution

高渗溶液hypertonic solution

低渗溶液hypotonic solution

溶血hemolysis

晶体渗透压crystalloid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al osmotic pressure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 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 3、MgCl 2、KCl 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 )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 ·cm -3 和0.900 g ·cm -3,若将86.3cm 3 乙醇和 901 cm 3 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 ·dm -3 (B) 1.67 mol ·dm -3 (C) 1.71 mol ·kg -1 (D) 1.85 mol ·kg -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 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 ·dm -3蔗糖的水溶液、1.0mol ·dm -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 ·dm -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 ·dm -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 ·dm -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基础化学试题

d区元素一 一、过渡元素有哪些特点? 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 它比较合理? 三、根据锰的价层电子构型以及锰的元素电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的物质稳定? 2.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化合物可作氧化剂?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 Cr 3++ OH-+H 2 O 2 → 2. K 2 Cr 2 O 7 +HCl(浓)→ 3. Cr 3++S2-+H 2 O→ 4. Ag+ Cr 2 O 7 2- +H 2 O→ 5. Cr 2O 7 2-+S2-→ 6. K 2 Cr 2 O 7 +H 2 C 2 O 4 → 五、说明铬价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 六、有一钴的配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钴23.16%、氢4.71%、氮33.01%、 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 的26.72%。试求该配合物中有几个氨分子,以及该配合物的最简式。 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 液。与浓溶液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溶液近乎无色,将此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得沉淀。将气体通入溶液,可得。判断A是哪种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 2O 7 2-和MnO 4 - 的溶液共250ml。精确量取上述溶液10.00,加入BaCl 2 溶液并调节酸度,使铬

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 4 。另取一份上述溶液10.00ml,在酸性介质中用Fe2+溶液(浓度为0.075 mol?L-1)滴定,用去15.95ml。计算钢样中铬和锰的百分含量。 九、用盐酸处理Fe(OH) 3 、Co(OH)和NiO(OH)时各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 十、填空。 1.Cr 2O 7 2-色, Cr 2 O 4 2-色,CrO 5 色。 2.MnO 4-色,MnO 4 2-色,Mn2+色。 3.Fe(OH) 3色, Fe(OH) 2 色,Co(OH) 2 色,Ni2+色,Ni(NH 3 ) 4 2+ 色。 十一、举出鉴别Fe3+、Co2+、Ni2+、Cr3+、Mn2+离子常用的方法。 十二、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MCl 2 ,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操作条件下,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 B溶于稀盐酸生成溶液E,它使KI溶液被氧化成I 2 ,但在加入KI前先加入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Cl 2时,可得到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 2 时, 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十三、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 2O 7 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二章 烷烃

第二章烷烃 学习指导:1.烷烃的命名;脂环烃的命名(包括环烷、环烯等各类化合物的命名); 2. 基的概念、常见取代基结构和命名; 3. 构象(乙烷和丁烷的各种构象,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稳定构象的判断; 4. 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5. 环的稳定性; 6. 烷烃沸点变化规律。 7、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的构造式。 2、写出 的系统名称。 3、写出 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大小排列成序: 2、将2,3-二甲基己烷(A)、2,3,3-三甲基戊烷(B)、己烷(C)、2,2-二甲基丁烷(D)按沸点高低排列成序。 3、将下列两组化合物分别按稳定性的大小排列成序: 1.(A) 顺-1,2-二甲基环己烷(B) 反-1,2-二甲基环己烷 2.(A) 顺-1,3-二甲基环己烷(B)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A)乙基环丙烷(B) 甲基环丁烷(C) 环戊烷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4,4-二甲基-5-乙基辛烷 3、2-甲基-4-异丙基-5-叔丁基壬烷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C)>(A)>(B) 2、(A)>(B)>(C)>(D) 3、1.(B)>(A); 2.(A)>(B)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室温下使Br2-CCl4褪色的是(A)。 温热时才能使Br2-CCl4褪色的是(B)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 化学基本原理 * 热化学 * 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平衡原理及应用 *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 * 沉淀平衡 * 氧化还原平衡及滴定 * 配合平衡及配合滴定 3. 物质结构 * 原子结构 * 分子结构 4. 元素化学 *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 过渡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 考试的基本题型 判断题、选择题、填充题、计算题 第一章热化学重点内容: 状态及状态函数 计算 注意点: 1、热力学标准状态:在pθ(101325Pa)压力下,理想气体、液态和固态的纯物质、1mol×L-1浓度的溶液。 2、理解时,最稳定单质是指: C(石墨 ),Cl2 (g) ,Br2 (l) ,I2 (s)等。 3、 1) 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相加减,相应的也相加减。 例1、298.15K时由于Na (g) Cl-(g)→NaCl(s)的= -770.8kJ·mol-1,则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 解:标准摩尔反应焓定义: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变。本题中Na (g) Cl-(g)不是最稳定单质。

例2、反应 Na2O(s) I2(g) ->2NaI(s) O2(g)的为( C ) (A) 2 (NaI, s) - (Na2O, s) (B) (NaI, s) - (Na2O, s) - (I2, g) (C) 2 (NaI, s) - (Na2O, s)- (I2, g) (D) (NaI, s) - (Na2O, s) 例3、已知 Zn(s) O2(g) = ZnO(s) 1= -351.5 kJ?mol-1 (1) Hg(l) O2(g) = HgO(s) 2=-90.8 kJ?mol-1 (2) Zn(s) HgO(s) = ZnO(s) Hg(l) (3) 的3为 = -260.7 kJ?mol-1 解:∵(3)=(1)-(2) ∴3 = 1 - 2 = -351.5 90.8 =-260.7 kJ?mol-1 第二章化学平衡重点内容: * 标准平衡常数 *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计算) * 多重平衡规则 * 化学平衡移动 1、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注意 1)各种条件下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2)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3)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c平(p平)或α。 2、多重平衡规则:温度不变时 化学反应式相加,相应平衡常数相乘 化学反应式相减,相应平衡常数相除 正反应与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方程式前系数乘2,平衡常数取平方。 注意:和盖斯定律应用的关系式不要搞混。 3、化学平衡移动 1)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 2) 压力: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则增加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

新整理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阿累尼乌斯说过一句名言: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出来的。反过来就是说,学习就是为了生活服务。大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学习的意义,具备认知环境重要的概念,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以备将来走向社会,为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发展尽己所能。大学化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大学化学》将无机化学与定量分析化学两个教学体系的内容融合起来,精简学时、避免内容重复,又加强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联系,使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定量的意识,培养学生量的概念这一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实验教学却产生了由此而来的困难,进入大学后要在没有做过无机实验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即在缺乏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先做定量分析实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指导老师都有很大的难度,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第二部分是关于热力学的问题,热力学知识概念抽象,证明与计算涉及微积分知识,教材中相应例题又较为缺乏,给教师布置作业带来困难,学生独立完成课后学题的难度较大。我觉得教师应该增加习题题,通过习题加深对化学热力学的理解,还要认真选择学生的练

习题,循序渐进、有层次逐步深入,对每一类型习题都要较为细致进行批阅和讲评,使学生在理解原理和相关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进而较为深入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原理。 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在其中占有重要位,如环境科学中的各类环境问题均处于动态平衡或发展之中,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恰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等几乎各种环境问题无不充斥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其在研究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位。但大学化学不可能在教材中突出反映对研究环境问题的指导作用,因此授课教师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理论介绍专业知识就显得很重要和必要。 大学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渗透专业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并思考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思考、分析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总结,深入理解教材,并有适量考题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知识的深处,弄清楚各个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去探索未知的化学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喜欢本文的网友还喜欢:党纪法规培训结学习心得体会大学校运会心得ps结课心得学习初中要化学五大秘诀初中生如何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镇人民政府2012 年工作总结合作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有机化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脂烃 思考与练习 2-1同系列和同系物有什么不同?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是同系物吗? 同系列和同系物含义不同。同系列是指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基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同系物则是指同一系列中的具体化合物。如:烷烃是同系列,烷烃中的甲烷和乙烷互称为同系物。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不是同系物。 2-2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应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试写出C 6H 14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时,应抓住“碳链异构”这一关键。首先写出符合分子式的最长碳链式,然后依次缩减最长碳链(将此作为主链),将少写的碳原子作为支链依次连在主链碳原子上。如:C 6H 14存在以下5种构造异构体。 2-3脂烃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烃类?分别写出它们的通式。 脂烃涵盖脂肪烃和脂环烃。 2-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同系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哪些是同一化合物? 同系物:⑴和⑻;⑵、⑶和⑸ 同分异构体:⑴和⑷;⑹和⑺ 同一化合物:⑵和⑶ 2-5 写出下列烃或烃基的构造式。 ⑴ (CH 3)3C — ⑵ ⑶ CH 3CH=CH — ⑷ CH 2=CHCH 2— ⑸ ⑹ ⑺ CH 3 CH 2 CH 2 CH 2 CH 2 CH 3 CH 3CH CH 2CH 2CH 3 CH 3 CH 3 CH 2 CH CH 2 CH 33 CH 3 CH CH CH 33CH 3 CH 3C CH CH 3 CH 3 3 (环烯烃、环炔烃、环二烯烃等) (环烷烃) 不饱和脂环烃饱和脂环烃 二烯烃炔烃烯烃 (烷烃)不饱和烃饱和烃 脂环烃 脂肪烃 脂烃 C n H 2n+2C n H 2n C n H 2n-2C n H 2n-2C n H 2n CH 3CHCH 2CH 3CH 3CHCH 2CH 33 CH 3CCH 2CH 3CH 3 3 CH 2CCH 3 3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大学基础化学II——有机化学;物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生物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 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无机化学与化学原理。先修课程对学生在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可通过前期的基本了解

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艳梅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高坤、李瀛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 李瀛等,有机化学质疑暨考研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 古练权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邢其毅等编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第三节共价键 第四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第五节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 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七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 第八节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第一节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基础化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B) A、0.1g B、0.2g C、0.05g D、0.5g 3.已知T(H2C2O4/NaOH)= 0.004502g·mL-1则NaOH溶液的浓度是:(A) A、0.1000 mol·L-1 B、0.05000 mol·L-1 C、0.02000 mol·L-1 D、0.04000 mol·L-1 1毫升H2C2O4相当于0.004502g NaOH,1升H2C2O4相当于4.502g NaOH,4.502/40=0.113接近A 4.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 B、H3O+—OH- C、HPO42-—PO43- D、NH3+CH2COOH—NH2CH2COO- 给出质子(H+)是酸→HPO42-,接受质子的是碱→PO43-。共轭酸碱对是二者之间仅差一个H+ 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25.0ml B、25ml C、25.00ml D、25.000ml 6.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滴定开始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指示剂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7.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D) A、AgNO3、碱性和K2CrO4 B、AgNO3、碱性和K2Cr2O7 C、KSCN、酸性和K2CrO4 D、AgNO3、中性弱碱性和K2CrO4 8.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对I-的吸附性强 C、Fe3+氧化I- D、Fe3+水解 9.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法扬斯测定Cl-的是:(D) A、PH=1~3 B、以K2CrO4为指示剂 C、滴定酸度威0.1~1mol·L-1 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10、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A、K2Cr2O7 B、NaOH C、H2SO4 D、KMn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12.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溶于酸,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测定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B)。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配位滴定法13.下列误差中,属于终点误差的是:(B)。 A、在终点时多加或少加半滴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B、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C、由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使测量结果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D、终点时由于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1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A、NaOH B、HCl C、KMnO4 D、K2Cr2O7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总1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基团叫做异丁基的是() 2、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丁烷②己烷③3-甲基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③>⑤>④>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2=CH—CH2+ B CH3—CH2—CH2+ C CH3—CH+—CH3 D CH2=CH—CH+—CH3 4、结构CH3CH==C(CH3)2的烃中,下列哪种碳类型是不存在的() A 伯碳原子 B 仲碳原子 C 叔碳原子 D 季碳原子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用Br2/CCl4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环丙烷和丙烷 B 环已烯和环已烷 C 1—丁炔和1—丁烯 D 苯和苯乙烯 6、分子式为C4H8化合物结构中,其中属于烯烃(包括顺反异构体)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按照“次序规则”基团大小的比较方法,下列四种基团中,其中最大的是() A —OH B —CH2CH3 C —COOH D —NO2 8、正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9、下列有机物结构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10、(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在室温下往下列化合物中加AgNO3醇溶液,即可生成沉淀的是() A氯苯B1-氯乙烷C苄氯D1-氯丙烯 12、下列化合物在AgNO3/C2H5OH体系中最不易生成沉淀的是() A CH3Cl B H2C=CH-Cl C CH3CH2Cl D CH2=CHCH2-X 13、下列关于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特点描述,属于S N2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速率与碱的的浓度无关B反应分两步进行 C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D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下列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时,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5、下列物质名称叫做(R)-2-溴丁烷的是() 16、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的是() 17、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OOH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O D CH2CH2CH3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大学化学教材

大学化学教材 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 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 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8、大学化学 9、大学化学 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 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12、大学化学 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 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18、新大学化学 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 20、普通化学(英文版)

21、近代高分子科学 22、绿色化学与环境 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 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 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 ?丛书名: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7221 ?出版时间:2007-1-1 ?版次:1 ?印次:1 ?页数:403 ?字数:679000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 ? ?共有顾客评论0条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 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 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目录 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体 1.2 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