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人IgE重链恒定区ch2-ch4cDNA的克隆

中国汉族人IgE重链恒定区ch2-ch4cDNA的克隆
中国汉族人IgE重链恒定区ch2-ch4cDNA的克隆

?1158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Acad J Sec Mil Med Univ

 

2006Oct ;27(10)?研究简报?

中国汉族人IgE 重链恒定区CH 22CH 4cD NA 的克隆

Cloning for cD NA of constant region CH 22CH 4on IgE heavy chain of H an nationality in China

唐 昊1,陆慧琦2,韩焕兴2,修清玉13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上海200003;2.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E ;重链恒定区;基因克隆;质粒构建

[中图分类号] R 39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82879X (2006)10211582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3303).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043303).

[作者简介] 唐 昊,硕士生,E 2mail :tanghao_0921@https://www.360docs.net/doc/c84979715.html,

3

Corresponding aut hor.

人血清中高水平的IgE 是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标志,而IgE 与效应细胞上的IgE 高亲和力受体(Fc εR Ⅰ)结合则是这些Ⅰ型变态反应的关键步骤[1]。

IgE 的重链恒定区由4个亚基组成,分别记作CH 12CH 4,其

中CH 32CH 4是与Fc εR Ⅰ高亲和力结合的部位,尤其是CH 3,突变研究表明它的一些残基对于IgE 与Fc εR Ⅰ结合至关重要[2];CH 4并不直接与Fc εR Ⅰ作用,而是作为一个“脚手架”,使得CH 3以正确的位置与Fc εR Ⅰ接触[2];CH 2的作用目前还有一些争议,最近的研究[3]证实CH 2可能在稳定IgE 2Fc εR Ⅰ复合体及阻止IgE 从其受体上解离方面起一定作用。理论上,应用体外表达的人源性IgE 重链恒定区CH 22CH 4可以封闭Fc

εR Ⅰ,从而阻断过敏反应,对于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中国汉族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出IgECH 22CH 4的cDNA ,构建了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原核表达及研究IgE CH 22CH 4的功能与活性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菌菌株以及质粒载体 细菌菌株选用大肠杆菌Top10,为本实验室保存菌种;质粒载体选用pBAD/g ⅢA ,购

自Invitrogen 公司,带有氨苄抗性,属于表达载体,可由阿拉伯糖诱导表达。

1.2 工具酶及其他试剂 DNA 限制性内切酶X ho Ⅰ、Hi n d

Ⅲ、T 42DNA 连接酶以及PCR 试剂盒购于Ta KaRa 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L ymphoprep TM 分离液)购于挪威的axis 2

shield 公司,R T 2PCR 试剂盒购于Invitrogen 公司,RNA 抽

提试剂盒、质粒抽提试剂盒以及胶回收试剂盒均购于华舜生物科技公司。

1.3 淋巴细胞的分离 选取1名过敏性体质志愿者(同时患

有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荨麻疹),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得血清中IgE 含量>4000kU/L (正常对照<100kU/L ),从其肘静脉采取EDT A 抗凝血5ml ,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并混合均匀,每5ml 稀释血缓慢加入到5ml 的Lymphoprep TM 分离液中,2500r/min 离心15min ,小心吸取中间层细胞,转移至洁净试管中,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得到富含淋巴细胞的悬液。

1.4 总RNA 的抽提以及cDNA 片段的制备 将上述细胞

沉淀物转移至1.5ml 的离心管中,按照华舜公司的RNA 抽提试剂盒的步骤抽提淋巴细胞的总RNA 。R T 2PCR 反应体

系如下:2×R T 2Reaction Mix 10μl ,R T 2Enzyme Mix 2μl ,样品RNA 8μl (600ng ),总体积为20μl 。反应条件:25℃10

min ;42℃50min ;85℃5min ;冰浴条件下加入1μl (2U )E.coli RNase H ;37℃20min 后反应结束。

1.5 PCR 的引物设计及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 在G enBank

中查到人IgE 重链恒定区的基因序列,所要克隆的目的片段

CH 22CH 4长1145bp ,根据引物设计的原则,依据目的片段两

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如下:P15′2ACC ACT CTC G A G

TCT G CT CCA GGG ACTT CA 23′(下划线处为X ho Ⅰ酶切位

点,前方为保护碱基);P25′2G CT A GT AA G CTT TCA TTT

ACC GGG ATT T AC 23′(下划线处为Hin d Ⅲ酶切位点,前方

为保护碱基)。引物交由上海赛百盛生物公司合成。 以上一步骤反转录的cDNA 为模板,应用设计的引物进

行PCR 扩增,经过摸索,确定了最佳退火温度(58℃

),设计大量扩增的反应体系:2×Premix 100μl ;cDNA 16μl ;P1(20μmol/L )8μl ;P2(20μmol/L )8μl ;H 2O 68μl ,总体积200μl 。反应条件:94℃2min ;94℃30s 、58℃30s 、72℃60s 共35个循环;72℃5min 结束。

1.6 PCR 产物的胶回收及纯化 对上一步的PCR 产物进

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在紫外灯下观察,1100bp 处可见明亮条带,与目的片段的预计值1145bp 吻合,对条带进行割胶回收。胶回收产物用乙醇沉淀法进行纯化。

1.7 重组质粒的构建 分别对纯化后的目的片段以及质粒

载体pBAD/g ⅢA 进行X ho Ⅰ和Hin d Ⅲ双酶切,并对酶切产物再行1次乙醇沉淀法纯化,然后用T 42DNA 连接酶于16℃进行连接反应,得到连接产物。

1.8 连接产物的转化以及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先制备好T op 10的感受态细菌,然后取8μl 连接产物转化T op 10感受态

菌,同时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使用空质粒转化T op 10作为阳性对照;未转化的T op 10作为阴性对照)。转化成功后挑取实验组平板上的5个单克隆菌落于2ml 含氨苄的LB 培养基中,

37℃振摇过夜,然后进行质粒抽提,将抽得的质粒用Xho Ⅰ和Hin d Ⅲ双酶切后电泳观察;用合成的引物P1和P2对抽提的质

粒行PCR 反应,反应条件同前,反应结束后电泳观察。

第10期.唐 昊,等.中国汉族人IgE 重链恒定区CH 22CH 4cDNA 的克隆

?1159 ?

1.9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 将上述5个转化成功的重组子交给上海联合基因公司进行自动测序。

2 结 果

2.1 RNA 抽提结果及cDNA 片段的制备 抽提结束后用紫

外线分光光度计检测RNA 的质量浓度和纯度,D 260/D 280=

1.9,质量浓度为67ng/μl ,并对RNA 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确

保RNA 的存在及含量。针对RNA 反转录后的cDNA ,用自行设计的引物P1和P2进行PCR 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条带的分子量大小与预期值一致,为1145bp 。

2.2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经过PCR 扩增目的片段、胶

回收、酶切、连接以及转化等步骤,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pBAD 2CH 224。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可以酶切出4100bp 左右的质粒以及1145bp 的目的片段,见图1。经PCR 鉴定亦正确,电泳可见明亮条带,大小也与预期值1145bp 吻合,见图2

图1 重组子双酶切鉴定电泳图

125:为五个重组子双酶切后电泳结果,均可见4100bp 的质粒和1145bp 的目的片段;6:DNA

Marker

图2 重组子PCR 鉴定电泳图

125:为五个重组子PCR 产物的电泳结果,均可扩增出1145bp 的条

带;6:DNA Marker

2.3 DNA 的序列测定 自动测序交由上海联合基因公司

进行,从正反两个方向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的目的片段IgECH 22CH 4的测序结果同G enBank 中的IgE 重链恒定区的序列完全一致。

3 讨 论

Flanagan 等

[4]

最早对人IgE 重链(即ε链)的基因进行

了克隆,并且率先报道了IgE 重链恒定区的基因序列,他们是将分泌IgE 的骨髓瘤细胞系2266B1的基因组DNA 酶切成小片段,建立相应的噬菌体文库,再用J H 基因作为探针行

Southern 印迹检测,筛选出含ε链的重组子。其局限性在于

标本来源于骨髓瘤细胞系而非人体淋巴细胞,而且克隆的是基因组中相应的DNA ,含有非编码序列,无法表达出活性蛋白。此后Kenten 等[5]提取骨髓瘤细胞系2266BL 的mRNA ,反转录成cDNA 后再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克隆和测序;Seno 等[6]也是对骨髓瘤细胞系U266的cDNA 进行了克隆,建立了cDNA 文库,用特定的探针进行Southern 印迹筛选。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以人体内正常B 淋巴细胞为标本的ε链克隆以及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则是通过分离出高血清IgE 水平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mRNA ,通过R T 2PCR 方法得到ε链CH 22CH 4的双链cDNA ,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与以前的ε链克隆相比,由于可以借鉴以前的学者报道的基因序列,本研究无需再建立cDNA 文库以及进行相应的筛选,可以根据序列设计引物,直接扩增得到所要克隆的目的片段。与以前学者的研究不同的是,本实验的标本来源于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而非产IgE 的骨髓瘤细胞系,虽然克隆的cDNA 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一致,但是也可以证明,从外周血B 淋巴细胞中克隆的IgECH 22CH 4在cD 2

NA 序列上与从骨髓瘤细胞系克隆没有差别,而且中国汉族

人的IgECH 22CH 4序列不存在种族变异性。

无过敏体质的正常个体血清中IgE 水平很低,一般均低于150ng/ml ,血清中IgE 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血循环中分泌

IgE 的B 细胞数量[7],所以本实验选取血清IgE 水平较高患

者的外周血作为实验标本,他们的外周血中分泌IgE 的B 细胞也相对较多,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获得编码IgE 的RNA 。

本实验克隆的是中国汉族人IgE CH 22CH 4的cDNA 表达载体,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制备有活性的CH 22CH 4蛋白,为研究IgE 与Fc εR Ⅰ结合这一Ⅰ型变态反应重要步骤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 刚,王曾礼.哮喘发病机制中IgE 调控及重组人抗IgE 单

克隆抗体的应用[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272430.

[2] Vangelista L.Current progress in t he understanding of IgE 2

FcepsilonR Ⅰinteraction[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3,131:2222233.

[3] McDonnell J M ,Calvert R ,Beavil RL ,et al.The structure of

t he IgE Cepsilon2domain and it s role in stabilizing t he complex

wit h it s high 2affinity receptor FcepsilonR Ⅰalpha [J ].Nat Struct Biol ,2001,8:4372441.

[4] Flanagan J G ,Rabbitt s T H.The sequence of a human immuno 2

globulin epsilon heavy chain constant region gene ,and evidence for t hree non 2allelic genes[J ].EMBO J ,1982,1:6552660.[5] Kenten J H ,Molgaard HV ,Houghton M ,et al.Cloning and

sequence determination of t he gene for t he human immunoglob 2ulin epsilon chain expressed in a myeloma cell line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2,79:666126665.

[6] Seno M ,Kurokawa T ,Ono Y ,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d nu 2

cleotide sequencing of human immunoglobulin epsilon chain cD 2NA[J ].Nucleic Acids Res ,1983,11:7192726.

[7] G ould HJ ,Sutton BJ ,Beavil AJ ,et al.The biology of IgE and

t he basis of allergic disease[J ].Annu Rev Immunol ,2003,21:5792628.

[收稿日期] 2006204211 [修回日期] 2006209211

[本文编辑] 贾泽军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多少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多少 根据2016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的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 2016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6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盛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章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 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 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 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 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 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 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 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 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191闵192欧193阳194解195强196柴197华198车199冉200房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汉族节日风俗 篇一: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啪啪声,“年”被吓跑了。所以,人家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后来,等到年三十、初一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衣服、挂红灯、敲铜锣、放爆竹,这样“年”就不会来了。 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

汉族简介

汉族简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92%。还有55个少数民族。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汉族,即广义的汉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 在历史上,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 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占中国人口90%以上,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

10441万余人(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 语言学界传统认为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 汉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人口达1.5亿,(何炳棣

最新-汉族血统最纯正的省份在哪里 精品

汉族血统最纯正的省份在哪里 我们认为自己是汉族人,而且我们的身份证上面也有证明自己是汉族人,可是根据历史的发展来说,我们的纯正汉族人其实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根据汉族人的生活方式而延续了下来,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正统的汉人在中国的那些省份? 正统的汉人,应该在西晋公元313年以前存在于中国中原地区、吴及蜀地区。 到南北朝以后,尤其是618年唐朝建立以来,真正的汉人已经不存在的了。 这时,所谓的汉人,其实是南北朝以来各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统汉人了。 杨隋、李唐开国之君即非全为汉人血统,更别说其它了。 检测解密,中国无纯种汉族人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最近,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 据《新闻晚报》报导,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东刚刚完成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变迁的研究。 他说汉族只是某一时期人为的地区性划分,这个民族并不具有其特定的定义,只是为了于周边相区分而建立的。 我们一般认为汉族人属于中原人,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但在商周时期,建都于今天西安的西周肯定属于汉族,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同样诞生于陕西的秦则直接被定义为戎,成了少数民族。 谢小东说。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人一般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根据研究,黄帝发源于今天的甘肃沁阳到天水一带,炎帝发源于陇东到陕西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实际上都不属于中原。 这些地方曾长期被称为北狄。 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即使曾经被确切定义为汉族地区的居民,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汉族人身高低于日本韩国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汉族人身高低于日本韩国 Net of business affairs of electron of interview of recreational originality character earns trends of home page news experience of dispatch promotion by-talk shares current position: Information home page > recreational originality > newest research makes clear discretion of person of Chinese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at Japanese Korea newest research makes clear discretion of person of Chinese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at Japanese Korea on March 21, 2013 10:14:00 origin: 0 people click time money ne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us: Go 4 years in, the priority discipline o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at Zheng Lianbin of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science of life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chairs “ constituti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s anthropologic consider “ , to the mainland the body of person of 42971 the Han nationality made research, measured index to undertake metrical according to 86 human body to 25000 much people among them, undertook to 17000 much people index of 25 groups genetics is investigated. Integrated 111 index, formed a database that includes 2.63 million many available data. Professor Zheng Lianbin tells a reporter, this is 2000 come for years database of constitution of person of the first the Han nationality. He says, the Han nationality is world the biggest nation, 18.2% what occupy total population. 55 minority of our country have data of a constitution, but before this, still do not have data of complete constitution of pers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 The formation of this database, mean “ of database of 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eliminary building “ . This research group assembled our country constitution is anthropologic 3 town of military importance that research a field -- the force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nd Liaoning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the research site that they select, include 20 province such as Sichuan, Inner Mongolia, Guangdong, Yunnan and municipality, for the Han nationality area of main inhabit a region. The body prime number that research group had analysed people of 15154 Chinese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is occupied, among them the male 7814 people of 7340 people, female, cent is 20 years old of age group (20 years old of ~39 years old) , 40 years old of age group (40 years old of ~59 years old) , 60 years old of age group (60 years old of above) , was the same as age group Japanese, Korean data to make contrast with what foreign scholar announces. The reporter notices, in any age paragraph, the height of person of Chinese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is mixed under Japanese Korean. Average height is the male of Chinese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of 20 years old of groups 168.2 centimeters, age of of the same age paragraph Korea male is 172 centimeters, japan is 171.7 centimeters. The average height of female of southern the Han nationality of China of 20 years old of groups is 156.5 centimeters, korea is 159 centimeters, japan is 159.1 centimeters. According to Introduction Zheng Lianbin, they still are analysing the constitutional data of person of northward the Han nationality. Look only from height, person of northward the Han nationality is probable also under day Han. Zheng Lianbin says, human constitution suffers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double element influence, environmental element includes climate, landform, landforms, food and economic progress level to wait. 30 come for years, our country experienced tremendous change, the person’s constitution also produces bigger change subsequently. Get data of constitution of contemporary the Han nationality, carry to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ffic, building design, criminal is investigated, of medical treatment, education, sports, conscript, recruit students and even dress and furniture make, have value https://www.360docs.net/doc/c84979715.html, FM2013|PES2013|FIFA13

汉族的特点

关于民族特点以及汉族的特点 每个人都隶属于一个民族,这不是自己的愿望能够左右的。身为一个中国人,且作为人口比例最大的汉族,既对自己民族在漫长的发展阶段创造的历史文明感到骄傲,又对现实社会中很多可恶的现象感到沮丧。作为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在30年以经济技术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中,迅速攀升了经济地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痛苦的经验,如权力的傲慢,腐败,贿赂,欺诈,道德沦丧,极端自私自利震惊着每个人的神经。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的很多的问题是由于制度设计不良,但是其实很多问题在华人社会普遍存在,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或者者比较远一些也杂一些的新加坡。认真反思,中国人尤其是汉族,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呢? 一、优点 1. 吃苦:中国人肯吃苦是世界闻名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赞不绝口的。很多早期西方传教士的著作中都记载了这一点。我们共苦的能力没问题,但是同甘的能力就大有疑问了。 2. 孝道. 中国人的孝,是世界上最少有的。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的基本道德之一。这种孝道保证了农业社会老有所依,也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 2. 中庸:中国人讲究任何事情都不能过火,度的把握很重要。太极图其中就包含这个意义。当然强调这个可能也意味着缺这个,现实中,很多中国人确实很极端,把中庸给忘掉了。 3. 伦理:国人很重伦理道德,以前的汉人是以礼治天下的。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孝悌的故事历代都广受推崇。 4. 谦让:中国人的谦让是非常出名的,以至于外国人不懂的中国人谦虚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润滑了社会关系,当然也有时候把事情搞复杂了。 5. 讲公平。科举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大的公平,它使平民百姓有了向上的空间,不像欧洲,贵族和贱民的分割是天然的。当然公平在中国也许有些走样,例如如果不合理的罚款都一样多,被罚的一般能接受,如果合理的罚款却不一样,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抱怨! 二、缺点

汉族是怎么来的汉民族的形成(新)

汉族是怎么来的汉民族的形成 汉族,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神话人物黄帝被视为汉族先祖,“汉”做为民族称呼在二十世纪前不常被使用,在此之前较常被使用的是“华夏”(起源于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流域的远古部落)。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发展历程 东夷集团是汉族的另一个主源。在汉族起源的时代,与炎黄部落联盟并居黄河流域的是东夷。东夷集团主要分为蚩尤、帝俊、徐夷、莱夷和淮夷五大部分。他们的地理分布情况是:蚩尤部居今山东西南一带,帝俊部居今山东和河南交界的地区,莱夷居今山东东部地区,徐夷居今苏北淮河以北徐州一带,淮夷居今淮河以南的苏南、皖南地区。其间还有一些小的氏族或部落。从这个分布中可以看出东夷集团主要分布在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在汉族与东夷集团的族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和帝俊部经过激烈的分化、互动和融合,在夏民族之后,也一举冲破了原始社会的网络,跨进了文明的大门,形成为商民族。《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说商原来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落,表明其与以鸟为图腾的蚩尤部的少昊部落有着血缘关系。《国语·鲁语》说:“商人礻帝舜”。又表明商与舜,即帝俊部有着血缘关系。《史记·殷本纪》所载:“殷契,母日简狄,有娀

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后之,因孕,生契。”把商部落与蚩尤部和帝俊部的关系糅到了一起。具体分析起来,就是说蚩尤部与商部落有母系血缘关系,帝俊部则与商部落有着父系血缘关系。商王朝是中国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民族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深远的渊源关系,决定了东夷集团是汉族又一个主源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在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周代曾不断反周的徐夷、淮夷以及地处僻远的莱夷,先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卷进了春秋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之中,整个的东夷集团几乎都成了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这种深厚的渊源关系,从另一个方面又决定了东夷集团是汉族又一个主源的历史地位。 苗蛮集团是汉族的一个支源。苗蛮是远古时代中国南方诸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泛称。它最早的活动范围在西北达丹江流域,川东及鄂、湘、赣、皖的沿长江流域,东抵淮河流域,集结在彭蠡(今鄱阳湖)和洞庭之间。 苗蛮集团与炎黄、东夷不同,它在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一方面苗蛮集团的一部分成为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至今苗、瑶、畲等民族中还盛传着关于盘瓠的传说。另一方面,苗蛮集团的某些氏族、部落,后来发展形成为楚民族,成为华夏民族的族源之一,从而成为汉族的支源之一。 百越集团是汉族的第二个支源。远古之时,中国南方的另一支土著--百越也早活跃于长江下游的东南沿海以及岭南一带。 百越集团的种类很多,史称“越有百种”。与苗蛮集团发展的情况

汉族的习俗

汉族习俗(汉族人必读) 传汉族习俗 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②以职业和技艺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 ③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如孟孙、叔孙、王孙、公孙等; ④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⑤以原始崇拜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 ⑥以居住地方的特征为姓,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⑦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此外还有些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共408个,复姓共76个。近代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常用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见的单姓只有100个,而以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伍、郭、马为姓的人已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陆游,号放翁。 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男子用动物命名时,多用“鹏、龙、虎、豹”,象征勇猛、威武、吉祥,以植物命名则用“松、槐、桐、柏”等字,象征雄伟挺拔、富有生命力;女子相应用“凤、莺、鸾、燕”等字和“兰、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温柔、贤惠。 称呼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汉族资料大全

汉族展板资料 一、汉族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二、汉族人的八大特征: 1. 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2. 发色:黑。 3. 肤色:黄或黄褐。 4. 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脸较厚,具有蒙古褶(单眼皮)。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较低扁。 7. 脸形:颧骨较突,面形扁平。 8. 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三、汉族历史 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他的特色:在距今,5000年以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起来,逐步融合形成核心,这人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周围的民族,尤其是把东夷人殷商族,吸入这个核心。到了秦始皇朝时,拥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及东亚原之后,刘邦的汉朝开始,把汉朝政府管辖的所有人,称为汉人。汉人以华夏族人的核心,包括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边远山区,所有的民族的人,都是汉人,都是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而日益壮大,并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域。构成凝聚,联系的网络,奠定了在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楚,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同时称为华族,华人,在海外入了别国籍的称为华裔。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成员,与中华民族内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海内外,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但中华民族之中是包括五十六民族的 四、汉族的语言 汉语,又称中文、汉文,其他名称有国文、国语、华文、华语、唐文、中国语,还有唐话、中国话等俗称。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某些方言的口语之间差异较大,而书面语相对统一。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中华民族与汉族

华夏——中国汉族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人口数量最多,人员生活分布在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松江平原,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有8种方言,用汉文。汉族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天文,历算,医学,药物,书法,绘画,诗歌等文化典籍以及文物流传极为丰富。宗教除佛教道教外,还有天主教,基督教。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盛行玩龙灯,赛龙舟,放烟火,踩高跷,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汉族同其他各民族一道,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果从语言词汇这个角度来说,“汉族”这一提法自然时间不算太长,是自汉代以后开始逐渐用之于民族称谓的。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生存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历史是必须要从其产生的 源头来看待和认识的,因为文字语言词汇是会随着历史的朝代更迭而常有改变的。据当代中国的文化历史专家们考证:“汉族”与“中国”的古称就叫“华夏”。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原始公社后期,游徙于黄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被当时生活居住于那里的黄帝所统一,之后这个被统一的区域内的各民族,在经过夏,商,周几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一直的融合和共处,“华夏族”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频繁相互挑战和兼并,各民族接触交往流动性广泛增加,至秦汉时已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代之后,“华夏族”便逐渐的被称之为“汉族”。 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称谓是从1949年开始的,但是它的民族历史文化,同样是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根基上建立起来

汉族民风民俗

汉族民风民俗 民族简介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宗教习俗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饮食习惯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 菜肴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 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 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 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 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化上的

中国之外的三个汉人政权

中国之外的三个汉人政权 史实 01-06 08:57 说中国在境外有三个不为人知的汉人政权,也许会有人说中国从来不对外侵略扩张,那是天方夜天,白日说梦话。然而,这确实是鲜为人知的真实。 缅甸东北部有三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国中之国,其领导集体都是汉人。这三个汉人政权均位于缅甸东北部的禅邦,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即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那里生活着果敢(即汉族)、佤族等民族,那里在一百多年前原属于清政府果敢县,邦桑县等管辖,后来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对缅甸实行殖民统治,并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将这些地方(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划归英属印度的缅甸殖民地,致使原先血脉相连的中国人被划分到两个国家。 缅甸果敢特区女人 70年代后缅甸发生排华运动,那里的汉民族为了避免缅族的迫害,争取民族平等,改称“果敢族”。英帝国主义为了赚取巨额利润和毒害殖民地人的身体与精神,在那里传播栽植罂粟。以后上百年来,军阀、土司混战,内战延绵,果敢各民族同胞在混战中,被引诱欺骗利用,导致很多果敢人成

了混战无谓的牺牲品。在抗日战争中果敢人同中国人一道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过巨大的牺牲。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司令员彭家声。

彭家声 彭家声,1931年出生,祖籍四川,清末落籍果敢。父亲彭积昌共生七子,彭家声是长子,次子夭折,三子彭家富,四子彭家贵,五子彭家荣,六子彭家华,七子彭家振。如今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职,彭家富跟随彭家声常年征战,颇通用兵之道,有“战神”之称,现任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武装)总司令,彭家贵是执法处处长,彭家荣是老街市市长,彭家华是同盟军某连连长,彭家振是同盟军副参谋长。

中国汉族民歌

中国汉族民歌 同世界上的任何古老民族一样,中国民歌也是在先民们的原始狩猎、祭祀、婚恋、放牧等活动中萌生并逐步流传起来的。所以,它很早就确立了“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例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这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唱,它仅用了四个二言体的短句,就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又如载于《易经》中的两首歌诗: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归妹”上六)。贲如,番如,白马翰如;匪寇,(婚)(《易经·贲》六四)。前者用二、三言相杂的句式表现了上古时代田园般的男女剪羊毛劳动场景,后者则用二、四言交错的句式记录了这一时期民间的婚嫁生活。再如《吕氏春秋》所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南音。”文学史家认为,这位“妾”所唱的“等啊,等你啊”之歌,应当是中国民间情歌的滥觞。而同一著作中记述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则是人们农业丰收之后以歌舞形式举行大规模庆祝祭祀活动的生动记录。早期民间歌唱的这些优秀篇章,一方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提供了一部分依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数千年前的

先民在以口头形式观察、概括、描述自己的劳作、婚恋、思盼、信仰等行为、感情时所达到的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准。 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该集的305篇作品中,有165篇是民间歌诗。它们总称为“风”,因收录了当时十五个国家(地区)约500余年间(前1006-前570)的民间歌唱之作,故又称“十五国风”。以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而言,不仅十分广泛宏阔,而且也典型深刻,称得上是以歌唱方式揭示周民族500年来民间社会的一部“创世纪史“。特别应该提到是这些歌诗大都采用了“四言体”句式。这一词格的相对稳定和广泛使用,为以后中国民歌的唱词句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样化,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略)。不但内容清新明畅,而且词格句式本身已包含了丰富的歌唱性。 中国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文献表明,从传说中的黄帝“弹歌”等原始民歌到今天,五千余年间,作为社会大众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歌唱从未中断,而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只是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从本世纪开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采录活动,音乐家们记下了数以万计的民歌作品。据1979年以来开展的“中国民歌集成”编撰工作统计,每个省区在普查中记录的曲目,平均约在15000首左右。而实际收入正式出版的曲目,一般在800-1500首之间。这样,三十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