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最新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最新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导读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重点知识

1.什么是世界观?关系:

什么是方法论?

2.什么是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意: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都是科学的吗?

3.世界物质性原理:(P11)

4.什么是物质?(P11)

☆什么是意识?(P12)(请列举……)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因有那些?(P18)

(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25)

(1)

(2)

(意识能动作用表现:①P16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反之)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P23)

(注意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24-25)

6.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理+方法论

为什么必须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意义:

反对

7.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

(P30)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

8.我国的国情怎样?(P31)

为什么我们必须立足于国情、了解国情?①原理+

②意义(P30)

9.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中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方面回答得不同,就形成了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0.青年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努力?

------------------------------------------------------(四点)

二、易错处

1.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28)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它人类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性。(P11)

3.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P6)

(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是。)

4.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P7)

5.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P21)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一、重点知识:

a. 普遍性(把握其表现P44-45)

1.什么是联系?特性 b. 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

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P46)。

c. 有条件性(注意理解P44)

d 多样性

方法论(P47):坚持观察、处理问题,认识、把握事物的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什么是因果联系?(P48)

怎样判断?①②

方法论意义(P49—50)a. b.

区别a.在同一事物中,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b.二者地①什么时候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3.整体和部分位功能②什么时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不同:③什么时候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当心辨析题)

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

②二者相互影响

方法论:a. b.

(注意把握其相应的原理)

4.什么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方法论(补充):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60):

6.发展的含义及实质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注意把握几种错误的判断标准P62-63)

a.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c.

(注意发展与创新的关系P67-当心辨析题)

注意:联系与发展的关系(P56)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8.什么是规律?

(尤其要学会判断是否规律—是否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怎样理解规律的 b.

客观性?(P73-74) c.

人和规律的关系(原理):a.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也不能违抗规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b.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8.什么是实事求是?

①原理

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②地位

③意义(P76)

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为什么是统一的?

(1)两者都是为了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做到按规律办事。

(2)两个只有(P76)

二、易错处:

1.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社会运动的主体;认识运动的主体。

3.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并与解放思想相统一。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一、重点知识:

1、矛盾:。怎样理解矛盾:对立

统一

应用①“要自由,不要纪律”对吗?为什么?P85

2、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原理: ①方法论①

②②

3、矛盾的特殊性

a.

表现:b.

(P93) c.

a.含义:

为什么必须具体b.原理:

问题具体分析? c.

d.

e.防止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 a’.

(辩证统一的)b. b’.

a.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b.利于我们学会正确的工作方法: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

方法论意义由普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c.和各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原则,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5、什么是主、次矛盾?

两者关系方法论

6、什么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两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看问题既

相互排斥、依赖、转化又要善于分清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所规定。

7、什么是两点论、重点论?关系怎样?P110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当心辨析题)

8、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其方法具有哪些?(P110)

二、易错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P80 (即联系与矛盾的关系)

2、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是P91

3、哪些词语体现抓主要矛盾原理?P104

哪些词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P94、P96、P97

哪些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P108-109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一、重点知识

a. a.重视

1. 内外因及其b(把握内因为何是根据P116)方法论

辩证关系 c. b.不忽视

d.

a.

2. 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b.

a. a'

量变、质变 b. 方法论 b'

的辩证关系 c. c'

(着重把握为什么)

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①注重点滴积累防止错误倾向启示

忽视质的飞跃,贻误时机②防微杜渐

3.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P134)

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a.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 b.

c.

根本分歧?

三、易错点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2)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发展方向;(P116)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作用表现在:(P117)

(3)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性质有无发生改变?

(4)质变和发展的关系?(P125)

(5)发展的含义、实质、原因、状态、趋势及途径。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重点知识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它又叫

包括哪三个方面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怎么样?)

A.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

尊重客观规律是基础和前提。

P8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前提。

B.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不断积累。(如端正主观动机、等)

3.认识的根本任务极其原因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①。

B.原因:②。

③。

4.现象和本质的关系:(P10-11)

现象是;能为人的

A.区别:

本质是;只能由人的

B.联系:二者是统一的,本质离不开现象,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现象。

5.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两个阶段)

(1)区别:A、含义:感性认识是,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如果两者都正确,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2)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但不能讲来源,二者都来源于实践),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坚持理

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就在认识中坚持论;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就在认识

中坚持了法。

6.真理是。

科学理论。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因而对于人们

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P13

7.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

A前提:

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B关键:P17

8.认识是要不断发展的:P19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

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

9.正确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A.注意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概念、作用和要注意的问题

B.核心方法是

C.进行合理想象的要求、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注意:它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是否就是打破常规)

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D、怎样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1)善于发现问题。

(2)要敢于超越。

(3)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4)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5)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易错点

1.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目的

2.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认识吗?

3.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 nbsp; ,关键

4、明确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由所决定的。P27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重点知识:

1、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A.社会存在是主要是指:

社会意识是。

B.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一:a’

b’

第二:。a’先进、科学的

b’反之

2、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是指

②作用:A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B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C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①A符合。

B符合。

(即最高标准)

②我国现阶段衡量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是P45

“”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P46

(两者即具体标准)

4、关于集体主义:

①含义

②内容

③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a

b

c 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④坚持集体主义应注意几个问题:(略)

⑤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怎样?P51

a.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

c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a

b

c

⑦怎样才能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P56

a总的要求

b正确处理

①②③

c要。

d要。

二、易错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为原则P37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P38

3、小团体主义的实质是

4、个人主义是的思想体系。

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一、重点知识:

1、人的属性包括和。

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是。

原因是:a

b

2、“人性自私论”之所以错误:

(四点)

3、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P70-71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个人活动 (两种情形)

c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包括:社会环境、规律等)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72

a是辨证统一关系。

b一方面,两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是根本,起着决定作用。

c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5、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人生价值包括和。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A、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B、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者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C、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本到底是

和这两种形式。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转化为物质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P77-80

A、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a ;b

B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a (个人素质包括哪些)

b c

⑤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P83

a承认

b看到

c更应看到

⑥反对享乐主义,其危害:a

b

c

6、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何巨大作用?P87-88

a

b

c

7、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P92-94

a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

c

8、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P95

a

b

二、易错点:

1、把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从主观方面讲特别需要P96

这也是由我国决定的。

3、我们的最高理想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P92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一、重点知识

a.含义:活动。

①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有根本的区别

②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的活动,必然引起

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活动。

1、关于实践b.基本特征:①。

②。

③。

c.基本形式有①②③

2、为什么说: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P107

a.生产实践决定。

b.生产实践决定。

c.生产实践是。

(因此,我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a.实践对认识①实践是。(1)认识是

有决定作用(2)认识是

②实践是。(1)

(2)

③实践是。

④实践是。(理解为什么)

b.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反之,阻碍作用。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创造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者,因而从。

②人民群众是创造者,从而。

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在。

方法论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

②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5、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P127

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

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④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

二、易错点

1、坚持实践的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所谓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指。在改造主观世界中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P125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4、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可以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P115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P38

7、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附一:哲学原理分类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P11

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P7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P25

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P18-20

二、辩证法部分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P46-47

2、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重要性。P49-50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P54-55

4、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6、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P82

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P87-88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P93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98-99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102-105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P107-108

1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P109-110

13、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P118

14、量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P127-129

15、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P134

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P137-138

三、认识论部分

1、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7-9(其中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纳入唯物论)

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P10-11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P10-11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完成。P10-15

5、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要求、作用P30-31及怎样培养(补充)。

6、实践的基本特征。P104-105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110-114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P36-38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41-42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P51

4、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P50-52

5、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P53-55

6、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P57-59

7、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70-71

8、人生价值包含哪两方面,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74-75

9、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P77-80

10、树立正确的金钱观。P82-83

11、崇高理想的作用。P87-88

1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95-98

13、人民群众的作用及方法论。P115-119

1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P127

附二:关于哲学中“怎么样”问题的解题思考

1、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2)从整体上把握实际。

(3)全面地把握实际。

(4)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实际。

(5)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2、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有利的联系,克服和避免不利的联系。

(4)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

(5)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从而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1)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2)其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怎样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哲上P76,从两者概念入手)

5、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哲上P64—67三点

(2)看有无体现事物发展的原因:即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看有无体现事物发展的状态:即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看有无体现事物发展的途径:即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可以从矛盾特殊性的三个方面的表现入手。(哲上P93)

(2)也可以参照“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解法。

7、怎样坚持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问题?(哲上P110)

8、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哲上P137—138)

9、怎样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上P37)

10、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哲下P7-9)

11、怎样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怎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哲下P15)

12、怎样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1)善于发现问题。

(2)要敢于超越。

(3)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4)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5)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13、怎样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哲下P57-59)

14、怎样实现人生价值?(主客观条件---哲下P78—80)

15、怎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认识、学习、掌握理论。

(2)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

(3)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 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 具体科学的分类 具体科学举例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 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 2.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 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特点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本质上是正确地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主义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史唯物主义律 3.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本原举例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2015届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哲学与时代精神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

哲学 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例:“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例:“天不变,道亦不变。”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2、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 “宇宙便是吾心”、“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二、(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和静止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10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受到重力、杆对A的弹力、绳子的张力 B、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203 3 N D、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203 3 N 必考三、x-t与v-t图象 【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F θ A B t v/(m 1234 2 1 - - O

C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而位移为0 必考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运用 【典题4】生活离不开交通,发达的交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也伴随而来,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十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某驾驶员以3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70m 处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应时间为,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 必考五、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典题5】某人站在十层楼的平台边缘处,以0v =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距抛出点15m 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 2). 必考六、牛顿第二定律 【典题6】如图所示,三物体A 、B 、C 均静止,轻绳两端 分别与A 、C 两物体相连接且伸直,m A =3kg ,m B =2kg ,m C = 1kg ,物体A 、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地面光滑,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B 物体拉动,则作用在B 物体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m/s 2)( ) A .3N B .5N C .8N D .6N 【典题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与直立轻 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B 叠放在A 的上面,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A 、B 粘连在一起,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上提B ,当 F A B C A B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联系、矛盾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7、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8、创新的作用 推动了生产了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考情:5年7考参考系,质点(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基础梳理] 一、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四性 (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 (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 二、质点 1.质点的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位移和路程 1.速度 (1)平均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定义式:v=Δx Δt . ③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 ③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2.加速度 (1)定义式:a=Δx Δt ,单位是m/s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根据a与v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考向一对质点的深入理解 物体可被看作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平运的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

2.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反之,则不行 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 (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考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 (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v=x t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考向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根据a与v (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 类型题之(一)“用极限法 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高考物理个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个必考知识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考中的50个重点概念 一、运动学 1、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at v v +=0t 202 1at t v x += 20t v v v +=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平抛运动 6、匀速圆周运动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 14、万有引力定律 15、向心力与卫星 二、物体的平衡 7、重力 弹力 摩擦力 8、力的合成与分解 9、共点力的平衡 三、运动和力 10、 1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2、牛顿第二定律与超重、失重现象 13、牛顿第三定律 六、功与能 22、功和功率 23、动能与动能定理 24、重力势能 25、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 四、动量 16、动量 17、动量守恒定律 五、振动与波动 18、简谐振动 19、单摆与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 2= 20、波长 波的频率 波速T t s v λ=??= 21、波的干涉与衍射 八、电场、 31、电荷与库仑定律 32、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33、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九、电路

3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 35、门电路 36、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十、磁场与电磁感应 37、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 38、安倍力与左手定则 39、电磁感应现象 40、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 41、感应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2、电磁场电磁波 十一、光学 43、光的干涉 44、光的衍射 45、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 46、光的波粒二象性 十二、物质 47、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48、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线 4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质子、中子 50、宇宙的结构与演变

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 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 的因素。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 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 个更高的阶段也有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 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

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四、“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这是可知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高考物理各大板块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各大板块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虽然多,但各大板块知识点的总结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2020年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解题思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根据x=Vt可知,x一定,v越大,t越小,即选项C正确。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 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10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受到重力、杆对A的弹力、绳子的张力 B、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 203 3N D、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 203 3N 【解题思路】对A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垂直杆的弹力和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拉力必须垂直杆才能使A平衡,再对B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杆的弹力以及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易得杆对A的弹力N等于绳子拉力T,即N=T=20N,杆对B的弹力N B= 203 3。 【答案】AB 必考三、x-t与v-t图象 【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0 【解题思路】在v-t图中判断运动方向的标准为图线在第一象限(正方向)还是第四象限(反方向),该图线穿越了t轴,故质点先向反方向运动后向正方向运动,A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为第一象限(正方向位移)和第四象限(反方向位移)的面积,显然t轴上下的面积均为2,故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B 错;且4s内质点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路程为4m,位移为零,D对;判断加速度的标准是看图线的斜率, F θ A B t/s v/(m·s-2) 1 2 3 4 2 1 -2 -1 O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要观点和原理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重要观点和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