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

办法

FTG.225.011.5-2010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3日实施日期:2010年12月23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欧曼重型汽车厂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

FTG.225.011.5-2010

1目的

产品关键力矩操作控制简称TCS/QOCS,其英文全称为:Torque Control System/Quality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TCS系统是对关键力矩操作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确保联接件的质量稳定。

2适用范围

TCS系统适用于欧曼工厂整车装配关键力矩的操作控制和质量部门、工艺部门对关键力矩控制的监控。

3引用文件

4术语

4.1 关键力矩(Key Torque Joint):对产品的安全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联接部位的力矩,称为关键力矩。

4.2关键操作:不正确的执行即导致车辆安全和性能重大隐患的操作。

4.3 TCS/QOCS关键力矩控制系统:是一种对关键力矩操作进行过程控制的系统。

4.4动态力矩(Dynamic Torque):动态力矩是设计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给定的力矩值(范围),动态力矩是用于标定动力工具的力矩。

4.5静态力矩(Static Torque):静态力矩是TCS/QOCS系统控制的力矩,即静态检查力矩。

4.6动态力矩和静态力矩的关系:动态力矩和静态力矩之间是一种规律性的数学模型关系,视联接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根据统计规律和汽车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下列三种关系:

4.6.1如果连接件衰减厉害(软连接),静态力矩低于动态力矩。

4.6.2如果连接件固定的很紧(硬连接),静态力矩高于动态力矩。

4.6.3如果是一般的连接件,静态力矩一般接近动态力矩。

5职责

5.1技术中心负责在A图释放时一并释放产品关键动态力矩清单,以便工艺部门配备相应工具。对成熟产品也可一次性提出产品关键动态力矩清单,每年年底维护一次,并下发工厂有关部门。产品关键动态力矩清单是技术文件的一部分,其随后的变更和更改按技术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执行。

5.2制造技术部是关键力矩的归口管理部门

5.2.1负责按照产品关键力矩清单,对动力工具进行系统的策划,提出动力工具配置要求。

5.2.2负责按照产品关键力矩清单和工具配置要求,通过试验测试和以前产品的经验总结,在生产技术准备阶段,完成“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的编制、审批,并对关键力矩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和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5.2.3负责对总装关键力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价。

5.3 质量控制部

5.3.1负责对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的会签确认。

5.3.2负责对总装关键力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价。

5.4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定扭扳手的周期鉴定和拧紧机力矩的按期标定。

5.5一工厂/二工厂的总装部

5.5.1负责对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的会签确认。

5.5.2负责运行关键力矩控制系统,并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6 程序/内容和要求

6.1操作控制系统

6.1.1“总装车间扭矩扳手检测表”,每班前进行校验,每月一张并张贴。扭矩扳手按检定周期在计量室进行检定并粘贴合格标签。

6.1.2计量室按照规定对扭矩扳手进行周期检定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表盘式扳手上粘贴合格标签。

6.1.3 “总装部()月份TCS力矩控制趋势表”

6.1.4“TCS返工跟踪表”,静态力矩超差时要分析发生异常情况的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要对已经流过该工位的车辆按顺序向前追溯连续进行静态力矩检查,如果连续10辆车的静态检测力矩值正确,即停止检测并将每个检测力矩值记录在TCS返工跟踪表上。另外,向后连续检查,如果出现力矩值不正确,重新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继续检查直到出现连续10辆车力矩值正确为止,并在TCS返工跟踪记录表上记录每个检测力矩值。

6.1.4.1当实测静态扭矩值高于上限要求时需更换紧固件,用返修工具拧紧,再次测量静态扭矩值并记录在TCS返工跟踪表的“返工扭矩”栏内。

6.1.4.2实测静态扭矩值低于下限要求时,用返修工具拧紧,再次测量静态扭矩值并记录在TCS返工跟踪表的“返工扭矩”栏内

6.1.4.3总装部在班组长静态力矩测量超差时将填写的“TCS返工跟踪表”每天一次反馈质检科,由质检科对返工力矩进行跟踪。

6.2 “总装部()月份TCS力矩控制趋势表”填写说明及控制方法

6.2.1“总装部()月份TCS力矩控制趋势表”中生产车间指总装1车间、2车间、调试车间。生产线指车架分装线、底盘线、综合线、内饰线、发动机分装线等。控制点名称指关键力矩操作内容,如前桥U型螺栓等。动态力矩、静态力矩按“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填写。

6.2.2生产班组长每天每间隔2小时检测的车型,按“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中“工序名称”和“扭矩值”划分。如:前桥U型螺栓(M18×1.5)自锁螺母,要求动态力矩为(260-300)N.m,凡为此力矩值的M18×1.5自锁螺母前桥U型螺栓均为一类车型。

6.2.3生产班组长每天在TCS力矩控制趋势表检测栏内填写静态扭矩值和产品订单号(订单号按当时检测的具体订单号填写),并在趋势表上方的小方格中用黑点或兰点标出静态力矩值,再用直尺将静态力矩值连成折线。

6.2.4质检科检验员负责巡检员的工作,按关键力矩控制清单,每天一次在横格内填写静态力矩值和车型号,在趋势表上用红点将静态力矩值标出。并在趋势表上签名。检验员每天检测的订单号,应尽量与总装检测的订单号一致。

6.2.5凡一个部位同一力矩,多个螺栓连接,其中个别螺栓的力矩无法用定扭扳手或表盘式扳手检查时,只检测可以检查的螺栓(无法检测力矩的螺栓按“螺纹连接力矩控制表”)。

6.2.6当检测的静态力矩超差时,在趋势表静态上限的上方、下限的下方用黑、兰点或红点标出(超的多时在最上方或最下方标出)。

6.2.7班组长、工段长每天在趋势表上签名。制造技术部工艺科TCS工程师每周检查并在趋势表上签名,车间生产主任每两周检查并在趋势表上签名。

6.2.8“趋势表”“”返工跟踪表“操作培训单”等应保留1年以便追溯。

6.3关键力矩控制系统各级人员职责界定

6.3.1 制造技术部工艺科TCS工程师:

对关键力矩操作进行识别、挑选和分类,编制TCS控制清单并审批;负责TCS相关文件和TCS数据库的更新;按车型变化编制和准备TCS所有的文件并审批;负责监督动力工具、预调式定值扳手、表盘式检测扳手的标定,提供返修工段所有关键力矩操作所需的数据;每周检查TCS工位,并在趋势表上签字或盖章确认;每月对所有的TCS点进行评估,以确认TCS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趋势图,对存在异常趋势进行分析并制定临时解决措施和永久解决措施。

6.3.2生产线长

确保关键力矩操作的所有必须的信息包括在TCS工位的标准化作业单中,选择合适的人选执行关键力矩操作,并确保对其的定期培训,但每年至少一次用以下作为主要要求:

培训需记录在TCS工程师提供的培训表上,并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签名。确保问题产生时采取改进措施。每个工作日检查本工段内的TCS点的静态值并在趋势表上签字或盖章确认。

6.3.3生产班组长

每天用表盘式力矩扳手测量并记录在“总装部()月份TCS力矩控制趋势表”上,并在问题发生时采取改进措施。每个工作日在趋势表上签字或盖章确认。表盘式检测扳手按鉴定周期进行检测,预调式定值扳手每天班前检测一次。

6.3.4 质量部质量工程师

6.3.4.1每天协调和评估TCS巡查员的工作;审查总装TCS过程的结果;每周抽查一个TCS 点进行评估,以确保TCS系统运行的正常。

6.3.4.2根据关键力矩操作的检查要求,确保检验文件里包括所有必要的检查内容,选择合适的人选检查关键力矩操作,确保对其定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做好如下工作:培训需记录在TCS工程师提供的培训表上,并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签名。确保问题产生时采取改进措施。

6.3.5 TCS巡检员

6.3.5.1根据以下要求每天检查所有TCS操作。

6.3.5.1.1操作者是否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6.3.5.1.2确认工艺,检查相关的工艺技术文件;

6.3.5.1.3正确填写趋势表;

6.3.5.1.4确认相关人员是否按时检查;

6.3.5.1.5力矩检查和确认数据记录情况;

6.3.5.2对力矩巡检员的培训按以下要求进行。

6.3.5.2.1关键力矩操作的重要性;

6.3.5.2.2根据工艺文件掌握具体的质量要求;

6.3.5.2.3理解并服从质量要求;

6.3.5.2.4使用正确工具和正确使用工具;

6.3.5.2.5明确工作流程;

6.3.5.2.6掌握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6.4动、静态力矩转换方法

6.4.1将扭力值标定到产品设计扭矩的中值,使用扭矩扳手或扭矩紧固机扭紧时,在螺纹件拧紧过程中听到“咔哒”声响时立即停止拧紧,拧紧的扭矩即为动态扭矩。

6.4.2采用紧固法,用表盘式扭矩扳手测量静态扭矩。操作时需注意拧动螺栓(螺母)的角度应尽量小,最大不超过10°,并记录下此时表盘式扭矩扳手上的力矩值。

6.4.3通过采集至少30个实际静态扭矩测量值,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出标准偏差σ;根据采集的静态扭矩平均值±标准偏差(即:x ±σ)作为静态扭矩的上、下极限范围。

注:标准偏差σ计算公式为:()∑=--=n

i i x x n 1

211σ ∑==--n i i

i x n x x x 1

1i 值的平均值;采集所有静态扭矩测量个静态扭矩测量值;

采集的第

6.4.4根据验证换算结果,编制产品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的转换表,确定生产过程中动力工具的标定力矩和检验控制力矩范围。 6.5相关规定

6.5.1关键力矩操作所使用的动力工具和设备需遵循维修和校准规程,它们是由内部规定和强制性法规来规定的。生产班组长确保只使用检查和校准过的工具,在趋势表上记录力矩数据,如果工具变更,需检查后面10辆车,并且发现问题时通知工段长,采取后续措施。操作人员应按培训时的要求正确使用规定的设备和工具,发现问题时通知班组长。 6.5.2生产工段长和班组长对工、检具的正确使用负责。

6.5.3数据记录,所有的关键力矩操作需进行记录控制。生产工段长每天检查相关的趋势表,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改进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生产班组长每隔两小时检测一次,并将力矩值记录在趋势表上,如果检查结果超出力矩极限则马上通知工段长并按要求进行操作。每天第一次力矩数据采集时间:生产线开动后TCS 工位的第一辆车。 6.6变更、改版

TCS 工程师实施对TCS 文件的变更,并由总装部技术部长和质量控制部质检科科长在TCS 表上会签,产品的更改牵涉到关键力矩操作则按以上方法同样实施并必须提供断点(日期,总装流水号),所有关键力矩相关的文件由TCS 工程师每年检查一次。 7.考核

7.1趋势图中的数据必须真实、有效。如果发现记录数据不真实,每次负激励500元。 7.2没有按照要求对TCS 点进行检测和记录,每少检测一个TCS 点/每次负激励100元。 7.3定扭扳手和表盘式扳手没有定期进行检定,每发现一次负激励100元。

8.附件:

附件1:产品关键力矩动态清单

附件2:产品关键力矩控制清单

附件3:总装车间扭矩扳手检测表

附件4:总装部()月份TCS力矩控制趋势表

附件5:总装部TCS返工跟踪表

附件6:螺纹连接力矩控制表

附件7:力矩试验数据采集记录表

附加说明:

本办法提出部门:质量管理部

本办法归口部门:制造技术部

本办法起草部门:制造技术部

本办法起草人:于立云

本办法审核人:史海燕

本办法会签人:上官云飞、张磊、沈艳利、孙自飞、杜明楚

本办法批准人:姚豪

本办法发放范围:工厂领导、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制造技术部、欧曼一厂、欧曼二厂

附件1:产品关键力矩动态清单

FTG.225.011.5-2010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第8页共13页

附件2:

FTG.225.011.5-2010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第9页共13页附件3:

FTG.225.011.5-2010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第10页共13页附件4:

1.总装部TCS返工跟踪表以有关键力矩的班组为单位填写。

2.当实测静态力矩值高于控制要求时,在偏差情况“>”栏划∨,更换紧固件、并用返修工具拧紧;再次测量静态扭矩并记录在“返工后静态力矩值”栏内。当实测静态力矩值低于控制要求时,在偏差情况“<”栏划∨,用返修工具拧紧;再次测量静态扭矩并记录在“返工后静态力矩值”栏内。

3.若找到发生偏差的原因,在原因分析栏填写。

附件6

FTG.225.011.5-2010 关键力矩控制管理办法第13页共13页附件7: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附件:1 编号:CNCA-N-008:201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实施规则 2011-12-31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1.目的、范围与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3.认证人员要求 4.认证依据与认证范围 5.认证程序 6.认证证书 7.信息报告 8.认证收费 附表:HACCP体系认证现场最少审核时间表

1.目的、范围与责任 1.1为规范食品行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体系认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规定了从事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HACCP体系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认证机构从事HACCP体系认证活动的基本依据。 1.3 本规则适用于无专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的HACCP体系认证。有专项规则的HACCP体系认证应按照相应认证实施规则实施。 1.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遵守本规则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免除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2.1从事HACCP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依法设立,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HACCP体系认证的技术能力,并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 2.2认证机构应在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后的12个月内,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其实施HACCP体系认证活动符合本规则、GB/T 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GB/T 220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的证明文件。 认证机构在未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前,只能颁发不超过10张该认证范围的认证证书。 2.3认证机构应按照适用的我国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法律、

力矩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力矩电机控制系统 一、设计目的及任务 力矩电机分直流力矩电机和交流力矩电机,其工作原理和普通直流和交流电 机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是直流力矩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电阻比普通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电阻大,同样交流力矩电机转子的电阻比普通交流电机的转子电阻大。对于力矩电机我们注重它的技术参数主要是额定堵转电压,额定堵转电流和额定堵转电流下的堵转时间。 力矩电机的特点是具有软的机械特性,可以堵转。当负载转矩增大时能自动 降低转速,同时加大输出转矩。当负载转矩为一定值时改变电机端电压便可调速,但转速的调整率不好。因而在电机轴上加一测速装置,配上控制器,利用测速装置输出的电压和控制器给定的电压相比,来自动调节电机的端电压,使电机稳定。 设计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来控制力矩电机,使其产生满足要求的力矩。 1、能产生所要求的力矩,可用于一些地面模拟设备上,用来模拟设备运行时的干扰力矩; 2、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实验设备或是控制算法的验证。 二、设计要求 本系统为力矩电机的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1、可以产生三种固定的力矩波形; 2、可以根据要求任意设定力矩波形,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3、可以实现单片机和PC的相互传输; 4、控制精度高,响应快; 5、力求简单,实用。 三、设计方案 系统的装置由光电码盘,稀土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和飞轮组成。 在控制器的设计上,为了做到简单、实用,选择了常用的PID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从软件上对系统进行误差补偿。 1、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向力矩电机施加的电流,向飞轮施加力矩,使飞轮加速后减速旋转,反作用力矩通过模拟器机械装置的底座同时施加到连接的转台上,达到向状态施加力矩的作用,全部过程再闭环控制下进行。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框图 2、控制系统描述 电机转动的角度经光电码盘检测转化为脉冲输出,对脉冲信号进行计算就得 到角度转动的累计值,控制计算机将指令与光电码盘输出的角度信号相比较,得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和仿真研究报告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仿真研究 摘要: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是继矢量控制技术之后,在交流传动领域内发展迅速的一种高性能调速技 术,该控制方法以其思路新颖、结构简单及性能良好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与矢量控制技 术不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采用定子磁场定向,直接将磁通和电磁转矩作为控制量,对电磁转矩的 控制更加简捷快速,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由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本身的固有优势,使直接 转矩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本文将直接转矩控制技 术应用于异步电机中,从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出发,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在深入 剖析原理的基础上将直接转矩算法模块化,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异步电机直接转矩近似圆形 磁链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动态响应能力快,控制方法直接,但是 低速性能较差,低速状态下存在转矩脉动过大,定子电流畸变严重等缺点。 关键字:直接转矩控制,异步电机,simulink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Simulation Study of Direct Torque Control Kong Fei,Ye Zhen,Shao Zhuyu technology is a high-spee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C drive following the technique of vector control and it has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This control strategy attracts wid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or its novel idea,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performance. Differ from the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ies, DTC technology uses the stator flux orientation and directly makes the flux and electromagnetic torque as the control volume, therefore the contro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torque is simple and fast, the system dynamic response capability is improved. Due to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DTC technology, it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lso the pace of progress faster and faster.In this article, we make direct torque control techniques applied to asynchronous motors. From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duction motor starting, introduced the basic theory of DTC technology. Based on depth analysis of the basis and principles, we module the DTC algorithm. In the Simulink environment, the asynchronous motor direct torque control system of quasi-circular flux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TC technologies has fast dynamic response capability and directly control method, but the low-speed performance is poor, such as torque ripple is too large in low speed state and the stator current distortion is serious. Key words: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asynchronous motor,simulink 1前言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电机控制策略,基本思想就是直接将电磁转矩作为被控制量,与矢量控制相比,无需进行复杂的坐标变换,对电机的控制更加快捷迅速,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将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应用于异步电机中,我们在分析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详细阐述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将各个部分模块化,在MATLAB/S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 2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模型 2.1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仿真图 2.1.1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

力矩计算

选择步进电机时,首先必须确保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功率。选择动力步进电机时,应首先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电动机的转矩-频率特性可以满足机械负载并具有一定的裕度,以确保其可靠的运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频率的负载力矩必须在力矩-频率特性曲线的范围内。一般来说,静转矩Mjmax大的电动机具有大的负载转矩。 选择步进电机时,步进角应与机械系统匹配,以便获得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为了减小脉冲当量,一个可以改变丝杠的导程,另一个可以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来实现。但是细分只能更改其分辨率,而不能更改其精度。精度取决于电机的固有特性。 在选择动力步进电机时,应估算机械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机床所需的启动频率,以使其与步进电机的惯量频率特性相匹配,并具有一定的余量,以便可以实现最高速度的连续工作频率。满足了机床快速运动的需求。 选择步进电机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齿轮的减速比 根据所需的脉冲当量,齿轮减速比I计算如下: i =(φ.S)/(360.Δ)(1-1)

φ步进电机的步进角类型(o /脉冲) S ---螺距(mm) δ-(毫米/脉冲) (2)计算从工作台,螺杆和齿轮到电动机轴的惯量Jt。 Jt = J1 +(1 / i2)[(J2 + Js)+ W / g(S /2π)2](1-2) Jt的类型---转换为电动机轴上的惯性(Kg.cm.s2) J1,J2 ---齿轮惯性(Kg.cm.s2) 螺杆的JS惯性(Kg.cm.s2) W ---工作台重量(n) S ---螺距(cm) (3)计算电动机输出的总转矩m M = Ma + Mf + Mt(1-3) Ma =(Jm + Jt).n / T×1.02×10ˉ2(1-4) Ma ---电动机启动时的加速转矩(N.m) Jm,Jt ---电机本身的惯量和负载惯量(Kg.cm.s2) N ---电动机所需转速(r / min) T ---电机ACC时间(秒)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江西宇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MP文件 题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写部门质量部编码GL-ZL-05800 编写人林丽丽审核人周隆才批准人楼秀余 编写日期20130611 审核日期20130715 批准日期20130822 颁发部门GMP办执行日期20130822 页码第 1 页/共2 页 分发部门办公室、公司各部门 1. 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药品生产的质量监控 3. 责任者:生产部生产人员及其管理人员,QA监督员 4. 内容: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现将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表述如下: 4.1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核对净重并过筛。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4.2 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单,合格证相符。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记录上签名。 4.3 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融熔、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 4.4 混合严格按混合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合时间并记录。 4.5 片剂 4.5.1 片剂的压片压片前应试压,并检查片重、硬度、厚度、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要求,增测含量、溶出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开车,开车后应定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抽样检查平均片重。 4.5.2 片子的包衣在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片子的外观,在包衣后,测定片子的崩解时限。 4.6 胶囊剂的灌装灌装前就试灌,并检查装量、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增测含量,溶出度或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灌装。灌装后应定时抽样检查平均装量,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力矩电机控制器 工作原理

本控制器为代替三相自耦变压器,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的全电子化控制装置,能工作在电阻、电感性负载。广泛适用于五金机械塑料、电线、电缆、绳网、印刷、造纸、纺织、印染、化疑纤、橡绞、电影胶皮等各种机械、机电行业。 与三相自藕调压器相比较,本控制器由于采用了电子调节,无触点磨损,电压调节平衡,起动性能好,本控制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小、节约能源(经测定平均节能17%以上),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 二、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25℃~+55℃。 2、空气相对湿度:≤85%(20℃±5℃)。 3、无显著冲击震动外。 4、工作电压:三相电压交流380V、220V(±10%)。 5、50~60HZ。 三、工作原理: 三相调压器调速控制器主回路采用进口双向可控硅,改变可控制硅的开放角大小,就能使电机或其它负载的工作电压从0至375V连续可调,也就实现了平衡地调压调速过程,以满足不同生产的工艺要求。 在可控硅控制电路中采用了三相同步集成模块,加入了电流正反馈,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既提高了力矩电机的机械性硬度,又改善了力矩电机在低电压时的起动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力矩电机的过载能力,扩大了力矩电机的使用范围。为了使调速过程尽快进入稳定状态,在控制回路中还加入了电压反馈,以提高控制器的技术性能。 四、使用方法: 接线说明:请严格按以下接线示意图接线,D1、D2、D3三点为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力矩电机的电源线柱W1V1U1(Ⅱ型力矩电机必须为Y接法及星型接法,电机中性点W2V2U2必须严格接电源零线N,否则,本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或烧毁本装置。) 1、调速旋钮旋至零位。 2、接通总电源,打开控制器开关。(指示灯亮) 3、整好面板上反馈设定按键。(一般不需调节,出厂时已按常规设定好,可适用不同启动电压的力矩电机)。 4、调节调速电位器旋钮,使电机达到你所需的速度。

拧紧力矩的计算方法

拧紧力矩的计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拧紧力矩的计算方法 1. 螺栓和螺母组成的螺纹副在紧固时,紧固力是通过旋转螺母或螺栓(通常是螺母)而获得的,紧固力与旋转螺母所用的扭矩(拧紧扭矩)成正比,为了保证达到设计所需的紧固力,就要在工艺文件中规定拧紧扭矩,并在实际施工中贯彻实施。 2. 机械设计中拧紧扭矩计算方法 M = KPD 式中: M — 拧紧扭矩,Nm K — 扭矩系数 P — 设计期望达到的紧固力,KN D — 螺栓公称螺纹直径,mm 3. 紧固力P 一般在设计上选取螺栓屈服强度σs 的60~80%,安全系数约为以上。 4. 扭矩系数K 是由内外螺纹之间的摩擦系数和螺栓或螺母支撑面与被紧固零件与紧固件接触的承压面的摩擦系数综合而成。它与紧固件的表面处理、强度、形位公差、螺纹精度、被紧固零件承压面粗糙度、刚度的许多因素有关,其中表面处理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不同的表面处理,其扭矩系数相差很大,有时相差近一倍。例如:同螺纹规格,同强度的螺纹副,表面处理为磷化时,扭矩系数约为~,而表面处理为发黑时,扭矩系数可达~。 5. 对于M10~M68的粗牙钢螺栓,当螺纹无润滑时,拧紧力矩粗略计算公式: 0.2M PD = 6.VDI 2230中的拧紧力矩计算方法 22(0.160.58)2 : :::::Km A M G K M G Km K D M F P d F P d D μμμμ=?+??+式中: 装配预紧力螺距 外螺纹基本中径 螺栓螺纹摩擦系数螺栓头部下面的摩擦直径 螺栓头支承面摩擦系数 ()()0s 2s 23310 :/4 :=+/2 /6 :=0.50.7 :s s s s s s P A A A d d d d d d d H H σπσσσ=?=?=-?也可以由下表查出 螺纹部分危险剖面的计算直径螺纹牙的公称工作高度 ~螺栓材料的屈服极限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篇一: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培训教材 生产控制流程讲解 第一章生产与计划控制概论 什么是PMC 是指生产与物料控制。 什么是PC是指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 什么是MC 是指物料控制(俗称物控)。 什么是MRP)是指物料需求计划。 ? 什么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MC)? PMC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 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该做到哪几点? 生产与物控是企业的总调度,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物料运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部门运转的,PMC部门计划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做到: 1、建立制定完善的生产与物控运作体系(即从销售到

出货的整体运作程序)。 2、预测及制定较为合理的短、中、长期销售计划。 3、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资料。 4、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月销货计划(生产总排程)和周生产计划。 5、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的物料控制。 6、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的及时跟进以及沟通协调。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

力矩电机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论文)专用纸力矩电机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姓名: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1 指导教师单位: 应用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仉月仙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设计(论文)专用纸Torque motor speed controller design Universit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ulty: Facul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Name: Wu Wen Ya Professional clas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081 Faculty Adviser Unit: Facul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Faculty Adviser Name: Zhang Yue Xian Professional Title: Lecturer

设计(论文)专用纸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第一章绪论 (5) 1.1力矩电机 (5) 1.2调压调速 (6) 1.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7) 1.4设计的主要目标任务 (7) 第二章设计方案及其论证 (9)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2) 3.1电源模块设计 (12) 3.1.1 电源的方案设计 (12) 3.1.2 元器件的选择 (12) 3.1.3 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15) 3.1.4 元器件明细表 (15) 3.2主电路的模块设计 (16) 3.2.1 主电路方案设计 (16) 3.2.2 元器件的选择 (16) 3.2.3 主电路电路图 (19) 3.2.4 元器件明细表 (19) 3.3控制电路部分设计 (20) 3.3.1 控制电路方案设计 (20) 3.3.2 控制电路元件的选择 (20) 3.3.3 控制电路电路图 (30) 3.3.4 元件明细表 (31) 第四章调试与制作 (33) 4.1制作过程 (33) 4.2调试过程 (33) 结论 (36) 总结与体会 (37) 谢辞 (39)

WI09-9控制计划编制及管理办法

1.目的 确保产品和过程的每个阶段所需的用来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都文件化和有效实施,并不断更新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 3.职责 3.1.项目负责人和多功能小组组织控制计划的编制,评审最终文件。 3.2.控制计划由技术部部长批准。 3.3.各部门按控制计划实施过程控制。 3.4.质量部负责对控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工作内容 4.1.资料收集 4.1.1.为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多功能小组应通过对过程的了解,收集以下资料。 ?顾客图样、数模、样件和测量记录 ?顾客和内部规范 ?检验计划和抽样频次 ?设备、工具和模具工装清单 ?附有检定、分辨率、精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量检具清单 ?性能试验要求 ?过程流程图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特殊特性清单 ?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 4.1.2.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上面的这些资料进行评审。 4.2.编制控制计划 4.2.1.多功能小组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组织编制控制计划。 4.2.2.控制计划编制人员应集思广益,确保在生产件批准PPAP之后,控制计划的更改次数最少。 4.2.3.控制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所有作业和特殊特性 ?PFMEA的建议措施 ?顾客要求的抽样计划 ?特殊特性Ppk研究抽样计划 ?设定、操作、试验、检测、SPC和反应计划的作业指标 ?确定了所有认可的测量和试验设备 ?确定了所有的材料和工程规范 ?采用理想样本抽样计划 4.2.4.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形成文件的控制计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记入《控制 计划检查表》。 4.3.控制计划编制方法 4.3.1.控制计划样表见附录。

力矩控制器原理与接线

力矩控制器 一.概述 力矩控制器为代替三相自耦变压器,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的全电子化控制装置,能工作在电阻、电感性负载。此控制器广泛应用于五金机械塑料、电线、电缆、绳网、印刷、造纸、纺织、印染、化疑纤、橡绞、电影胶皮等各种机械、机电行业。 与三相自藕调压器相比较,本控制器由于采用了电子调节,无触点磨损,电压调节平衡,起动性能好,本控制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小、节约能源(经测定平均节能17%以上),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 二.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三相交流电压 380V±10% 2.输出电压:三相交流电压 0-380V 3.额定电流:标称电流(面板上标称的电流) 4.输出电压可以无极调节,从而使电机实现无极调速 5、频率50~60HZ。 三.工作环境 1、环境温度:-25℃~+55℃。 2、空气相对湿度:≤85%(20℃±5℃)。 3、无显著冲击震动。 四.工作原理 三相调压器调速控制器主回路采用进口双向可控硅,改变可控硅的开放角大小,就能使电机或其它负载的工作电压从0至380V连续可调,也就实现了平衡地调压调速过程,以满足不同生产的工艺要求。 在可控硅控制电路中采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加入了电

流回馈, 构成一个循环控制系统。既提高了力矩电机的机械性硬度,又改善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力矩电机的超载能力,扩大了力矩电机的使用范围。为了使调速过程尽快进入稳定状态,在控制回路中还加入了电压回馈以提高控制器的技术性能。 五.使用方法 1. 接线说明:请严格按以下接线示意图接线:D1、D2、D3三点为 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力矩电机;A 、B 、C 、为输入端接三相380V 电源。 N 为零线接口,接零线。 2.旋钮旋至零位。 3.总电源。(指示灯亮) 4.控制开关,调节调速电位器旋钮,使电机达到你所需的速度。 5. 电位器为精密长寿电位器。 六.注意事项 1.严禁输出短路。 2.严禁使用中,负载电流超过过面板标称电流值。 3、严禁零线N 接入电机星点. 4、若控制器出现问题务必请专业人员检修,以免使故障范围扩大. 六.接线图 A B C D1D2D3A B C 输入 380V 输出 0~380V V 1 U1 W1 W2V 2U2力矩电机 A B C D1D2D3 A B C 输入 380V 输出 0~380V V 1 U1 W1 W2V 2U2力矩电机 N

直接转矩控制

太原科技大学 题目:直接转矩控制 专业:电气工程 班级:研1403 姓名:安顺林 学号:S2*******

直接转矩控制 摘要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宽调速范围、高稳速精度、快动态响应控制等优点,是交流调速领域中一种新颖的控制算法。直接转矩控制技术采用空间矢量分析的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计算并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计算所得的转矩和磁链分别与给定值进行施密特调节产生脉冲信号,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本文从异步机数学模型出发,系统阐述了异步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理论,详细分析了空间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电动机转矩的关系。针对异步机的特点,分析讨论了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及实现方法,包括参考矢量的生成及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方法。 关键字直接转矩控制,异步电动机 一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介绍 1.1 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发展状况 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速技术,也是最有希望取代直流调速的调速方式。就变频调速而言,其形式也有很多。传统的变频调速方式是采用v/f控制。这种方式控制结构简单,但由于它是基于电动机的稳态方程实现的,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较差,还无法完全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1971年,德国学者EBlaschke提出了交流电动机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标志着交流调速理论有了重大突破。所谓矢量控制,就是交流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解藕,然后分别独立调节,从而获得高性能的转矩特性和转速响应特性。 矢量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和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转子磁链的准确检测是实现矢量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矢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一般地,转子磁链检测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实现。 直接法就是通过在电动机内部埋设感应线圈以检测电动机的磁链,这种方式会使简单的交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化,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磁链的检测精度也不能得到长期的保证。因此,间接法是实际应用中实现转子磁链检测的常用方法。

力矩法控制螺栓预紧力的准确度分析

力矩法控制螺栓预紧力的准确度分析 郭卫凡 黄文建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00037) [摘要] 本文分析了使用力矩法控制螺栓预紧力时螺母系数的变化及与主要影响参数间的关系。 [关键词] 螺栓、预紧力、分析计算 1. 引言 普通螺栓联接在装配时都必须拧紧,产生预紧力作用。螺栓预紧力的存在,除了使零件之间产生紧密联接之外,还会大幅度降低在动载荷作用下螺杆应力的变化幅度,提高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如果预紧力过小,外载荷可能超过螺栓联接的预紧力,这会使螺栓联接体的刚度大幅下降,同时也使应力变化幅度增大而迅速降低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 另外,在振动与冲击作用下,螺栓可能逐渐失去其设定的预紧力,产生螺栓振动松动。增大预紧力,能有效地减低振动与冲击力对螺栓联接的松动作用,提高螺栓联接的强度与可靠性。但若预紧力过大,则可能超过螺栓的静力强度,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螺栓预紧力的控制,是提高提高螺栓联接疲劳强度与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螺栓预紧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其中力矩法控制是最简单易行,最常用的螺栓预紧力控制方法。但力矩法控制螺栓预紧力的准确度较差,发散性很大。本文就对影响力矩法控制预紧力准确度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分析讨论。 2. 分析计算 螺栓的拧紧力矩与预紧力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计算(2) : (2-1) 其中,T 为螺栓拧紧力矩,F i 为预紧力,d m 为螺纹的节园直径,近似等于螺纹的平均直径,λ为螺纹的升角,α为螺纹牙型斜角,L 为螺纹啮合段的工作高度,d c 为螺母或螺栓头接触面的平均工作直径,μ为螺纹接触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μc 螺母或螺栓头接触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 通常条件下可取 d c = (1+1.5) d/2 = 1.25 d ,其中d 是螺栓的公称直径。 由于螺纹的升角可由下式计算 tg λ = L /(π d m ) 则 式(2-1) 可简化成 (2-2) T F i d m ?2 tan λ()μsec α()?+L μtan λ()?sec α()?-? ??? ? ?F i μc ?d c ?2+:= T d m 2d ?tan α()μsec α()?+1μtan λ()?sec α()?-? ?????0.625μc ?+?? ?? ?? F i ?d ?:=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有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主导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编制检验用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并监督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3.2 各相关岗位负责编制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本部门领导审批,由质量副总审阅签发; 3.3生产车间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工艺应执行研发中心下发的工艺文件; 3.4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其职责分工如下: 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品控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按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者,并做好记录。同时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律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部门主管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4 工作程序 4.1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原则 4.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2质量关键控制点内容 4.2.1原材料检验关键点控制 4.2.1.1原材料检验人员对每批次的原辅材料按“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控制方法:按抽样标准抽检,验证证件及验证检测值; 4.2.1.2化验室人员对内包材每周抽查一次,控制标准:菌落总数<50个/瓶或盖;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4.2.2前处理车间关键点控制 4.2.2.1生产用水24小时正反冲一次,过程监控人员每天检测一次水硬度及电导率,水硬度≤50mg/L,填写“软化水检验原始记录”; 4.2.2.2 发酵奶制作过程要严格按照工艺执行,每锅次投料数量需由称料员复核并签字确认,过程质检抽查并签字;

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新开发产品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与使用管理。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2.2 控制计划定义 控制计划是对受控零件和过程体系的书面描述,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从相同过程、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控制计划作为配套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3、职责 3.1 技术开发部是控制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编制。 3.2各相关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对控制计划有更改需求时,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技术开发部。 4、具体规定和要求 4.1控制计划编制时机 4.1.1样件控制计划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过多方论证小组确认,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4.1.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过程开发阶段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1.3生产控制计划应在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制定,并经过质量策划认定,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2控制计划编制原则 4.2.1样件控制计划应对样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作出描述,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评审所有样件,以保证满足下列要求: a)符合所要求的规范和报告数据; b)已对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给予特别的控制; c)使用数据和经验制定初始过程参数和包装要求。 4.2.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APQP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多方论证小组确认,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在样件试选之后、投产之前应对所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性能试验做出描述(如:过程名称/操作的描述)。 4.2.3生产控制计划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逻辑扩展,应对控制零件和过程体系等

作出规定。 4.3控制计划编制论据 4.3.1过程流程图。 4.3.2 DFMEA、PFMEA。 4.3.3特殊特性明细表。 4.3.4相似零件和经验教训。 4.3.5设计评审结果。 4.4控制计划中典型的识别变差源和合适的控制方法及过程分析。 4.4.1对以机器加工为主要过程,机器的安装调整是主要影响输出变量,这些过程特性是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变量,应采用X-R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分析。 4.4.2对以夹具或流水线为主的过程,夹具的变差导致产品的变差,因此要注意特殊特性的控制,须经常进行统计产品取样。 4.4.3对以工装(模具)为主的过程,工装寿命与设计是影响过程输出的变差,此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上,首件检验可以验证工装是否合格,巡回检验可以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是正常工装寿命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 4.4.4对以操作人员为主的过程,系统对操作人员知识和控制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特殊特性过程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测量技术。 4.5控制计划的编制说明。 4.5.1样件、试生产、生产表示分类,用划“√”方式表示。 4.5.2控制计划编号,用年、月、日和控制计划顺序表示,当顾客要求时,控制计划编号应可追溯。 4.5.3零件编号,最新更改水平应将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一次工程变更及时间填入。 4.5.4零件名称/描述,填写被控制零件或工序的名称。 4.5.5供方/工厂,填写本公司全名或分厂(车间)名称。 4.5.6供方编码,填写不同主机厂给定的识别编码。 4.5.7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写本公司经理或技术开发部长办公电话、手机。 4.5.8核心小组,将所有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姓名、电话填入。 4.5.9供方/工厂批准/日期,按要求填写。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比较简单,就是根据计算得出的反馈值(转速、电流)(没有实际值,因为在电机内部安装传感器并不实用,一般反馈量都是计算出来的)与给定值相比较,根据偏差(两种:磁链和转矩)大小,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开关状态)。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进行控制(幅值,相位),从而改变转矩。 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偏差分类: 磁链: 1,需要增大 2,需要减小 转矩: 1,需要增大 2,不变 3,需要减小 可见共有6中要求控制状态。在4个控制电压矢量和2个零电压矢量中选择合适的,即为滞环比较器的输出。仿真系统中这个功能由滞环比较单元与查表单元结合产生。 一、引言 电动机调速是各行各业中电动机应用系统的必需环节。直流电动机因其磁链与转矩电流各自独立,不存在耦合关系,能够获得很好的调速范围和调速精度,静、动态特性均比较好而获得广泛应用。 交流(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却因其磁链与电流强耦合,而且是多变量非线性系统,调速难度大,长期以来在调速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直到近三十年来,一系列新型的传动调速技术的出现才开始了交流传动的新篇章。 1.交流传动的发展简述 首先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VVVF),后来出现了矢量控制(FOC)和直接 转矩控制(DTC)调速系统。由于VVVF系统只是维持电动机内的磁链恒定,

并没有解决磁链和电流强耦合的问题,其调速范围窄,调速性能也不佳。矢量控制是以转子磁场定向,采用矢量变换的方法,通过两次旋转坐标变换,实现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和磁链控制的完全解耦。但实际上由于转子磁链很难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计算也比较复杂。 1985年,德国的M.Depenbrock和日本的I.Takahashi先后提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直接转矩控制在定子坐标系下,避开旋转坐标变换,直接控制转子磁链,采用转矩和磁链的bang-bang控制,不受转子参数随转速变化而变化的影响,简化了控制结构,动态响应快,对参数鲁棒性好,因而得到广泛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2.矢量控制(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的简略对比 (1)控制原理:FOC是在转子磁通坐标系中,通过分别控制q轴和d轴定子电流分量,实现转速和磁链的解耦控制。其实质是通过坐标变换重建的电动机数学模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从而象直流电动机那样进行快速的转矩和磁通控制。DTC是在定子坐标系下通过检测电动机定子电压和电流,采用空间矢量理论计算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并根据与给定值比较所得差值,实现转矩和磁链的直接控制。 (2)控制性能:FOC的调速范围较宽(1:20~200),调速精度较高,低速特性连续,响应速度较快,但受参数变化影响较大,且计算复杂,控制相对繁琐。DTC的调速范围较窄(1:15~100),调速精度也较高,响应速度快,低速特性有脉动现象,但其不仅计算简便,而且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明确,动静态性能均佳,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等效电路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准确观测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和大小并保持其幅值基本恒定以及准确计算负载转矩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瞬时输入电压来控制电机定子磁链的瞬时旋转速度,来改变它对转子的瞬时转差率,达到直接控制电机输出的目的。 二、数学模型 1.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数学模型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华润雪花啤酒(兴安)有限公司标准 Q/CRBXAG7.01—2011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2011年1月15 日发布2011年1 月15日实施华润雪花啤酒(兴安)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为了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严格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为公司在对生产方面所需物资的采购、食品添加剂仓储管理、使用等方面提供依据。 本标准的格式、结构均符合企业标准Q/CRBXAG0.01-2009《管理标准、岗位标准编写导则》的有关要求。 此管理规定主要起草部门:技术品控部 此管理规定于2011年1月发布。 本标准自下发之日起生效,与本标准有抵触的条款按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实施。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我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避免和减少不安全的食品所造成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主要是对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消毒剂及涉水产品等物资的采购、查验及使用等环节予以监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CRB酒内物资合格供应商目录》 《CRB酒内物资管理办法》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啤酒所使用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消毒剂及涉水产品等物资的采购环节适用本制度。 4定义及说明 4.1 原材料:原材料即原料和材料。原料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的产品;材料,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 4.2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 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 4.3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 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4.4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 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4.5涉水产品:指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包括水处理过程中所用各种材料及设备, 简称涉水产品 4.6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引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 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5 内容 5.1危险源辨识点 动力车间辐射井口、动力车间水处理二氧化氯添加罐、絮凝剂添加罐、絮凝剂添加罐、酸添加罐、还原剂添加罐、酿造车间辅料添加罐、酒花添加罐、包装车间洗瓶机片碱添加口等都属于都属于危险源辨识点,都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现场标识。 5.2 原辅料 5.2.1对原辅料的采购应符合《CRB酒内物资管理办法》,并按照《CRB酒内物资 合格供应商目录》内进行采购 5.2.2 必须建立原辅料的接收、查验、贮藏、领用的管理制度 5.2.3 原辅料的接收、查验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管理办法(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管理办 法(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管理办法(新版) 1.目的 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控制计划,明确安全技术措施、控制方法、控制时机及责任人等要求,实施全过程安全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各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实施及日常管理。 3.职责 3.1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在编制施工技术手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风险分析预测,根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 3.2项目经理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本班组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3.3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实施情况的

日常监督。 3.4工程管理部负责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的审核、监督及日常管理。 3.5总工室负责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的批准与考核。 4.工作内容和要求 4.1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的编制: 4.1.1对施工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描述,评价方法见:《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控制程序》。 4.1.2对危险源进行危险分级,分为极度危险(J)、高度危险(G)、显著危险(X)、一般危险(Y)、稍有危险(S)、微小危险(W)六级。 4.1.3危险等级在“稍有危险”即“S”级以上的危险源需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进行控制。安全技术措施要全面细致,针对性、操作性强。 4.1.4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 4.1.4.1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在过程控制,根据工地安全管理需要,设定五个安全管理控制点:书面见证点、见证点、停工待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