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社会里,产品质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在不断寻找着改善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质量管理及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充分利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使企业运营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力争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将不合格品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提质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质量质量控制应用

【目录】

一、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四、质量控制的概念

五、质量控制的原则

六、质量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每个企业面都临着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获得优秀的产品质量才可以以此为资本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质量管理的重点就是质量控制,只有保证企业生产产品及服

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下,充分利用质量控制方法发现隐患并及时排除,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使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质量管理的对象,如何看待和认识质量,这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质量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它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理解。狭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这些方面的综合反映就是产品的质量。然而,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产品最终质量的好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产品的制造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品的设计、原材料、工艺、加工、检验、包装、发销、售后服务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了广义的产品质量概念。它不仅包含狭义质量的内容,而且还把工作质量也包括进去。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除了在技术环节上精益求精之外,也应该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上下工夫,使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质量的定义。根据ISO9000:2000标准,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什么是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制订质量标准并使之实现而采取的所有方法,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2)质量管理就是考虑到要使消费者完全满意,而为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生产,企业的各个部门互相协作进行保持和改善产品质量而努力的有效

的体系。

ISO9000:2000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个定义的突出特征,在于它强调了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不是质量管理的全部。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提出了在生产中将计划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于是在企业中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有人专职负责制定标准、有人专职负责实施标准、有人专职负责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检验管理。这种“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采取全数检验的方法,耗费资源,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不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于是促使人们去探寻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20世纪20-3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概率和数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926年美国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是新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的“质量控制图”,从而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此后,抽样检验法、抽样检验表的提出和二战期间美国制定的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的普遍实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向统计质量管理发展。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加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已从注重一般产品性能发展到讲究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其中突出的一点是“重视人的因素”、“参与管理”,强调依靠职工搞好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主在大公司垄断控制市场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组织起来同垄断组织抗争。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为了满足和适应这些新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对局部生产过程进行把关式的质量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人们要求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大众逐渐意识到产品质量的形成不仅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涉及的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归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由此,费根保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和理论,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接受和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进入了新的一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国际标准组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由一个概念体系组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必

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既不能以其他管理职能来取代质量的中心地位,也不能放任自流;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让顾客满意与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不是其中的一方得益而其他方受损;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效益或者哗众取宠的市场效应。

四、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它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不仅适用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有的活动。

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为了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而采用的评定方法可以有:评价候选供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其产品样品、小批试用、考察其业绩等。再如,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例如某一工序的质量,可以通过作业指导书规定生产该工序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对特殊过程或关键工序还可以采取控制图法监视其质量的波动情况。

五、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的原则是:以全面性、预防性为主,以事后把关为辅,最终达到降低不不合格品的效果.

(一)全面性

一个不合格品的存在,往往是由多个缺陷组成的。它们的形

成过程往往又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決定,因此,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绝不可以只从片面或狭窄的范围着手,要全方面的考虑。

(二)预防性

在质量管理领域流行着一句话,就是“产品质量是生产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检查、检验出来的”,这就是说,产品质量不合格,在其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已经不合格,或设计问题、人为操作不当而形成的,事后检验只是把它们找出來而已,并不能降低不合格品,因此,质量控制决不能依赖于事后检验把关,而是要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加以预防控制,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三)事后把关

事后把关,并不能降低不合格品,但我们不能说事后把关并不重要,这是产品整个质量控制流程的最后一道关口,一旦失守,就可能被客户退货,则不仅仅是重工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信誉影响更是一个无形的,无法估计的损失,如若发生人身或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则有可能使公司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烟消云散了。

六、质量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应用质量控制的步骤

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选择控制对象;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的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平上。如果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

量数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

在质量控制的几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是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所以在企业进行质量控制中尤其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1、质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可以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逐一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关键的检测点包括:

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是"浪费"。

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的。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

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生产后的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质量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发送前再进行检验。

(3)检验方法

确定了关键检测点之后要确定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数型检验和计量型检验。计数型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型检验是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例如离散变量用计数型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型控制图。

(4) 检验样本大小

确定检验数量有两种方式: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确定检验数量的指导原则是比较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和检验成本相比较。假设有一批500个单位产品,产品不合格率为2%,每个不合格品造成的维修费、赔偿费等成本为100元,则如果不对这批产品进行检验的话,总损失为100*10=1000元。若这批产品的检验费低于1000元,可应该对其进行全检。当然,除了成本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就需要进行100%检验。而对破坏性检验则采用抽样检验。

(5)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确定可采用操作工人和专职检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当代企业主要是强调以机台人员自检为主,专职检验人员抽检。

2、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通常发生在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

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

在日常的生产中,产品虽在正常的情况下生产,但仍会随机产生一定的波动,其来自随机原因的波动虽无可避免,但来自系统原因的波动大都是人为或人力可以控制的。有些人靠经验来判断及处理,当经验不足或经验不可靠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利用控制图,可以依科学方法加以监控检查,并判断过程中产生的波动是由随机还是系统原因引起的,消除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影响,适时地采取对策措施。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就能判断其受控情况和是否在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

现代企业中的过程控制大多是利用休哈特(W. A. Shewhart)

提出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tatistical ProcessControl,简称SPC)进行控制的。SPC 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SPC技术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如: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尺寸的质量控制、铸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缺陷分析、产品设计、测量系统的评估、质量成本分析等,也适用于原材料的收货检验、选择合格供方的参考以及建立可量化的服务规范等一切过程性的领域。

在过程质量改进的初期,SPC可帮助确定改进的机会,当改进阶段完成后,可用 SPC 来评价改进的效果并对改进成果进行维持,然后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开展改进工作,以达到更强大、更稳定的工作能力,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SPC 通过柏拉图、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抽样表等分析工具将统计技术与质量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产品特性转换为数据量,通过计算统计,将统计的数据加以分析,转化为有意义的质量信息,提供给质量管理者,及时地采取决策和措施。能有效减少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品、不合格品,减少生产过程的返工、返修,保证产品合格率和质量可靠性。突出产品形成的过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以达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效果。最终通过不断的改善过程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一流的品质保证企业。

但现在在企业中推行 SPC 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理论与实际利益的矛盾、生产进度与质量控制的矛盾。有些管理者认为现有的质量管理模式就很好,没必要再引进SPC 等形式。SPC 统计应用技术的繁杂计算也会造成现场人员对SPC的应用产生排斥。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优秀的 SPC 分析软件相继出台,以客观的现场数据为支撑,

统计方法为辅,质量分析为主,将现场数据转换为质量管理数据,赋予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质量管理内涵,为 SPC 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为质量信息化在企业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企业基础性管理,对全员进行质量知识培训,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SPC技术,逐步将 SPC 与企业的质量信息化管理融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企业领导的远程 SPC 分析和管理,使企业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场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情况,能逐步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为企业赢得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通过分析研究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控制的含义和控制方法,并在企业中有效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企业产品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以达到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各方面材料消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杨永发:《概率与数理统计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 石川馨:《质量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

[4] 于献忠:《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5] 陈国铭:《统计质量控制使用指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6] 王新琴:《浅谈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科技信息, 2010 (第1期)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 1、ISO9000与ISO19011简介 简介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的英文缩写。它成立于1946年,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由国际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3月正式发布的,是ISO推荐给各国采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我国,这套标准被转化为GB/T19000-ISO9000,表示它是完全等同于采用ISO9000标准的中国国家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有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8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其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是认证机构审核的依据标准,也是想进行认证的企业需要满足的标准。 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通常规定按ISO9001来建立质量体系,以保证服务质量。此外,还必须参照ISO9004-2标准,因为该标准是专为指导服务性组织质量体系的建设而制定的,具有广泛的适用领域。 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起来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物业管理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优秀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在物业管理市场上的竞争力。

软件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 1、软件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对软件质量进行一系列度量之后做出的各种决策,促使软件产品符合标准。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总就是围绕着质量保真该过程与质量控制过程两方面。质量保证就是在项目过程中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确保项目满足相关的标准。质量控制就是采取适当的方法监控项目结果,确保结果符合质量标准,还包括跟踪缺陷的排出情况。质量控制就是确保项目结果与质量标准就是否相符,同时确定消除不负的原因与方法,控制产品的质量,及时纠正缺陷的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检测、验证,为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软件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发现与消除软件产品的缺陷。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技术评审、走查、测试、返工、控制图、趋势分析、抽样统计、缺陷追踪等。 质量保证的三个要点就是: 1)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期对项目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通过评价来推测项目最后就是否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指标。 3)通过质量评价来帮助项目相关的人建立对项目质量的信心。 2、软件管理系统质量计划 2、1导言 教务管理系统的质量计划就是确定哪种质量标准适合该项目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过程。说明了该项目管理小组具体执行它的质量策略,该计划可以作为软件质量工作指南,帮助项目经理确保所有工作按计划完成。 2、2项目组织机构 在项目实施期间成立项目质量保证组织,该组织由质量保证人员与项目经理等组成。项目经理负责质量监督工作及项目进展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把关,开发经理负责质量控制的工作,质量保证人员负责质量保证的工作。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2、3项目质量保证组织职责 2、3、1高层管理 高层管理就是公司负责质量的高级管理,其质量职责如下: 1)受理项目内不能解决的不符合问题,必要时与项目经理协调。 2)负责听取质量保证组的工作报告,评审质量保证活动与结果。 3)参加有关质量保证过程改进的评审。 2、2、2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如下: 1)评审质量计划。 2)与质量保证人员一起协商不符合项问题的纠正措施,并安排资源实施纠正措施。 3)定期或事件驱动地评审质量保证活动与结果。 2、3、3项目质量保证人员 质量保证人员的质量职责如下: 1)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与工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2)实施项目组成员的质量保证培训。 3)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4)按计划实施审计活动,依照质量保证计划执行评审/审计,并记录执行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和保证(精)

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和保证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市软件生产与质量保证联合实验室 第一作者简介: 李怀璋博士副研究员高级项目经理 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市软件生产与质量保证联合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尤其是软件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改进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具开发和相关培训等工作。已经和正在主持、负责多项国家“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几篇。出版的著作包括《软件质量管理标准、技术和实践》(合著)和《软件质量保证指南》(译著,即将出版)等。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中国的软件产业是如此之年轻,如同一个年轻人,一个富有青春气息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发展中,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 当我们热衷于追求某种时尚和新技术时,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最基本但却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1、从问题入手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组织,问题的暴露是很自然的,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按照计划执行与跟踪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发现、纠正和预防的过程。那么,发现问题、收集和整理问题、分析问题、排列问题重要性、提出解决措施、在部分区域演练、全面推广就成为过程改进的一个系统化的步骤。 图1 面向问题的软件质量保证框架 实际上,无论是W.Edward Deming博士提出的Deming环,即PDCA(Planning, Do, Check, Action)环,还是后来SEI(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IDEAL (Initiating, Diagnosing, Establishing,Acting, Leveraging)模型,都是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基本过程和方法。 实际上,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SQA、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将自己工作中经常犯的错误随时记录下来,都是一个问题的收集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问题归类、问题统计和原因分析,然后再进行问题排序、针对问题进行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这样一个自反馈系统,就可以实现持续的过程改进。面向问题的软件质量保证框架如图1所示。 2、运用统计与度量技术 Deming是一位将统计方法用于质量控制的咨询专家。他说:“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原理和技术的一次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生产的所有阶段以及维护和服务,其目的是经济的满足需求。” 诸如SPC(统计过程控制)、头脑风暴法、鱼刺图、PARETO原理、层次图等方法都是统计控制理论和度量理论的一些基本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概括为: (1)确定质量问题。 (2)尽可能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 (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 (4)根据对结果影响的程度,将认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标出来。 (5)在因果图上标出必要的信息。

服务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及措施方案

服务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及措施 1、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流程图如下: 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流程图 2、工程造价咨询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共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技术措施三部分:2.1组织措施

2.1.1组建以项目负责人为管理核心的独立项目部。选派公司高层管理及优秀的骨干人员为本项目部负责人。公司总工室将设立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牵头的专业审核小组对项目部所有编审业务进行实时监督; 2.1.2由项目部负责人提名,组建一个富有经验、责任心强、业务精干的专业服务团队,从人员素质上把好第一关,这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选派服务团队的人员以不少于5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主,尤其注重有较强责任心、服务意识和职业操守。 2.1.3保证参与项目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全部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或建委颁发的预算员岗位证书,保证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员均具有与其承办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 2.1.4建立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能分工; 2.1.5由项目部编制各个具体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计划并对所有造价业务均制订针对性的工作流程图及实施方案; 2.1.6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检验程序开展工作,做到每一份成果文件均要经过三级复核,确保承接的工程造价业务的高质量完成; 2.1.7强化规服务,使用各种标准技术质量手册,强调成果文件质量,严格推行校审制度,以提高服务质量,杜绝差错。 2.2 经济措施 公司对项目部负责人、项目组长及项目组成员按《项目部检查评比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填写《项目部工作人员考核表》,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经济奖惩

2.3 技术措施 2.3.1在接到业主提供的工程资料后,及时细阅,做好相关交底工作,统一咨询业务的技术标准与原则。 2.3.2严格执行公司的业务质量控制程序和委托方的管理制度。建立编制、复核、会审和审定多级把关程序。造价编制人将所计算的成果经过自查整理,形成初稿;由复核人对初稿进行检查复核,然后由编制人进行修正,再提交项目负责人组织会审,并征询业主意见,最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 2.3.3复核人员主要复核计算成果的依据和计量是否正确,容是否齐全、有无漏项,采用的技术经济参数与标准是否恰当,计算与编制的原则、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各专业的技术经济标准是否一致,审核成果说明是否规,论述是否通顺,容是否完整正确,检查关键数据及相互关系。 2.3.4审核人员发现的问题在复核记录单上列出,交造价成果原编制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后进行再复核。 2.3.5对咨询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委托方主管人员汇报并经常组织会审,会审主要是对重要子目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会审确定。对重大问题及时请示相关领导。 2.3.6每阶段的咨询业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资料归档和信息化处理工作。 2.3.7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腐败现象。虽然防止腐败不是造价管理的畴,但腐败现象会象蛀虫一样人为地破坏造价管理工作,其危害之大更可令造价控制前功尽弃。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部监督机制。在服务过程中,如果需要与承包方沟通,坚持做到先征得委托方同意或有委托方在场。确保公正、诚信,自觉维护业主的合法利益。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关于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 方案 参考资料: 《cmmi3级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与规》 《 ISO9001:2000标准》 修改记录: 作者简介: 软件企业质量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联系方式__qq:317974257 方案说明: 参考了《cmmi3级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与规》、《 ISO9001:2000标准》。同时参考了业界同行

写的相关方案或文章,吸收了他们的优秀见解。 1.引言 (3) 1.1软件质量概述 (3) 1.2公司软件质量现状分析 (4) 1.3软件质量管理的特点 (4) 1.4软件质量责任分配 (7) 2.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7) 2.1进一步推动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8) 2.2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9) 2.3配置管理—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步骤 (10) 2.4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测试管理体系 (12) 2.4.1.软件测试的组织与管理规划 (13) 2.4.2.测试管理体系过程控制 (15) 2.4.2.1测试流程模型 (16) 2.4.2.2测试流程控制 (16) 2.4.2.3测试小结 (18) 2.5软件质量保证(SQA)的实施 (19) 2.5.1.SQA概述 (19) 2.5.1.SQA实施 (20) 2.5.2.SQA与SQC区别与协作 (22) 2.6全面软件质量管理 (23) 2.6.1.全面软件质量管理 (23) 2.6.2.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23) 2.6.3.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技术评审 (24) 3.结束语 (24)

1.引言 1.1软件质量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造就了软件行业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随着软件规模及复杂性急剧加大,软件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技术是软件企业的生命,而质量则是它的灵魂,软件企业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软件质量保证是第一要素。由此,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软件质量是指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通常来说,软件质量应该包含六方面的特性: 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软件质量管理包括:软件质量计划编制、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质量控制三个过程域。质量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计划,它主要结合各个公司的质量方针,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其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为项目小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在项目进行中如何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依据,为确保项目质量得到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人员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通过客观地检查和监控“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从而实现持续地改进质量。质量保证是一种有计划的、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控制是对阶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我国目前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9%。越来越多的失能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养老护理服务维持老年生活,有效应对这一需求成为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在社会化养老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各类社会力量涌入养老服务行业,使得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的规模与数量骤增,管理部门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快,社会化养老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养老从业人员,特别就是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队伍资历不高、数量不足等现实,成为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中不可规避的问题。因此,分析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重点,构建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与平台,发掘不足之处,才能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改善养老服务质量,确保有限养老资源的高效与规范利用。 中国建立养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与关键要点:养老机构不管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人员与设施的多少,有一点相同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即千方百计利用好资源,为养老对象服务,使顾客(养老对象及其家属)满意。如何达到这一基本要求,一个养老机构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途径,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正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积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做法,经过10多年的修改、总结所提出来的适应各类组织(机构),旨在增强顾客满意的质量管理基本要

求。到2005年末已有近百个国家、地区,50多万个企业、事业单位、机构组织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根据已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做法与经验,养老机构推行ISO9001:2000的实施,一般可分为8个步骤。1、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就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ISO9001:2000 0、1总则)。它不就是一项临时的工作,不就是权宜之计,而就是关系到养老机构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机构就是否使养老对象满意?怎样才能使养老对象满意?如何持续改进使养老对象更满意?ISO9000:2000提出的“过程方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持续改进”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机构)该怎么做大的问题。所以机构的领导层,尤其就是“一把手”要十分重视“贯标工作”,并且要在领导层与员工中统一认识。贯标的重要意义在于: (1)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增强顾客(养老对象及其家属)满意;(2)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3)提高机构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4)提高机构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的能力。 关键词: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就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推行 ISO9001:2000就是养老机构的自我管理需求。 2、指定“管代”,机构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开展贯标工作,就应该由最高管理者(院长)指定一位管理者为“管理者代表”,规模小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方案书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方案书 1软件开发质量保证方案 1.1 质量管理内容 1.1.1编制和评审质量计划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依据项目计划及项目质量目标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和工作产品,识别项目过程中的干系人及其活动,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并制定出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例行审计和里程碑评审,需要监督的重要活动和工作产品,确定审计方式,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评审计划确定质量保证人员需要参加的评审计划。明确质量审计报告的报送范围。 质量保证计划的评审: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经过评审方能生效,以确保质量保证计划和项目计划的一致性。经过批准的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纳入配置管理。当项目计划变更时,需要及时更改和复审质量保证计划。 1.1.2“过程和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根据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质量的审计工作,并发布质量审计报告。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按照过程要求执行了相应的活动,是否按照过程要求产生了相应的工作产品。本项目中对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审计当中。 1.1.3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对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项目组及时处理,质量保证人员需要确认不

符合项的状态,直到最终的不符合项状态为“完成”为止。 1.2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我公司在开发项目上按照规范化软件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每个项目除配备了项目开发所需角色外,还专门配备了质量保证小组、配置管理小组、测试小组来确保质量管理的实施,下面针对这三种角色进行说明: 1.2.1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质量保证小组作为质量保证的实施小组,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与质量保证小组有关。质量保证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以独立审查方式,从第三方的角度监控软件开发任务的执行,分析项目内存在的质量问题,审查项目的质量活动,给出质量审计报告。就项目是否遵循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给开发人员和管理层提供反映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使他们能了解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工作产品和过程的情况,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支持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质量保证人员依据质量保证计划,通过质量审计报告向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提出已经识别出的不符合项,并跟踪不符合项的解决过程,通过审计周报或者审计月报向项目经理提供过程和产品质量数据,并与项目组协商不符合项的解决办法。 质量保证小组的检测范围主要包括:项目的进度是否按照项目计划执行,用户需求是否得到了用户的签字确认,软件需求是否正确的反映了用户的需求,是否将每一项用户需求都映射到软件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完全反映了软件需求;实现的软件是否正确的体现了系统设计;测试人员是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和全面的测试;客户验收和交接清单是否完备;对于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人员是否记录了详细的维护记录;配置管理员是否按照配置管理计划建立了基线,是否严格控制变更过程,是否对配置库进行了维护。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 1、ISO 9000与ISO 19011简介 1. ISO 9000简介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英文缩写。它成立于1946年,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由国际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3月正式发布的,是ISO推荐给各国采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我国,这套标准被转化为GB/T 19000-ISO 9000 ,表示它是完全等同于采用ISO 9000标准的中国国家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有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8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其中《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是认证机构审核的依据标准,也是想进行认证的企业需要满足的标准。 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通常规定按ISO 9001来建立质量体系,以保证服务质量。此外,还必须参照ISO 9004-2标准,因为该标准是专为指导服务性组织质量体系的建设而制定的,具有广泛的适用领域。 依据ISO 9000系列标准建立起来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物业管理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优秀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在物业管理市场上的竞争力。 2. ISO 19011简介 ISO19011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为保持全球环境,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第一套关于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与审核的通用标准。该体系主要用于通过组织经常性的、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实现对减少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承诺以及应尽的义务;其目的在于指导、建立和保持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Enviromental Manage System,简称EMS),再通过不断的环境评价、管理评审、体系审核(内审和外审)活动,推动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进。 ISO19011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由五大功能模块,17个管理要素所构成。五大功能模块是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17个管理要素是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机构和职责;运行控制;监测与测量;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记录;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 目前,国际上已有很多有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引进ISO 9001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国际标准的同时,实施ISO19011环境管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ISO19011环境管理体系是在ISO 9000基础上对物业管理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在物业管理中实施ISO19011环境管理体系也是一项蕴含着许多商机的新型的环境经营战略。 2、物业管理导入ISO 9000 规范物业管理公司导入ISO 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工作,确保物业管理公司正确、顺畅地导入ISO9000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 公司总经理负责领导物业管理公司导入ISO 9000质量体系工作。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具体组织ISO 9000质量体系的文件编制、控制、发放及实施、认证和质量体系的维持、评价、改进工作。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实施ISO 9000质量体系的文件的编写、控制、发放、运行、认证和质量体系的维持、评价、改进工作。

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案

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案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中,项目的质量管理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结合作者的项目实践,以《通信网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为例,讨论了如何做好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包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编制怎样的质量管理计划,执行怎 么的质量保证,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该项目是以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指挥平台为 中心,上行与国务院应急指挥平台相联,下行与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相联的 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国家通信应急指挥平台为目标,系统建设必须在2010年5月1日之前完成,为达到建设单位对项目“安全可靠”的质量的要求,如何做 好项目质量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保证项目能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为此,项 目经理在类似项目建设管理中,必须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 正文: 质量是过程、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征,它与范围、成本、时间 构成了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它即包括为确保项目能所需执行的需求过程,又包括质量管 理职能的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确定了质量管理的策略、目标和责任,并在质量管理体系 中凭借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措施决定了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 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 2009年2月,笔者参加了《通信应急指挥平台》的项目建设,担任项目经理,该项 目被划分成3个子系统:应急指挥基础设施系统、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其中综合应用子系统包括8个组成部分:宽带VSAT应急网监测预警系统、通信物理网监测预警系统、通信业务网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通信保障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多媒 体档案管理系统、通信保障应急事务处理系统、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在 各干系人的通力配合与支持下以及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13个月的并 肩作战,最终于2010年4月15日全面通过系统验收,项目实施总成本花费120.23万元,工程进度比计划提前了13天完成。 为了达到该项目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作用,作为项目经理,笔者在本项 目建设管理中,主要从如下几个过程来加强项目质量的有效管理: 1、采用基准分析、实验设计、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进行项目质量规划 项目质量规划主要用来识别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它首 先通过质量策略、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资料作为质量规划的依据,来识别出与 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从而达到或超过项目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另外,在现代质量管理中有一项基本原则---质量出自计划和设计,而非出自检查,因此,做好项目的质量规划是极其重要。 为此,笔者在编制本项目质量规划时,首先采用基准分析方法。在完成项目质量规划 编制后,将本项目的质量规划方案与公司前三年已完成的《交通部应急通信系统》的质量 规划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了本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中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没 有增加特定行业系统质量测试依据、指标以及行业质量检测单位,二是没有注意到不同行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一、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 (1)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 (6)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 (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8)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9)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10)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3.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4.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5.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6.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8.对工地各方面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9.做好设计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质量要求。 10.准备好简历、质量管理表格。 11.准备好担保和保险工作。 12.签发动员预付款支付证书。 13.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制,保证工程咨询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特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具体指:对工程咨询过程和成果的质量实施专业咨询工程师自校、项目负责人复核、技术负责人审核的三级质量控制程序。专业咨询工程师自校、项目负责人复核、技术负责人审核,在《工程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审核意见栏签署审核意见、签名并盖执业专用章。 1、专业咨询工程师自校 (1)、专业咨询工程师是指承担咨询项目编审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咨询工程师完成咨询项目的编审后,应对本人提交的初步成果进行自校,并对初步成果的质量负责。 (2)、自校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否完成了咨询项目计划书规定的全部咨询内容和达到规定深度; 其次,项目工程咨询采用的法规、规范、标准、定额、计算方式、价格等依据是否真确、合理; 第三,咨询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会议纪要、取证等文件是否真实、充分和有效; 第四,对咨询项目中出现的复杂事项、重大分歧、投资风险因素以及对咨询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初步成果是否有说明分析,判断和结论是否真确,理由是否充足; 第五,数据引用、数据计算、数据调整、数据评估、数据汇总是否准确; 第六,初步结果表述是否完整、一致、清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专业咨询工程师对本人完成的初步成果自校确认无漏项和错误后,填写《工程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将未决事项和需要提请上一级复核人员重点复核的问题在流程单自校意见栏中说明。应说明而未说明,专业咨询工程师负直接

责任。 (4)、专业咨询工程师将初步成果、技术文件、相关附件、相关附表和《工程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提交项目负责人审核。 2、项目负责人审核 (1)、项目负责人是指受咨询企业的委派和授权,具有与咨询项目相关专业知识及水平,负责咨询合同履行,主持项目咨询业务的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承担对专业咨询工程师提交的专业成果复核职责,对整个项目的咨询质量负责。 (2)、复核的主要内容: 首先,各专业的初步成果是否完成了咨询合同约定的全部内容,其深度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和满足使用需要; 其次,咨询过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咨询方法运用是否恰当,提交的技术文件和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第三,初步成果采用各种规范、技术经济标准、经济参数、计算分析公式、计价依据是否真确、一致; 第四,检验关键性的计算结果和数据间、不同专业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了解有关当事人对初步结果的分歧意见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分歧意见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 第六,初步成果格式是否规范,技术文件和相关附件是否完整,表述是否严谨、清晰; 最后,对《工程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自校意见进行复核或提出解决方案。 (3)、项目负责人发现初步成果有不准确、不完整、不可靠或错误之处,应责成和督促专业咨询工程师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可直接在工作底稿上进行纠正和补充,并将纠正和补充内容通知相关专业咨询工程师。 (4)、经项目负责人复核确认初步成果无误后,在《工程咨询质量控制流程

软件质量控制保障方案

项目实施保证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我们分别制定了项目组人员保证方案与软件开发质量保证方案以及项目进度保证方案。 1项目组人员保证方案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项目组的人员配备既有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也有中坚力量,还有一般工作人员,并实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制,加强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与研发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 2软件开发质量保证方案 2、1质量管理内容 2、1、1 编制与评审质量计划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依据项目计划及项目质量目标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与工作产品,识别项目过程中的干系人及其活动,估计检查时间与人员,并制定出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例行审计与里程碑评审,需要监督的重要活动与工作产品,确定审计方式,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评审计划确定质量保证人员需要参加的评审计划。明确质量审计报告的报送范围。 质量保证计划的评审: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经过评审方能生效,以确保质量保证计划与项目计划的一致性。经过批准的质量保证计划需要纳入配置管理。当项目计划变更时,需要及时更改与复审质量保证计划。 2、1、2 “过程与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根据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质量的审计工作,并发布质量审计报告。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就是否按照过程要求执行了相应的活动,就是否按照过程要求产生了相应的工作产品。本项目中对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审计当中。 2、1、3 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对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项目组及时处理,质量保证人员需要确认不符合项的状态,直到最终的不符合项状态为“完成”为止。 2、2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我公司在开发项目上按照规范化软件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每个项目除配备了项目开发所需角色外,还专门配备了质量保证小组、配置管理小组、测试小组来确保质量管理的实施,下面针对这三种角色进行说明: 2、2、1 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质量保证小组作为质量保证的实施小组,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与质量保证小组有关。质量保证小组的主要职责就是:以独立审查方式,从第三方的角度监控软件开发任务的执行,分析项目内存在的质量问题,审查项目的质量活动,给出质量审计报告。就项目就是否遵循已制定的计划、标准与规程,给开发人员与管理层提供反映产品与过程质量的信息与数据,使她们能了解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工作产品与过程的情况,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支持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质量保证人员依据质量保证计划,通过质量审计报告向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提出已经识别出的不符合项,并跟踪不符合项的解决过程,通过审计周报或者审计月报向项目经理提供过程与产品质量数据,并与项目组协商不符合项的解决办法。 质量保证小组的检测范围主要包括:项目的进度就是否按照项目计划执行,用户需求就是否得到了用户的签字确认,软件需求就是否正确的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就是否将每一项用户需求都映射到软件需求;系统设计就是否完全反映了软件需求;实现的软件就是否正确的体现了系统设计;测试人员就是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与全面的测试;客户验收与交接清单就是否完备;对于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人员就是否记录了详细的维护记录;配置管理员就是否按照配置管理计划建立了基线,就是否严格控制变更过程,就是否对配置库进行了维护。 2、2、2 配置管理小组职责 配置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等规程,借助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来保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产生的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一致性与可追溯性。配置管理就是对工作成果(阶段工作成果与产品成果、进展状态成果)的一种有效保护形式,就是反映项目及其工作产品的过去、现在、动态的资料与数据集中管理体现。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细则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制人: 二 O 一八年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办事处、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项目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 1、项目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整个项目质量工作关系。 第二条、项目部生产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 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调公 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8、对工程质量实行内控,协助项目经理行使质量奖罚权。 第三条、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责任 1、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并对企业质量技术工作进行具体组织、指导。 2、负责项目范围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审编制。 3、组织制订创优工程的工程质量计划,并针对目标加以落实,制订具体技术 措施。 4、组织各项目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职能机构使这项活动经常化。 5、制订公司确保工程质量若干规定,并组织实施。 6、负责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7、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工艺。

XX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项目质量管控方案 项目质量管控方案 前言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所交付的软件能够满足项目预定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评审批准的该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项目组在开发软件系统所属的各个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发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组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质量保证要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项目组相关负责人批准。 术语和定义 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2、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 3、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5、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6、质量度量: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已存在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当前质量管 理结果的评估数据。 7、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计划:制定新项目及维护性项目质量计划 在本环节中,根据项目的规模及性质进行质量策划,制定本项目的质量计划;为后续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及质量改进做出行动纲领。针对公司主要有新项目及维护性项目两类版本,且两者之间的质量投入有所差异的特性,故质量计划可以区分以下: 常规项目质量计划要求 常规项目的质量计划制定按质量要求分析/质量目标/人员.职责及质量保障、过程检查计划组成,各项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质量要素分析 1.主要的质量要性如下: ?功能性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 ?非功能性质量因素:性能,易用性,清晰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 移植性 ?其它质量因素:非以上要求之外的要求。 2.根据产品的特性及市场目标,将关键的质量要素确认,同时区分本项目的类型 ?倾质量型项目:指本项目对质量控制更关注

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中国电信达州分公司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2010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各部门服务工作职责 第三部分服务标准、服务规范 第四部分服务监督检查团队架构 第五部分服务监督检查方式及周期 第六部分服务考核方式及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聚焦客户信息化的创新战略,实现服务转型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公司目前服务现状,参照《2010年省公司服务工作安排》、《电信条例》 及《电信服务标准》等,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分为以下几部分:各部门服务工作职责、服务标准及规范、服务监督检查团队架构、服务监督检查方式及周期、服务考核方式及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监督管理达州分公司下属的各县分公司、现业各部门。 第二部分各部门服务工作职责 客户服务部: 本地服务统筹管理部门,对本地服务的管控工作总体表现承担主要责任。结合省公司相关要求配备人员,负责服务各项管理及执行工作,能清晰了解全年服务工作部署和节奏,并对工作部署在分公司的落地负主要责任。负责全市服务质量监督、检查、评估、考核。 1.负责承接全市客户服务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并提出各部门指标设置建议; 2.负责制定全市年度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本地产商品、短信群发等面向客户的服务信息事前审核; 4.负责全市投诉管理; 5.负责本地VIP客户的服务及维系管理; 6.负责全市客户积分和客户俱乐部管理; 7.负责全市公众类业务的维护(障碍查修、下户线维护、整治)服务外包管理及相应的装、拆、移业务外包管理; 8.负责全市公众类业务的装维工单调度、过程管控、服务质量分析、通报及考核。

9.负责测量台和电缆交接设备资源数据动态维护,对县(市)分公司的资源数据动态维护进行指导和支撑。 10.在企业内部推广服务文化,推进“前台为客户、后台为前台”服务文化氛围,使服务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11.负责承接省公司综合服务TOP项目,并落地各项实施内容。 市场部 1.负责归口业务管理,负责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统筹管理等领域的服务质量控制; 2.承担配套的IT需求管理、数据规范、内控流程、营收资金管理等领域相关的服务质 量控制。 网络部: 1.后端服务的牵头组织和管控部门,负责后端基础服务指标的承接和公司政企客户技术服务支撑和后端的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2.负责分线盒及以上线路维护工作,负责大修、新建、改造的资源录入,负责资源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3.承担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系统支撑等服务支撑工作。 4.负责割接、大面积故障的服务支撑工作。 经营支撑中心: 1.计费规则的配置、帐务、各类营帐业务流程的配置及开通及计费数据稽核。 2.负责计费服务投诉的稽核协查工作。 3.稽核各业务办理部门资费工作,保障其准确性。 号百中心: 1.负责对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的服务质量进行控制。 2.对号百产品前后向服务质量进行控制。 现业各客户群部门: 1.负责客户市场的营销策划、营销活动方案制定、销售组织中的服务质量和各相关渠道服务能力的提升。 2.负责基于产商品框架的具体套餐设计、细化客户群产商品的业务规则、制定业务规范和业务流程等领域相关的服务质量控制。 3.按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服务质量报表、服务质量分析报告、服务缺陷、服务难点、热点,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XX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目录 1.介绍 1.1目的 本质量保证计划制定(某项目)项目质量保证工作相关的一些措施和规定,作为质量保证工作的整体指导方向,是质量保证人员展开质量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项目质量的基础。 本质量保证计划的目的是保证所发布的(某产品)能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

1.2术语 1.3参考资料 《**-项目计划》2.管理 2.1职责

3任务 3.1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计划 提示:质量保证员根据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域和主要工作成果,并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 注意:对某些过程域的检查应当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例如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 3.2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提示:

(1)技术评审计划一般由研发经理或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制定。 (2)质量保证员应当参与并监督重要工作成果如需求、设计、代码的技术评审。 质量保证员根据技术评审计划,制定“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3)工作成果的技术评审有两种形式:正式技术评审(FTR)和非正式技术评审 (ITR)。FTR需要举行评审会议,参加评审会议的人数相对比较多。ITR形式比 较灵活,一般在同伴之间开展或以邮件等的方式进行评审。 3.3审计流程 提示:此处定义针对软件工作产品的审计过程。 下面是审计过程示例: 1.确定当前要审计的软件工作产品。 2.确定与当前审计有关的标准。 3.使用《QA产品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产品审计。 4.使用《QA过程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过程审计。 5.制定和发布《软件质量保证报告》 6.对不能在项目组内部解决的不符合问题报告给高层经理。 7.对不符合问题进行记录、跟踪直至解决。 4.输出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