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胡兰雪

语文新课标是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重点部分,上一篇为大家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评价建议的整体建议部分,本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展开,为大家解读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评价建议.与“实验稿”相比,《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评价建议部分,都是针对具体内容,分学段提出具体的评价建议.这种细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一、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主要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从拼音、识字、写字三方面给出了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汉字以前,要先学习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的最好方法.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根据课程目标对于拼音的设定,评价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让学生认读或写拼音,拼音练习,读声调练习,认字母表,对易混淆的声

母或韵母的比较;也可以要求学生听音节,阅读纯拼音读物,按照其

听读正确率判断学生学习水平;还可以采用拼音识字法,找一些字形相近的独体字.让给学生标注汉语拼音.如:白-自,王-玉-主,刀-力等.

识字的评价,主要考察三个方面: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还有借助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注意区分学段要求:第一、二学段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应多关注学

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四学段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c}{c}1.{c}{c}认清字形.汉字是方块字,字形方面有偏旁、部首、笔画和结构特点,对于学生的

感知和分析综合来说有难度.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汉字的结构规律,让学生掌握分析字形的方法.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感知字形结构

和空间配置,精确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独体字

与合体字的比较,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的比较,常用或

易混偏旁的归类与比较,错别字纠正等.比如,学习“吹”字,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个“欠”字;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

边是“歌”字的右半边;还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上方是撇、横钩,下边是“人”字.老师可以评论前两个学生的识记方法好,因为

能用部件来记的字形,最好别用一笔一画的零件来记,以简化与缩短

学生识记过程.

2.读准字音.我国有八大方言区,不同地区的人们读音差别很大,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克服方言音,推广普通话.教师教学生读拼音,应

该先声母后韵母,读韵母时要直接读出本字的声调,而不可将韵母全

部按照阴平调读出来后再加上这个字的本调.如“巧”字,不可拼读

成“q-iāo-qiǎo(期腰巧)”,而应该按照韵母上声调直接拼读成

“q-iǎo-qiǎo(期摇巧)”.评价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

同音字比较,启发学生从词义的使用对象、词的搭配上辨认比较.

如:zuò

做(做工)(做事)(做操)

坐(请坐)(坐下)(坐位)

座(就座)(讲座)(让座)

在同音字辨析中,加强了汉字拼音与字之间、字与字之间、字词

之间、词句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识字质量自然会得到逐步提高.

3.理解字义.理解字义,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语文规律教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字词意义.可以通过查字典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评价学生查字典的

速度、判断词义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概括来说,就是对、好、快!“对”就是正确规范,这是写字的最基本要求,写出来的字字形上没

有缺笔画、添笔画、改变字形等错误.“好”是指端正、整洁,字写

得横平竖直,间架结构安排匀称,笔画粗细长短合理,干净美观.“快”指迅速,流利.对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写字的速度要越来越快,但写字

快不等于写字潦草,潦草是写字态度问题,迅速是写字速度问题.

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写字要求,要根据学段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

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

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

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

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

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写字能力的评价方式,有三种类型:

结合识字学习的评价.低年级的写字能力评价要与识字结合起来.每节课都有书写练习的机会,就有评价写字能力的机会.先评价学生

能否认清写的字形,特别是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的能力,再考查书写练

习情况,然后检查学生的写字坐姿、执笔的姿势是否符合要求,最后

考查写出来的字的整体情况.

在语文作业中进行写字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各种书面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按照写字的要求完成写字,书写是否规范正确.

在写字课中进行写字能力评价.教师可以在专门的写字课中,按照不同年级的评价内容检查学生的写字能力.一般先要评价学生能否准

备齐全写字用具;再评价该次作业情况,指出其优缺点,讲评优秀作业;考查此次学习任务规定的范字,学生能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其优劣.

注意充分发挥写字能力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采

取鼓励的方式,在写得好的字上打圈儿.不要以自己的爱好或理想的

标准要求学生,要以学生写字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评价.教学经验证明,

初学写字的儿童,最喜欢打圈儿.大圈,可以打给全字结构比例恰当,

每一笔都写得合乎要求的字;双圈,可以打给特别值得赞许的字;小圈,打给结构安排基本得当,某些笔画(新学的重点笔画或难写的笔画)写得比较好的字.

总之,写字能力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通过识字与写字评价,要能够促使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加喜欢识字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写字的姿势正确,能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用毛笔书写的兴趣,具有一定的书法审美观.

二、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类似:

你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

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等等.这些评价是课堂上常常听到和用

到的,但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空洞乏力,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此,对于朗读的评价要做到几个方面:一、赏识评价.比如:“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很多”.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知道朗读要做

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二、诱导评价.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

够好,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老师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

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

评价学生的同时,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

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朗读评价还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家

长评价,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分层次读:初读强调正确、流利;品读要

坚持能品味、感悟语言、读出感情.

三、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

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

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

作文的评价还需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新课程标准呼唤人性化的写作评价,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

重要方面,很多教师认为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

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因此,评价

学生写作时,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体会学生心理,理解并学

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引导

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教师要把作文评价看做是与学生

进行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指

出学生的不足.

写作的评价,要淡化统一的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

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写作评价,正视学

生的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

行为及写作心理的投射表现,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

作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写作档案,为个性

化的写作评价提供依据.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写作评价应淡化结果的评价,关注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

中选取作文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有感、印象深刻或者

新奇的人、物、事、景,提供学生交流所听、所闻、所思、所感的时

空.对积极地通过观察、实践、调查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四、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

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表达能力.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强调考试测验等形式,但纸笔测验只能对口语交际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评价,比如播放录音,考查学生的听力和对内容要点的辨析

能力.而口语交际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采用的

方法有:

情境测验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境,一般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例如,假设今天学校来了一位客人,然该学生带领客人参观校园,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口语交际的能力水平.

口试法.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并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可以用问答法、复述法、转述法、看图说话等方法面对面评价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

观察记录法.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表现简洁地记录下来,并且有利于统计分析.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赖于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精心记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在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

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考查学生所选项目和内容涉及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

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如“关于月球奥秘的研究”,可供选择的资料很多,介绍月球特点的,介绍月球研究价值的等等,学生能

否选出最优资料进行参考,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

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如学生研究瀑布诗,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现代诗《瀑布》对比起来分析,就应该充分肯定;

看学生学习事件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就是看是否人人参与到语

文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经历实践、领悟、探索和创新的全过程;

看学习结果是否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就是说学生所提出的简介

有没有一定的深度,看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独到之处,所形成的学习

成果怎样;

看学生提出的简介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义和规范,如果有违人

类基本道义,思想不健康,应予以正确引导.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多鼓励少批评,多

启发少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省小学语文考试主要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偏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把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事实上造成误导——学语文即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抓语基即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考试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客观上制约了语文教学改革;考试容、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功能等,不能充分体现语文水平考试目的,以致将语文形成性、诊断性考试与终结性(水平性)考试混为一谈;语文考试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缺乏科学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加强考试监测,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致考试结果运用不当,造成负面的影响。 教育部2007年对我省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进行测试评价,其评价理念、目标、容框架等对我省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和示作用。引发我们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诸多反思: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科学分析、处理和运用考试评价的结果?如何进行语文学业评价的评价与改进?等等。 二、课题目标 1.坚持正确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方向,扭转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又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运用等不良倾向。 2.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通过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实践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容 1.从学业测试评价的目的、容、形式的相互关系,理性分析试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和改革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方式方法。 2.设计、征集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初步建立小学各学

段语文水平测试题例资源库。 3.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容框架。 4.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实验,积极推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改进小学语文教与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基本思想 1.关于语文课程性质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是什么呢?就语文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应统一于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就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则统一于学习运用语言。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即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只有落实和加强学习语言的实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学习语言这个根本,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了。因而,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在学习、运用和发展语言的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业评价是有效促进语文课程实施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割裂开来。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听说读写及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掌握灵活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受到人文精神涵的熏感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但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容是有不同层面的: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如:掌握字、词、句、段、篇等;有语文运用能力目标,如:体现语文本质特征的文本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交流、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等多方面基本能力。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目标不可以取代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化选择的能力目标,因而,语文学业评价(尤其是终结性或水平性考试评价)要侧重考察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否则,将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目标偏离的不良后果。 3.关于考试评价

(2020年整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年版)》解读(一).doc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 年版)》解读(一)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 北京师范大学林秀艳 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第340 页。)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020年整理)语文新课标解读.doc

《XXXX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崔峦理事长在报告中讲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并对所有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六点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四个坚持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共出现了三十三次。如拼音、识字教学注重实用结合;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强调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2)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3)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常见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这300个基本字可覆盖阅读的60%以上。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3)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要随堂练习,天天练。低年级可指导在田字格中写,高年级可设“小练笔”,在10分钟内,增强练字意识。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学业评价

讨论第一个问题:近十年来义务教育语文学业评价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 就专题一第1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考察(结合PPT中案例讨论) ?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且评价主体多元化 ?开始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指导教学的改进 就专题一第2个问题展开讨论 ?对学业评价目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局限 ?对初中语文学业评价内容的把握还不一致 ?对各种评价方式的功能、特点和命题技术的研究不够 ?如何利用学业水平分析的结果指导教学改进,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专题一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出下面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评价改革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发现了明显变化;但在准确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目的,准确把握语文学业评价的重点,恰当选择评价方式,发挥其促进教学改进作用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为此,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评价建议”部分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明确了各学段学习内容的评价重点; 对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些重要操作环节给出了建议。 就专题二展开讨论 现在我们来看看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学业评价提出了哪些基本原则和关键性的建议 ?语文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对专题二的讨论进行小结 语文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改进教。 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就专题三展开讨论 下面我们再说说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对专题三的讨论作小结 初中识字评价的重点是独立识字的能力; 不仅要重视识字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写字的能力与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就专题四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这里得“工具”就是一种比喻得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得课程得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得文化功能与课程所具有得人文学科得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就是不妥当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高度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应该争 取得目标,也就是完全可以实现得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得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得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得基本语文素养得内涵就是丰富得,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与人文性相统一得思想,包含了扎实得基本功得培养与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开发。??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就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得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得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得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得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 ?(二)正确把养就是适应生活需要得、整合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得特点??关于语文教育得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得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瞧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得、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得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得情感、体验与有独特创新得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得实践性??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语文就是母语教育课程,知识得系统与完整。??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得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 悉得有利条件,有丰富得学习资源,有大量得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 4、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汉字就是平面型方块文字,就是形音义得综合体;汉字得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六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六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的基本要求为指导,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逐步建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达到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课标对六年级目标达成的要求和评价建议,提出如下方案。 二、评价原则 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评价以监测学生一学期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价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学生“学”的 情况,以学论教。 2.全面性原则。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性、多方位的监测,既要测查知识和能力,又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领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 3.指导性原则。将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既促使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情况,又为以后的学习查缺补漏指明正确方向。

4.科学性原则。从评价内容确立到采取方法,再到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阐释,均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要以课标和具体的教与学的实践作为检测的标准。 5.发展性原则。评价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三、评价目标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评价内容要多样化。既要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方面的评价项目,又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项目。 四、评价的内容 对学生学业评价,突出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业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大部分。 1.过程性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

小学语文科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语文科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和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及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知识与技能评价以量化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定性为主。 3.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学科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口试;笔试;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书面总结等)。 4.简约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四、评价项目与标准(见附表) 学生学业的评价,由五部分构成: 1、期中占20% 由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上课表现来评定。 2、期末检测占50%分由教师评定。 3、课程学习占20% 4、口语与朗读10% 5、奖励加10分,校级以上语文竞赛获奖,奖励分最高10分。按级别县级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校级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可以累计。评价总评分为四个等级,即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附综合评价表: 年级班学生语文综合评价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 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彩:“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 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小学语文学科学业评价

专题一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认识 (一)学业评价的概念 目前,我们所说的学业评价是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它是一个通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过程。特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学校所提供的课程所取得的成就。 (二)评价的功能 检查、监控与导向;评定与选拔;展示和激励;诊断、反馈与指导改进 (三)学业评价的目的 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价水平;利用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四)学业评价关注点 1.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水平? 2.学生的实际学业表现如何? 3.学生的实际表现与预期应该达到的学业标准之间是否一致?差距表现在什么地方? 4.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原因何在?怎么改进我们的实际教学? 专题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础是语文课程标准 (一)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特征 既说明“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又规定课程的核心目标(总目标、内容和阶段目标内容),还提出了最重要的实施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是课程建设纲要,具有整体性和上位文件的特征。需要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详细的基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言语行为特征描述的“学习标准”。 (二)课程标准与学业标准的转化

1. 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细化核心目标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 借鉴国外学科能力发展与相关测试研究成果 (1)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NAEP)NAEP认为阅读时读者、文本以及阅读目的三者是互动的,是动态的互相影响的。 (2)“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负责组织实施的国际评价比较测试。主要目的是各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果,测试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应用其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 )所进行的“国际阅读能力研究项目” Pirls从2001年开始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 思考:如何建立我们需要的阅读测试评价框架?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②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设置阅读情境 ③关注阅读活动过程,建立相对清晰的测试关注点 ④描述阅读活动中不同心智动作的特征和水平,完整体现阅读能力的基本结构 1. 研究我国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水平和阶段特征 (1)2004—2006年测试框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人民路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 8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与 (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 )、 ( )、( )、 ( )。 3、课程目标根据(度设计。三个方面( )、( )、( )、( ),注重( )三个维 )的整体提 高。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个,其中( )个要求会 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 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 ) 个,其中 ( )个左右会写。 5、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 )的话,写( )的 事物。 7、 3至 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 )和( ),注意表现自 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 )、( )。课内习作每学年 ( )次。 8、 5至6 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 )与( )、( )与( )的不同用 法。背诵优秀诗文 ( )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 万字。 二、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A 、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阅读教学过程是: ( ) A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 、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 、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