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hi(m) 渗透系数ki(m/d)

1 素填土0、5~2、5 0、346

2 粉土0、5~2、6 0、346

3 粉土4、1~13、0 0、734

4 粉质粘土0、3~7、

5 0、734

5 黏土、粉质粘土12、3~14、7 0、734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与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边界条件基坑远离边界

降水井类型均质含水层潜水完

整井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h(m) 0、2 降水曲线坡度i 0、15

过滤器工作长度l(m) 1 过滤器半径r s(m) 0、025

单井出水量q(m3/d) 8、247 降水影响半径R(m) 50、001

基坑形状矩形基坑基坑长度A(m) 188

基坑宽度B(m) 66 基坑开挖深度(含承台、地梁)H1(m) 6

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

0、5 水位埋深d w(m) 1、9

s w(m)

含水层厚度H(m) 33、1 平均渗透系数k(m/d) 0、67

计算简图如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r o=0、29×(A+B)=0、29×(188+66)=73、66m

2、平均渗透系数

k=∑(k i×h i)/∑h

i=[2×0、346×2+(8、5+3、8+13、4)×0、734]/(2+2+8、5+3、8+13、4)=0、67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 H1+s w-d w=6+0、5-1、9=4、6m

潜水含水层:R=2S(kH)0、5=2×4、6×(0、67×33、1)0、5=50、001m

R0=R+r o=50、001+73、66=123、661m

4、井点管的长度

H d≥H1+s w+r o×i+h+l=6+0、5+73、66×0、15+0、2+1=18、749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Q=1、366k(2H-S)S/lg(R0/r o)=1、366×0、67×(2×33、1-4、6)×4、6/lg(123、661/73、66)=1420、231m3/d

6、单井出水量

、025×1×0、671/3=8、247m3/d

q=120π×r

s×l×k1/3=120×π×0

7、井点管数量

n=1、1Q/q=1、1×1420、231/8、247=189、4

8、集水管总长

矩形基坑:La=2×(A+B)=2×(188+66)=508m

9、井点的间距

Ld=La/(n-1)=508/(189、4-1)=2、69m

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S j=H-(H2-Q/(1、366k)lg(R0/r o))0、5=33、1-(33、12-1420、231/(1、366×0、67)lg(123、661/73、66))0、5=4、6m≥S=4、6m

经验算,其水位降低数值不小于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