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

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2G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的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

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

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

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的沉降过程。

9.过滤: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

水获得净化的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

水量,即沉淀池的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的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

胀,体积膨胀前后的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的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

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

污泥所占的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

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 和CQ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

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

维状的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

二、问答题

1.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除了它们以外,还有那些水质指标可以用来判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

(1 )区别:①在一定的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

外加的强氧化剂(如bCrQ、KMn(4)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分别称为重铬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即COD和高锰酸钾耗氧量(耗氧量),即0C而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耗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要的氧量,即BOD

②高锰酸钾耗氧量,不能代表水中有机物质全部含量,适用于测定天然水和含容易被氧化的有机物的一般废水。化学需

氧量,包括了水中存在的无机性还原物质,通常用来代表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总量。生化需氧量,是一种生物化学的测定方法,能尽可能的在和天然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确定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量,从而间接表示出有机物

的含量。(2)联系: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都是用定量的数值来间接地、相对的表示水中有机物质

数量的重要指标。如果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COD > BOD > OC(3)判

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水质指标还有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总含盐量、浑浊度、电导率等。

2.举例说明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者之间

的主要区别。

①废水处理方法中的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如:沉淀法不仅可除去废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

同时也是回收这些物质的有效方法。②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

应的作用来处理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质或胶体物质。如:离子交换法可用于水的软化和除盐。③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

的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好氧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水中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

3.铝盐的混凝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铝盐/铁盐在水处理中的三大作用:①在pH值偏低、胶

体及悬浮物浓度高、投药量尚不足的反应初期,以Al 3+或Fe3+和低聚合度高电荷的多核羟基配合物的脱稳凝聚作用为主;

②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以高聚合度羟基配合物的桥连絮凝作用为主;③在pH值较高、胶体及悬浮物浓度较低、投药充分时,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的网捕絮凝作用为主。

①氯气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HOC,是一种弱酸,可离解为川和OCI-。②CI2、HOCl和OCI-都具有氧化能力,但细菌带负电,所以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HOCI的作用

来消毒。③HOCI系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胞膜渗入细胞体内,破坏细菌酶系统。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OCI-带负电,难于靠近带负电的细菌,故虽有氧化作用,也难起到消毒作用。

④当PH越低,消毒作用越强。

5.理想沉淀池的三个假设:

①沉淀池中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②在沉降过程中

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流速度;③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

6.简述过滤机理。

①颗粒迁移:脱离水流流线靠近滤料表面有:拦截(去除率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惯性(较大动量和速度的颗粒脱离流线);沉淀(粒径、密度较大,沉淀效率取决于颗粒沉速和过滤水速的大小和方向);布朗运动(扩散到滤料表面);水动力作用(滤层孔隙和颗粒形状不规则在运动种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②颗粒粘附: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理化性质。③颗粒脱落:过滤介质表面结合力较弱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从介质上脱落。水力剪切力小,粘附性强,水力剪切力大,脱落性强。反冲洗就是脱落机理的结果。

(1 )净化原理: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

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2)净化过程机理:①吸附阶段:污水和活性污泥接触后在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迅速降低,主要由吸附作用引起。②氧化阶段: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一部分氧化分解获得能量,另一部分合成新细胞。③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

降出水,使水净化。

8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1)挂膜:①生物膜的形成: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滤料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滤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②生物膜的成熟:生物膜本身及其上由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达到平衡和稳定。(2)生物膜的结构和有

机物的净化过程:①生物膜特性: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的物质,外侧表面存在附着水层,且微生物高度密集。②对有机物的净化过程:A.附着水层中的微生物因氧化作用而消耗,浓度比流动水层低,流动水层中的有机物会转移到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被微生物代谢降解而净化流动水层; B.空气中

的氧溶解于流动水层并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C.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产物则从生物膜经附着水层进入流动

水层排出。(3)生物膜的脱落与更新:①厌氧膜的出现: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将形成厌氧层。②厌氧膜的加厚:A.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的平衡被破坏;B.气态产物逸出,减弱生物膜在

滤料上的附着能力,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③生物膜的更新:老化膜脱落,新生膜生长且净化功能较强。生物膜不断脱落、更新,保持活性。

9.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

有机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法,其机理主要有三个阶段:①水解酸化:有机物在水解和发酵菌作用下,分解为挥发性有机醇类,主要产生较高级脂肪酸。②产氢产乙酸: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为氢气和乙酸。

③产甲烷:甲烷菌利用乙酸等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为甲烷。三个阶段同时完成,是动态平衡,只要有一个阶段停止,则整个反应立即停止。

10.试比较厌氧法和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区别: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起作用的微生物群不同、反应速率不同、产物不同、对环境要求条件不同。<2>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1)优点:①应用范围广;②

能耗低,还可以回收生物能;③负荷高;④污泥产量低,沉降性能好;⑤N、P营养需要量少;⑥杀菌效果好。(2)缺点: ①启动和处

理时间长;②出水难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③操作控制复杂。<3>使用范围:①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动植物残体等。好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

11.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温度会影响产气量、反应速率、消化时间和对寄生虫卵的灭杀率。②酸碱度:甲烷细菌生长最佳的PH范围是6.8-7.2,若PH低于6或高于8,正常消化就遭到破坏。③有

毒物质,即对微生物起毒害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污泥中的主要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和某些阴离子)会影响消化的正常进行。④营养物质的配比:厌氧生物的C、N P比例控

制在(200-300 ):5:1 ,C/N过高,碳素多,氮素缺乏,生长繁殖受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慢,发酵过程长;C/N过低,碳素少,氮素过剩,易造成系统中氨氮浓度过高,出现氨中毒。⑤搅拌:可使消化物料及温度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与物料的接触,使消化产物分离,提高消化系效率和产气量。

三、填空选择题

1.大气污染历史一一莫奈《日出--映象》

2.大气组成成分:①N2,Q②Ar, CO 2③水滴:云滴、雾滴④ 冰晶和固体微粒。

3.大气污染的分类:①气溶胶:粉尘、烟、飞灰、黑烟、霾或灰霾、雾;②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4.大气污染来源:(1)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

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生物腐烂;(2)人为污染源:①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和面源;②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5.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①表面接触;②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构成;

②严格大气环境管理;③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④推广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安装废气净化装置;⑤ 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⑥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⑦绿化造林

7.气态污染物净化原理:①吸收法净化;②吸附法净化;③ 催化法净化。

8.颗粒的物理性质:①真密度:单位体积不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②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③中位径: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寸所对应的粒径。④斯托克斯直径:指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⑤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指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9.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包括:交换、反洗、再生、清洗。

10.过滤的过程(过滤和反冲洗):颗粒迁移、颗粒粘附、颗粒脱落。粒状介质过滤的机理: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反冲洗的指标:滤料的膨胀率、反冲洗强度、反冲洗

寸间、反冲洗水头等。

11.生物膜应用的四种方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根据构造特征和净化功能,生物滤池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又称旋转式生物反应器,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等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有分流式和直流式。

12.厌氧反应三阶段理论: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分段厌氧消化法、水解等。氧化塘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好氧塘的种类:高负荷好氧塘、普通好氧塘、深度处理好氧塘。好氧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好氧消化法、高负荷氧化塘。13.土地处理系统分为五大类: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下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

14.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①物理法:沉淀法、气浮法、蒸

发法、离心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②化学法:中和法、

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③生物法:好氧生物

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塘)、厌氧生物处理(消化、厌氧接触、厌氧污泥)

15.重力分离法分为:沉淀法、上浮法。重力分离可去除的污染物:悬浮物、油类物质。

16.水中被去除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

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17.沉淀的四种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成层沉降)、压缩沉降。

18.沉淀池分:普通沉淀池、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沉淀池按工艺布置分为初沉池、二沉池;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普通沉降池分:

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缓冲区 5 个功能区

19.普通沉淀池的缺点:悬浮物质的去除率不高、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多。改善措施:改善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和改进沉淀池的结构。20.斜流式沉淀池分为: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将斜板沉淀池分为异向流、同向流、侧向流。

21.水处理中的主要杂质:粘土、细菌、病毒、蛋白质、腐殖酸。

22.胶体的特性:光学性质、力学性质、表面性能、动电现象(电脉、电渗)、胶体的稳定性。

23.胶体的结构:胶核、电位形成离子、束缚离子、自由反离子。分为吸附层、扩散层。

24.胶体的混凝机理:压缩双电层机理、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25.去除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软化除盐、离子交换、吸附和膜分离等。

26.氯消毒时,加氯量分两部分:需氯量、余氯。余氯,包括自由性余氯、化合性余氯。

27.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小型后生动

物等。

28.细菌生长曲线的生长阶段:迟缓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29.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溶解氧、营养物、PH和温度。

30.曝气池的类型:从混合液的流型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从平面形状分:长方轮道形、圆形、方形、循环跑道形。从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的关系分:分建式、合建式。

31.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普通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完全混合法、生物吸附法、纯氧曝气法、深水曝气法和深井曝气法、浅层曝气法、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操作顺序: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

(一)重力沉降室

1.重力沉降室粉尘下落条件:粉尘在沉降时的沉降时间大于停留时间。

2.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①降低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

(沉降室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2.0m/s );②增加沉降室长度;③降低沉降室高度。

(二)湿式除尘器

1.文丘里除尘器结构:进气管、收缩管、喷嘴、喉管、扩散管、连接管。

2.文丘里除尘器的除尘过程:雾化、凝聚和脱水。

3.碰撞参数:若x s ^xd时发生碰撞,一般用碰撞参数①=x s/x d 来反映除尘效率的大小。其中:X d为原始距离,即气流改变

方向时,液滴距尘粒的距离;X s指尘粒从脱离流线到惯性运

动结束时所移动的直线距离称为粒子的停止距离。

(三)电除尘器

1.电除尘原理:电除尘是利用强电场使气体发生电离,气体中的粉尘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气体中的悬浮粒子分离出来的装置。用电除尘的方法分离气体中的悬浮离子四个过程:气体电荷、粒子荷电、荷电粒子的迁移与沉积、颗粒的

清除。粒子的主要荷电过程取决于粒径。对于dp>0.5 ym的微粒,以电场荷电为主;对于dp<0.15 ym的微粒则以扩散荷

电为主;对于粒径介于0.15 yn- 0.5 ym的粒子则需要考虑两

种过程。

2.电晕放电异常现象(异常荷电现象):

①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电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电或在集尘极发生反电晕现象,破坏正常电晕过程;

②气流中微小粒子的浓度高时,荷电尘粒所形成的电晕电流

不大,可是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却很大,严重抑制着电晕电流

的产生;③当含尘量大到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尘粒在电场中根本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小到零,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闭塞。

(四)袋式除尘器

1.袋式除尘器的主要影响因素:

(1)粉尘层的影响:①积尘厚度的影响:对于效率而言:积尘后>正常工作>振打后>清洁滤料;②粒径大小:dp=0.3 ym 的粒子效率较低,因为恰是惯性与拦截捕集作用的下限,扩散的上限。(2)滤布结构与性质的影响:①绒布大于素布;长绒大于短绒;②表面光滑滤料容尘量小;表面起毛(绒)滤料容尘量大。(3)过滤速度的影响:过滤速度在工程设计上用比负荷qf 表示,它是指每平方米滤布每小时所过滤的气体量。过滤速度也称气布比,指单位时间过滤气体量和过滤面积之比。

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①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称为燃料型NOx②由大气中的氮生成,主要产生于高温下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称作热力型NOx③在低温火焰中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还会生成第三类NOx称为瞬时NOx

3.N Ox的控制措施:

①低氮燃烧技术。两段燃烧法:第一段,氧气不足,烟气温度低,NOx生成量很少(燃烧在富燃料贫氧条件下进行);第二段,二次空气,CO 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低(燃烧在富燃料富氧条件下进行)②烟气脱硝技术。催化还原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将NOx还原为无害的氮气。依据还原剂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将催化还原法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还原法。③流化床燃烧脱硫技

术:影响因素- 钙硫比,脱硫剂所含钙与煤中的硫之摩尔比。脱硫技术:干法(活性炭吸附法);湿法(石灰石/ 石灰-石膏法);半干法(旋转喷雾干燥法)

4.机动车控制的主要污染物:CO HC NOx以及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PM)。

5.尾气处理技术:(1)前处理:无铅汽油,低硫汽油和柴油。(2 )机内控制技术:①电子控制汽油喷射(主要控制空燃比);

②改进点火系统(延迟点火,加大点能量,电子控制点火正时);③废气再循环:将部分燃烧产物返流至进气管再吸入气缸参加燃烧。一方面减少了废气总量,包括污染物量;另一方面使得燃烧室内气体的热容量增大,并通过稀释进气降低最高燃烧温度和氧的浓度,从而降低了NOx的生成

量。④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⑤稀薄燃烧。(3)汽油机尾气

排放后处理技术:常见的排气后处理装置有空气喷射装置、热反应器和三效催化转化器等。①三效催化净化技术:同时净化三种污染物:CO,HC,NOx只能在很窄的空燃比窗口工作:闭环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②稀燃氮氧化物吸附装置。

6.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使用条件:①必须使用优质无铅汽油,以免金属催化剂中毒失效;②具有能够实时调节空燃比的系统使发动机工作

空燃比始终保持在A/F=14.7 附近很窄的窗

口内;③催化转化器必须与汽车发动机性能相匹配,且发动机技术状况良好。

7.采用电控汽油喷射,使用优质无铅

汽油,加上三元催化转化器是当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解决汽车排放

污染最有效的实用技术。

四、计算题

1-12.某工业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废水的BOD为300mg/L (20C),它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是多少?(假定

k i = 0.23d -1)

解:X t=La (1- 10-k1t), La=x t/ (1-10 -k1t) =300/ (1-10 _0'23")

=322.86mg/L。

1-13.某废水的BOD(20) =210mg/L,试求此废水的BOE h(20)以及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假定k1(20) =0.17d -1。假设上述废水

改放在30 C条件下培养测定,试问5天的BOD应该是多少

mg/L ?

解:X t=La (1- 10-k1t), La=x t/ (1-10 -k1t) =210/ (1-10-0.17 ")

=244.54mg/L ; BOD)(20)=244.54/ (1-10-0.17? =249.52mg/L ;

k1 (T) =k1 (20) (1.047 ) (T-20), k1 (30)=0.17 ( 1.047 ) (30-20)=0.27d -1, La (T)=La(2o)(0.02T+0.6 ) ,La(30)=244.54 X (0.02 X30+0.6 )

=293.45mg/L,BOD5(30)=La(T)(1-10 -k1 (T)t) =293.45 ( 1-10-0.27 X) 280.34mg/L 。

1-14.三种不同污水水样在20C下的BOD匀为350mg/L,而它们的k i (20)值分别为0.25d -1、0.36d -1和0.47d -1,试求每种水

样的完全生化需氧量。

解:X t=La( 1- 10-k1t), La=x t/ (1-10 -k1t), La i=350/ ( 1-10-0.25冷) =370.85mg/L ;La2=350/( 1-10-0.36? =355.64mg/L ;La3=350/ (1-10-0.47) =351.57mg/L。

1-24. 一污水厂出水排入某一河流。排入口以前河流的流量

3 - -

Q=1.20m/s,BOD5=4.1mg/L JCl ]=5.0mg/L JNO3 ]=3.0mg/L ; 污水厂出水的流量q=8640mVd , BOD=20mg/L , [Cl -]=80mg/L ,

[NQ-]=10mg/L。假定排入口下游不远某点处出水与河水得到完全混合,求该点处的河水水质。

解:根据完全混合得a=1,8640mi/d=0.1/s , p = ( p〔q+ p 2aQ) / (q+aQ), L 混=(L 河Q+L污q) / (Q+q) = (4.1 X1.2+20 X0.1 ) / ( 1.2+0.1 ) =5.34mg/L ; p 他=(p 1q+ p 2Q) / (q+Q)=

(5X1.2+80 X).1 ) / (1.2+0.1 ) =10.77mg/L ; p 昨]=(p 1' q+ p 2' Q) / (q+Q) = (3X1.2+10 X0.1 ) / (1.2+0.1 )

=3.54mg/L。

1-15. 一学生测某废水的生化需氧量,星期二将水样放入

25 C的培养箱内,到下星期一才作培养后测定,得BOD直为206mg/L。已知此废水20C的匕(20)=0.17d -1,试求它的BOD (20)。《167mg/L ?

1-23. 一废水流量q=0.15m3/s,钠离子浓度p 1=2 500mg/L , 今排入某河流。排入口上游处河水流量Q=20r r/s,流速

v=0.3m/s,钠离子浓度p °=12mg/L。求河流下游B点处的钠离子浓

度。《35mg/L》

1-25.某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的出水排入附近河流。各项参数如表(略)所示。试求:①2天后河流中的溶解氧量;

②临界亏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D2=3.1mg/L ;

D C=3.7mg/L ;

t c=0.6d》

1-26.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流量为q=20000m3/d , BOD=30mg/L, DO=2mg/L 水温20C, k i=0.17/d。将此处水排入某河流,排放口上游处河水流量为Q=0.65m/s ,BOE=5.0 mg/L, DO=7.5mg/L,水温23 C,混合后水流速度v=0.5 m/s , k2可取0.25/d。试求混合后溶解氧最低值及其发生在距排放口多远处?《D C=5.5mg/L ; 64800m》

1-27. 一奶制品工厂废水欲排入某河流,各项参数如表(略)所示。问:①如果废水不做任何处理,排入河流后,最低溶解氧量是多少?

②如果该河流规定川类水体,要求溶解最低

值不得低于5.0 mg/L,工厂应该将废水的BOD20)处理到不超

过多少浓度时才能排放?《18.7mg/L ; 20mg/L》

1-28.有一含氰有机废水,最大流量为100m3/h , p CN=10 mg/L, B0D=300 mg/L, DO=0mg/L,欲排入附近某河流。该河流属于川类水体,河水最小流量(95%保证率)为3m3/s,最小流量时流速为0.2m/s,夏季DO=7mg/L,河水中原先没有氰化物。假定夏季废水和河水水温均为20 C。估计此废水需

要的处理程度。《95%》

2017年国防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学 硕士研究生招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c87904450.html,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0211 科目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 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工程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与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有关化、生、核等军事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水处理工程 掌握废水的循环与污染,水的成分与性质,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理解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好氧悬浮生长处理技术,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了解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废水土地处理技术,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了解再生水系统,废水的最终处置。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掌握大气的结构及组成,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掌握颗粒污染物控制,除尘技术基础,包括重力沉降、旋风除尘、静电除尘、袋式除尘、湿式除尘;掌握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包括吸收净化、吸附净化、催化转化、燃烧转化、生物净化。 3.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掌握固体废物的性质,理解固体废物的产量与减少产量的途径,了解城市垃圾的收集、储存与运输;了解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城市垃圾压实技术,城市垃圾破碎技术,城市垃圾分选技术,固体废物的脱水与干燥,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与固化;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材料回收系统,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三、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题型包括:填空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四、参考书目 1.《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 2.《环境工程学基础》.王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第一版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825环境工程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5 科目名称:环境工程学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环境工程学系统介绍了环境污染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置理与资源化等的防治技术及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水质与水体净化 1. 熟悉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2. 掌握废水的成分与性质 3. 理解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 二、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 掌握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 2. 掌握水中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去除 3. 掌握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 4. 了解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 三、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1. 理解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2. 掌握好氧悬浮生长系统处理技术 3. 掌握好氧附着生长系统处理技术 4. 掌握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5. 掌握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6. 了解水处理厂污泥技术 四、大气质量 1. 了解大气结构及组成 2. 了解大气污染 3. 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五、颗粒污染物的控制

1. 理解除尘技术基础 2. 掌握重力沉降 3. 掌握旋风除尘 4. 掌握静电除尘 5. 掌握袋式除尘 6. 掌握湿式除尘 六、气态污染物控制 1. 掌握吸收净化 2. 掌握吸附净化 3. 了解催化转化 4. 了解燃烧转化 七、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1. 熟悉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气象因素 2. 熟悉烟气抬升高度 3. 熟悉污染物落地浓度 4. 熟悉烟囱计算 八、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1. 了解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与管理系统简介 2. 了解固体废物的性质 3. 了解固体废物的产量与减少产量的途径 4. 了解城市垃圾的收集、储存与运输 九、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1. 熟悉城市垃圾压实技术 2. 熟悉城市垃圾破碎技术 3. 熟悉城市垃圾分选技术 4. 熟悉固体废物的脱水与干燥 十、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1. 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系统 2. 了解材料回收系统 3. 了解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 4. 了解城市垃圾的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1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目的】 (1) 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利用基准物质对其进行浓度标定的方法。 (2) 基本掌握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实验原理】 NaOH 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而使配得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 2CO 3,配制不含Na 2CO 3的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用NaOH 饱和水溶液(120:100)配制。Na 2CO 3在NaOH 饱和水溶液中不溶解,待Na 2CO 3沉淀后,量取上层澄清液,再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得到不含Na 2CO 3的NaOH 标准溶液。 作为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很多,如:草酸、苯甲酸、氨基磺酸、邻苯二甲酸氢钾等。本实验中,利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作为基准物质,酚酞做指示剂,其滴定反应如下: COOH COOK NaOH COOK COONa H 2 O 设此时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mL),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的质量为m (g),则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mol/L)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100022 .204NaOH KHP NaOH ??= V m c 【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 1.1仪器准备 25 mL 碱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1000 mL 的容量瓶;250 mL 烧杯;10 mL 移液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1.2试剂准备 (1) NaOH ;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基准试剂,于105 ℃ ~ 110℃干燥至恒重; (3) 酚酞指示剂(2 g/L 乙醇溶液)。

2实验步骤 2.1 NaOH饱和溶液的配制 称取120 g NaOH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搅拌。 2.2 0.10 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量取5.6 mL NaOH饱和溶液的上清液,转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充分摇匀。 2.3 0.10 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4 g ~ 0.5 g邻苯二甲酸氢钾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 ~ 30 mL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加1~2滴酚酞,用0.1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耗用的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标定3份。 3结果分析 表1-1 测定结果 【注意事项】 (1) 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水应在使用前加热煮沸,放冷使用,以除去其中的CO2。 (2) NaOH溶液的配制时,一定要待Na2CO3沉淀后再取NaOH饱和溶液上清液。 【思考题】 (1) 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 响? (2) 称取NaOH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 静电除尘:原理是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特点是静电力作用在粒子上,对微小粒子也能有效捕集,除尘效率大于99%,处理气量大,能连续操作,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设备组成是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比电阻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降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适宜围为104~5*1010Ω·cm。粒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电场荷电占优势;粒径小于0.2微米的微粒,扩散荷电占优势;粒径为0.2~1微米的颗粒,两种荷电都必须考虑。静电除尘器的分类:1按集尘器的形式分:圆管型和平板型。2按荷电和放电空间布置分:一段式和二段式电除尘器。3按气流方向分:卧式和立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电晕电极、集尘电极、清灰装置、气流分布装置。袋式除尘器:原理是利用棉、冇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的过程。特点是1、除尘效率高,对细尘也有很高的捕集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2、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3、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较大时,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稳定性4、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不存在污泥处理。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剂再生:1加热解吸再生: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等压下随温度升高二降低的特点,在低温下吸附,然后再提高温度,在加热下吹扫脱附。 2降压或真空解吸:利用吸附容量在恒温下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点,在加压下吸附,在降压或真空下解吸,或采用无吸附性的吹洗气可达到解吸的目的。 3置换再生法:对某些热敏性唔知,因其在较高温度下容易聚合,故可2采用亲和力较强的试剂进行置换再生,即用解吸剂置换,使吸附质脱附。催化剂由主活性物质、载体和助催剂组成。催化作用指化学反应速率因加入某种物质而改变,而加入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反应终了时却不变的作用。固体废物指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对原过程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处理原则:(1)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容量。(3)资源化指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作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入使用。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风力分选技术:原理是利用空气流作为携带介质,以实现轻、重颗粒分离的目的。风力分选机械有两种类型:水平风选与垂向风选机。水平风选机由工料输送带、送风机和带有隔断的分离室组成。垂向风选机有两种,第一种是常规槽型垂向风选机,第二种是锯齿形风选机。脱水与干燥:机械过滤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水分被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类型有三种:机械过滤设备包括真空抽滤脱水机、压滤机。离心脱水机。污泥自然干化脱水。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中和法、化学还原法。固化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讲危险废物固定或包容于惰性固体基质,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水体自净:1、物理过程:包括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过程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包括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过程。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为我国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I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温室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规律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对环境要求的特点,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施,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 了解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以及功能,四种太阳辐射的单位及其特点。 (2)掌握设施光环境特点。 (3)掌握设施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4)掌握设施光量、光谱、光周期调控的方法。 (5)掌握人工光源的要求及常见人工的种类和特点。 3. 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设施热环境的变化特征。 (2)掌握热平衡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 (3)掌握设施保温的主要技术措施。 (4)掌握设施加温主要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5)掌握设施降温的方式与设备。 4. 设施水环境及调控 (1)掌握设施内水环境的特点。 (2)掌握设施湿度对设施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方式。 (3)掌握设施灌溉系统的组成。 (4)掌握设施内各种灌溉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5)了解设施灌溉系统主要的设备特点。 5. 设施气体环境及其调控 (1)了解设施内主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及其减除方法。 (2)掌握设施内CO2的变化特点 (3)掌握设施内CO2的增加的方法,CO2施肥的技术要点。 (4)掌握设施内气体流动环境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 6. 设施土壤环境及调控 (1)了解设施内土壤环境的特征。 (2)掌握设施内土壤环境的调控与控制。 7. 设施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掌握自动控制的分类以及设施内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

高等学校教材 环境工程学 实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室实验 实验一沉淀实验 (2) 实验二混凝实验 (6) 实验三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8) 实验四动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11 实验五气浮实验.............................................. (12) 实验六逆流气浮实验................................................. . (14) 实验七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 (16) 实验八污泥脱水实验 (20)

实验一沉淀实验 一、目的 通过沉淀实验,熟悉沉淀类型及各自特点,掌握沉淀曲线测试与绘制方法。 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浓度大于某值的高浓度水,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浊液面的整体下沉。这与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完全不同,后两者研究的都是一个颗粒沉淀时的运动变化特点,(考虑的是悬浮物个体),而对成层沉淀的研究却是针对悬浮物整体,即整个浑液面的沉淀变化过程。成层沉淀时颗粒间相互位置保持不变,颗粒下沉速度即为浑液面等速下沉速度。该速度与原水浓度、悬浮物性质等有关而与沉淀深度无关。但沉淀有效水深影响变浓区沉速和压缩区压实程度。为了研究浓缩,提供从浓缩角度设计澄清浓缩池所必需的参数,应考虑沉降柱的有效水深。此外,高浓度水沉淀过程中,器壁效应更为突出,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 三试验设备材料 1. 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600mm,内设搅拌装置转速1rpm,上设溢流管、取样口、进水管及放空管; 2. 配水系统一套(每套系统为两套沉淀装置供水),包括小车、污泥泵、水箱等; 3. 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 4. 悬浮物定量分析用电子天平、定量滤纸、称量瓶、烘箱、抽滤装置、干燥器等装置; 5. 取样用100ml比色管、100ml量筒、瓷盘等。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 1. 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环境工程学第一章知识点蒋展鹏

绪论&第一章 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公害:凡由于人类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即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总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因此,它有着两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损害。具体讲就是重点治理和控制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11-847-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077501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 考试科目代码:847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工程学(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蒋展鹏主编的《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十二章。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1.水质与水体自净 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3.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4.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颗粒污染控制 2.气态污染物控制 3.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 1.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2.城市垃圾破碎技术 3.城市垃圾分选技术 4.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5.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6.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四、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 1.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 2.电磁辐射的控制技术 3.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技术

4.光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概念要清晰。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基本概念,如水体自净、环境容量、环境标准等,要理清思路,明确内容。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忌死记硬背。经验表明,只有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仅靠记忆是不够的。同时对各环境要素的防治技术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技术。 3.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新的处理方法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可能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论述题等。

最新环境工程学试卷(A)-(4)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 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 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6.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各起什么作用 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其相互比例配制的。牛肉膏和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琼脂只为培养基提供半固体的支撑结构,不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有时,也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殊需要配制培养基,如特别提供某种营养素,或专门缺乏某种营养素,使微生物得以鉴别、分离。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一般动作要迅速一些,因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凝固剂,如琼脂等,熔化时,注意搅拌,防止糊底)→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 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做分离培养,则培 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分不清楚了,就达不到分离目的。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那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答:应该从低浓度开始。从低浓度开始到高浓度是不会改变高浓度水样的浓度,如果从 高浓度开始则会影响低浓度水样 要使斜面的线条致密,清晰,接种时应注意哪几点? 不要在已划线的地方重复划线,不要太用力划破培养基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水污染部分)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16 实验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部分) 英文名称:Experime nt of En vir onmen tai Engin eeri ng (Water Polluti on) 课程总学时:36 总学分:1分实验学时:36时(20学时)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水质净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水质净化和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加强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污水的化学、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等,掌握水质净化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水处理指标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一整套的报告分析及实验结论。 基本要求: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应用;了解水处理实验模型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实验中各技术指标的分析测定程序及实验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与纪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从考勤、预习抽查、实验过程表现、实验报告等四方面考核, 各占比例5%、10%、20%、65%。 六、实验指导书 李燕城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七版次)

最新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 指导书 杨红刚 刘艳丽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07年2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3实验二混凝实验┅┅┅┅┅┅┅┅┅┅┅┅┅┅┅┅┅┅┅┅┅┅┅┅3实验三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9实验四可燃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11实验五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分析技术┅┅┅┅┅┅┅┅┅┅┅┅13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15 实验七碱液吸收气体中SO2实验┅┅┅┅┅┅┅┅┅┅┅┅┅┅┅┅19 实验八环境噪声测试(由杨红刚老师提供)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强理解曝气充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3.测定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l a。计算充氧能力Q s。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人为地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的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哪一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机理为双膜理论。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膜边界层(液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移到液相主体—水中,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主要来自液膜)。 根据传质原理,氧向水中转移的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气液接触面面积呈正比。其基本方程式为: dc/dt=-KL a(C s-C) 变量分离积分整理后,得曝气设备总转移系数: KL a=-2.303/(t-t0)*lg(C s-C0)/(C s-C t) 式中:KL a—氧总转移系数(1/分或1/时) t、t0—曝气时间(分) C0—曝气初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时使C0=0 C s—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mg/l)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 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0-1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

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 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856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856 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环境工程学》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综合等4 部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本专业本科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着重讲述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计算。水污染控制部分的考试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重点讨论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措施。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本专业的另一门专业必修课,它着重讲述固体废物预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填埋处置以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案例分析。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并针对不同固体废物的特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处理处置方案的能力。 “环境科学综合”主要依托于《环境规划与评价》等课程,它包括了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和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与破坏机理、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技术方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以及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策略等。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环境评价与规划理论与方法等掌握和应用理论方法去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各种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性,主要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水处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了解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与其相关的分析和计算。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固体废物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等)、生物处理(好氧、厌氧)、热处理(焚烧、热解)、填埋处置以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学时: 4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 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 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它等三 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 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 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 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 光电浊度计1台 温度计1支 250ml烧杯6个 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 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