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第3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

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形成后的特点。

答案:A

2.(精选考题·苏北四市)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C.该群落中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解析:裸岩上群落演替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才可能是地衣,因为土壤还未形成,但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土壤条件仍然存在,所以先出现的可能是草本植

物。

答案:B

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解析: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

答案:B

4.(精选考题·浙江宁波联考)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群落甲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

解析:群落丁含有的物种多,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答案:D

5.(精选考题·辽宁沈阳联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解析:由题意知,低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高,因此海拔1 000 m处生产力高;结合图可以看出海拔3 000 m左右物种数目最多,海拔1 000 m处物种数目少;“生产力假说”认为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与题中研究结果矛盾,所以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

答案:A

6.(精选考题·北京海淀期末)如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图示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该种群密度将会下降,该种群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能量降低,环境阻力下降。

答案:D

7.(精选考题·青岛模拟)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表示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种群密度(个/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种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甲92 4 0 0 1 1 1 1

乙0 25 20 20 20 5 0 0

丙0 65 20 10 3 2 0 0

A.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

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w w w .x k b o m

答案:C

8.(精选考题·扬州市第一二次调研)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w!w!w.!x!k!b!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

应,生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配置,使群落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缓解了种间竞争,引起这种结构特征的因素很多,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等。

答案:D

9.为了研究第Ⅰ、Ⅱ两类细菌的种间关系,某同学将这两类细菌放入适宜培养液中混合培养,实验测定了混合培养液中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Z t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与第二代Z t+1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实验观察到的Z t+1和Z t的关系,虚线表示

Z t+1=Z t时的情况。请据图推测,混合培养数代以后,第Ⅰ类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减少

B.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增加

C.第Ⅰ类增加,第Ⅱ类减少

D.第Ⅱ类增加,第Ⅰ类减少

解析:由题图中曲线上点对应的Z t+1和Z t的值可以看出,在横坐标大于0时Z t>Z t+1,说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第Ⅰ类细菌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是竞争的失败者,第Ⅱ类细

菌逐渐增加。

答案:D

10.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解析: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的较大的动物。

答案:B

11.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A.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很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B.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正相关

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干扰;离污染越远,污染物越少,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越大;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虽然较强,但个体微小,因此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AB

12.(精选考题·江苏)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精选考题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

物种数个体

总数

物种数

个体

总数

物种数

个体

总数

物种数

个体

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

裸露

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

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由表中数据不能推测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

样本的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结论。

答案:A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如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

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

度为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

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样方法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③(n1+n2+n3)/3S0

(2)光垂直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②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4.(20分)(创新预测)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8

B

C

D 0 0

E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_______,请在给出的坐标中绘出

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

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

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解析:(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答案:(1)C如图

(2)不变(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从麋鹿还乡谈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从麋鹿还乡谈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也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的国家。本文以麋鹿保护的成功为范例,简单分析了麋鹿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介绍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研究前景,论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麋鹿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引言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但是随着栖息地丧失或破坏,不少我国的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必须进行迁地保护。其中麋鹿的保护是一个极端的例子。20世纪初,麋鹿在中国已经灭绝,从国外引进,长途迁地保护,是我国对麋鹿保护唯一可行的措施。随着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的破坏,许多适合野生动植生存的空间,如湿地、森林等在日益缩小,甚至消失。还有,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使得许多在郊区动物栖息地被斑块化,尤其不利于一些活动领域大的动物的生存。因此,为了任何人和野生生物能够和谐发展。我们不得不不让一些野生动植物“搬家”。植物园、动物园及野生动物饲养场是迁地保护的优良场所。 麋鹿面临的主要威胁 (1)栖息地丧失或破坏。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剧增,草场退化严重,沙漠化不断扩大,导致麋鹿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种群数量下降。 (2)遗传多样性丧失。一般而言,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越强。麋鹿种群由于遗传多样性贫乏而将影响其种群长期健康存活。 (3)过度利用导致资源枯竭。过度利用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野外麋鹿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资源枯竭与濒危灭绝。 (4)外来种入侵。外来入侵种侵占了本属于当地生物的生态位,造成生态系统出现单一化的趋势。 (5)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毒性,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6)疾病。病原体会影响麋鹿的正常生理机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特别是群发性的恶性传染病会对麋鹿群体产生致命的影响,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麋鹿迁地保护历史及现状 麋鹿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以致在中国本土灭绝。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

智慧树知到《保护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答案:13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答案: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2章单元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答案:对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答案:对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答案:以上都对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DNA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就愈小。 答案:×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答案:1644年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答案:爆炸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答案:正确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答案:有意引入 5、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答案:扬子鳄 第4章单元测试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磷大部分的单向流动的,不能构成磷循环,因此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答案:上述都正确。 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中的α多样性指数是用于以测度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着环境梯度变化的速率。() 答案:× 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它们均是生态系统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答案:× 4、生态系统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其分布受制于自然条件,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的格局上看,水分和温度状况是决定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子。()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2014浙江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浙江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综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 是(超出北京考纲)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 合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 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

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4.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 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 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二、非选择题 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 裂素浓度(g·L-1)叶绿 素含 量 (m g chl· g FW- 1) 光合 速率 (μm olCO 2 · m-2·s -1) 希尔反 应活力 (μmol DCIP Red· mg chl·h -1) 叶片 氮含 量 (% ) 生物 量 (g·pl 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 3.56 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 —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 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 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 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 ★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 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

《保护生物学》作业

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分院林学本科班 《保护生物学》作业题 一、解释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保护生物学:一门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生境破碎:人类活动改变了生物生境的形状、类型及其在景观中空间排列的现象。 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一个生境缩小并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生境斑块的 现象。 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 种群数量。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 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趋同:由于生活习性或环境相似,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获得形态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特征的演化现象。 退化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 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 方向相反的位移。 濒危:濒,临近,接近。接近危险的境地。 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 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 通过有意

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 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 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 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二、问答题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扩展;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固体废弃物堆弃。 2.简述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答:1.对未知物种的定名和描述,完成物种的调查和编目工作; 2.可解决小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和近交衰退问题 3.分析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潜力、 4.物种和群落的长期保存 5.生物安全问题。 3.生物物种间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共生、共栖、协作、竞争、寄生、捕食6种。 4.试述第四纪冰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1.第四纪冰川是决定现代物种分布、形成与灭绝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布局;2. 第四纪冰川对全球的气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因素,为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描绘了基本色调;3.第四纪晚期澎湖海沟的古动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上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上海生命科学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7.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8.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9·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 A.热稳定性B.催化高效性C.催化特异性D.可反复使用性 10.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①乳酸②乙醇③氨基酸④脂肪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2.图5为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B.II阶段,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 C.III阶段,同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变甜 D.IV阶段,异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含水量增加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知到全套答案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课后作业答案.docx

知到全套答案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课后 作业答案 问: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答:艺术意象 问: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舞、乐融为一体。 答:对 问:在艺术上,李白极其复古 答:对 问:在艺术上、科学、文学、哲学上,大多数最美好的创造性的工作都是这样子的一刹那的结果。是谁的观点: 答:罗素 问: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最高成就的是()。 答:《哈姆莱特》 问:在艺术世界中,无论是创作者们还是接受者们都是单数的,而不是复数的。() 答:错误 问:在艺术世界中,无论是接受者们还是创作者们都是单数的,而不是复数的。() 答:× 问:在艺术形式上,擅长歌行的四杰中的谁?

答:卢照邻,骆宾王 问:在艺术院团为未来一年的演出安排设计介绍手册时,哪一条不作为主要设计依据?() 答:特约艺术家声誉 问:在艺术中,精神是在感性中呈现。() 答:正确 问:在艺术中要追求虚拟和现实的什么关系? 答:对立统一 问:在艺术作品当中,质料本来是仅当成物质载体来看的一个要素,其实是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答:正确 问: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 答: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问: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哪两个层次:() 答: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问: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有(),承认差异并不是否定艺术真理。 答:个体的差异 时代的差异 民族的差异 问:在艺术作品中,美与真理比肩而立。() 答:错误 问:在议会行使监督权时,弹劾这一方式效果最为显著、社会影响最大。() 答:正确

问:在议会民主的国家中起监督职能的是()。 答:少数党和反对派 问:在议价阶段,需要采取以下四个步骤中的部分或全部才能使交易达成,其正确的顺序是()。 答:探明对方报价的依据、对谈判形势作出判断、互为让步磋商、打破僵局 问:在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是分别同步的,即字符中的每个二进制位是同步的。 答:对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 (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的遗传变异。种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 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 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 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 (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 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 (2)保存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 (5)人类游憩的场所 (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 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新课标卷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新课程word版)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98字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86字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74字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96字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218字

保护生物学论文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护生物学 论文题目: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科学系 专业:生物科学 学生姓名:符淑乾 学号: 201208010209 填表时间:年月日

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要:丹顶鹤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鸟类,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历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由于环境的迁和人为的干扰,野生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全球现存数量仅为2600只左右,而东亚的大陆总数量约1500只左右。国内外就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丹顶鹤是在我国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鸟类,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群落,从野生到饲养等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发表的涉及丹顶鹤的文献共1162篇,并对论文发表年代,研究内容、涉及领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丹顶鹤;现状;保护;对策 丹顶鹤属鹤行目,鹤科,为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涉危鸟类,被列入CTTES附录中。自古以来丹顶鹤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常把它同松树会写在一起制作(松鹤图)作为长寿的象征加以赞美和歌颂。丹顶鹤栖息繁殖于湿地中,被人们冠以“湿地之神”之美称。由于它对湿地的文化十分敏感,又被称为“环境变化指示剂”。丹顶鹤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鸟类,在诗歌、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及舞蹈中均有种种表现。 一、生存现状及保护现状 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是原本流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年远东地区气候干燥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作者:————————————————————————————————日期:

《保护生物学》教案 课程:考察课,开卷考试90分钟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 由于受现代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世界的重要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学的目标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以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从而到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最终目的。(PPT1+课本P2) 总结(知识摸底) ——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线,探讨了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机理;阐述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物种保护原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以及物种迁地保护方法和措施;最后介绍了与自然环境保护及环境合理开发,特别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与公约。 (PPT2)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我国始终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简介?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PPT讲解定义《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是从保护生物及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环境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等自然科学。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

年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天津卷)2013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解题思路】蔗糖溶液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了生物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不属于信息传递,故选A。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时,与记忆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时也是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来传递信息;传出神经细胞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的受体蛋白结合来传递信息。故BCD都属于生物膜的信息传递。 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的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A.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细胞III B.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III、和IV C.II作为受体细胞IV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 C参考答案:【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激素调节和基因工程的综合运用【解题思路】雌性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13 / 1 的形成,故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需要雌性激素调节,A正确。哺乳动物卵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故B正确。图中Ⅱ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Ⅲ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而Ⅳ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2倍,故C错误。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候受体细胞应选择受精卵,故D正确。 3.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森林保护与游憩2000级答案

东北林业大学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森保2000保护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3.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5分)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

保护生物学课程作业 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 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

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与朝鲜毗邻。经纬度为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理及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成。 一、合理性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的吉林省境内,在我国保护区一级区划中属东北大区,是我国最大、建立的最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与旅游资源,综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图例可以看出,其布局存在相当的合理性。构建的近似与长圆形的保护区架构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地形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并在相应周边位置设置管理局,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的。 二、不足处 在整体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与人文情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长白山核心区的面积较大,但周边的缓冲区与实验区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自然景观的作用,但不利于长白山保护区实况的监测与发展。尤其是贴近核心区的外围区过渡带较窄。随着经济资源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生活舒适度被人们广泛认知,开发与开采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其缓冲带窄,保护作用弱,周边的不定性影响因子可能对内部区域造成未知影响。 同时,管理局建设分布过于分散。尽管均匀分布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各处,但是各个机构的职能不尽相同。分布上应具有相互沟通及时协调的特性,以便及时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此外,基于研究现状而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度极高,但对其认知与保护力度却不足,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为例,即需加大注意力度。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靠近边境地区,属保护薄弱地带,需加强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