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教科研训一体化一般是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中小学的师资培训部门借助本区域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实行“科研引领、教研同行、研训一体、技术支撑”的运行方法与策略。教科研训一体化在幼儿园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研、科研与培训质量的提升。笔者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后,总结了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具体方法:定主题,研案例,常反思,做科研,创文化,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

研究表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科研训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所指的“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指在幼儿园园长的引领下,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效能最大化为追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的教师研训模式。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教”“科”“研”“训”作用的对象都是教师,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效能最大化。教科研训一体化在幼儿园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谈了一些看法。

一、定主题,改进园本教研的方式

“问题”是幼儿园一切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研质量的高低。这里提到的质量不是指问题基于的理论有多高深,而是指问题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联系程度,联系程度越高,问题质量就越高。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教研,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做有深度、有效度的园本教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是教师,体验者是教师,研究者同样是教师。力图在制度的保证下,让教师成为园本研修的绝对主角。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做法是主题化、系列化与成果化。主题化,要求每学期的园本教研围绕“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教研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学期的园本教研活动。系列化,要求园本教研要在这一个主题脉络下连续开展,在若干个学期之后形成树状结构的教研系列。比如,现在正在进行以“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抓手,对环境、生活环节、观察、师幼互动开展系列研究。一个阶段的教研要逐步落实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支架的目标。成果化,要求在教研工作中既要重视教研的过程,也要重视教研的结果。记录研究过程,梳理研究成果,这是教研的总结,为今后的成果运用做好了准备。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在“一日活动皆课程”和“课程

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情况,从主题目标设定、游戏区域创设、教学活动设计、日常生活管理、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一日活动研究,以及开发园本(班本)微课程、设计幼儿活动材料等,形成“设计——研讨——实施——再研讨——改进”的一日活动研究基本模式。

二、研案例,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主阵地不仅仅在课堂,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一日活动皆课程”,所以,幼儿园教师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这个案例可能源于日常活动中幼儿的一段对话,可能是来自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学习的一次观察,可能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一个话题的讨论,也可能是角色游戏中新游戏情节生成的过程。总之,这些案例就是发生在幼儿教师的身边,关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关于教师支持与指导的第一手资料。

本幼儿园的做法是:带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走近教师,开展专业指导。《指南》是教育部颁布的用于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的纲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份国家指导性文件。在园本教研中,做到了人手一本《指南》,并围绕《指南》中的目标开展研讨、进行研究,把《指南》中的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进教师是指教研活动要高度关注教研活动的直接对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游戏化”等理念冲击下,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做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从而有效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以案例作为园本教研的支撑有其理论的合理性,而只有基于教学实践案例之上的“教科研训”,其实效才可能为实践所证。运用教育科研方案的案例研究不能抛开理论与专家的引领,否则研究的过程就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而这样的过程何谈促进教师的发展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