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作业与管理

生产作业与管理
生产作业与管理

浅谈电力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 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经验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20世纪20-30年代的生产管理学,其着眼点主要是制造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二战后,生产管理学进入现代生产管理的新阶段,生产管理细分为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作业管理等各个单项管理,由此在企业形成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在管理学科中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分支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 7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方法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与库存控制系统。20世纪 80年代,开始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强调生产经营一体化,生产管理学开始发展成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运作管理”。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热点,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略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关键。这些生产资源管理活动包括成本、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交货速度和可靠性,对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柔性和新产品开发及服务,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重点等。近年来,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国内学者们针对国有企业创新研究、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的利益关系、企业道德等研究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电力工业的特点。

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

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

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二)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一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分为四级:一级指标是发电厂热力经济性的总指标———供电煤耗率等:二级指标是供电量、发电煤耗率、燃料等指标:三级指标是发电量、厂用电率、汽机效率、锅炉效率、

管道效率等指标;四级指标是汽机、锅炉及辅机设备、热力系统和燃料质量、数量等各项小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查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运行状态及存在问题的大小,并及时提出措施,以保证火力发电机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供电煤耗水平最优,企业发电成本最低,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效益。

二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它用直观的各种标准、指标进行宏观综合分析,以判断生产运行状态、衡量其管理水平、设备安全健康状况、经济效益等。发电厂可靠性管理就是要科学分析生产实际状况,找出不安全、不经济的潜在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各种停运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行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行可靠性,以各项目可靠性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并作为各环节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提出各项可行的改进措施。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其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的效果,影响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

三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列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四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四、总结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增强

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