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教育管理

农业科学

N O N G Y E KE XU E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摘要:介绍了中药鉴定的程序,从形状鉴定、大小鉴定、颜色鉴定、表面特征鉴定、质地鉴定、断面特征鉴定、气味鉴定、水试法鉴定、火试法鉴定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性状鉴定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

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

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

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

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

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

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

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

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

物等。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

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

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

迹。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

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

容。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

报告单。在每一种样本检验工作全部

完毕后,将检验记录本、药材样本、

检验报告单存根交于审核员进行复

查,再抄送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二、常用的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一)形状鉴定

形状鉴定是指鉴定中药材的外观

形状特征。每种中药材的形状一般比

较固定,例如,根类药材的形状有纺

锤形、圆锥形、圆柱形,如,何首

乌、郁金和麦冬的形状为纺锤形,白

芷和桔梗的形状为圆锥形,防风和甘

草的形状为圆柱形。种子类药材的形

状有圆球形、扁圆形、扁心形,如,

白芥子和王不留行的形状呈圆球形,

苦杏仁的形状呈扁心形。皮类药材的

形状有板片形、卷筒形,如,杜仲的

形状为板片形,厚朴的形状呈双卷筒

形。而有些中药材的形状较特殊,

如,海马的形状呈“马头蛇尾瓦楞

身”,银柴胡的根头部有众多疣状突

起,称为“珍珠盘”。还有很多叶类和

花类干燥药材呈褶皱卷缩样,在鉴定

时可用热水浸泡,待药材展开后再进

行观察。药材的形状鉴定是非常直观

的,且每种中药材有其固定形状,所

以要根据每种药材的形状特征进行鉴

定。

(二)大小鉴定

中药材的大小鉴定通常指药材的

长短、粗细、厚薄等内容。在药材大

小鉴定中,应多观察样品,并仔细对

比及测量药材的长度、直径、厚度

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大小数值。

同种药材的大小数值通常会有差异,

在测量时可允许有少量药材的小大数

值稍高于或稍低于规定的大小数值。

有些种子类药材很细小,例如,芥

子、菟丝子、葶苈子等,因为药材较

细小,肉眼很难观察其大小是否达到

规定标准,可在放大镜下放大倍数后

再进行观察。

(三)颜色鉴定

不同中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

材颜色变化也与其药材质量密切相

关。同种药材的生药品、干燥品、炮

制品等其颜色通常也会有差异。例

如,黄芩在加工或保管过程中如有不

当,黄芩的颜色可能会显绿色,其质

量就会下降。又如,紫草的颜色以紫

色为上品;丹参的颜色以红色为上

品;黄连断面颜色以红黄色为上品;

乌梅的颜色以黑色为上品;旋覆花的

颜色以黄绿色为上品;黄柏的颜色以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解析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7-01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水试鉴别 一、显色反应 1 、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 、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 3 、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 、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中药鉴定学部分

中药鉴定学部分: 1、掌握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1.1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就是鉴定和研究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1.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3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即:两级药品标准)。其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1.4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等方法。 1.5中药鉴定的取样要求:药材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的药材样品。 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作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①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②100~1000件,按5%取样;③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④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⑤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①一般药材100~500g。②粉末状药材

25g。③贵重药材5~10g。④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分;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2、掌握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重要草本著作: 中药鉴定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了医药知识和经验,并学会用感官来识别自然界的动、植物和矿物等,从而鉴别出哪些可供药用,逐渐形成了“药”的感性知识。在无文字时代,这些药物知识凭借师承口传丰富起来,它是本草学的萌芽。在文字产生以后,就有了关于药物的记载,后经不断积累、发展,编出了本草著作。从秦、汉到清代,本草著作约有400种之多。主要的本草著作有: 《神农本草经》 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 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期 (公元二世纪 ),汉代本草代表作。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 学术价值:(1)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载药达七百三十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7类。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径的结构特征。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10.比较蓼科和五加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1.比较菊科、伞形科、桔梗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写出菊科、伞形科、豆科、五加科、蓼科、毛茛科主要化学成分。 13.写出山东、云南、四川、东北、河南省的地产药材。 14.写出大黄、甘草、何首乌、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川贝母、麦冬、天麻、石菖蒲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15.写出大黄、甘草、黄芪、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 16.比较甘草与黄连、党参与人参、麦冬与百部、怀牛膝与川牛膝、龙胆与细辛的组织结构特征。

果实种子类中药复习要点 1.掌握重点品种药材的来源和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果皮的构造特征。 3.果皮的三部分与叶的哪三部分相当。 4.掌握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时种皮的一般构造。 5.掌握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 6.理解“镶嵌细胞”和“错入组织”含义。 7.比较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来源、性状、异同点。 8.掌握苦杏仁的不同来源及区别点。 9、比较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显微不同点以及与郁李仁的区别。 10、掌握豆科果实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特征。 11、掌握补骨脂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掌握芸香科果实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点。 13、比较枳壳、枳实、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 14、比较吴茱萸与芸香科其他中药显微鉴别的不同点。 15、掌握伞形科果实的共同特征。(双悬果) 16、掌握小茴香、性状、显微鉴别特征。 17、掌握马钱与云南马钱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18、比较槟榔与肉豆蔻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9、掌握xx种子种皮的构造。 20、掌握xx中药的共同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中药鉴定学部分主要包括常用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别有关的规定;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以及12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储存养护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6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O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考试内容】 一、总论 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2.掌握《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材鉴别有关的规定,如精确度、药材取样法、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等。 3.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掌握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1)来源鉴定掌握中药来源鉴定的步骤、方法及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 (2)性状鉴定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特点、步骤及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3)显微鉴定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

中药材半显微性状鉴定法.

中药材半显微性状鉴定法 中药材半显微性状鉴定法 【摘要】:目的:寻找出一种适合基层使用的简单?方便的鉴别药材的方法。方法:通过不同仪器下观察药物的实验,以对药材的分辨率,观察的清晰度为指标,以不同的仪器?底色的不同?光线的强度差别为主要考察因素,探索半显微性状鉴别最佳方法及条件。结果:体视显微镜观察最清楚,扫描仪也能比较清楚地观察,放大镜观察的结果就不太理想,且底色与药材的对比度不同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结论: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是一种很好的适用于基层的药材鉴别方法。 【关键词】:半显微性状鉴定放大镜扫描仪体视显微镜 传统中药作为中国宝贵资源,在临床治病及养生保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药物疗效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对药材进行鉴别而保证药物疗效就非常重要。现已被广泛应用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显微鉴定,性状鉴定等。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特征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本文则建立了一种介于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之间的另一类鉴别方法,它是借助放大镜?扫描仪?体式显微镜等仪器观察中药材细微的外观性状,可称它为半显微性状鉴定。“半显微“是指它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是界于肉眼和生物显微镜之间,例如它可以把一个苏子放大到一个乒乓球大小,非常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但它还不能看清楚植物细胞的形态,所以它还是属于“性状鉴别”范畴。但由于它是借助仪器对药材表面的肉眼看不清的特征进行观察,这也与传统的性状鉴定有较大的区别。半显微性状鉴别法主要用于细小的果实种子类?扁平的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的观察。对于形体大而厚的药材的整体观察则不适用,但亦可用于观察其表面细微处的特征。按照这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不同,可分为放大镜半显微形状鉴定,扫描仪半显微形状鉴定,体视显微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1 放大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放大镜法就是利用一般的放大镜来观察药材,此种方法简便易行,放大镜又方便携带,所以是鉴别药材形状的一种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但缺点是放大镜的分辨率不是很高,对于一些药材的更为细微的特征,放大镜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利用放大镜所得的观察结果很难记录下来,除非亲自观察,否则很难从观察者的描述中得到很深的印象。 2 扫描仪半显微性状鉴定 扫描仪法是利用电脑扫描仪来鉴别药材的方法,扫描仪已是常用的办公用具。它除了有文件扫描功能,还有两个强大的功能——实物扫描功能和图像放大功能,后两个功能可被利用对中药材进行半显微性状鉴别。具体方法如下: 2.鉴别用仪器一台中等以上配置的电脑,像素为1200~2400的扫描仪。 2.软件在电脑中加装Photoshop6.0以上的图像处理软件。 2.2.软件介绍 Photoshop是一种现被广泛使用的图形处理和浏览软件,其功能之齐全是一般的其它图形处理软件所不能比的。包括了所有图形的基本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一、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二、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即“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三、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 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 豆砂包(豆蔻、砂仁);2. 炒肉,当时肉贵(肉桂), 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 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 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 二参麦冬汤。 这26 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

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四、伞形科的13 味药 即“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 话我们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 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五、含有油室的药即“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 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 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 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 天麻: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 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巴戟天:形似鸡肠巴戟天,心细皮厚色紫蓝; 伪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断勿受骗。 白前: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 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当归: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 断面油点显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 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21、企边桂:是指剥取十年生以上肉桂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2、板桂:是指剥取老年肉桂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23、绢状茸毛:是指马钱子表面密被的,呈灰棕色或灰绿色,自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的茸毛。 24、间隙腺毛:是指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 25、铁皮枫斗:是指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除去杂质,减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成弹簧状,烘干而成,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 26、铁皮石斛:是指将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而成的药材。 27、二杠、大挺、门庄:花鹿茸的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28、条痕色:是指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画过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选择题: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 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 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3、功能:补气养阴。

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并且对鉴定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作为中药研究的基本内容,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意义非同一般。本文从对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标签:传统中药;中药鉴定;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47-02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是,由于中药材的来源广泛,渠道复杂,正品与伪品、野生品与栽培品、习用品与混淆品之间,在药效与应用方面都具有着不同之处;而且中药材配方相对复杂,在数量和性能上要求比较严格,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适得其反[1]。所以,掌握传统中药的正确鉴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了解中药材的来源、判断药材性能状态、显微镜观察、理化等方式,对传统中药材进行鉴定。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也会几种鉴定方法一齐使用。本文主要是分析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与性状鉴定两种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1 对传统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通常情况下,遇到形态相对完好的中药材,首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知识,辨别药材的正确学名,并且判断出其的产地来源[2]。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到植物类别的药材居多,而且绝大多时候是使用植物药材的根部、茎部、叶子、花朵及果实等,所以对完整型的中药材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解剖显微镜或放大镜等仪器。然后可以参照相关中药学奠基,核对判断,主要参考著作:《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药用植物图考》、《药用植物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对应的标本进行比对,如:凌霄花和杨金华外形相似,但所属的植物科别不同,在形态上也有细微差别,前者属于紫葳科植物,花丝呈弯曲状;后者属于茄科植物,花丝呈直条状。 2 对传统中药的性状进行鉴定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饮片是常常给予患者应用的中药材形式,但是,如今相关炮制设备给中药材饮片造成了一定局限性。所以,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必须对中药材的形状做鉴定。只有明确了中药材的性能,才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中药材比较简单的鉴定方法一般有六种,分别为手摸、眼观、口尝、鼻闻、水试、火试。 2.1 手摸 中药材饮片的包装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所以不容易辨认出药材的种类和性状,但是有的中药材通过用手触摸,可以分辨出来。如:金银花和菊花在包装里外形相似,不易辨别,但是可以在手中感受其软润度,根据其干湿程度不同,则可以判断区别两种药材。 2.2 眼观 用肉眼观察中药材的形态,是对中药饮片最直接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药材的形状、色泽、表面、大小、断面与质地等。 2.2.1 从形状判断如今对中药材的切割制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药材的性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也正因为统一切制方法,也能比较容易的判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 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 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 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 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1~2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有4大鉴定方法: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中药饮片鉴别常用的方法以中药的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手摸、眼看、鼻嗅、口尝、辅以耳听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8980753.html,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作者: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6期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容。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李峰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

中药鉴定学部分

(中药鉴定学部分)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 第 1 题含钟乳体的药材是() A.大青叶 B.穿心莲 C.薄荷D.广藿香 E.麻黄 【正确答案】: B 第 2 题药材的总灰分是指() A.药材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 B.生理灰分和外来杂质C.酸不溶灰分D.药材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E.不能溶于10%盐酸的灰分 【正确答案】: B 第 3 题使药材加工后内部能变乌黑的成分是() A.树脂 B.挥发油C.糖类 D.环烯醚萜苷类 E.色素类【正确答案】: D 第 4 题青黛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成分为() A.靛蓝 B.靛玉红 C.靛棕D.靛黄 E.腺苷 【正确答案】: B 第 5 题皮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季节为() A.秋、冬两季采收 B.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 C.春末夏初采收D.果实成熟时采收 E.花完全盘开后采收 【正确答案】: C 第 6 题下列药材中既有草酸钙簇晶又有非腺毛的是() A.蓼大青叶 B.大青叶 C.牡丹皮 D.广藿香E.细辛 【正确答案】: A

第 7 题含木脂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药材是() A.葶苈子 B.木瓜 C.五味子D.山楂 E.苦杏仁 【正确答案】: C 第 8 题药典规定蓼大青叶含靛蓝不得少于() A.0.50% B.0.80% C.1.50% D.0.05% E.0.080% 【正确答案】: A 第 9 题制做解离组织制片时,硝铬酸法适合于() A.薄壁组织占大部分的样品 B.木化组织少的样品 C.木化组织分散的样品D.叶类、花类样品 E.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 【正确答案】: E 第 10 题测定中药灰分的温度应控制在() A.100~105℃ B.250~350℃ C.300~400℃ D.400~500℃E.500~600℃ 【正确答案】: E (中药鉴定学部分)B型题(配伍选择题)共48题。 25~27 题共用以下备选答案。 A.贝壳 B.干燥分泌物 C.角D.除去内脏的干燥体E.病理产物 第 25 题蛤蚧的药用部位是() 【正确答案】: D 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动物的干燥整体、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动物的某一部分、生理产物、病理产物或某一部分的加工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