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重实例的困惑-多重实例的多重实例-

使用多重实例的困惑-多重实例的多重实例-
使用多重实例的困惑-多重实例的多重实例-

使用多重实例的困惑?多重实例的多重实

例?

最近使用多重实例编程使用定时器碰到点困惑,希望大家指点下。

S7300PLC控制60个回路,60个回路代码相同,只是输入,输出参数不同,每个回路内部编程需用到5个定时器。300个定时器超过CPU定时器的Timers数量,所以放弃采用传递T定时器方式,再说也不想用,不然传参数一大堆,翻屏容易眼花。想采用IEC定时器.

程序结构大概如下:

FB200为单回路代码子函数,内部STAT静态变量分别定义了5个IEC定时器SFB4,代码内以STL编程符号名方式调用SFB4。

FB201为10路调用函数,输入,输出分别定义了和FB200接口类似的参数,只是数量是每种10个。内部STAT静态变量定义了10个FB200实例.FB201内部代码什么也没干,只是调这10个实例并传参数。

FB202:调用FB201的过程,没有定义任何参数,代码内分别调6次FB201,传递不同的参数和DB背景块。

FB203,测试用,单回路,直接调用FB200并传递参数和

背景块.

测试过程:

模拟运行,OB1中调用FB203,FB200运行正常,5个IEC 定时器均独立工作很好。

模拟运行,OB1中调用FB202并传递DB背景块,发现都在分别共用这5个IEC定时器,并不是我想象中的300独立个定时器。

查了下资料讲的多重实例,我定义了5个IEC定时器SFB4,这就是SFB4的多重实例,不知道类似于SFB4的这种库函数支不支持多重实例的多重实例?不知道大家编这种要用定时器程序是怎么规划的,不会是OB35定时中断计数来整吧?我实在不想堆积木样的堆60个回路的代码,编的累,改的累,维护更累。再说心疼CTRL,C,V这几个按键,呵呵,都快没什么弹性了。

最佳答案

你这样使用是没有问题的,调用6次FB201使用了不同的背景数据块怎么可能共用了呢,或许你忽略了其它问题。

支持不支持多重背景实例是指调用者而不是被调用者,FB生成是默认支持多重背景实例的,即使它不支持多重背景实例,但它可以做为多重背景实例被其它的FB调用。

EVIEWS案例:(消除多重共线性)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 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 1994—2003年的统 计数据,如表4.2所示: 表4.2 1994年—2003年中国旅游收入及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 验不显著,而且6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 Views/Open Selected/One Windows/Open Group 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多重共线性的研究指导老师: 学生一: 学生二: 实验时间:2011年10月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财政收入构成,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模型设定及其估计:经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农业增加值X1,工业增加值X2,建筑业增加值X3,总人口X4,受灾面积X5.为此设定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Y=β 1+β 2 X1+β 3 X2+β 4 X3+β 5 X4+β 6 X5+u0 其中,Y为财政收入(元),X1农业增加值(元),X2为工业增加值(元),X3为建筑业增加值(元),X4为总人口(万人),X5为受灾面积(千公顷)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如图: 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 年份 财政收入CS/亿 元 农业增加值 NZ/亿元 工业增加值 GZ/亿元 建筑业增加 值JZZ/亿元 总人口 TPOP/万 人 受灾面积 SZM/千公顷1978 1132.3 1027.5 1607 138.2 96259 50790 1979 1146.6 1270.2 1769.7 143.8 97542 39370 1980 1159.9 1371.4 1996.5 195.5 98705 44526 1981 1175.8 1559.5 2048.5 207.1 100072 39790 1982 1212.3 1777.4 2162.3 220.7 101654 33130 1983 1367 1978.5 2375.8 270.6 103008 34710 1984 1642.5 2316.1 2789 316.7 104357 31890 1985 2004.6 2564.3 3448.5 417.9 105851 44365 1986 2122 2788.7 3987.5 525.7 107507 47170 1987 2199.4 3233 4565.9 665.8 109300 42090 1988 2357.6 3865.4 5062 810 111026 50870 1989 2664.5 5062 8087.3 794 112704 46991 1990 2937.4 5342.3 10284.5 859.4 114333 38474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培训资料

浅析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现状联系的简单分析 不管你是生活在信息发达的城市还是远离喧闹的山村,你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我们渐渐发现的我们的生活渐渐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带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大到进行高端商务活动,小到我们利用手机玩微信和朋友聊天,离开了信息技术或者说你不了解一些信息技术你就是一个落伍者,就和社会断了联系。作为一个学校,你不能不跟随社会发展去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借助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共工作带来全新的方式。如果在这一环节不能做好,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与社会脱节,我们的教学就是徒劳无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不仅仅是作为此项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创造者,实施者。 二、我校对信息技术利用现状的分析 我校是一个山村小学,基础设施并没有达到标准,教师个人每人配有电脑,教室内也有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各位老师也通过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大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利用上,完善我们的教学任务。但是,随着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比较我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城里孩子拿着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时候,我们还在强调不许孩子拿手机进校园,当城里学生回到家在电脑上接受老师的任务是,并通过电脑的助以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依旧让学生用铅笔几下课后作业,形式单一。那么,如何让我们在这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利用仅有的信息支持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是否

真的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资源短缺的囧境呢?不是的。虽然我们的教育资源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标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阶段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支持来帮助我们完成更有效的学习任务。 三,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方式 首先,老师每个人是配有电脑的,但是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还是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想让教学和信息技术很好的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因此,首先要强化的并不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我校在对教师信息技术培养上特别重视。一方面鼓励老师自学,在平时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不管是国家还是县级组织的此类培训,要求所有教师认真学习,及时总结。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第二,不只是在教师队伍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家长、学生中也要求去认识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 例如,利用微信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现阶段,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上每人具有一部手机,绝大部分家长都会玩微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手机微信这项功能,加强同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学校要做的是通过微信让老师和家长建立一个微信圈,在这个微信圈里,老师可以帮教学任务发送给家长,家长和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可以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把问题反馈给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是在假期,家长也不怕没有老师的指导了。家长之间也可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记录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亿人次,同比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研究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旅游收入增长规律,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因素可能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旅游景区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从业人数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因此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β 0+β 1 X 1 +β 2 X 2 +β 3 X 3 +β 4 X 4 +Ut 参数说明: 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 X 1 ——旅游业从业人员/人 X 2 ——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 X 3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X 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使用与满足理论

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我们对于媒介的接触也是出于一定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使用媒介是使我们的某些动机和原因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先来讲几个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 H·赫卓格 B.R. 贝雷尔森麦奎尔等20世纪70年代(分水岭)受众卡茨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广播、印刷媒介和电视媒介等等的研究来看“人们为什么使用媒介” 60年代后期,受众已经被当做一个主体来研究,该理论进入了现代时期,开始转向研究“受众通过媒体做什么”。这也就是卡茨在1959年首次提出的,我们更应该注意“受众通过媒体做什么”而不是“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 概念:“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使用与满足模式 卡茨等人在1974年《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 的因果链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个模式做了一些补充P168 这里说的是我们因为一定的社会各和人心理起源产生了一些需求,基于你和媒介接触可能性这里出现了两个分支,比如说你身边有电视或电脑等,你就会基于对媒介的印象来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来开始具体的接触。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呢,我们会转向其他的满足手段,比如找别人聊天。接触以后会产生满足和不满足两种后果,而这个满足结果会不同程度来修改我们的媒介印象,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这个模式还说明我们今天的媒介接触的习惯和选择偏好,是建立在过去的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我们今天的媒介体验,会影响我们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参考书目:《传播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陈力丹著 《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译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著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

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

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实验案例与独立实验问题

实验五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与处理(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 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如表4.2所示: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 验不显著,而且6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消除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多重共线性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解决多重共线性 一、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商品短缺的困扰之中,不得不采用配给制的办法限制居民的消费选择自由;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取向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了解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家庭财产、风俗习惯、制度模式等。其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收入与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有很大差异,受此影响,社会消费结构也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生活宽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也出现明显变化,投资意识日益高涨。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热点,追求时尚化与个性化日趋明显。高收入家庭的投资是社会民间投资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中等收入群体占到城镇家庭总数的60%以上,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0%多,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对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启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启动的成败。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表现为对未来收入与支出不良预期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决定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二、数据资料初步分析 数据的收集来源于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并选取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新建住房面积来研究其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初步的线性回归发行这些数据都能较好的解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于财富数据较难取得,所以用城乡新建住房面积来表示这一指标,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将以上6个指标定位解释变量。其中城乡居民家庭人收入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和。

计量经济学Eview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实验项目名称多重共线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4 年 05 月 11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和修正。 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第127页案例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识别和修正多重共线性。 三、实验原理:普通最小二乘法、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综合判断法、逐步回归法。 R值。 四、预备知识: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原理、t检验、F检验、2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数据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人均生活电力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题旨在通过建立这些经济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说明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原因。主要数据如下: 1985~2007年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8年版。 为分析Y 与X1、X2、X3、X4、X5、X6、X7之间的关系,做如下折线图: 能源消费Y 在1986到1996年间缓慢增长,在96至98年有短暂的下跌,但是98 至02年开始缓慢回升,02年到06年开始快速增长。 国民总收入X1和国内生产总值X2以相同的趋势逐年缓慢增长。 工业增加值X3在1985年-1999年期间一直是缓慢增长,但在2000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2001年又急剧增长,达到下降前的水平,2001年以后开始缓慢增长。建筑业增长值x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x5、人均生活电力消费x6、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数值较低,但都以较平缓的方式增长。 2、设定并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t t t t t t t u X X X X X Y ++++++=66554433221ββββββ (2.1) 2.1录入数据,得到图。

多重共线性的几点认识

多重共线性: 可分为完全多重共线性和近似多重共线性“或称高度相关性” 检验多重共线性问题是否严重: 1.若回归模型的R2值高(如>0.8),或F检验值显著,但单个解释变 量系数估计值却不显著; 2.若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比如说大于0.8,则可以认为 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对多重共线性本质的认识: 1.多重共线性是由变量之间的性质引起的:这一认识沿袭了传统经 济计量学对多重共线性的认识,而现代经济计量学否定了这一认识; 不管数据以什么形式取得,数据取样是大是小,都会出现解释变量间高度相关问题。 2.多重共线性是数据问题引起的:指即使总体诸解释变量没有线性关系, 但在具体样本中仍可能有线性关系。当n=2时,两点总能连成一条直线,即时,使性质上原本并不存在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由于样本数据问题产生了共线性;时序解释变量之间几乎肯定会出现谬回归,必然导致多重共线性。 线性回归模型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可能产生如下后果: 1.增大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 2.参数估计值不稳定,对样本变化敏感; 3.检验可靠性降低,产生弃真错误。由于参数估计量方差增大,在进 行显著性检验时,t检验值将会变小,可能使某些本该参数显著的检

验结果变得不显著,从而将重要变量舍弃。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若多重共线性程度较轻微,并不严重影响系数估计值(符号正确,t 值显著),则可以忽略多重共线性问题。 1.删除不必要的变量 2.改变解释变量的形式:差分法,对于时间序列数据而言,若原始 变量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则可以考虑对变量取差分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重共线性的程度 3.当模型中有较多解释变量的滞后值,并存在严重共线性时,可以 考虑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代替解释变量的滞后值;以人均形式的变量代替总体变量在某些状况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重共线性的程度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与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与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与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统计学第五次实验-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灾害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根据下列相关数据,建立中国粮食生产函数。 实验目的:估计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灾害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多重共线性,建立方程并对方程进行检验。 实验数据: 粮食产量(万吨)农作物播种 面积(千公 顷) 农用化肥 施用量(万 吨) 农业机械总动 力(万千瓦) 农业灾害成 灾面积(千 公顷) 有效灌溉 面积(千公 顷) 1984 40730.5 144221.3 1739.8 19497.19 15607 44453 1985 37910.8 143625.9 1775.8 20912.51 22705.333 44035.9 1986 39151.2 144204 1930.6 22950.00 23656 44225.8 1987 40297.7 144956.5 1999.3 24836.00 20392.667 44403 1988 39408.1 144868.9 2141.5 26575.00 24502.667 44375.9 1989 40754.9 146553.9 2357.1 28067.00 24449 44917.2 1990 44624.3 148362.3 2590.3 28707.70 17819 47403.1 1991 43529.3 149585.8 2805.1 29388.60 27814 47822.1 1992 44265.8 149007.1 2930.2 30308.40 25859 48590.1 1993 45648.8 147740.7 3151.9 31816.60 23133 48727.9 1994 44510.1 148240.6 3317.9 33802.50 31383 48759.1 1995 46661.8 149879.3 3593.7 36118.05 22267 49281.2 1996 50453.5 152380.6 3827.9 38546.90 21233 50381.4 1997 49417.1 153969.2 3980.7 42015.60 30309 51238.5 1998 51229.53 155705.7 4083.7 45207.71 25181 52295.6 1999 50838.58 156372.8 4124.32 48996.12 26731 53158.41 2000 46217.52 156299.85 4146.412 52573.61 34374 53820.33 2001 45263.67 155707.86 4253.763 55172.10 31793 54249.391 2002 45705.75 154635.51 4339.39 57929.85 27318.9 54354.8 2003 43069.53 152414.96 4411.56 60386.54 32516.3 54014.23 实验过程: 1.做出散点图,打开eviews,并把1984年到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及相关值的数据输入表中,建立y和x1,x2,x3,x4,x5。在命令窗口输入”ls y c x1 x2 x3 x4 x5”,单击回车,这是运用的最小二乘法估计该模型。

多重共线性

第六章 6.6 (1)判断多重共线性 做y 与x1,x2,x3,x4x5,x6的线性回归方程,得到 由表中的VIF 值可知x1,x2,x3,x4,x5的方差膨胀因子远大于10,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很高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 (2)逐步回归法 得到回归方程:215^ 353.0611.0637.06.874x x x y --+= 方程通过了三大检验。 其中,x1为农业,x2为工业,x5为社会消费总额,由方程表明农业每增加一亿元,财政收入减少0.611亿元;工业每增加一亿元,财政收入减少0.353亿元;社会消费总额每增加一亿元,财政收入增加0.637亿元。结合实际可看出该回归方程不合理。 由表中的VIF 值可知三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远大于10,说明逐步回归法得到的回归方程仍然存在多重共线性。 (3)VIF 后退法 由(1)判断得知原方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要消除多重共线性利用VIF 后退法。 首先剔除VIF 值最大的自变量x2,得到

由表中的VIF 值可知除x6外其他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仍然大于10 ,方程仍存在多重共线性。 再剔除VIF 值最大的自变量x5,得到 由表中的VIF 值可知除x6外其他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仍然大于10,方程仍存在多重共线性。 再剔除VIF 值最大的自变量x1,得到 由表中的VIF 值可知剩余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小于10,说明方程的多重共线性已消除。 所以得到回归方程:643^ 004.0.031.0359.1332.2296 x x x y +++-= 方程通过了R 检验和F 检验,但是x6没有通过t 检验,说明不显著,所以剔除x6,得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多重共线性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多重共线性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表2 由此可见,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 173.3525,明显显著。但是当时,不仅、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9954.02=R 9897.02 =R 05.0=α776 .2)610()(025.02=-=-t k n t α2X 6X 6X

②.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 表3 由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相。 4.消除多重共线性 ①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 如下图所示 变量 X2 X3 X4 X5 X6 参数估计值 0.0842 9.0523 11.6673 34.3324 2014.146 t 统计量 8.6659 13.1598 5.1967 6.4675 8.7487 0.9037 0.9558 0.7715 0.8394 0.9054 表4 按的大小排序为:X3、X6、X2、X5、X4。 以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首先加入X6回归结果为: t=(2.9086) (0.46214) 2R 2 R 6 31784.285850632.7639.4109?X X Y t ++-=957152.02 =R

1995 1375.7 62900 464.0 61.5 115.70 5.97 1996 1638.4 63900 534.1 70.5 118.58 6.49 1997 2112.7 64400 599.8 145.7 122.64 6.60 1998 2391.2 69450 607.0 197.0 127.85 6.64 1999 2831.9 71900 614.8 249.5 135.17 6.74 2000 3175.5 74400 678.6 226.6 140.27 6.87 2001 3522.4 78400 708.3 212.7 169.80 7.01 2002 3878.4 87800 739.7 209.1 176.52 7.19 2003 3442.3 87000 684.9 200.0 180.98 7.30 表1:1994年—2003年中国游旅收入及相关数据

多重共线性

第六章 多重共线性问题 一、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EViews 软件进行计量分析,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估计的基本方法。 二、 基本知识点: 多重共线性的基本概念,多重共线性的后果,检验是否存在的基本方法——样本决定系数检验、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检验和参数估计值的统计检验,多重共线性的解决办法——逐步回归法。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依据经济学理论,以实际数据(实验数据五)为基础,①建立反映天津市粮食市场需求状况的粮食需求函数。②检验所建立的粮食需求函数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③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使用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 四、 实验指导: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X1,城镇居民人居旅游支出X2、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X3、公路里程X4和铁路里程X5。为此设定如下的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t t t t t t t X X X X X Y μββββββ++++++=54321543210 Y t ——第年全国旅游收入; X1t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 X2t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元); X3t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元); X4t ——公路里程(万公里); X5t ——铁路里程(万公里)。 数据见实验指导数据五,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年》 STEP1:参数估计 在Eviews 中点击NEW 项,建立Workfile 输入Y 、X1、X2、X3、X4、X5的数据。点 击Quick ,选Estimate Equation 项,在OLS 对话框中,键入Y C X1 X2 X3 X4 X5,输出结果。见图6.4.1。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2/10 Time: 08:35 Sample: 1994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1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58.4612 1822.588 0.361278 0.7285 X1 0.046675 0.006842 6.821912 0.0002 X2 6.161783 1.608916 3.829772 0.0065 X3 2.372393 1.083468 2.189629 0.0647 X4 1.134097 1.417467 0.800087 0.4500 X5 -853.5124 426.8085 -1.999755 0.0857

多重共线性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第一节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 一、多重共线性的含义 所谓多重共线性,不仅包括解释变量之间完全(精确)的线性关系,还包括解释变量之间近似的线性关系。 对于解释变量23,,,k X X X ,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数123,,,,k λλλλ ,能使得 12233i i k ki X X X λλλλ++++ =0 ,(i =1,2,,n )——即解释变量的数据矩阵的列 向量组线性相关。 则称解释变量23,,,k X X X 之间存在着完全的线性关系。 用数据表示,解释变量的数据矩阵为 X =21 31122 32223111k k n n kn X X X X X X X X X ????? ???? ? ?? 当()r X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黄红涛 一、知识内容 第四章函数应用收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 二、设计意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大部分是难以根据已知理论直接建立数学模型的,但如果能够收集变化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起大致反映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下面介绍如何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者电子表格软件建立函数模型. 例如,在实验室做了恒温下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通过改变压强后测量气体体积,得到以下数据,请建立二者的函数关系,并预测压强为45时的气体体积.

三、应用展示 1.利用图形计算器建立函数模型的基本步骤: (1) 在图形计算器中输入数据,作出散点图(如图1,图2). 图1 图2 (2) 观察散点图的分布情况,根据图像的变化规律从学过的函数中选择一个能够大致反映体积与压强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利用计算器的数据拟合功能便可以立即求出函数表达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如图3,图4是利用函数y=axb 拟合的结果,图5,图6是利用二次函数拟合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