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拳理(摘要)与

基础13式及简化24式拳式

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是当代陈式太极拳泰斗、北京著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在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综合了心意六合内功后创立的融拳功一体、练养结合的一种大众化的太极拳术。该拳理精法密、层次分明,所以适合各种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需求。该拳不仅讲求外在的形式美,而且要求练出浑厚的内功并追求真正的养生真谛和技击精髓,对于养生健身、推手较技都有较明显的功效。冯志强先生的两位老师陈发科先生和胡耀贞先生分别被日本武术界誉为“拳神”和“拳圣”。而冯先生由于其高超的太极拳技艺则被誉为当代的“拳神”和“拳圣”。冯先生练功60余年功力淳厚、技艺高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弟子和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现正在各地从事普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工作。

张禹飞老师是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家冯志强先生的嫡传弟子。他自幼喜欢武术,曾随家乡拳师习长拳、八极拳、形意拳、刀术、方天画戟等;在武汉读书期间,随中原武林耄宿丁鸿奎先生习劈挂散手、岳氏散手及太师鞭、八卦剑、杨家枪、岳家枪等,曾获武汉市81年武术邀请赛一等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京不久即师从冯先生学习该拳,数年不辍,深得其中三味,他练拳刻苦勤奋,曾数次获北京武协、河北永年、北京陈式拳研究会若干比赛奖项。他不仅努力学习拳术,还钻研拳功、拳理,在《武术健身》、《中华武术》、《精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文章,协助冯志强先生写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函授教材》及《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等太极拳教材并亲自解说《心意混元太极拳》录像(曾在中央电视台5频道播出)。张禹飞老师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钻研太极拳,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教授了众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而且还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因其习拳多年,且天资聪颖,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功理功法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在其练习和教授学生过程中,深感冯师拳法的奥妙之处须得长久练习方能得其一二,而又见其学生学之刻苦勤奋,遂想出引路之法,以简单宜行和易于理解为前提,遴选了该拳中的经典拳式,编成基础13式和简化24式以满足初学者的要求。其中基础13式是他在1994年教授挪威学生时所编,简化24式是1997年应美国学生之求而创编,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们普遍感到这

两套拳是登堂入室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较好的基础和入门套路,以后继而再练习冯先生的精练48式及传统的一路和二路拳式就会容易得多。所以我们在征得张禹飞老师的同意后现在特将这两套拳式整理出来供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和品味。(以下拳理、拳法及拳式均出自张禹飞老师之手)

一、拳理:《心意太极拳散论》摘要

(一)

夫心意六合太极拳者,乃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之综合拳法也。

夫心意六合拳者,传为南宋名将岳飞所创,当年岳家军均练此拳与金兵作战。明朝末年,有山西蒲州人姬姓际可者字龙峰,访名师于终南山偶遇“异人”,得岳武穆六合拳谱,朝夕演练,后乃大悟,遂将此拳传于后世。明末清初年间,有河南南阳府回族马学礼者,深知其技之奥妙,欲奔际可学艺,恐未能果,遂充哑为佣于姬家三年,偷学此技,后为姬氏所觉,嘉其志,将毕生所学悉心授之。故马学礼尽得六合神技之精髓。马氏艺成回归河南,为“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之始祖,下传马三元、马兴、张志诚等。后张志诚传鲁山李政,李政传张聚,张聚传买壮图,买壮图传长安安大庆及丁兆祥、李海森、买朋宪、袁凤仪、尚学礼等,遂形成了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之源流。

又有传曰:姬际可传拳于曹继武,马学礼与戴龙邦俱请学于曹继武,然戴晚于马。又有传曰:姬际可传拳于曹继武后,曹传于永济县李政,十年艺成,李返晋途经洛阳遇马学礼,在马书屋为《六合心意拳谱》写了序言,时年为乾隆12年(1747)。后李政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及戴文勋等。戴家为祁县历代名族,传六合心意拳之传统意识和拳规亦极其严格,其后成为北派六合心意拳之主流。又有深州人李洛能,自幼聪颖好学,以卖艺访名师于祁县。遇郭维汉败之,欲拜郭为师,郭辞之,并引见于戴龙邦处,戴即收李为弟子,十易寒暑而功成归冀,成为六合心意拳北派一代名师。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分别为心意、八卦、太极之武术领袖。后由其八大弟子山西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及河北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等继承。以后各派系传承甚广,均有高手辈出。显出六合心意拳南、北派之兴旺发达。

太极拳之历史,恐难考矣。盖我国武术,历史悠久,至明代拳种已很多,虽各有长,亦各有偏。名将戚继光为训练士卒,博采民间十六家拳法,吸取了32

个拳式编成《拳经》32式,其所取拳种远及宋太祖之32式长拳。长拳短打,刚柔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技击方法包括踢、打、跌、摔、拿,拳法式式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匡正了花拳绣腿之风气。据武术史料所载,戚是研究和整理民间武术的杰出人物,他与当时两位另外两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和唐顺之共同研究武术,大胆革新。堪称为近代中华武术之鼻祖。

继戚继光半个世纪多之明末,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之陈王廷者,出身于陈家沟的一个小官僚家庭,其武术在山东堪称高手,甲申年(1644)明亡前后,王廷年老隐居,造拳自娱,据《陈式拳械谱》称,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又名13势)五路、长拳108势一路、炮锤一路。从戚继光《拳经》32式中,吸取了29式。其在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中,创立了武术新学派“太极拳”,是陈式拳之创始之人。其后王廷将所造之拳传于族人,历经数代,久盛不衰。

陈王廷在整理武术套路上,受戚氏影响很大。戚氏《拳经》32势,综合古今16家拳法,去粗取精,编成拳套。王廷从中吸取了29式编入太极拳套路。尤其是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之练法,在俞大猷、戚继光、唐顺之等人的著作中,都未曾出现,这是王廷独创之太极拳所长,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实为武术史上之一创造性之成就。

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之开头曰:“纵放屈伸人莫知,缠绕诸靠我皆依”,即是阐明了“推手”之特点与方法。至18世纪末,山西人王宗岳,传统太极阴阳变易之理,写出著名拳理《太极拳论》,王所在之时间约为陈氏十一世陈长兴之父陈秉旺时代,时秉壬、秉旺、秉奇为当时名手,人称三雄,与族人公兆、大兴齐名,同时有族人陈继夏善肘,陈敬柏善靠,盖自陈王廷后,经三、四传至十二、十三世,名手辈出,宗岳于陈氏拳鼎盛时期,得其理法,发扬光大。惟其拳架传于何人,已不可考。

时有河北广平府永年人杨福魁字露禅,幼即至陈家沟从陈长兴学太极拳,陈立身中正,人称“牌位先生”。其时外姓人学太极拳者,惟杨与其同里李伯魁二人而已。故陈姓人颇歧视之。因是杨居陈家数载无所得。一夜杨醒,闻哼哈之声响不绝耳,遂起越垣,见广厦数间,其乃破墙隙窥之,瞥见其师正教诸徒拿发诸技,大奇,自是每夜必往窥,并与李互相切磋、悉心研究,功夫乃大进。后杨与诸徒决,徒皆败北,陈始惊杨为天才,遂尽授其秘技焉。杨归,遂传授同里故人,

从学者甚众,时称杨为化拳、绵拳,后至北平教授王公贝勒大臣习此技。其技传于其子班侯、健侯。再传至其孙少侯、澄甫发扬光大。

又19世纪末,有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得宗岳之《太极拳论》于河南舞阳盐店,并学拳于杨露禅与温县赵堡镇陈清萍,后返故里河北广平府永年据以发挥太极拳之理论及练法。写下练拳心得《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等。其后禹襄传拳于其外甥李亦畬,亦有阐发。李又传拳于郝为真。郝为真传拳于其子郝月如。时郝为真病于京城,有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者悉心照顾,郝甚为感动,遂将太极拳传于禄堂,禄堂综合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精华,于太极拳独树一帜。

陈家沟之十六世孙陈鑫,自幼体弱多病,自知练拳无大成就,遂以阐发历代练拳经验为己任,用13年的时间,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一卷成为近代练拳之经典。

又有满人全佑者,先从学于露禅,后从学于班侯,学小架,遂传拳于其子吴鉴泉,以柔化、紧凑、细腻、均匀为宗旨,亦自成一家。

陈氏老架由陈长兴之曾孙陈发科于1928年在北京传习,时下在京城之传人有:冯志强、田秀臣、雷暮尼等。

(二)

练习拳架,首要之处要明拳理,何谓拳理?即技击、养生、健身之阴阳变易之理,不明此理即不懂拳。然此理之深厚底蕴还在于其传统文化之基础,有《易经》、《内经》、《拳经》,无数十年纯功而不能也。且需朝夕揣摩、日日演练、用心体悟,师、性、德、勤集于一体,方可得其上乘。

太极之高层功夫即为道功,然修道之师德性勤四德不可不察也。何谓师德性勤?师者,明白之师也;明师可明道、明法、明术,不致坠入旁门左道、歪理邪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者,性之根也;得性未必有德,然无德必失性。其故何哉?昔燕子李三,功夫可谓绝矣,然终不免为武林同道所鄙弃而共诛之,遂成千古遗恨,后人不可不鉴。吾谓之有德必气顺、心静、神安、清净,无求于我,无求于人,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故方能有一点灵光,飘飘荡荡,杳杳萦萦,活泼泼于了然胸中。夫德与权钱,背道而弛,集权、贪财、敛钱、好色俱离德,集贪敛好愈盛则德行愈远,历代与权贾相通者,无不视钱财利禄如命,子戮父弑,

相煎于市,蝇营狗苟,口蜜腹剑。是云: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同心而共济,是为德也。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愿吾门人不可不勉也。性者,天赋之悟性也;天性顽钝,也只好达于中乘境界,但亦属与道有缘者,孺子可教也。最后曰勤。何谓勤?曰体勤、口勤、心勤、脑勤,即勿使惰怠,功于思忖;而油嘴花舌、不求甚解、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必不得其功矣!且有祸起萧墙之虞耳。

《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拳之阴阳乃刚柔、松紧、开合、虚实、顺逆、屈伸、动静、束展。然拳之不懂缠丝,即不明拳理。故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太极拳之缠丝劲又名缠丝精。精者,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之“精”,即先天元精与后天醍醐之谓,是为拳之本元。是故,非练精化气之途不能得缠丝劲也。故筑基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烹炼护法均不可少。

(三)

练拳之法,盖由站桩始。是为无极生太极。然拳架之练法,则由鸡腿起。盖因有鸡腿时知虚实,知虚实者能进退。再则取鸡有转侧之精、独立之能、争斗之勇,经效仿鸡之争斗而揣摩出身法、步法、争斗之法而达周身一家及灵活性和整体协调性。

因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而命名的,故要求身成六势: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捉、雷声。强调内外三合:内三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鸡、龙、虎、蛇、燕、鹞、马、猴、鹰、熊十大形为基本拳法,以鹰熊两艺为本,明三节,走五行,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行钻翻艺与罩艺之别,拳把一开,身成六势,把把如鹰捉物,势式如虎扑食。其溶入太极拳之缠丝劲中则如虎添翼,威力无比。

练太极拳者,亦须六合,鸡龙熊虎鹰雷合一方显拳之威力。然非练功长久而不能,非四德齐具而不达也。六艺者,可单练亦可合练,初以单练为上,继而逐渐加之,则十年其艺可成。所谓“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谓也。若无心者,辄数十年亦不得登堂入室焉。

又练拳架必有不顺遂处,故须逐日修炼、逐年改拳,愈改艺愈精,其理愈明,

无明师岂非枉费心机,劳而无功哉?

拳之技击乃其魂魄,故技击之理亦不可不明。然技击之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好汉,空耗一生,无半寸之功,是不明拳理也。前辈早已昭然,心意曰:明三节,粘展翻;太极曰:四两拨千斤。问曰:练拳者无不在此上下功夫,岂有不明之理?曰:的确不明。古人勤学苦练、朝夕揣摩尚且不能得之万全,况今人在市场经济下浮躁异常,有权钱利禄、美色功利之诱惑,偶凭一时之小聪明,异想天开,哗众取宠,岂有明白之理?夫三节者,梢中根是也。梢节接劲可引而化也,中节接劲可用而变也,根节接劲则动而背也;反之,梢节接劲亦会脱而背也,中节接劲亦会锁而滞也,根节接劲亦可顺而靠也;凡此皆如武穆王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必得明师指教方可得入门窥也。又察四两拨千斤,拨何处、如何拨、往哪儿拨,如何得机、如何得势、如何粘展翻,均须口授。行钻翻艺者,须明中节及身法之起钻落翻、贴转拧插;行罩艺者,则须明梢节及身法中正协调、拍按拿发着准。

(四)

凡习太极拳者,不可不明劲也。然何谓劲?其别于力者何?夫劲与力在未学拳之前无从分别。即已学拳则不可不分也。常见学艺数十年者,未能明劲,殊属憾事。须知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也。劲则不同,盖劲由于筋、且可达于四肢而能发。力有形而劲无形,力方而劲圆,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钝而劲锐。力有横直,劲有方圆。直力显而横力隐,虚力刚而实力柔,未学拳者力直而虚,是真力也。已学拳者力横而实,乃劲也。太极劲者,寓缠丝于沾、粘、连、随中也。又有擎、引、松、放、敷、吞、对、盖之说。究其宗,总不外乎击打、引化、擒拿、发放四种劲力,余皆从此四劲变化而出。然四种劲力又不外乎攻防二字。是故兵法云:虚实变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劲者,又可分为明劲、暗劲、化劲。此亦为内功修炼的三步功夫,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至若虚至虚灵、可达炼虚合道之境界。又明劲、暗劲、化劲与三节劲有关联,一般而言,明劲与梢节劲有关,暗劲与中节劲有关,化劲与根节劲有关。然劲之得道,亦与实战有关,故太极拳讲究推手之法,盖因推手乃训练技击之有效方法,且不宜伤人。故我门中人必须习练此法,以继承武术之精华,而不致使我民族瑰宝失传。

然明了三节还不行,明三节只是法,不明三节窍亦枉然。何谓三节窍?乃主宰三节之枢纽也。吾于练拳之余常自揣摩试力,终感三节窍之重要。三节劲讲“梢领、中随、根节催”,然主宰之处,莫过于肩井、环跳、命门三个根节窍,凡放松者,能松此三窍者,是为真松。然松此三窍,何其难也!余在练拳揣摩之余,常体味个中三味,无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此乃吾练拳近40年之体悟也。

二、拳法

拳法者,练拳之法也。是故有云:先站桩耶?先练拳耶?吾谓:均可亦。又云:面北耶?面南耶?吾亦谓:均可。何哉?是故练拳须讲科学,但同时又要摈除玄学之弊。吾深爱冯志强师之实事求是精神,故其功夫谓之真功夫。在与人较技时是来不得半点矫饰造作的,故谓:只要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但究其拳法无非二理:一曰技击之理,二曰养生之理。技击之理是灵魂,养生之理是根本。故吾常谓虎扑羊、鹰博兔,美耶?丑耶?二者均属美矣。实非视之而美,乃为生命之美矣!此为美之根本,舍此便有矫揉造作之嫌。冯师一生务实,可谓吾之楷模。

其次为养生之法,即凡练拳必合身体康健之理,身体有经络、血脉、骨骼、肌肉、神经、脏腑等生理结构,练拳须合此结构,乃可身体康健,少生疾病。凡不合生理卫生者,即不得练拳要法。学者不可不察。

三、拳式:

基础13式:

1、起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单鞭;

5、白鹤亮翅;

6、斜行;

7、云手;

8、连珠炮;

9、左右冲;10、左蹬脚;11、伏虎;12、穿心肘;13、收势;

简化24式

1、起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单鞭;

5、亮翅斜行;

6、左右连珠炮;

7、左蹬脚;8、左擒打;9、十字手;10、披身锤;11、青龙出水;12、运手;

13、野马分鬃;14、左右冲;15、前后招;16、双震脚;17、玉女穿梭;

18、右前镗步;19、右蹬脚;20、右擒打;21、左右煞腰肘;22、穿心肘;23、翻身当头炮;24、收势;

应龙2000年5月写于北京十翼斋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篇一: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求 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领 1、预备式 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合、顶劲要虚翎顶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3-5分钟 待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气机移动时再进行起式动作,做起式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述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棚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翎气虚虚上棚,形成棚劲,心意前趋劲惯指稍伸挤成挤劲,心意回引劲力从稍端返回两肘成捋劲;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翎气下按而形成按劲。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2、金刚捣碓 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要右膝是右手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振脚做好准备,振脚时切不可弩气用力使劲跺踏,不可为最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振脚是松气,松劲所至,是身静气俱松的表现,意到

气到,气到劲自然到,集柔而成刚,定式时复归太极原象,心内一片太和, 3、懒扎衣 做懒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部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引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预开先合,合之再合的开合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要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 4、六封四闭 两手环环形旋绕时要靠胸部的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园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气机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手到、脚到、身体到,一到全到一气呵成。 5、单鞭 ,做单鞭式时胸部常常兼有棚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时是在丹田内转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惯指稍,整体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6、白鹤晾翅 白鹤晾翅上合下开时,左手护胸护脸,右手护腹护裆,上下护住中线,左右两肘护两肋,这是对己言,左手暗藏催心掌,配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点提示 一、无极起式 无极式站立时,要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和. 顶劲要虚虚领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 如此三至五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无存,气息移动时,再练习起势动作. 做起势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 心意上堋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领气虚虚上堋,形成堋劲. 心意前驱,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 心意回引,气从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捋劲; 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领气下按,而形成按劲. 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预备式要求无极站桩,意守丹田,太极起式,要求圆活流畅.所画之圈要大一点,要有深拔之意, 以后的动作都要求如此,要掌握阴阳的对称,统一和互为转换.由下向上堋,有上必有下;由后向前挤,有前必有后;由前向后捋,有后必有前;由上向下按,有下必有上., 二、金刚捣碓 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 震脚时切不可努气用力,使劲跺它,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

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 震脚是松气,松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而成刚. 定势时腹归太极元相,心内一片太和. 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水平圈实,与步伐调整要协调一致,圆活流畅,同时完成. 腿手分家, 应匀速对称, 配合得当. 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步左右,以保持稳定脚. 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右脚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脚震落是松气,松腿,自由下落,不可跺脚,以防自伤. 无论是提脚还是震脚,右腿,胯,足,三节要放松,若断若连,以后动作均如此. 三、揽扎衣 做揽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腹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迎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欲开先合,合之再合的续合式. 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应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 本式的提腿,开手和缠腿合手,上肢与下肢运动,应协调一致,相反相成,同时完成. 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圈,定势时手不能出圈,即手不能开过右腿,并保持周身的圆浑. 四.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两手环形旋绕时,要靠胸腹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圆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气息更流畅. 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手到脚到身体到,意到拳到,一气呵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一、起式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1、转体旋腕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1、擦脚插掌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1、转体绕臂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弓步展臂 十、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1、擦步右捋2、转身旋掌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1、转身撩拳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1、擦脚合臂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1、下捋棚举2、虚步刁托3、擦脚翻掌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1、转提旋掌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1、转身捋棚2、撤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1、撤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1、屈膝分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1、转身旋掌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1、转提左捋2、转提棚臂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冯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

冯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 一、无极起式 练拳须从无极始 掤挤捋按须认真 掤,意在腕背 挤,意在指尖 捋,意在掌心 按,意在掌根 二、金刚捣捶 正面立圆顺时圈平圆左弧腰左旋平圆右弧摆右脚双掌右捋铲左脚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右侧立圆反背拳 三、懒扎衣 正面立圆顺时圈右拉左采如拔剑双臂左合如十字平开双掌提右腿双臂再合落右足右臂向右托左臂沉肘坐腕立右掌左掌按摩到丹田 四、六封四闭 两掌顺时转小圈掌背连根向右挤正面立圆顺时圈左刁右托再合腕两掌松落腰转左两掌画弧到耳侧左足内收虚点地两掌下压如拔胡 五、单鞭 右合左开运两掌双掌大圆对开合右手出钩左仰掌起左足钩收落铲左手荡开右脚叩左手顺时转丹田左开单鞭弓马步 六、白鹤亮翅 双手下松左膝侧双掌顺时一大圈双掌平胸向右捋顺时小圈左足收上

动不停左足摆左掤右捋上右足交叉顺时混元圈双臂合十右足铲重心前移亮右翅 七、斜行拗步 右掌化弧落中线重心後移右脚摆重心前移左手扬左脚钩铲撑两掌重心左移收右脚搂膝拗步左手钩右掌平圆反时圈面向中央背撑圆 八、提收 右足上步虚点地双手松落两胯侧右足後撤一大步左足拖回虚点地两手大圆落腹前双掌提升右肩前按掌提腿右脚立虚领顶劲命门撑 九、前蹚拗步 落脚左掤右掌挤右合左开左脚摆右掌左捋扣左腕右腿里合落地铲双手反时正立圆右掌向右平拉开马步坐腕沉两肘 十、掩手肱捶 双臂合十左旋腰右领左随右旋腰左领右随左旋腰 震脚开步松两掌左盖右炮反背捶磨盘穿掌反时展 先合後开八字手左掩右冲发寸劲右把左扣提右膝 十一、披身捶 左侧小合混元圈右掌顺时扫大圆双掌松落如无极阴掌前掤阳掌落平弧合十右在上两掌侧开提右腿右足开步再合十平圆反时抓一把左拳右探眼朝上右拳吊摆沿走前右挂左拦要蓄劲左挂右拦意为先 十二、背折靠 右拳松落反时圈右拳左领腰转左左拳下撑大腿根右臂逆缠腰转右 十三、青龙出水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提示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提示 文/汪荣安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我师父冯志强大师创编的。它融合了心意六合内功与陈式太极拳缠丝内功之精华,依据太极阴阳之理,以内外双修为核心,以心意行气及螺旋缠丝为法则,以修炼丹田内气为根本,以太极十三势为载体,达到内以修身,外以致用,拳功一体,炼成一粒混元气的上乘功夫。 ·修炼时要坚持: (1)三项原则: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内外俱练,以内为主。 (2)三个结合:拳法、功法、用法结合。 (3)四句真诀: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 为教学之方便,我根据师父《陈式太极拳入门》中关于混元24式太极拳图解的说明,简化成此,如有差错请同道批评指正! 一、无极起式 说明:无极势:自然站立无极状态(略)在念止、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顺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洞觉明景象全身放松,进入无极虚灵之境。 起势:划好三个圈,每个圈都有棚、捋、挤、按。棚劲的棚点在腕背;挤劲的挤点在指稍;捋劲的捋点在掌心;按劲的按点在掌根。整个动作要求连贯圆顺。注意:除顶劲不丢外,周身放松,松腕舒指,气归丹田。 二、金刚搗碓

··动势:欲右先左—双手右棚—回转立圆—松转斜捋—转身平捋—手足对开—立圆前捋—上步勾拳—反背拳、掌—举拳提膝—震脚下捣。 说明: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立圈450度要周身协调一致,混元一体,园活流畅。注意欲右先左、欲左先右,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全身形成对称的整体膨胀劲(注:以后的所有动势都应如此)。 向左大捋,向右转身时注意与步法配合得当。接下势铲脚与推掌同时完成,铲脚要贴地面,两手平捋伸展,眼神向左前方;注意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脚左右,以保持稳定。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注意后脚上步不要蹬地,要用前腿和腰跨拉动前伸形成虚步。右腿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拳高于耳平,拳背朝上;右脚松沉踏落,不可跺腳,注意两脚同肩宽;右拳松沉地向下一捣,注意手脚齐到方为真,重心仍在左脚。 三、揽扎衣 ··动势:松沉—抱拳右上棚—U形回转—转腰开臂—左右缠丝—提腿开臂—合手开步—揽扎衣定势。 说明:左手抱右拳向右前上方打出时:腰先微左旋再右转(欲右先左);拳高于鼻平,拳背皆朝外。右手向左上方穿出两臂双开时,胸腹同时折叠相开,寓欲开先合之意。两臂左右分别缠丝(乌龙绞柱),要周身协调俱动如拧麻花。下式的合臂、提腿、开臂,合手、右脚横开等上肢和下肢运动应周身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圏,,定势时右手不能出右腿外,沉肩坠肘,指尖上竖,成瓦拢掌;左手由右腹前拉到左腹前。此时气沉丹田,合于丹田,玄顶、松体。 四、六封四闭

五十六式陈式太极拳教学分解学习步骤

1 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五十六式竞赛套路) 分解学习步骤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练习步骤分解) 第一式:起 势;(分脚开立,假设方向向东。) 第二式: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擦步的方向左前方,推掌的方向右则后方。 4、躬腿前棚, 方向正南。 5、虚步撩掌。6、震脚砸拳。) 第三式:搅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擦步方向正西。4、马步立掌。) 第四式: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收脚成虚丁步,按掌方向西南。) 第五式: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方向正东。3、转腰托掌。4、马步托掌,现在的步形是马步,重心略偏于后则。) 第六式:搬栏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第七式: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第八式:白鹤亮翅;(1、擦步擦拳,擦步的方向东北。2、虚步分掌,方向正东,步形丁虚步。)第九式:斜形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出脚方向东北。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第十式: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方向正东,独立步。) 第十一式:前蹚;(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两手在胸前相合。 3、转腰翻掌提腿擦步。 4、马步分掌。) 第十二式:左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第十三式: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第十四式:背折靠;(1、折叠缠臂。2、拧腰折靠,现在的步形是侧弓步。) 第十五式: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进拳。) 第十六式:斩手;( 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第十七式: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抡臂,方向正东。) 第十八式: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2、提膝翻抖。) 第十九式:右掩手胧捶;(1震脚收拳。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弓步方向东南,冲拳的方向东北。) 第二十式: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方向东南。 4、虚步按掌。) 第二十一式: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方向西北。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第二十二式: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押掌。6、缠臂横出。) 第二十三式:左云手;(1、震脚摆掌。2、开 2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刀三十八式分解刀式谱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刀三十八式(分解刀式谱) 1起式震脚○1掤挤捋按○2混元圈○3提膝后捋○4上步撩掌○5震脚交刀2护心刀○1撤右步后撩左手逆缠平眼○2收左脚虚步前劈护心 3青龙出水○1逆缠右拨○2顺缠左绞○3进步抖扎(左手逆缠手心西)4风卷残云○1后坐缠头○2上左步左弓左斩○3后坐裹脑○4上右步右弓右抹5白云盖顶○1回身先横扫后上撩(西北)○2收左脚虚步架刀(身向西北)6黑虎搜山○1右卧按刀○2左转左脚换跳左挂○3上右步侧虚步右下扎刀7苏秦背剑撤右步横托刀(身东南)8金鸡独立○1转身托刀○2独立架刀9迎风斩草落左脚旋腕左砍 10腰斩白蛇○1扣左脚左拦刀○2右转身平斩11日套三环○1上步砍刀○2飞步劈刀○3歇步撩抹○4转身撩剌(重复3次)12拨云望日○1左转撤右脚回身左撩○2右转撤左步右拨刀刃右外身向东南13拨草寻蛇○1正竖推刀○2反竖推刀○3左平剌刀○4右横推刀 14青龙出水(同3式但无逆缠翻花) 15风卷残云(同4式)16力劈华山○1左手拨拦左回身上右步立劈合手○2步不动反身交臂摔劈分手17大雁别金翅○1右挎步左挂○2提右膝立刀○3上右步反撩刀刃上 ○4步不动反挂右手心内平扎刀刃南○5交臂左挂分手插腰崩刀18夜叉探海俯身左下反扎刀19翻身砍○1震右脚回身左劈西北○2上左步右砍 20回身再砍(只不震脚刀法同19式)○1跳右步回身左劈○2上左步左弓右砍21黄龙三搅水○1上右步右撩○2退左步左撩○3同○1○4同○2○5同○1○6退步分水刀22双震脚○1竖刀跃起○2震脚磕刀 23玉女穿梭○1蹬脚推刀○2平扎刀跳步24腰斩白蛇○1扣左脚左拦刀○2跳步右转身右脚横撤正东拦腰横斩身向北刀刃南25野战八方势○1左转顺缠下弧左挂○2右转翻身换跳空中右挂○3落步偏马步双按刀26连环刀○1提左膝撩拍刀○2行步平扫○3转身缠头○4右独立按掌捋刀西27前后撩阴刀○1落步后反撩○2行3步前撩侧弓马步 28护心刀(同2式)29白鹤亮翅穿心掌○1上步左弓立扎刀○2左弓螺旋左挂○3偏马架刀击掌30反背刀○1收右步收刀身向南刀刃东○2反背右脚开步下震右后下劈西南31独立式(类同8式)○1撤右步左转身左撩右抹○2提左膝独立托架刀斜刀过头32披身斜挂○1落左步左挂○2上右步劈刀○3撤右步提膝横托○4上右步右独立下扎33横扫千军○1落左步拨刀○2右转身右虚步身北横扫○3上右步跟左步立扎刀34指南针开合势○1坐腕侧崩刀○2搓步推刀 35夜叉探海(同18式)36白猿献果○1撤右脚右转身右下劈○2上左脚右脚跟步并步合握捧刀平剌刀刃北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陈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各式口令

陈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各式口令 1、无极起式 吸气、放松、棚、挤、放松、缓手、捋、缓手、按、放松 2、金刚捣碓 正向混元圈左右左、放松、左捋、右捋、勾擦脚、放松、再捋、转身分掌上步勾拳、放松、反背锤、反背掌、提膝砸拳落脚、放松 3、懒扎衣 武松脱铐、金丝抹眉、缓手、合十字手、分掌顶膝、插掌后插脚、拦腰掌、放松 4、六封四闭 丹田内转、挤手、放松、缓手、捋手、放松、再缓手、双按掌、放松5、单鞭 刁拦手、打肘、勾子手、勾擦脚、丹田内转、横击掌、立掌坐腕、放松 6、白鹤亮翅 正向圈、右捋、放松、转身收脚上步、前肩靠、分手、上步背肩靠、放松

7、斜行拗步 提膝、落步推掌、放松、右搂掌左搂掌、前插掌、缓手、横击掌、放松 8、提收 退步、提收、放松 9、前蹚拗步 上步前挤手、拦手、里合腿、擒拿手、扑面掌、放松 10、掩手肱锤 左捋手、右拳、转身、缠丝手、反背锤、盘肘、八字手、提拳下落分开、掩手肱锤、放松 11、披身锤 倒拔垂杨、放松、横摆掌并步、上步撩阴掌、开立步、放松、缓手、分开、合十字手、上开下合、下开上合、五花手、斜冲拳、放松、披身锤右左右 12、背折靠 背折靠、放松 13、青龙出水

左披身锤、右摆拳、指裆锤、放松 14、双推手 丹田内转、挤手、转身缓手、上步双推掌、放松 15、三换掌 三换掌一二三、放松、肘底锤 16、倒卷肱 倒卷肱一二三、放松 17、退步压肘 一二三四、左退步压肘、盘肘、转身、右退步压肘、放松 18、中盘 缓手、上步斩(切)腕、太极圈、中盘 19、闪通背 太极圈、合(收)脚、前肩靠、拦掌、放松、上步拦掌戳喉、放松、拌摔(勾脚摔)、转身、退步闪通背 20、击地锤 掩肘并步冲拳、放松、右搂左搂、上步、击地锤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1.起势(1.预备势身体自然并步站立 2.分脚开立)(默认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缠臂提手 2. 屈蹲转体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步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刁手托掌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向左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翻身跳转两臂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插掌合臂擦步 2.虚步分手亮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合手收脚收手 2.提膝向前下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旋掌提脚插步4.马步分手) 12.右掩手肱拳(1.转腰旋臂 2.提膝刁收3.震脚擦步合臂 4.马步掩手5.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缠臂右掩肘 2.缠臂向左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靠臂) 15.青龙出水(1.转腰展臂 2.转腰缠摆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 跳转身抢劈掌)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拳)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1.下捋转腰 2.转腰棚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推掌) 22.右云手(1.转腰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手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击掌)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冯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整理大字版)

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整理大字版) 一、无极起式 练拳须从无极始 掤挤捋按须认真 掤,意在腕背 挤,意在指尖 捋,意在掌心 按,意在掌根 二、金刚捣捶 正面立圆顺时圈平圆左弧腰左旋平圆右弧摆右脚双掌右捋铲左脚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右侧立圆反背拳

三、懒扎衣 正面立圆顺时圈右拉左采如拔剑双臂左合如十字平开双掌提右腿双臂再合落右足右臂向右托左臂沉肘坐腕立右掌左掌按摩到丹田四、六封四闭 两掌顺时转小圈掌背连根向右挤正面立圆顺时圈左刁右托再合腕两掌松落腰转左两掌画弧到耳侧左足收虚点地两掌下压如拔胡五、单鞭 右合左开运两掌双掌大圆对开合右手出钩左仰掌起左足钩收落铲左手荡开右脚叩左手顺时转丹田左开单鞭弓马步 六、白鹤亮翅 双手下松左膝侧双掌顺时一大圈双掌平胸向右捋顺时小圈左足收

上动不停左足摆左掤右捋上右足交叉顺时混元圈双臂合十右足铲重心前移亮右翅 七、斜行拗步 右掌化弧落中线重心後移右脚摆重心前移左手扬左脚钩铲撑两掌重心左移收右脚搂膝拗步左手钩右掌平圆反时圈面向中央背撑圆八、提收 右足上步虚点地双手松落两胯侧右足後撤一大步左足拖回虚点地两手大圆落腹前双掌提升右肩前按掌提腿右脚立虚领顶劲命门撑 九、前蹚拗步 落脚左掤右掌挤右合左开左脚摆右掌左捋扣左腕右腿里合落地铲双手反时正立圆右掌向右平拉开马步坐腕沉两肘

十、掩手肱捶 双臂合十左旋腰右领左随右旋腰左领右随左旋腰 震脚开步松两掌左盖右炮反背捶磨盘穿掌反时展 先合後开八字手左掩右冲发寸劲右把左扣提右膝 十一、披身捶 左侧小合混元圈右掌顺时扫大圆双掌松落如无极阴掌前掤阳掌落平弧合十右在上两掌侧开提右腿右足开步再合十平圆反时抓一把左拳右探眼朝上右拳吊摆沿走前右挂左拦要蓄劲左挂右拦意为先 十二、背折靠 右拳松落反时圈右拳左领腰转左左拳下撑大腿根右臂逆缠腰转右 十三、青龙出水 右掌松落顺时圈右挂左拦似从前左挂右拦拳反背左手撩指右拳落右拳吊摆左手回 十四、双推手 右拳变掌顺时圈左掌丹田转小圆右足叩随腰转左足微收双掌捋双掌松落左足摆双掌左捋上右足双掌合十再松落大圆合劲左肩前右足前跨一大步左足拖步双掌推势如推倒万重山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不可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

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篇一: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 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一 作者:道云龙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59 一、《何谓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 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以自身几十年间练拳行功的切身体会,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耀贞老先生毕生武学之精粹,根据天地阴阳,混元运转的易理,结合中医养生之道创编的一种混元运动的太极拳。 为何要取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呢?对于这一问题,外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老师的深层含义,说其是陈式,千真万确,此为陈式第十七代杰出代表陈发科老先生亲授,独有冯老师对此道感悟最深,从中掌握了太极拳的内涵精髓和真传练法。在陈式后紧随心意二字,是冯老师看到如今武术界很多人习练陈式太极拳包括其他太极拳时着重外形拳架、努气用力、牵强发劲、急于求成,忽视了太极拳的内功拳性质,应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外俱练,因而强调要用心来练,首先要用心来理解参悟太极之道。老师常说:“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极拳是意气运动,而不是体力劳动。提出“心意”二字则强调了“心意”在练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心意”之后紧接混元二字。何为混元呢?大从天

地讲,宇宙间日、月、星辰都有各自的圆形运行轨迹,又互为整体却不相撞。小从家庭、工作讲,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子妹间都有自己的生活运动习惯,单位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尽其责、和睦相处,如运转的好,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也是混元。从练太极拳讲,每练一招一式,心与意,意与气,肩肘腕,腰跨膝,以及周身各个大小关节都在同一混元圈内运转,各自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心往一处想,意往一处去,气聚一点,外形内气,阴阳开合,同画一幅美丽的太极图,这就是混元。据冯老师说:“当年陈发科老师常说陈式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要向混元发展”。也就是说混元是陈式太极拳的高级阶段。 总之,冯老师提出心意混元一词,是着重强调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要用心用意,行功走架要圆活自然。要切实理解何为太极,何为太极拳,用太极之理来指导练习太极拳。是希望后辈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明太极之理,合太极之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二、混元太极拳的实质 混元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炼内功为本。练内功首先是练内气,气是劲之体,劲为气之用。太极拳的内功威力是靠太极拳的内劲来体现的,太极拳的内劲是拳术的统帅和核心,而太极拳的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基于此,冯老师提出了: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养

太极拳赋予女人迷人的气质

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修炼纲要 一个核心 太极的核心即混元,包括在混元气、混元体、混元圈、混元一粒。混元是太极之本体,太极是混合圆成之物,混元是太极之本象,太极是混合圆形运动。 两个坚持 持拳功合一的真传练法,坚持体用兼备的武术本义。 三项原则 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 四条总诀 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 六条法则 静中修,松中练,环中求,缓中运,和中行,养中长。 八步练法 第一步养气混元生太极 第二步意气混元行太极 第三步活桩混元沉太极 第四步缠丝混元旋太极 第五步整体混元合太极 第六步弹性混元运太极 第七步虚灵混元返太极 第八步一粒混元养太极 十六条修炼秘诀 1、练拳似休息; 2、练拳似站桩; 3、练拳似天地人合一; 4、练拳似画图; 5、练拳似行气; 6、练拳似换气; 7、练拳似吐纳; 8、练拳似游泳; 9、练拳似修炼; 10、练拳似通经活络; 11、练拳似平衡阴阳; 12、练拳似放松; 13、练拳似性命双修; 14、练拳似精气神转化; 15、练拳似自我按摩; 16、修炼秘诀中的要窍。 混元太极拳入门须知 学习太极拳,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

轻则神意涣散。要方之,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境。 二、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成。心不静则神不宁,心肾不交则神气不通。心要静,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安,心安气自行,神气相通,万象归根。静练出真功,功夫长进快。静养灵根气化神,处处静,时时静,行立坐卧不离静,静中求动生太极,不静不动之奇。 三、不可不知养,太极不太和,欲速则不达。练拳不如养,易伤不易长。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以慢为宜,慢练为养,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快练为伤,伤气、伤神、伤心、伤身。须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太极太和,自然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 四、不可心存打人念。否则,心动神去无所依,神杳气散无所归,好勇斗狠失心和。妄念一起,横气自生,肝气不平,阴阳不和,火水不济,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练拳时,应壹习凝神,主于敬,养其诚,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一念无所思,一物无所著,而养浩然天气,久久功至,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五、不可努力用力,努则力刚易折,气易阻隔于胸,被排挤,久之必得胸弊肺炸之病。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总要力活形顺,圆满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 六、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全身僵直,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于丹田,双足似萍草无根,且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和则万法不至。周身放松,脊柱竖直,松腰敛臀,松胯圆档,虚心实腹,则中气贯通,太和之气才能浩行。 混元太极拳简介 混元太极拳(全称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公发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公耀贞老先生之毕生武学精粹,由当代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名家、二位老先生的得宜弟子冯志强先生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他融合了心意六合内功与太极新缠丝内功之精髓,并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练,达到一粒混元气的上乘功夫。 混元太极拳是将太极拳、心意拳熔为一体,太极拳旨在周身缠丝,内缠外统,周身一家,运行丹田一粒混元气,修练后天以补先天。心意拳旨在周身六合,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通三节、达四梢、走四象、运五行并相合一气,修练先天以壮后天。 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器械套路及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散手为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肉。在练法上崇尚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练力易料,练气易滞,练意则通。贵在精神。本门拳功着重养气、采气、行气、运气,旨在生元、培元、壮元、混元。在内气壮大的基础上,积蓄真元之力,以意行气,按窍运气,采用自然呼吸。拳法上不要求纵跳发力,震脚乱抖,避免外伤筋骨肉,内伤精气神,从而使练功者静心、放心、专心地进行修练。 混元太极拳在练功思想和修炼内容方面形成了“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风格特点。在修炼方法上形成了“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的风格特点。在练法要诀方面形成了“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风格特点。 混元太极拳主要由功法、拳法、器械、推手、散手五大部分组成。其【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法为基础,拳法为核心,器械为辅助,推手为手段,养生与技击为目的。 一、功法 功法是混元太极拳体系的基础。功法的研究和习练是内气、内劲、内功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