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   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   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2、文学研究会:1921.1,于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发起。将《小说月刊》作为代用会刊,还陆续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3、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的一批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思考人生,剖析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为人生”的小说(主要指1918~1921年间)。格调是“微忧的爱”,“忧”为对时代的思考。

4、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它本身就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基本特点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地血肉联系。

创作特点是:

(1)及时迅速的反应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2)中国诗歌会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这自然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3)这一时期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4)在诗歌形式上,中国诗歌会诗人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强调“诗歌应当与音乐结合一起,而成为民众歌唱的东西”。

5、新文学双簧性:由钱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副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6、创造社:1921.2在日本东京成立,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人发起。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先后创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如此猛烈的炮火”。从创作看,创作社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的主要形式。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7、乡土小说:所谓“乡土小说”,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8、左联:1930.3.2在中国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由鲁迅等四十余人发起。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总结了革命文学倡导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左联”作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一个支部,许多活动都与国际上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同步。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实际

的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春,“左联”解散,其存在的六年间,对三十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巨大。

9、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由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在全国各地组设了数十个分会,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文协”的成立标志着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成立时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

10、新格律诗派:1923年成立于北京,由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秋实等人发起。大多是曾是旅英美留学生。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诗镌》作为代表刊物。前期新月派(1928《新月》创刊前)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11、语丝派:1924年11月鲁迅办《雨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雨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等人,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12、社会剖析小说:茅盾在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大规模的、全景式的反映刚刚逝去不久的、甚至是正在发生中的社会现实,表现各种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在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和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和宏伟的结构,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想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13、“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

三、简答

1、《雷雨》中主人公是谁?并说明理由。

答:主人公应当是繁漪。理由:《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乃至周萍,哪个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他如此淋漓尽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

2、田汉前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p134)

答:(1)“真生命或根本义”田汉有时又称之为“人性之真”。这一时期田汉是将现实的关怀与“人性之真(本)”的超越性的关怀融为一体的。在艺术表现上,他自觉的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资源,显示出“重象征,重哲理,重(主观)

抒情”的特色。

(2)在田汉早期剧作中,引人注目的出现了“艺术家”想象系列,这些艺术家们在面临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的冲突时,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具有浓重的“精神至上”、“艺术神圣”的色彩。是剧作家赋予他的艺术家的“精神流浪汉”气质。

(3)田汉早期剧作的另一个主题是“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这一部分作品更具有社会批判性,而且是越来越强烈的。

(4)田汉的早期剧作“诗人写剧”的特色是十分鲜明的。

3、分析《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而诗人郭沫若正是“偏于主观的人”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①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②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的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解放。

③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2)《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①《女神》中“我”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面向世界的眼光,都真实的反映了郭沫若热情奔放、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表现了郭沫若的反抗性格,生命力的无比旺盛,创造力的无比丰富。

②在《女神》里,常常可以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展现了一个骚动着的、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③这互不协调的声音,矛盾对立而又统一,显示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达到了对“五四”时代心理、情绪与情感的立体化的真实反映。

4、分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自然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所以他不像二三十年代许多提倡大众化的革命作家那样,写出来的作品总是有些隔,记住“衣服”是民众的,“品貌”仍是知识分子的。能够重视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赵树理(及其所代表的)这一代作家最突出的特点。

(2)赵树理及其做代表的这一代作家的另一个重要历史特点是,他们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他们直接参加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长期忘我地在农村基层参与农村改革,他们的创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是生活创造者与生活描写者的统一。

(3)他自觉的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他的作品除了融入对农民的挚爱情感,也融入历史考察的理智。这都构成了赵树理创作的历史特点。

5、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

答:(1)长篇《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景中去刻画,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的凸现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

(2)《猫城记》中“猫民”的种种保守、愚昧、非人性的性格,分明也映射着

“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

(3)《离婚》中的张大哥是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体现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的一面。老舍以幽默的笔法,真实的写出了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儿女”因循保守庸人哲学的破产,以及他们欲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4)《四世同堂》里的祁家老太爷也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怯懦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虽然自己不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的分了尊卑贵贱,重视而真诚的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表面与排场。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当祁老人发现了自己的一套行不通,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5)祁瑞宣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身上集中了更加深刻尖锐的矛盾,他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作为祁氏大家族的长孙,他身上体现着衰老的北京文化在现代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与困扰。在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祁瑞宣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位置”。

总结:通过祁老人、祁瑞宣思想、性格的刻画,深刻的反映了老派北京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以及这些弱点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的历史过程。

6、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

(1)他的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用长篇独白形式去直接拨动读者的心弦

(2)他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作者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们大多是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遇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3)郁达夫小说所特有的感伤美,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而揭示出一种时代病

(4)郁达夫小说的病态性欲描写,表达人内心的重要性,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

7、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A内容:《讲话》论及了延安整风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文艺运动有现实针对性,但其对革命文艺历来所关注并需要重点解读的诸多问题也做了系统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讲话》试图解决这样一个新的课题,即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有条件推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领导文艺工作,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本阶级要求的新型文艺。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明确提出了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然后才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服务,即工农兵方向

B意义:毛泽东讲话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轮作之一,是40年代延安整风的产物。毛泽东主要从政治家的角度要求文艺家思想的统一,立场的转变,途径就是与工农兵想相结合。这种结合既解决了思想统一的问题,又解决了创作源泉的问题,因此,这可以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总纲,《讲话》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在此

8、文学革命的实绩和意义:

A实绩:a首先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b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c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d创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药》等

B意义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包括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文学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a在文学观念上,对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b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化与名族化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那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c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

9、为什么说《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以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

A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和小说模式。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B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势的先锋

a鲁迅的《狂热日记》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用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的心里活动来组织小说

b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中

c日记本文采取了白话文体,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学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2个对立的叙述者,这样小数文本有个分裂性,形成反讽的结构

10、茅盾小说的成就

A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

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自觉的追求巨大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和其发展的史诗性

B其次他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也有着艺术的追求

a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情感心理个性等特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的变化

b茅盾人物刻画的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即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c茅盾对小说结构极大注意,他的长篇小说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d在艺术表现上,茅盾注重细腻的心里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

11、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a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b过渡性的描写都市

c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

d重视小说形式在较快较早的输入本世纪各种外国文学的新潮中,改变叙事切入的角度,尝试心理的象征的、新鲜大胆的小说用语和多种多样的表达式,便成为这批作家的时尚

12、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

a即使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b它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和主观性,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c中国诗歌会的诗人的创作,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d在诗歌形式上,诗歌会诗人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强调诗歌应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成为民众歌唱的东西

13、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A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a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两类,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内涵与功能

b鲁迅是因为感同身受着中国弱者的痛苦,而自觉的进行着他的反抗,现代只是分子与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一种不相容性,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揭示现实

c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他在杂文中所达到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

B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a鲁迅的批判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和灵魂,他关注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b他的杂文非常规范化,他常在常规思维的路线之外,另辟蹊径,打开全新思路

c他的杂文犀利刻毒令人难以接受,还在于他的同样反常规的联想力,他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物联结在一起,在形的巨大反差之中发现神的相通

C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a鲁迅思维的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将其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以非凡的思想穿透力排除其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

D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鲁迅杂文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他所关注和表现的却是作者的主观反应。出现在鲁迅杂文里的人事,已不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是主客体的一种新的融合

14、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主要特征:

a理性精神的体现 b感伤情调的流行 c个性化的追求 d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15、觉新的形象:

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却有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a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的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取了他的青春

b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已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屈求全的懦弱性格

c他在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至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

d觉新是个善良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陷于极大的痛苦中,清醒而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

e作者对觉新充满同情,同情中又不无批判终于使他醒悟

16、分析周朴园、繁漪的人物形象。

答:周朴园: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繁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情仇,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他如此淋漓尽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

三论述

1、分析阿Q形象和精神胜利法:

a他是辛亥时期一个落后农民,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化身,无房无地,以做短工为生,有姓氏,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悲惨,但他没有真正的不平和反抗

b他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方法自欺,自我陶醉在虚亡的胜利中,精神胜利法是精神麻醉剂,使阿Q不能认识自己,在现实中的地位和处境不能觉醒进行抗争

c阿Q狭隘保守,排斥异端,重男女之大防等封建传统观念

d阿Q有革命的要求,想改变自己的地位,但他的革命又与狭隘的报复享受还有取压迫而代之的落后观念相联系,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失败者的地位

2、论述吴荪甫形象,并以他为例总结茅盾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贡献

a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而作者是十分自觉的把他置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加以刻画的

b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

c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

d他是半封建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经常出于孤立地位,在政治经济上软弱无力。

e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于他包含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f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永远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分析骆驼祥子的形象以及其形象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a祥子从农村到城市谋生

b祥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的那个动荡得社会背景,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评的内涵

c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了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即小农意识和个人主义,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步步走向深渊

d老舍在祥子等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4、比较分析赵树理和孙犁创作的异同:

赵树理

a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自然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所以他不像二三十年代许多提倡大众化的革命作家那样,写出来的作品总是有些隔阂,往往衣服是民众的,品貌仍是知识分子的,能够忠实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的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b他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特点是,他们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他们直接参加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长期忘我的在农村基层参与农村变革,他们的创作是

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

c他自觉的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他的作品处了融入对农民的挚爱情感,也融入历史考察的理智,这些都够成了赵树理创作的特点

B孙犁

在解放区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与赵树理以现实主义精神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不同,孙犁的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艺术气质

a孙犁的小说可以发现,作者着意刻画,赞美的人物都是妇女,这些年轻的妇女各具神采,却都在同样的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作家正是从这些纯真健美的青年的妇女身上挖掘出时代精神的美

b在他的作品里,同样表现抗日战争,他不着重表现战争的残酷而着意表现战争中的民族正气;他也不着重表现农民的苦难心灵的重负,而努力表现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与美好心灵的闪光,由此形成了孙犁式的独特主题:表现农民(尤其是他们中的农村妇女),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于美的追求。

c对生活中诗意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的诗人气质,决定了孙犁捕捉生活形象的独特方式,典型形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孙犁在捕捉生活形象时,所注重的不是对象的全部,而是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的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它部分,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则坚决的舍弃,已达到单纯与完整的统一,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作家主观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作家写人物也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d孙犁的小说不是以情节取胜,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孙犁的小说常采用散文式的、追随人物感情流动的抒情结构。在描写上也常采用情景交融的诗的手法。

e他执认真的追求语言的艺术美。他的语言,从生活出发,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却精心的有不露痕迹的进行了艺术加工,把语言的通俗和优美、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f他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比较内在,那便是含蓄的追求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与独特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并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一个荷花淀派。

5、比较分析繁漪、陈白露两个形象的性格内涵。

答:繁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

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乃至周萍,哪个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他如此淋漓尽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

陈白露: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如果她已完全沉沦,堕落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灵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因为她到底是受过良好的知识教育,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是非感和作为人的羞耻感;更重要的是她毕竟曾热烈追求过精神自由。于是,堕落的现实生活与灵性尚存的精神尖锐对立,使她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与悲哀。陈白露最终还是在人世间消失了,但是,个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本体的终结,在陈白露倒下的身旁,矗立起的则是又一块探求者的指路牌,它告诉读者,“五四”一代知识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多么艰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曹禺对这一代知识女性究竟该何去何从所做的深深的思索。陈白露追求个性解放、女性自由,并且,她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思想也确实使她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傲视独立,保持了灵魂的纯真,但是,她在实际的生活中还是行走在一条与自己的愿望、追求相反的道路上。《日出》中,曹禺对陈白露的悲剧表现向读者昭示着:单纯的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也是行不通的。陈白露盲目地追求个人幸福,脱离社会的解放去追求自我的解放,结果却堕入泥潭,再也爬不起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陈白露是死在她曾信奉的个人奋斗、个性解放的思想上。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

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年的。 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和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 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 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17 、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 C.《新青年》D.《现代评论》 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B.《呐喊》 C.《故事新编》D.《彷徨》 3.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B.林徽因C.陆小曼D.王映霞 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B.《灭亡》C.《动摇》D.《追求》 5.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 6.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蜜柑》B.《柏子》C.《萧萧》D.《丈夫》 7.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D.《大波》 8.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B.艾青C.赵树理D.孙犁 9.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 A.《第一炉香》B.《金锁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成人教育”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15年9月15日,__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为避免重蹈文明戏的覆辙,民众戏剧社以提倡“________”来反对戏剧的职业化与 商业化。 3.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____》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________》、《王昭君》、《聂姜》,后结集为《三 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5.《________》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6,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 ________ 》,二是《死水》。 7.1930年,——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 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8.在《________》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 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9.陈白露与________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10.《________》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 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再遭通缉,返回家乡,旋即又与杜衡来到松江, 匿居在施蛰存家中。 12.30年代初,的《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一、填空 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 0分) 1.文学革命的开始,是以1 9 1 7年1月和2月《》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 2. 1924 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3. 戴望舒的《雨巷》在《》上发表,一举成名,并得到“雨巷诗人”的美誉。 4. "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 2月" 事件"期间如同"孤岛"般的英法等国租界里从事的文学活动。 5. 徐志摩与上海巨富之女张幼仪成婚后,1918 年经妻兄介绍,正式拜 为师。 6. "《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动摇》和《追求》。 7. 老舍称《》是自己“求救于北平"和"返归幽默"的突破性作品。 8. 在鲁迅身边,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街》。 9.《倾城之恋》中的是一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元奈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10. "九叶诗派"得名于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11. 钱锺书被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12. 梁实秋在抗战初期则因" 与无关论" 而招致左翼文学阵营的抨击。 13. 《芦花荡》是《》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伍的故事。 14. 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1925) 经周作人推荐编入" 新潮社丛书" 后,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响。 15. 新感觉派的形成,酝酿于1928 年9 月出版的《无轨列车》,发展于1932 年5 月创刊的《》。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洼为代表的刊物是( )。 A.《诗》 B.《语丝》 C.《新青年》 D.《现代评论》 2. 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 A.《呐喊》 B.《斯巴达之魂》 C.《怀旧》 D.《狂人日记》 3. 丁玲后来获得1951 年度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的小说是( )。 A.《莎菲女士的日记》 B.《在医院中时》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学作品阅读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学作品阅读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包括:内容的整体感知,小说要素的辨识,小说情节的归纳概括,塑造人物的手法品析,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与散文线索的理解,小说与散文主旨的理解,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小说的主旨、人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言之成理的理解,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包括:字词的准确运用,字词的含义,字词的情感色彩,字词的表达作用,句子的含义与表达作用,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描写方式的辨识,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抒情方式的品析,文章的构思技巧与表达技巧的品析,自由赏析,等等。 知识疏理】 1.小说的文体知识。 2.散文的文体知识。 3.童话、寓言、传说、故事的文体知识。 4.小说的表现手法。 5.散文的表现手法。 6.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7.文学作品中的抒情。 8.文章结构、顺序、线索方面的知识。 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10.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中的形象和描写。11.段落品析。12.文学作品的细节性知识如详写与略写、联想与想像、正面与侧面、对比和烘托、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先抑而后扬等等。13.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题目角度丰富,题型丰富。如概括题、简答题、品析题、联想题、解说题、赏析题、自由表达题等等都得到充分的运用。 自由表达题的设计角度多姿多态。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及微型写作等等。 解题导引】 例1. 绝手 印白先生4岁握笔,9岁出字。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贴,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14岁晋见巡游的皇帝,御前走笔,龙颜赞叹,当场赐银百两,旨令将其抄书立碑留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