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1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

20.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

二、虚词

1.盖亭之所见盖:大概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者:……的原因

3.玉之言,盖有讽焉。盖:大概

4.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

三、通假字:

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四、特殊句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介词短语后置句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第二单元】

《〈张中丞后传〉后叙》

一、实词:

1.为此传颇详密为:写

2.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阙:通“缺”,缺少,不足.

3.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

4.竟与巡俱守死守死:守城而死

5.当其围时围:被围困

6.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

7.以此诟远诟:辱骂

8.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腑:内脏

9.引绳而绝之引:拉

10.弃城而逆遁逆遁:逆:预先;遁:逃跑

11.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每天增长

12.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

1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制造

1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从:跟从;事:做事

15.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

16.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时事:当时的事

17.具食与乐(yuè)具:准备

18.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著(zhuó):加在……之上

19.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0.且将戮,巡起旋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指站起来环顾四周。

21.嵩将诣州讼理诣(yì):去到,往

二、虚词:

1.翰以文章自名以:因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虽:虽然

3.人相食且尽且:将要

4.从而尤之从而:从:跟从;而:并且,表递进

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表修饰

7.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于是,就

8.不可为(wéi)不义屈为(wéi):被,表示被动

三、通假字:

1.此失所以志也“志”通“识”,作标记

2.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遗漏

3.嵩常在围中“常”通“尝”,曾经

四、特殊句式:

1.当其围守时。被动句。

2.而贼语(yù)以国亡主灭。倒装、省略句。正确语序:“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

3.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状语后置、倒装句。正确语序: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

4.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

5.为所杀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

《六一居士传》

一、实词: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退休:古,辞退官职;今,职工因年老而离开工作岗位

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责备讥讽

4.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

5.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7.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乞:请求

8.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表可能、期望

9.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

10.累其形累:使……劳累

11.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

12.夫士少而仕士:读书人仕:做官

13.宜去一也去:离职

14.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 支撑

15.过分:古,过多的今,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二、虚词:

1.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2.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其何择哉其:指代上文所说的两方面

4.已而叹曰已而:不久之后

5.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乃:连词,表假设,如果

6.以:凭借

三、通假字:

1.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2.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3.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即“强”,强壮、支撑

四、特殊句式: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3.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秦”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

6.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7.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状语后置句

【第三单元】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一、实词:

1.故山殊可过。殊:很、非常过:访问、游览

2.辄便独往山中辄:就

3.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吃饭,名词作动词;饭讫:吃饭完毕

4.北涉玄灞北:向北,名词作状语;玄:黑色

5.多思曩昔曩:以前

6.步仄径步:行走

7.白欧矫翼矫:举

8.斯之不远斯:这

9.夜登华子冈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0.露湿青皋湿:形容词作动词,打湿

二、特殊句式:

1.猥不敢相烦宾语前置

2.憩(于)感配寺省略句、状语后置

3.明灭林外省略句、状语后置(于)林外明灭

4.非子天机清妙者判断句

5.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宾语前置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实词:

1.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顿首:请安;书记:官职,与现代书记职能不同。

2.约使人如河上如:到

3.及得师鲁手简及:等到

4.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见:被

5.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长者:厚道

6.始谋陆赴夷陵陆:从陆路,名作状

7.使人惶迫不知所为使:让

8.始谋陆赴夷陵谋:计划

9.沿汴绝淮,泛大江绝:渡过大江:长江

10.用一百一十程程:天

11.在路无附书处附:寄存

12.云去郢止两程去:距离止:只

13.及家人处之如何处:对待

14.莫苦相尤否尤:责怪

15.往往有亲旧留连亲旧:朋友亲戚留连:古:款待;今:舍不得离去

16.昨日因参转运参:参拜

17.作庭趋庭趋:下级参拜上级的礼节

18.始觉身是县令矣身:自己

19.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直:忠直的声誉

20.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暗:不了解,不清楚

21.当与高书时与:给

22.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见:我

23.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师:模仿

24.亦相惊怪,交口议之。相:我们

25.又有深相赏叹者。相:我

26.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趋:走向就:靠近

27.几席:(赴)宴席枕藉:睡觉

28.史册所以书之者书:记载

29.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特:特意

30.使有而一人就之就:触犯

31.非以为奇而诧人诧:使……惊讶

32.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进道:提升道德

33.要知修处之如何处:对待

34.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当然:承担这种责任

35.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到

36.感激不避诛死感激:感慨激愤

37.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穷愁:穷困忧虑形:表现

38.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累:负累,缺点

39.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戚戚:忧伤

40.自言我为大不为小大、小:大事、小事

41.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惩:改掉

42.白头奴足以往来往来:往返(送信)

43.不宣,修顿首宣:说

二、虚词:

1.乃知留船以待乃:才

2.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但:只因:趁着

3.以大暑,又无马以:因为

4.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如:像

5.昨日因参转运因:因为

6.非以朋友待之也。以:用,把

7.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以:因为

8.史册所以书之者所以:……的原因

9.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以为:把……当作

10.真若知义者若:像

三、特殊句式:

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被动句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介宾后置

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省略句

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被动句

【第四单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

一、实词: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作动;美:形作名,俊杰。

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高:尊贵

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

9.潦水尽而寒潭清尽:干涸。而:因而。寒:寒冷。清:澄清

10.烟光凝而暮山紫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11.即冈峦之体势即:依着。体势:态势,形势。

12.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13.彩彻区明彻:普照

14.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15.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16.二难并并:会聚一起。

17.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

18.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

19.兴尽悲来兴:兴致。

20.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21.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22.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23.一介书生介:个

24.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

25.有怀投笔怀:胸怀、心思。

26.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27.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28.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29.兰亭已矣已:过去。

30.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虚词:

31.穷且益坚. 且:反而。

二、虚词:

奉承恩于伟饯。于:在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倒装句: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童子知何)

2.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于崇阿访风景)

3.望长安于日下状语后置(于日下望长安)

(3)省略句

1.响穷(于)彭蠡之滨

2.声断(于)衡阳之浦

《后赤壁赋》

一、实词:

1.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

2.黄泥之坂坂:山坡

3.顾而乐之顾:四周看

4.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

5.归而谋诸妇诸:之于,兼词

6.今者薄暮薄:迫近

7.履巉岩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8.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9.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适:恰巧

10.予亦惊寤. 惊寤:惊醒

二、通假字:

反而登舟。反通“返”

三、特殊句式:

1.步自雪堂状语后置,“自雪堂步”

2.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第五单元】

《原毁》

一、实词: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责:责备,要求。重:严格。

3.周:周密、全面。轻:宽容

4.约:简约

5.就其如舜者。就:追求,仿效。

6.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弊病,缺点

7.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修:学习,求进步。能:学会,掌握。

8.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详尽、全面;廉:少。

9.廉,故自取也少。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

10.未少有得而止矣。少:稍

11.其人不足称也。不足称:不值得称赞。

12.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13.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计:考虑;图:考虑

14.其用不足称也。用:功用,本领。

15.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应:附和;与:党与,朋友

1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修:学习,求进步

17.是故事修而谤兴。修:治理

18.将有作于上者。有作:有作为

19.得吾说而存之。存:留心、牢记

二、虚词:

1.其责己也重以周。以:连词,表并列,并且

2.求其所以为舜者。所以:……的原因,……的道理

3.早夜以思。以:而,连词,表修饰。

4.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焉:代词,他。

5.即其新不究其旧即:就……看

6.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三、通假字:

1.未少有得而止矣“少”通“稍”

2.道德之行,难已“已”通“矣”

四、特殊句式:

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判断句

2.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状语后置

《心术》

一、实词:

1.谨烽燧,严斥堠。谨:使……严谨;严:使……严格

2.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险:险要之处

3.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有智慧的;严:严格

4.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贤:有才能的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以……为老

6.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兴:突然出现

7.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制:控制

8.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怒:激起义愤

9.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厉:发奋自厉

10.此皇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部殆也。殆:危险,失败

二、通假字:

1.凡兵上义,不义。“上”通“尚”

2.小挫益厉“厉”通“励”

3.彼将不与吾校“校”通“较”

三、特殊句式: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倒装句

2.此皇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部殆也。判断句

《六国论》

一、虚词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③以有尺寸之地才

④举以予人拿

⑤以地事秦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用

⑦洎牧以谗诛因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二、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无”通“毋”,读wú,不,不要。

3.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三、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

3.始速祸焉招致/指速度快

4.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6.至于颠覆终究,到…结局/表示另提一事

7.后秦击赵者再两次/表示又一次

四、词类活用

1.不能独完形→动,保全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名→动,作战,打仗

3.以地事秦名→动,侍奉

4.义不赂秦名→动,坚持正义

5.始速祸焉形→动,招致

6.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名→动,坚持到底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动,礼遇,礼待

9.日割月削名→状,每日 / 每月

1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1.盖失强援。援,援助的力量。动词活用为名词

12.秦以攻取之外。攻,攻战的手段、方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斯用兵之效也。

(二)省略句:

1.(诸侯)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2.暴(于)霜露。

3.举以(之)予人。

(三)状语后置:

1.赵尝五战于秦。

2.其势弱于秦。

(四)定语后置:

苟以天下之大。

(五)被动句:

1.六国破灭。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洎牧以谗诛。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培训资料

散文知识点归纳 一、赏析散文手法常用的答题术语 1.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技巧:(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起到一种细腻逼真、形象生动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修辞手法:(1)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有时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概括力强。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8)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9)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情感 5.表现手法:(1)象征: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2)村托: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4)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含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紫湊,笔墨集中。 (6)动静相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闸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二、赏析散文语言的四个角度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选用的句子及修辞手法上品味。 1、用词之美:(1)精美的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作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2)叠词.作用: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作用: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引用化用。作用:引用诗词,化用典故一一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音韵之美)。(1)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2)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之美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4、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村静)、视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三、概括题解题原则 1.特点概括题:①圈定信息区间要准确。应根据题目概括的要求,准确圈定信息区间。 ②找准关键词句是关键。从圈定的信息区间中找出表现形象的关健词语、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适当归类,看哪几句是表现了哪一方面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③关注细节,形神概括。散文写人语言不像小说写人丰富、饱满,而是描写精细、简洁,概括时应注意仔细筛选文中的细节信息。注意从形神两方面加以概括。 圈定信息区间——寻找关键词句——形神两方面概括 2.原因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的特点是: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依据(或理由)。因此,在思考时,要有两个意识、两个结合原则。 ①两个意识:一是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辨识一果多因。 二是层次意识。对相关文字划分层次,是不遗漏要点的重要保证。 ②两个结合原则:一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范围(区间)在概括题中特别重要。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题点最密集的地方,故一定要“就近”思考。还有一两个要点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可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二是显性要点与隐性要点相结合。概括题一般都有隐性和显性两种信息要点,而隐性信息要点易遗漏,作答时必须坚持挖掘隐性要点的原则。 3.主旨情感题。 ①整体性原则: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做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意图这也是阅读理 解文章的核心和归宿。 ②借助原则:概括主旨情感要善于借助,可以借助文章题目,主要形象,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等关健语句,从面准确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情感。 四、散文探究题的答题模板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①观点——文本:这种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句,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③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④观点——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 率以录庸扬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 罅绍 2、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散文知识点 (2000字)

散文知识点 一、散文的分类 1.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2.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3.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4.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散文特点: 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所谓“形散神聚”。 二、散文分类: 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征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揭示主题。咏物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寓喻道理三、散文阅读考点: 1)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 2)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 3)概括文段内容; 4)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 6)品味语言; 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四、常见的三种写法: 1)对比; 2)衬托; 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 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象征(托物言志)。。。 五、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 3)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 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 六、结构上的作用: 1)点题 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3)设悬 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 5)铺垫 6)过渡(承上启下)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教案合集(精编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幻灯片二),这是作者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次鉴赏品读,力图领悟作者的感情和信念,并感受文章中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字词、句式(幻灯片) 三、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在大家预习和上一节课解决字词疑难的基础上,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可参照课文的旁批。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情,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思索。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板书:景情]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⑴我们在介绍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时讲到,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幻灯片三) 教师范读。 明确:“奇”。[板书:奇] ⑵设问: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原文的句子。 提问。明确: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⑶设问: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二读文章:品情 面对如此奇丽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思索,下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议论的。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

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鞭贾 练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 宜五十(jiǎ) B .蹇.仄而不植(qiān ) 则遬. 然枯(sù)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āo ) 马踶. 不已,坠于地(dì) D .余曷.不至于公卿(kě) 拳蹙. 而不遂(cù) 解析:选C 。A 项,“贾”读“ɡǔ”;B 项,“蹇”读“jiǎn ”;D 项,“曷”读“hé”。 2.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B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 解析:选D 。“栀”“蜡”名词作动词。 3.下列对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 ?????③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④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C 。者:……的人/表判断;焉:句末语气词。 4.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持以夸余 B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C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D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解析:选C 。A 项,省略句;B 项,判断句;C 项,介宾结构后置句;D 项,省略句。“以求贾技于朝”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因此选C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 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 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 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 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遫.然. 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 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散文题型归纳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与尹师鲁第一书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绐.(dài)惶.迫(huāng)愚懦.(rú) B.怪骇.(hài)诛.死(zhū)怨嗟.(j īe) C.欢戚.(qì)砧.斧(zhān)鼎镬.(huò) D.枕藉.(jiè)襄.州(xiāng)咽.喉(yā 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旧疾江湖流连 B.眨谪感激宝重 C.叹赏史册时事 D.庭趋切责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去:距 离。 B.莫苦相尤.否尤:怨尤,责难。 C.日知进道.而已道:道路。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益:更 加。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 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 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 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 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 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 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 B.感激 ..不避诛感激:同现代汉语“感激” C.则戚.戚怨嗟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然:对。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 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 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 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 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代词, “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结构助 词,“的”。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 的一组是() ①感激不避诛死。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

唐宋八大家散文语段阅读(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配套语段阅读练习(一) 进学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 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 ..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 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20份,含答案)

第1课小石城山记 当帝王将相浓缩成墨迹,干瘪地居于书橱一隅;当金碧辉煌化为砾土,卑微地栖居于人们脚下;唯有你——柳宗元,无论命运起伏跌宕,生活悲喜无常,你的文字,依旧是那么鲜艳明亮。跨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经久不衰。宦海浮沉,你独具慧眼,你的笔尖沧桑之感,怜惜之情。第一次与小石城相遇,你便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幽思。小石城幽美却偏僻荒凉,你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 有时,人与自然总是那么容易相融,心心相通。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升华。就让我们跟随着柳宗元的贬官之旅,去荒蛮远僻的永州,领略小石城的山行埤堄,水生动然;去荒蛮远僻的永州,感受失意者柳宗元的不戚贫贱,宠辱不惊。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游记系列有《永州八记》,它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在作品中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用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背景资料 柳宗元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变革失败后被贬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