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测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好,糖分高,口感好,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原子B.单质C.分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2H C.O2D.Fe

3.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B.分子间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31 B.39 C.70 D.101 5.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间隔变小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9.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In

B.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与其他八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C.氧气和液氧均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F B.S2-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离子:Fe+3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D.2个氮原子:N2

13.如图所示,该图是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图中n的值为8

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1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6.(6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下列微粒。

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两个铝离子__________;

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两个氧分子__________。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7.(8分)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例如氢气是由________(填具体

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镁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18.(6分)氮化镓(GaN)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研发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1)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

镓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19.(5分)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

(4)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

20.(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1869年,__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B.门捷列夫C.拉瓦锡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g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

或“失去”)电子,构成氟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写符号)。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1.(8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原子和镁离子都属于镁元素,化学性质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

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6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得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试回答:

(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________;B离子________。

23.(8分)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_(填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

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与氦元素化学

性质相似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10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一、1.D 2.D 3.B 4.B 5.B 6.A 7.D 8.B

9.D :由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则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A、B、C正确;不同种元素之间质子数不同,D不正确。

10.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11.D :由题意可知,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粒子一定为阳离子,A、B、C均不符合题意。

12.C :铁离子的符号为Fe3+,A错误;由图示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质子数为14,B不正确;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Mg2+,C正确;

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D错误。

13.C :硒元素属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图中n=18,A、B、D均不正确。

14.B :不能直接比较分子与原子的大小,故A错误;不论是该实验得到的氧气,还是空气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结合,在氧化汞分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故C、D都不正确。

15.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A选项说法正确;钠、镁原子分别失去1个、2个电子,形成离子,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相同,故B 选项说法错误;钠与硫反应生成Na2S,Na2S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D选项说法正确。

二、16.(1)2H;2Al3+;2NO3-;2O2

(2)①氢、氧两种原子②碳、氧两种元素

17.(1)水分子(2)氢元素、氧元素;水分子

(3)氢原子、氧原子(4)分子间间隔变小

(5)氢分子;镁离子和氯离子;原子

18.(1)18;四(2)B

19.(1)②④(2)③(3)①④(4)②⑤

20.(1)A (2)B (3)B (4)得到;Na+、F-

三、21.(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核内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分子

(4)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降

22.(1)Al;Cl;O;Na (2) ;

23.(1)三;金属(2)得到;S2-(3)Cl;Ne、Ar

(4)从1到8依次递增(第一周期除外)

四、24.(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2 C.CO2 D.O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1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硬度C.氧化性D.熔点 3.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 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①③② 13.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 ..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 2 C.CO 2 D.O 2 5、对于m个SO 3分子和n个SO 2 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 2FeO 4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 2) B.干冰(H 2 O) C.锰酸钾(KmnO 4) D.五氧化二磷(P 2 O 5 )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 6H 8 O 6 )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 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表中: 二、填空题(49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锰酸钾、液氮 3.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4.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6.“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7.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如下图所示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0.如右图所示,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观察 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1.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最差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47分) 12.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 2 C.CO 2 D.O 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1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12、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为()A. NO2 B.N2O C.NO D.N2O3 13、某氧化物R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 B.16 C.32 D. 80 14、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A.原子 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5、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A.BN B.B 3 N 2 C.NB D.B 2 N 3 二、填空题(31分) 11、(3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氯化钠等。12、(8分)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镁离子 (3) 2个氧分子(4)两个氢原子 (5)氮气(6)五氧化二磷 (7)+2价的钙元素(8)碳酸根离子 13、(4分)现有①氢气②锰酸钾③二氧化锰④氯化钠⑤自来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六种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和物的有:(4)属于氧化物的有: 14、(5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 a.Ca2+ b.NO 2 c.2NO d.O e.2SO 4 2-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15、(3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两者电量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子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6、(4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ClO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2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1)ClO2读作,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 起的爆炸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

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 性质通常用“能、能够、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 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 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1.人类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 学反应无关的是() A打磨石器 B烧制陶瓷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到 二级标准。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大量燃烧含硫煤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利用太阳能烧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D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6.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 D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 7.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会出现一层白膜,正确的洗涤操作 是() A用蒸馏水反复冲洗 B用稀硫酸洗 C加稀盐酸溶解,再用蒸馏水冲洗 D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8.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2 C.CO2 D.O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C、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表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