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学位论文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学位论文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学位论文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姓名:黄静

准考证号:04661120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冯昊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前言 (1)

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

(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

(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

(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

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

(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

(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

(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

三、《家》的艺术成就 (7)

(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

(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

(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家》中系统深入地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除了描写了年轻人的生活,爱情,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落直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恶,高度赞扬了这一代觉醒与反抗的新青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的世界中建构了一个矛盾型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人物形象;封建礼教;悲剧;叛逆;矛盾。

前言

“我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就是出生在这个世代做官,四世同堂的李公馆中。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让巴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成为了《家》的写作素材。

巴金看到了大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又受到了大哥李尧枚的鼓励与支持下,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于是开始了《家》的创作。《家》中高公馆与现实生活中的李公馆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甚至高公馆中的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身影。在《家》的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当巴金听闻这噩耗,悲痛欲绝,当晚便决定调整《家》的结构,高公馆中的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是以大哥李尧枚为原型塑造的,将一位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展现在在人们的面前。

1919年5月4日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的,五四反封建运动的巨浪深深地影响着这位年轻的少年,五四运动使巴金深刻地认识到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1920年,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在学习期间,他深受克鲁泡特金和波兰剧作家廖·抗夫两位作者以及美国人高德曼的影响,并不断汲取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知识。他想写一部关于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吃人的封建制度下走向灭亡,这就是巴金创作《家》的真正动机。

《家》呈现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过程,但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

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巴金以独具魅力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个新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例如: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瑞钰,梅,鸣风形象等等。

(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家》中的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

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大家族的最高权威者,《家》中的高老太爷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统治者的性格特征,其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封建专制的性格特征

巴金在《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高老太爷表面上一本正经,满嘴的仁义道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家长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位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而他统治这个封建大家族主要依赖的就是专制的统治手段,借此建立起自己家中的绝对权威,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在高公馆里,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代表着最高权威。正如他所说:“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以专制的手段统治者整个封建大家族,维护着封建家庭的秩序,包括大家族里的一切行为,乃至思想。为了使封建家族继续维持着繁荣昌盛,他施行了以下专制手段:首先,对于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坚持反对。其次他不顾孙子觉新的真实想法,将他与从未谋面的瑞钰结婚,造成了觉新和瑞钰、梅三个人的感情悲剧。再次他对家中的佣人非常地残忍,将年仅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间接地将鸣凤送上了死亡的道路,紧接着,他又将婉儿抬到了冯家继续忍受的非人的煎熬。

2.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高老太爷除了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外,也有昏庸、糊涂、单纯、等性格特征,这也是塑造艺术典型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笔触。从以下三个场景中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场景是当他知道觉慧跟学生一起与军人闹事,斥责觉慧的时候。他认为觉慧简直就是胡闹,并且“外面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性命赔上去。他不允许有任何人违抗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社会活动。从他斥责觉慧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也可以从他的话语间看出,他对觉慧的关心,为觉慧的性命担忧。

第二幕是在一家人吃年饭的场景。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的“脸上

浮出了满足的微笑”。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这一生的奋斗历史,努力拼搏下才积累了这份家业,“他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想不到年轻人还有灵魂。他靠田租吃饭,却连农民怎样生活也弄不清楚。”这就是《家》中的高老太爷。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会上,提出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觉民,高老太爷将孙子觉民的婚事当作笼络冯乐山的手段,迫使觉民离家出走,高老太爷震怒不已他认为他的权威受到了威胁,觉民就应该从大局出发,为了高家兴盛的未来考虑,遵从他的想法。直到临死前才将觉民叫回家,取消了婚事。

第三幕是高老太爷临终前的场景。高老太爷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四世同堂的美梦已经实现,而他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他虚弱的躺在床上,面对死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没有人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黑暗。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错了”,此时此刻,他的感情受到了家庭观念以及对儿孙们的眷念的影响,他没有质疑孙子们的叛逆行为是在与他对抗,相反,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他就像一位疼爱儿孙的长辈一样,当看见觉慧走近身边,他露出了笑容,睁大着眼睛看着,人也变得和善起来了。高老太爷认为觉慧也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叛逆了,而在觉慧的眼里,祖父高老太爷变得无比脆弱,不再是封建顽固的代表。高老太爷心中占重要地位的家庭亲属观念也在此刻充分的展现出来,他对孙子们的叛逆置之不顾,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刻,见一见自己的孙子,但他又极力挣扎,他希望孙子们能够走上自己设想的道路。

《家》中高老太爷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瑞珏作为高觉新的妻子,是一位深受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熏陶的贤妻良母,她始终以丈夫和家庭为中心,能书善画,温柔善良。作为高家的长孙长媳,处处与人为善,在高家,有着良好的口碑,她相夫教子,她所认为的爱情是能令人感到幸福的,婚姻则是幸福的归宿,然而瑞钰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婚姻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从未见面的觉新结婚,他们婚姻是觉新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定下的。

为了使觉新开心,她精心为丈夫挑选着梅花,哪怕她已经知道丈夫喜欢梅芬的事情,却为了觉新,在屋子里插满梅花。当她亲眼看见丈夫与梅在一起谈笑哭

泣,小姑子们也站在一旁讥笑着,她没有说任何的话,将儿子海臣送到觉新跟前,让觉新牵着,她自己走到梅的身边,扶着梅转过假山,宽容大度地化解了觉新与梅的尴尬局面。在瑞珏身上具备着女性宽容、体贴、大方的美德。

她没受过“五四”思潮的影响,始终屈服在封建制度及封建礼教下,可却不能给她带来平静幸福的生活,反而将她推向了死亡的边缘。陈姨太以“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促使瑞珏搬到城外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去生产,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只能无奈地接受,瑞珏将强加给她的灾难当作自己的命不好,默默留着眼泪接受这种荒唐的安排,最终,导致了难产的结局,就连丈夫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作者巴金也曾感同身受过,“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就常常被迫目击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看到悲惨的结局,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瑞钰的悲剧就在于她的逆来顺受,毫不反抗,才落得这个悲惨的结局,也就是她所恪尽职守的封建礼教造成了她的悲剧,封建迷信中断了她的一生,使她成为了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觉慧是《家》中最突出的叛逆者形象,他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觉慧勇敢、坚决,毫无顾忌地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强烈的反抗精神则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大胆”和“幼稚”是觉慧性格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投身于当时进步的学生运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的命运,及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反抗。二是:表现在他与婢女鸣凤的纯真爱情。下面我将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觉慧叛逆的形象。

1.大胆叛逆的形象

在《家》中,觉慧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他始终站在家庭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他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他不是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出现,而是在学生与军队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的一位参与者,充满了反对“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黑暗”的革命热情。

作为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代表的觉慧,在看到封建制度下的种种事情,使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不希望自己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缚,并为此付诸了行动。在思想方面,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态度,写了大量文章、刊物,大力宣传进步的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反对封建制度;在行动方

面,他主动参加学生运动、社会革命活动。觉慧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反抗封建家庭和反抗封建礼教中展开的,觉慧讨厌旧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旧传统习俗以及封建迷信等封建思想,高老太爷却有者明显的封建思想,现实的家庭与理想家庭的差距令觉慧难以接受,坚决不再走封建阶级的老路,就这样成为了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他与封建家长的对抗,在高家始终站在反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家庭旧思想的传统生活、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他不赞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热情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斗争。同时,他也反对封建迷信,在高老太爷生病的时候,觉慧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义正言辞地声讨长辈们的迷信活动,坚决反对端公驱神追鬼的把戏,坚决反抗封建习俗。在高老太爷死后,他严厉地斥责觉新在家庭守旧势力面前的懦弱,竭力说服大哥觉新不能屈服于封建制度,鼓励觉新站起来反抗封建封建大家庭,与封建思想作斗争。

觉慧敢于突破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与婢女鸣凤相爱,虽然他没有把鸣凤当做丫鬟的身份,但觉慧始终是高家的少爷,而鸣凤只是婢女,为了改变鸣凤与鸣凤同类少女的共同命运,萌生了娶鸣凤做妻子想法,高老太爷棒打鸳鸯,将年仅15岁的鸣凤送给了60多岁的冯乐三做小妾,造成了鸣凤投湖自尽的悲剧,鸣凤的死却没有让这个封建大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他又把婉儿抬到了冯家继续接受折磨。鸣凤的死与婉儿的悲剧让觉慧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

2.单纯幼稚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冲击着且摧毁着他,他也从中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复杂、腐败和罪恶,但是在觉慧的反抗思想中透露着些许的简单和不成熟,行动上犹豫不够果断,感情上同封建家庭藕断丝连。从以下几点可以分析其性格上幼稚的一面。

首先,觉慧出身于封建家庭,在封建制度下生存,家庭和传统伦理道德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觉慧有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锋芒,但他潜意识里对封建社会主仆之间等级观念的认同,暴露出了他软弱与自私的一面。他和鸣凤相爱,却抱怨鸣凤只是婢女的身份,当他知道鸣凤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妾,他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努力,放弃了自己应负的情感与道义责任,表现出了软弱、妥协与自私的一面。鸣凤的投湖自尽,觉慧感到忏悔。他憎恨高老太爷的专制统治,

但当高老太爷即将离开人世,觉慧流露出了依恋之情。

其次,在觉慧与鸣凤的爱情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悲剧,觉慧敢于超越世俗门第的偏见,与婢女鸣凤相爱,他们都意识到了身份的差距,却没做出任何积极努力,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觉慧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束缚。

再次,觉慧看到了鸣凤的死与婉儿的悲剧让觉慧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虽然他做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与自己的家族藕断丝连。从表面上看,觉慧离开高公馆是为了寻找新的朋友,在行为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叛逆色彩,其实,从他与觉民和琴的相处时的表现可以感觉出来,他其实是去弥补自己感情上的缺失。

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通过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败的历史过程,刻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着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作者抓住“五四”时代的焦点,善于利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人物冲突的事件,描写了这个封建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高老太爷是大家族的家长,也是封建家族代表,以专制的手段统治者整个封建大家族的一切行为,乃至思想。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而高老太爷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干涉最多的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封建代表们为了个人恩怨而棒打鸳鸯。

觉新和梅芬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觉新与从未见过面的瑞钰结婚,他们的婚姻是长辈们“抓阄”决定的,瑞钰也因为“血光之灾”的迷信,去城外生产,最后难产而死。封建礼教从里到外地侵蚀,压迫着人们,迫使瑞钰在外部压迫以及内心的不抵抗下走向了死亡之路。造成了瑞钰与梅的人生悲剧,其主要原因就是封建礼教与封建陋习,觉新也从中慢慢地清醒过来,不再扮演高家长辈们的孝子孝孙了,暗中帮助这个封建家族中的叛徒,代他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觉民和琴的爱情,遭到了封建家长的反对,觉民不得不与封建家庭进行斗争,最后“逃婚”斗争胜利。觉慧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为了还人情,将年仅15岁的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为妾,最终导致鸣凤投湖自尽的悲剧,鸣风的死,令觉慧自责不已,他决定离开这个虚伪腐败的大家庭,开始自己新的人生。这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无不向我们宣告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

(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代表——高老太爷,希望高家能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维护自己的权威,自己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也来越不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债务,这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觉新是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然他不满封建家庭的专制,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养成了他懦弱顺从的性格,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的,他所奉行的就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他追求婚姻自由,与梅相爱,却又不敢反抗封建家长的安排,最终和从未见过面的瑞钰结婚。

觉慧是高公馆中最具叛逆的形象,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与大哥觉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觉慧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大嫂瑞钰的死以及鸣凤的自杀,冲击着觉慧的心灵,他无法忍受大哥觉新的委曲求全的做法。而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

三、《家》的艺术成就

《家》作为巴金的代表作,其结构宏伟,构思精巧,巴金将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在作品中,并塑造了高度典型的艺术形象,故事情节上起伏有致,都体现了《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浓郁的感情色彩,塑造了一批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封建家庭的罪恶,热情地歌颂着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强而有力地凸显《家》的主题。例如:在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有意识地加以比较,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奉行着“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觉新,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对于封建专制制度有着强烈的不满,渴望婚姻自由,却又不敢违背长辈们的意愿。在长辈眼里,觉新是贤孝子孙。在兄弟眼里,他是一位向往新思想的兄长。虽然

他认识到封建制度趋于灭亡,思想上也有对光明的向往之情,但是他不仅不敢反抗,还顺从地做着各种维护旧秩序的事情。这就是高觉新,做着与自己意志相违背的事情,一位充满悲剧的典型人物形象。

觉民是一位进步思想的新青年,如他在《家》中的地位一样,是介于觉民与觉慧之间,他不希望自己像大哥觉新那样委曲求全,附和着长辈们,他又没有觉慧那般激烈冒进。为人比较低调,不会与封建家长起正面冲突,他的叛逆行为体现在追求婚姻自由上,当他与琴的爱情收到了封建家长的威胁是,毅然逃婚,最终斗争取得胜利。

觉慧是高公馆中最具叛逆的形象。一方面,他敢于“大胆”与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对抗,反对旧思想、旧习俗的典型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他都很“幼稚”,将复杂的斗争看得过于简单。鸣凤的死,以及婉儿的悲剧,令觉慧难以忍受封建礼制的腐朽与压迫,最终离家出走。他敢于反抗封建制度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影响着一代青年。

(二)叙事结构宏伟严谨,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家》的叙事结构宏伟,构思精巧。共刻画了70余人物形象,所描写的事件也相当的多,例如:闹学潮,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情感悲剧,鸣凤自杀,瑞钰难产而死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此起彼伏,相互呼应,构成了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宏大场面。作者以事件为线索,巧妙地将人物与人事件串联起来,围绕中作品主题思想,以爱情故事贯穿始终,以封建统治者与新青年之间的矛盾穿插其中,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串联起来,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展开故事情节,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跌荡起伏。

《家》在人物心理刻画上独具魅力,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赋予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上。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展示典型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借此突出人物的性格。最精彩的莫过于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将17岁少女对世间的眷恋与不舍,面对死亡的痛苦、挣扎,对现实社会的哀怨、无奈何绝望,用其细腻的笔触,描写的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瑞钰两次生产,觉新的心理变化。第一次瑞钰生产,“他曾怀着感动的心情,留下了喜悦的眼泪感谢她,照料她。他为她的挣扎而感到痛苦,他又为她给他带来的礼物而感到喜悦。他在旁边看见她经历了那一切而

达到最后的胜利,他的心情也由紧张变到宽松,由痛苦变到喜悦。”第二次瑞钰来到“新居”生产,两扇木门板将他们隔开,“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感觉究竟是哭是甜,是喜是悲,是愤怒或是满足,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不过他觉得好像样样都有。”同样是生产,觉新的心情却不一样,“他没有喜悦,没有满足,他只有恐怖,只有悔恨。”两种不同的境遇,心情也不一样,通过生离死别的场面来表现他的巨大悲痛,深化小说的主题。作者也运用艺术手法来描写觉新复杂心情,以及由恐怖到悔恨,最后化为悲痛的心理变化过程。让读者从中联想到造成这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

(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我们可以透过鸣凤的死这一悲剧看出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觉慧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婢女鸣凤,并与她相爱了,高老太爷全然不顾鸣风的意愿,将年仅15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妾,鸣凤则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忠于对觉慧的爱,最终她投湖自尽向吃人的封建礼教作抗争,璀璨的生命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

高老太爷是封建专制的代表,作者笔下的高老太爷是一位丑恶、专横、暴虐、虚伪的化身。然而,儿子的堕落,孙子的叛逆,使得他无法支撑,走向了灭亡。在《家》中,作者一方面批判着以老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一方面对高度歌颂了新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反抗。

结语

《家》是巴金笔下的一部思想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他以小说的方式,揭示了封建大家族、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并对封建制度、封建腐朽势力进行猛力抨击,从多个角度深入反封建思想,在《家》中,巴金塑造了众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其宏伟严谨的叙事结构,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语言魅力,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性、腐朽性和虚伪性、顽固性等等。这些都是巴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陈丹晨.巴金名作欣赏[M].中国和平,2010.

[3]丁帆.重回“五四”起跑线[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陈维裕.论巴金小说中的死亡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 丹晨.巴金的梦[N].文艺报,2003.

[6] 宋贤邦.封建宗法制度的控诉书[J].广西师院学报,1979年第三期.

[7] 万慧蓉.伦巴金的历史小说[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佘斯岚.一部向封建制度发出控诉的好书——试读巴金的《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1999.

[9]李颖,张玲.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三兄弟[J].枣庄师专学报,2000.

[10]邱桂萍.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的塑造[J].文学教育(上),2007.

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1课时 导入语: 同学们,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各省市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的内容。记叙文常见的考点有哪些呢,我们齐读一遍。(大屏幕显示)河南省中考记叙文多选取文质兼美的记事类文章,有事必要有人,文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也影响启示着每一位考生。纵观我省近年记叙文阅读,从04年的《改变一生的闪念》到12年《桥在水上》每一年都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讨中考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题型归纳: (一)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呢?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2.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补白(补充、分析人物心理等)。 (二)题型连连看 回顾07年到11年河南省中考记叙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考题,分别属于哪种题型呢?请同学们将中考原题和对应题型连连看。 我们既看到了三种题型的具体提问方式,也可以看出这三种题型在河南中考中都曾出现,对它们的把握也就有必要了,需要如何解答呢?下面我们将一一探讨。 二、方法探讨 (一)题型1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1、分析形象的角度: 分析人物,首先要知道作者如何塑造了人物。你知道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呢? 明确:运用各种描写、巧用写作手法、叙述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这些方法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可以是: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2.分析角度判断: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语段并思考:分别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 (具有深层含义 )的描写词语。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 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 (人物性格 )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 )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 、“农民” 、“小市民” 、“手工业者”??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 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一、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设问示例 1、*** 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概括与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六角度】 1、从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3、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时的最需关注的一点。 4、从分析情节入手, 在情节的展开中,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反映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5、从人物关系入手文章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6、从作者或者其他人的评价入手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答题模板: 1、*** 是一个怎样的人? *** 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的性格特点是: 3、***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A. 概括分析方式:先给出一个总的评价,即用几个关键词语高 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进行分析 B. 分析概括方式: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后概括人物形 象性格特点。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考题题型:本文的主人公为*** ,那么另一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四角度】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 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耍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対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二、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 句。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

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一、温故知新 回顾课文中人物描写精彩片段,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初步感知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正面描写:描写、描写、描写、 描写、描写和描写。 2、侧面描写:、、等。 二、有的放矢 熟悉中考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三、方法探究 探究三种题型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题型一: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1、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加点词语在表述上有什么好处?(或者结合上下文,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拔下钥匙》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

名著中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被明代人所称为“四大奇书”之一,是传统积累型小说,且它是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的作者以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西游记》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猪八戒这一古型文学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有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形象分析特点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曾经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

分析人物形象精选.

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之 ——《社戏》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课本中典型人物形象;结合近几年中考及期末考试,总结人物分析试题的答题 方法并实际运用。 2、分析《社戏》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人物分析试题的答题方法。 2、分析《社戏》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1、中考及期末考试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①结合具体情节概括分析人物形象。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方法总结: 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表述形式:________特点(1分)+具体______________(1分) 注意:①标清序号、增加条理;②多角度、忌重复;③理清情节、简明概括 题型二: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述形式:________方法+__________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语言:善良、有爱心、助人为乐、尊重他人、勤劳、能干、勤奋刻苦、宽容隐忍、谦虚、刚强、知恩图报、关爱(儿女学生)、教育有方、严格、贪婪、自私、势利、虚伪、虚荣、见风使舵 3、《社戏》人物形象分析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怎样的孩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阿发的言行,谈谈阿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家庭作业:1.复习巩固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完成阅读练习。 四、学后反思: 课堂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二、知识梳理: 要想理解并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首先就要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姿态神情、说话腔调等外在特征来刻画人物。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职业、教养、爱好、经历和遭遇等,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如鲁迅《故乡》中的对中年闰土形容憔悴的肖像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痛苦、贫困生活。 语言行为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意表”。读者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的。因而要揭示人物的精神、性格,就必须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如《故乡》中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除了极精彩的几笔肖像描写外,主要是写她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高度典型化的小市民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所想所思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好的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语言行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中,多次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对“车夫”的崇敬和“我”在车夫光明证直精神的感召下,勇于同自己灵魂深处的丑恶作斗争的自我解剖精神。 神态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脸部表情、神态的具体描写。描写时一要注意使用一

些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二要注意人物神态表情的变化。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很多,可由人物直接倾吐,即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来表现;也可以由用记叙性语言来描述;还可以用比较曲折的方式,如写梦境和幻觉等来反映。写好人物的心理,关键是对人物的透彻的了解和深人的体察,仅凭一般观察是不够的。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的方法有以下几点:a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 b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c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主要有以下方法: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6)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2.下列这段文字中,有叙述,也有议论,请指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哪些句子属于议论。 ①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②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③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这位先生明明是探察外界却误认为探讨自己。 属于议论: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记叙: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呢?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 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形象因事迹而丰满。另外,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有动态的眼光。年龄、生活状况、命运际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物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到人物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的变化,所以分析这样的人物形象要依阶段进行。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明星图片导入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导入复习内容: 通过九年级学习的几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导入课堂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说相关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2.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四、了解考点及常考题型:

1.“人物形象分析”考点概要: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或精神品质。 3)对精彩字、词、句进行赏析,说说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2.常见的提问方式: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物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2)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心理)? 5)根据语言环境,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展示经典人物描写语段,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语段一: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语段二: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两个语段各自用到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I小说文体知识: 一、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二、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 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 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 理描写。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 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 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 5、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 6、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 是小说的主人公。 6、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7、借助比较阅读的 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7、比较阅读是将文本自身、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异的地 方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运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 8、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对情节 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异中求同”就是通过甄别、 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犹抱琵琶半掩面——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几种提问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考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5.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 二、具体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一)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进一步规范做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水浒传》的一个视频导入,分析里面人物的性格。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初中语文阶段乃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指外表特征,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入手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解释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和品质。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一句人物的时间来分析人物性和和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人家要仅仅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和品质。 1.2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事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简介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申请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 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救困的形象。 三、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如《祝福》中被卖改嫁时的嚎骂,是她与族权的矛盾冲突,体现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当祥林嫂用积攒的全部工钱捐了门槛后,自以为可以参加祭祀时被四婶大声呵止,这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冲突,使祥林嫂完全绝望,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 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画。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环境的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

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分析

九年级语文 导 学 案

学生: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 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试题回顾方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 (胡适《我的母亲》)试题: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第⑦段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概括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第二步梳理情节 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三步具体概括 【注意】多侧面忌笼统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四步标清序号

①严厉:晚上人静后母亲重重地责罚、教育我。 ②疼爱儿子: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总结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安贫乐道、洁身自律、清正廉洁、循规蹈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胆小、圆滑、暴躁、势力…… 【题型二】 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人物描写分类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