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同名39736)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同名39736)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同名39736)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

徐梅

在21世纪,科学教育的地位提升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不惜投巨资到科学教育之中。我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2049行动计划”,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科学教育要从基础抓起,我们要努力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呢?首先,我们要对目前我区科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所了解。

一、隐性缺陷

隐性缺陷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引起的思想观念问题,也称认识性缺陷。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缺陷:

1.社会对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小学生家长的心目中,语文、数学是主要学科,是大家所关心的。而科学课程的存在只会影响学生的语、数学习成绩,特别是小学科学中的科学知识可以到初中再学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

2.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排挤,小学科学被边缘化。

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表现再好,到升学时起不了作用,最后还是要看语、数、外的成绩。所以,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小学科学课的质量难以提高。

3.受人事编制的影响,小学科学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现在,我区有专职科学教师的学校不多,多数学校是兼职教师,而专职教师的周课时数一般在15节左右,很多学校出现“今天你来兼科学,明天他来代科学”的现象。这种很随意地安排,会使本身专业不对口的教师上课更加随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无法提高,所进行的科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为是兼职,老师的精力更多的是花在语文、数学等课上,对科学教学的研究相对说来就比较少,或者说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细致。这样的安排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4、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教育

传统的科学观认为科学仅仅是一种已经为人类所发现的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只要学习它就够了。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首先表现为将科学理解为“科学主要是一些既成的事实、规则、定理,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那么,科学教育其实就等于科学知识的教育。第二,即便是将科学与科学知识划上“=”号,而对学生需要建构什么知识认识模糊。科学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目前小学的科学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知识教育。第三,对学生如何建构科学知识还值得反思。

5、视教材为教学的唯一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育者的任务是“教书”,受教育者的任务是“读书”,教好书就成为教师的天职,读好书是学生的唯一任务。因而“书”就毫无疑问成为学习科学的唯一学习内容。如果稍增加了与教科书上没有要求的内容就视为“超纲”(因为教材是依据大纲而制定的对学生的最高要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均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却不敢越雷池一步。教科书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学事实及描述那些事实的术语,教学则成了往学生头脑中灌书上的词汇和结论。这种观念带来最大的弊端就是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造成现实的知识学习单一、老化,许多学生能背定义、原理,却不能用它来分析现实问题。

二、显性缺陷:

显性缺陷是指在课堂中可观察得到的教学行为问题,大都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也称操作性缺陷。教学行为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中有不同形式的问

题表现:

1、在教学准备方面,表现为

(1)教学设计的目标偏失:

据调查,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存在严重的偏失:一是没有完整的目标,有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目标,却难以找到或说明具体的能力目标,如教师给“水的三态变化”一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a、了解水的三态及其变化的知识;b、培养观察能力;c、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这里姑且不谈行为的主体是谁(新课程强调行为主体是学生),就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均显得模糊、不可测,虽然“全面”但无法落实,即一个“空”字。二是缺少情感发展目标,尤其是认识生命世界的课题,无视认识对象——生命体的存在,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严重空缺。三是定“教”不定“学”,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却没有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重教轻学。

(2)教学材料的准备偏失:

教学材料的准备对于儿童的科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一步恰恰成为阻碍教学发展的症结之一。表现为:一是迷信实验室的仪器,追求材料的“科学性”,花高成本的代价却无视这些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导致科学教育的神秘化;二是虽然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大量的材料,却无视相互之间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结构意义,片面追求材料的多样性,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三是片面追求教学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许多课件、媒体,常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还在学生身边事情之间插上“电教阻隔”—一场现代文明病。更有另一个极端的表现,目前许多课还是“空口说白话”——没有提供任何相应的材料,代之以“脑力劳动”——做大量的习题。

2、在教学实施方面,表现为

(1)问题缺失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源于学习者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角是教师,提问是教师的专利,短平快的问答式教学仍无处不在。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每一句问话,把一个主干问题细化成众多结构性问题,不断降低提问的思维程度,学生习惯地举手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或代替说出“科学”的表述,……课堂围绕教师的问题表演着一个个鲜活的问答仪式。据我们对一节随堂课的观察统计,一节课中教师共提了87个问题,学生只提2个(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提问,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才算真正意义的做科学。但是,当课堂教学中源于“儿童的问题”严重缺失的时候,可想而知,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发言,教师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哪谈得上自主学习呢?毋庸置疑,这与现代教学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2)探究缺失

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就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探究缺失:一是扶得多放得少,学习者应有的探究学习时间被无形地剥夺,据全国的一次优质课评比统计,“学生活动时间最多的为15′,最少的一节只有3′,平均为9′27″”。学生体验亲历科学的过程简略,学生可以亲手做探究获得科学事实和结论的过程却被大量读书找答案、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或机械操作所代替。二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踪迹难觅。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课堂组织形式上学生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随处可见,但是合作探究在此处显得苍白无力,小组成员间缺少明确的分工,缺少明确的责任,演绎的是一场让优秀学生更优秀,无形中也培养了一些为数不少的“小懒人”(可以滥竽充数)。

(3)沟通缺失

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合作来实现的。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科学课堂上教

(二)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进行教学实施

1、重组学习内容

鉴于目前新的科学教材在我国各地的全面推进还需一段时间,我们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对小学科学教材进行重组。对教材自身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则进行改编,对学习内容自身较符合学生实际但难以做探究的课文,则对教学程序和探究深度做相应调整,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循环递进和有所侧重的原则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地设计与安排。教师也可以突出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究某些方面,从课内到课外在探究层面上有机结合,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改进探究措施

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针对当前由于对探究教学缺乏理解而产生的“乱吃药”现象,下列几点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实验、观察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与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不管是经验的还是科学的)、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查找资料、整理资料、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书面或口头的)、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给了学生时间,教师要做好两件事: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而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学生要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非人为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而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包含着探究的因素。那么,从纯接受学习到纯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认知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把握好教学的开放程度,将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等不失为有效策略。

3、强化心灵沟通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是师生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才可以保持无拘无束、情绪振奋的心理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为此,一要坚持真诚、接受、理解的原则,实施民主教学。二是改进语言交流的方式,减少教师发言次数,设法让学生如实地、自如地把自己思维变成语言,使学生的描述、讨论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研讨。尤其要重视让学生主动表述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三是非语言的行为沟通。教师的动作、眼神、姿势都会影响沟通的正常进行,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已有的经验,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要学会倾听,可从采纳倾听所必备的态度入手:接纳和平等;专注和警觉;鉴赏和学习;执着和冷静;参与和体验。强化心灵沟通,融会学、乐学为一体,才是一种健康的学习,一种真正发展人的学习。

二、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锤炼科研型师资队伍。

要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必须塑造一支科研型的科学教师队伍。而优秀

教师队伍的产生,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这一捷径。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形成成果。使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三、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培养一批小小科学家。

在科学教学中,把科学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依托《科学》教材,在课后展开创造性地科技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如:学了《月相》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月亮的实践活动。统一目标,共同制订观察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此项活动。具体要求是:1、每晚的8点为观察时间;2、观察地点在每位学生的家中;3、记录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下月亮的样子;4、如果遇上阴雨天要在观察的记录栏中写下当天天气。通过观察月亮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课堂上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点子、出谋略、解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组合式技巧。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科技模型等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设想,展现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硬件建设——营造学生探究的阵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所、大棚蔬菜基地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农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场所。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新兴产业,如大棚蔬菜、特种动物养殖、新的果树栽培方法等,都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和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农村学校可以在农村建立起科学活动基地,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同样,城市学校在校园中我们也可以建造一些探究的场地,如:为学生建造科学探究室、模拟生态园等。在科学探究室里,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课上学不到的更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模拟生态园里,学生可以看见许多动物的标本。比如,我区希望小学建立的科技创新操作室,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去学科学,他们的科学素养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五、多元评价——吸引大家关注科学课。

1、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评价是教育的导向。评价的重点应该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是死背书本中的知识。如: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水的蒸发以及三态变化许多人都非常清楚,但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却在考验一个人的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我们在考核学生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象这样的实验,对经常动手的学生来说,解答时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死记硬背的学生则是一道难题。这样的测试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注重实践,将科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2、评比“科学特长生”,让所有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科学特长生”评比,就是根据每位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不同特长和优点,建立若干他们感兴趣的特长生称号。如“小爱迪生”奖章,侧重于发明创造方面;“小哥白尼”奖章,侧重于地球与宇宙方面;“小达尔文”奖章,侧重于生命世界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申报、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科学特长生”特色奖章。通过开展评比活动,许多以往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前进方向;许多后进生因为获得了“科学特长生”的奖章而激发起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孩子是最天真、最可塑造的人,只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他就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3、引领家长科学地面对科学课。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个体的努力无疑是第一重要的,但家长的科学教育观在当今开放的教育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在家中搞科学探究基本上是不支持的。因此,我们教师要经常布置一些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的课后任务给学生,从而促使家长引领孩子一起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学科,而目前还处在一个小学科的尴尬地位上。令人惊喜的是,社会各级部门已经开始认真关注科学课程。作为一名科学教育者,更应该对自己的岗位充满信心,并多途径、多方法地搞好科学教学工作,不断提高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科学课程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 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问题,尤其是发现或提出新奇的问题。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的。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例如“滑轮组”一课,教师让学生首先观察滑轮组,然后做实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

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小学科学反思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科学反思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理应重视其教学。该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旨在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的小学科学反思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师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评价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小学科学 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般来说,备课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研究教材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 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师要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方面有哪些联系,并重点研究本册教材内容涉及课标上哪些具体要求,弄清

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明确整本教材的重难点,以合理优化、整合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研究新授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新授课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他们进行的。课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课堂问题等,确保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研究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用。当然,一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几种教学方法,并将它们优化、组合,以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激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整堂课有无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利用旧知联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2009-2010学年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2009-2010学年度中考和小学毕业班考试成绩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从“两率一分”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全县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初中部的理科是弱科,政治、英语,小学部的语文、科学、品德学科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典型的活人教死书。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包括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2018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学 五年级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一、命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题,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卷面设计了五个类型题,分别是选择题、判断题、看图作答和连线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很好的将本学期上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二、学生答卷情况 (一)学生取得的成绩 1、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班级 参考人数5354525454 总分44704600442944134472 平均分

以上是各班级平均分分布情况,从图表图形看来,平均分班最高,班平均分最低,相差分。整体情况不错,班相对薄弱。 2、优生率、合格率分布情况(优秀为85-100分) 班级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5353100%31% 5451%31% 5251%32% 5448%29% 5452%29% 以上是各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生率,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只有班合格率为100%,其中班合格率最低只有%;从显示的优生率来看,五个班的优秀率相差不大,每个班优秀率均占比50%以上,说明一大部分同学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并且理解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比较高,能够掌握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同时善于复习和总结。 3、三至六年级科学成绩分布

班级参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0—59分60-79分80-99分100分539862016370 5499312390 529917440 549734614340 549935216360 各班级总体分数分布都集中在80—99分的分值中,60—79分次之,说明全年级的整体情况较好。其中优秀分数段的学生最多,知识点掌握的最为好。 (二)优点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 在以往答卷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基础知识这部分掌握的不太好,对于一些知识点、名词记的不是很清楚,这次考试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作答情况较好,例如第一大题,第10小题、第15小题,这都属于固定的知识点,学生对于这两题的正确率较高,几乎得到满分。

小学教导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学校教务处 2017年1月15日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7年1月11日,按照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我校进行了期末测试。考试组织上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考场安排,考生实行单人单桌,每个考场40人,学生按照成绩由教导处统一编排考场考号,上午考三四五年级,设16个考场,下午考一二六年级,设15个考场,按照全县规定时间,统一收发试卷,试卷保密工作得到了严格保证;严肃监考纪律,同级任课教师实行对调监场;严格评卷纪律和要求,各级教师实行对调改卷,本级老师不改本级试卷;严格登分和考试成绩评价,由教导处统一进行成绩登记和分析,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考试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次试题是教研室统一命题,整套试题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命题依纲扣本注重基础、体现能力,题型灵活多样,综合运用强。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一、总体成绩分析 从总体成绩上看,本次考试成绩一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整体较好,平均分在70分以上;三四五年级英语成绩也较好,六年级、五二班社品和科学成绩达到要求,三四年级社品和科学成绩较差,三年级社品成绩只有6分多一点。班级对比,成绩好的班级有一一班、一三班、二一班、二二班,五二班、六三班,较好的班级有四二班、五一班、五四班、

六一班、六二班、六四班,成绩较差,人均达不到每科60分的班级有三一班、三二班、三三班、四一班、四三班、五三班。另外,学校整体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数学成绩偏低,三四五年级语文偏低,综合科成绩很差,六年级总体成绩不高。这就给我们所有任课教师一个警示:我校学困生数量大严重影响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优秀率,补差工作应该说任重而道远,补差工作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面对现实,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探索和务实,下大力气,争取最快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整体成绩。 二、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阅读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阅读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 一、合理使用科学教科书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科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大约有以下几类: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无性繁殖》、《探索宇宙》等,这些材料的安排,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科技、航天、爱国意识。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 如:教材中《它们吸水吗》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等,课内课外溶为一体,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三是补充知识,如每个单元后的《资料库》。对于这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行阅读。 具体做法如下: 1、每学期开学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用,并且重视这部分教材的学习。 2、在实施的过程中,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3、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4、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教材进行适当的充实,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达到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的目的。 课后阅读,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对科学探究活动而言,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阅读活动──阅读搜集各种科学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学完三年级上册《今天的天气》后,号召学生阅读、搜集更多的天气信息、预报方式等等,并利用学校气象组的仪器,结合自己的观察采用生动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气预报。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天气预报的任务,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探究的习惯。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科学读物进行阅读 科学课上经常会有资料收集课,但是现在的学生往往使用更快捷的互联网,而忽视了阅读读物。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引导与课前布置。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课外阅读科学读物的调查。参考调查数据,学生对科学读物的喜爱还是很让我感动的,近8成的学生表示喜欢看一些科学读物,并且有一半多的学生常年花钱征订、购买科学读物。但是存在征订杂志比较单一的问题,学生手中订的杂志主要集中于《我们爱科学》、《科学大众》两种。科学书籍也大多是《十万个为什么》。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3456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复兴小学严光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小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一一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

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小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小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小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小学科学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科学学科 一、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一)、三至六年级科学平均分统计 以上是各年级平均分分布情况,为了便于比较的客观、公正、合理现将各年级情况分析如下: 从图表图形看来,三年级平均分 81.85 分,四年级86.25 分,五年级88.04分;六年级91.37分,平均分六年级最高,四年级平均分最低,相差 9.25 分。 平均分的高低分布原因在于,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并且理解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比较高,能够掌握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同时六年级学生善于复习和总结。三年级下期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实践为主,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是做得不错的,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实践中的现象和数据提取准确的科学概念,因此在书面考试这块欠缺,因而考试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二)、三至六年级科学优生率、合格率分布情况

以上是各年级的合格率和优生率,便于比较的客观、公正、合理,现将各年级情况分析如下: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三年级合格率为100%、四年级合格率为100%、五年级合格率为100%、六年级合格率为100%,各年级的合格率无差距,说明每个年级的老师都注重了补差工作。从显示的优生率来看,六年级优生率最高98%,只有5人不是优生;五年级优生率91%,有25人不是优生;四年级优生率有77%,有63人不是优生;三年级优生率只74%班,有82人不是优生。其中三年级与六年级优生率相差最大,达到24%,导致这样差距的原因有: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素养比较低;六年级学习科学时间相对较长,科学素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相对成熟,有很大提高。(三)、三至六年级科学成绩分布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学区具体指导下,我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多学科全方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了以学科课程标准标为准绳,强化教育科研,强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实施教学教研计划,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现将近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如下:一、检测的结果本次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全校有693名学生参加。湖岭镇二小2007年度第2学期学科质量分析表班级执教者学科人数总分平均分得分值合格数合格率得分值优秀数优秀率得分值总分值20% 60% 20% 一(1)语文57 4925 86.4 17.3 53 93.0 55.8 40 70.0 14 87.1 一(2)语文56 5041 90.0 18.0 54 96.0 57.6 35 63.0 13 88.2 二(1)语文54 4484 83.0 16.6 50 92.6 55.56 24 44.4 9 81.0 二(2)语文56 4472 79.9 16.0 51 91.1 54.66 13 23.2 5 75.3 三(1)语文58 4883 84.2 16.8 55 94.8 56.88 38 65.5 13 86.8 三(2)语文57 4857 85.2 17.0 52 91.2 54.72 45 78.9 16 87.5 四(1)语文60 4712 78.5 15.7 54 90.0 54 23 38.0 8 77.3 四

(2)语文57 4493 78.8 15.8 56 98.0 58.8 11 19.0 4 78.4 五(1)语文54 4816 89.2 17.8 54 100.0 60 46 85.2 17 94.9 五(2)语文61 5312 87.1 17.4 60 98.4 59.04 53 86.9 17 93.8 六年级语文123 10447 85.0 17.0 119 97.0 58.2 99 80.5 16 91.3 总分值185.5 625.26 131 941.6 平均分值16.9 0.0 0.0 56.8 0.0 0.0 11.9 85.6 一年级数学113 8353 73.9 14.8 96 85.0 51 24 21.2 4 70.0 二年级数学110 8916 81.0 16.2 101 91.8 55.08 36 32.7 7 77.8 三年级数学115 8786 76.4 15.3 97 84.3 50.58 40 34.8 7 72.8 四年级数学117 9733 83.2 16.6 109 93.2 55.92 75 64.1 13 85.4 五年级数学115 8222 7平均分值15.7 0.0 0.0 53.0 0.0 0.0 9.0 77.7 三年级科学115 7612 66.2 13.2 85 73.9 44.34 17 14.8 3 60.5 四(1)科学58 4026 67.1 13.4 46 77.0 46.2 12 20.0 4 63.6 四(2)科学56 3651 64.0 12.8 35 61.0 36.6 8 14.0 3 52.2 五(1)科学54 3000 55.6 11.1 23 42.6 25.56 1 1.9 0 37.1 五(2)科学61 4032 66.1 13.2 45 73.8 44.28 16 26.2 5 62.7 六年级科学126 10689 86.9 17.4 123 100 60 110 89.4 18 95.3 总分值81.2 257.0 33.3 371.4 平均分值13.5 42.8 5.5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1292279.html,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隋丽霞张秀兰魏潇丽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4期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强化教学改革探索,以寻求重要的实施方法,推动小学科学课程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课程的最优化。 1 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意识和成才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这一时机,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能力,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2 科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过去,我国的小学自然课程与中学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一直是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导致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这次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构建一套以“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体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内容分布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与初中的科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从目前公布的内容标准来看,还存在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初中重合甚至超出初中要求的问题。例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进化现象”,小学3~6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 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相应的初中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列举生物进化现象”和“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概述生物进化

科学六年级上册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下面,我想谈一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科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四、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所以,从起点三年级《科学》上册起就开始注重这样培养学生,我想几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有更大的发展。 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在这一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将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

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毕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阵。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诬问题,从脚位成长和师范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笔者在对二百余所各级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1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 应当重视的部分调研数据分列于下。 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只占任课教师的22%,兼职教师比例高达78%,且年更换率近40%。 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约90%,但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职教师则不足20%。 75%的科学教师由学校安排任课,并非个人选择和要求。 专职教师中通过科学课程岗前或在岗培训持证上岗者约为47%,兼职教师则不足15%。 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90%的任课教师周课时超16节,38%的教师在18节以上。 75%的教师认为,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均感到较为困难。 50%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许多科学课成为“讲科学”。 认为科学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占78%,认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2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2 .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所谓“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学生通过学习,就可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并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一、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生活中,孩子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往往想解释又不能解释,只能是猜测或者听大人们讲解,有些家长能用知识去讲解,有些家长则用迷信的思想去讲解,这就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比如,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说不清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习之前,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大盆子,当水装满了就流出来,这就是下雨的现象;而有同学看了电视剧《小龙女》后,认为下雨是“小龙女”伤心哭了流的眼泪,因为小龙女的眼睛就是一个泉眼,只要她一哭,天就会下雨等等。在学习《雨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做雨的形成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下雨”的过程,当学生看到实验中的“雨”一滴一滴下落时很兴奋说:“原来雨是这样形成的!”于是,老师一步一步地讲解雨形成的原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1~0.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凝聚在一起变成云,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小的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变成雨滴往下落,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上时,掉下来的是雨,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掉在地面上的便是雪。 孩子们听了老师的分析、讲解,亲自在实验中看到了雨的形成过程,又懂得了下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就使孩子们树立了科学意识,破除了封建迷信,正如布莱希特所说“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为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人们用科学方法检测雨的形成过程,天气的变化过程,制作成天气预报,预测风雨雷电何时到来,让人们及时添加衣服,不至于感冒,及时带上雨伞,不至于被雨淋,这样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懂得只有努力学习,用心探索,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 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知识,充满了科学乐趣,孩子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神奇,爱想,爱问,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学习《细胞》这一课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洋葱,我问孩子们:“这是洋葱,你知道它的一些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出自己知道的洋葱:紫红色,切洋葱时会一边切一边流泪,听父母说多吃它还可以防癌等等。此时,孩子们对切洋葱为什么会流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告诉他们,切洋葱时,洋葱会释放出蒜苷酶,蒜苷酶可以将这些有机分子转化为次黄酸,次黄酸随即又重新组合成引起人们流泪的化学物质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它经鼻子刺激眼睛,所以常常使切菜的人流泪。不流泪该怎么办呢?我们在切

小学科学期中质量分析

孝昌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7——2018第二年度) 这次科学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整份试卷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满分100分。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期知识掌握的较好,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答题问题分析: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搜集、记录、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和构建,观察、实验操作不到位,缺少活动体验,不利于学生形成与概括并得出科学结论。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试题中一些典型的错题,根据本次试卷检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填空题:低年级学生遇到与生活知识有关的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失分较严重;高年级学生做填空时,出现的错别字较多,不会写的字不知道可以用拼音代替,失分较多。五年级的第10小题超出了范围,很多学生不会填。 2、选择题:三至六年级的的选择题大多都是基础性的题目,学生完成质量较好。只是六年级的第7小题是课外知识:“‘世界水日’的时间是3月22日。”教师平时没有拓展,所以很多学生选错。 3、判断题:完成质量比较理想。五年级的最后一题出超了,根据常识大多数学生都能判断正确。 4、实验探究题:三至五年级的实验题都是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掌握,所以失分很少。六年级的实验探究第(2)小题失分严重,因为这个实验是组装滑轮组实验,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实验材料很少,所以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看,没有让所有学生参与实验,所以致使考试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模糊,造成失分严重的情况。 5、简答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较差。 教学存在的问题: 1、概念性的题目学生一般记得,但是如果加以创新联系生活就又容易混淆,以后课堂上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普遍在灵活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比较薄弱,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知识的整合能力不足。 3、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没有养成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以及试卷完成后不会细心检查的习惯,导致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出现,按正常角度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4、有的卷面中频繁出现错别字,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失分。反映出一些教师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指导不到位。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也不好,字迹潦草,连线题直线画成曲线,难以辨识,给阅卷造成困难。 5、从得分情况看,个别学生间仍不均衡,班级、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如最高分100,最低分只有30多分。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怎么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年7月我和王老师共同参与了×××县小学1—5年级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工作。 本着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提出的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功能的认识。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的研制。本着“多维一体”的评价原则。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力求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个性化特点。下面就小学语文试卷上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并加之平时教研工作中对教学现状的了解及认识上的积淀,力求全面准确地对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 1、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

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校平时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有利于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调动城乡各学校的积极性。 2、命题依据的原则 这次命题考试属于阶段性的水平测试。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依据现行教学大纲,靠近新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答完考卷,高高兴兴走出考场。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3、试题的设计思路 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