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二中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二中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台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核酸和脂肪酸的共有元素是C、H、0、N

B.无机盐由微量元素组成且在细胞中含量很少

C.脂肪中H的含量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人和动物体内的多糖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

2.肉毒杆菌能分泌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肉毒毒素。某种抗生素能阻止tRNA 和mRNA的结合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肉毒杆菌的遗传物质含8种核苷酸、5种碱基

B.肉毒杆菌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肉毒毒素的分泌不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D.该抗生素通过阻止转录过程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

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代谢旺盛细胞的核孔数目多,利于DNA、RNA的进出

B.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成多个区室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C.已分化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其遗传物质有差异

D.细胞功能的差异是由膜上的磷脂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4.我国科学家于2017年初完成了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4条染色体的人工合成,开启了人类“设计、再造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工合成酿酒酵母染色体,需要核苷酸、氨基酸、磷脂等原料

B.人工合成的染色体可以增加酿酒酵母遗传的多样性

C.姐妹染色单体中含一个亲代DNA分子和一个子代DNA分子

D.用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替代酵母染色体片段,其正常存活,则改变了酵母的进化方向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的O

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高

2

B.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繁殖等生命活动

C.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活动中起着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

D.细胞内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有利于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6.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细胞内4种有机成分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没有③或其功能类似物时,细胞仍能合成②

7.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它们都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下图为甘油磷脂分子结构通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磷脂分子中含有C、H、0等元素

B.甘油磷脂的类型主要决定于X的不同

C.在构成生物膜时,磷脂分子的“头”朝向膜两侧,而“尾”则朝向膜内部

D.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心体不含磷脂分子

8.如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B.②过程为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C.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只有神经递质

9.如图所示,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围绕成的,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会开放,反之则关闭。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环境均可以促进气孔的开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B.光照促进细胞内CO?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

C.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使气孔更易开放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

10.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人的成熟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C.脲酶是萨姆纳发现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D.合成酶时,合成场所内一定有水和ATP的形成

11.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

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故该酶失去了活性

B.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这个实验证明结构并不一定决定功能

D.这个实验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2.麦穗籽粒干重中50%以上来源于其麦穗下的叶片,其他可由颖壳、麦芒和叶鞘等非叶光合器官提供。研究发现靠近麦穗越近的叶片其光合速率越高,且对籽粒干重的贡献率越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去除离麦穗最近的叶片,其第二片叶的光合速率会降低

B.去除麦穗后,麦穗下第一片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有所降低

C.为确定叶鞘对麦穗籽粒干重的贡献,可对其遮光处理

D.麦芒细胞的光合产物除了自身消耗之外,还能运出组织

13.对某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按如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A.可以直接用装置B、D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适宜的光照下,装置A中的油滴不移动,装置B中的油滴一直向左移动

C.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相同条件下,装置A、B、C中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D.改变装置C的光照强度,会使油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14.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

B.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C.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Ⅱ、Ⅲ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5.图Ⅰ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A.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16.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C.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D.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17.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

C.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D.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细胞内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18.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材料处理、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时,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选择黑藻为材料通过健那绿染色来进行观察

D.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19.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急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全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体内全反式维甲酸在核糖体上合成

B.急性肿瘤转变成正常细胞的过程中有新基因表达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D.相对于“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低

20.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15 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快

B.10 h时对照组中有的细胞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体细胞2倍

C.维生素C对分裂间期几乎没有影响,使细胞周期时间变长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期抑制作用比对间期抑制作用明显

二、非选择题

21.图一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图二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物质b是____,其分子结构可表示为____。若图二甲细胞产生的物质B由n 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形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

(2)图一中物质C除参与构成核糖体外,还可存在于图二哪些细胞器中?____(填标号),其彻底水解产物是________,若物质A在甲、乙中均可含有,且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A可用___进行检测。

(3)比较图二甲、乙两部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有____(填标号);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图二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___。

22.种子萌发时所需酶的来源可能是新合成的,也可能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

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以淀粉酶的活性为酶含量变化的检测指标,对萌发的小麦种子做了分组培养实验,每隔12小时分别测定两组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比较Ⅰ、Ⅱ组实验结果,推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____。

(2)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3.茶叶有降压、提神和保健等功效。某科研人员在晴朗夏季的一天中探究茶树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实线”或“虚线”)。从胞间CO?浓度分析,与12点相比,14点时叶肉细胞中C?含量____(填“高”或“低”)。

(2)茶树在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____(填“部分关闭”或“全部关闭”),导致胞间CO?浓度降低。

(3)研究CO?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法,CO?中的氧经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后转移到终产物____中。

(4)由于茶树光合“午休”影响产量,为减缓光合“午休”,该科研人员打算间种高茎玉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该实验须在____时间进行。

③检测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浓度,若__________,说明科研人员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

24.为研究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请回答。

(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依赖于____过程产生ATP,不仅ATP生成量少,另一方面也会造成____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缺氧还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信号分子,在这些分子的调控下,细胞将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凋亡。

(2)科研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_______。乙组结果与甲组结果比较,说明缺血、缺氧条件能够____。

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____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3)已知,A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mRNA,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A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可以用各组细胞A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A基因的_______水平,这样可以校准和消除____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推测K?通道开放剂可以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核酸由C、H、0、N、P组成,脂肪酸由C、H、0组成,共有元素是C、H、0,A错误:无机盐由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组成,B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人和动物体内的多糖主要分布在肝脏(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中,D正确。

2.C【解析】肉毒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核苷酸和4种碱基,A错误。肉毒杆菌是细菌,无核膜和核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B错误,C正确。该抗生素能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即抑制翻译过程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D错误。

3.B【解析】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各反应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B正确。已分化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并未改变,C错误。细胞功能的差异是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D错误。

4.B【解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不含磷脂,因此人工合成染色体时,需要核苷酸、氨基酸等原料,但不需要磷脂,A错误;因为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人工合成的染色体可以增加酿酒酵母遗传的多样性,B正确;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C错误;用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替代酵母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其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改变酵母的进化方向,D错误。

5.C【解析】线粒体消耗氧气,氧气以自由扩散的形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氧气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低,A错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和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但不能完成反射活动,因为反射需神经系统参与,B错误。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等,在细胞内繁忙的囊泡运输中起交通枢纽作用,C正确。细胞内的酶有的附着在生物膜上,有的分布在基质中,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的酶和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酶,D错误。

6.B【解析】①~④分别表示叶绿素分子、tRNA、ATP、生长素(吲哚乙酸):①存在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A错误。②是tRNA,含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ATP 中的a也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正确:细胞中没有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③ATP,但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③ATP,C错误。合成tRNA需要消耗能量,没有ATP或其功能类似物时,细胞不能合成tRNA,D错误。

7.D【解析】磷脂分子含有元素C、H、0、N、P,A正确。甘油磷脂由脂肪酸、磷酸和X组成,甘油磷脂的类型主要决定于X的不同,B正确。磷脂分子的“头”是亲水的,而“尾”是疏水的,因此在构成生物膜时亲水性的“头”朝向膜两侧,而疏水性的“尾”则朝向膜内,C正确。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含有核糖体而不含中心体,D错误。

8.D【解析】①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②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胰岛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正确;胰岛素基因只能在胰岛B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因此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③过程为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D错误。

9.c【解析】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使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提高了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A正确。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使细胞内CO?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B正确。黑暗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使细胞质的pH下降,有利于葡萄糖转化成淀粉,气孔不易开放,C错误。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D正确。

10.C【解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A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产生ATP的速率不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B 错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发现了脲酶,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C正确。酶是大分子物质

(蛋白质或RNA),合成时伴随水的生成,并消耗ATP,D错误。

11.B【解析】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了活性.A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这个实验证明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C错误。这个实验能说明外界环境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但其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DNA决定的,D错误。

12.A【解析】去除离麦穗最近的叶片,则第二片叶对麦穗的有机物输出增加,光合作用会增强,A错误。去掉麦穗后,麦穗下第一片叶片产生的淀粉输出减少,有机物积累,因此光合速率会下降,B正确。为确定叶鞘对麦穗籽粒干重的贡献,可对其遮光处理,然后测量麦穗籽粒干重增加状况,C正确。麦穗籽粒干重中50%以上来源于其麦穗下的叶片,其他可由颖壳、麦芒和叶鞘等非叶光合器官提供,可见麦芒细胞的光合产物除了自身消耗之外还能运出组织,D正确。

13.D【解析】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单一变量为有无光照,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此装置B、D中的NaOH应换为NaHCO ?,A错误。装置A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清水对两种生理活动无影响,根据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分析,光合作用吸收的CO?体积等于释放出的O?体积,呼吸作用吸收的O?体积等于释放出的CO?的体积,因此装置A内压强不变,油滴不移动;装置B内的NaOH溶液能吸收CO?,而无CO?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有氧呼吸消耗O?使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油滴向左移动,O?消耗完时,叶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又被NaOH溶液吸收,油滴不移动,B错误。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相同条件下,装置C(CO?缓冲液)中叶片光合强度最大,然后是装置A,装置B、D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改变装置C的光照强度,可使光合强度增大或减小,导致氧气的释放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使油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D正确。

14.A【解析】阶段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A正确;过程①生成的ATP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④⑤依次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④⑤生成的ATP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B错误;Ⅰ所示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Ⅱ所示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Ⅲ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④所示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⑤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C错误;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15.D【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O一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最大,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图2的C点时,每个

细胞合成ATP

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还有叶绿体,D错误。

16.C【解析】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B错误。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若细胞太大,细胞核“负担”会过重,C正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之一,原核生物主要进行二分裂,D错误。

17.D【解析】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减弱,A错误。c为细胞衰老过程,进入该过程的细胞,多种酶活性降低,B错误。②③④细胞是有丝分裂形成的,不能发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C错误。⑤⑥⑦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核基因,但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它们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正确。

18.D【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加蒸馏水会使红细胞破裂,B错误。黑藻含有叶绿体,对实验结果观察会产生干扰,因此应选择无色的细胞进行观察,C错误。花生子叶含有较多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D正确。

19.A【解析】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口服,据此可推知其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不会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急性肿瘤转变成正常细胞的过程中有新基因表达,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化疗会抑制正常细胞的增殖,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

副作用低,D正确。

20.B【解析】含氮、磷的物质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而实验组细胞在10~ 11 h时分裂期细胞百分比迅速升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慢,A错误;10 h时对照组中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和体细胞相同,但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B正确;由图可知,使用维生素C后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所以C、D错误。

21.(1)氨基酸 mn-18(n-2)

(2)⑥⑩核糖、磷酸、碱基、苏丹Ⅲ(或苏丹Ⅳ)

(3)⑨⑩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解析】(1)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根据B中有C、H、0、N元素可推测其为蛋白质,则b为氨基酸;c中有C、H、O、N、P元素,可推测其为RNA,则c为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R基和-H;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氨基酸的个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量=mn-18(n-2)。

(2)物质C为RNA,在细胞中存在于⑥线粒体、⑩叶绿体两种细胞器中;RNA初步

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含氮碱基;物质A在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且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则物质A为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进行检测,呈现橘黄色或红色。(3)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为⑨液泡、⑩叶绿体;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22.(1)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2)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的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其来源提供依据(或答: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氯霉素处理的萌发种子和未处理的萌发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即可探究种子中淀粉酶的来源)

【解析】(1)分析题图,当萌发时间为l2 h时,实验组曲线Ⅱ酶的活性约为350,说明在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中有淀粉酶,这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而对照组曲线Ⅰ酶的活性约为450,比实验组酶活性高,多出的酶应该是新合成的。因此可推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

(2)因为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故设置自变量为有无氯霉素的两组实验,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可分析出淀粉酶的来源。

23.(1)实线高(2)部分关闭(3)同位素标记CO?

(4)①探究间种高茎玉米能否减缓茶树光合“午休”②是否间种高茎玉米晴朗夏季③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解析】(1)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胞间CO?浓度中午后可恢复,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与12点相比,14点时胞间CO?浓度较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为C?,叶肉细胞中C,含量高。(2)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通道,据图可知,中午前后胞间CO?浓度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浓度,气孔应是部分关闭。(3)研究CO?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O?中的氧经光合作用转移到有机物和生成的水中,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后转移到终产物CO?中。

(4)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间种高茎玉米能否减缓茶树光合“午休”。②根据实验目的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间种高茎玉米。间种高茎玉米的为实验组,不间种高

茎玉米的为对照组。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该实验须在晴朗夏季时间进行。③若间种高茎玉米能减缓茶树光合“午休”,则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24.(1)无氧呼吸乳酸(2)很低且无明显增长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部分缓解(3)转录细胞取样量通过促进A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解析】(1)人体细胞在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缺氧、缺血等条件能诱发脑细胞表达出信号分子,诱导脑细胞凋亡。(2)由柱形图可知,甲组是正常培养条件,细胞凋亡率低,且随着时间变化无明显增长现象;与甲组对照,乙组凋亡率高,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大,说明缺血、缺氧能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与乙组对照,丙组K?通道开放,细胞凋亡率下降,说明K?通道开放剂能部分缓解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3)逆转录的模板是RNA,因此可以用该细胞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相应的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A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A基因转录水平,以校准和消除细胞取样量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丙组比值高于乙组,则K?通道开放剂可以通过促进A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 F 1: 咼豌豆F1: Aa 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 1 1:2 :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 i)Dd (高茎)X dd (矮茎) Dd (高茎):dd (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 J F 1:黄圆F1: YyRr J 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 9 : 3:3:1 9 3 : 3 : 1 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 a、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 1:高豌豆 F 1 : Aa ↓↓ F 2:高豌豆矮豌豆 F 2 :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 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 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带答案)

必修一知识点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P55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P1-6 2、使用高倍镜的步骤:先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的物像,然后转动换成高倍镜, 再调节或,使视野亮度适宜,缓缓调节,使物像清晰。P8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的物体的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距装片的距 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若物像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移动。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也没有,但有 一个大型环状的,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叫做。P10 5、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真核生物有:。酵母菌属于生物。 6、蓝藻包括:(4种),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细胞内含有和。是能进 行的生物。 7、细菌中的绝大数种类是营或生活的生物。举出属于细菌的生物:((5种) 8、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和两位科学家;细胞学说揭示了。P10 9、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6种), 基本元素:(4种),主要元素:(6种),最基本元素。P17 10、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的形式存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P17 11、检测还原糖(如)用试剂,其由和组成, 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色沉淀。使用时注意。P18 1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和,前者将脂肪染成色,后者染成色。 该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目的是。 1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1ml,再加B液() 4滴,反应生成色络合物。 14、检测还原糖常用的实验材料有;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一般用;检测蛋白质可用的材料 有。 15、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储能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最终能源。 1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约种, 其结构通式:,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的不同,肽键: 17、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含有二个肽链的化合物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问题清单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1.什么是体液? 2.体液包括哪些?约占多少? 3.细胞外液又称什么?包括哪些部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用箭头表示) 4.血细胞包括哪些?生活的环境是? 5.血浆中的营养物质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血液? 6.什么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7.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8.什么叫内环境? 9.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10.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哪些? 11.渗透压指什么?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由什么维持? 1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什么离子? 13.等渗溶液包括哪些(请写出浓度和物质)?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什么范围内?缓冲物质包括哪些?14.乳酸的调节机制是?(完全解读) 15.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 16.组织液、淋巴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区别在于? 17.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溶液,类似于什么? 18.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什么参与? 19.哪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20.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例子)有哪些? 21.属于内环境的物质有哪些?例如:水,请再举例。 22.什么事内环境的稳态? 2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什么? 24.内环境紊乱的例子有哪些?例:血糖平衡失调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请再举例。 25.内环境稳态与哪些系统有功能上的联系?知识网络: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7.反射包括什么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从定义、形成、反射中枢、举例说明) 28.反射弧的结构有哪些?效应器包括哪些部分? 29.什么叫兴奋? 30.神经元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画出神经元的结构简图。 31.静息电位膜内外表现?动作电位膜内外表现? 32.神经细胞内K+和Na+的分布是如何的?如何形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方式分别是什么? 33.一个神经元传递兴奋至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一般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哪个部位?34.突触包括哪些结构?文字和图 35.兴奋是怎么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3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什么特点?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又是如何的? 38.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哪些?突出间隙的液体是什么?神经递质经突出前膜释放,后膜如何是识别? 39.神经递质的分泌通过什么方式? 40.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脑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 4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包括哪几部分?各区发生障碍会导致什么结果? 42.什么是学习?人的记忆分为哪些?请用关系图解释记忆之间的联系。 43.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是? 44.什么是激素调节?动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在哪里? 45.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包括哪几部分?作用是什么? 46.血糖平衡的调节(请用图示说明) 47.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中枢是? 48.正常人的血糖维持在什么范围内? 48.胰腺细胞有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