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1939年前美国的三个中立政策与1939年后的中立政策有何不同?

原因不同前:孤立主义影响、经济利益、外交需要。

后:遏制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

实质不同前:绥靖政策。

后:反法西斯

作用不同前:纵容侵略,加速二战的爆发。

后:支援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动机是什么?

根本原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

根本动机:为了美国自身安全。

*思考:美英对法西斯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过程:绥靖—抵抗—联合斗争

变化原因:(1)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目的;(根本原因)

(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推动。

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总结: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三大登陆战役

战役

时间

影响

北非登陆

1942、11

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西西里岛登陆

1943、7

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6、6

从此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总结:三大战场的战争进程

太平洋战场:

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美国开始掌握太平洋战争主动权

反攻-1942年8月,美军攻占瓜岛,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最晚开始的战场,最早转折的战场,也是最早反攻的战场,最晚结束的战场)

北非战场:

开始-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转折-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英法掌握战争主动权

反攻-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最早结束的战场)

苏德战场:

开始- 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电袭击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二战发生转折。

反攻- 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1944苏联红军开始反攻,基本收复领土。

*(二战的主战场)

二战的影响(部分)

▲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①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论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优势是战胜日本的原因;

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对日宣战是决定性因素。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日本的根本原因。

②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

③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许多日本人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④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 为什么?

不完全公正。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1、作为日本军事最高统帅的裕仁天皇免于起诉

2、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

3、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

4、、“反人道罪”并没有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当中(日军731部队、使用细菌武器;实行“慰安妇”制度,暴力摧残广大女性等等行径却被排除在问罪范围之外)。

——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德与日对二战态度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的问题:

①德日对侵略战争的反省程度不同。

②日本对战争没有进行深刻反省,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还魂。

历史根源:

①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庇护日本使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东京审判惩处日本战犯不彻底)。

②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铲除不够彻底。

二、反思二战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

---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侵略行径不能姑息纵容,必须及时制止;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军事思想陈旧落后,付出惨重代价

---要有创新精神,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国际法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三、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2、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

加强国际合作;

3、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四、比较一战与二战的异同

(1)相同点:

背景: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

③德国是挑动国,……

影响: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④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⑤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

⑥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

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⑧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不同点:

背景: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规模结果:“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目的和性质: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影响: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

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五、二战知识归纳:“1、2、3、4、5”

(1)1个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次大撤退:敦克尔刻大撤退;一次大会师)

(2)两个集团: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两个原因:“二战”爆发的原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3)三个三

①三个登陆:北非登陆 西西里登陆 诺曼底登陆 

②三次突袭:突袭波兰 突袭苏联 偷袭珍珠港

③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4)四个四

①四大盟国:中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②四大战场: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欧洲第二战场

③四个会议: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④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5)5个进程点:爆发、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转折、胜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

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

背景:1、战争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过程:2、都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建立确立基本原则

结果:3、a都处置战败国;

`b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变化而走向瓦解。

实质:4、都体现了大国的意志

内容:5、都有维护体系的国际组织

作用:6、都给世界带来一定时期的和平与稳定

(2)不同点:

主导力量:凡: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雅: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调整的关系:凡: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雅: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哪里为中心:凡: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雅: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以美苏为中心

主要矛盾:凡: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雅:主要矛盾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维和的作用:凡: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没能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

`雅: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性质:凡:帝国主义性质

`雅:体现出民主性和进步性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

重大事件辑录 1918年11月 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1919年初 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英法美操纵了和会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签字,目的、惩罚削弱德国 1920年初 国际联盟成立,实际上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922年 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实际上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尤其是美日两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 1933年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1935年7、8月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在工人阶级实现团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5年10月 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开始 1936年~1939年 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936年 德意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不久,德意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 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议》,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1938年9月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行为,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1939年8月 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 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4~5月 法国敦克尔克大撤退 1940年7~8月 英国伦敦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 德军入侵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1941年10月 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1942年初 为了抵制反法西斯的侵略,中、英、苏、美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二战重要事件时间表

1939年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4日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华沙保卫战 9月12日同盟国在阿贝维尔城召开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 9月17日苏联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1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并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1月4日美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1940年3月12日苏芬战争 1940年 2月24日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侵入挪威和丹麦 5月10日德军侵入比利时和荷兰 5月10日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4日荷兰军队投降 5月26-6月3日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比利时军队投降 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德军攻入巴黎 6月18日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7月19日-8月19日意大利军队进攻北非 7月16日希特勒下令准备"海狮战役" 7月31日德国军政领导人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并增加到180个陆军师 8月13日德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不列颠空战 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 10月12日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10月28日意大利进攻希腊 2月18日希特勒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 1月22日英军占领托布鲁克(北非) 2月9日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4月17日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4月21日希腊军队投降 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摘要: 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战争。回顾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无论在战争初期还是在战争将要结尾之时,都有太多经典斗争值得描述;无论在东方战场还是在西方战场,都有太多的经典战役值得回顾,无论在同盟国还是在协约国,都有太多令人敬畏的事敬畏的人的存在;无论在战争进行时还是在战争胜利后,都有太多的话题值得去说。今天以个人的观点来描述一下自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二战,战争,和平,经验,教训 正文: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功失败的原因 (一)、战术层面 在战术上,纳粹德国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没有各军兵种的协调,制空权、制海权以及协同作战等军事思想存在缺陷或者根本没有。第二,没有完全掌握对包括战场气象在内的信息,比如在前苏联战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冬季作战的可持续性;又比如对在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之后,因为恶劣气象条件之下而错失侦查和提前预警的机会。第三,没有及时收缩战线,或者说战线过长导致战争给养补给出现困难,再加上纳粹德国的国防军没有自给自足的制度,在隆美尔已经发现非洲战场已无胜算可能的情况下提出的撤回全部非洲军团的建议没有被第三帝国首脑采纳。在国际政治上,与其说是日本人的无知,倒不如说轴心国之间的军事协调机制的缺失,如果当年日本先从远东方向攻击前苏联而不是发起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的话,那么前苏联将东西受敌,根本无法抵御德军和日军东西夹击,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结局将就此改写,因为日本仔前苏联得手之后,再从高纬度方向包抄中华民国,那么一直冷眼旁观的美国或许在中华民国被消灭之后也不会参战。 (二)、经济层面

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二战的影响

影响 第一,它改变了世界格局,直接造成了冷战; 第二,二战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是因为只有在战时资本家们才敢动用大量资金从事高新科技研究。毕竟研究要是要符合市场要求的。众所周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以及原子能为代表的,而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发目的正是美国要用之计算战时数据的,遗憾的是,没等他研究完,战争就结束了。至于航天技术,则是建立在V1,V2的基础之上。原子能就更不必说了; 第三,就军事而言,他开辟了现代战争(机械化作战)之基本模式并使之大为发展,直至海湾战争到达顶峰。而且,它首次将特种作战理论化,使之走向成熟,为之后数十年的特战奠定了基础,我估计,特战还会发展,在信息化作战中,会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可否认,二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痛苦,但他的功绩也不可磨灭。战争,也绝非我们所宣传的那样只有缺点,他带来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他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它是人类本性的一个基本反映,消除战争实际上是反人性的。 意义 有些教训是惨痛的,就像战争;有些战争是不能忘记的,就像反法西斯之战。“二战”所留给世界的,是对历史的疼痛回忆,是对今天的理智规划,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格局主

色调的时候,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协作与友爱的精神,就是提醒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历史、认识战争,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使每个公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中。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通过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回顾,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和平与正义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那些谋划并发动战争的行为,必将成为历史的笑料,为人类所唾弃。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几乎无一幸免,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人类历史的面貌被这场极其残酷和极端对立的战争根本改变,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中心时代成为历史。战争引起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世界上出现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平行力量在各个领域的对抗与较量。战争给旧殖民主义体系以毁灭性打击,加速了存在数百年之久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争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士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是在这场维系人类命运河前途的搏斗中,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是人类文明得到拯救,世界和平得以恢复。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了严重削弱。他们虽然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规模空前的反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正是由于迫切地军事需要。V-2火箭的发明最初也是军事上的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和关贸总协定成立,是对战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后被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欧美女式服装也有所进.传统是不允许女士穿紧身裤之类的.但是战争的需求导致女士开始上战场.肥大的衣裙使她们行动不便于是女士们开始大胆的穿起牛仔裤. 二战期间,德国对法国的入侵和占领,给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带来极大的摧残和迫害。其服装也大受影响,那是毛衣的领子都是V字领,因为V代表胜利。上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们,用宽大的垫肩赋予女性坚实的肩膀,战后,S型的曲线衣成为时尚,著名时尚品牌迪奥,LV等也在战后进行服装革命,成为人们精神的代表,象征财富、繁荣、优雅,美好生活的代表。这些品牌至今影响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2、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包括: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的过程。 导入 1.歌曲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背景、目的、对象、表现、影响。 2.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3.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背景、参与国、内容、影响。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战争的爆发

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 (郑)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新)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 (郑)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 (新)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影响和后果: a.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b.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 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形成差异的原因: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2.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日本的中下级武士学习西方技术和思想,同时富有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进行了武装斗争。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3)政策措施:日本的改革包含了从政治到经济、文化教育的一系列内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尽管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根本没有实施。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的重点在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一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3.日本近代以来的两次侵华战争 (1)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37—1945年全面侵华战争(2)结果: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原因:甲午战争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贫弱;侵华战争: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和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③反法西斯盟国、国际进步力量支持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上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 时间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终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欧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并处于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19世纪欧洲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与欧洲的不断衰落同步进行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 与欧洲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二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反映了二战以后的世界现实,并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它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的宝贵遗产。首先,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因此,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便形成了冷战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是战争,又是和平,从而使世界维持了整体的和平状态。其次,雅尔塔体系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不仅如此,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也蕴育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在雅尔塔体系下,衰落的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而走向复兴。这一联合进程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在战败的日本逐渐发展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国终于恢复了它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候,全世界也看到了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并成为国际事务中最不能被忽视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正是在雅尔塔体系实际运作而导致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蕴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蕴育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态度,蕴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特有现象。然而,50多年来世界无大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从1939年9月开始,一直到1945年9月结束。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这场目前人类最大的战争之中,我们记住了战争狂人希特勒、墨里索尼、裕仁天皇,我们记住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总书记斯大林,我们记住了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沙漠之狐”隆美尔,我们记住了写日记的犹太女孩安妮,我们记住了纽约时代广场上的胜利之吻,我们可能记住了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或者瞬间,但是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二战中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战役,以及他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呢?这是人类文明因为她们而改变了轨迹……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为代价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全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和平和热爱和平,和平的思想已深入世人之心。和平即意味着安全与发展。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和平的思想深入到世界人民心中并使之渗透到各国政治生活内部的时候,这不能不对战后整个国际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和平中的安全要素导致了战后各种政治军事联盟的产生,并进而导致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之一是:小国若不联合起来,结成牢固的联盟,就会被敌人迅速吃掉;对于结成联盟的敌人,只有以更大

的联盟与之对抗,才能将其消灭。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一举扫平西欧,西欧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最主要的原因是反法西斯的力量结成了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同盟,这样,反法西斯力量才能够以占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战胜法西斯集团。因此,战后不久,为了维持和平和确保安全,西欧国家纷纷团结起来,于1948年3月17日成立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95年5月5日,该组织改为西欧联盟。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及西欧联盟的建立(美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本来是西欧国家自己的事,完全是出于和平与安全的需要。但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将西欧国家拉入其战略轨道,于1949年4月4日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5日又准许联邦德国加入。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其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为了巩固东欧这一安全地带,确保其国家安全,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5月14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于是,便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其次,和平中的发展要素促成了战后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形成。战后以来,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和增强本国的国力,很多位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及共同利益的国家,都自觉地联合起来,组成了各具特色和程度不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论二战的成因及其影响

论二战的成因及其影响 战争,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的战争导致了一亿多人的死亡,直接损失超过了五万亿美元。可以说,二十世纪的战争把战争的惨烈推向了历史顶峰。而在二十世纪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 --1945年,历时六年,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损失四万亿,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其实,单从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来说,轴心国的三个国家是远远比不上反法西斯联盟的,其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大多数战争一样,充斥着血腥、暴力,人类的劣质性在其中暴露无遗。所以,对于二战的经过我不想去做过多的描述。我想,更有意义的是我们来深刻反思二战的原因和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发生了,其中必有某些原因。正如我们高中时考试不好时老师就会让我们写期末总结。但今天我们研究的不是考试成败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战争。所谓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与它相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仅隔了21年,那么在这短短21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二战的发生呢? 首先,我想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分析。就实力分布来说,一战后国际体系处于大更替时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仲裁者”。一战之后,虽然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加入,包括已经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并且成立国际联盟也是美国提出的,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同时,主权国家依然是战后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绝对主体。因此,国际联盟对于调解国际纠纷所能贡献的力量是极小的。由此可知,当时的国际体系内并不存在一个阻止冲突,维护各国安全的“中央政府”。“安全困境”依然是造成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和权力冲突的因素。还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没有解决德国问题。大国主导下的《凡尔赛条约》太过苛刻,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又有些宽容,让德国拥有对抗合约的能力。这就相当于自己为自己开了一个很大的空头支票,真是可笑之极。除此之外,由于美国和苏联长期处于欧洲的军事体系之外,德国的行为没有受到制约。正是一战后世界“无政府”的状态和仲裁者的缺乏,使法西斯主义的形态力量增长,摧毁了凡尔赛体系,强化了国家间的敌视并阻碍了国家间的沟通。自然资源生产和使用的世界性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二战的扩大化。1938年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不久,日本又侵占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越南和柬埔寨,继而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也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政策。能源的缺乏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使日本这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国家陷入了困境。此时,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认为,虽然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会议(板) (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大集锦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lO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ge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ge命政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