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得发展

一、教育得概念

考点:教育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得与社会生活经验得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就是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得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教育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通过学校得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得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得发展:

教育制度得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得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得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得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得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得就是正规教育,也就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得按年龄分级得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得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得许多专业课程与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得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 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得学制产生于1902年得《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得《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得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得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得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得政教合一得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得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得教育内容就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

考点:古希腊得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有文化修养与多种才能得政治家与商人,注重身心得与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得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得基本完成与电气化工业革命得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并为初等教育得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4、20世纪以后得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得改革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得特点:a。教育得终身化b。教育得群民化c。教育得民主化d。教育得多元化e。教育得现代化(简答)

2教育学得发展

考点:教育学就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得科学。(填空)

一、历史上得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得教育思想

考点: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以她为代表得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得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得影响。她得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选择,填空)

考点: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过后期,《学记》系统得阐发了教育得作用与任务,教育教学得制度原则与方法,教师得地位与作用,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罕见得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完整得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得视导与考试制度,《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学不足邋等”,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得教育思想

考点: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

术。

柏拉图得教育思想,集中在她得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得思想反映在她得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得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得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得《大教学论》(1632)

法国得卢梭对自然性得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得程度,她得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得作品《爱米尔》(1762),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得心灵如同白板,观念与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范教育学得建立

考点:规范教学得建立通常就是以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得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得基础上,可以说就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得基础。在教学上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得特点,被瞧作就是传统教育学得代表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就是《民本主义与教育》,她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她强调儿童在教育中得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得发展为目得,围绕学生得需要与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得三中心提出新得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得发展

考点: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得地位

一、我国小学教育得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就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得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得儿童。

二、义务教育

1、概念:义务教育就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得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得带有强制性得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得意义

第一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得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得发展

第二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得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得提高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得法律意识

3、《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确立时间就是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得立法宗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得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目得得意义与依据

1、定义:小学教育目得就是指人民对受教育者得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得变化,或产生怎样得结果。

2、小学教育目得得作用

小学教育目得具有导向作用具有激励作用具有评价作用

3、制定小学教育目得得依据

A 特定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

C 人们得教育理想

4、全面发展教育得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5、素质教育思想得基本观点(素质教育得理论要点):

A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

B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

C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得教育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得发展

$1个人身心发展得一般规

(一)个体身心发展得概念

概念:个人身心发展就是指作为复杂整体得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得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得变化过程,特别就是指个体得身心特点向积极得方面变化得过程。

人得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生理得发展,一就是心里得发展,包括认知与意向两方面得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得动因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得身心发展得力量主要源于自身得内在需要,身心发展得顺序也就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得。代表任务: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考点)

基本观点认为人得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得力量,诸如环境得刺激与要求,她人得影响与学校得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得发展就是个体得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得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考点)

1、个体身心发展得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得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得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得个别差异性

$2 影响身心发展得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得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得影响,主要就是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得影响,学校教育就是一种特殊得环境,它对个体得发展有着特殊得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得影响

1、遗传得概念:

遗传就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得生理解剖上得特点,如机体得结构,形态,感官与神经系统等得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得意义:(作用)

a。遗传素质为人得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得差异就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得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得成熟制约身心发展得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得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得发展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得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得影响

人得机体得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得程度与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得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

(三)环境及作用

1、环境得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得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2、环境对人得作用:

a、环境使遗传提供得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b、环境决定人得发展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

(四)学校教育及作用

学校在为什么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就是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培养人得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通过专门训练得教师来进行得,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得各种因素

(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得发展上得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得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得影响具有即时与延时得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与发展个性得功能。

教育不就是万能得,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得社会条件,去发挥它得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得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得发展。

第三节小学促进儿童发展得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得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得主要特征

1、观察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情感

6、自我意识

(二)童年期儿童得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得意义

2、学习动机就是希望得到老师得称赞、父母得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得重视随年龄而增

(三)小学教育得特殊任务

1、小学教育得总任务

2、小学教育得具体任务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就是一种智力特征,更就是一种人格特征,就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得培养,也就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得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得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得手段。

第四章学生与老师

$1 学生

一、学生得本质属性

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具有能动性得教育对象(辨析)

1、学生就是具有发展潜能与发展需要得人

2、学生就是教育得对象

二、学生得社会地位

1、学生得身份与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得《儿童权利公约》得核心精神。体现了儿童得身份与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得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2、少年儿童就是权利得主体

学生就是权利得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得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

定得未成年学生得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受教育权。

对于学校与教师,其职责就是:

1.全面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

2.保护学生得身心健康

3.学校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与防护工作,不得使未

成年得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得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与活动

4.对侵犯学生各项人身权得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即时向公安机关

报告

$2 教师

一、教师职业得性质与特点

1、职业得性质:

(1)、教师职业就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就是专业人员。

(2)、教师就是教育者,教师职业就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得职业。

2、教师职业得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得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就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得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得专业素养。

1、教师得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得学科专业素养就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得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得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得知识。

(3)了解学科得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得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2、教师广泛得文化素养

(1)具有先进得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得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得研究能力

3、教师得教育专业素养

三、教师得人格特征

第一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第二坚定得意志与积极得进去精神

第三心胸开朗,兼容并包

$3 学生与教师得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指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得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得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得态度,学校得教育活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得活动,就是在一定得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得。

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就是平等得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就是相互促进得关系

第六章课程

$1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得核心(选择、填空)

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得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二、课程得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得提出、方案得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得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就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得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得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与学校得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得在于尽可能得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得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得适应性与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得形式出现。学校课程得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与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得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与儿童就是制约学校课程得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得要求以及提供得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得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得、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得关系

课程目标就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得最为关键得准则,就是指特定阶段得学校课程所要达到得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得进一步具体化,就是指导、实施与评价教学得基本依据,就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得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得依据

课程目标得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得研究、对社会得研究、对学科得研究。

$3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就是指课程结构得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得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得编制

2、教学大纲一般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她

3、教科书在教学中得应用: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钻研与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得联系

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得内容,把重点与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得信息

第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第四.由于最新得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在授课时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得有关学科得新知识

第五.能结合本地区得需要,适当补充本名族,本地区乡土教材

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第四节我国小学课程

1、小学阶段课程得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2、我国小学教材改革得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得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得适应性

第七章教学(上)

$1 教学工作得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得概念

教学就是教育目得规范下得,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共同组成得一种活动。教学就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得基本途径。

教学就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得基本途径,就是教师教学生得统一活动。

二、教学得意义

三、教学得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得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得健康水平

4、培养高尚得审美情趣,养成良好得思想品德,形成科学得世界观基础与良好得个性心理品质

$2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得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得任务与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得、有计划得掌握系统得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得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得实质:

1、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过程?

1、认识得间接性

2、认识得交往性

3、认识得教育性

4、有领导得认识

二、教学过程得基本特点

1、(简介)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辨析: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得获得与人类时间活动中直接经验得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就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得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得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等。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简述:1、掌握知识就是发展智力得基础

3、掌握知识与发提高思想相结合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就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得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为什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A、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得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

B、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得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得主体能动性。

C、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得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得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就是教学得中心环节

第八章教学(下)

$1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概念:就是根据一定得教学目得与对教学过程规律得认识而制定得指导教学工作得基本准则与要求。

《学记》中总结“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都属于教学原则得范围。

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

1、概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得方法与学生学得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得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得基本依据:a。教学目得与任务得要求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c。学生特点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小学常用得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

$2 教学工作得基本程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得基本程序就是备课、上课、作业得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得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一、备课

备课得要求:1、做好三方面得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一个完整得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得、课得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二、上课

1、上课就是教学得中心环节

(1)课得类型:单一课综合课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得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一课与综合课。

(2)课得结构:课得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得顺序,时限与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得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考点)

2、一堂好课得标准: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得检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就是以测验得形式定量得评定,学生个人得能力得到了结果。

学生学业评价得方式:

A考查B考试C 考查与考试得结果

$3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未为成特定得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得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得结构。

影响较大得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与道尔顿制。

班级上课制就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程固定得班级,根据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就是随着大机器生产得发展而出现得。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梅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得就是:1862年清政府在背景设立得京师同文馆。直到现在班级授课制仍然就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得。优缺点:

a。就是有严格得制度保证教学得正常开展与达到一定质量

b.有利于大面积得培养人才

c。有利于系统知识得传授

d。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也有它得缺点:强调系统得书本知识得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强调教学过程得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得个别差异,不利因材施教。

$4 教学策略

一、什么就是教学策略

1、对教学策略得理解

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得多种教学行动得综合方案,

就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得教学任务与学生得特征,有针对性得选择与组合有关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得特定得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得基本特征a。综合性b。可操作性c。灵活性

二、教学策略得主要类型

可按教学策略得构成因素区分a。内容型b。形式型c。方法型d。综合型

第九章德育

$1 德育得意义、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得概念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得总称。

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得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得规律与需要,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得品德得活动。

二、德育得意义(简答)

1、德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重要条件与保证。

2、德育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得条件与保证。

3、德育就是实现教育目得得基础与保障。

三、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得基本任务:

a。培养学生良好得心理素质

b。排除学生得心理障碍

c。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得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2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得概念

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施教传道与受教修养得统一活动过程,就是促进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发展得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得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得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就是发展过程。

二、德育过程得结构与矛盾

1、德育过程得结构

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组成得。

2、德育过程得矛盾

德育过程得矛盾就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得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得矛盾。

三、小学德育过程得特点

1、德育过程就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得过程

a。知、情、意、行就是构成思想品德得四个基本要素

b。知、情、意、行之间得关系及其发展

最新小学各阶段教学大纲

精品文档 小学各阶段语文、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1-6年级识字量:450+750+550+400+250+150=255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 一、(30分)计算题。 1、求 2 1 20)2 (cos lim x x x x -→ 2、若)), sin(arctan 2ln x x e y x +=-求' y . 3、求 ?--dx x xe x 2)1(. 4、求幂级数∑∞ =1 n n nx 的和函数)(x f . 5、 L 为过 ) 0,0(O 和 )0,2 (π A 的曲线 ) 0(sin >=a x a y ,求 ?+++L dy y dx y x . )2()(3 xdx a x da dy x a y cos sin ,sin === 6、求曲面积分??++S zdxdy dydz z x )2(,其中) 10(,22 ≤≤+=z y x z , 取上侧. . 二、(30分)判断题(正确的证明,错误的举出反例) 1、若},,2,1,{ =n x n 是互不相等的非无穷大数列,则} {n x 至少存在一个聚点). ,(0 +∞-∞∈x 2、若)(x f 在),(b a 上连续有界,则)(x f 在),(b a 上一致连 续. 3、若 ) (x f , ) (x g 在] 1,0[上可积,则 ∑?=∞→=-n i n dx x g x f n i g n i f n 1 10)()()1()(1lim .

4、若∑∞=1n n a 收敛,则∑∞ =1 2n n a 收敛. 5、若在 2 R 上定义的函数 ) ,(y x f 存在偏导数 ),(y x f x ,) ,(y x f y 且),(y x f x , ) ,(y x f y 在(0,0)上连续,则),(y x f 在 (0,0)上可微. 6、),(y x f 在2 R 上连续,} ) ()(|),{(),(22 2 r y y x x y x y x D r ≤-+-= 若??=>??r D dxdy y x f r y x ,0),(,0),,(0 0 则.),(,0),(2 R y x y x f ∈= 三、(15分)函数)(x f 在).,(+∞-∞上连续,且,)(lim A x f x =∞ → 求证:)(x f 在).,(+∞-∞上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四、(15分)求证不等式:]. 1,0[,122∈+≥x x x 五、设) (x f n , ,2,1=n 在],[b a 上连续,且) (x f n 在],[b a 上一致 收敛于 ) (x f .若 ] ,[b a x ∈?, )(>x f .求证: , 0,>?δN 使 ],[b a x ∈?, N n >,. )(δ>x f n 六、(15分)设}{n a 满足(1); ,2,1,1000 ++=≤≤k k n a a n k (2)级数∑∞ =1 n n a 收敛. 求证:0 lim =∞ →n n na . 七、(15分)若函数)(x f 在),1[+∞上一致连续,求证: x x f )(在),1[+∞上有界. 八、(15分)设),,(),,,(),,,(z y x R z y x Q z y x P 在3 R 有连续偏导数,而且对以任意点) ,(00, 0z y x 为中心,以任意正数r 为半径的上半球面, ,)()()(:02202020z z r z z y y x x S r ≥=-+-+-

笔记: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说明: 1.本笔记仅就自己认为的难点,疑点,以及重点部分进行摘抄评述,主要是关于测量理论的部分,不涉及其他,其实测量学大部分内容都很清晰,稍微花点心思甚至可以猜测一些章节的题型; 2.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详略得当,讲解清晰,对于理论部分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有利于理解学习。 3.由于测量学和统计学的关系密切,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在二者联系紧密的地方略加注解,稍加辨析,未为得当,尚祈见教。 第二章 第一节测量的基本问题 (按:这一章节的内容虽然很基础,就考试来言不是很重要,但是理解好了不仅有利于测量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实验心理学中心理物理法的理解也很重要,孟庆茂版实验心理学中也讲到了数的属性划分。) 一、测量的定义 1.S.S.Stevens:“测量是按照法则指派数字”。 2.测量三要素: (1)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2)测量的规则或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 (3)测量的结果——描写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3.测量的对象的性质1: (1)具体型——气味 (2)抽象型——智力 (3)确定型——长度 (4)随机型——记忆广度 (5)模糊型——热情奔放与冷若冰霜 4.测量的结果:数的属性划分2 (1)同一性和区分性——类别\称名量表 (2)等级性或序列性——等级量表 (3)等距性——等距量表 (4)可加性——等距量表、等比量表3 5.数量法则4的制定:所谓数量法则,即一种有序配对的集合,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为f={(X,Y);X=任何事物,Y=一个数字},也就是测量这个概念定义所表达的内容。 1以下的划分其实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具体性,一个是确定性。前者包括(1)和(2),后者包括(3)(4)(5),正如作者所说,这其中并无绝对的区分界限。 2数的属性如何体现(表现为不同的量表),其实受制于所测量事物的属性和所应用的法则(即所使用的测量方法) 3可加性就是可计算性,数学上加减为一级计算,乘除为一级计算,等距量表只具有可加减的特性,等比量表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因为它有绝对零点;这里进行的排列,并不意味着数的属性相对应的量表只具有该特征,排在下面的量表涵盖上面量表的特性。 4在心理学即所应用的测量理论

小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的数,会读、写100以的数。掌握100以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教学容(每周6课时) (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2)万和万以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4)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 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 即 x =12 (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x=-5 2 (2)将方程32 x =1 3 两边都乘以32得:x=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 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未知数的次

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2-3x+1=0、2x+y=l-3y、 1 x-1 =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其中a、b为常数,且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两边各项系数的分母;去分母时,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后,注意添括号。去分母时,不要忘记不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小公倍数(即公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纯数学上的应用:(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2)方程解的概念的应用;(3)代数中的应用;(4)公式变形等。 2.实际生活上的应用:(1)调配问题;(2)行程问题;(3)工程问题;(4)利息问题;(5)面积问题等。 3.探索性应用:这类问题与上面的几类问题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时是一种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你给出结论并解答。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都含有个未知数,并且的次数都是1,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来源: () | 作者:() | 时间:2010-10-24 | 浏览: 3296 人次 ]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群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简答)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答案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第一 连续性概念 1.按定义证明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1) x x f 1 )(= ; (2)x x f =)(。 证:(1)x x f 1 )(=的定义域为 ),0()0,(+∞-∞=D ,当D x x ∈0,时,有 001 1x x x x x x -=- 由三角不等式可得:00x x x x --≥ , 故当00x x x <-时,有 02 01 1x x x x x x x x ---≤- 对任意给的正数ε,取,010 2 0>+= x x εεδ则0x <δ,当 D x ∈ 且δ<-0x x 时, 有 ε<-= -0 011)()(x x x f x f 可见 )(x f 在0x 连续,由0x 的任意性知:)(x f 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2) x x f =)(的定义域为),,(+∞-∞对任何的),(0+∞-∞∈x ,由于 00x x x x -≤-,从而对任给正数ε,取εδ=,当δ<-0x x 时, 有 =-)()(0x f x f 00x x x x -≤-ε< 故 )(x f 在0x 连续,由0x 的任意性知,)(x f 在),(+∞-∞连续。 2.指出函数的间断点及类型: (1)=)(x f x x 1 + ; (2)=)(x f x x sin ; (3)=)(x f ]cos [x ; (4)=)(x f x sgn ; (5)=)(x f )sgn(cos x ; (6)=)(x f ???-为无理数为有理数x x x x ,,;(7)=)(x f ??? ? ???+∞ <<--≤≤--<<∞-+x x x x x x x 1,11 sin )1(17,7 ,71

上海参考资料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 高一上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九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双桅船(舒婷) 十三*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十五蒹葭(《诗经》)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 十八*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促织(蒲松龄) 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写作 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 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语交际 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 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 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

高一下 第一单元平民生活 一老王(杨绛) 二项链(莫泊桑) 三*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杰出人物 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五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 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 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九*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 十哦,香雪(铁凝) 十一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十二*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药》评点(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 十四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 十七*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六单元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登高(杜甫) 书愤(陆游) 二十一*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诗赋论(袁行霈) 写作 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a (a ≥0);(2 ;(3) ?? ? ??<=>==)0___()0___() 0___(____2a a a a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计算公式:___(0,0) ___(0,0) a b a b ?=≥≥??=≥>?? 4. 概念: 1.2.?? ?最简二次根式:(1) (2) (3) 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

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 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 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 b a x ±-=, 当b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 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 2)(2b x b bx x ±=+±.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 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 ) 0(02≠=++a c bx ax 中, 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1)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step-by-step-英语听力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nit-12-答案

Item one Judith Wallerstein studied 93 children over a generation. Her findings haven’t been published in a medical journal, only in her book. She says children of divorce are more likely to abuse drugs, and that 40 percent of them avoid marriage themselves. When they do marry, fail at nearly twice the usual rate. Wallerstein’s families divorced a generation ago. Times have changed and with them the attitude toward divorce and the attention to divorce’s innocent victims. “In our parents’generation people who got divorced didn’t talk about it, they were embarrassed by it.” Programs like Kid’s Turn try to mitigate some of the effects of divorce with family counseling. So the next generation more aware of the trauma may be better equipped to handle it.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 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 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 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 即 x =12 (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 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x=-5 2 (2)将方程32 x =13 两边都乘以32得:x=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 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 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未知数的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2-3x+1=0、2x+y=l-3y、 1 x-1 =5就不是一元一次 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b为常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其中a、b为常数,且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两边各项系数的分母;去分母时,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后,注意添括号。去分母时,不要忘记不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小公倍数(即公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050305)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050305 学分与学时:3分 5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阐述初等教育机构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并能运用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一) 总论 (二) 知识的学与教

(三)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四) 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丰富心理学理论 (二)服务教育实践 (三)指导教育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2、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重点与难点: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大2019年数学分析试题 一、(24分)计算题: (1) 求011lim()ln(1)x x x →-+; (2) 求32cos sin 1cos x x dx x +?g (3) 设(,)z z x y =是由方程222(,)0F xyz x y z ++=所确定的可微隐函数, 试求grad z 。 二、(14分)证明: (1)11(1)n n +??+???? 为递减数列: (2) 111ln(1),1,21n n n n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 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12分)设f(x)在[],a b 中任意两点之间都具有介质性,而且f 在(a ,b )内可导, '()f x K ≤ (K 为正常数) ,(,)x a b ∈ 证明:f 在点a 右连续,在点b 左连续。 四、(14分)设1 20(1)n n I x dx =-?,证明: 五、(12分)设S 为一旋转曲面,它由光滑曲线段

绕x 轴曲线旋转而成,试用二重积分计算曲面面积的方法,导出S 的面积公式为: 2(b a A f x π=? 六、(24分)级数问题: (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设 sin ,01,0()x x x x f x ≠=?=??{}[]() x a,b ()()11()()n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 ?,求 ()(0),1,2,k f k =L (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11)习题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11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1C 2C 3B 4C 5B 6C 7C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D 15A 16D 17C 18B 19D 20C 21A 22A 23C 24A 25D 多选题:1ABC 2ABCD 3ABC 4AC 5ABCD 6ABC 7BC 8ABD 9AC 10ABD 填充题:1信息 2转换为 3转换 48 5主存辅存 6层次结构高速缓存外存 772 8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9通信技术 10信道 第二章 单选题:1C 2D 3B 4A 5A 6C 7D 8C 9B 10C 11D 12D 13C 14C 15A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D 23C 24C 25C 多选题:1AB 2ABC 3AC 4ABCD 5ABCD 填充题:1Peek(桌面透视) 2Snap(窗口吸附) 3家庭组 4跳转列表(Jump List) 5 + 6P 7桌面 8任务按钮(程序按钮) 9滚动鼠标滚轮 10剪贴 板 第三章 单选题:1C 2B 3D 4A 5B 6D 7B 8B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C 18B 19D 20B 21C 22D 23D 24A 25B 多选题:1ACD 2ABC 3ABCD 4BCD 5ABC 填充题:1缩进 2 3 4文件/选项 5fx 6xlsx 7节 8日期和时间 9幻灯片母板 10隐藏幻灯片 第四章 单选题:1B 2C 3A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C 12A 13B 14C 15D 16C 17C 18D 19A 20C 21A 22B 23C 24D 25B 多选题:1ABD 2ACD 3ABC 4BC 5AD 填充题:1矢量法 2GIF 3有损 4声卡(音频卡) 5视频卡 6WAV 7量化 8采样频率 9大 10时间 第五章 单选题:1A 2B 3D 4C 5A 6D 7A 8A 9D 10A 11D 12B 13B 14D 15D 16A 17C 18A 19B 20D 21C 22D 23B 24C 25D 多选题:1ABCD 2BC 3AB 4ABCD 5AB 填充题: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式3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4用户名@主机名 5无线技术 6资 源位置 7万维网 8计算机网络 9总线型 10资源子网 第六章 单选题:1B 2D 3B 4D 5B 6A 7D 8C 9A 10C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C 18D 19D 20A 21D 22D 23C 24A 25B 多选题:1ACD 2ACD 3ABC 4ABD 5ABCD 填充题:1HTML 2文本图像 3远程 4像素 5mailto: 6“文件” 7链接颜色变换图像颜色已访问链接活动链接 8行列单元格 9文件 10类 ID 标签复合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