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四章 记忆结构

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四章 记忆结构
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四章 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

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

(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Waugh 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

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

1、临床和动物实验

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这种逆向性遗忘说明短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未受到影响。后来Lyuch和Yarnell(1973)研究脑受伤运动员的遗忘情况。他们跟脑受伤的运动员谈话,一次是受伤后30秒内进行,一次是受伤后3-5分钟进行,并每隔5-20分钟进行一次。以未受伤的球员做对照。结果发现,30秒内谈话时,受伤球员能够准确地回忆出他当时地比赛情景,但5分钟后,他们就不能回忆了,这表明,刚刚受伤之

前发生地事情只能被暂时贮存下来,之后立即遗忘,没有转入长时记忆。

临床还发现,癫痫病患者被切海马后,病人出现了有趣地记忆丧失模式,他对术前发生地事情记忆得很好,但是不能记住新东西,如不认是新结识的朋友,每次见面都要重新做自我介绍。在这个意义上,这位病人只能生活在过去。

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资料,高等动物被摘掉海马以后,原来已经习得的反应保持无损,但是新的反应难以形成或者保持。一些电休克实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2、自由回忆实验(难点和重点掌握)

Free recall是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的,Murdock(1962)让被试听一个由30个词构成的词表,每次呈现一个词,每次1秒,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根据结果得到一条系列位置曲线。P108

系列位置效应是说被试对起始部分(首因效应)和结尾部分(近因效应)的内容回忆成绩较好,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回忆较差。对此结果的两种解释:抑制说和两种记忆说。P108应综合起来看待这一问题,比如首因效应既是由于没有后摄抑制所致,又因为起始部分得到了较多的复述。

根据系列位置效应提出的两种记忆说仍是一种假设,需要用实验进一步予以证实。如果存在两种记忆,那么通过实验可以使系列位置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改变不影响另一部分的记忆。这样可做出两个预测:(1)增加刺激的呈现时间,使被试通过更多的复述,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2)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被试回忆,以此干扰短时记忆,降低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长时记忆。

Murdock(1962)的实验证实了第一个预测。Glanzer和Cunitz(1966)的实验证实了第二个预测。

此外,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研究了健忘病人在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健忘病人与常人有相同的近因效应,但其首因效应较差。这一结果也支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1977年Campione和Brown还发现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有近因效应,但无首因效应。

两种记忆说的出现,不仅引出了记忆结构问题的研究(如后来提出了信息加工三级加工模型),还促进了记忆机能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如容量、编码、保持时间、工作记忆等。

第二节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2课时)两种记忆说的一个缺陷就是认为信息直接进入短时记忆,然后进入长时记忆,实际上人必须首先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才能将其存贮,所以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一个更早的记忆阶段:Sperling(1960)证实了感觉记忆的存在,这样两种记忆说得以发展,出现了多存贮模型,或说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特性:容量,9个项目或者更多;持续时间短,图像记忆280ms;编码方式是刺激的其他模式或资本,即直接编码。)

一、Atkinson-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重点掌握)

这是多存贮模型的代表模型,他们把记忆分成三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他们区分的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前者指保持信息,后者指保持记忆信息的结构成分,即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多存贮模型的基本思想:

1、记忆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2、信息的流程,从感觉记忆―――短时贮存―――长时贮存,也可直接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贮存模型,长时贮存的信息可以被提取到短时贮存中以处理当前的信息。

3、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台,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从感觉记忆来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贮存中暂时保持。短时贮存就是一个缓冲器,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可以在此保持15-30秒,信息随复述而得以保持下来,这样就可以把缓冲器称作复述缓冲器。第二是短时贮存是一个信息加工器,可以使短时贮存中各槽道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见图p124。槽道是指短时贮存的空间结构,短时贮存的容量有限,因此,槽道只有几个。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占据槽道,新来的信息可以挤掉槽道中原有的信息。

4、信息从一个贮存转到另一个贮存,多半是受人控制的,如从感觉登记中选择信息使之进入短时贮存;可把注意转向新的项目,可依据长时记忆的信息,对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进行归类等等。

二、模型的扩展(难点)

Shiffrin和Atkinson(1969)对他们自己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

首先,三个记忆系统均受意识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其次,三个贮存都可以引起反应。

再次,长时记忆是一种自寻址记忆(self-addressing memory),自寻址记忆是指长时记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存储地,只要找到信息原来地存储位置就可以把所需内容提取出来。

最后,据新地研究成果,特别是Tulving等人地批评,即认为长时贮存的信息是不会消退的,因此在扩展模型中没有再画出长时贮存的信息遗忘。

Musson(1990)将记忆信息地流动和信息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模型,如下图。

知觉

复述

提取编码

三、典型地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重点掌握)

这是Shiffrin和Atkinson模型的简化。

对这一模型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强调结构,由3个加工阶段构成;二时强调加工过程,离开了原义。

讨论: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加工水平说(2课时)70年代以来,以Craik&Lockhart(1972)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多存贮模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将记忆区分为几个阶段,不但将事物简单化,而且回避了更有意义的问题——加工水平问题。如果说多存贮说是从记忆结构出发,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那么,Craik等人则正好相反,他们是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说明记忆系统,由此推出了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一般掌握)

加工水平说总的设想是:进入加工系统的信息受到一系列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如同“鬼蜮”模型中特征鬼的作用,进行的是特征分析,较深水平的加工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提取。加工水平越深,越会进行更多的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记忆的效果也就越好。比如,对一个“词”的识别,在开始阶段,是对这个词的物理特征的分析,然后将这个词语储存的信息(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后认识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加工水平说,记忆实质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那些受到深层分析,与长时记忆信息进行精细联想的项目会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反之亦然。

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支持了他们的理论。从反应时和再认正确率可以看到(1)加工越深,所需时间就越多;(2)加工越深,在人成绩就越好。这证明了记忆痕迹是加工深度的函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另一些心理学家如Bower&Karlin(1974)、Rogers(1977)等的实验也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二、关于复述(重点掌握)

复述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多存贮模型中,它是联结短时存贮和长时存贮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复述的功能

1、保持功能

2、转换功能

(二)保持复述和精细复述

加工水平说对两种记忆说和多存贮说关于复述的转换机制提出了质疑,认为复述前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Craik和Lockhart(1972)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复述,既保持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保持复述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加工活动,它不能把正在加工的信息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精细复述是一种深层的加工活动,是将保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同长时记忆的信息结合起来。Craik和Lockhart认为,保持性复述不能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只有精细复述才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提高长时记忆的保持量。

三、加工一致性

在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中(p131图4-15)可以看到,语言、语义中做“是”反应地记忆成绩优于做“否”反应的记忆成绩。从加工深度来说,“是”和“否”两种反应是一样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地再认成绩呢?Craik和Tulving (1975)认为,记忆寄过不仅依赖于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依赖于对项目语境地加工。在上述实验中,对语音和语义问题作出“是”反应的词与问题(语境)是不一致的,要分开来存储,故记忆效果差。在结构问题中,呈现的词与问题没有在意义上加以整合,因此“是”反应并不优于“否”反应。可见,项目与语境的一致性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愈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愈精细,记忆的效果就愈好。

四、关于加工序列(了解)

加工水平说的核心思想是把信息加工的深度或水平看作是影响记忆的决定性因素,它主张的是一个记忆,只不过它有不同的加工水平。但这由浅到深的不同加工是否包含着一系列加工阶段呢?Craik和Lockhart(1972)原先认为,在加工过程中包含着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系列加工阶段。后来Craik(1973、1976)放弃了原来的看法,提出了一种侧向扩散(Lateral Spread)的观点。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加工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横向扩展开来。Craik(1979)所举的一个阅读的例子,可以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如校对阅读是在表浅水平上扩散,而要点阅读则需要精细的语义加工,在较深水平

上扩散开来。

加工水平说受到了不少批评,主要有:(1)加工水平说没有提出加工深度、客观的、独立的指标,不能进行严格检验;(2)加工水平说在加工深度与记忆效果之间做的是一种循环论证;(3)加工水平说虽然想回避加工阶段问题,但实际上它的不同加工水平已经涉及到了记忆结构。

第四章 记忆

第四章记忆 一、填空题(10分) 1、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储存。 6、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和。 7、长时记忆的编码以为主。 8、在概念的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10、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的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题目。 A.识记 B.回忆性 C.保持 D.再认 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平行干扰 D.互面干扰 5、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6. 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A.语义复述 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 7、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A.精细复述 B.分散复述 C.集中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有意记忆 C.语义记忆 D.短时记忆 9、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 A.开头 B.中间 C.结尾 D.两端 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三、判断题(10分) 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原理、观念、怎样骑车等 2、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储存形式有视象和声象。 3、提取的表现方式有再认、识记和回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有视觉代码、听觉代码、语义代码和情绪代码。 5.长时记忆的结构有归类、图式等类型。 四、名词解释(12分) 1.陈述性记忆2、精细复述3、基础水平4、图式 五、简答题(28分)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2、简述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观点 3、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和建构的? 4、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 六、论述题(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长时记忆的结构。 2、如何增进记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

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欣赏他人的成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到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掌握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体会愉悦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歌曲导入。 1.暖身操:<<蜗牛与黄鹂鸟>> 2.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小明得了第一名,小刚说:第一名也没什么了不起。 大家说说,小刚的想法对吗?遇到别人比自己好,我们该怎么办?(二)寻找优点,激发情感,尝试赞美,情绪体验 玩“逢3过”的游戏,请孩子们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 游戏,这有一顶帽子,大家一边传一边数数,逢3以及3的倍数就说“过”,数错的同学戴上帽子,其他同学讲讲这个同学的优点。) 1.开始游戏,数错的同学戴上帽子。 2.下面请全班其他同学都来讲讲他的优点。 3.把写有他们的优点的优点卡,贴到这棵大大的优点树上。 (无论是戴帽子的学生,还是说优点的同学,都是兴致高涨,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戴帽子的同学更是坐姿端正,再要谈和他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优点,同学们更是信手拈来,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别

人的优点,不光是学习方面,如劳动、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自理能力、爱护环境等,从而掌握夸奖别人的方法。 4。以优点树上的一个学生为例,去夸奖去赞美她。我问:“大家发现 了他的优点,谁来夸夸她?”相机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 5。让学生同桌互相夸奖。 6.在赞美别人时,应注意什么? (出示幻灯片)板书: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对别人的赞美方法:A.看着对方,面带微笑; B。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C。实事求是,用词准确。 7.大家体验得到别人的赞美心里有什么感受? 8.你在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时,有什么体会?(有一种乐于欣赏别人优点的心态,还要敢于当面赞美对方。) (三)示范演练、发现问题 谁是我的情绪导师 1、我经常帮助小明补习功课,这次测验,他考得比我好,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不想再帮他。 2、小亮平时体育课上长跑成绩不如我,可是这次运动会上我被淘汰了,他却晋级了,太不公平了。 3、在这次学校优秀班干部的评选活动中,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居然入选了,当班长的我却没有入选,真气人! 遇到这些情况你怎么办,大家演一演。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一天天长大,身心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1-3岁期间,童童有如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十分迅速 2.动作增多,逐渐熟练和复杂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出案例让学先自己说明童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然后老师给予总结 1.出现思维能力 2.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 3.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4.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第一反抗期” 二、1-3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记忆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记忆王国》教学设计 一、热身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导语:平时我们同学常常通过打电话相互联系,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在20秒钟内记住一个手机号码。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电话号码,如:,时间为20秒。然后,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手机号码。教师统计写对的人数,并填写对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记忆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能记住这些号码,什么时候需要就能想起,这就是记忆。 从日常的学习和刚才我们做游戏的结果看,大家的记忆存在差异,记忆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是记忆力不好的同学可别苦恼,其实,记忆力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可以增强的。而合适的记忆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记得快、记得牢。 师:这张纸币认识吧(老师拿出一张五元纸币。) 生(大声地):五元钱! 师:谁能说说它背面的图案呢老师投影纸币背面展示,学生认真观察。 师:五元纸币的背面是长江三峡,为什么我们经常使用它,却不记得它背面的图案呢这不是我们的记忆差,而是我们对此熟视无睹,不曾把它当成我们记忆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记忆王国去探寻记忆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游戏悟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记忆王国藏宝图。 教师导语:在记忆河、记忆林、记忆山中都蕴藏着记忆的好方法。下面我们逐一闯关,逐个探秘。 第一关:趟过“记忆河” 1、集体探究。 “记忆河”的守护精灵说:要想在我这里得到记忆的秘诀,必须在30秒内记住每个数字对应的身体部位! 多媒体课件呈现:摸摸你的头顶,说说这是1;眨眨你的眼睛,说说这是2;摸摸你的鼻子,说说这是3;指指你的嘴巴,说说这是4;拉拉你的耳朵,说说这是5;摸摸你的脖子,说说这是6;拍拍你的肩膀,说说这是7;揉揉你的肚子,说说这是8;拍拍你的大腿,说说这是9;敲敲你的膝盖,说说这是10. 呈现30秒后,教师说数字,学生做动作(全班同学起立): 第一次从10到1,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记住的生:交流汇报。第二次增加难度:从 5到1,接着从6到10,问做对的学生:这次你又是怎样记住的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有些记忆内容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能找到规律,就能帮助我们快速的记忆。这就是“记忆河”中的宝藏——“找规律记忆法”。 2、实践体验。 请学生利用找规律的记忆方法快速记住下列内容: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个别幼儿出现不合群现象,这样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班活动《一起玩,真快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制作了幼儿喜爱的动画形式的课件,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大家一起玩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教学重点] 给幼儿提供大家一起玩的机会。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进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

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你们每天在幼儿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幼儿园玩的快乐吗?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图 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小朋友这个小姑娘叫妞妞,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 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 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 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 图 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心理健康教育课“记忆”教案

记忆 初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 2、了解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辨析记忆的差别: 3、介绍教授有效记忆的简单知识与技能,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二、教学设想 1、在学生自身对记忆的理解基础上,明确记忆概念,探讨学生在学习记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探究如何有效记忆的方法;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部分正式授课之前,和学生先做一个小小的记忆测验的游戏。 发放给学生一张词汇表,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准备好笔,现在看一遍下面的表,设法记住全部的词汇。看完就关闭该表,在1到20的数字后面,按照它们出现的次序写出这些词。给自己大约5分钟,然后对照表进行核对。 词汇表内容: 树电灯开关凳子汽车 手套枪色子溜冰鞋 猫保龄球球门蛋 女巫戒指薪水糖果 杂志投票亭高尔夫香烟 现在盖上表,按照次序写下这些词语。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_6._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 9.__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12.________ 13.________14.________15._______16.________ 17.________18.________19._______20.________ 核对词汇表,在对的答案边打个☆记号,记住,你写的必须与书上的词汇表的顺序相同,要是你香烟放在表的第一行,就算你记对了也不算数。

算出写对的数目,把总数写在纸的最上方教师可统计记忆的数量和百分比,并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 1、提问什么是记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了解学生想法和观点; 2、阐述近现代心理学中对记忆的定义,并提出回忆与遗忘的概念; 3、提问大家是怎么记忆的?阐述古人记忆的观点 4、介绍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编码 5、影响记忆、遗忘进程的因素 6、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 7、记忆术系统,如何有效记忆。 8、记忆小故事 四、总结与回顾 总结课堂关键内容,加深学生印象!鼓励积极学生记忆。

心理学0031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记忆的类型: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将陈述性记忆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记忆存储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如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选择性注意控制着什么信息将得到进一步加工,将心理资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传递到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20-30秒)后加以复述,可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接收着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①编码的形式: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②储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数量为7.单位为组块: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 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③储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时间有限,如不复述就会消失。

(完整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活动主题:孤独的小兔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活动适合 年龄班:幼儿园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孤,走向合 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 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活动准备: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 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 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 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 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从其中的图片讲述小兔子的性格

遭遇。故事概况:从前有一个小兔子,由于平时自己一个人 在家,所以都很少出去和别的小伙伴们做朋友。可是有一次 森林里面突然起了大火,大家都在互相帮助思考逃生的办法, 可是小兔子却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大火中挣扎着,如果当时小 朋友正好在小兔子的身边,会怎样帮助小兔子顺利逃离火灾 现场呢 ? 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 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并从讨论中 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 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将挖好两个洞的 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两人一组 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如果报纸中途破 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 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 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让幼儿两两背对 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然后试着站起来。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

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教案(记忆)

走进记忆王国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有效记忆的方法。 素质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忆的规律;识记方法。 难点: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 【理论基础】 记忆 1、概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的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2、过程 2.1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2.2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2.3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3、种类 按内容: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2.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 按保存时间

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 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 (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Waugh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 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他们首创用框图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精选文档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培训目的: 1.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结成对子,让他们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照顾留守儿童。 2.为了给孩子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照顾、教育与鼓励,使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成长,并且弥补有的孩子因为内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动与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对子,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在每一天都对他们进行照顾。 3.通过对代理家长的培训,使代理家长在工作中能系统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健康成长。 4.通过上课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受训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多,更深刻。. 培训方式:集体培训 培训对象:志愿参加“大手拉小手”活动,并愿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其他家长等。 培训地点:会议室 精选文档

培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呢? 二、活动准备 1 、了解身边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2、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爱的奉献》多媒体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现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给了年长的爷爷奶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趋势。诚然,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些学生因 精选文档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思维与心理方面相对三年级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较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比如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二、教学目标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途径与方法

1、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德育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题。 六、教学进度安排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反之,消极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困扰幼儿不仅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幼儿不良性格的形成,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幼儿时期,成人不仅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且应该指导、帮助幼儿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排解已经出现的消极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做快乐的自己。 1、让幼儿知道经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会有损身体健康。 2、让幼儿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的一些方法。活动准备轻音乐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教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表情?不喜欢什么样的表情? *幼儿自由表达。 *教师:高兴、快乐是好的情绪,难过、生气是不良的情绪。好的情绪、不好的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狐狸是个爱生气的小家伙,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吧。 *教师:小狐狸有个什么坏毛病?结果怎么了?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继续听故事:小猴子爱生气,结果气坏了身体,是牛伯伯医生教给她治病的方法,后来又发

生了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狐狸唱歌比赛没有得到奖,她生气了,她是怎样让自己高兴起来的?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狐狸漂亮的花瓶被小猴子不小心打碎了,她生气了,她是怎样让自己高兴起来的?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朋友也会经常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还有哪些办法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呢?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排解不良情绪的多种方法。 (轻轻地哭,听听轻音乐、向好朋友诉说,做运动…) *教师播放轻音乐,师生共同欣赏,体会音乐给人带来的快乐。活动延伸设置拳击区,为幼儿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结合美术活动,将自己的心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布置成“心情区”。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帮助幼儿学会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小狐狸是森林幼儿园里最漂亮的小动物,红红的脸蛋、小巧的嘴巴、光滑的体毛、翘翘的尾巴,大家都夸她长得好看。可是,小狐狸有个爱生气的坏毛病。有一天,山羊老师给小动物们上绘画课,老师挑选了小猪、小狗画的画贴在黑板上,小狐狸的画没选上,她生气了,就一整天绷着脸儿、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记忆良方》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记忆良方》教 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记忆良方》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记忆良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初识图表法”和“图表立大功”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图表法的作用和使用技巧。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善用记忆方法增进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用“图表法”帮助学生善用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初识图表法 教师说明:记忆力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增进,上节课我们已学过复诵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图表法。 1.请同学们打开学生用书第5页,看书上的图。 2. 教师指导学生将相关资料填入“”中。 3.教师小结:用图表的方式来帮助记忆,使学习变得有趣而且效率高。

二、发展活动:图表立大功 教师说明:初识图表法后,有必要通过看例子和动手练习来进一步体会图表的功能。 1.请学生翻开学生用书第6页。 2.教师说明图表法的功能。 3.教师提问: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是否曾使用或看过图表。 4.教学生如何制作图表。 5.请学生以自己的整理方式,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再制成不同的图表。 6.请学生自愿将其制作的图表画在黑板上。 7.请其他学生指出画在黑板上图表的优点。 8.请学生阅读学生用书第7页中的“图表制作原则”。 教师小结:学习方法中的学问是不是很多?如果善于发现、总结和运用,你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三、综合活动: 1.请同学们交流本课学习的感受。 2.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记忆的方法,将有助于学习。 3.教师总结:记忆是有方法的,可通过学习获得。今天,我们又学习到新的记忆方法了,同学们只要经常加以练习,一定能形成个人良好的学习技巧。 四、活动评价: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 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活动目标: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体验 合作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猴子和鹿》,录象带,皮球若干,筐子,箱子,布条若干。 活动过程: 二、看课件,了解合作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师:今天真高兴,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客人,你们想不想见?放课件,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猜谁能成功?为什么? (2)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遇到这样的困难,你猜他们心 里会怎么想?怎样才能摘到桃子呢?开动你那聪明的小脑筋,帮他们 想个好办法吧。我们大家可以互相商量商量,这样办法就更多了。 (3)结果怎样?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一开始没能摘到桃子,而最 后他们却成功的摘到了桃子?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小结:老熊说 的很对,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只有互相合作,团结 起来,我们才能成功,你们说对吗?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那么我 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我们合作完成的? 三、看录象,学会与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 师:(1)他们在干什么?一个人能做到吗? (2)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两个人要想走的又快又好,你认为该怎么合作?小结:两个人要想走的又快又好,就要相互配合,互相商量,步伐一致。 活动延伸: 游戏:二人三足二人三足的游戏可真好玩,我们也来试试,好吗?首先,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商量商量,应该怎样合作?(商量)商量好了吗,来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咱们一起到外面去试一试! 教学目标: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好比是一个小天使的降临。往往在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在心里上都会出现适当的问题发生。通 过做一个快乐小天使的活动安排,相信对于测试孩子们的心里健康 状态以及开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上,都是有所帮助的。 教学过程: 1、老师可以将三张脸谱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站在脸谱的前面,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笑脸的。如果在战队期间发现了 有孩子站在了哭脸前面,就是证明这些是需要进行心理开导的小朋友。 2、老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将内心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因为父母说自己了,造成内心的自尊心受损或者是和其他 的小朋友闹矛盾所以不开心,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 来解开每一位学生心里面的苦恼问题。 3、比如老师可以让选择笑脸的小朋友们来开解不开心的孩子,或者是请孩子的父母到教室当中来,将所面临的问题当面解开,避 免让学生从小就有心理负担,这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没 有帮助的。 4、最后老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小天使头饰放在大家的头上,告诉大家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善于解决,不要埋藏在 心里面令自己不开心。 结束: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一位学生都是快乐的天使,可以每天都在阳光下生活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010下) ----心理健康教案《快乐伙伴》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活动准备: 轻音乐、小椅子布置的小树林。区别不同班级同学的标志 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同学,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 ——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同学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 二、游戏《找朋友》 (1)讨论: 怎么认识新朋友呢? (2)游戏找朋友 “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 一半同学围成圆圈站好,别一半同学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的动作提醒同学问候、相互介绍。 (3)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

“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朋友 三、游戏《树林散步》 1说一说感受 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2、全体同学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 老师随机表扬大胆不睁眼看的同学以及细心照顾朋友的同学。 四、游戏《跟我不一样》 ——勇敢地承认错误 老师说相反的话,跟老师说做相反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1、跟老师说的相反。 2、跟老师做相反的动作。 3、小结:勇敢地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你会变得更快乐 五、游戏《马兰花》 ——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1、游戏规则: (一起说)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 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2、学生游戏。老师注意忽易忽难,最后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老师希望同学们天天快乐,做个人人喜欢的快乐伙伴。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原谅真好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演演,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积极参与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迁移情绪,体验故事中原谅和被原谅人物的高兴与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贝贝和豆豆人物图片,表情图谱两张(害怕、生气),录像,礼物(存钱罐),一张画满爱心的卡片,音乐,一张插卡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收到礼物后心情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师:(出示贝贝图片)这是贝贝,今天是贝贝的生日,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2)师:豆豆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该怎么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豆豆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现在贝贝和豆豆的心理会怎样呢?(贴上相应的表情图谱。)(2)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 师:豆豆怎么样了呢?为什么豆豆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脸色。)

(3)观看录像并讨论。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观看录像中小朋友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方法”。 (4)讨论什么是“原谅”,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原谅。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老师悄悄跟贝贝说了两个字“原谅”,“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