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第一次文档

1、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哪些主要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也称为软件过程模型,反映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如何组织、衔接,常用的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还有建造-修补模型、

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

所有计算机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代码和数据.精确的说,有些程序是围绕着"什么正在发生"而编写,有些则是围绕"谁正在受影响"而编写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方式的特点是数据控制代码的访问.通过把控制权转移到数据上,面向对象的模型在组织方式上有: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的好处.。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由以下三种逻辑结构组成: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有序的结构,它依次执行各语句模块。

2)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重复执行一个或几个模块,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3)选择结构:选择结构是根据条件成立与否选择程序执行的通路。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程序结构清晰,易于阅读、测试、排错和修改。由于每个模块执行单一功能,模块间联系较少,使程序编制比过去更简单,程序更可靠,而且增加了可维护性,每个模块可以独立编制、测试。

结构化程序中的任意基本结构都具有唯一入口和唯一出口,并且程序不会出现死循环。在程序的静态形式与动态执行流程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改进的瀑布模型 虽然瀑布模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展本的和最效的?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由于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己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仍然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捉前的被发现和解决. 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明确淸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冈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人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嫩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 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捉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彼分为相关的f?系统和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淸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妥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妥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冈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种增量开发的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一、概述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俗说就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即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和项目开发过程有非常紧密关系,它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来适合于不同项目使用的经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划分任务,依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选用恰当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项目管理难度;缩短开发进度;便于项目状态跟踪;为过程改进和度量提供基线;改善组织级的过程弱势,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 为了便于分类汇总和统计各种生命周期模型的指标和数据,结合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几种基本模型进行了描述,项目开发小组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可以根据模型的适用前提、优缺点和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参加评审。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等。 以上所提到的件生命周期模型病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一种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应用。只要选择了最适合的,并按照此模型的流程来开发软件,都会取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模型,项目实施中有四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活动都会出现在项目过程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四项活动,其他的活动其实都是为这些活动服务的,不管是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还是评审等等。 以下对各种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设计思想、WBS划分(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优缺点、使用范围进行分析。

CMMI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解读

编码:SHZIM-O-OPD-P02 xxxx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更改控制页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模型介绍 (1) 3.1瀑布模型 (1) 3.1.1模型说明 (1) 3.1.2模型分析 (1) 3.2迭代模型 (2) 3.2.1模型说明 (2) 3.2.2模型分析 (3) 3.3快速原型模型 (3) 3.3.1模型说明 (3) 3.3.2模型分析 (4) 3.4精简模型 (4) 3.4.1模型说明 (4) 3.4.2模型分析 (5) 3.5V模型 (6) 3.5.1模型说明 (6) 3.5.2模型分析 (6) 4模型选择 (8) 4.1模型选择原则 (8) 4.2项目分类 (8) 4.3模型选择指南 (9)

1目的 描述适合公司现状、可供项目选择的组织级生命周期模型。 2范围 公司所有软件项目。 3模型介绍 3.1瀑布模型 3.1.1模型说明 图1 瀑布模型 对于需求比较明确的项目,可以使用瀑布模型进行项目开发,每个阶段的输入都是依靠上一个阶段的输出,每个阶段内都需要完成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所有工作。 3.1.2模型分析 优点:

1.可以明确划分项目的各个阶段,便于管理; 2.项目成员只需要在被安排的阶段开展项目工作,不需要全程参与; 3.阶段工作内容清晰,降低了开发难度。 缺点: 1.对项目的启动条件要求较高; 2.若出现需求不明确或设计开发技术瓶颈,将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工作启动; 3.最终产品提交给用户确认的时间比较晚,存在一定的风险。 3.1.3模型参照 参见《瀑布模型》。 3.2迭代模型 3.2.1模型说明 图2 迭代模型 通常有许多项目不能在需求开发阶段提供准确的需求,对于这样的项目,可以选择迭代开发模型,将能够确定的需求分析确定下来。之后便可以对这部分确定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整个项目可以进行多次迭代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迭代的起点从需求开发开始,然后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但是有时候也可能出现从设计或编码阶段安排新的迭代过程。

生命周期模型描述-模板1

XXX有限公司 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目录 1简介 ....................................................................................................................................................................... I 目的 ........................................................................................................................................................................... I 适用范围 ................................................................................................................................................................... I 术语表 ....................................................................................................................................................................... I 2过程概述 ............................................................................................................................................................. II 3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 II 3.1V字模型............................................................................................................................................................ II 3.1.1概述 ............................................................................................................................................................ II 3.1.2阶段定义 ................................................................................................................................................... III 3.1.3适用情况 ................................................................................................................................................... III 3.1.4优点 ........................................................................................................................................................... IV 3.1.5缺点 ........................................................................................................................................................... IV 3.1.6本企业适合项目类型 ............................................................................................................................... IV 3.2中等简化V字模型.......................................................................................................................................... I V 3.2.1概述 ........................................................................................................................................................... IV 3.2.2阶段定义 ..................................................................................................................................................... V 3.2.3适用情况 ..................................................................................................................................................... V 3.2.4优点 ............................................................................................................................................................. V 3.2.5缺点 ............................................................................................................................................................. V 3.2.6本企业适合项目类型 ................................................................................................................................. V 3.3最简化V字模型............................................................................................................................................... V 3.3.1概述 ............................................................................................................................................................. V 3.3.2阶段定义 ................................................................................................................................................... VI 3.3.3适用情况 ................................................................................................................................................... VI 3.3.4优点 ........................................................................................................................................................... VI 3.3.5缺点 .......................................................................................................................................................... VII 3.3.6本企业适合项目类型 .............................................................................................................................. VII 3.4瀑布模型 ......................................................................................................................................................... V II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报告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在营销决策中 的应用报告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报告出处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与外延对于产品这种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必须要充分认识,在进行市场需求信息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产品所处市场的不同阶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是产品本身的使用寿命。通常,新产品从市场上试销到被淘汰,如同任何生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市场产品运动的发展变化轨迹可以用一条曲线来描述,这条曲线就称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又称成长曲线),它是指新产品研制成功后,从投入市场开始,发展到成长.成熟以至衰退被淘汰为止的整个销售过程的全部时间。 一般来说,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组成了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而各个阶段可称为它的子系统。投入期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成本高.投入流动资金多.广告费用大,同时产品销售量增长缓慢,企业获利极少甚至为负数。产品从投入期转入成长期的标志是销售量迅速增长.利润额迅速上升,竞争者纷纷涌入,同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均显著提高。第三阶段成熟期

是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量基本区域稳定,利润开始减少。最后,由于成本回升.需求减少.竞争者减少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量减少,利润额也明显下降,产品普及率迅速降低。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制定产品在市场上不同时期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基础。在进行产品营销决策前,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做好产品定位工作,把影响产品销售的各种主要因素,纳入市场营销系统来进行分析预测。具体来说,就是认真确定企业现有业务或产品的市场现状,对每项业务和产品的战略性盈利潜力都要进行评估分析,决定哪些业务应维持.哪些应减少.哪些应淘汰,进而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经济效益好的业务或产品中去。这种方法除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预测外,也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新老技术的交替,对某种产品的普及率及饱和量的预测,还广泛地应用于对人口预测.生物及农作物生长及对某项事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二.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的原理通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呈一条对称的S形曲线。如图1所示:图1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龚柏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和数学家龚柏兹(Gom鄄pertz)首先提出用作控制人口增长率的一种模型,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产品生命周期预测。其预测模型为:式中:预测值;K限值或饱和点;参数a决定曲线的位置;参数b决定曲线中间部分的斜率;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对于一个软件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到最后终止使用而被另一软件所取代,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最后消亡,软件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的演化具有阶段性,依据一定的原则,可以把软件生命 周期划分为若干不同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 其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本阶段工作的基础。软件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助于软 件开发和管理人员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软件开发及其管理。软件开发的经 验表明,软件开发越到后期,改正前期开发工作的失误越困难,因此在软件开 发工作中应该对软件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给予充分认识,在前期工作不无分的前 提下不应过早地进入软件开发的下一阶段。依据不同的原则对软件生命周期的 划分也不同,《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 设计、实现(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 本书按照人们所习惯的粗分方法把上面8个阶段划分为计划、开发和维护3个 阶段,在概述其他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软件的开发过程。2.软件开发方 法在规定的投资规模和时间限制内,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是软件开 发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多种软件开发 策略。通过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阐明从问题提出到最终软件实现,软件开发工 作过程的阶段性任务分解,并规定了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结果的 表达形式。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型有: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渐进模型(increamental model)、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等。这里介绍其中的3种。(1)瀑市模型瀑市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开发过程 依照固定顺序进行,各阶段的任务与工作结果如图1所示。该模型严格规定各 阶段的任务,上一阶段任务输出作为下一阶段工作输入。此模型适合于用户需 求明确、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严格的场合使用,其缺点是:由于任务 顺序固定,软件研制周期长,前一阶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越大,而且 纠正前期错误的代价高。图1瀑布型开发过程(2)渐进模型从一组简单的基本用户需求出发,首先建立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原型系统。通过测试和运行原型系

软件生命周期之需求分析和设计说明

软件生命周期之需求分析和设计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它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 常用开发模型?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过程 如何做需求分析? 设计: 设计过程 如何做设计? 1.软件生命周期 1.1什么事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问题定义: 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电商系统:要计算机实现一个平台,商家通过平台销售自己的商品,一般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商品。 可行性分析 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是否可行?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市场可行性分析,是否有市场价值。 技术可行性分析,使用什么技术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 需求分析

将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化。 先确定大模块:比如电商系统包括:前台的用户购买平台,后台商家维护平台。 再对每一个大模块进行细化。。。。 设计 确定细化问题的实现方法 编码 解决问题,依据需求和设计,文档进行开发。 测试 验证是否已经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测试业务整体流程) 功能用例测试(对功能点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使用专业工具进行压力和稳定性测试) 维护 修改性维护:前期没有测试出的问题,正式上线运行后bug显现出来,对这些bug进行修改。 完善性维护: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或完善功能。 预防性维护:后期根据正式运行的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介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简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2)第二阶段: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第三阶段:成熟期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阶段:衰退期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Version 1.1 文档名称:ZD-MMI-Guidelines-生命周期及模型选择指南-V1.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1) 2 生命周期可选模型简介 (1) 2.1 瀑布模型 (1) 2.1.1 标准瀑布模型 (1) 2.1.2 V模型 (3) 2.1.3 中等简化V字模型(V4模型) (5) 2.1.4 最简化V字模型(V3模型) (6) 2.2 原型模型 (8) 2.2.1 原型模型的形式 (8) 2.2.2 特点 (8) 2.2.3 缺点 (9) 2.2.4 适用项目 (9) 2.2.5 阶段划分 (9) 2.3 螺旋模型 (10) 2.3.1 特点 (10) 2.3.2 适用项目 (11) 2.3.3 阶段划分 (11) 2.4 增量模型 (11) 2.4.1 特点 (12) 2.4.2 适用项目 (12) 2.4.3 阶段划分 (12) 2.5 迭代模型 (13) 2.5.1 特点 (14) 2.5.2 适用情况 (15) 2.5.3 迭代分类 (15)

3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指南 (16) 3.1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特性指标 (16) 3.1.1 需求清晰性、完整性、稳定性 (16) 3.1.2 项目规模 (16) 3.1.3 项目类型 (17) 3.1.4 技术复杂度 (17) 3.1.5 可重用性 (18) 3.1.6 重用已有产品 (18) 3.2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决策参考 (18) 3.3 生命周期模型与特性指标对应关系 (19) 3.4 生命周期选择 (20) 附录:标准项目生命周期图 (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注意:1.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使用寿命不同。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某个具体品种的生命周期。3.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是通过市场销售量的变化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和衰亡期。 (1)第一阶段: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2)第二阶段: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第三阶段:成熟期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阶段:销售下降期 当国外的生产能力达到能满足本国需求,新产品进入销售下降期。这一时期产品已高度标准化,技术投入更少,国外生产者利用规模经济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降低,创新国失去优势,出口量下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包括风格型产品生命周期、时尚型产品生命周期、热潮型产品生命周期、扇贝形产品生命周期四种特殊的类型,它们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非通常的S型。 风格(style):是一种在人类生活基本但特点突出的表现方式。风格一旦产生,可能会延续数代,根据人们对它的兴趣而呈现出一种循环再循环的模式,时而流行,时而又可能并不流行。 时尚(fashion):是指在某一领域里,目前为大家所接受且欢迎的风格。时尚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特点是,刚上市时很少有人接纳(称之为独特阶段),但接纳人数随着时间慢慢增长(模仿阶段),终于被广泛接受(大量流行阶段),最后缓慢衰退(衰退阶段),消费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另一种更吸引他们的时尚。 热潮(fad):是一种来势汹汹且很快就吸引大众注意的时尚,俗称时髦。热潮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快速成长又快速衰退,主要是因为它只是满足人类一时的好奇心或需求,所吸引的只限于少数寻求刺激、标新立异的人,通常无法满足更强烈的需求。 扇贝型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延伸再延伸,这往往是因为产品创新或不时发现新的用途。 □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生命周期曲线的特点:在产品开发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在引进期,销售缓慢,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在成长期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在成熟期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在衰退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

适用范围:该曲线适用于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描述;不适用于风格型、时尚型、热潮型和扇贝型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描述。 □ 产品生命周期优缺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优点是: 产品生命周期(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其缺点是: 1、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2、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3、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4、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5、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 6、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 产品生命周期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1.项目生命周期定义 2.一个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实施以及运行维护阶段。 参见下图标准过程: 3.软件过程模型是从项目需求定义直至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存期的系统开发、运营维护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4.软件过程模型一般分为: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 5.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a.瀑布模型: 1) 特点 l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输入。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若得到确认,则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只有前一阶段输出正确,后一阶段才能正确。 l 推迟实现的观点:在编码之前,设置了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根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l 质量保证的观点: 每个阶段都坚持两个做法: 规定文档,没有文档就没有完成该段任务。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2) 缺点 l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的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l 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l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开发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3) 适用项目

l 需求清晰明了且时间要求宽松的软件开发项目; l 规模小,需求简单,功能单一的项目 4)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 需求阶段 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b.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他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一般来说,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最迫切需要,完成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这个产品只实现部分功能。原型最重要的是为了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 原型模型在克服瀑布模型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给开发工作带来风险方面,确有显著效果。软件系统的原型常用有以下形式: 抛弃型:开发原型为了获取需求,在原型开发之后,已获取了更为清晰的需求信息,原型无需保留而废弃; 渐进型:原型作为软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开发,则可增加需求,实现后再交付使用; 1) 特点 l 用户需求不完全或不确定;

生命周期模型的选择

在CMMI的各种构件中,只有目标是必需的,实践是期望的,子实践是解释说明的。所以首先要满足模型里每个目标的要求,目标的达成是根据实践的执行情况来判断的,模型里给出的实践是可以替换的。只要能达成目标,采用什么实践都是可以的。 静态测试是相对于动态测试而言的,静态测试是不动态执行程序代码而寻找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评估程序的过程。相对于动态测试而言,静态测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为静态测试可以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就发现缺陷和问题,从而减少返工的成本。 对过程改进的一大疑虑是担心丧失灵活性。反对过程改进的人,总是拿“活学活用”当作挡箭牌,其实这几个字应该有次序的,即先学、后用、再活。 过程改进的目标是寻求制度和灵活的恰当平衡,其中制度乃是灵活之本。 丹明(Deming):“质量由满足需求的能力组成。” 左兰(Juran):“质量就是适于使用。” 克罗斯比(Ceosby):“质量意味着符合基于用户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 关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最后的总结 1.在前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瀑布模型或改进型的瀑布模型. 2.在用户无信息系统使用经验,需求分析人员技能不足情况下一定要借助原型. 3.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多东西前面无法计划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和螺旋模型 4.在需求不稳定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迭代模型 5.在资金和成本无法一次到位情况下可以采用增量模型,软件产品分多个版本进行发布 6.对于完全多个独立功能开发可以在需求阶段就分功能并行,但每个功能内都应该遵循瀑布模型 7.对于全新系统的开发必须在总体设计完成后再开始增量或并行. 8.对于编码人员经验较少情况下建议不要采用敏捷或迭代等生命周期模型. 9.增量,迭代和原型可以综合使用,但每一次增量或迭代都必须有明确的交付和出口准则.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文档完整版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文 档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软件开发,同任何事物一样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结束等阶段,称之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通常,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维护等。 1)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这个阶段主要确定软件开发的目标及其可行性,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解决问题需要的费用、资源、时间。要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般很少需要)和项目开发计划。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明确软件系统要做什么,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和界面等要求。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 3)设计 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明确软件系统由那些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层次结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的功能,同时确定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 详细设计是对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地、结构化的过程描述,既该模块的控制结构或者说逻辑结构。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有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接口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等。4)编码 编码就是把模块的控制结构转化为程序代码,该阶段需要编码规范。 5)测试 测试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软件测试报告。 6)发布与维护 发布就是完成软件开关并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安装到客户的服务器上,维护是为客户提供培训、故障排除以及所需的软件升级。 该阶段产生的文档主要有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用户手册、应用软件清单、源代码清单、维护文档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优缺点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优缺点 瀑布模型把每个阶段当成瀑布中的一个阶梯,强调由上而下,互相衔接、逐级下落, 固定次序。 优点: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 缺点:不可逆或很难可逆 问题会积累,错误会传递发散扩大,导致成本和质量失控 快速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 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缺点: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增量模型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 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系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 优点:人员分配灵活,开始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缺点: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以构好的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的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 优点:设计上的灵活,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部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缺点: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喷泉模型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 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 优点:需要分析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编码活动。该模型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1)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规定了一个项目软件开发的过程框架,包括:1、项目的阶段划分;2、各个过程域的活动在阶段内的配置(即阶段内所需完成的活动);3、阶段产出物及其状态。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组织定义的标准软件生命周期,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最适合本项目情况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特点进行裁剪,定义项目的生命周期过程。 目前已定义的生命周期模型包括: ?瀑布模型 ?迭代模型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1.简介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是一种严格按照需求->设计->实施->交付四个阶段进行软件开发的模型,并且在各个阶段结束时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只有当能够确认一个阶段的开发成果是正确的时才能够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 在瀑布模型的四个阶段中,除了分别完成其本阶段所定义的活动之外,都必须进行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配置管理和测试活动,这四个活动的过程贯穿整个瀑布型软件生命周期。 2.结构

3.阶段 3.1需求阶段 3.1.1目标 需求阶段的目标是为了确保与客户在系统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即系统“要做什么”和“不做

什么”)方面达成一致,并建立需求的基线,为项目开发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提供基础。 3.1.2主要活动 需求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 ?需求获取:搜集客户的需要、期望、约束和接口,分析业务特性,形成用户需 求 ?需求分析:对所有候选的需求进行分析,形成软件的功能需求,并排列优先级 ?需求评审:客户(或客户的代表)、高级经理和项目组共同评审需求文档,并 达成一致意见 ?建立需求基线 ?定义系统的用户界面 ?完成系统测试计划 ?调整和细化对项目规模、工作量、成本的估计 ?根据收集的需求重新分析和评估项目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规避和缓减策略 ?完成WBS(Work Breakdown Structrue,工作分解结构),写入SDS,并 细化设计阶段的SDS ?完成设计阶段的SQAP 3.1.3产出物 需求阶段的产出物包括(灰色部分为演进的产出物,白色部分为新增产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