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彝族母语文学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关于彝族母语文学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关于彝族母语文学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关于彝族母语文学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彝族母语文学是彝族语言的艺术,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代彝族文化工作者在研究彝族文化时,常常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其他传统文化领域,忽视母语文学在彝族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对母语文学在彝族文化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者廖廖无几,使只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当代彝文文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名词。在以往的历史中,彝族文学的客观存在是以母语的方式记录或传承在中国彝族文学史里的,并在彝族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彝族文化实际是以母语文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彝族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彝族母语文化。但是,当代彝文文学在进入彝族文学时,就象一个来到文学殿堂,但从来都没有背景的“灰姑娘”一样,让众多的文化人疏远它,这使人的心头感到一阵阵的疼痛,还有一些酸楚,就好象在中国彝族文学历史中最珍贵的一个章节,也是最不能忘怀的一段精彩的历史被人为地丢掉一样地痛。这是彝学及其文化研究的一大悲哀。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伴随这个民族的兴衰和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因此,文学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兴衰和这个民族历史写就的一部民族史。中国彝族文学(我这里说的彝族文学包括用彝汉双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对本民族各类体裁文学的总称。彝族母语文学是指运用彝族语言和文字搜集、整理的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尔比等在内的民间文学和规范彝文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作家文学。彝族母语文学是彝族文化的精华,是彝族厚重文化的真正体现者,记载了彝族历史的兴衰和彝族史。因此,研究、开发、利用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资源离不开彝族母语文学的创作和研究。离开彝族母语文学单纯去研究彝族文化,其研究的成果或观点是惨淡的,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彝族文学为彝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彝族母语文学作品《勒俄特依》塑造的支格阿鲁形象已成为全民族英雄的象征,描绘的史拉俄特时代成为彝族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标志。一部《阿诗玛》造就了云南石林的旅游品牌,一部《达吉和她的父亲》使外民族了解到了勤劳善良的彝人,彝族几部母语文学作品获国家级奖,以及由玛查·马德清、俄尼·牧莎斯加所创作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本《支格阿尔》,包含了毕摩的经书和云、贵、川、广西的出版刊物。展示了彝族母语的精神特色和彝人灿

烂的文化以及民族的精神内涵和灵魂。

中国彝族文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古老彝文传承者毕摩的经书和口头

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为外族所关注的零散性的文学断章。虽然云南、贵州等省有部分用汉语文创作的彝族作家文学作品面世,但是,彝族文学的真正兴起,分别以20世纪30年代以李乔的短篇小说《未完成的斗争》和80年代初期阿蕾的母语短篇小说《根与花》为标志,掀开了彝族作家文学的新纪元。李乔和阿蕾也分别成为拉开彝族汉语和母语小说创作序幕的人,填补了彝民族没有自己小说作品出版和发表的历史空白。贵州彝族作家苏晓星的《良心中伤》是彝族文学史上最早的汉语中篇小说作品,彝族第一部母语中篇小说和母语散文集是时长日黑创作的《阿各么那个人》、《荞花魂一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彝族汉语长篇小说以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马德清的《诺日河》为代表,彝族母语长篇小说以贾瓦盘加的《火魂》为代表,它也是目前中国彝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长篇小说。诗歌是中国彝族文学史上成就最大的文学门类,吴琪拉达的《奴隶解放之歌》吉狄马加的《初恋的歌》、《一个彝人的梦想》倮伍拉且的《绕山的云》、俄尼·牧莎斯加的《部落与情人诗》《高原上的土豆》,以及彝族母语诗人罗庆春创作的母语散文诗《虎迹》、《冬天的河流》,时长日黑的母语散文集《荞花魂——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等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四川彝族诗歌和散文最为壮观的文学成就。

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学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先进民族的。一个没有自己母语文学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断裂的,其文学是残缺的。彝族母语文学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特别是从1980年以来,彝族当代母语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的文学沙漠中走出并且拥有了今天集小说、散文、诗歌、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等为一体的、自我体系建构齐全的文学多元化的母语作家群。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彝族来说,更为可贵。

由于彝民族居住分散,地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加之彝族六大方言之间语言难以交流,文字难以统一;特别是四川彝族地区交通闭塞和自身强烈的避外意识,使云南、贵州等彝族地区或周边其它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很难进人四川彝族地区。因此,四川彝族地区与云南、贵州等地区相比,其社会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凉山一直处于黑暗的奴隶社会,彝族普通民众没有学习本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文学与艺术发展缓慢或处于空白状态。因此,与云南、贵州等地一样,四川彝区解放前只有自己的母语口传民间文学。母语作家文学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彝族母

语及其文化研究者仅从彝学范畴对彝族母语民间文学进行过简单的探讨,从来没有从文学艺术范畴对彝族母语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这是彝族母语及其文化领域里的悲哀。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随着四川《彝文规范方案》的推行,《凉山文学》、《凉山日报》等报刊的创刊而产生和发展。彝族母语作家、诗人及其

文化人运用本民族的母语创作发表了一批真实反映彝民族社会生活,符合彝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彝族汉语作家文学无法触及、无法体现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形成自我体系的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彝族文学及其文化作品,填补了彝民族只有民间口头文学和运用汉文创作的彝族文学及其文化作品的历史空白。

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目前都继续传承和使用古老的古彝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云南省《彝文规范方案》的试行推行,为继承和弘扬彝族古老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已在省内推行的《方案》与四川的《方案》相比,收效甚微,没有成为彝族母语作家文学及其文化的载体和工具。所以,四川《彝文规范方案》的施行,是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兴起的真正标志,也是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发展呈多样化的重要标志,翻开了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和新纪元。这是彝族的荣幸,也是彝族的骄傲和自豪。

但是,发展中国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仅仅依靠四川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的创作和研究,是不能代表中国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因此,要发展中国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首先,中国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必须统一。

彝族母语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彝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统一使用母语的环境,母语文学的发展无从谈起,中国彝族文化的发展更是一句空话。因此,一个没有统一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

族,这个民族的文学及其文化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动摇,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疑问。为改变目前四省区彝族母语使用各自为阵,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本民族思想感情交流,给外民族造成彝民族语言发展不和谐的四分五裂的问题和局面,四省区有关部门本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了补充、完善、统一彝文工作领导小组,在20XX年5月20日在成都召开的补充、完善彝文规范方案工作座谈会上,专家与四省区部分省级彝族领导对统一彝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等达成了共识。我们相信,中国彝族文字的统一将指日可待,母语及其文化工作的春

天必将来临。到那时,中国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将以崭新的精神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彝族母语文学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体现工具。因此,四川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彝族母语文学及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榜样,也标志着中国彝族已经跻身于先进民族和文化大民族的行列。经过几代彝族母语文学作家、诗人和文化人的不懈努力,四川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及其文化已经走向全国,并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创作、研究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展示了中国彝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了彝民族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彝人特有的文化世界,改变了解放前外民族对彝人歧视的目光和耻笑的心理。

纵观四川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发展的历程,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以中青年作家为主要力量的作家群。标志着彝族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本民族作家、诗人及其文化人。这是彝民族文化觉醒和发展的标志,也是彝族作家文学及其文化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凉山州参加州级以上作家协会的作家、诗人有210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7人(3人可用彝汉双语创作)、省作协会员44人(5人可用彝汉双语创作),州作协会员155人(30人左右可用彝汉双语进行创作),还有加入各类学术团体的彝学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了一支较强的文化力量。这些作家协会会员和专家学者中大部分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均是先从彝族母语文学创作和文

化研究起步后,步入作家和文化人行列的。阿蕾的短篇小说集《根与花》就是首先运用彝族母语创作发表后,经过作家精心布局和构思创作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的发表和获奖,为彝族母语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彝族母语文学作家和文化人群体在不断创作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不同层面,呈现了三种不同风格的作家队伍。

继承传统。以阿鲁斯基等为代表的作家、诗人和文化人借用彝民族古典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继承、发扬彝族传统克智、尔比的语言表达方式,搜集、整理、创作出版(发表)出一批富有彝族语言艺术特色的作品。他们创作的作品,主要以韵文作品为主,主要反映解放后彝族人民对党、对新中国纯朴的爱和真挚的思想情感。

阿鲁斯基是第一个拉开彝族母语文学序幕的开创者之一。1980年《凉山文艺》(现更名为《凉山文学》)创刊时,他一人承担了编、审、校、发等工作,为发展彝族母语文学付出了自己艰辛的汗水。由于他立足凉山,深入凉山的乡村小镇,搜集了丰富的民间诗歌素

材,所以,他创作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充分表现在他继承旧体诗(尔比、克智)的传统,彝族风味浓厚,意境开阔,音乐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亲切悦耳,所以深受彝族读者的热烈欢迎。

他创作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克智》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克智诗是说话双方先运用大量的比兴句逐一表达,然后通过这些比兴句说明说者的主题即句末的两句为诗眼的一种诗体。例如:

“小伙子莫牢骚/牢骚的小伙子/禁防遭敌枪弹/姑娘莫牢骚/牢骚的姑娘/禁防无亲家/……/牢骚的土地不长苗/吵闹的夫妻不长久/吵闹的子孙不发达。”

这节克智诗(选自阿鲁斯基、阿鲁金乐《彝族克智翻译》(20XX年7月内部印刷发行),通过说话者丰富的联想、强烈的思想感情、快续清新的语言,触景生情后用韵文式的诗歌抒发说者的思想感情,阐明说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即“吵闹的夫妻不长久,吵闹的子孙不发达”的诗眼。由于该诗歌字数相等,声韵和弦,平反相间,朗读起来似山泉叮咚,听起来似甘露润心房,所以在听者和说者之间的感情上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阿鲁斯基的克智诗深受彝族读者的深爱。

弘扬发展。以马海汉呷惹等为代表的作家、诗人和文化人在继承和发扬彝族传统文化表达手法的基础上,借鉴汉民族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植根于彝民族特有的生活土壤中,通过丰富的生活积累,熟练的语言运用,反映彝民族生活,体现社会内容,提炼思想主题,抒发思想感情,展示文化责任,表现民族精神。

马海汉呷惹创作的小说《路,撒满泪》、《雾》等作品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彝民族生活,他的作品注重借鉴外民族优秀的创作方法于彝民族传统的表达手法之中,所以,作品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生活气息,被读者誉为“彝族母语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作品《嫉妒》深刻剖析鞭挞了现实生活中彝民族一些嫉妒心理,是彝族母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剖析人物心理活动的优秀散文作品。

拓展创新。以罗庆春、阿蕾、贾瓦盘加、时长日黑等为代表的作家诗人和文化人植根于彝民族文化历史的内涵,自觉接受国内外优秀文艺思潮和各种文学文化流派的熏陶,建构新时期彝族母语及其文化的多元化,铸就彝族母语的生命历史和文化的骨架,体现了彝民族的新文化特色。因此,他们创作的小说、诗歌及研究的文化内容广阔,思想深刻,艺术新颖,观点明确,针对性和艺术感染力强。他们是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及其文化研究取得

重要成绩的作家群。可以这样说,他们代表了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及其文化创作和研究的成就。

罗庆春是彝族当代母语诗歌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他的彝族当代母语诗集《冬天的河流》、《虎迹》文化视角广阔,艺术思维时空跨度大。从远古彝族文化记忆中图腾崇拜到现代彝族文化的逐步变迁,再到当代及未来彝族历史文化、彝族精神类型等文化命题都有所触及。因此完成了多元化思维、文化历史精神在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创作实践中的诗意凝合的语言创新和表意体系的变形。为彝族当代母语诗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阿蕾的短篇小说《根与花》、《嫂子》等作品语言朴实生动,感情细腻真挚,构思独特精巧,主题深刻鲜明。贾瓦盘加的小说集《情系山寨》、长篇小说《火魂》等作品不仅深切体悟本民族

生存的艰辛和对生命的执著,也深知古老民族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折射出彝族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等的演变进程,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彝族当代“新青年”和“半文化人”的人物

形象。

时长日黑创作的小说集《山魂》、散文集《荞花魂——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以彝

族山地文化传统的接续与变构,彝族新型生存方式的追问和探寻,以彝族独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分析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模板

分析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1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化大学生国防意识 所谓的国防意识指的就是人们对国防的概念、看法和观点,如果能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让大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并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安排各类军事训练,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国防意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国防素质和政治素质,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高校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解放军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正视祖国的血泪历史,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影响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军事理论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通过让学生学习国内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规以及军事科技知识,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很好的开阔。而对学生所安排的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则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国防后备力量 做好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和储备我军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现阶段,我国也在遵循着寓官与校和寓兵于民的原则进行军队的建设工作,大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并且身体健壮,其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因此,如果做好了对当代大学的国防教育工作,那么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和军官,从而真正的满足现代数字化和信息化国防对操作高技术武器、操作指挥以及部署作战等方面的要求。 2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国防意识比较弱化在对我国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国防教育是与他们无关的,他们认为国防教育应是军人的责任,并且现在的国际形势是比较稳定的,是不会有战争发生了。当代大学生都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打基础,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去学习一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发表时间:2017-05-10T09:41:27.0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作者:张青荣[导读] 可以探索建立大学语文教学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分配,完善制度的建立,并对硬件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培养语言文化修养及人文素质的重要职能,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从课程定位、教材以及师资等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策略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发挥本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适应我国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这只是国家层面的理解,认为大学语文只是对所有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对这门课程定性为选修课,国家没有规定这门课程的学时和课程体系,多数高校只安排了一个学期,课程也只有三四十个学时,可见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够。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文化建设的力度却没有跟上。我国的经济虽然走出了国门,但是中国人的素质却成了国外媒体诟病的对象。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而国人一次次有失礼仪的行为频频出现在外国媒体上,这不得不引起我国教育者的思考。每年都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走上各个工作岗位,如果在大学阶段加强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教育,那么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也就得到了较大提升,因此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就不能再指单纯的一门课,而是由一系列课程构成,高校应对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材问题。针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撰情况,我国很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做了进一步补充。虽然大学语文课程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对于教材的编辑还是秉承三十多年前的思路,在教材编排上没有突出重点,作品的选择上跨度较大,古今中外作品的选择上没有限制,导致教材不像教材,而是像一本阅读作品选,而且很多作品学生在初中级教育阶段就接触过,大学阶段再次出现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另外,许多大学语文教材都存在教学观点陈旧的现象,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观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能凭借自身的思想和认知进行发挥,而且陈旧的观点在当代大学生中根本无法产生共鸣。当代学者对一些文学名篇的解读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应该出现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但是很多大学语文的教材重印很多次,仍然被高校采用,因此学生们也很难在课程教学中接触到新鲜的观点。 3.师资问题。我国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负担。而高校在计算课时量时要对选修课的统计打折扣,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压力。所以很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都不愿意接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年轻教师工作几年之后也慢慢转向其他更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课领域。在授课时也往往根据教师专业背景的不同,对教材理解也出现了偏差,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也很难达到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措施 1.确定学科归属,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归属科系,因为他们是面向全校的公共教育学科,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师附着在中文院系或者外语院系内部。而且,大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成果很难被认可,在评职称时很难得到认定,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师的晋升,这是导致大学语文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虽然社会舆论赋予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希望,但是由于教学的简单重复,深度有限,这些希望却成了大学语文难以承受之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给大学语文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借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将大学语文也上升为一个课程群,从中拆分出写作、语言运用、文学欣赏等课程,再从中进行选修与必修的分类,从而分流这门课程承担的功能。大学语文专业建设的关键,就是如何重新塑造学科和课程理念,如何在这一特定理念的指导下,融合不同的学科基础,构建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主体;同时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实现有学术意义的突破,形成以语文为本位而又具备多学科知识资源的课程特色。 2.增加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提升学科地位。在增加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考试来了解自己掌握和运用母语的层次和差别。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科学校已经开始试点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学语文应用水平考试只是对大学语文教学起到督促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其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才是改变目前大学语文现状的关键所在。要把大学语文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改变目前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大学语文教学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分配,完善制度的建立,并对硬件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参考文献 [1]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杨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20,(2)。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 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 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 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 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 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和对策

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和对策 张碧勇 牐牴澜逃墙ㄉ韬凸坦赖幕.窃銮棵褡迥哿α⑻岣呷褡酆纤刂实闹匾揪丁g嗌倌暄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增强其居安思危、强我中华的担当意识. 牐犖蚁刂行⊙生国防教育现状.长期以来,我县认真实施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一是重视抓好教材和基地建设.把国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创建 和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成果之中,编写了容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知识问答》简明学习教材;积极挖 掘现有资源,把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刘伯坚烈士故居、北山寺会议旧址、光荣院等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适时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访问.二是重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每到“八一”期间,我们便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走入军营警营,体验部队生活”的军事夏令营活动,秋 季开学时又组织高中阶段新生进行军训,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后,我们组织城区及周边学校开展军民共建、座谈联谊等活动.三是重视发挥校外辅导员作用.我们把国防教育列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聘请部 队官兵、离退休干部、老革命军人、专武干部、民兵连排长等担任 学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校外辅导员,采取讲座、军训、参观、访问、军事夏令营等形式进行国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国防素养. 牐犖蚁刂行⊙生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中小学国防教育“三有”、“三进”等要求,我县对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育时间偏少,活动不经常.定期开展工作多,不定期开 展工作少.由于教育系统面临的各种达标、考核及检查较多,时常会 挤占国防教育的授课时间.有时虽然在学校课表里有所体现,但实际 并未开展,甚至有教育部门的部分同志认为国防教育课程不属于主课,存在“抓大放小”思想.二是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各中小学在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一、单选题 1.(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 B.傩戏 C.采茶戏 D.道情戏 2.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3.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 B.第一人称叙述体 C.第二人称叙述体? D.自传体 4.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 B.人鱼互生 C.宇宙卵 D.世界末日 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C)。 A.典型人物形象 B.平面人物形象 C.箭垛人物形象 D.历史人物形象 6.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 B.伏羲 C.黄帝 D.神农 7.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 B.新 C.四川 D.云南 8.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D)。 A.《楚辞》 B.《庄子》 C.《尚书》 D.《山海经》 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10.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 B.生活歌 C.儿歌 D.劳动歌 11.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12.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 B.《勒俄》 C.《伊利亚特》 D.《俄索折怒王》 13.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B)。 A.专项调查 B.专题调查 C.专访调查 D.随机调查 14.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 B.唐初 C.魏晋南北朝 D.宋末元初 15. (B)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 B.神话 C.史诗 D.民间谚语 16.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D)。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 C.History D.Folklore 17.“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C)。 A.《蛇郎》 B.《灰姑娘》 C.《一千零一夜》 D.《田螺姑娘》 18.(C)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 B.歌谣 C.史诗 D.神话

浅谈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邓小平曾说:“青少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发达的希望所在。”党和政府是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的,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非常时期,对国民的国防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学校要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采用不同的形式使中小学学生掌握基本国防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 1、学校以及政府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度不够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正在加强中小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但许多学校并没有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范畴,许多学校也只是形式化的做一下国防工作,应付上级检查,并没有真做实干。尤其是近些年来,世界趋于整体和平状态,学生以及老师的国防意识也慢慢的淡了,现在的中小学生成长在红旗下,远离炮火和硝烟,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殊不知,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恰恰是我们祖国拥有强大的国防所致。教育局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并没有强硬的政策和措施,学校也没有具体的课程安排。另外,学校进行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制度和领导机制也不健全。 2、一部分中小学生没有国防意识 在一些中小学生眼中,其一,有一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国防教育;其二,他们认为参加国防建设乃是成年人的事,为国防事业而奉献都是将来才做的,他们不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明白保家卫国应该从小做起。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明白国防意识应从现在开始培养。认为只要好好学习文化课,读好书就行了。并且青少年极其缺乏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学校在新生入学时,有些没有进行军训,有些进行了一至二周的军训,但目的不明确,时间又这么短,能让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多少?它最多只能让学生学会立正、向左向右转,而对于军事防护知识,为国拼搏的精神,学生又能了解多少?

谈谈大学生的母语教育

谈谈大学生的母语教育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说到,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学习外语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学习外语必须忘掉母语”的观点。这种片面强调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做法正是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认为,母语不好的人一定无法学好外语。一旦为了学习外语而把自己的母语丢了,这样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英语很重要,是一种国际语言,改革开放需要外语,但是并不是要全民说英语,英语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工具。只有熟练地运用它,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交流,与社会共同成长。国语不行还谈什么大学毕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未来建设者,掌握和熟练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只有先把自己母语学好,才能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才有利于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不能让外国文化“逾越”我们的本国文化。 我们应大力加强母语教育,我们不要求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文学家、汉语学家、作家,但写作时至少不应该出现白字连天,文理不通,别字成串。当“新新人类”用无哩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时,我们不禁悲哀文化的沦丧。也许我们庸人自扰,但这五千年的语言岂能拿来开玩笑? 无论如何,母语的传承是不会只有“语文教学”这么简单的。 在我看来,大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经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教化的过程。其次,才是一个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前者是一种精神教育,后者是一种技能训练。多年来,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母语语文教育的本质时,一直只认识到它是一种技能训练,如同游泳、打乒乓球一样的一种技术行为,这明显是不够深刻的。 所以,母语教育实质是一种精神教育,我们不能把母语教育异变为一门单纯学技术并基本用技术来驾驭的课程,另外,学校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母语的兴趣,将母语的魅力发扬光大。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精选文档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这一论断也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大学生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重要教育活动。 一、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情况 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为了保障国防教育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55年7月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规定“高校学生服预备役,应当接受军事训练”,这是我国首次明确规定高校须进行国防教育。 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来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2002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此后,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军训工作发展的需要,依据《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的规定要求,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印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规定》的精神,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至此,学生军训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国防教育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当前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处在和平建设与发展时期,已有近30年无战事,这种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的意识逐渐淡化。因此国防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国防教育的机构不规范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配套资料)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学的范围 在体裁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等。 3、民间文学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也有一种时间很短的调查活动,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2)历史追溯法 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3)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搑间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爆。 2、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 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民间文学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一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答: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