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刘红燕

第一部分概述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加之环境污染、饮食安全问题、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恶性肿瘤更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记载有“瘤”的病名。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亦记载有抗“瘿瘤”的药物。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一书中虽未对肿瘤作专篇论述,也无“肿瘤”病名,但却提出了一些与肿瘤有关的病名,如“肠溜”“脊溜”“肉溜”“肠覃”“积聚”等。不仅如此,还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代中医学著作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诸多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有关抗肿瘤中药的药性、药效及处方。如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共记载药物365味,其中可用于“癥”“瘕”“积”“聚”证者达71种。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中臧经》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强调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宋代《卫济宝书·痈疽五发》首次出现“癌”字,指出:“一曰癌。”并对癌做了描述:“癌疾初发,却无头绪……紫赤微肿,渐不疼痛……只是不破。”这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非常相似。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即指肿瘤的发生为气血失常,郁结壅塞,形成余赘所致。

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为痰”,提出积聚痞块皆由“痰饮”“气滞”“血瘀”郁滞而成,主张祛痰之法,创立了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痰、健脾化痰等治法。

明清时期,大量的医学专著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症状、内治、外治等进行

了详尽论述,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如原发性肝癌散见于积聚、癥瘕、黄疸等内科疾病中。

中医认为,肿瘤是正气亏虚、邪毒内侵凝聚而成。因此,肿瘤患者本身存在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患者还存在着明显的虚象。其病的发生多由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二、中医药治疗肿瘤发展史

殷商时代,古人已发现用火、砭石、酒、汤液、祝由等方法治疗“瘤”,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至今仍是肿瘤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

《黄帝内经》将与某些肿瘤有相似症状的病机概括为“营气不通”“正气虚”“邪气胜之”等,所体现出的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是指导后世早期防治、诊疗肿瘤的准则。

《内经》中“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等治疗法则,对当今防治肿瘤疾病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肿瘤的辨证施治规范成熟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强调临床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书中所载的大量方剂,如鳖甲煎丸、大黄?虫丸、抵当丸、抵当汤、麦门冬汤、旋覆代赭汤、硝石矾石散等为后人所喜用。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将瘤分为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及血瘤,首载肿瘤专方50余首,方中突出虫类药、剧毒药及攻痰化瘀药的使用,并应用灸法治疗癥瘕积聚。

金元四大家从各自经验和学术观点出发,分别从攻邪、清热、养正补脾、滋阴化痰等独特角度确立治法,创造性地进行临床实践,使肿瘤治疗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将治疗积聚癥瘕的药物归纳为攻、消、补、散四大类,采用内外兼施、针药膏并用的方法治疗。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症状特点与预后作了详细描述。他提出“内之证或不及于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内”,强调治疗肿瘤不能仅仅治疗表面的病灶,要内外治疗并重,外科治疗应以调理脾胃为要,善用以毒攻毒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医肿瘤学科。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较为普遍。

三、中医肿瘤治法

(一)扶正固本法

扶正固本法是指使用扶正固本类中药固护正气,扶正祛邪,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凡可以扶助正气、培植本元,治疗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扶正固本药。

肿瘤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耗损正气,患者常有“内虚”,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导致机体正虚邪实而发病。扶正固本类中药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其抗病能力,而不直接抑杀肿瘤细胞,即通过“扶正固本”达到“祛邪”的目的。这类治法主要有健脾法、养血法、补肾法和养阴法。

健脾法主要针对气虚型患者,其治则为益气健脾,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等。

养血法主要针对血虚型患者,其治则为补血填精,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常用中药有熟地黄、当归、阿胶、白芍、龙眼肉、紫河车、何首乌、鸡血藤、红枣、花生衣等。

补肾法主要针对阳虚型患者,其治则为温补肾阳,常用中药有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鹿茸、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

养阴法主要针对阴虚型患者,其治则为滋阴生津,常用中药有玄参、生地黄、麦冬、沙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黄精等。

(二)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法是通过清除内热,祛除邪毒,缓解肿瘤后期的热邪症状,对抗肿瘤增生,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原则。

目前常用于抗肿瘤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穿心莲、青蒿、连翘等。

(三)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法指用毒性峻猛的药物治疗毒邪积滞,可直接抑杀癌细胞。

常用药物主要是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如斑蝥、砒霜、蛇毒、鸦胆子等。众所周知,砒霜是剧毒药物,可它同时也是抗癌良药。美国食药监局已正式批准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四)活血祛瘀法

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血瘀有密切关系,肿瘤患者临床上出现的肿块、瘀点、瘀斑等均可通过活血化瘀法来活血化瘀、破瘀散结。

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常用药物分为和血、活血、破血3类。和血类中药,包括当归、丹皮、丹参、生地黄、赤芍、鸡血藤;活血类中药,包括川芎、红花、蒲黄、五灵脂、刘寄奴、郁金、三七、穿山甲、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延胡索、鬼箭羽、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破血类中药,包括大黄、水蛭、

三棱、莪术、血竭、桃仁、土鳖虫等。

(五)化痰散结法

肿瘤发病还与痰凝湿聚有关,积滞日久则肿瘤易生,因此在恶性肿瘤治疗时也常加入化痰止咳药,如:陈皮、贝母、半夏、天南星等。

(六)利水渗湿法

利水渗湿药可渗泄水湿,该类药物不仅能减轻癌症患者胸腹水,还可直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常用的利水渗湿类抗肿瘤中药有:薏苡仁、泽泻、五倍子、茯苓、车前、猪苓等。

四、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中医药减轻放、化疗时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

中医认为过度的放、化疗会损伤人体气血津液,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临床常用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清热养阴的中药,减轻和改善这些不良反应。

(二)中医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中医药对放、化疗有一定增效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中药益气活血之剂合并治疗,可以增加食管癌、鼻咽癌的放疗效果。

(三)晚期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对于已经不适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晚期患者,临床证实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时间。

(四)肿瘤术后应用中药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

肿瘤患者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临床研究提示,术后长期使用黄芪固本汤减少了肺癌的转移,使用健胃解毒汤(党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及、槐耳等)明显延长了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五)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研究证实,中药尤其是扶正中药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人参、黄芪、西洋参、枸杞等。

(六)中药抗肿瘤作用

中药抗肿瘤的作用较化疗药差,但毒副作用小。

(七)中药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中药通过整体观念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多部位、多靶点作用。

总之,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肿瘤各有优势。现代医学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药治疗肿瘤毒副作用小。应将两者有效配合,取长补短,提高诊治肿瘤的效果。

第二部分常用抗肿瘤中药

一、扶正固本类中药

扶正固本类中药可以改善因气血两虚,脾肾不足造成的乏力、气短、疲倦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扶正固本类中药可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人参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材】

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常细密断续成环;上端连接较细的根茎(习称芦头),具碗状茎痕(习称芦碗)4~6个,交互排列;下部分出2~4条支根及少数细侧根。质硬,断面黄白色,皮部多放射状裂隙散有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特异而香,味微甘、苦。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多种人参皂苷、人参多糖。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人参制剂以及人参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的多种皂苷、人参多糖和人参挥发油,均显示具有抗肿瘤作用。

2.增强免疫作用:人参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刺激造血功能,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所含的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生物高分子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

3.其他作用: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抗过敏作用;抗衰老;抗休克等。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广泛应用于子宫颈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急性白血病等各种肿瘤。

【用法用量】

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临床应用】

1.治疗肺癌

桑白皮15g,沙参25g,麦门冬10g,杏仁15g,全瓜蒌30g,臭牡丹10g,党参30g,茯苓20g,鸡血藤20g。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2.治疗肝癌

人参5g,藏红花1g(单煎),柴胡30g,黄芩20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疗胃癌

人参香茶糖衣片(含人参、香茶末、枳壳)每次5片,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中晚期胃癌术后。

4.治疗食管癌

当归60g,黄药子300g,丹参、五味子各30g,人参90g,土大黄150g。共捣碎,浸于62%白酒2kg内,浸泡2周后去渣备用。服法:每日服15mL。

【现代研究】

人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人参多糖和人参炔醇,这些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目前已较为明确,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分化,增强对肿瘤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与转移等,而其分子机制涉及许多相关基因、蛋白、蛋白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与表达。此外,人参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导致抗肿瘤活性有所差异。

龙眼肉

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

【药材】

呈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15mm,宽20~40mm,厚约1mm。黄棕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皱缩不平,内表面较光亮,有细密的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多糖、多肽、苷类、多酚等。其中,多糖是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龙眼肉水浸液对人的子宫颈癌细胞JTC-26有90%以上的抑制率。粗制浸膏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其他作用:抑菌;镇静和健胃;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抗突变。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白血病,肿瘤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患者。

【用法用量】

用量9~15g,煎汤内服;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食管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瘤中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患者。

1.治疗肿瘤病人正气衰弱或气血不足

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煮粥食用。

2.治疗白血病

龙眼肉9g,花生米(连红衣)15g。水煎服。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降低者效果好。

3.治疗乳腺癌

太子参、枸杞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5g,白芍、黄芪、天花粉、丹参各12g,三七粉3g(冲服),龙眼肉30g(另煎对服)。水煎服,每日1剂。

【现代研究】

龙眼肉粗黄酮提取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对酰胺(CTX)化疗药物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锁阳

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

【药材】

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主要成分】

锁阳含花色苷、三萜皂苷、鞣质、熊果酸、胡萝卜苷及多种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2.其他作用:润肠、耐缺氧等。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用于肺癌、骨髓瘤等。

【用法用量】

5~9g,煎汤内服;入丸、散或熬膏。

【临床应用】

1.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锁阳、虎骨(已禁用)、盐知母、盐黄柏、骨胶各10g,熟地黄、骨碎补、当归各15g,盐龟甲、生黄芪各20g,仙鹤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2.治疗肺癌

锁阳、淫羊藿、菟丝子、仙茅、莪术、三棱、当归各9g,天冬、赤芍各12g,黄精、牡蛎、铁树叶、芙蓉叶、石见穿、石上柏、石打穿、山豆根各30g,王不留行6g,北沙参、夏枯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

【现代研究】

锁阳中的油酸及棕榈酸分别有抗肿瘤及抗炎作用。另外,还发现锁阳具有抗胃溃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艾滋病病毒蛋白酶、抗转录和抗癌等作用。

玉竹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药材】

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黏液质、皂苷、山奈酚苷、多糖、天门冬酰胺及鞣质。

【药理作用】

1.抗肿瘤:玉竹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CEM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CEM的分化程度。

2.其他作用:提高免疫力,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冠脉流量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如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食管癌

玉竹、石斛、生地黄、乌梅各10g,沙参、天冬、麦冬、玄参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2.治疗肺癌

玉竹、沙参、芦根、石斛、党参、天花粉、鱼腥草各30g,生地黄21g,麦门冬15g,女贞子24g,夏枯草25g。水煎服,每日1剂。

3.用于治疗胃癌

玉竹、北沙参、生地黄、天花粉各15g,麦冬、石斛、竹茹各9g,诃子肉、甘草各3g。水煎,蜂蜜冲服。

【现代研究】

玉竹中含有的多糖是玉竹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之一。

二、清热解毒类中药

热毒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肿瘤局部炎症、感染、癌性毒素对机体作用均可出现毒症的表现,如发热、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应用清热解毒药可直接清除热毒、控制感染、消除炎症,抑制肿瘤的生长与恶化。

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用于肿瘤有以下作用:(1)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2)直接的抑癌作用;(3)清除癌性毒素的作用;(4)提高机体抗癌的免疫功能;(5)减轻手术、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疗效。

白花蛇舌草

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Roxb.]的全草。

【药材】

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或灰棕色。有主根1条,须根纤细。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花腋生,多具梗。气微,味淡。

【主要成分】

熊果酸、齐墩果酸,对位香豆酸、黄酮苷及白花蛇舌草素等。

【药理作用】

1.抗肿瘤。

2.其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菌、保肝利胆、阵痛、镇静、催眠、祛

痰、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还可用于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直肠癌、子宫颈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鲜品绞汁,鲜品可用至90~120g。

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治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75g,薏苡仁30g,黄药子10g,乌药3g,龙葵3g,乌梅6g。水煎服。

【现代研究】

体外实验证明,白花蛇舌草对艾氏腹水癌、吉田肉瘤及多种白血病癌细胞有抑杀作用,还可抑制腹水性肝癌细胞及抗噬菌体作用。

三、以毒攻毒类中药

以毒攻毒类药有攻伐癌毒,削去坚瘤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肿瘤,凡证见皮肤、血管、肌肉、淋巴、筋骨肿大硬结,或破溃坚实,糜烂腥臭,胸肋窒塞,吐血便血,咳嗽气喘,饮食噎塞,脘腹胀满,青筋暴露,大小便不利,疼痛不已等症,均可用此类药物治疗。

这类药物多属于剧毒药物,应根据其用量,由轻到重剂,如出现副作用的症状,当立即停止服用,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必要时可与扶正药同用,既可防止中毒,又能扶正驱邪。

雄黄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药材】

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主要成分】

二硫化二砷(As2S2),并含有硅、铅、铁、钙、镁等杂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可用于治疗皮肤癌、鼻咽癌、脑瘤、肝癌、肺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癌等。

【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0.05~0.1g,入丸、散用,不入汤剂。内服忌火煅。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烧烟熏。

【临床应用】

1.治疗白血病

雄黄粉,每次吞服0.5~1.5g,每天1~2次,粒细胞数较高者可加大剂量,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效。

2.治疗鼻咽癌

雄黄18g,郁金9g,巴豆7.5g,研粉,以醋为丸。每次3丸,2小时服1次,浓茶送下,服至吐泻为止。

3.治疗脑瘤

雄黄与老姜焙烤制散,治脑肿瘤效佳。

4.治疗骨瘤

雄黄9g,生姜2块,先将生姜挖洞,放入雄黄,焙焦至黄色,研成细粉,每次取0.5~1g外敷患处。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雄黄在肿瘤治疗方面作用显著,作用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抑制癌细胞增殖及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等。此外,研究发现雄黄还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酸的合成、阻止肿瘤血管生成、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及直接毒杀肿瘤细胞等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否是其药效物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不是雄黄的药效物质,而雄黄中所含的可溶性砷才是雄黄的药效物质。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由于纯品硫化砷不溶于水,基本不被人体吸收,因此难于发挥药效作用。而且,由于大鼠灌服纯品硫化砷后(As4S4),纯品硫化砷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液和主要靶器官中的总砷含量未见明显升高,因此推测纯

品硫化砷在动物体内基本不被吸收,雄黄中起作用的成分很可能不是来自于不溶性的硫化砷,而是来自于含量较低的可溶性砷。

持相反观点的研究发现,可溶性砷已经被除去的精制雄黄能明显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而含有少量可溶性砷的天然雄黄则对小鼠无明显影响。小鼠口服纯品硫化砷(As4S4)后,砷在脂肪、毛、皮、肝、肾等组织中分布广泛,后经尿、粪、胆汁代谢出体外。而且,纯品硫化砷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此As4S4作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可以被动物吸收而发挥药效作用的,因此可以推断As4S4是雄黄的药效物质之一。

斑蝥

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药材】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主要成分】

斑蝥主要含斑蝥素、脂肪及树脂。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抑制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2.升高白细胞作用:能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引起白细胞升高。

3.其他作用:增强免疫;抗炎作用,抗病毒、抗菌作用等。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主治痈疽,瘰疬,顽癣,癥瘕及肝癌、肺癌、皮肤癌、骨肉瘤、食道癌等。

【用法用量】

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涂患处。用治癥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

斑蝥有大毒,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炎症及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内服慎用;凡体质虚弱者,心、肾功能不全者,消化道溃疡者,以及孕妇均禁服。

斑蝥炮制品在临床中也多用。常见炮制品为米炒斑蝥。

【临床应用】

1.治疗肝癌

斑蝥蒸鸡蛋法,鲜鸡蛋一个,斑蝥2~3只。在蛋壳上开一小孔,将斑蝥去头足翅后,放入蛋中,用纸封口,隔水蒸熟,去斑蝥,吃鸡蛋,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5天停5天,3个月为一疗程。

2.治疗肺癌

斑蝥5mg,滑石10mg,车前子、木通各9mg,混合为1片含量,制成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

3.治疗骨肉瘤

斑蝥、蟾蜍、金钱蛇、仙鹤草等转入胶囊(约合生药3g),每次服6粒,每日2次。

【现代研究】

斑蝥的抗肿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等。斑蝥素制剂对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癌症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对机体无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斑蝥水、醇或丙酮提取物,体外试验结果证明能抑制人体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细胞的代谢。斑蝥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AR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引起肝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胞浆多空泡等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RNA和DNA 的合成有关。

斑蝥素(cantharidin)是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是斑蝥抗癌的有效成分,同时也是主要毒性成分。斑蝥素具有抗肿瘤、升高白细胞、增强免疫、抗病毒和抑菌、抗氧化损伤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对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皮肤癌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斑蝥素的衍生物均有与斑蝥素类似的抗肿瘤作用,以羟基斑蝥胺的化疗指数较高及毒性最小。斑蝥素钠的抗肿瘤谱比较广,除能抑制小鼠腹水肝癌和ARS 外,还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实体型等肿瘤株,体外亦能抑制Hela细胞株、人食管鳞癌CaEs17细胞株及人肝癌BES7402细胞株;同时能使小鼠外周白细胞明显增多,对红细胞数目没有影响。研究发现此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抗癌药物中,这种能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尚不多见。

四、活血祛瘀类中药

活血祛瘀药有促进血液运行,消散瘀血,减除肿瘤的功用。适用于各种肿瘤,

如体内癥块积聚,胸腹胀满,疼痛不止,重则饮食不下,呼吸困难,大小便不利;如体表皮肤、血管、淋巴、筋骨肿块不消,均可用此类药物治疗,使肿块癥块缩小或消退,疼痛胀满减轻,具有使诸症缓解的疗效。

由于气与血的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所以,本类药常与行气药同用,可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另外,寒则血液凝滞,可促进血瘀肿瘤的形成,故寒凝血瘀者,可配合温里药温通经脉,消除寒症。

红花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药材】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主要成分】

红花苷、前红花苷、红花黄色素A等色素和绿原酸、咖啡酸、儿茶酚等多酚类成分。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对人子宫颈癌JTC-26细胞、白血病细胞等均有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兴奋子宫、肠管、血管、支气管平滑肌,对心脏有轻度兴奋作用,以及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用于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皮肤癌、骨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治疗食管癌

红花15g,加200mL水煎服,长期服用。

2.治疗子宫颈癌

红花、白矾各6g,瓦松30g。水煎,先熏后洗外阴,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每剂药可反复应用3~4日。

3.治疗肝癌

红花6g,制鳖甲30g,炮山甲、桃仁、木香、青皮、郁金、白芍各12g。水

煎服,每日1剂。

【现代研究】

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从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功效出发,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从而使机体免疫细胞进入病变部位,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三棱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ferum Buch. Ham.的干燥块茎。

【药材】

块茎呈近球形,长2~3.5cm,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凹凸不平,有少数点状须根痕;去外皮者下端略呈锥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残存的根茎疤痕及未去净的外皮黑斑,并有刀削痕。质轻而坚硬,难折断,入水中漂浮于水面,稀下沉。碎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棕黄色。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以个大、坚实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白桦脂醇和甘露醇、黄酮等成分。

【药理作用】

1.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有一定抑制作用。

2.其它作用: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有一定保护作用。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癥瘕痞块,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打伤痛。

适用于肝癌、食管癌、子宫肌瘤、卵巢癌、骨肉瘤、宫颈癌等多种肿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

1.治疗原发性肝癌

三棱15g,莪术15g,金鸡豌豆20g,茵陈蒿30g,泽泻20g。水煎4次,每次煮15分钟,合并药液,分4次口服,每次1茶杯,每日1剂。

2.治疗胃癌、食管癌

三棱、莪术、制穿山甲、郁金、桃仁、延胡索各9g,制乳香、制没药各3g,制鳖甲、石燕、马鞭草各15g,?虫7只,红花4.5g。水煎服。参三七3g,分吞。

【现代研究】

三棱常与香附、莪术、紫草根、木馒头等配伍治疗气血结积、瘀血瘀滞的卵巢癌、宫颈癌等。三棱常与白花蛇舌草、大腹皮、茯苓、莪术等配伍治疗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的肝癌。此外,三棱还适用于血瘀气滞、腹部结块、肝脾肿大、经闭腹痛、食积胀痛等。

三棱提取物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有一定抑制作用。三棱对人肺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

五、化痰散结类中药

化痰散结药有促进水液运行,溶化痰饮凝固,排除水饮潴留,软化痰核肿块的功效。适用于痰瘀结于体表如甲状腺肿,乳腺结核,淋巴结核,皮肤、肌肉、血管、筋骨肿瘤;如痰留于脏腑而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脘胀满,囊肿包块,肢体浮胀,大小便不利等症。使用此类药物,具有消退肿瘤、结核、囊肿,减轻疼痛,止咳平喘,消除腹满水肿,利大小便的效果。

此类药物的性味多辛温与苦寒,淡渗,若久病正虚应配伍补益之品同用,若热毒偏重当配合清热解毒之品同用。

天南星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 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

【药材】

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主要成分】

异叶天南星、天南星块茎均含β-谷固醇、三萜皂苷、苯甲酸等成分;东北天南星块茎含一种刺激性辛辣物质及淀粉、皂苷。此外,还含有氨基酸及肽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鲜天南星水提液能明显抑制S180细胞肉瘤、子宫颈癌U14、肝癌实体型及Hela细胞。D-甘露醇结晶可能是有效抗癌成分之一。

2.其他作用:镇静、镇痛、祛痰镇咳、抗惊厥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脑肿瘤、子宫颈癌或肿瘤脑转移、淋巴结转移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生品研末调敷。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肺癌

天南星、赤练蛇粉、陈皮、白及、瓜蒌各30g,北沙参60g,炙鳖甲45g,西洋参15g,没药、制乳香各20g,辰砂12g,研成细末,每次1g冲服,每日3次。

2.治疗子宫颈癌

内服天南星煎汤代茶,剂量从每日15g逐渐增加到45g,须连服3个月。

3.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用南星半夏汤加味(生南星、生半夏、代赭石等)缓解食管癌贲门梗阻。

【现代研究】

天南星中的D-甘露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癌成分,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能够使细胞浓缩成团块,破坏正常细胞结构,促使部分细胞脱落,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六、利水渗湿类中药

临床治疗因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及湿邪为患或湿热内结所致诸症,进而有助于消除肿瘤。

车前子

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材】

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

【主要成分】

车前子含黄酮类、挥发油、三萜类、多糖等。其中糖类化合物是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车前子提取物能抑制肉瘤S180及艾氏癌等。

2.其他作用:祛痰,利尿,抗炎,抗衰老和缓泻等。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用于肝癌、胰腺癌、子宫颈癌、膀胱癌、肺癌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1.治疗子宫颈癌

车前子、漏芦各15g,栀子9g,半枝莲60g,白茅根30g,炒大黄、木香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2.治疗肺癌

车前子、木通各9g,滑石10g,斑蝥5g。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1片服用。

3.治疗胰腺癌

车前子、木通各0.27g,斑蝥0.15g,滑石0.3g。常规法制丸子,共制10丸,每次2~3丸,每日3次。

【现代研究】

车前子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氧自由基有关。研究显示,车前子多糖可显著增加免疫抑制剂酰胺(CTX)诱导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吞噬指数。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岁月中,也一直在与肿瘤作斗争,在漫长的时光里,总在追寻着如何战胜癌魔的法宝。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较为系统的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并积累了中草药防癌、治癌的丰富经验。 从中医角度上讲,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筋骨、五官诸窍,都是通过经络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连,身体上任何局部的病变都影响到全身;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体表的病理变化涉及到内在脏腑。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从整体观念出发,肿瘤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属于病理产物,不是突然起病或无中生有,而是在人体内部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来的。古代医家关于肿瘤发生的病因理论和病机学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抗肿瘤药物分成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祛痰类、软坚散结类、以毒攻毒类、扶正培本类等。 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药与肿瘤的斗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癌物质和方法,中医中药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逐渐被深入发掘和明了,为推进人类抗肿瘤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引人注目的课题。以往多从消除肿瘤这一角度来寻找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中重视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中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癌肿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相关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也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类药物,即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如:马蔺子及马蔺子甲素、莪术与莪术醇、榄香烯、斑蝥及斑蝥素、冬凌草及冬凌草素、青黛及靛玉红、藤黄及藤黄酸、苦参碱、蟾素、鸦胆子油、三尖杉酯、喜树碱等。 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如刺五加、木耳、香菇、猪苓、茯苓、云芝多糖、黄芪、人参、淫羊藿、薏苡仁等均属此类。其中有些药物的多糖类成分是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有的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所识别,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象黄芪、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所组成的复方则类似于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又称适应原样作用,通过作用于机体相对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常用抗癌中成药.

常用抗癌中成药 在中医书籍及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治疗肿瘤的单方、偏方、验方,这些方药大多都有其临床实践基础,但还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和观察验证。近年来,各地收集了许多该类处方,通过临床检验,筛选了一批确有成效的处方。把这些验方经过严格的制剂学、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和临床验证,制成各种固定剂型、固定处方的中成药,既疗效确切,又便于服用。剂型有丸、散、膏、丹、片、胶囊,还有口服液、浓缩液和注射液等。根据不同功效,大体可分为扶正培本和祛邪抗癌两大类。为了方便应用,现分为扶正培本、祛邪抗癌、注射剂和外用药4类进行介绍,病人可参照使用。 1、扶正培本中成药 扶正培本主要用于正虚,临床上常用具有辅助正气,培植本元的药物治疗虚损不足,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强壮身体,缓解病情,延长生命,抑制癌瘤发展,甚至治愈的目的。 2、祛邪抗癌中成药 祛邪抗癌常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症,就是使用攻逐毒邪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控制癌症,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祛除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祛湿、以毒攻毒等5大法则。这类药物有许多具有直接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有的则是通过调整体内环境而达到目的的。 3、注射剂 从抗肿瘤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作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给药,可以保证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药物亦可不受消化道酶类的破坏,以及胃肠吸收功能的影响。目前这类制剂正在日益增多,将显示中草药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4、常用外用药

中医对于痈疽疮疡的外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对一些肿瘤除用手术割治法切除外,还有许多针对局部和全身的外治方法。外治药物不仅用于体表肿瘤的治疗,而大多数则用于缓解肿瘤疼痛、治疗局部溃疡、消除放疗和化疗药物外漏造成的局部损伤。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摘要】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当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2.1 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汗法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外证医寨》则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因此,扶正培本治疗法则“补之、调之、和之、益之”是防

中医治疗肿瘤的四个原则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辩证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5) (一)大蒜素 (5) (二)苦参碱 (6) 四、胰腺癌 (7) 五、其他 (7) 六、结论 (8) 附录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 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时,主要借助的是划痕伤口愈合法。要想对大蒜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机制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借助MTT方法完成。试验证实,大蒜素可以有效抑制胃癌

抗肿瘤中药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0.127% ,有人预测2005年北京地区肿瘤发病率比1977年增加15%以上。由于肿瘤患者人数呈总体上增加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抗肿瘤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抗肿瘤药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2% ,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平均8%的增长。 40余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逐步形成,中药在控制肿瘤、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在肿瘤的癌前病变、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是天然药物大国,应用中草药治病历史悠久,抗肿瘤中成药毒副作用较小,使这类药物备受患者青睐。本文重点探讨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和劳欲内伤等。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主要为气(阳)虚、阴(血)虚、气阴(血)两虚,邪实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等。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扶正祛邪(抗癌)。由于恶性肿瘤目前尚未见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所以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特点。 二、中医指导下的中药应用 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用药方式:①辨证施治,随证加减;②专病专方,多为院内制剂;③单方、土方、验方。以前两种为主,剂型主要是汤剂。 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工作:①筛选抗癌复方、单方;②抗癌中药的药效、毒理研究;③探讨作用机理;④对比中西药疗效;⑤抗癌中成药的制剂研究。 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①抗突变作用;②直接的细胞毒作用;③免疫增强作用;④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开发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优势 笔者查阅了1999~20006年的中文期刊,有关该方面的报道有上千篇,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如下作用:①增效减毒。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药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各种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见表1。 (表1)中药及其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中药及制剂免疫增强作用地黄多糖、健脾康复汤、人参、黄芪、白术等诱导分化作用丹参酮、人参总皂甙、淫羊藿甙等促进凋亡作用榄香烯、白首乌甙、雄黄、乳香等影响拓扑异构酶喜树碱、螺旋藻、表鬼臼毒素、灵芝、半边旗等抑制微管蛋白活性紫杉醇、紫杉特尔、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等抗血管生成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猪苓多糖、蟾酥、薏苡仁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调节基因表达连黛胶囊、人参皂甙、苦参碱、乌贼墨等逆转多药耐药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姜黄素、复方三根制剂榄香烯等1免疫增强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临床观察表明,免疫功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预后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好。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1)。杨传标(2)等报道中药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卷柏、仙鹤草等)治疗大肠癌脾虚证,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此外,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胞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从细胞增殖角度说恶性肿瘤的增殖是失去控制的,从分化方面讲恶性肿瘤细胞是丧失分化或分化异常的细胞。诱导恶性肿瘤分化,抑制其增殖是肿瘤现代研究的重要领域,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且无副作用。如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丹参酮还对人宫颈癌细胞株K562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效果与维甲酸相仿(3)。曾小莉等(4)用人参总皂甙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糖原增多,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发育较完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增多,提示HepG2细胞趋于成熟分化。同时人参总皂甙能够有效动员HepG2细胞由G1/G0期进入S期,阻止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造成大量S期细胞堆积。大量该期细胞DNA解旋,DNA单链暴露出更多的活性部位,为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并且临床上可进一步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有效地杀伤S期肿瘤细胞。中药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肺癌细胞PG,采用多种手段检测表明,淫羊藿甙能影响PG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并能升高细胞内c AMP/c GMP比值;同时降低PG细胞对外基质的粘附性及侵袭、运动能力,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5)。[!--empirenews.page--]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其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细胞自杀死亡的现象。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即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达到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化疗药的抗癌效果均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中药莪术中的抗癌活性成份榄香烯能阻止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处理HL-60细胞2小时,即可发现清晰的DNA梯状带;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6)。白首乌甙50μg/ml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KB细胞72小时可诱导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出现凋亡峰,凋亡率高达41.9%,并将K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7)。中药雄黄的的主要成份砷可促进急性

(整理)中药制剂技术复习

浸提制剂最大的特点:具有药用成分的综合作用。 浸提制剂的分类:醇浸提型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含糖型浸提制剂,如煎膏剂,糖浆剂。多数以口服为主。 汤剂——煎煮法 汤剂与合剂区别:1.合剂有一定浓度,汤剂没有;2.汤剂可随便加减,合剂不行;3.汤剂通过熬煮的方法,去渣取汁而成,合剂系药材用水或其他浓媒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明白什么先煎、后下、另煎、包煎 流浸膏剂、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流浸膏剂一般用于配成合剂、酊剂、糖浆剂等液体制剂 浸膏剂一般多用于配制散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流浸膏剂每1毫升=原药材1克,浸膏剂每一克=原药材2~5克 含醇量:流浸膏剂百分之二十以上;浸膏剂不含或极少量溶剂 酒剂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酊剂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酊剂每一百毫升=原药材20克,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一百毫升=原药材10克。 酒剂没浓度 糖浆剂与煎膏剂皆不需灭菌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

45%(g/ml)。需加防腐剂 煎膏剂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不加防腐剂 糖浆剂的配制: 1.热溶技术;加热时间长或温度过高会使颜色加深。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糖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有色糖浆制备。 2.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宜用热溶法制备的糖浆。 3.混合技术 煎膏剂生产工艺流程:备料—煎煮浓缩—加糖收膏—包装与贮存—质量检查 酒石酸:使转化糖的转化率在60%以上,含水量约22% 为了去除水分,杀死微生物。 炼蜜或糖的用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剂型。 液体制剂可分为:真溶液,混悬液,乳浊液,胶体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胶团 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起增溶作用 2.助溶剂: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络合物、复盐、缔合物 如,碘起助溶作用 3.制成盐类

治疗恶性肿瘤中药配伍

治疗恶性肿瘤常用中草药配伍—药对 什么是“药对”? 在应用中草药治疗肿瘤时,1、由于病情复杂单味药的作用有限,往往不能全面顾及复杂多变的病情;2、单味药的力量有限,对于病势沉重者,其力量往往无济于事;3、药物往往具有毒、副作用,有时单位药不安全,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等等,因此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得经验有选择地将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既可全面照顾病情;有可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另外药物的配伍,还可能产生与原药不同的新作用。这种两种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或消除毒副作用;或产生新作用的经验组合配伍,统称为“药对”或称为“对药”。下面分别介绍临床治疗肿瘤的几种“药对”: (一)、清热解毒药对 1、白英+白花蛇舌草 二者配伍应用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水消肿通淋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等癌瘤属热毒瘀阻、水湿内停着。对癌症表现水湿潴留,出现胸水、腹水、便溏者疗效佳。 2、陆英+白英 二药配伍应用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祛瘀、驱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大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肠癌及肾癌属然毒瘀阻、水湿内停者。对癌性胸水、腹水者疗效尤佳。 3、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二药配伍应用,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消肿;用于湿热瘀阻经络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咽喉红肿疼痛等有良效,另外二者配伍具有抗肿瘤、抑制癌细胞增生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肾癌等癌瘤属热毒瘀阻、水湿内停者。对癌性胸、腹水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4、半边莲+七叶一枝花 二者配伍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临床上治疗多种癌症,尤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胰腺癌、肠癌以及肾癌等属于热毒瘀阻、水湿内停者。对癌性胸、腹水者疗效尤佳。 5、鱼腥草+夏枯草 二者相伍为用,共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化痰散结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 6、石见穿+半枝莲 二者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消肿化痰之效,临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7、半边莲+龙葵 二者配伍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胰腺癌、肠癌以及肾癌、白血病等属热毒瘀阻、水湿内停者。对癌性胸腹水疗效尤佳。 8、苦参+土茯苓 二者合用,可增强清热解毒除湿之功,常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症见湿热下注、小便热涩刺痛者。 9、老鹳草+络石藤 二者配伍,相互为用,辛开苦降不仅发挥了抗肿瘤的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驱风通络止痛的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及癌性疼痛。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 。运用中医药进行抗肿瘤研究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具体规律时则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微观方面加以阐述。当前,对中医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现将不同中药的作用机制简述如下。 1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1.1诱导细胞分化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已经受到重视。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经处理后细胞形态向良性分化、生长缓慢、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杂交发现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2]。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为R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它可弥补染色体由于细胞分裂出现的末端进行性缩短,使细胞

无限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故而,可将端粒酶视为肿瘤细胞增殖的指标。苦参碱处理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形态趋向红细胞系分化,同时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3]。 1.2促进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许多中药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抗肿瘤中药对细胞周期有特异的阻断作用,这种作用受多种基因精确又复杂的相互调控,最终通过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实现对细胞增殖表型的直接调节[4?6]。大多数抗肿瘤中药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特别是S期和M期细胞。还有的中药通过抑制DNA 合成过程中所需的DNA拓扑异构酶和DNA聚合酶活性,干扰DNA复制、抑制DNA合成,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根据丹参酮抗肿瘤细胞的实验结果[2],丹参酮的抗肿瘤机制可能是抑制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细胞进入S 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方剂(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等)能明显诱导p53蛋白高度表达,当p53蛋白表达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经过信息传递系统途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分裂期[7]。大蒜油可促进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癌基因p53表达,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8]。淫羊藿苷能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表达下降[9]。As2O3对bcl-2基因的表达,无论从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都有下调作用, 已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0] 。这些发现为应用促进细胞凋亡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3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机体内任何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介质、生长

抗肿瘤中草药

抗肿瘤中草药 确切有效 农吉利: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宫颈癌、急性白血病。10~15克。甘淡平,有毒。 喜树:胃癌、肠癌、白血病。3~10克。苦寒。 莪术:胃癌、肝癌、肠癌、肺癌、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淋巴肉瘤、黑色素瘤。3~10克。苦辛温。 天花粉:(绒癌)、恶性葡萄胎、肺癌、胃癌、胰头癌、乳腺癌。10~15克。 甘微苦微酸寒。 黄药子:食管癌、胃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宫颈癌、横纹肌肉瘤。10~30克。苦辛凉。 山慈菇: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皮肤癌、白血病、何杰金氏病。3~10克。甘微寒。 栝蒌:乳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15~30克。甘寒。 蟾酥: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皮肤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成骨肉瘤。5~15克。辛温。 壁虎: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淋巴及脑的恶性肿瘤。2~5克水煎服;1~2克研粉服。咸寒。 斑蝥:食管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皮肤癌、肺癌、乳腺癌。0.03克水煎或研末或入丸散。辛寒。 三尖杉:(白血病)。糖浆10ml/次,每日3次;静注5ml每日1次。(种子)甘涩平;(枝叶)苦涩寒。 乌骨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何杰金氏病、白血病。 3~5片每日3~4次;酊剂10ml/次。 苦参:(肠癌)、肝癌、皮肤癌、宫颈癌、软组织肿瘤、滋养细胞癌。3~10克。苦寒。 有效 白花蛇舌草: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及淋巴系统肿瘤(能增强免疫机制)。15~60克。苦甘寒。 七叶一枝花:脑肿瘤、肺癌、肝癌、白血病、骨、肌肉瘤,淋巴癌、膀胱

癌。10~15克。苦寒。 石上柏:鼻咽癌、肺癌、消化道癌、绒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乳腺癌。 30~60克。苦平。 山豆根:咽喉癌、肺癌、膀胱癌、滋养细胞癌及白血病。6~9克。苦寒。半枝莲:各种肿瘤。如消化道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绒癌。 10~30克。辛苦寒。 肿节风: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急性白血病。10~15克。 辛苦平。 龙葵:各种肿瘤。如胃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癌性胸腹水。 10~30克。苦寒。 紫草:鼻咽癌、扁桃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绒癌、白血病。 5~10克。甘寒。 青黛:白血病。1.5~3克。咸寒。 猪殃殃:食管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淋巴肉瘤。 15~30克。辛苦凉。 藤梨根: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乳腺癌。15~30克。酸涩凉。菝葜: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肠癌。15~30克。 甘酸平。 鸦胆子:食管癌、贲门癌、肠癌、宫颈癌、皮肤癌、皮肤赘瘤。10~15粒装胶囊吞服。苦寒。 天门冬:肺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淋、慢粒。10~20克。甘苦寒。 蜂乳:各种肿瘤。0.3~0.6克。甘酸平。 半夏:上颌窦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6~15克。辛温。天南星:口腔肿瘤、食管癌、肺癌、宫颈癌、神经系统肿瘤。3~10克。 辛苦温。 核桃仁: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10~30克。甘温。马钱子: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皮肤癌、白血病。0.3~0.5克作丸散。苦寒,剧毒。 蜈蚣:软组织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骨、脑、皮肤恶性肿瘤。2~3克水煎服,0.6~1研末吞服。咸温。 薏苡仁:肺癌、胃癌、肠癌、宫颈癌、绒癌及扁平疣。15~30克。甘淡微

中药三七对于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三七抗肿瘤研究 三七(Panax notog inseng)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又称田七、岑三七等,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有“南方人生”、“参中之王”的美誉,用药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三七生用可以止血强心、消肿定痛,熟用可以强壮补虚、活血补血。三七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苷(已分离出24种,含量约为12%)、三七素、黄酮、挥发油(77 种)、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其中,三七总皂苷、三七多糖和部分挥发油成分被认为是三七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例如抗肿瘤产品清肺XX丸中就有三七的成分。 1.三七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正常细胞有生长调控基因,不会大量复制,但是癌细胞因为破坏了生长基因,因此会不断的分化复制,无限增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三七抗肿瘤的主要作用之一。研究证实,将100、400ug/mL三七总皂苷处理人肺癌Lewis细胞48h后,用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证实三七总皂苷(400ug/mL)诱导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仅为20%。此外,将肺癌Lewis细胞接种小鼠后观察三七总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发现灌胃三七总皂(400ug/mL)与对照组(PBS)相比对Lewis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2.三七促进癌细胞凋亡 诱导癌细胞凋亡治疗恶性肿瘤是肿瘤研究的新观点。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药物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对肝癌SMMC- 7721细胞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 随后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MM C- 7721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能诱导细胞凋亡, 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比关系, 400 mg /L的三七总皂苷使SMMC- 7721细胞的凋亡率达11. 76%。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抗肿瘤[2]。此外,将300,600,1200 mg /mL三七皂苷R1孵育白血病HL- 60细胞48h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凋亡率分别为8. 1%,6. 9%,33. 7% ,三七皂苷R1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3]。 3.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血小板聚集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诱导血小板聚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3)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6) (一)大蒜素 (6) (二)苦参碱 (7) 四、胰腺癌 (8) 五、其他 (9) 六、结论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

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

常用抗肿瘤中成药表

常用抗肿瘤中成药一览表 名称成份、功用与主治药理药效剂型、规格与用法(含注意事项) 康莱特注射液[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1997)卫药准字 Z-108号] 成份:薏苡酯 功用主治:抗癌。用于原发性肺 癌,肝癌,胃癌,鼻咽癌,乳腺 癌,食道癌,胰腺癌,大肠癌,白血 病,胰岛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脑 瘤,喉癌,腮腺癌等;尤以晚期肿瘤 更适合。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坏死;对 LA795肺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改善肝功能,提 高血白蛋白浓度,降低甲胎蛋白,具有镇痛,改善 食欲功能,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精神状 态;良好的防癌和明显的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 对抗癌症恶病质和保护化疗患者的骨髓功能、肝肾 功能等作用;能明显激活T 淋巴细胞,NK 细胞和 LAK 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 免疫功能,同时还能提供机体高能营养,显著提高 免疫力及促进造血功能,激活白介素I 和白介素II 的活力等。 注射剂,100 ML/ 瓶X6瓶/ 盒,静滴,100-200 ML/ 次,10天为一疗程。 海生素注射液[青岛第六制药厂,青卫药制字(97)M200 1- 20] 成份:深海生物中提取的多肽类 活性物质—多个抗癌有效物质的总组 合。 功用主治:抗癌。主治肺癌,胃 癌,肝癌,骨癌,乳腺癌,宫颈癌, 鼻咽癌,胰腺癌,结肠癌,恶性淋巴 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实验证明本品可直接杀伤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细胞 无任何损害,同时增加白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射剂,2ml:0.8mg× 10 支。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 次一支,或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二 支,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 用药4-6个疗程。 消癌平注射液[河南新乡前卫制药厂,豫卫药准字(1996)第101006号] 成份:由乌骨藤等天然中药材提 炼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多 糖、生物碱、皂甙类等。 功用主治:抗癌、消炎、平喘、 利尿。主要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 肝癌、肺癌等。也可用于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抗癌:既能直接抑制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同时又 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消炎:对巴豆油 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和对琼脂引起大鼠足跖肿胀显 示明显的抑制作用;3、平喘:离体豚鼠支气管灌 流实验表明,消癌平能使组织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松 弛;家兔静脉注射本品95mg/kg ,能对抗组织胺1 倍致死量;3、消癌平可明显增加麻醉犬4小时的 排尿量,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注射剂,20 ML /支5支/ 盒,静脉滴注,用5%或10%葡 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 注,每次20- 100ml,每日 一次或遵医嘱。注意:个别患 者在用药期间有低热、多汗、 游走性肌肉疼痛等不适,一般 不须特殊处理。 莪术油注射液[黑龙江庆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黑卫药准 字(1996)第100266号] 成份:莪术油,含莪术醇、β - 榄香烯、莪术二酮等多种抗癌活性成 份。 功用主治:非细胞毒性广谱抗肿 瘤药,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 肝癌、肺癌、皮肤癌、宫颈癌、外阴 癌、唇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膀 胱癌、癌性胸腹腔积液等。 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免疫保护作用:①本品 能增强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对辅助性和杀伤性T 细胞均有促进作用,②增强癌细胞的抗原性,促进 机体对肿瘤免疫力;3、白细胞保护作用;4、放、 化疗协同作用;5、改善微循环;6、局部瘤体内注 射,可使癌组织变形、坏死、脱落、溶解、消失 等。 注射剂,20ML/ 支5支/ 盒,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一次 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稀释,静脉滴注,15日 一疗程。局部瘤体内注射:一 次5-10ml,一日一次。胸腹腔 内注射:每次20-40ml,3次 一疗程。肝动脉内灌注:莪术 油13ml 加碘油灌注,1月一 次,两次为一疗程。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济南三九益民制药有限公司,鲁卫药准字(98)第060434号] 成份:莪术油干燥根茎提取的挥 发油,主要含莪术油、β -榄香烯、 γ-榄香烯等。 功用主治:破血,消积止痛,化 聚消症,抗病毒,抗肿瘤。适用于小 儿病毒性肺癌、流感、疱疹性咽炎、 病毒性肠炎(秋泻)、病毒性心肌 炎、脑炎、甲肝、冠心病及消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消炎并可增强免 疫功能提高白细胞等作用。大鼠抗血栓形成实验具 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癌细胞DNA 和RNA 及 抑制非程序DNA 合成(UDS )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宫 颈癌小鼠白血病等肿瘤模型均具有稳定的抑制作 用。 注射液,每瓶250毫升。静滴 12 岁以上年龄,每日一次,每 次500~750 毫升;6个月以上 儿童用药同上,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抗菌素混用。个别 会出现一过性面部潮红,静滴 每分钟30~40滴,不宜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