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内能及第章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内能及第章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内能及第章内能的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内能及第章内能的利用

测试题含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每题3分,共48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着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3、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让它们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的下面还可以挂一个重物.这个实验主要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5、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D.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7、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

8、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9、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10、如图1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图1

11、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以上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②③

12、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大,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g汽油和2 kg汽油,它们的热值是一样的

13、甲、乙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比乙高,则()

A.甲每秒钟做的功比乙每秒钟做的功多

B. 消耗同样多的汽油,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C. 甲消耗的汽油比乙消耗的汽油少

D.做同样多的有用功,甲消耗的汽油比乙消耗的汽油多

14、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

(1)0.1kg的铜块(2)0.1kg的铝块(3)0.2kg的铜块(4)0.3kg的铝块。

应选用的材料是()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

15、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16、一台四冲程内燃机的飞轮转速为1800r/min,它1s完成()

个冲程,做了30次功个冲程,做了60次功

个冲程,做了30次功个冲程,做了15次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7、“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

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___________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18、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19、炎热的夏天,小红将买来的饮料放进冰箱中冷藏,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饮料的内能;用钢锯锯铁棒,铁棒和锯条的温度都升高,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它们的内能.

20、如图2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 ,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

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1、 一台四冲程汽油机,活塞向上运动的是______ _ 和___

____ 冲程,若在一分钟内火花塞点火1800次,则此汽油机做功___ ____次。

22、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三、实验题(每小问2分,共18分)

23、如图3所示为研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__________的不同;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热得快”通电时间的长短反映水和煤油____________的多少。

24、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烧杯号 液体 质量/m 初温/。C 末温/。C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0 30 2 水

150

20 30 3 煤油 300 20 30 4

煤油 300

20

25

(1)比较1号烧杯和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3号烧杯和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油 图3

25、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物质作保温

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3(a),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3(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

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

(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较好为什么

(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四、计算题(6分)

26、用燃气灶烧水,燃烧千克的煤气,使50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103J/(kg?℃),煤气的热值为×107J/kg.求:

(1)千克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答案

一、选择题

CBBAC CDDDD DDBAA D

二、填空题

17、废气比热容蒸发

18、温度热量内能

19、热传递做功

20、做功内能

21、压缩排气 1800

22、 9:2

三、实验题

23、升高的温度用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来比较吸收热量

24、1)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热越多。

3)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__

25、1)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水的初温、环境因素、水的

质量等.

(2)由坐标图象可看出,用泡沫塑料做保温材料时,水温变化较慢,说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较好.(3)随着时间的推迟,水的温度最后基本不变化了,也就是与室温差不多了,即达到了热平衡,此时的温度大约是20℃,所以说室温大约是20℃.

四、计算题

26、(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qm=×107

J/kg ×=×107

J ;

(2)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t 0)=×103

J/(kg ℃)×50kg ×(70℃-20℃)=×107

J ; (3)效率: η= =

×

100%=50%;

答:(1)千克煤气完

全燃

烧放出的热量是×107

J .

(2)水吸收的热量是×107

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是50%.

Q 吸 Q 放 ×?107J

×107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

第2节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D.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 2.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 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 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C.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D.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4. 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5.下图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晃动试管,沙子温度升高 B.烧水使水变热 C.汽油机汽缸内混合物被压缩,温度升高 D.摩擦使笔杆变热 6.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 B.川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 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7.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 8.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夜饭“吃饺子”是一种习俗。包饺子时,用力捏出褶边,说明力可以________,刚下锅的饺子沉在锅底,加热一段时间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_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出锅后的饺子变瘪了,饺子内气体密度________。 9.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10.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一小块晶体处于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1.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2.用一台电取暧器给有50kg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则空气吸收的热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 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 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

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经典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经典 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个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 C.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这个实验反映出了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说明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的实验中,软木塞被顶起,蒸汽对木塞做功,说明可以利用蒸汽的内能来做功,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软木塞被蒸汽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 D、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此图基本反应了热机的工作原理,但热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人冲程,这一实验不能反映出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2)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 A. 电动机 B. 电磁铁 C. 电扇 D. 发电机【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消耗电能,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B、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消耗电能,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转动,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D、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该是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的现象.像ACD都是消耗电能的

九年级物理内能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家里的水质,为此他向老师借来实验器材来测家里自来水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实验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118.8g,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cm3。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_____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自来水的密度为_____kg/m3; (4)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果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密度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还了解到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与这个特征无关的是______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内陆地区早晚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答案】平衡螺母 60 58.2 1.01×103偏大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使用天平时,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2]由图甲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cm3。 [3]如图乙知,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为58.2g。 (3)[4]量筒中的水的质量 m=118.8g-58.2g=60.6g 则自来水的密度

333360.6g 1.01g/cm 1.0110kg/m 60cm m V ρ= ===? (4)[5]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体积偏小,但测量的质量不变,那么测得的密度偏大。 (5)[6]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可以用水来取暖、冷却,而且水也可调节气温,即沿海地区早晚温差较小,而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是利用水能发电,故B 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来工作的。 2.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能量转化关系的装置。重物通过细绳与木块相连,细绳不可伸长,AQ 为水平面,AP 段光滑,PQ 段粗糙。实验开始时,质量为M 的重物恰好置于地面。将质量为m 的木块从P 向右拉至A ,PA 长为L ,放手后木块向左运动,最终停在B 点,PB 长为x ,不计空气阻力、滑轮摩擦: (1)木块在AB 段运动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观察实验,小明提出猜想:木块动能的变化与重物重力做功多少有关;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以下实验。重物M =0.1kg ,木块m =0.9kg ,改变木块从P 点右移的距离L ,测得一组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PA 的长L /m 0.1 0.15 0.2 0.35 0.43 0.5 木块在P 点的速度平方 0.2 0.3 0.4 0.7 0.9 1.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知识点总结 (一)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深化升华:热机的基本原理是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种类很多,这些热机在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 2、种类:热机常见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3、内燃机 (1)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2)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只有做功冲程实现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要点提示:在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活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然后通过做功把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二)燃料的热值 1、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而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就是说,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热的本领不同,物理学中用热值来表示燃料的这种特性。 3、单位: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读做焦每千克,用符号J/kg。如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表示1 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实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储藏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深化升华:内能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出来,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不同,这就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与燃料的质量大小、形状及放出热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5、热值是描述燃料性质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1 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

九年级物理 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1)分子动理论 ①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②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现象。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2)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实质上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温度越,内能越。 内能和做功的关系: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内能和热传递的关系:物体吸热,内能,物体放热,内能。 (3)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计算:吸热: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c表示,单位;Q表示,单位; m表示,单位;△t表示,单位。(4)热值:(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2)计算:Q=____________ (5)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冲程:、、、。 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 ,完全然烧500g木炭,能放出J的热量。 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完全燃烧kg的汽油可放出9.2×106J的热量。 7.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9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10.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11.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二、选择题 12.物体的内能是指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及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 B. 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 C. 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 D. 空气中灰尘飞舞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属于扩散现象; B、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属于扩散现象; C、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D、空气中灰尘飞舞,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 B、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 C、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图中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水煤油冰铝铜 比热容/ [J·(kg·℃)-1] 4.2× 103 2.1× 103 2.1× 103 0.88× 103 0.39× 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5.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两手相互摩擦使手变热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将食物放入冰箱内冷却 6.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7.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变化一定相等C.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大D.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 8.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 B.2∶3 C.4∶3 D.3∶4 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它说明了. 12.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将3 cm3水和3 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3,这说明分子间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 第一节热机 1、内能的利用方式:⑴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二节:热机 1、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提升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2.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 总结 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 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实例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现象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结论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渗入对方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物体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运动永不停息可见度肉眼可观察到肉眼不能观察到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力及力的作用时间温度知识点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分子间距离关系类比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零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相当于压缩弹簧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相当于拉伸弹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相当于弹簧背拉直断开分子间作用力分微弱,可以忽略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3)分子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在完全相同的燃料盒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燃料. (1)若要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应选_____两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甲、乙、丙”中选填) (2)实验过程中,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都升高了50 ℃,加热时间较短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同学们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液体_____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答案】甲丙小小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时,应使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需要的燃料的种类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但液体种类不同,所以选择甲、丙; (2)实验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温度都升高了50℃,加热时间短的液体吸热能力较弱,它的比热容较小; (3)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少的液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小; (4)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即吸收的热量相同),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別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306492124 水3092163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温度变化量和________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 量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 【答案】酒精灯加热时间质量大于沙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实 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2][3]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和沙子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即温度变化 量和质量相同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比沙子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 量. (3)[4]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Q=cm t,又因为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故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3.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花生油热值的大小关系, 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实验 数据如下: 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煤油2544 花生油2534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 2 00 B r R t2 5A s T m π?Ω? ?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 E I R = (1) E t ?Φ = ? (2) =?S B ?Φ? (3) 120 +2 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 22 B B r r I t R t R ππ ? =?=? ? 由于 2 π 为定值,故 2 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 (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 2 2 B r t π 均为定值,可看作 '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

九年级物理内能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达标检测(Word 版 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