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三章 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三章  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三章  电化学

第三章 电化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

A.电导B.电导率C.摩尔电导率D.极限摩尔电导

2. 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

电导Λm变化为( )

A.κ增大,Λm增大B.κ增大,Λm减少

C.κ减少,Λm增大D.κ减少,Λm减少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B.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C.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D.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4.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

A.欧姆定律 B.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C.法拉第定律 D.能斯特定律

5.电解时在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 ( )

A.与温度.压力有关 B.与电极材料性质有关

C.与电解液组成有关 D.与以上几种因素均无关

6.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

A.0.1M KCl水溶液 B.0.001M HCl水溶液

C.0.001M KNO3水溶液D.0.001M KCl水溶液

7.当原电池放电,在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其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是( )

A.负极电势高于正极电势

B.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

C.正极可逆电势比不可逆电势更正

D.阴极不可逆电势比可逆电势更正

8.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

A.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9.第二类导体的特点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其导电的原因是离子的存在

D.当电流通过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反应发生

10.盐桥的作用是 ( )

A.降低电池的内阻B.减小液体接界电势

C.完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D.提高电池电动势

11.柯尔劳施的电解质当量电导经验公式Λ = Λ∞ - Ac1/2,这规律适用于( )

A.弱电解质溶液 B.强电解质稀溶液

C.无限稀溶液 D.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12.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3.在用对消法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校正电位差计时必须用到( )

A.标准氢电极B.甘汞电极C.韦斯登电池D.丹尼尔电池14.常用作标准电池的是 ( )

A.丹聂尔(Daniell)电池B.惠斯顿(Weston)电池

C.伽伐尼(Galvani)电池D.伏打(Vata)电池

15.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

A.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

B.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

C.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越大

D.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16.对于浓差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差过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

B.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过电势;

C.浓差过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

D.浓差过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极化程度的量度。

17.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而放电的是( )

A.标准还原电位最大者

B.标准还原电位最小者

C.考虑极化后实际的不可逆还原电位最大者

D.考虑极化后实际的不可逆还原电位最小者

18.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 )

A.离子迁移数 B.难溶盐溶解度

C.弱电解质电离度 D.电解质溶液浓度

19.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是后

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1B.2∶1C. 5∶1D.10∶1

20.实际电解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而放电的是( )

A.标准还原电位最大者

B.标准还原电位最小者

C.考虑极化后实际的不可逆还原电位最小者

D.考虑极化后实际的不可逆还原电位最大者

21.因正负离子迁移数不同引起的两溶液界面处的电势差称为 ( )

A.电极电势B.接触电势C.表面电势D.液接电势

22.最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 )

A.玻璃电极B.标准氢电极C.饱和甘汞电极D.醌氢醌电极

23.在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实验中,其实验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在于( )

A.外加电压的大小 B.正负离子的价数是否相同

C.正负离子的运动速率是否相同 D.界面移动的清晰程度

24.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1)I→0;(2)有一定电流;(3)短路。忽略电池内电阻,下列说

法正确的( )

A.电池电动势改变 B.电池输出电压不变

C.对外输出电能相同 D.对外输出电功率相等

25.25℃时电池反应 H2(g) + ?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电动势为E1,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电动势E2是( )

A.E2= -2E1B.E2= 2E1C.E2= -E1D.E2= E1

26.用电导率来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能时,它与下列何因素有关 ( )

A.溶液的体积B.单位体积中离子数目

C.溶液的体积和单位体积中离子的数目D.电极的面积

27.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不变

28.丹聂尔电池(铜-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锌电极分别称为( )

A.负极和阴极B.正极和阳极C.阳极和负极D.阴极和正极29.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么( )

A.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B.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

C.电解池电阻减小D.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

二. 判断对错

1.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2.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

3.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4.用Pt电极电解CuSO4水溶液时,溶液的pH值升高。()

5.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6.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

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7.用Pt电极电解CuCl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2 。()

8.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三. 简答题

1.怎样降低或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2.影响离子迁移数的因素有哪些?

3.标准电池主要用途是什么?它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4.能否用万用表直接测量溶液的电阻?为什么?

5.将反应Ag+Cl2(g)=AgCl(s)设计成电池。

6.简述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7.什么是液体接界电势?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8.测定离子迁移数主要有哪些方法?

四. 计算题

1.于25℃下电解NaOH水溶液,在两电极上分别生成0.108升H2 和0.054升O2, 气体压

力为1.00×105 Pa,求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2.已知25℃时电极Fe3+/Fe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036 V, 电极Fe3+/Fe2+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771 V。试计算25℃时电极Fe2+/Fe的标准电极电势。

物理化学习题第三章化学势

第三章化学势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多组分系统各种组成的表示法。 2. 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和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及其应用。 3. 掌握化学势的狭义定义,知道化学势在相变和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4. 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了解气体标准态的含义。 5. 掌握RoUIt定律和Henry定律的含义及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不同之处。 6. 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7. 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和如何描述溶质在用不同浓度表示时的非理想程度。 8.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来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混合物是多组分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组分平等共存,服从同一个经验规律(即Rault定律),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一般是先掌握对混合物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扩展到对溶剂和溶质的处理方法。先是对理想状态,然后扩展到对非理想的状态。 偏摩尔量的定义和化学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都是热力学的容量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任一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偏微分。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偏微分的下标上,这一点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偏摩尔量的下标是等温、等压和保持除B以 外的其他组成不变(CHB )。化学势的下标是保持热力学函数的两个特征变量和保持除B 以外的其他组成不变。唯独偏摩尔GibbS自由能与狭义化学势是一回事,因为GibbS自由能的特征变量是T,p ,偏摩尔量的下标与化学势定义式的下标刚好相同。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比以前恒定组成封闭系统的基本公式,在最后多了一项,这项表示某个组成B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dn B时所引起的相应热力学函数值的改变。最后一项中化学势J B是常数,说明dn B的改变并不是随意的,在数量一定的系统中只发生了dn B的变化,或在数量很大的系统中改变了1 mol, 这样才能维持JB不变。 单组分理想气体的化学势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即

物化第三章

第三章 多组分(溶液)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答案: 1.错。对溶液整体没有化学势的概念,化学势是物质的强度性质,没有加和性。 2.错。多相体系中物质B 在不同相中的偏摩量一般不相同。 3.错。纯组分物质的化学势应等于1摩尔吉布斯函数。 4.错。化学势与标准态、浓标的选择无关,物质化学势并不因不同浓标而改变。 5.错。若加入的溶质挥发性比水大,则水溶液的蒸气压大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错。加入挥发性溶质,沸点不一定升高,要看溶质挥发性大小的。对溶液凝固点要 看溶质是否析出,若溶质不析出,凝固点会降低;若溶质不析出,则不好确定。 7.第一个结论错,例如水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降低。后两个结论都正确。 8.错。混合的两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近乎相等,但都比较大, 不可忽略。 9.错。液相组成与纯溶剂的蒸气压无关。 10.错。当压力一定时,溶解度与亨利系数成反比,P B =K B x B 。 11.错。一般而言,浓度大,活度也大,但活度因子不一定大。 12.错。食盐溶液会离电离,溶液中粒子数多,渗透压大。 13.错。相变的方向是以化学势的大小来判断,而不是以浓度的大小来判断。达平 衡时物质在两相中化学势相等,在两相的浓度一般不相等。 14.对,因平衡时,同一物质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二、单选题答案: 1. A ; 2. B ; 3. D ; 4. B ; 5. C ; 6. C ; 7. A ; 8. C ; 9. A ; 10.B ; 11.A ; 12.C ; 13.B ; 14.B ; 15.B ; 16.C ; 17.C ; 18.B ; 19.C ; 20.B ; 21.C ; 22.D ; 23.D ; 24.B ; 25.B ; 26.D ; 27.C ; 28.C ; 29.D ; 30.D ; 说明: 1.x B = 0.8,x A = 0.2 n A =1mol , 则 n B =4 mol ,V =n A V A +n B V B 0.65 =1×0.090+4×V B V B =0.14 dm 3·mol -1 2. 001222()()O H μμ、的标准态化学势,两者不等。1μ与2μ大小无法比较。 3.μB (g)不是表明做非体积功的本领,其他三个都正确。 4.对于水蒸气,当作理想气体,化学势标准态相同,00012μμμ== 00001ln(/)RT P P μμμ=+= 002ln(0.5)ln 2RT RT μμμ=+=- μ2-μ 1 =-RT ln2 因此(1)(3)是正确的。 5.这是对比状态方程的知识点内容,对比状态是指某气体现处状态参数(P ,T ,V m )与它的临界状态 参数(P c ,T c ,V m,c )的比值,对比压力π=P/ P c ,对比温度τ=T/T c ,对比体积 Ф=V m / V m,c ,三个对 比参数中,有两个相等,则第三也相等。两种A 、B 气体处于相同的对比状态,就是两种气体的对比参 数相等。π(A)=π(B),τ(A)=τ(B),处于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有相同的逸度系数。 6.亨利定律中的气体压力是该气体(B)的分压P B ,不是总压。 7.亨利定律: 0A A A m P K m =; 0B B B m P K m =, 压力相等,00A B A B m m K K m m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2)

第三章 化学势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多组分系统各种组成的表示法。 2、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偏摩尔量的加与公式及其应用。 3.掌握化学势的狭义定义,知道化学势在相变与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了解气体标准态的含义。 5.掌握Roult 定律与He nry 定律的含义及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与不同之处。 6.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7、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与如何描述溶质在用不同浓度表示时的非理想程度。 8、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来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混合物就是多组分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组分平等共存,服从同一个经验规律(即Raul t定律),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先掌握对混合物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扩展到对溶剂与溶质的处理方法。先就是对理想状态,然后扩展到对非理想的状态。 偏摩尔量的定义与化学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都就是热力学的容量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任一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偏微分。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偏微分的下标上,这一点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偏摩尔量的下标就是等温、等压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C B ≠)。化学势的下标就是保持热力学函数的两个特征变量与保持除B 以外的其她组成不变。唯独偏摩尔Gib bs 自由能与狭义化学势就是一回事,因为Gibbs 自由能的特征变量就是,T p ,偏摩尔量的下标与化学势定义式的下标刚好相同。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比以前恒定组成封闭系统的基本公式,在最后多了一项,这项表示某个组成B 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B d n 时所引起的相应热力学函数值的改变。最后一项中化学势B μ就是常数,说明B d n 的改变并不就是随意

配位化学第一组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作业 1.下列各组中,哪种配体与同一种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较高,为什么? (1)Cl- , F-和Al3+(2)Br-,I-和Hg2+ (3)2CH3NH2,en和Cu2+(4)Br-,F- 和Ag+ (5)RSH,ROH和Pt2+(6)Cl-,OH-和Si4+ (7)RSH,ROH和Mg2+ 解(1)F-与Al3+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F-电负性大,离子半径更小(2)I-与Hg2+更稳定,因为碘离子的电负性较大,离子半径更小(3 )2CH3NH2与Cu2+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它的碱性比en更强与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4)Br-与Ag+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与Ag+形成配合物Br-变形性比F-强 (5)RSH与Pt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 (6)OH-与Si4+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Si4+形成配合物时OH-的电荷比更多 (7)RSH与Mg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 2.写出下列,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次序。 解(1)CH3NH2,en,NH2-NH2,NH2-OH和Cu2+ en > CH3NH2 > NH2-NH2 > NH2OH

(2)R3CCOOH,CH3COOH,Cl3CCOOH,I3CCOOH和Fe3+ R3CCOOH > CH3COOH > I3CCOOH > Cl3CCOOH (3)NH3,NH2-NH2,NH2-OH,R-OH和Ag+ NH3 > NH2-NH2 > NH2-OH > R-OH (4)N, NH2 与Zn2+ N> NH2 (5)NH2 O2N, NH2 C H3, NH2 NO2与Cu2+ NH2 C H3> NH2 NO2> NH2 O2N (6) N OH, N OH CH3 与Ni2+ N OH CH3 > N OH CH3 3.下列二组试剂与同一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估计lg k的大小次序: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C. 易于液化 D. 不易液化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4、如图,将CuSO4 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可带计算器)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得分 D. CuSO水溶液 4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A. G=H,TS B. G=A,PV C. A=U,TS C. H=U—PV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

A. Q > 0,W > 0,ΔU > 0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B. ΔQ = 0,W = 0,ΔU < 0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C. Q = 0,W = 0,ΔU = 0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D. Q < 0,W > 0,ΔU < 0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8、ΔH =Q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 p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655A. 理想气体从10 Pa反抗恒外压10 Pa膨胀到10 Pa 5B. 0? , 10 Pa 下冰融化成水得分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 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C. 电解 CuSO水溶液 4 54D. 气体从 (298 K, 10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 Pa) 1. 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的分压为(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 不确定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10、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 A. 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1

物理化学第三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 在298 K 和标准压力下,含甲醇(B)的摩尔分数x B 为0.458的水溶液的密度为 0.89463kg dm -?,甲醇的偏摩尔体积3 1 3(C H O H )39.80 cm m ol V -=?,试求该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2(H O )V 。 解:3322(CH OH)(CH OH )(H O )(H O)V n V n V =+ 33 3 0.45832(10.458)18 ( )dm 0.02729 dm 0.894610 m V ρ ?+-?= ==? 3 31 31 20.027290.45839.8010 (H O )( ) cm m ol 16.72 cm m ol 10.458 V ----??=?=?- 2. 298 K 和标准压力下,有一甲醇物质的量分数为0.4的甲醇-水混合物。如果往大量的此混合物中加入1 mol 水,混合物的体积增加17.35 cm 3;如果往大量的此混合物中加1 mol 甲醇,混合物的体积增加39.01 cm 3。试计算将0.4 mol 的甲醇和0.6 mol 的水混合时,此混合物的体积为若干?此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为若干?已知298 K 和标准压力下甲醇的密度为0.79113g cm -?,水的密度为0.99713g cm -?。 解:3 1 2(H O )17.35cm m ol V -=? 3 1 3(C H O H )39.01 cm m ol V -=? 3 3322(C H O H )(C H O H )(H O )(H O )26.01 cm V n V n V =+= 混合前的体积为: 33 [(18/0.9971)0.6(32/0.7911)0.4] cm 27.01 cm ?+?= 3 1.00 cm V ?= 3. 298 K 时,K 2SO 4在水溶液中的偏摩尔体积V B 与其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式为: 1/2 B 32.28018.220.222V m m =++,巳知纯水的摩尔体积V A , m = 17.96 cm 3·mol -1,试求在该 溶液中水的偏摩体积与K 2SO 4浓度m 的关系式。 解: m m m V V n P T 022.022.18280.322 1 ,,21++=? ?? ????= 12 d (32.28018.220.0222)d V m m m =++ 进行不定积分: C m m m V +++=2 2 3 0111.014.1228.32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单选题]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 + S(s) = H 2 S(s) (1) K1 ; S(s)+O 2 (g)=SO 2 (2) K2 则反应:H 2(g)+SO 2 (g)=O 2 (g)+H 2 S(g) 的平衡常数为() A:K1 + K2 ; B:K1 - K2 ; C:K1·K2 ; D:K1/K2 。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恒温下,在反应2NO2(g) = N2O4(g) 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A: 平衡向右移动; B:平衡向左移动; C: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D: 平衡不移动。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15 s ; C: 30 s ; D:21.65 s 。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 B: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 C:水的冰点温度是0℃(273.15K),压力是101325 Pa ; D: 水的三相点f = 0,而冰点f = 1 。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倒流。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 B:0.001M HCl水溶液; C:0.001M KOH水溶液; D: 0.001M KCl水溶液。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5(g) 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2(g) 使体系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5(g) 的离解度将:A:增大; B:减小;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 。 2、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 4、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比为: 5、化学势的表示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力下水和乙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乙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乙醇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水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大气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水的沸点为 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的是() (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 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 (B)热力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 (C)经典热力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D)经典热力学常需计算一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A) S (B) (?G/?p)T(C) (?U/?V)T (D) C V 4、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T (B)V (C)T、U (D)T、p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2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从高温热源吸热时,系统对环境作的功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解:(1) 由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得出 (2) 3.3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低温热源放热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及对环境所作的功。 解:(1)

(2) 3.4 试说明: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不可逆热机与卡诺机联合操作时,若令卡诺 热机得到的功r W 等于不可逆热机作出的功-W 。假设不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大于卡诺热机效率,其结果必然是有热量从低温热源流向高温热源,而违反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 斯说法。 证: (反证法) 设 r ir ηη>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向低温热源 放热 ,对环境作功 则 逆向卡诺热机从环境得功 从低温热源 吸热 向高温热源 放热 则 若使逆向卡诺热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相等,即 总的结果是:得自单一低温热源的热 ,变成了环境作功 ,违背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同样也就违背了克劳修斯说法。

3.5 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今有120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求此过程。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 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 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 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 热成100 ℃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70℃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物理化学习题集及答案2

相平衡 一、选择题: 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 (A) Φ=2 (B) Φ=3 (C) Φ=4 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 ) 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 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 (A) 0 (B) 1 (C) 2 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 (A) 0 (B) 1 (C) 2 (D) 3 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 (A) 1 (B) 2 (C) 3 (D) 4 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 ( ) (A) 0 (B) 1 (C) 2 (D) 3 7. NH 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 ) (A) K =3, Φ=2, f =2 (B) K =2, Φ=2, f =1 (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 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 ) (A)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 (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 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 ( )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 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 苯与5 mol 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 )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5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今有120 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龟此过程的。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 ?C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热成100 ?C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 ?C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 ?C,70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3.8已知氮(N2, g)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 将始态为300 K,100 kPa下1 mol的N2(g)臵于1000 K的热源中,求下 列过程(1)经恒压过程;(2)经恒容过程达到平衡态时的。 解:在恒压的情况下

在恒容情况下,将氮(N2, g)看作理想气 体 将代替上面各式中的,即可求得所需各量 3.9始态为,的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 mol,经下列不同途径变化到,的末态。求各步骤及途径的。(1)恒温可逆膨胀; (2)先恒容冷却至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3)先绝热可逆膨胀到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期末练习题 1. 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中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标准浓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标准态化学势相同 (B) 溶质的化学势相同 (C)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 (D) 溶质的活度相同 2. 在298K 时,设液体A 和B 能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它们的蒸气形成理 想的气态混合物。 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kPa p A 50=*,kPa p B 60=*, 如液相中40.0=A x ,则平衡的气相中B 的摩尔分数B y 的值为 ( ) (A )0.25 (B) 0.40 (C) 0.50 (D) 0.64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设纯的A(l)的化学势为*μ,其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 如在A 中加入另一液相B(l),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这时A(l)的化学势为 A μ,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A , 则两种化学势之间的关系为 ( ) (A )*μ=A μ,θμ=θ μA (B )*μ>A μ,θμ<θμA (C )*μ=A μ θμ>θμA (D )*μ>A μ,θμ=θμA 4. 在298K 时,已知①H 2(g)和②O 2(g)在水中的Henry 系数分别为 91,1012.7?=x k Pa, 92,1044.4?=x k Pa.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 两者在水中的饱和溶解的量用摩尔分数表示分别为x 1和x 2,两者的关系为 ( ) (A )x 1>x 2 (B) 无法比较 (C) x 1=x 2 (D )x 1<x 2 5.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经 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 ) (A )A 杯高于B 杯 (B )A 杯等于B 杯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 B. 1/2 C. (1/2 D. 1/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C. D.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现有一组成为x A =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配位化学]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配位化学 1.配合物 配合物:由提供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配体)和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其中,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与同一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位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构成的络合型体称为内界,通常用“[]”标出。 配合物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先,中心原子名称在后。阴离子名称在先,阳离子名称在后,两者间用“化”或“酸”相连。不同配体名称的顺序与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同,相互间以圆点隔开,最后一种配体名称之后加“合”字。配体个数在配体名称前用中文数字表示。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在元素名称之后用括号内的罗马数字表示。 2.配合物的异构 立体异构:包括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配合物内界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几何异构。若由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之间互为对映体,则这种异构现象称为旋光异构。 电离异构: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时,由于内界和外界配体发生交换而生成不同配离子的异构现象称为电离异构。 键合异构:含有多种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体用不同的配位原子参与配位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键合异构。 配位异构:在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盐中,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中配体与中心离子出现不同组合的现象称为配位异构。 3.配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 加成反应:路易斯酸碱之间直接反应,得到酸碱加合型配合物。加成后配位

数增大。 取代反应:用一种适当的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右边的配体)取代配合物中的某些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左边的配体)。取代后配位数通常不变。 氧化还原反应:伴随有中心金属氧化态变化的制备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同时伴随有配体的取代反应。 热解反应:在升高温度时,配合物中易挥发的配体失去,外界阴离子占据失去配体的配位位置,相当于固相取代反应。 4.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晶体场理论理论要点: (a)中心金属离子具有电子结构,配体视为无电子结构的阴离子或偶极子,二者之间存在的静电吸引作用产生配位键。 (b)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与配体电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由于配体在中心离子周围的分布具有方向性,配体的静电场作用使中心离子的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分裂的方式与分裂的程度取决于配位场的类型及配体、中心离子的性质。 (c)中心离子的电子在配位场能级中的占据结果,使配合物获得一个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晶体场理论可以定性解释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稳定性、磁性、结构畸变等,但无法解释金属与配体间的轨道重叠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光谱化学序列。 (2)配位场理论理论要点:配体的存在使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的化学键作用既包括静电作用也包括共价作用(既有σ成键作用也有π成键作用)。金属离子的d电子局限在金属原子核附近运动,不进入配体范围,但是配位场负电荷的影响使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在配位场中,分裂能既决定于静电作用,又决定于共价作用(其中首先包括σ成键作用,其次包括π成键作用)。

物理化学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势

第三章化学势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混合物的特点,熟悉多组分系统各种组成的表示法。 2.掌握偏摩尔量的定义和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及其应用。 3.掌握化学势的狭义定义,知道化学势在相变和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了解气体标准态的含义。 5.掌握Roult定律和Henry定律的含义及用处,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不同之处。 6.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及化学势的表示方法,了解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法。 7.了解相对活度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溶剂的非理想程度,和如何描述溶质在用不同浓度表示时的非理想程度。 8.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会利用依数性来计算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混合物是多组分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组分平等共存,服从同一个经验规律(即Rault定律),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一般是先掌握对混合物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扩展到对溶剂和溶质的处理方法。先是对理想状态,然后扩展到对非理想的状态。 偏摩尔量的定义和化学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都是热力学的容量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任一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偏微分。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偏微分的下标上,这一点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偏摩尔量的下标是等温、等压和保持除B以

外的其他组成不变(C B ≠)。化学势的下标是保持热力学函数的两个特征变量 和保持除B 以外的其他组成不变。唯独偏摩尔Gibbs 自由能与狭义化学势是一 回事,因为Gibbs 自由能的特征变量是,T p ,偏摩尔量的下标与化学势定义式 的下标刚好相同。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比以前恒定组成封闭系统的基本公式,在 最后多了一项,这项表示某个组成B 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B d n 时所引起的相应热 力学函数值的改变。最后一项中化学势B μ是常数,说明B d n 的改变并不是随意的, 在数量一定的系统中只发生了B d n 的变化,或在数量很大的系统中改变了1 mol , 这样才能维持B μ不变。 单组分理想气体的化学势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即 (,)()ln p T p T RT p μμ=+。等式右边的第一项()T μ,是当p p =时的化学势,它仅是温度的函数,这个状态就是气体的标准态,即气体的压力等于标准压力时而还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的那个状态。第二项是ln p RT p ,p 是理想气体的实际压力。记住了这个化学势的表示式,其余气体的化学势表示式只要在这基础上 略作修改即可。例如,混合理想气体中B 组分的化学势,只要将压力p 改为B 物质的分压B p 即可;如果是非理想气体,则将压力p 改为逸度° p 也就行了。掌握化学势的表示式,是因为今后在导出化学反应等温式、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 等都要用到化学势的表示式,这样才能完成热力学的判断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的任务。 稀溶液与混合物不同,有溶剂和溶质之分。溶剂服从Rault 定律,由此 可以计算溶剂的分压和由于非挥发性溶质的加入使溶剂蒸气压降低的分数,溶剂

第三章物理化学习题答案

1、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A 、ΔG 。已知此理想气体300K 时的S m =150.0J·K -1·mol -1,C p ,m =30.0J·K -1·mol -1。 解:等压,W =-p (V 2-V 1) = nR (T 1-T 2) =1×8.314×(300-600) = -2494.2J △U = nC V ,m (T 2-T 1) =1×(30.00-8.314)×(600-300) = 6506J △H = nC p ,m (T 2-T 1) =1×30.00×(600-300)= 9000J Q p = △H = 9000J △S = nC p ,m ln(T 2/T 1) =1×30.00×ln(600/300) = 20.79J·K -1·mol -1 由 S m (600K)=S m (300K)+ △S =(150.0+20.79) =170.79J·K -1·mol -1 △(TS) =n (T 2S m.2-T 1S m.1) =1×(600×170.79-300×150.0)=57474J △G =△H -△(TS) =9000-57474=-48474J 2、1mol 理想气体始态为27℃、1MPa ,令其反抗恒定的外压0.2MPa 膨胀到体积为原来的5倍,压力与外压相同。试计算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A 、ΔG 。已知理想气体的恒容摩尔热容为12.471 J·mol -1·K -1 解: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12p V p V T T = 得 12300.15T T K == 此过程为等温过程 0U H ?=?= 21()e W p V V =-- 111111()(5)0.80.85p V V pV nRT =--=-=- () 0.818.314300.15=-??? 1996J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1996Q U W J =?-= 21ln()S nR V V ?= 18.314ln(51)=?? 113.38J K -=? G H T S ?=?-? 0300.1513.38=-?4016J =- 3、在298.15K 时,将1mol O 2从101.325kPa 等温可逆压缩到6.0×101.325kPa ,求Q , W , ?U ,?H ,?A ,?S 体系,?S 隔离。 解:△U =0 ,△H =0 J J p p nRT W Q r r 444361ln 15.298314.81ln 12-=?????????=-=-=

物理化学作业答案文档

物理化学习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问答题 1.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不属于系统但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2. 状态函数是描述平衡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 3. 在环境压力恒定下,系统始、终态压力相同且等于环境压力的过程。 4. 系统中物质的所有能量的总和。 5.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6. 因系统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功。 7. 可逆过程有三个特点:(1) 系统从始态到终态,过程是以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2) 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做最大功,环境做最小功;(3) 沿与过程原来途径相反方向进 行,可使系统和环境完全恢复原来状态。 8. 可以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体积的气体。 9.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0.不能。该情况相当于一个绝热系统中作电功,电机发热只能使室温升高。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选择题(选1个答案) 1. A 2. D 3. B 4. D 5. A 6. C 7. A 8. D 9. C 10. A 四、填空题 1. 封闭 2. 封闭系统中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3. 等于 4. 等于 5. 大于

6.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 7. 小于 8. 小于 9. 强度性质 10.小于 五、计算题 1. -8.314J 2. (1)Q=0,W=0,△U=0,△H=0 (2)Q=2430J,W=-2430J,△U=0,△H=0 (3)Q=1548J,W=-1548J,△U=0,△H=0 3.Q=40.7kJ,W=-3.10kJ,△U=37.6kJ,△H=40.7kJ 4. 6 5.7kJ 5. 260.7 kJ·mol-1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问答题 1.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2.由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所组成的循环过程。 3.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在孤立系统中的任何过程,或封闭系统中 的绝热过程: △S>0 表示自发过程 △S=0 表示可逆过程 △S<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5.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G<0 表示自发过程 △G=0 表示可逆过程 △G>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6.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容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物理化学第三章模拟试卷ABC

物理化学第三章模拟试卷A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 1. 2 分 假定某原子的电子态有两个主要能级,即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差为1.38?10-21 J,其余能级可以忽略,基态是二重简并的。则在100 K时,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上的原子数之比为:( ) (A) 3 (B) 0.184 (C) 1 (D) 0.01 2. 2 分 如果我们把同一种分子分布在二个不同能级ε与ε'上的n与n' 个分子看成是“不同种”的分子A 与A',则这“两种分子”将可按A' A 进行转化而达到平衡。请计算这个“化学平衡”的K n。 3. 2 分 H2O 分子气体在室温下振动运动时C V,m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则它的C p,m/C V,m值为(H2O 可当作理想气体):( ) (A) 1.15 (B) 1.4 (C) 1.7 (D) 1.33 4. 2 分 气体CO和N2有相近的转动惯量和相对分子摩尔质量,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时,两者平动和转动熵的大小为:( ) (A)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 (B)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 (C) S t,m(CO)=S t,m(N2), S r,m(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