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计算区时等方法

高一地理计算区时等方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例题3: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区。

答案:19时44分西5

●时区图的判读

第一,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经线的确定

例题4: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①.甲地时间为:时时时时(B)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②.甲地时间为:时时时时 (C)

③.北京为:日8时日8时日20时日20时 (B)

解题思路:(1)在地球上使日期发生变化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180°经线;另一处为时间是今日0点或昨天24点处。因此,如(图1)AB与BC两条经线中,有一条必为180°经线,而另一条则为7月6日的24点或7月7日的0点所在的经线,那么,哪条是180°经线呢?

(2)180°经线的确定

根据地球运动方向(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圆心为北极点),180°经线的东侧比西侧的日期要晚一天。而图中经线BC东侧为7月6日,西侧为7月7日,则经线BC为180°经线。确定了180°经线的位置,其它经线的度数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变换图形,化解难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时区图,我们习惯于侧视平面图。若将题目上的俯视图转换为侧视的平面图,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根据题目条件,全球只有两个日期且互相平分。因此题图可转换为(图4)。这样,甲地时间及北京(东八区)时间就一目了然了。

例题4第③小题的计算方法:先根据题目条件转绘为如上图,则:X=7月7日3时+(8-3)=7月7日8点

第三,对时区图的再认识

在时区图的学习中,一是不仅要重视时间的换算,同时要注意全球日期的分布。例如:当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时,太阳直射在哪条经线上?北京时间是多少?例如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6日,2/3的地方为7月7日时,北京时间为多少?反之,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7日,2/3的地方为7月6日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二是要重视图形的变换,化繁为简。只要是计算时间的题目,不论是文字题还是图表题,均要转化为侧视平面图,使题目直观明了。例如:已知50°W为某月3日20点,求北京的区时是几点?

先将题目转绘为如上图,从图上可知:

①两地时区差为3+8=11,则两地相差11小时

②因北京位于50°W东面,故北京比50°W早11小时。根据时间计算的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的区时为3日20时+11时=4日7时。

三、日界线

●日界线的划分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

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

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因此,越过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

如箭头A、B、C:日期不变如箭头D、E:日期加一天如箭头F、G:日期减一天

●日界线的性质:

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

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自转东移);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静止的。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自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④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日界线的用法:以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两侧时间是连续的。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5.日出时间为:夜长,日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

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平分白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